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材料(文言文阅读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分
知识梳理: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而”、“以”、“于”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课外文言文考题类型: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结合实际,评价观点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
(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 冻风时作()⑵高柳夹堤()⑶泉而茗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作则飞沙走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若脱笼之鹄。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红装而蹇者。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未不能以游堕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近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而此地适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答: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译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满井游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译文:
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2分)
译文: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将兵 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虽愈利,后无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肉食者谋之
1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3.翻译句子。(2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译文:
1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 的君主。(3分)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20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人恒过然后能改()1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
(二)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1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分)答:
18.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 好读书,不求甚解 B.再发,又中 一鼓作气,再而衰 C.以所爱良弓赠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译文:
20.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李传鹏输入
【乙】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 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2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
24.甲中的“猿鸟乱鸣”和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答:
2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答:
参考答案:
一、(15分)
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6.B 7.C 8.D 9.A 10.答案示例:⑴ 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⑵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 “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11.B 12.A 13.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14.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15.① 这个,这样 ②犯错误(说明:本题2分。)
1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说明:本题2分。)17.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说明:本题2分。)18.C(说明:本题2分。)
19.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说明:本题2分。)20.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说明:本题2分。)21.C 22.D 23.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24.示例:“猿鸟乱 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25.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第二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标点符号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训练:标点符号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B.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D.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
B.那”“杨家茶汤”被人们改称作“杨巴茶汤”了。
C.“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一”。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B.绿草从土里冒出嫩芽,柳树舒展柔韧的枝条,桃花杏花挤满枝头;好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水深火热”之中,大(理)瑞(丽)铁路的建设者们没有退缩,在大山深处他们写下了两个大字﹣﹣坚守。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民国初年,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格、赵元任被并成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由梁启超拟定的。
B.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D.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条:必须以尊重的态质对待别人。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B.“人不能常立志,”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要立长志。”
C.“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话”的解释是“虚夸的话”。然而曾几何时,“大话”一词却作为动词大量出现,成为十分热门的时尚用语。
D.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麦等…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C.良好的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生气,二忌睡前饮食,三忌睡前过度兴奋。
D.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播出的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文艺表现形式,带给观众一场关于文学与情感的“碰撞”盛宴。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D.你是临近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想回忆起爸爸年轻时的模样,无奈记忆太模糊,只能想起他给我做的手推圈、小手枪…...等,那时爸爸是全家的依靠,现在爸爸需要我了。
B.陶行知先生在《儿童用书的选择标准》一文中提出,学生阅读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吃的书”,另一种是“用的书。”
C.近日,某图书馆开展“我有祖国
我爱母语”活动,表达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D.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B.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D.5月24日,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我市两个家庭入选。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你不懂,破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下去.所以我特地去捧场的”.外祖父说
C.父亲拍着黑马的头,问:“马,你还认识我吧?我遛过你、我饮过你、我喂过你…”
D.我觉得,人类应该干好两件事:一是点亮黑暗.一是修复黑暗.
1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一个“最美中学生”的故事在网络间被热传: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二中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压在车轮下,致使右腿高位截肢
B.通过中国版《爸爸去哪儿》与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pk,我们发现中国的孩子更爱卖萌;而韩国的孩子爱书、不沾电子产品;中国的节目可谓是“大好河山任我遨游”,而韩国的节目更注意展现文化礼仪
C.“五一”假期,初三的你们放假了吗?是去瞻仰闻一多纪念馆,还是登顶天堂寨?
D.银蛇驾云去,骏马奔腾来。随着2014新年钟声的响起,2013﹣﹣一个令人激动和难以忘怀的年份已经渐行渐远
1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多美呀!秋天的扬州.
B.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C.我学习钢琴已经有三四年了.
D.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15.下列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B.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中国机长》到底有多火。
C.北京世博会的设计方案,融入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等理念。
D.“太震撼了!”香港毕业生陈童说,“看到阅兵部队出来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16.下面的四个句子,结尾处没有使用感叹号的一项是()
A.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________
B.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________
C.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________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往的________
17.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云雀)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18.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大约有七八岁,长的虎头虎脑的。
B.“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六大元素。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20.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B.山的南面见阳光多,植被就长得茂盛;北面见阳光少,植被也就稀疏。
C.季羡林、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逃避的懦夫?还是做搏击的勇士?
2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D.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师说》)。
22.“大家谈球”栏目的小编辑摘录了陈忠实、路遥、贾平凹、冯骥才、肖复兴、阿来、迟子建等球迷作家与足球有关的文章片段,同学们对(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写作就好像一场足球比赛:构思的时候像教练,写作的时候像球员(甲)写的过程就是进攻,文章的修改就是防守(乙)看球赛就好像在读一本充满悬念的小说,你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余华
A.(甲)逗号(乙)逗号
B.(甲)逗号(乙)句号
C.(甲)分号(乙)逗号
D.(甲)分号(乙)句号
23.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2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B.XX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C.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D.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2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B.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C.孟子说:“斧斤以时人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D.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认识使命是那样迫切。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答】
ABC.全部正确;
D.有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逗号应该加在引号外,属于部分引用的后面的逗号要放在引号外;
2.【答案】
D
【解答】
ABC.正确;
D.“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不是词语的停顿,应把顿号改为逗号;
3.【答案】
B
【解答】
A.正确;
B.最后一句“好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结尾处应用感叹号。逗号改为分号,分号改为冒号。
C.正确;
D.正确。
4.【答案】
B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理想”和“幻想”是两个并列的方面,共同说明艺术的两个来源,中间应该用分号,故应把“欧洲艺术”后面的冒号改为分号。
5.【答案】
A
【解答】
A项正确;
B项“说”后应为逗号;
C项“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工具书,应该用书名号;
D项句后应去掉“等”或去掉省略号并加上句号。
6.【答案】
B
【解答】
B.改为: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7.【答案】
C
【解答】
A.节目名称用书名号,将“朗读者”的引号改为书名号;
B.问号用在“同学们”后面;
D.“十三、四岁”不用顿号,将顿号删掉。
故选C。
8.【答案】
A
【解答】
A项,“三、四里”表示的是约数,中间不用标点,所以把顿号去掉。
9.【答案】
C
【解答】
A项,“…...”“等”删除其一;
B项,句号在引号外;
D项,“紫色交相辉映”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故选C。
10.【答案】
A
【解答】
A项,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是句中引用,所以把冒号去掉。
11.【答案】
B
【解答】
A.正确
B.分号改为逗号
C.正确
D.正确
12.【答案】
A
【解答】
A.正确;
B.选项中下引号和句号调换;
C.选项中把顿号改成逗号;
D.选项中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故选:A.
13.【答案】
B
【解答】
A.正确;
B.文化礼仪应加引号;
C.正确;
D.正确;
14.【答案】
A
【解答】
A倒装句句末用感叹号;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15.【答案】
B
【解答】
A项,“责任心”后面应该用逗号。
C项,“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可去掉省略号。
D项,末尾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
故选B。
16.【答案】
C
17.【答案】
B
【解答】
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是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坏孩子”之后。故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C.第一句是不完整引用,第一个逗号应在引号之外;
D.“云雀”是对“叫天子”的解释,括号应紧跟在“叫天子”之后;
故选B。
18.【答案】
D
【解答】
D项,“史记”是史书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19.【答案】
A
【解答】
A项,感叹号应在引号内。
故选A。
20.【答案】
B
【解答】
A.“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C.省略号和“等”重复,去掉一个;
D.这是一个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选B.21.【答案】
C
【解答】
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十分之二三”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22.【答案】
D
【解答】
“足球比赛”后的冒号是解释说明的意思,表示它包含的内容有教练、球员,进攻、防守。”构思的时候像教练,写作的时候像球
员“与”写的过程就是进攻,文章的修改就是防守”句式上有变化,所以甲处的标点应填分号。乙处的标点应该填入句号,表明“写
作就好像一场足球比赛”的内容结束,接下来谈看球赛,转为观众的视角。故选D.23.【答案】
C
【解答】
解析:A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B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24.【答案】
D
【解答】
A.并列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改为: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B.并列引号之间不用标点符号,应改为:“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C.并列成分之间的层次要鲜明,应改为: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呜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故选D.25.【答案】
B
【解答】
A.使用有误,“等”和省略号意义重复,删掉其一即可;
B.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滥砍”与“滥伐”意思相近,中间应用顿号;
D,使用有误,书的名称应用书名号。
第三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
七年级上册: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丛草为林 以„„为 把„„当作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当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想像。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说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所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内心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七年级上册: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若,像楼一样,堂若,像堂一样,坊若,像街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 不一样的形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
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1、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世隶耕 隶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 曾经
3、父异焉 异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奇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利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 使: 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相当
11、泯然众人矣 泯然: 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 于 : 比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 被
14、伤仲永 伤 : 哀伤、伤感
15、养父母 养: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或 : 有人
17、从先人还家 从 : 跟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 贤:(有)才能 20、固众人 固 :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书 : 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的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七年级下册:
3、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应当。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七年级下册:
2、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善: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抚摸。乳:喂奶
9、众妙毕备 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少:稍微。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走: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绝: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下册:
4、夸父逐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夸父逐日 逐 : 赛跑
2、河、渭不足 河 : 黄河
3、弃其杖 其 : 自己的、他的。
4、化为邓林 化为:成为
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 以:认为。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
1、孔子不能决也。
1、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2、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2、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4、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七年级下册:
5、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止有剩骨 止:通“只”
2、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耳: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
1、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年级上册:
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
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
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
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 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 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
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
11、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3、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1)农历十六
(2)既而(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 而,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远,近。
(2)写“形“的句子是
(3)写“色”的句子是
(4)写“声”的句子是
(5)写“势”的句子是(1)仅如银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如雷霆,震撼激射
(4)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上册:
12、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二、译句 答案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 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 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 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 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了。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 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临:对着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材:才能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7.隶而从者 隶:跟从。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 下:往下。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 越: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 其:它的。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 以:来。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7)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12)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13)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14)连月不开 开:放晴。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国:京城。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 汀:小洲。极:穷尽。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 把: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21)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 斯:这。归:归依。25)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
26)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 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6.饮少辄醉 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 于:在。
15.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8.弈者胜 弈:下棋。
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21.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23.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1.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2.冻风时作 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6.柔梢披风 披:分散。
7.毛羽鳞鬣liè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8.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麦田浅鬣liè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1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1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17.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词语解释
少时 :年轻的时候 尝与人佣耕: 曾经
辍耕之垄上 :停止; 去:往 怅恨 :失望
苟富贵 如果 若为佣耕 你
太息 :长叹 安知 :怎么
適戍 :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屯大泽乡: 停驻
皆次当行 :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会天大雨: 适逢
度已失期 :估计;误期 乃谋曰 :于是、就
亡亦死 :逃走 等死: 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数谏故 :屡次;缘故
上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今或闻无罪 :有人
楚人怜之 :爱戴 今诚以吾众: 如果
为天下唱 通“倡”,吴广以为然: 对的乃行卜: 去、往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足下事皆成: 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 威服众人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陈胜王 :称王 所罾zēng鱼腹 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 字条 固以怪之矣 :本来;通“已”认为奇怪;
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之次所旁丛祠中: 往,到
旦日: 第二天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 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令辱之 :使 笞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
陈胜佐之: 帮助 并杀 :一齐 召令徒属 :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 你们诸位
藉第令毋斩: 即使、假若 宁有种乎: 难道
诈称: 假装 袒右: 露出右臂
为坛而盟: 筑;盟誓 蕲下 :攻克
徇蕲以东: 攻占 比至陈: 等到
数万人: 几 弗胜 :不
豪杰: 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会计 :集会商议
身被坚执锐: 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 伐无道 :攻打
诛暴秦: 消灭 社稷: 国家
刑其长吏: 惩罚
句子翻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易安陵 :交换
其许寡人 :答应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甚善: 好 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这样
弗敢易 不;交换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故不错意也: 所以;错通“措” 请广于君: 扩充
逆寡人者 :违背 轻寡人与: 轻视
非若是也 像;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听说 布衣 :平民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庸夫之怒 :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仓鹰 :通“苍” 休祲 :吉凶的征兆
若士必怒 :如果 缟素: 穿丧服
色挠 :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之 :道歉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句子翻译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来交换。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战国策》
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陈寿
词语解释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好为《梁父吟》 喜欢
身长八尺 身体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只有 谓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
屯新野 驻扎 先主器之 器重
谓先主曰 对„„说,告诉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
先主遂诣亮 于是;拜访 凡三往 总共
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 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计 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
遂用猖獗 因此;失败 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自董卓已来 通“以”
非惟天时 只是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可以凭借;谋取 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爱抚、爱惜 帝室之胄 后代
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外结好孙权 友好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领;率领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谁;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以迎将军 来
诚如是 果真;这样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岂有意乎 有(这种)打算 岂愿见之乎 是否(可)
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君与俱来 一起
抑亦人谋 而且 挟天子 挟持、控制
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若跨有荆益 占据
愿君勿复言 希望;再 所以资将军 用来„„的
翻译
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孤不度德量力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关键问题
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诸葛亮
崩殂cú :死(皇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起于鲁: 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3、再拜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 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地利 :有利 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 :所以
七里之郭: 外城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凭借
环而攻之: 围 固国 :巩固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是 威天下 :震慑
池非不深: 护城河 亲戚畔之: 内亲外戚;;通“叛”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多助之至: 极点
坚利 :锐利 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乱其所为 :使┅┅错乱 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止:栖息;安:怎么
3、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三、回答问题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间:参与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
一、解词: 答案
1、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高高帽子。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
1、黄:黄共阅一手卷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
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
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中心思想 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第四篇: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中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4、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8、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0、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1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14、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1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1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1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1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20、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22、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2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2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26、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2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28、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29、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3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32、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3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34、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文言文解题方法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要灵活运用注释、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结合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要做到:内容正确,符合文意;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文言文复习要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第五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学案)
一、文言实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蕃:繁多,众多 .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贼:伤害,杀害 .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扞:触犯,抵触 .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权:权变,变通 .
《王安石文集·上运使孙司谏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治《诗》,事匡衡治:研习.
B、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称:称赞 .
C、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厌:使……心服 .
D、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章:表彰 .
《后汉书·师丹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当:适合 .
B、道人微笑颔然之颔:点头 .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始:起初 .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弊:通“毙”,死亡 .
明代李梦阳《空同集邵道人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民乐输将,赋无逋赋逋:拖欠 .
B、葺故儒陈真昇、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憩:修筑 .
C、男女群聚茹蔬礼佛茹:吃,食用 .
D、诸盗自首就抚就:接受 .
《清史稿·陈汝咸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或劝之业武业:从事,以……为业 .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疾:嫉妒 .
C、居一年,嘉告老居:居住 .
D、遂得爵其子爵:封爵位,授以官职 .
《苏东坡全集·叶嘉传》
二、文言虚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弃郡,夜渡河而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D见肃宗于凤翔轻暖不足于体欤 ..
三、筛选信息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刘恕精于治学的一组()
⑤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穆宁“清慎刚正的一组()
③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四、文意理解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刘恕矢志学问,但并不迂腐,他有情有义,是非分明。对获罪太守不落井下石,而是帮助其家人;对权臣王安石,虽为旧交,但不曲意阿附,为坦陈己见,几乎和他断交。(原文: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宋史·刘恕传》)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诚斋夫人教子有方,堪称贤母。她的儿子之所以能够清正耿直、超出世俗,主要得益于她的言传身教,即她的教导和榜样的力量。
原文:东山清介绝俗,固皆的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原文: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
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五、语句翻译
1、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4分)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
2、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5分)
《诚斋夫人传》
3、犹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幸欤?(4分)
《西城别墅记》
4、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计。(4分)、5、夫国以简贤为务
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建立的五大习惯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小学初中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学习的理性意识的增强,学习的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建立起有别于初中的五大习惯。
一、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
二、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三、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五、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如果我们注意到了以上五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对自己的提升就会更加稳健厚实,对自己的一生就会奠定好更加坚定的学习与交流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