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

时间:2019-05-14 13: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

第一篇: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

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找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A.则人谁肯固矣 坚守,固守 B.其必济 成功 ..C.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一起 D.侃率之以乘城 攻打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答案】 1.D 2.B

3.(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3)略 【解析】略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

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着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部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6分)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宴婴乃荐田穰苴 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 与 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只闾伍 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 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 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 则忘其亲,援椎桴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 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固境而引兵归。4.用斜线“/”为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5.将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比其羸弱者

6.将下列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 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 曰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 愈於蓝矣

【答案】

4.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5.最体贴(关照)那些老弱的人。

6.三者(三人的诗句)虽然都有效仿,但后者又优于前者了。【解析】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取材于《晏子春秋》)【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致: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 退: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 中: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 逮:及,达到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君之赐也厚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 .C.善哉!子其祝我 .D.使君之年长于胡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A.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B. 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使君无得罪于民。C. 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D.”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公曰“寡人固也。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赐“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终有所悟。

【答案】 7.B 8.A 9.D 10.C 【解析】

7.退,与上文的“进”(入朝)相对,应解释为“退朝,在朝堂外”。

8.两个“也”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B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接;第二个“以”是介词,“用”。C项第一个“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他们的”。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9.略

10.齐景公只是有同情心,并非深明治国之本,他是在晏子的劝导之下才“推恩”,做出了符合治国之本的事情。

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来到,(晏子)把食物分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唉!晏子的家贫得像这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市租(此处指税收权),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了。多次送来,最终(晏子)行再拜礼辞谢说:“我的家不贫穷,凭借你的赏赐,恩泽(已经)遍及三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散发给百姓,那是臣子代替君王做人民的君王,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不散发给百姓,那是用筐箧收藏财富,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王的赏赐,在朝外得罪士人,自己死后财物变为别人所有,这是替管家收藏财物,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做的,十块粗布、一种食物(供穿衣咆饭),心中满足,可以免除忧患了。”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王桓公用登记的500社(25户为一社)人口、土地封赏管仲,他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推辞不受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想来,管仲这一次失误,却是我的一次收获吧?所以行再拜礼辞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景公在寿宫游览,见到一个年老背柴的人,面有饥色。景公同情这个人,叹息着说:“叫官吏把他养起来!”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为贤能的人高兴而替没出息的人哀伤,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如今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这是治国的根本啊。

“景公笑了,面有喜色。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贤能的人就为他高兴,见到没出息的人就替他哀伤。现在请让我替老弱得不到抚养的人、鳏寡没有家室的人请求,经过评议供养他们。”景公说:“好吧。”于是老弱的人有了供养,鳏寡的人有了家室。

景公到麦丘游览,问麦丘的封人(管理疆界的属官):“年纪多大了?”回答说:“我85岁了。”景公说:“高寿啊!为我祝祷吧。”封人说:“让您的年寿比先君胡公还长,对国与家都合宜。”景公说:“好啊!您再祝祷我吧。”封人说: “让您的后代,寿数都像小臣我的年龄一样。”景公说:“好啊!您再祝祷我吧。”封人说:“让您不要在老百姓那里获罪。”景公说:“确有鄙贱百姓在君王那里获罪,这样说还行,哪有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的呢?”晏子劝谏说:“君王您错啦!(确有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的)那(与君王)疏远的人有罪,(与君王)亲近的人惩治他,卑贱的人有罪,高贵的人惩治他;君王在百姓那里获罪,谁来惩治他呢?我斗胆问:桀纣,是(诸侯)国君诛杀的呢,还是老百姓诛杀的呢?”景公说:“我固陋啦。”于是把麦丘赏赐给封人作为采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 “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平日学问)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建大将之旗鼓 建:建造 .

1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韩信用兵“用权谋”的一组是(3分)

①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②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

B.诸将效首虏 .

效:呈献

顾:只是 C.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D.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 连:统率 .

()

③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④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⑥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D.井陉口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3分)

译文:

(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4分)

译文:

(3)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3分)

译文:

【答案】 11.A 12.C

13.B 14.(1)韩信就下令军中不要杀广武君,有能够活捉(他)的人悬赏千金。(2)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3)都本原于平常的学问,并不是用危险的事来尝试。【解析】

11.3分。树起

12.3分。②鼓舞士气,也表现了韩信 的自信;⑤表现韩信对广武君 的尊重;⑥解释背水一战的原因。13.3分。“阳奉阴违”错。

14.(1)3分,“毋”、“购”各1分,语言通顺1分。(2)4分,“今”、“走”、“宁„„乎”各1分,语言通顺1分。(3)3分,“本”、“以危事尝试者”各1分,语言通顺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魏安鳌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日:“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予能急人之圆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

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日:“吾臣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俗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予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鹈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予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予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1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生:单独生存。..C.今有难,无他端,丽欲赴秦军 他端:别的办法。..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资:出钱悬赏。.

()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磬夫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予纵轻胜,弃之降秦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7.下列句子分别为四组,最能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①公子患之,数清魏王

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⑧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弓|车还闽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圈”豹品格。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阉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答案】 15.D 16.B 17.A 18.B

【解析】

15.资:储蓄,积蓄 16.略 17.略 18.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寒疾,不可以风 风:吹风,受风 .B.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C.今天下地丑德齐 丑:相等 .D.吾何慊乎哉 慊:不足,少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B.①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①岂谓是与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2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项是()①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② 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 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 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⑥ 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22.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23.把文言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4分)

译:

(2)辅世长民莫如德(2分)

译:

(3)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4分)

译:

【答案】 19.B 20.D 21.B 22.B 23.

(1)(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2)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3)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或不用辛劳)就统一了天下(或称王了)。【解析】

19.齿:年龄

20.A①兼词 ②代词 B①表顺接 ②表修饰 C①所用 ②表原因 D通“欤”。21.①是景子的言论⑤说的是当今的君王的普遍行为。22.“是治理国家的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言及。23.(1)4分,得分点:“是”“何足”“则”“乎”各1分。(2)“辅世长民”“如”各1分。(3)“于”“焉”(兼词)“臣”(意动)“王”。名词动用各1分。

【参考译文】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说:“我本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询问病情,医生也了。孟仲子应付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

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么?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的罢。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第二篇:历史事件类文言文

题目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底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瞠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选自《搜神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大怒,使相之相:审看

B.王即购之千金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C.客曰:“不负子也。”负:辜负 D.愿王自往临视之临:面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B.愿王自往临视之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C.剑在其背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D.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汝若生子是男,大,(则)告之曰 B.语汝子,(汝)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C.闻王购子头(以)千金

D.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于)汤中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以弱抗暴精神的一组是()①日夜思欲报楚王 ②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③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④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⑤客曰:“此乃勇土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⑥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⑥(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铸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对此大怒,杀了干将。B.莫邪的儿子长大后,母亲以实情告之。赤遵父嘱得剑,日夜思报父仇。C.为躲避追捕,赤逃入山中,遇见一位愿为其报仇的人,便决然舍命相托。D.侠客诱使楚王来到煮赤头的汤镬前并将其杀死,自己也献出了生命。2.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海,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矣堪:经受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甚:超过 C.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背

D.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行:行走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而后王斟酌焉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②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单之立疑疑:怀疑

B.襄王立,田单相之相:辅佐 C.汝以为何若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给粮食吃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3分)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答案: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对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具:准备,备办 B.不及以闻,自追之闻:听说 C.若亡,何也若:你 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

(2)选出对下面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滕公奇其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 ③何奇之 ④何闻信亡,不及闻 ⑤吾亦欲东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④⑤

(3)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译文:(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

译文:(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译文: 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2分)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 C.蔓难图也。图:对付 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辟害。将焉取之。B.国之害也。君之所知也。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以乱易整。D.公闻其期曰。其真无马邪?(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公子吕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武姜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了城门。(4)请将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2分)

(2)厚将得众。(1分)

(3)公伐诸鄢。(1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3分)

②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3分)

答案

1.【小题1】D(接近)【小题2】C.代词,他的。(A.副词,才/于是,就

B代词/动词

D.介词,替/被 【小题3】B(儿子

【小题4】C(②⑤间接表现以弱抗暴;③侠客不知赤甚悲的原因 【小题5】A(楚王发现只有雌剑后杀掉了干将)[译文]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二人)替楚王铸剑,(花了)三年(功夫)才完成。楚王发火了,想杀他们。剑有雌雄二柄。干将的妻子怀孕将要生产了。丈夫对她说:“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火了,我去,(楚王)一定杀掉(我)。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孩子)长大后,(就)告诉他:‘出门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就拿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十分气愤,就派人审看。(原来)剑本有两柄,一雄一雌,雌剑送来了,雄剑没送来。楚王大怒,就把干将杀掉了。

莫邪生下的儿子叫赤,等到他长大了后,就问他母亲:“我父亲在哪里?”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怒,把他杀了。(他)离家时嘱咐我:‘告诉你儿子,(让儿子)出门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儿子出屋门往南看,不见有山,只见堂前有一根松木檐柱立在石础上面,就用斧子劈开柱子背面,(果然)得到一柄剑,(于是他)日思夜想要为父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青年男子,两条眉之间宽一尺,说要报仇。楚王就重赏千金捉拿他。赤听了,(赶紧)逃走,逃进山里边走边悲歌。碰到一位侠客,侠客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用千金购买你的脑袋,请把你的脑袋和剑都交给我,(我)替你报仇。”赤说:“太好了!”于是他就割下自己的头,双手捧着脑袋和剑一并奉上,尸体僵硬地站立。侠客说:“(我决)不辜负你!”于是尸体才仆倒下去。

侠客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楚王大喜。侠客说:“这是勇士的头,应当用开水大锅煮。”楚王按他的话办了。(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在滚热的水里跳出水面,瞪着眼睛十分愤怒。侠客说:“这男子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锅边察看,这样一定能煮烂了。”楚王就走上前往锅里看,侠客就用剑向楚王的头砍去,楚王的脑袋随着宝剑掉进开水里;侠客也砍掉自己的头,头也掉进开水里。三个脑袋一起煮烂了,没法分辨。于是(只好)把锅里的汤分成三份埋葬,所以通称“三王墓”,如今(这墓)就在汝南郡的北宜春县境内。2.【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①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②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3.【小题1】A

应为“迟疑,犹豫不决”。

【小题1】B

首先排除①,而④⑥不属于直接表现的句子。【小题1】C

“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一句不对。【小题1】(1)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2)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参考译文:

燕国攻打齐国,齐国被攻破,齐闵王逃到莒地,齐相淖齿杀死了闵王。田单死守即墨,(后来反击,)大败燕军,并且收复了齐国的失地。齐襄王太子的身份得到证实。齐军破燕以后,田单对立国君事犹豫不决,齐国人都以为田单会自立为王。后来田单立太子为襄王,自居相位。

(有一天,田单)路过淄水,看见一位老人渡河冻坏了,无法再走,坐在沙滩上。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齐襄王很憎恶这件事,他自言自语说:“田单这样的做法,莫非想要用来夺取我的王位吗?如果不早想办法,恐怕就要晚了。”他左右察看,没什么人,只是岩石下有个采珠人,襄王把他叫过来问道:“你听到我说什么了吗?”采珠者坦白的承认:“都听到了。”襄王又问道:“你认为我该怎么做?”那人说:“大王不如借机会把它变成自己的善行。”襄王问:“怎么做呢?”采珠人说:“您可以嘉奖田单的善行,并说:‘我担心百姓挨饿,田单就把他们召集来给他们吃的;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衣给他们穿上;我关心百姓,田单也关心他们,(他这样做,)正合我的心意。'田单既有这些善行,而您又赞扬他,田单的善行,也就变成您的善行了。”襄王叹道:“好主意!”于是以牛酒犒劳田单,嘉奖了他的行为。

过了几天,采珠人又去拜见襄王,进言说:“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就此发布命令,收容饥寒交迫的百姓,供养他们。”于是襄王又派人到街头里巷听取百姓的议论,听见老百姓都在一起说:“田单很爱护百姓,哎呀!这全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啊!” 4.【小题1】B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小题1】B①③意动用法,②名词作动词,④使动用法⑤名词作状语。【小题1】A与“一军皆惊”无关且真心归汉。

【小题1】D言听计从只能说明萧何提出的意见对刘邦影响极大。【小题1】(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2)我不敢逃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3)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长久待在这里呢? 解析:

【参考译文】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5.【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6.【小题1】A让:责备。

【小题1】BA项前句是伍员的忠言直谏,后句是吴王的使者公孙雄向越王求和的话;C项前句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谗言说的话,后句是范蠡的忠言直谏;D项前句是伍员失信于吴王以后所说的话,是对吴国前途的一种预测,并非谏言;后句是范蠡在越王犹豫时所说的话,是犯颜直谏。

【小题1】B吴王并非自始至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太宰嚭等进谗言,“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后来听说伍员“托子于鲍氏”,才大怒。【小题1】(1)君王不听我的规劝,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2)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开,如果您不这样就将获罪!【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吴王要讨伐齐国。伍子胥劝阻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饭不上两样好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死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根。吴国有了越国,是心腹大患;齐国对于吴国,只是像疥癣一样的小病。希望大王放弃出兵齐国,先去进攻越国。”吴王不听,就去讨伐齐国,打败齐军于艾陵,俘虏子齐国的高张和国夏而回。吴王责怪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要太高兴了!”吴王发怒,伍子胥想要自杀,吴王听到后制止了。伍子胥说道:“君王不听我的规劝,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太宰伯嚭听了这话,就多次跟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策略,他还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伍员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是个狠心肠的人,他对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怎能关心大王呢?大王以前打算讨伐齐国,伍员极力劝阻,结果有战功,因此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伍员一定会作乱。”后来太宰伯嚭和逢同串通一气,在吴王面前进伍子胥的谗言。吴王开始不相信,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不久)吴王听到了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教养,才大发怒火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待到伍员)完差返回吴国,吴王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来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助你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你当初想要分半个吴国给我,我没有接受,没过多久,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诛杀我。唉,唉!你一个人必定不能独自立国。”并告诉使者说:“一定要挖取我的眼珠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用来观看越军的入城!”这时,吴王任用太宰伯嚭执政。

这以后四年,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吴国的士兵和民众疲惫不堪,精锐部队都在和齐、晋的战争中牺牲。而越国大破吴国,越国于是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裸露肢体,跪地前行,向越王求和说:“失势无援的臣子夫差冒昧地吐露心里话,以前曾在会稽得罪了您,当年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能够和您讲和,放您回去。现在君王高抬贵足来惩罚空困的臣子,穷困的臣子绝对听从您的命令,想来(您)也会像(我)当年在会稽对您一样饶恕我的罪过吧?”勾践下不了狠心,想答应他。范蠡说:“会稽的事,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去拿它。今天,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况且,君王一大早就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为了吴国吗?谋划了二十二年的事,一旦要放弃它,可以吗?况且上天赐予而不接受,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诗经》上说:‘砍伐一个新的斧柄,它的样子就在手头’,您忘记会稽的灾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您的话,但我实在不忍心如此对待他的使者。”范蠡便击鼓进兵说:“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开,如果您不这样就将获罪!”吴国的使者流着泪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把您安置到甬东,统治一百户人家。”吴王辞谢说:“我老了,不能服事君王了!”于是自杀。

第三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学案)

一、文言实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蕃:繁多,众多 .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贼:伤害,杀害 .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扞:触犯,抵触 .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权:权变,变通 .

《王安石文集·上运使孙司谏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治《诗》,事匡衡治:研习.

B、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称:称赞 .

C、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厌:使……心服 .

D、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章:表彰 .

《后汉书·师丹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当:适合 .

B、道人微笑颔然之颔:点头 .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始:起初 .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弊:通“毙”,死亡 .

明代李梦阳《空同集邵道人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民乐输将,赋无逋赋逋:拖欠 .

B、葺故儒陈真昇、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憩:修筑 .

C、男女群聚茹蔬礼佛茹:吃,食用 .

D、诸盗自首就抚就:接受 .

《清史稿·陈汝咸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或劝之业武业:从事,以……为业 .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疾:嫉妒 .

C、居一年,嘉告老居:居住 .

D、遂得爵其子爵:封爵位,授以官职 .

《苏东坡全集·叶嘉传》

二、文言虚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弃郡,夜渡河而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D见肃宗于凤翔轻暖不足于体欤 ..

三、筛选信息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刘恕精于治学的一组()

⑤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穆宁“清慎刚正的一组()

③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四、文意理解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刘恕矢志学问,但并不迂腐,他有情有义,是非分明。对获罪太守不落井下石,而是帮助其家人;对权臣王安石,虽为旧交,但不曲意阿附,为坦陈己见,几乎和他断交。(原文: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宋史·刘恕传》)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诚斋夫人教子有方,堪称贤母。她的儿子之所以能够清正耿直、超出世俗,主要得益于她的言传身教,即她的教导和榜样的力量。

原文:东山清介绝俗,固皆的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原文: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

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五、语句翻译

1、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4分)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

2、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5分)

《诚斋夫人传》

3、犹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幸欤?(4分)

《西城别墅记》

4、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计。(4分)、5、夫国以简贤为务

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建立的五大习惯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小学初中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学习的理性意识的增强,学习的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建立起有别于初中的五大习惯。

一、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

二、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三、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五、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以上五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对自己的提升就会更加稳健厚实,对自己的一生就会奠定好更加坚定的学习与交流的发展基础。

第四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之文言文翻译

2011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之文 言 文 翻 译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10年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以直译为主。教学重、难点:

2、在直译时能准确翻译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不小。而对同学们来说它又是一个难点,在这方面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关键还是翻译不过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句子。

二、练习:

板书句子,1-5每排同学分别翻译一个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指导:(评讲之前指导,学生可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先自己修改。)1.《10年考试说明》要求:“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教师解读,《考纲》对翻译的要求可归纳为五点,即:

(1)直译,即字字落实。在具体翻译时可采用留、换、补、调等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对于古代一些专用字词,可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譬如“人名、地名、官职、朝代、年号”等一些词语。

②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古今同义词,可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

③换:即用现代汉语的字词替换。对于古今异义词,必须用该词的今义去替换。对于古今同义的一些字词,只需把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

④补:即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例如省略的主语、宾语、介词等等。

⑤调:遇到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时要调整语序(2)注意特殊句式。(3)注意词类活用。(4)注意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语气词。(如:其李将军之谓也?)(5)文通字顺,即语意连贯、流畅。

在具体翻译的时候,要先从整体上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如果是特殊句式,就要把语序调整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其次要注意有无活用的字词,再逐字翻译,最后检查翻译的是否通顺,句子的语气是否译出了,同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请两个同学对照这五条要求,对刚才这五个同学的翻译进行修改。4.师生一起评改。

四、小结:大家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五个要求,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和步骤去译,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五、当堂检测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二)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

六、评讲练习

七、作业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分)

译文:

(1)

(2)

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

7、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

(2)是非若所知也。(2分)

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1分)

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译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8、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

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9、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译文: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参考答案:

1、(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2分)

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3、(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6、(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3分,重点:“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

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2分,重点:“而”,“缧绁”。“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己”可译为“这个人”。)

9、(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10、(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用心

爱心专心 6

第五篇:天津市和平区 二十一中学 2018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

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

①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②戏:古地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②为天下唱

③遣诸将徇地

④授兵以击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

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 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

(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 是:

(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第 1 页

共 1 页

2、阅读《蒙骜伐魏》一文

②③④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⑤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⑥⑦⑧⑨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

⑩⑪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信陵君: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有食客三千。被称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④得罪:被判罪。⑤重:敬重。⑥徒:只,仅仅。⑦恤:体恤,顾惜。⑧大梁:魏国都城。⑨夷:铲平。⑩趣(cù):催促。⑪持:握着……的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骜帅师伐魏()

②魏师数败()

③一旦秦人克大梁()

④蒙骜遁走()⑫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A.何以战(《曹刿论战》)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今

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⑪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 ⑫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第 2 页

共 2 页

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忠之属也。()

(4)尊贤使能。()

(5)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6)期年而有扈氏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第 3 页

共 3 页

4、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2)吾妻之美我者

美:(3)朝服衣冠,窥镜

窥:(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第 4 页

共 4 页

5、颜斶说齐王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②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

③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④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⑤⑥⑦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

⑧⑨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

⑩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 :“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的隐士。②趋士:指礼贤下士

③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④游:交往。⑤太牢:一牛、一羊、一猪,三牲具备叫“太牢”。

⑥丽都:华美。⑦太璞:蕴藏着玉的石块。⑧尊遂:尊贵显达。遂,达。⑨晚食以当肉:意即把饭吃得迟一点,虽没有好吃的,但是因为饥饿而感到香甜,抵得上吃肉。⑩虞:同“娱”,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宣王不说()

②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③曾不若死士之垄()

④则再拜而辞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②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3.选文写了颜斶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选文主要表现了颜斶

、的性格特点。

第 5 页

共 5 页

6、[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 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④,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⑥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⑧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②济:渡河;③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④重伤:再次杀伤;⑤二毛:头发斑白的敌人,指老人。⑥勍(qíng)敌:强敌。勍:强而有力。⑦胡耈(gǒu):很老的人。⑧服:屈服

⑨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③公伤股,门官歼焉。()

④虽及胡耆,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B.舍鱼而取熊掌(《鱼我所欲也》)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2.请用“/ ”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登 轼 而 望 之。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3.翻译下列句子。

(1)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译文: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译文:

4.战争的胜负与国君往往有着直接关系,请比较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在临阵表现上的不同。

第 6 页

共 6 页 鲁庄公:

宋襄公:

7、阅读下面文言文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1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2具:备办。3香居:齐国大夫。4.释:放弃,放下。5为无主:没有君主;6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记载文字。1.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两处)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齐宣王为大室 为:

④(2)遽召尚书曰:“书之 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的主要性格特点。

第 7 页

共 7 页

8、文言文阅读:

①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受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

②世祖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

③“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注】①楚兵将军:官名,掌军事。②齐人忌乐毅:乐毅是战国时燕国大将,带兵攻齐不下,被齐人用反间计,终败奔赵国。③干卤:又作干橹。小盾为干,大盾为卤,泛指武器。1.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诏假慧龙楚兵将军

假:古代官吏代理职务

B.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

顿:驻扎 C.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摧:挫败 D.刘义隆纵反间

纵:放纵

2.对下列“因”和“相”意义和用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

②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

因拔刀斫前奏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 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也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不同 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相同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王慧龙领兵与刘义隆对抗,屡立战功,名声大震。B.王慧龙作为一介儒生,他的勇气却足以让敌人丧胆。

C.世祖与王慧龙君臣相得,互相信赖,因此敌人用反间计,派刺客,想除掉他,都没有 成功。

D.王慧龙以德报怨,放了刺客一条生路,他的宽容,得到当时人们的佩服。

第 8 页

共 8 页

9、阅读下面的语段: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①②③④⑤⑥【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

⑦⑧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第 9 页

共 9 页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⑾[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第 10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1、1.①编次;②同“倡”,带头,倡导;③攻占(土地);④兵器

2.B;(两个“者”都是代词,翻译为“„„的人”。A.以:介词,因为;介词,把。C.乃:副词,表判断;副词,于是,就。D.其: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里)3.(谒者)回答说:“那不过是一群盗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全部抓获了,不值得担心。” 4.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

5.通过这些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秦二世是一个喜欢报喜不报忧、面临强敌惊慌失措昏庸无能的糊涂君王。

2、1、⑪①军队

②多次

③攻克

④逃跑

⑫答案为:D

2、今 / 魏 急 / 而 公 子 不 恤

3、⑪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⑫略

4、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1、(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为人所信服(3)尽力做好本分的事(4)贤明(贤德)的人;(5)浅(少);(6)满一年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3、①政治上取信于民;②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③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4、1.(1)修:__长,这里指身高__(2)美:__认为„„美丽__(3)窥:__察看__(4)面:__当面__ 2.(1)__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谈的了。__(2)__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__ 3.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__

5、1.①同“悦”;高兴、愉快 ②距离,离 ③竟然,还;(或“连„„都„„”、“连„„也„„”)④两次

2.①怎么可以侮辱君子贤士呢!我是自讨没趣(或自取其辱)啊。

②我希望能够归隐乡间,(把)安稳(慢慢)地走路当作坐车,(把)安然无罪(地生活)当作富贵。3.第一件事:不肯上前行礼; 第二件事:辞官归隐; 4.不畏权贵、洁身自好

6、第 11 页

共 11 页 1.⑪①参与(一词多义)②击鼓进军《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中的“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③大腿(如:《口技》“两股战战”中的“股”有大腿之意。古今异义)

④即使(如《捕蛇者说》的“虽鸡狗不得宁焉”一句中“虽”。)

⑫答案为:D;⑫答案为:D;

2.(1)登 轼 / 而 望 之。(2)宋 公 及 楚 人 / 战 于 泓。

3.⑪等到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已经摆好阵势),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⑫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鲁庄公虚心求教,能够听取正确的意见,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而宋襄公不能听取的正确意见,迂腐固执,自以为是,错失战斗的良机,(因此失败。)

7、1.寡 人 不 肖︱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1)建造,盖(2)写,书写,记录

3.(1)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2)群臣莫敢谏者

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8、1.答案为:D; 2.答案为:B; 3.答案为:C;

9、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2.答案为:C;

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10、1.⑪道歉 ⑫介词,从、由 ⑬明白,懂得 ⑭穷尽,完结 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答案为:B;

第 12 页

共 12 页

下载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限时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 (限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杨利英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

    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时间:45分钟 满分: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

    2012年步步高二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限时规范训练一)

    语基+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推荐时间:35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赡养/瞻仰 咋舌/惭怍 削价/削弱 花圃/果脯 ........B.觐见/尽管唠......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检测 “成语题”专题检测案

    “成语题”新题型练习1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B.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

    2017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文言文阅读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分 知识梳理: 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高考语文(福建)二轮限时规范训练【9】(含答案解析)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9 (用时:45分钟 满分:37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暧暧远人村,_____......

    高考语文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做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

    2014高考语文二轮训练:微专题7.10实用类文本阅读

    训练10 实用类文本阅读 温馨寄语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核心题点主要有二: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做该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准确理解筛选的标准。筛选信息一定要全面。为此,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