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 14 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笔者现不避浅陋,试辑录并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学习参考。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
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典出《韩诗外传》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凡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家园四周栽种这两种树,这里喻指家乡。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译过来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何况来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见了父亲,没有不抬头仰望着,所以见了母亲,没有不贴身依靠的。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现出恭敬肃顺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而它们又生长在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喻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简缩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例如: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颠倒)”。
东坦:指女婿。
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实是多生龙蛇。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或书法作品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卓越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
至于“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姿质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第二篇:对联与典故
对联与典故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出竹叶梅花。”
有位近视眼秀才,一日,正坐在绿纱窗前读书,猛抬头见窗纱上晃动着一束芙蓉、牡丹花,以为是隔壁有人在窗下举花逗戏。秀才踱步出门观看,不料惊飞了树上的黄莺和蝴蝶。这时他才想起刚才窗纱上的那幅美丽画面———芙蓉、牡丹花,却是日照莺、蝶投映到窗纱上的影子。因此,他即兴题一联挂在墙壁上:“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但是他一直写不出适当的下联,每日置身书斋,埋头于故纸堆里,寻寻觅觅,不觉一晃过去了八个月。
这一天下雪了。他父母怕他在家闷成书呆子,就请邻居青年邀他踏雪赏景,他很不情愿地随邻居青年出了门。当二人走过板桥,秀才看桥面雪上有些印迹,如“梅花”、“竹叶”图案,就问邻居青年:“这是谁画的?”邻居青年笑道:“你真是书呆子,这是狗和鸡过桥面时留下的脚印!”秀才一听乐得拍手大笑道:“我对上了,对上了!”他跑回家挥毫写出下联:“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出竹叶梅花”。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古时,有个自恃才华不凡的秀才,要和解缙对对子,便出一上联:“马过木桥蹄打鼓”;话音刚落,解缙不假思索吟出下联:“鸡啄铜盆嘴敲锣”。解缙对得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
“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
从前,几个秀才外出踏青赏景,偶见一片泥路上有鸡犬足迹,其中一个秀才不禁吟出一上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但众秀才思索良久,仍无言以对。此时,路旁一牧童脱口续了下联:“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众秀才一听,击掌赞叹。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少时聪明伶俐,一天放学回家,路过一池塘,但见众乡人对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子,欲作对取乐。其中一人吟出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众乡人却对不出下联。此时,在旁的林则徐思索了一会,对道:“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皆啧啧称奇。
“斗鸡山上山斗鸡;龙隐洞中洞隐龙。”
广西桂林漓江对岸有座斗鸡山,不远处又有一个龙隐洞,有人将此撰联:“斗鸡山上山斗鸡;龙隐洞中洞隐龙。”此为回文联,组合奇巧,对语熨贴,读来盎然成趣。
“白石白鸡啼白昼;黄村黄犬吠黄昏。”
从前,一秀才于中午时路过江苏泰县一个名叫“白石”的小镇,但见一只白色大雄鸡在户外引颈啼喔,随即吟出一上联:“白石白鸡啼白昼”,但苦思不得下联。时隔数年,秀才又经过一个名叫“黄村”的村庄,时已黄昏,一只黄狗正在街头汪汪大叫,此时,秀才触景生情,终于续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联语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过火运作洒狗血;繁琐唱腔炒鸡毛。”
著名艺术家阿甲,一次在中国京剧院举办的书画展览会上题书一联,联云:“过火运作洒狗血;繁琐唱腔炒鸡毛。”联语巧嵌戏曲界流行的行话“洒狗血”、“炒鸡毛”,可谓构思巧妙,匠心独运。“洒狗血”指演员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炒鸡毛”指戏曲中重复堆砌的唱腔道白。作者以戏曲表演之两大禁忌告诫年青演员,语重心长,令人敬佩。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从前,有个财主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的儿子做家庭教师。他为了在私塾先生身上少花钱,便事先对私塾先生说:“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私塾先生看了看说:“我也是这个要求。”于是他们在合同上写道:
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先生: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开学以后,财主每天只弄些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待先生,先生不答应。官司打到官府。财主说,我是按合同办事的。这合同上明明写着“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先生说,我也是按合同办事的。这合同上不也明明写着“先生: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县官老爷看着他们的合同,顺理成章地判了个财主败诉。
“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只要肥。”
旧社会,某地方官做五十寿庆,到处要人送礼。庆贺之时,忽见有人捧着一个匾额而来。主人迎上前去,却见匾额上是一副对联:“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只要肥”,心里立刻不是滋味。可喜庆之日,来了客人,又怎能发火呢!况且,这又是个图吉利的时候呀,于是,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说,乖乖地让客人吃了酒席走路。
“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马儿与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旧时,浙江提举(官名)花某去看望老友。老友是个学官先生。见面时,花某戏言,问老友:“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学官先生是个文人,听得出朋友在用“鸡卵、鸭卵”嘲讽他,便随即对道:“马儿与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蹄举”谐音“提举”。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有输给谁。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政治家林则徐,年幼时即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一群人正在观看池塘里的鸭子,作对为戏。其中有个人出了一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却没人对得出下联。他想了想,对道:“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听罢,无不拍手叫好。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明代,户部尚书年富,幼时在家读书。一天夜里,门前大树上的鸟巢和几只小鸟,一起被大风吹落在地。他的老师见此,出上联说:“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恰巧,当时月色明亮,破鸡屋里的公鸡正在啼鸣。聪明的年富随即对道:“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老师上联中的“连窠及地”谐音“连科及第”,一语双关;年富下联中的“金膀啼鸣”,谐音“金榜题名”,亦一语双关,可谓珠联璧合。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一年夏天,清代文学家李调元,路过一农家。农家大嫂正在门前的场上晒稻谷,一群饿了的鸡子都赶来吃谷。就在这个时候,屋内走出两个手拿竹筒的儿童。儿童见鸡吃谷,便将竹筒向鸡打去。农妇触景生情,望着李调元说:“饥鸡盗稻童桶打,”言下之意,请李先生对个下联。李调元见农妇能出出这样的上联,又惊又喜。可要对这个上联,却又感到很不容易。他皱着眉头,在农家门前踱来踱去,就是想不出来。正在他绞脑汁之际,一阵风沙刮来,呛得他一阵猛咳。咳嗽间,他忽见农家梁上有一只老鼠被他的咳声惊跑了。这下可好,巧事天成,他的下联有了:“暑鼠凉梁客咳惊。”
农妇听了李调元的下联,十分佩服地说:“到底是大文学家,有啥能难住你的!”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清代,一秀才赴京赶考,中途在一凉亭歇息,看到一农妇带着孩子晒谷,遇到一群鸡吃她的稻谷,农妇让孩子赶鸡,小孩顺手将手里玩的竹筒向鸡砸去。那农妇就以孩子砸鸡为题,出上联请秀才对。上联曰:“饥鸡盗稻童筒打”,此上联有三对同音异字,秀才想了好一会儿,忽见凉亭的梁上趴着一只老鼠,正在这时,来了一位客人,一咳嗽,老鼠吓跑了,秀才因而得下联曰:“暑鼠凉梁客咳惊”。下联也有三对同音异字,对得十分巧妙。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1929年辞去东南大学教育长之职,到南京郊区试办乡村师范,取名“晓庄”,并亲自挥毫题写门联:“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用启蒙读本《三字经》中句组对成联,生动有味,朴实生趣,也充分体现出他办“晓庄”的“以农为友,以农为师”的精神。
第三篇:全国最牛的一副对联
全国最牛的一副对联,每个人都需要的!强烈建议分享!上联: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身体等于零。下联:有钱,有权,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场空。横批:健康无价!穷人失去健康,等于雪上加霜。富人失去健康,等于一辈子白忙。男人失去健康,老婆会成为别人的新娘。女人失去健康,老公会重新妆点洞房。老人失去健康,天伦之乐成为奢望。儿童失去健康,孩子父母痛断肝肠。人这一辈子,没了健康…都是在瞎忙!
第四篇:岳王庙的一副对联
岳王庙里的一副对联
暑假,在杭州西湖参观了岳王庙,祭拜了岳王坟,其中一副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岳飞墓在岳王庙正殿右手边,用方形石块围砌,高大而肃穆,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岳云墓陪伴在一侧,上面有“宋继忠侯岳云墓”的文字。墓道两侧有明代的文武石俑、石马、石虎和石羊。
在爸爸的带领下,我们绕坟一周向民族英雄岳飞和岳云表达敬意。
在准备离开墓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在墓道的石阶下面,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向岳飞墓而跪着,分别是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mò qí xiè)。在跪像的背后,我们见到了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据说,这副对联是清朝的一个姓徐的女子写的。对联写出了人们对英雄的爱和对奸贼的恨。民族英雄岳飞的尸骨埋在西湖边上,这里的青山也觉得荣幸;而那四个铁铸的跪像,千百年来一直遭人唾骂,连铸造他们的白铁〔生铁〕 也觉得委屈。作者把“青山”、“白铁”写得好像有了人的感情,也懂得爱和恨,是与非。
爸爸说,按照对联写作手法,这副对联属于“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相反,又互相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正和邪,是与非,爱和憎,忠和奸,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上联表达对民族英雄的尊敬爱戴之情,下联表达对民族败类的憎恶和唾弃。对联让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直入人心,让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遭到万人唾弃。
爸爸说,上下联只有14个字,每一个字都包含强烈的爱和憎的情感,足已给每个来到墓前的人以震撼。爸爸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这副对联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忠报国精神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
离开了墓园,我沉默地走在路上。我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因为我们有魅力无穷的语言和文字。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化吧。
第五篇:对联典故
1楼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
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
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
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
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
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纪晓岚释对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斗狗山上得绝联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狗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狗山上山狗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昆明大观楼对联
作者是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惨。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
所爱。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里就凤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却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
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
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
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秀才与樵夫
一秀才上山游玩,不小心迷了路。见一担柴樵夫,赶忙上前询问。樵夫见是一个读书人就说:“你是秀才,我出个对联让你对怎么样?”秀才心想“樵夫的对联还能对不上吗?”就说:“请出上联”樵夫用手一指说:“此木为柴山山出”。
秀才无以为对,即跟着樵夫缓缓而行。走到山下看见村庄时,已是暮色沉沉,炊烟袅袅。秀才灵机一动有了下联。立即说道:“因火成烟夕夕多”。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皇上与探花
有一独眼之人前去应考,得了第三。上殿面君时,皇上见此人独眼心觉不快,便说:“独目怎登龙虎榜”。此人一听连忙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皇上见此人机敏就说:“我再出一联,对上就用你”。即道:“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朕乃摘星手”。此人从容对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从此为官。
独目怎登龙虎榜; 半月依旧照乾坤。
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朕乃摘星手;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反对迷信的对联
过去,人死后要请和尚做道场,念经颂德,超度亡灵。有人针对此事写对联一幅,以示反对: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添字联
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此人又各加一字,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无情对
无情对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字字相对而上下联意思并不相关。如: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骂人联
形容某处虽小,坏人却多。文革中有一联:
庙小妖风大; 池浅王八多。
谐音联
贾岛和刘伶虽然都才高八斗,却又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酩酊大醉。有对联为证: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寡妇之子
一寡妇携子度日,暗中与河对岸寺院里的和尚私通,常常夜间涉水过河与和尚幽会。其子虽受人辱骂却只是发奋读书,后终于取得功名且回乡为官。众人皆以为和尚必死无疑,不料其子却在河上架一小桥后不再过问。众人不解,均暗中嘲笑。日后,寡妇亡故。其子才将和尚
抓来处死,且在桥头书对联一幅:
修小桥为母行孝; 杀和尚替父报仇。
苏东坡调笑联
一日,苏东坡至山中游历,见一小庙即入内小憩。道士见来人一介布衣,貌不惊人,态度淡
然招呼:“坐”。向道童说:“茶”。
入坐闲聊。言谈间道士感觉此人知识渊博,非一般游客可比。忙请入厢房,致礼让坐:“请
坐”。呼道童曰:“敬茶”。
谈话多时,道士认定此人定是高人。随即请教尊姓大名。苏东坡道出身份。道士一听立刻请入正堂,敬而招呼:“请上坐”。唤来道童:“敬香茶”。
叙谈多时,苏东坡起身告辞。道士拿来纸笔,请苏东坡题联一幅。苏东坡接过纸笔,思索片
刻后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道士自知以貌取人,满面羞愧。
.阉猪人自题妙联
一人以接生猪崽和阉猪为业。题对联一幅: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剃头匠题联
一剃头匠对自己的职业珍爱有加。题对联为: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一副对联六个典故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14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笔者现不避浅陋,试辑录并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学习参考。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
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典出《韩诗外传》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凡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家园四周栽种这两种树,这里喻指家乡。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译过来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何况来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见了父亲,没有不抬头仰望着,所以见了母亲,没有不贴身依靠的。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现出恭敬肃顺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而它们又生长在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喻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简缩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例如: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
“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颠倒)”。
东坦:指女婿。
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实是多生龙蛇。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或书法作品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卓越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
至于“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姿质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张国学
记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有这么一副对联: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此联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学、历史、古代汉语等方面的十个知识点。下面试简述之。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苏洵、苏辙长于书策散文。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明史。袁宏道传》:“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世称三袁。”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魏晋玄学以老、庄糅合儒家经义,把此三书作为玄学的经典。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因这四部书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称“前四史”。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此书由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主持编修,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称为“四库”。
四孟:夏历四季第一个月的总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例如:《汉书。刘向传》:“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
四美:四种美好的事物。此处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
四君: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也称为“战国四公子”。
谢晋应对不甘受辱
明朝的谢晋在为官之前才学出众,渐渐名声在外。一天,朝廷里有位大官将谢晋传去,却又不让他进大门,而让他进旁边西侧门。谢晋不愿受这侮辱,坚决不进去,大官闻讯,叫人送出了个上联来:
小犬无知嫌路窄
谢晋随口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大官开了大门让他进见。看见谢晋穿的绿色衣袄,就奚落他说:
出井蛤蟆穿绿衣
谢晋指着大官身上的红袍答道:
落锅虾公着红袍
大官领着谢晋漫步在府宅的园林内,园中奇花异草,生意盎然。大官又
出了上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谢晋对曰: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大官对谢晋的才学甚是钦佩。
谢晋改联巧用谐音
谢晋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谢晋一看,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了三个字,巧用了谐音字:“贤”、“道”,这样使原来的对联换成了: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可见这位对联大师的生花妙笔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