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13:0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

第一篇: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

(教育管理心理学)单选

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3、收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有各种事实和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察法)。

4、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完善和发展本学科的方法和知识体系)。

5、在教育管理心理研究范围内,其研究的基础是(个体心理)。

6、标准化测验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的内容,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这在心理测验中称为(信度)。

7、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年代是(1879)。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1933年出版的霍桑实验总结的书名是(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9、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学者是(闵斯特伯格)。

10、闵斯特伯格提出,要使每个工人获得最大的产量及满足需要,就应当为他们创造(心理条件)。11、1958年《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诞生。这本书的作者是(李维特)。12、1912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中,作者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工业中,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就是(闵斯特伯格)。

13、实行仁政的是(孟子)。

14、提出“性恶论”的是(荀子)。

15、提出“礼、刑”两点措施的是(荀子)。

16、社会人认为,调动生产积极性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际关系)。

17、在奖励方式上,社会人的管理重视(集体奖励)。

18、与复杂人假设相应的理论称为(超Y理论)。

19、Y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20、“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政策属于(经济人的假设)。21.人的本质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的社会属性)。

22、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23兴趣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24、“先入为主”是一种社会认知偏见,这种社会认知偏见是(第一印象)。

25、教师由于偏爱把学生评价过高或由于不喜欢而把学生评价过低。这种认知偏见属于(情感效应)。

26、“爱屋及乌”是一种社会认知偏见的具体体现.这种社会认知偏见是(光环效应)。

27、教育工作者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决执行、这种意志品质是(果断性)。

2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应做到(用人之长)。

29、下列备选答案中,不属于气质与教育管理的选项是(以职选人)。30、提出S—0一R行为公式的学者是(托尔曼)。

31、提出“S—0—B---A”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家是(梅耶)。

32、人的行为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在人们行为之间也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规律和共性的。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认为,个体行为的共性是(需要动机目标)。

33、期望理论认为、实际结果若大于期望值。则激励力量(倍增)。

34、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变量的(乘积)。

35、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36、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还要看他进行社会比轻时的相对值.提出这一观的学者是(亚当斯)。

37、个体将自己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痛苦体验和烦躁情绪,排除于记忆和意识之外,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压抑作用)。

38、“酸葡萄效应”是人受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属于(合理化作用)。

39、“挫折——攻击”假说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兰德)。

40、将自己身上的不良表现强加在他人身上的个体适应社会方式是(投射作用)。

41、挫折产生的内在因素是个体身心条件和(个体动机冲突)。

42、下列行选答案中,哪一项不是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压抑)。

43、一个人受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情境,而是从构成挫折的情境中,退却到幻想或现实中的安全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和物接触,是属于(逃避)。

44、当个体受挫折后,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粗暴地对待别人,这种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是(攻击)。

45、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费斯廷格)。

46、态度的平衡理论的提出者是(海德)。

47、态度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霍夫兰德)。

48、态度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丹尼尔卡兹)。

49、接种预防法,以增强被说服者抵御有害观点的能力,属于改变态度的(中介策略)。50、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有其特定的心理成分。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51、为信息提供附加论证,直接支持和巩固其原始信息是态度改变策略的(中介策略)。52.下列选项中,不是教育群体中个体心理效应的选项是(内化)。

53、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同群体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倾向是(认同)。

54、群体动力概念的提出者是(勒温)。

55、群体活动中大家公认的成约定俗成的对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是(群体规范)。

56、在影响教育群体动力的主要因素中。具有群体支柱、评价标准、群体约束和行为导向筹四种功能的因素是(群体规范)。

57、学校中的工会组织在教育群体中应属于(参与群体)。

58、下列备选答案中,属于非正教育群体对成员作用的这项是(补偿作用)。

59、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组织的积极作用表现为(辅助作用)。60、人际交往的实质是(心理关系)。

61、下列备选答案中,不是人际关系组成因素的选项是(意向因素)。

62、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制约人际吸引的因素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在交往初期,发挥较大作用的因素是(外在因素)。

63、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制约人际吸引的因素也有不同。一般而言、随着交往的深入,发挥教大作用的因素是(内在因素)。6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人际吸引力属于(相似吸引)。

65、同桌同学交往的机会较多、容易成为好朋友,这种人际吸引力属于(邻近吸引)。66、借助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所进行的各种直接的、实在的心理接触和心理交换是(人际沟通)。67、把人际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其划分的标准是(沟通方式)。68、把人际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其划分的标准是(沟通方向)。69、搞好群体合作的前提是条件是(端正认识)。

70、托马斯认为,当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将对方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以满足对方需要的解决冲突方式称为(顺应)。

71、国内外学者在对冲突模式的研究中。把冲突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冲突的解决方式)。

73、下列备选答案中,不属于教育群体竞争的条件或特征的选项是(共同的规范)。74、领导者具各一定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使被领导者对他会产生一种(敬佩感)。75、文化与符号理论认为,领导力阶层的基础是(技术力、人群力)。76、无非理性领导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佩特森)。

77、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业务技术不熟悉,也没有工作经验,成熟度很低时,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采用的领导行为是(高工作低关系)。78、文化与符号力理论的提出者是(塞吉范内)。

79、第一个把人格测量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效率的心理学家是(菲德勒)。80、改正群体决策的脑力击荡法的提出者是(奥斯邦)。

81、领导者能从大局出发,抓住机遇,在短时间内迅速形项明确的指令,这有类型的决策者属于(果断型决策者)。

8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标准是(决策的形式)。

83、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是(有限理性决策)。

84、改兽群体决策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把专家们隔开,背靠背地征求意见,以便于他们自由思考和发表意见,不受他人影响和干扰,这种方法是(德尔菲法)。85、“智能框架”理论的提出者是(儒索)。

86、下列选项中,与教育领导集体团结无关的是(信息的多寡)。87、教育领导集体集中群体智慧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片面认识)。

88、领导集体内各成员围绕实现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心理活动是(心向一致)。

89、持忍结合、情理交融、争让相济属于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达到心理互朴)。91、不属于现代组织观念的特点的选项是(规范性)。

9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强调教育组织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93、社会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称为(角色规范)。94、教育组织与一般组织相比,其独特的心理功能是(规范功能)。9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两者密切联系,一般成(反比关系)。96、学校的教研室应属于教育组织中的(执行层组织)。97、企业文化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迪尔和肯尼迪)。

98、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企业都有被称为“出气室”的“精神健康俱乐部”,其设立的目的是(化解挫折心理)。

99、下列备选答案中,不属于组织文化作用的是(参与作用)。100、下列备选答案中,属于组织文化精神层的是(企业道德)。

101、下列备选答案中,不是教育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的选项是(深刻性)。102、在教育组织变革的四种变量中,最重要的变量应该是(人员)。103、作内容丰富化、工作任务扩大化的理论基础是(激励一保健理论)。

104、提出组织变革程序是诊断、执行和评估三个步骤九个方面的学者是(凯利)。

105、将学生、家长、社会看成是消费者,视教育为一种服务,在学校推行IS09000的组织发展方式应属于(组织结构的变革)。二多选题。

1、实验法是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主试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反复进行)。

2、调查法是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运用中。调查的具体方法很多,如(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

3、荀子主张“性恶论”,在管理方面,他主张治理天下时应采用的措施是(礼、刑)。

4、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在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强调人的本质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这些属性应包括(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人的意识属性)。

5、麦格雷戈把“经济人”概括X理论,X理论的观点是(多数人是懒惰的、多数人是自我申心的、多数人是缺乏理性的)。

6、与社会人相应的管理措施有(工作中心是管人、重视人际关系、提倡集体奖励、实行参与式管理)。

7、教育行理中常见的社会认知偏见有(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版印象、情感效应)。

8、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功能有(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教育效率、增进心理健康、加速自我成熟)。

9、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感品质有(热爱教育本业、强烈的理智感、深刻的道德感、正确的审美感)。

10、为了发挥惩罚的激励作用,在运用中要注意(公正合理、掌握时机、区别对待、宽严结合、方式多样)。

11、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情境因素)。

1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主要有(工作责任感、个体的发展、工作的挑战性)。

1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管理制度)。

14、激励也就是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管理中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地,常用的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日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5、一般而言,人们受挫折后的外部行为反应有(攻击、冷漠、倒退、固执、逃避)。

16、影响一个人挫折容忍力高低的因素有(生理条件、学习训练、个体心理品质)。

17、说服者身上影响说服的主要因素有(权威因素、可信赖因素、受欢迎因素)。

18、影响教育工作者态度形成的因素有(个人欲望的满足、新知识的接受和积累、社会环境和教育、人格特征)。

19、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特点有(自觉性、倾向性、明朗性、复杂性)。

20、态度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而言态度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即(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21、教育群体的特点有(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结构、群体规范、相互的交流、群体意识)。

22、教育群体的功能有(整合功能、承上启下功能、满足需要功能)。

23、人际交往的功能有(协调功能、保健功能)。

24、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为(平等性、广泛性、规范性、教育性)。

25、教有群体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但在竞争中也会有一些消极作用。常见的有(心理压力、心理污染、小群体意识、认知偏差)。

26、教育群体竞争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强化主人公意识、缓和内部矛盾、提高工作绩效)。

27、构成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是(品格因素、才能因素、情感因素、知识因素)。

28、科学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是(方向性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可行性原则、民主原则)。

29、按照决策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30、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心力集中是指(注意力集中、意志力集中、情绪感染力集中)。

31、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技术因素、环境因素、规章制度、决策程序)。

32、在教育组织管理中,应遵循的心理原则是(目标认同原则、合理授权原则、信息沟通原则、心理平衡原则)。

33、现代的组织观点从系统论出发,认为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开放性、整合性、复杂性)。

34、良好的组织文化,其作用体现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

3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

36、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主要有(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

37、教育组织变革由于受到教育组织自身的特点及教育组织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变革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是(复杂性、长期性、广泛性、评估难)。

38、教育组织变革也会有多方面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有(职业认同、怕担风险、权利、地位的因素、人际关系、社会的原因)。

三、解释

1、教育管理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服务的一门科学。

2、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研究的方法,它有两个基本要求:即信度和效度。

3、信度:指测量的可靠性。

4、效度——指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

5、霍桑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梅奥于1927年冬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包括照明、福利、态度与意见调查和行为的观察研究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在于工人心理的或社会的因素。

6、经济人:(X理论、麦格雷戈、经济需要)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都想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7、社会人:(人群关系理论、梅奥、社会需要)他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人们还有社会性的需求,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8、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反映,是指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组织间的关系的认知。

9、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家加分析地扩展到其它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光环效应。工作中应发挥光环效应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10、社会刻版印象(定势效应):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版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11、第一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最初的印象。

12、近因效应: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

13、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与一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超前反映。

14、激励: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

15、效价(诱发力):是指目标的价值,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也就是个人对行动的结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

16、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主体内部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17、挫折容忍力:指个人遭受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

18、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在遭遇受挫折后,为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心理平衡,自发产生的适应性行为与心理活动。

19、反向作用:指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动机所驱的方向是相反的。

20、合理化作用:当个人的动机或其表现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无法达到其追求的目标时,为避免心理冲突、维护个人尊严起见,总是对自已的所作所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或将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尽量解释为事实上的需要,目的在于使别人感到有“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以此既获得别人谅解,又维护个人的自尊,从而保持与社会的适应。

21、态度:指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它抱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行为因素。

22、内化:内化指把他人的态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态度与价值体系,在情感体验上也完全融合一致,并产生坚定不移的行为意向。

23、服从:是指个体在他人的影响下,做出同他人、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

24、态度的改变:是指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转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态度。

25、教育群体:是指在教育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有共同心理指向而协调活动的人群集合体。

26、群体动力:指群体成员在群体相互作用情境中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7、群体规范:是指公认的或自然形成的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能给群体成员提供行为指南。

28、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

29、人际关系:是只人与人之间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0、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它是人们为了彼此交换意见、转达思想、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目光、姿势、体态、声调、面部表情及动作等)而实现的交流过程。

31、教育群体合作:是指群体中两个以上的个体或与其他群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相互配合,以求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32、教育群体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动机或目标同时存在而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就是冲突。

33、教育群体竞争:是指群体成员或群体之间为了己方利益,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一种活动。教育群体的竞争是指在教育组织内的竞争活动。

34、领导:就是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它是处理人和人、人和工作以及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的信鸽过程,亦称领导行为。

35、教育领导影响力:是指教育领导者有效的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6、文化力:是指学校领导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

37、符号力:是指学校领导对标志学校符号所象征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和提升能力。

38、教育领导决策心理:是指教育领导者在教育决策中的心理现象。教育领导者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

39、权威主宰效应:权威主要是指领导者,上级主管或专家,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威望与权力,使他们的意见比一般成员的意见影响力要大,即领导的话往往起着主宰的引导作用。

40、教育领导集体:是指在教育组织中,有主要领导者和其他经由组织程序产生的参与管理并行使一定领导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

41、领导集体心理优势:是指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优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

42、组织结构:是依法建立的国家正式的组织机构。它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用来连结组织中的技术、任务和人员的分工和协调的手段。它是组织中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

43、管理层次:也称管理高度。是指企业指挥系统划分为多少等级,即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多少层,管理也就分为多少层。管理层次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

44、管理幅度:也称管理宽度、跨度。是指主管领导对所有直接下层实行有效管理的幅度,也就是领导对下属实行的控制幅度。

45、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或群体对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们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表现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即期待和希望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称的行为方式。

46、组织形象:是指一个教育组织在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它是教育自制的宗旨、观念、目标、行为风格的总和,体现了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面貌,是组织文化的概括。(一层次),(二层次)是指社会大众和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在哲理和观念上形成的印象。

47、理念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和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在哲理和观念上形成的印象。

48、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组织成员起影响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总和。

49、OD:(组织发展)它是在研究组织怎样适应形势发展和生产任务扩大的要求下,从组织结构、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变革,以达到组织的最优化,最佳化,使组织成为一个拥有活力的生机盎然的组织,是实现组织变革的手段、方法和技术。

50、工作内容丰富化:来源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如果让工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参与有关的组织工作与控制工作,自主管理,使工作具有挑战性,这样,就会增加工人的责任感,胜任感和成就感,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和潜力的机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1、弹性工作时间:就是指在固定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灵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它可以让人们更主动、更灵活和更有效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四、问答题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基本任务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

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具体任务是:a、提供个体心理依据。b、提供群体心理依据。c、提供领导心理依据。d、提供组织心理依据。

2、试比较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利弊——观察法的优点:客观、真实、自然;缺点:消极、偶然、被动。实验法优点:可重复、可控制、可验证;缺点:可因情绪紧张而导致结果失真。

3、霍桑实验与传统理论有何不同——a、传统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因素,而梅奥提出职工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心理的需要。b、传统理论认为工作条件是决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梅奥提出生产率主要决定职工的态度和情绪。c、传统理论只重视“正式群体”,只重视规章制度、职权划分等,而梅奥却指“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而且这种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情绪与行为对生产有相当大的影响。d、霍桑实验还指出建立新型领导、听取职工意见与沟通信息的重要性。指出新型领导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

4、简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互为存在的前提,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之为人的生理基础,如果没有自然属性,那么也就不存在社会属性;但是,如果将人的社会属性抽去,尽管他的自然属性依然存在,但他却无异于动物,而不是一个人了。因此,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属性既是对于自然属性的突破,又是对于自然属性的深化。人性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二者相比较,社会属性属于本质属性。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乃是由它的社会属性决定。

5、影响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因素是什么:当时的情境、被认知者的特点、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6、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何根据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差异进行管理:确定标准、以职选人;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能级合理、能职相称。

7、简述复杂人的假设和超Y理论:

薛恩认为人类的最大需求不可能都是一样的,而是因人、因事、因地而异。不可能有纯粹的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在各种情况下不同反应的“复杂人”。(超Y理论: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而加入工作组织的;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们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人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不同,对各种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8、自我实现人的假设:马斯洛认为,人除了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表现自我才能的欲望。

9、如何根据人的不同气质进行管理:从实际出发,知人善用;因材施教,个别施教;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10、需要——必须而又欠缺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动机——直接推动全体行动的内部心理活动力;两者有何不同:a、概念b、需要是潜在的、淡化的,动机是现实的、指向的c、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

11、个体行为的共性: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有动机的、有目标的。

12、运用奖励手段激励时应注意什么: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奖励要及时、奖励程度要与贡献大小挂钩、奖励的方式要变化。

13、如何根据人的动机散发积极性:提高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提出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设置新的目标诱因、应重视生活福利和经济利益。

14、简述需要层级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期望理论: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可以有把握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观点对他有足够价值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采取行动。(动机水平=效价*期望值)。

16、工平理论:亚当斯提出,他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还要看进行社会比较时的相对值。

17、受挫折后的心理反应: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表同作用、反向作用。

18、教育工作者受挫折后应如何解决:a、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导致挫折的刺激情境。(自然因素、社会因素)b、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C、正确对待受挫折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精神发泄)。d、讲究心理卫生,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19、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因素:对一类事物的态度与对待特定事物的态度不同、受其它相关态度的影响、态度与动机的矛盾、缺乏能力与技巧、为了某些特殊需要南而有意使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20、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因素(费氏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这些认知因素是:思想、信念、态度等);认知相统一(如果相关的认知之间是一致的关系,就表现为心理上的协调。如果在认知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关系,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调体验;不一致就会产生变化(认知失调会成主体的不快和心理压力,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从而驱使主体努力减少或消除失调)。

21、从众行为表里关系的表现有哪些:表里从众,内心也接受;表里从众,内心却拒绝;表里不从众,内心却接受;表里不从众,内心也不接受。

22、如何对非正式教育群体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教育群体,增强管理意识;区别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是什么: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需要互补吸引、能力吸引、熟悉吸引、相邻吸引。

24、领导者的激励功能有哪些: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提高被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25、如何提高教育领导的影响力:加强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距;增强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

26、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要根据下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成就感、不同的责任心与能力等条件,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在教师成熟过程的不同阶段,领导行为也应该按照下列顺序推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27、简述符号与文化力理论:塞吉范内认为领导最终的意义表现在组织文化上,领导的主要目标在于组织文化。学校领导者在开展和推动学校工作时,必须具备技术、人群、教育、符号与文化五种领导力,这五种领导力是由低到到高排列,就构成了领导力价层。技术和人群力是领导力阶层的基础

28、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途径是什么:自觉增强集体意识;共同建立和谐的感情气氛;充分运用心理互补规律;坚持实行动机强化;发挥一把手的核心作用。

29、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分类和作用是怎样的:分类(按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形态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层次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按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按范围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作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

30、校园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常规建设;精神建设)和途径(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有哪些。

31、教育组织变革的征候有哪些:决策失灵、沟通阻塞、功能失效、缺乏创新)。

58、教育组织变革的内容: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练习题:6-1

一、单选题:

1、人耳对()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3.0分)(回答正确)A、100Hz~1000Hz B、10000Hz~15000Hz C、1000Hz~4000Hz D、5000Hz~10000Hz

2、()决定了声音的音色。(3.0分)(回答正确)A、声波的频率 B、声波的波形 C、声波的变化 D、声波的振幅

3、()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带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3.0分)答正确)A、梦 B、无意识 C、幻觉 D、错觉

4、生理零度是指()。(3.0分)(回答正确)A、正常的体温 B、37℃

C、皮肤表面的温度 D、36.5℃

5、内耳的前庭器官是()的感受器。(3.0分)(回答正确)

回(A、触压觉 B、运动觉 C、平衡觉 D、机体觉

6、()叫联觉。(3.0分)(回答正确)

A、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B、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C、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D、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7、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3.0分)(回答正确)

A、振动觉、运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B、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和痛觉 C、触觉、压觉、振动觉、运动觉、痛觉 D、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8、韦伯定律可以表示为()。(3.0分)(回答正确)

A、S=K■R

B、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C、心理量是刺激的物理量的幂函数 D、△I/I=K

9、为了保护对暗适应()。(3.0分)(回答正确)A、戴上一个蓝色的眼镜就可以 B、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C、最好戴上一个墨镜 D、戴上一个彩色的眼镜就可以

10、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3.0分)(回答正确)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似动知觉

11、声音的基本特性是()。(3.0分)(回答错误)A、响度和音色 B、音调和音色 C、音调、响度和音色 D、音调和响度

12、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3.0分)

A、生物节律 B、生物反馈 C、生物钟 D、生物链

13、内脏感觉包括()等感觉。(3.0分)(回答错误)A、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B、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振动和触压 C、平衡觉、运动觉和疼痛 D、饥饿、触压、振动、渴和疼痛

回答错误)(1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3.0分)(回答正确)A、科蒂氏器官 B、内耳的前庭器官 C、游离的神经末梢 D、内耳的耳蜗

解析: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15、听觉的感受器是()。(3.0分)(回答正确)A、颞叶的颞上回 B、听神经 C、三个半规管 D、内耳的科蒂氏器官

16、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3.0分)

A、引起不太强的内脏感觉 B、引起节律性的内脏感觉 C、引起忽强忽弱的内脏感觉 D、引不起内脏感觉

17、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3.0分)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

18、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3.0分)A、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回答正确)(回答错误)回答正确)(B、首先丧失对中频声音的听觉 C、首先丧失对低频声音的听觉

D、首先丧失对低频和高频两端声音的听觉

19、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3.0分)(回答正确)A、中央窝细胞和边缘细胞 B、感觉细胞和联络细胞 C、科蒂氏细胞和前庭细胞 D、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2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分)(回答正确)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完整性

21、费希纳定律可以表示为()。(3.0分)(回答正确)A、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B、At/I=K

C、心理量是刺激的物理量的幂函数 D、S=K■R

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

22、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3.0分)(回答错误)A、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 B、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

3.0 C、双眼视差 D、眼睛的调节作用

23、空间知觉包括()。(3.0分)(回答正确)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 B、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C、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 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

24、错觉一般按照()等所形成的错觉来分类。(3.0分)(回答正确)A、感觉、知觉、思维的特点和意志的品质 B、线段、面积、方向、面孔识别、记忆的准确性 C、线段、面积、图形、方向、方位、形重、视听、螺旋 D、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觉道相互作用

25、()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3.0分)错误)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记忆

二、多选题:

26、()的现象属于感觉后像。(5.0分)(回答错误)A、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B、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C、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

回答(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7、()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5.0分)(回答错误)

A、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B、噪声 C、乐音

D、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解析: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在听觉范围内1000赫兹-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28、视觉的适宜刺激是()。(5.0分)(回答错误)

A、光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

解析: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我们把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光波,比380纳米短的电磁波(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是看不见的,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是看不见的。可见光波只是一小部分。

29、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5.0分)(回答错误)

A、能溶解

B、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 C、有气味 D、具有挥发性

30、生物钟可以()。(5.0分)(回答错误)A、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B、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C、调节人的行为 D、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

第三篇: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 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

(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 I 易; II 较易; III 较难; 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1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I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以上均是

[答案] D 1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II A 情绪调节

B 认识和行为努力

C 潜意识中的防御

D 求助活动

[答案] B 12.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II A 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

B 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 C 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 D 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

[答案] C 13.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I A 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 B 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C 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 D 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 [答案] A 14.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II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 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答案] D 15.合理化机制(rationalization)又称:()II A 合理应对

B 文饰作用

C 白日梦

D 矫枉过正

[答案] B 16.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I A 人际关系

B 社会角色

C 社会支持

D 应激的内部资源

[答案] C 17.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妥切的描述是:()I A 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 B 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

C 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 D 综合以上三方面

[答案] D 18.以下概念与个性特征内在联系相对较低的是:()III A 应激反应

B 特质应对

C A型行为

D 客观事件 [答案] D

二、名词解释

1. 一般适应综合征(GAS)

[答案]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心理应激 [答案]

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3.生活事件(或应激源)

[答案]

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4 .负性生活事件

[答案]

指个人认为可能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5 .生活变化单位(LCU)

[答案]

用以标记生活事件,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6 .应激反应

[答案]

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7 .退化

[答案]

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8 .无助

[答案]

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9 .认知评价

[答案]

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应对方式

[答案]

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情绪关注应对和问题关注应对

[答案]

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这被称为 情绪关注应对。相对应的是 有的应对策略针对事件或问题,则称为 问题关注应对。.心理防御机制

[答案]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起到了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13 .否认

[答案]

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否认通常是无意识的。14 .社会支持

[答案]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三、论述题 .生活事件的刺激(或应激结果)可引起机体哪些变化? [答案] ① 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忧郁等。

② 行为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③ 生理反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途径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简述心身中介机制影响健康的途径。

[答案] ① 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主要通过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非特应系统 功能增高,而与之 对应的向营养系统功能则降低。如果应 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也 可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

② 心 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胰腺和甲状腺也起一定作用。

③ 心 理-神经-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中等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强烈的应激则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① 认知评价

② 应对和心理防御

③ 社会支持

④ 个性特点 4 .如何指导应对

[答案] ① 指导个体通过“问题解决”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

② 指导个体进行“再评价”应对,使之改变认知评价,例如换一个角度去认识生活事件,以减轻应激反应。

③ 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即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④ 分散注意,即采用“转移”的应对方式,例如指导个体通过适当的活动转移个人对应激源的注意力,解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⑤ 指导个体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即“松弛”应对

⑥ 催眠、暗示、运动,甚至使用一定的抗焦虑药物等方法,也可被看成是应对干预手段。.某学生考前总要头痛,考完试症状随之缓解,请用应激理论解释。[答案] ① 考试是应激源

② 各种中间因素影响

③ 中介机制引起生理反应

第四篇: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A、“执法为民”理念 B、“依法治国”理念 C、“公平正义”理念 D、“服务大众”理念

2、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公平正义”理念 B、“依法治国”理念 C、“服务大众”理念 D、“执法为民”理念

3、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A、公平正义 B、依法治国 C、执法为民 D、党的领导

4、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A、公平正义 B、依法治国 C、执法为民 D、服务大局

5、社会主义法治的的根本保证是()A、公平正义 B、依法治国 C、执法为民 D、党的领导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人民群众

7、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 B、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 C、守法是公平正义的前提 D、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8、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又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和文化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法治理念直接延续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B、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有进步意义和合理价值的思想已融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呈现出民族特色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封建人治思想

9、下列有关法律的观点错误的是()。A.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B.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C.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D.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0、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宪政制度 D、义务本位

11、法治思维不仅认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手段和工具,更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

A、权力至上的原则 B、严刑峻罚的原则 C、法律至上的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12、法律的重要使命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权。一个国家直接反映人权保障状况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司法救济 D、行政保护

13、法律的重要使命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权。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司法救济 D、行政保护

14、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法治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和性质 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D、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同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

15、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更改思维方式。

A.条文 B.规范 C.原则 D.精神

16、法律权威是指法的()。A.强制性 B.不可违抗性 C.神圣性 D.国家政治性

17、()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A.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B.法治观念 C.法治理念 D.法治精神 18.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是()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公安

19、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机关是()。A.公安部门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国家行政机关

20、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是的机关是()。A.公安部门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国家行政机关

21、下列有关法律知识的观点错误的是()。

A.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B.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 C.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

D.只要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就能领会法律精神

22、下列有关法律权威的观点错误的是()。

A.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B.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C.只有依赖外在强制力,才能形成真正的法律权威 D.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形势下大学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A、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B、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C、有利于了解法律制度 D、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行为习惯

2、依法治国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3、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其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C、全民守法 D、文明执法,执法的过程和方式符合法定要求

4、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 B、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 C、守法是公平正义的前提 D、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5、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其基本要求包括()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C、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D、以人为本,保障人权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

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执政为民、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7、法律、权力、权利、程序是所有治国理政实践所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要素,法治思维对待和处理这些基本要素的态度和方式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正当程序

8、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的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9、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无约束地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C.权力义务相对等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10、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1、培育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有()。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维护法律权威

12、对大学生来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至少应做到()。A.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B.掌握法律方法

C.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3、下列有关自由与平等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有()。A.自由与平等是对立的

B、自由与平等之间既存在相容和一致的方面,也存在对立和冲突的方面 C、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D、平等的观念是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改选法律义务。

14、下列有关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观点正确的有()。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B.法律通过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 C.每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法定界限 D.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不等值的

15、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

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16、按照法治思维,实体与程序之间的关系是()

A、重实体,轻程序 B、实体法与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 C、重程序,轻实体 D、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

三、是非判断题

1、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2、“法治”与“法制”,从内涵上讲,没有区别。()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5、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应当牺牲人民的利益。()

6、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又为社会主义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和文化资源,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直接延续和对其的继承。()

7、国家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为人民而行使,因此权力的运行不必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8、法律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程序问题较实体问题更重要。()

9、权利源于权力,即权力创造和批准了权利。()

10.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13.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义务就是指不作为义务。()14.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15.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16.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17.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育法治思维方式的重点与关键。()

18、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感性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ACDD 6-10:DCABB 11-15: CDBAC 16-20: BABBC 21-22: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D 4.ABD 5.BC 6.ABCD 7.ABCD 8.ABCD 9.BD 10.ACD 11.ABC 12.ACD 13.BCD 14.ABC

15、ABCD

16、BD 三.是非判断题 1-5:对错对对错 6-10:错错错错对 11-15:对错错错对 16-18:错错错 7

第五篇:心理教育

近期,延庆县大队八达岭消防中队官兵以大队开展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为契机采取换位思考、交流谈心的方式,以“官兵换位思考,共建和谐警营”为主题,在中队范围内广泛开展干部与士兵的交流谈心,共同探讨在部队建设和管理、官兵关系等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共谋部队发展。

在开展交流过程中,中队上下充分营造了“官兵互想互忧”的氛围。中队领导带头查找自身问题,认真聆听战士心声。从战士的角度出发,组织经常性谈心、集中座谈讨论;利用各种场合了解战士对队伍现状的看法、意见,虚心接受战士所提的好的管理方法。同时以战士的心态,了解战士所想,了解战士所需,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部队管理中的漏洞,从而确定整改方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同时战士也以一名管理者的心态分析自身问题。战士从而深刻理解部队管理的重点、难点。避免和解决了平时常犯错、不服管等消极现象,明确了努力方向,提高了思想认识,改正了不足、提高了素质。

此次活动重点在于促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换位交流,促进部队建设正规化。中队此次换位交流活动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官兵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干部理清了思路,抓住了关键;战士认清了职责,摆正了心态。

二是通过换位交流,促进警营和谐环境。干部从换位交流中体会到战士的思维方式,了解战士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思想上的相互沟通,更好的做到“以情带兵”。战士能够更清晰的理解干部的工作思路,使他们更积极的配合干部工作,尊重干部,服从领导,为队伍发展出力献策。干部战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使官兵关系融洽,警营内外和谐。

三是通过换位交流,确保部队高度稳定。通过换位交流,干部更全面了解到中队所需,在开展工作时能够真正做到想中队之所想、急中队之所急,制定更有利于基层、更贴近于基层的政策措施,保证“服务基层”理念的落实,从而确保部队的长期稳定。

新同志下到基层中队,面对陌生的环境,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陌生感,尽快的融入到消防部队一线的执勤战斗中,成为当前摆在基层带兵人面前的迫切问题。自新兵下队后,广东惠州消防支队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他们心理素质,提高敢试敢闯敢拼的勇气,使新兵达到“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理,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正常发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准确掌握战士的心理状况,关心战士心理健康的成长,大亚湾中队把心理学知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理念、道德教育、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相结合,使战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中队干部表示,战士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家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引导才能有效的疏通,并引入心理学健康知识,及时抓住官兵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况,才能有效地做好心理教育和健康的思想教育,使中队官兵健康稳定地成长。

开展心理问卷测试:为准确掌握新同志的心理状况,增强新兵管理教育的针对性,仲恺中队组织新同志进行了心理问卷测试。今年新兵管理教育时间较短,针对新兵下队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中队对症下药,把心理疏导与“两个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占领新兵的思想阵地,紧紧依靠在部队管理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心理学知识,全方位地掌握新兵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使部队健康稳定地发展。

开展心理知识授课:为切实让新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2011年的工作中,保证各项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日前,惠阳二中队组织官兵开展了一堂针对性极强的心理辅导专题课。课上,中队干部就“什么是心理”、“如何消除心理压力”以及“心理期望值”等方面作了全面、翔实的授课和讲解,并采取重点、难点问题与典型事例紧密结合的授课方式,循循道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每个知识点的深刻内涵,使官兵们全面系统地受到了一次心理疏导和思想洗礼。

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如何为这批新兵激发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惠阳一中队坚持以情带兵,针对“90后”新兵的性格特点,中队特别制定了一套新兵训练计划,充分利用中队心理行为训练场,从磨砺心智开始。在训练中新同志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继承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高空训练带来的恐惧,勇闯独木桥,巧走梅花桥,互相勉励勇攀高峰.通过一系列训练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火场恐惧心理。目前,各位新同志思想稳定,训练热情高涨,士气高昂,他们纷纷表示将虚心学习、刻苦训练、总结不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队员。

武警西藏总队警卫中队根据担负任务的实际情况和中队官兵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

该中队长年驻守在闹市区,面临着艰巨任务和酒绿灯红的考验,官兵心理容易出现疾患,导致心理失衡,产生焦躁、恐慌等诸多心理问题。中队发现这一情况后,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官兵的心理状况,把握战士的心理症结;利用第二课堂时间,聘请总队医院的心理医生来中队为官兵讲授心理学知识,帮助官兵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针对性,他们还给官兵建立了“心理档案”,健全了“排有咨询员,队有咨询室”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适时对战士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去年以来,这个中队共为官兵解决各类心理问题23起

下载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十讲练习题解读

    第十讲 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目前研究......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五章 练习题及答案(大全5篇)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法律的词源上来看,在汉语中的 “法”,刑也,刑字的含义有:( ) A.仅有罚罪之意 B.仅有规范之意 C.既有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 D.不含有裁判的......

    教育技术练习题

    教育技术练习题 单选择 1、关于教育技术的以下说法.你最赞同的是: (分数:1) A.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 B.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媒体 C.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教育......

    不良贷款管理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根据我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 A.优秀、正常、次级、可疑、损失 B.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C.优秀、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D.关注、次......

    幼儿园管理练习题

    单选 第一章 1、科学管理之父( A )的科学管理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的。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梅奥 2、管理理论之父( B )是从研究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的。 A、......

    发票管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实行日期是。 A .2011年1月1日B. 2011年2月1日 C. 2011年3月1日 D. 2011年4月1日 2.增值税纳税人使用的普通发票主......

    销售管理练习题[范文]

    一、 1、销售计划:一定时期内,根据销售的预测来设定产品销售的目标值,将该销售目标值具体细分为销售定额,再根据销售定额来计算出需要的销售预算。 2、企业的销售计划活动包括以......

    国有资产管理练习题

    《国有资产管理》练习题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一、 单选题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不包括( ) A 各种财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