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

时间:2019-05-14 14: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

第一篇: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

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

1,书法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2,法书

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3,翰墨

义同”笔墨”。原指文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4,金石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指鐘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功德等而产生的一种鐫刻品。《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钟鼎彝器始于殷商,石刻则创于秦代。两汉金石□并盛,汉以后金少石多;南北朝则造像勃兴,金器更少传世;唐代碑碣尤盛。至于辑历代金石文字,编为目录,则始于北宋欧阳修之《集古录》;摹其形状集为图谱,则始于吕大临之《博古图》。至明清金石考古之风尤盛,顾炎武,叶奕苞等,各有著述,或以石刻考辨今古文,或以金文发明六书指要,成为新兴的专门学科。

5,真迹

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6,墨迹

用墨书写的手迹。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7,拓本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方法用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纸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8,刻石

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9,碑

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分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林,宫庙以石,窆用木。《礼记·檀弓》:„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按丰碑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非石亦曰碑,假借之称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先立石,故知竖石者,碑之本义。”王注:“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汉以后之语也。”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在晋代曾严禁立碑。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普义熙初,裴世期表言:„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俗敝伪兴,华烦已久,不加禁裁,其敝无已。‟则知当日视立碑为异数矣。”故历来晋碑难得。

10,碣

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如今存之石鼓文,镌刻于鼓形圆石上,内容为歌咏秦国君主游猎之事,故也称“猎碣”。

11,碑额

碑刻术语。碑头的通称。《碑版广例》:“碑首或刻螭、虎、龙、鹤以为饰,就刳其中为圭首,或无它饰,直为圭首,方锐圆椭,不一其制。圭首有字称为额,额书篆字称为篆额,书隶字称为题额。”

12,篆额

碑刻术语。汉代以后的各种碑刻之上端,称碑头或碑额,因碑额上所题字多用篆书,遂称“篆额”。汉碑如《张迁碑》、《韩仁铭》等篆额,书风奇肆跌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13,篆盖

碑刻术语。唐代的墓志铭,通常有石盖,因盖上文字多用篆体,故名。篆盖与篆额内容相仿而形制不同,但《金石综例》称:“篆盖,即篆额。”

14,碑阴

碑刻术语。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将门生、故吏或出资建树者的姓名镌刻于背面,故称。

15,碑版

泛指碑志之属。《碑版广例》:“开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贤大师身塔记,末有碑版所详,不复多载语,后魏昌冯王新庙碑,有碑版湮灭语;后人碑版名称,殆自此始。参见“碑学”。

16,碑学

①亦称“碑版学”。研究考订碑刻起源、体制及新旧异同等学问。②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后,学书崇尚碑刻风气大盛,遂有北派碑学、南派帖学之分。

17,勒石

碑刻术语。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如《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末有“诸葛神力勒石”字样。

18,朱背

亦称“背朱”。即“勒石”。

19,摩崖

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如汉碑中之《石门颂》,魏碑中郑道昭之云峰山题诗、题名等。《宣和书谱·正书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西洛龙门。”

20,剥蚀

指古代碑刻年久风化石有剥落。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鋩。”

21,法帖

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 王著编次摹刻秘阁所藏法书为十卷,每卷首刻有“法帖第×”字样,总称《淳化秘阁法帖》。“法帖”的名称,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 祖。”

22,帖学

①损崇尚魏晋以 下,如 钟繇、王义之、颜真卿等书风体系的学派。以区别于碑学。② 指研究考订法帖源流、版本优劣、字迹真伪的一种学问。盛行于清代。

23,南帖

碑帖术语。清代阮元分书法为南北两派,以南朝碑碣绝少,而多为启牍之帖,故名。参见“南北派”。

24,书丹

碑刻术语。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隶释》:“《石经》,蔡邕书丹,使工镌刻。”南宋姜夔《续书谱》:“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力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后泛称书墓志铭为书丹。

25,临摹

学习前人书法的一种方法。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或称“影书”。小学生习字,用描红本子,也属摹。《丹铅总录》引岳珂语称:“临摹两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栌欀桷,虽具准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临帖如双鹄并翔,青犬浮云,浩荡万里,各随所至而息。”南宋美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临摹之外,尚有“钩”法,用油纸蒙碑帖或真迹上,以极细之笔画将油纸下字迹双钩下来,再用墨填满双钩内空处,称“钩填”。

26,响拓

碑帖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由于法书墨迹因年代久远,纸色沉暗,字口难辨,故在模制时,须向光照明,以纸覆帖,钧勒其原字笔画,然后再以墨笔填充。响拓亦曰“影书”、“影覆”。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今石刻辨》记述较详。

27,骨法

亦称“骨力”。书法术语。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唐太宗李世民尝谓: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画有六法,其二为“骨法用笔”。论者认为:骨法用笔,能把笔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提按起倒,挺拔矫健,浑身都是解数才行,乃从长期悬肘中锻炼得来。

28,钩填

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于法书上,先以细笔双钩,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钩廓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

29,洗碑

碑刻术语。古碑因风化剥蚀或人为磨损,后人依据原有旧画加以剔刻,谓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画精神难免大逊,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颜真卿书《颜家庙碑)即是被洗者。

30,篆书

字体名。1 泛指汉代隶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甲骨文等。2指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籀文(如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小篆;汉代的缪篆。如王莽时六书,“三曰篆书,即小篆”。

31,籀文

也叫“籀书”、“大篆”。因见于《史籀篇》得名。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今存*石 鼓文即其代表。

32,甲骨文

亦称“契文”、“卜 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贞卜 文字”。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镌刻、书写于龟甲、兽骨之上,故名。殷商时,常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及与占卜 有关的纪事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也叫殷墟),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被发现。光绪三十年,孙詒让首先考释甲骨文,著成《契文举例》1928年后,经多次 考古发掘,先后出土十余万片,为盘庚迁殷后至纣亡二百七十三年间之物。单字总数约四千六百字,可识文字达一千七百字。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并有大批形声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文字象形简古,劲健挺秀,具有根高艺术性。

33,契文

甲骨文之别称。契通栔,因以契刀刻于龟甲、兽骨上,故名。清代孙詒让著有《契文举例)二卷,为考释甲骨文之始。

34,科斗文

亦称“科斗书”、“科斗篆”。篆字(包括古、籀)手写体的俗称。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此名初见于汉末,卢植上书称“古文科斗,近于为实”。郑康成《尚书赞》称:“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元代吾丘衍论证科斗书形体的形成是:“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

35,金文

亦称“钟鼎文”。即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多铸或刻在金属器皿(如钟、鼎之类)上,故名。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圆浑古朴,富有变化。周代金文多为有关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记录。殷商金文和甲骨文相近,铭辞字数亦少,不若周代有长达五百字者。至秦统一六国,通行小篆,遂废。清乾隆嘉庆(1736——1820)后文字训诂之学渐兴,金文考证不断深入,成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习字者临习的重要字体一。如《散氏盘》、《毛公鼎》、《史颂敦》等铭文,均系金文的代表作。

36,大篆

字体名。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37,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宋代刘奉世称:“爰书者,盖赵高作《爰历》教学隶书时,狱吏书体盖用此《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故从俗呼为„爰书‟也。”

38,刻符

秦代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篆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用于符信。”段玉裁注:“《魏书·江式表》符下有书字符者,周制六节之一,汉制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这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39,鸟虫书

亦称“虫书”。篆书中的花体。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字体,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鎛上。往往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秦书八体,“四曰虫书”;新莽六书“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段玉裁注:“幡,当作旛,书旛,谓书旗帜;书信,谓书符节。”说明此类书体 多用于旗帜和符信,在汉印中也不乏鸟虫书入印的实例。

40,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41,玉筯篆

亦称“玉箸篆”。篆书的一种。其书写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筯(筷子),故名。始于秦代,唐代齐已《谢曇 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如明代王世贞评论颜真卿书:“《家庙》、《茅山碑》正 书中玉筯笔者。”

42,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故名。后世称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为“铁线篆。”

43,草篆

书体名。①飞白的别称。东汉蔡邕称:“何草篆之足冥,而斯文之未宣。”《金石林·绪论》:“一曰飞 白,篆貌隶骨,杂用古今之法,勉作草篆,为器所使,自我作之,不得不然也。”②指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书史会要》称:“(赵)宦光笃意仓史之学,创作草篆,盖《天玺碑》而小变焉,繇其人品已超,书亦不蹑遗迹。”傅山等都擅长草篆书。

44,隶书

亦称“佐书”、“史书”。字体名。形体扁平方折,便于书写。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唐代张怀瓘《书断》引东汉蔡邕《圣皇篇》:“程邈删古立隶文。”普代卫恒《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胥吏)佐书,曰隶字。”程邈将当时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之说。秦隶出于秦篆,字形构造仍有较多的篆书形迹,后在汉代通用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笔势、结构与秦篆完全不同的字体。隶书的出现,冲破六书的造字原则,奠定楷书基础,标志汉字演进史和书法史上的转折。魏晋时曾混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简》和汉《五凤元年十二月简》,即是秦汉手写隶书的代表作。

45,汉隶

汉代隶书的统称。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46,八分

即“隶书”。魏晋至唐代,楷书也称隶书,原先有波磔的隶书,则被称为“八分。”南朝宋朝王愔称,“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唐六典》称:“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清代刘熙载谓:“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后人以籀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 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清代包世臣《艺 舟双楫》载:“蔡邕变隶而为八分,八宜训背,言势左右分布相背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分以度言,本是活称,伸缩无施不可。”近有学者考证:因隶字草创为新隶书(楷书),对于旧隶字须给予异名或升格,加以区别,故称“八分”,指其是八成的古体或雅体。

47,佐书

即“隶书”、“史书”,亦作“左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为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并注明左书即秦隶书。又《汉书·艺文志》载:”汉王莽居摄,书有六体,为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隶书称之佐书。段玉裁认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近来学者进一步认为隶书之名隶,是起于徒隶所书;佐书之佐,或是起于书佐《汉代职掌起草和缮写的低级官吏)所书,故名。

48,今隶

正书的古称。正书 由汉隶发展演变而成,在唐代仍把正书沿称为“隶书”。如《唐六典》载:“校书郎正字,掌雠 校典籍,刊正文字。其体有五:……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此“隶书”即指当时通用的正书。为区别于汉魏时代通用的隶书,又别称正书为“今隶”。明代李贽《疑耀》称:“唐以后之楷书称为今隶,因谓汉隶为古隶。”陆深《书辑》所称”钟王变体,谓之今隶”,则又泛指魏晋以来之楷书而言。

49,草隶

草书的别称。《南史·刘孝绰传》载:“绰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义之子献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今人也有称汉代竹木简上的隶书为草隶的。

50,草书

字体名。别称“藁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汉兴有草书”。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蕴有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联缀的形迹,成为偏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至东晋王义之而臻于完善。唐代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被称为“狂草”,以别于“今草”。

51,藁书

草书的别称。《汉书·董仲舒传》载:“草藁未上”,可证草书之先,因于起藁,藁书之名与草书同义。唐代张怀瓘《 书断》称:“藁亦草也。”杜操(度)善草书,故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有“杜蒿锺隶”之句。

52,章草

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其得名有几说:

一、《书苑菁华》引唐代蔡希综说:“章草兴于汉章帝。”认为由汉章帝创始。

二、《书断》卷上引唐代韦续说:“因章帝所好名焉。”认为由汉章帝爱好而得名。

三、《书断》载后汉北海王受明帝命草书尺牍十首,章帝命杜度草书上事。认为 因用于章奏而得名。

四、《书断》引王愔语:“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云,汉俗简堕,渐以行之。”认为由史游《急就章》而得名。近代有学者考证,“章”含有字体结构彰明严格之义,故名。

53,今草

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

54,狂草

亦称“大草”。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摆脱东晋王羲之一路草书温文尔雅风格,笔势连绵奔突,字形变化多端,极龙飞蛇舞之致,得名于唐代张旭、怀素。传世的张旭《古诗四帖》及怀素《自叙帖》即为代表。

55,正书

亦称“楷书”、“正楷”、“真书”。字体名。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笔画平整,形体方正,故名。《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降及三国锺繇,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56,行书

亦称“行押书”。书体名。相传为汉末刘德升所创。行书一般在楷书形体的基础上,作流畅便捷的书写,既不象草书纵放难辨,又较楷书生动简便,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手写书体。书写行书湏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南宋姜夔认为行书“以笔老为贵,少有误失,亦可晖映。所贵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俱备。”

57,榜书

亦称“榜署”。泛指书写于匾额上之大字。古称“署书”。汉代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今亦称“擘窠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书有八体,”六曰署书”。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

58,擘窠书

大字的别称。古人写碑为求匀整,有以横直界线划成方格者,叫“擘窠”。唐代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称:“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书有擘窠书者,大书也。特未详擘窠之义、意者,擘,巨擘也;窠,穴也,即大指中之窠穴也,把握大笔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小字、中字用拔镫,大笔大书用擘窠。”后用以泛指大字。

59,漆书

书体名。① 以漆书写的文字。相传在孔子住宅的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以漆为之,故名。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漆书壁经。”② 书法形体。清代金农把字的点画破圆为方,横粗直细,似用漆帚刷成。

60,飞白

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笔画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路毕显。相传东汉灵帝进修饰鸿都门 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邕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寻丈,字宜轻微不满,名曰飞白。”北宋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明代赵宦光称:“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

第二篇:书法常识

书法常识

1、我们经常说到“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请问者”四宝”的代表产地?(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2、《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的作者是谁?(颜真卿)

3.、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书法史的“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唐/张旭)

5、“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隶书

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一件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请问这件作品是什么?(《黄州寒食帖》)

7、举世闻名的“瘦金体”是由宋朝哪位皇帝所创,请说出其庙号及姓名?(宋徽宗/赵佶)

8、“亲民书法家”是指哪位书法家?(郭永进)

9、清朝书法是古代书法史的一座高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其中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一说,请问“浓墨宰相”是指哪位书法家?(刘墉)

10、柳公权最擅长写楷书还是隶书: 楷书

11、《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作者是谁? 黄自元

12、甲骨文发现于哪个朝代?(清代)

13、最初发现于那个地方?(河南安阳)

14、书法理论名著《书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个书法家?(唐代/孙过庭)

15、一支好的毛笔应该具有哪四个特点:

尖:是指笔头合拢后,锋尖锐,不秃且肌肤有弹性; 齐:指笔头捏扁后,顶端的锋整齐;

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书写时线条浑厚; 健:指笔毛有弹性,笔毛展开后易于收拢回复原状

16、书法由三个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组成即: 章法、结构、线条(笔画)

17、造字的方法,我国古代所谓“六书”理论,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18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是谁? 钟繇

19、书法中何为一波三折?

指捺画在书写时从起笔、行笔、收笔的表现形状似水波一样,起伏波澜。也是我们在练习基本笔画所要求的那样表现一、二、三的节奏感。20何为“曲中见直”:

指在书写竖画时不是一味地笔直,而是涩进中求挺直。好象人体的背一样虽然有弯弓但感觉是挺直的,这样能表现出一定的力度,否则,虽直尤斜。如:中、市、不、生、来等字。

21、说出三种以上代表中国书法的字体: 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

1、我国现存的最早论书法的文章是东汉时 的《 》。

2、我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的书体,可分为、、、、种。

3、唐代的、、和元代的,历来被认为是四大楷书名家。

4、前你称赞(朝你名)(人名)的《 》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5、将下列书法家与其作品联系起来。

A、怀素 a、《草书古诗国帖》

B、张旭 b、《苦笋贴》

C、柳公权 c、《九成宫醴泉铭》

D、欧阳询 d、《神策军碑》

6、秦朝的 作小篆,精大篆。东汉的 著有《说文解字》,善小篆。东汉 擅长篆书、隶书。东汉 工行书,开创了书法由楷入行的先河。北魏的 被誉为北朝的书圣。三国魏 正书、八分、行书3体兼擅。明代的 善草书,被赞为“有明书法推第一”。以上几位书法家都是(地方)人。

7、人把墨迹叫做“肉迹”。

8、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全是:

A、大篆;

B、小篆;

C、秦隶。

9、《晋祠铭》、《温泉铭》是唐朝的皇帝 亲手写的。

10、什么叫“法书”?

11、175年,用隶书写后刻成了《熹平石经》。

12、甲骨文专著《铁云藏龟》出版于何年?

答案

1、赵壹;《非草书》

2、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

3、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4、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5、A——b;

B——a;

C——d;

D——c

6、李斯;许慎;蔡邕;刘德升;郑道昭;钟繇;王铎;河南

7、日本

8、C秦隶

9、唐太宗

10、我国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

11、蔡邕12、1903年。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编者的年代是(),姓名是()。

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

2、根据目前发现,我国最早的文字是()。

是半坡出土仰韶文化彩陶发现的刻画符号和1973 年在半坡移动再次发现临潼姜寨陶器上的文字,以及青海乐都县柳湾文字符号。这些都 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3、甲骨文是刻在()上的文字,它大约产生在()时代,距今已有

()年,它在当时是用作(),它出土的地方是()

三千多

占卜方面,所以又叫契文、卜辞等

河南安阳小屯村

发现的时间是()

1899年。

4、大篆产生于()

它包括(、、)。

先秦、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时代。

甲骨文、金文、文和石鼓文。

5、汉代的书法以()书体为主,有名的碑刻有()

隶书

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封龙山刻石等。

6、魏朝的书法以()书体为主,有名的碑刻有(、、)。

汉隶为主,转变为真行、隶并行了

黄初残碑、胶东令王君断碑、庐江太守范式碑

7、楷书的最早奠基人是()朝的()他的代表作是()。

钟繇

王羲之的临本《宣示表》

8、在书法史上,钟、张是指()(),“二王”是指()。

钟繇

张芝

王羲之、王献之

9、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称为(),他出生于()年,卒于()年。

书圣

公元303年

361

10、王羲之幼年时曾向(),后又向()学习楷书。

卫夫人

钟繇

11、我国书法鼎盛的年代是(),当时的代表书家有(、、、、)。

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13、宋代书法四大家是指(、、、)等。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14、元代书法名家有(、、、、、)等

赵孟頫康里巎巎 鲜于枢

柯九思 虞集张雨等

15、明代书法名家有(、、、、、、、)等

宋克

祝允明 解缙

文徵明 邢侗 董其昌 张瑞图等。

16、清代书法名家有(、、、、、、、、、、、、、、、)等。

王铎傅山 郑簠汪士慎 郑燮刘墉 王文治 翁方纲 桂馥 邓石如 伊秉绶 何绍基等。

17、《艺舟双楫》的作者是(),《广艺舟双楫》的作者是()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

清代书法家康有为

18、《书谱》的作者是()。他是()人,《书谱》除在()书体上有很大的学习

孙过庭

唐朝

草书

价值外,也是()方面的重要论著。

书法理论

19、“唐初四大家”是指(、、、)。

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20、”清四大家“是指(、、、)。

刘墉

翁方纲

梁同书 王文治

21、宋代书家中“三苏”是指(、、)。

苏洵

苏辙

苏轼

22、“吴中四子”是指(、、、)。

祝允明

徐维世

唐寅

文征明

23、“龙门四品”是指(、、、)。

《始平公造像》 《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

24、三希堂法帖是指(、、)。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贴

25、日本书法史上的“三圣”是指(、、)

空海

菅原道真

小野道风。

26、日本“三笔”是指(、、)。

平安三笔、是日本平安时代三位书家的合称即:空海、嵯峨天皇 桔逸势

27、历史上传说的“萧翼窃书”,说的是(派

骗取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监察御史萧翼

辩才

兰亭序

28、钢笔大约从()代就传入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就已有(、)等人开始

清代

邓散木 白蕉

用钢笔书写诗词警句,并有了钢笔字字帖等书籍。

29、“瘦金体”的创始人是()。

赵佶

30、永字八法分别是(、、、、、、、、)。

侧(点)勒(横)驽(竖)掠(撇)磔(捺)策(挑)趯(钩)啄(短撇)

31、文房四宝是指(、、、)。

32、我国著名的砚有广东肇庆的()、安徽江西的(),山东临朐的()甘肃卓尼的()。

端砚

龙尾砚

鲁砚

33、我们通常用的墨有(、、)。

松烟墨

油烟墨

漆烟墨

34、()墨的特点是乌黑,()墨的特点是黑中透亮,()的特点是又黑又亮。

松烟墨

油烟墨

漆烟墨

35、宣纸产于()省()城()县,它又分为()宣()宣两种。

安徽

36、我们通常用的毛笔()毫,()毫()毫等,性能软的有(、),硬的有()等。

羊毫、鸡毫

兔鼠狼

37、“翁刘成铁”是指(、、、)。

翁方纲

刘墉

成亲王

铁保

38、中国最后一位状元是()。

刘春霖

39、“驻马观碑”说的是()学书的故事。

欧阳询

40、在清代,主张“尊碑卑唐”的代表人物是()。

康有为

41、清代的“扬州八怪”是指(、、、、、、、)。

金农

罗聘

李方膺

高翔

汪士慎

李鳝

黄慎

郑燮

42、《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作者是()代的()。

黄自元 43、何谓书法?

书法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指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汉字书写(正、草、篆、行)艺术和法则。是一种借助文字的书写来抒发感情、陶冶情操,表达事理、荟萃风情、将作者 的思想、情趣、性格、素养等集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来说从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笔势、笔意等。

44、何谓法书?

法书是书法术语,是指历代杰出的书作墨迹,也可以作为尊重他人书法作品的敬称。

45、何谓临池?

学习书法的别称。相传东汉张芝学书甚苦,晋卫恒《四书体势》云:张伯英者因而能精其巧,凡家之衣,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世逐称学习书法为临池。

46、何谓碑学

从意义上讲有两种:一指研究考订碑刻的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的真伪、文字内容等学科:

二、指崇尚碑刻的流派。它产生于清代,首倡者阮元提出“南北书派”和“北碑南帖”之说,后包世臣、康有为等竞相发挥提倡北碑,逐碑学一时大盛,形成了与崇帖相对峙的崇碑学派。

47、何谓帖学

帖学有两义:

一、是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优劣、拓本好坏、书迹真伪、文字内容的一种学科。

二、指崇尚以魏晋之后书风体系为书帖的学派。此学派盛行于清,与碑学对而称,并以碑学为

北派,而称帖学为南派。参见“何谓碑学”。

1.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 2.是半坡出土仰韶文化彩陶发现的刻画符号和1973 3.龟甲和兽骨上

殷周奴隶制

三千多

占卜方面,所以又叫契文、卜辞等

河南安阳小屯村

1899年。

4.先秦、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时代。

甲骨文、金文、文和石鼓文。5.隶书 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封龙山刻石

6.汉隶为主,转变为真行、隶并行了 黄初残碑、胶东令王君断碑、庐江太守范式碑 7.魏

钟繇

王羲之的临本《宣示表 8.钟繇

张芝

王羲之、王献之 9.书圣

公元303年

361 10.卫夫人

钟繇

。11.唐

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13.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14.赵孟頫康里巎巎 鲜于枢

柯九思 虞集张雨等

15.宋克

祝允明 解缙

文徵明 邢侗 董其昌 张瑞图等

16.王铎傅山 郑簠汪士慎 郑燮刘墉 王文治 翁方纲 桂馥 邓石如 伊秉绶 何绍基等。17.清代书法家包世臣

清代书法家康有为

18.孙过庭

唐朝

草书

书法理论 19.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20.刘墉

翁方纲

梁同书 王文治 21.苏洵

苏辙

苏轼

22.祝允明 徐维世

唐寅

文征明 23《始平公造像》 《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 24.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贴 25,空海

菅原道真

小野道风

26.平安三笔、是日本平安时代三位书家的合称即:空海、嵯峨天皇 桔逸势 27.唐太宗李世民

监察御史萧翼

辩才

兰亭序

28.清代

邓散木

白蕉

用钢笔书写诗词警句,并有了钢笔字字帖等书籍 29.赵佶

30.侧(点)勒(横)驽(竖)掠(撇)磔(捺)策(挑)趯(钩)啄(短撇)31.笔

32.端砚

龙尾砚

鲁砚 33.松烟墨

油烟墨

漆烟墨

34.松烟墨

油烟墨

漆烟墨 35.安徽

36.软

羊毫、鸡毫

兔鼠狼 37.翁方纲

刘墉

成亲王

铁保 38.刘春霖 39.欧阳询 40

康有为

41.金农 罗聘

李方膺

高翔

汪士慎 李鳝

黄慎

郑燮 42.清

黄自元

第三篇:书法美学常识

书法美学常识

2010-04-25 22:42:32

一、书法美的物化形态

线条是文字的媒介或元素,是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特定的物化形态。由此可见,线条是书法美的起源。所以,研究探索书法美也应该从线条这个最基本的元素开始,才能“曲径通幽”。

石涛曾在《画语录·画章第一》中指出:“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这一画说,可谓是深刻地揭示了线条起源的缘由。太古时代,人类处于蒙昧时期,对于线的作用与功能不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了线的作用与功能,便运用线条来描绘物体。于是,书与画便产生了,而这一画便成了书画的物化形态——线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曾说:“太阳照在墙上,映出一个人影,环绕着这个影子的那条线,是世间的第一幅画”。(达·芬奇《笔记》)因为,线条是构成物体视觉形象的最根本的要素,是表现物能力最强,最简练的手段。而我国文字就是起源于“象形”,运用线条对对象进行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书画同源”说即渊“源”于此。所以,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充满激情地说:“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罗丹说的这根通贯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及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可见线条从客观存在中被人们发现后,并在不断地发展中包含了对视觉形象的摄取与审美意识的注入,“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可以这样说,线条是书法美中使客观与主观趋于统一的重要媒介。

尽管书画同源,各自均以线条作为自己的物化形态,但书画毕竟受着各自表现对象的制约,书的表现对象是文字,画的表现对象是物象。虽然,最初的象形文字与绘画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必须指出的是象形文字在最初的胎盘中,它萌含着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特征,内蕴着“指事”、“会意”的基因,准备了“形声”、“假借”、“转让”的条件。因此,线条作为书画共同的物化形态,在本质上依然有着区别。“书契之作,适以记言”(孙过庭〈书谱〉)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特别随着历史的演进,书法与绘画分离的轨迹越来越明显,即书法线条不再受象形状物的制约,从“描摹具体物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根据文字形音义构造原理,充分展现线条的审美功能和美感因素,也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了书法美所特定的物化形态。“即是说,汉字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字义)的发展途径。以后,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李泽厚〈美的历程〉)

“净化了的线条美”之说,较辨证地揭示了书法美的历史演变。诚然,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它一旦以线条确立为自己的物化形态,这种情况就至今未变。但作为物化形态的线条并不是处于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发展运动着的。从繁化到净化、从象形化到符号化、从实用发展到审美,就是这种发展运动的表现。目前可见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是殷商时期写在龟甲、兽骨、人骨上的文字,主要是用于占卜、祭祀等活动,可见甲骨文的实用大于审美、功利大于欣赏,即“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但不可否认,在甲骨文的运笔、结构及章法中已孕育了书法美的因素。而这种美的因素在其后的金文、石鼓、小篆中得到了逐步的加强与提高,开始了书法美的历程。但此时作为书法美的物化形态的线条,还是处于繁化阶段,保留着较多的象形意味。汉隶的出现,在书法史上称为“隶变”,它的历史功绩在于使书法美的物化形态的线条得到了净化,使线条着意舒展、波磔驰骋,使笔墨线条及其组合配列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由隶书开始而后发展形成的楷书、行书、草书(包括章草),更是使物化形态的线条趋向表现书法美的极致。因此,作为书法美的物化形态的线条,在甲骨文、金文、石鼓、小篆时期,是属于繁化的线条,程度不同地受着“依类象形”的限制。而到了隶、楷、行、草时期,充分发挥线条自身的转折起伏,笔情自身的酣畅遒劲,墨色自身的枯湿浓淡,由此而折射出的情感气势,审美意识构成了丰富深邃的美学境界,使线条从自由王国进入了必然王国。正如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所指出的那样“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线条至此呈现了一个流派纷纭、旖旎多姿、“侵乎竞美的局面”。“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孙过庭〈书谱〉)

就象马克思当年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它的最基本细胞——资本开始那样,我们对书法美的分析也是从它最基本的元素——物化形态的线条开始,探寻了它的起源、发展及演变,为的是让书法美的研究由此起步而不断深入。

二、书法美的内容特征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因此作为观念形态的书法艺术,它内容的特征,往往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方式的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书法艺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是文字书写,把握方式的特殊性是笔墨线条。因此,书法文字的内容对其所具有的书法美学价值来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四在笔墨线条艺术水平的高低雅俗之分。这一点可以结合书法审美的历史与现状来看。

历史上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懂的(不识),但甲骨文的坚劲峻丽、金文的古朴雄逸、小篆的典雅秀美,依然为当代人的审美所接受。又如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肚痛帖》,怀素的狂草《自叙帖》、《苦笋帖》等,其文字内容也是大多数人所不完全认识的,但他们那潇洒不羁、跌宕豪放,“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的笔墨线条之美,深为人们欣赏并赞叹不已。再如历代所流传下的大量碑帖墨迹,其中不少文字内容是带有封建落后意识以至封建迷信的成分,但这些碑帖墨迹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因此人们依然肯定它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地位。很自然这种肯定的依据是后者而非前者。所以,根据书法艺术的客观特性来看,书法艺术内容特征的确立应是书法艺术的文字线条本身,而不是文字内容的本身。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看白谦慎《也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书法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他根据笔墨线条组合的艺术原理,把各种点画部首有机地组成从未有过的臆造的“字”,这些字是不具备任何内容的,但由于白谦慎艺术地运用了笔画线条的功能,仍然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可见在书法美学中,内容与形式作为对立面的统一表现得十分鲜明。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黑格尔曾作过极为生动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书法美学中的这一问题是十分有益的。黑格尔首先肯定了“内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接着他说:“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小逻辑》)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黑格尔的这一“回转”说,辨证地说明了书法美的内容与形式,即书法美的内容非它,只文字内容本身回转到文字线条本身。书法美的形式非它,是文字线条本身回转到文字内容本身。可见在这里书法文字线条是起着“回转”的主导作用,是内容特征的标志。

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曾从审美心理角度分析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认为艺术作品从一方面看,“具体的内容本身就已含有外在的、实在的,也就是感性的表现作为它的一个因素”,而从另一方面看,“在本质上就是诉诸内心生活的”,“为着感情和思想存在的”,而“只有因为这个道理,内容与艺术形象才能互相吻合”。因此,作为书法美的内容特征是文字线条本身,但书法家在书写这些文字线条是却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通过线条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诉诸内心生活”。孙过庭在《书谱》中就集中了王羲之所写的几种书作,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揭示了这位“书圣”诉诸于线条中的不同情感元素,说他“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又如颜真卿所写《祭侄文稿》是悼祭侄子季明之作,号称“天下第二行书”。整幅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枯笔,结字也欹侧跌宕(也许这篇文稿文字内容本身亦会有这种情感,但观者还是首先从文字线条本身获得这种情感。)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被定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被定为“天下第一行书”其道理也一样。《兰亭序》、《祭侄文稿》的文字线条本身被作为书法美的内容特征肯定的。相反此二帖如用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出来,其文字内容不会变,但作为书法美来讲是不存在的。因此,从审美心理来看,书法美的文字线条本身是第一性的,文字内容本身是第二性的。能否可以这样讲:书法作品所写文字内容本身是什么,对其美学价值无关大局。而书法作品所写文字线条本身怎么样,对其美学价值到是至关重要,从而为书法美的内容特征作了质的规定。

三、书法美的双重属性

各门艺术可以按其反映现实的不同方式来划分种类,它可以是以情感为主,也可以是以认识为主,由此构成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二大种类。表现艺术以反映主观世界为主要对象。再现艺术以反映客观世界为主要对象。而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有时是互为观照、辨证统一的。那么,书法艺术的种类该如何划分?我们认为:书法艺术是以情感表现为主,而不是以认识再现为主。即作为书法艺术物化形态的线条是“有诸于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晁说之《书法考》),是书法家主观世界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正如汉·杨雄在《法言·问神篇》所指出的那样:“故言,心声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动情乎?”唐·孙过庭在《书谱》中也说过:“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阴惨阳舒,本乎天地之心。”而德国的黑格尔及俄国的别林斯基也分别强调过艺术表现的“情致”作用。所以,书法艺术应归入表现艺术的范畴。这样是否就抹杀书法艺术的再现性了?不是的。书法艺术里通过线条来诉诸人的视觉,因此笔墨线条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带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再现性,这也就是汉·蔡邕在《笔论》中所说的“为书之体,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就构成了书法美的双重特性,表现性中带有相对的再现性。

唐·张怀灌在《书议》中曾对书法艺术表现特征作了极为精湛的阐述,这就是著名的“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说。因为,书法艺术的文字线条是以“依类象形”为本源,但后者就超越了被模拟对象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即经过了一番从“囊括”到“裁成”,加工、演绎、概括过程。书法家们运用手中的笔把“万殊”提炼、简化、浓缩成了“一相”,净化为线条本身的效应。所以,不管是书法艺术的笔墨线条,还是结构章法,都不能再现客观世界某个对象,只是以主观的形式概括象征客观世界某个对象,是“意象”,而不是“具象”。所以,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表现》一章中指出:“艺术家一旦掌握了丰富的符号体系,他所知道的关于人类情感的知识实际上便会超过他人全部个人经验。一件艺术作品表现的是生活、感情和内在现实的想法。但是它既非直言无隐的又非缄默寡言的感情发泄,它是一种发展了的隐喻,一种将言词难以表达的东西——意识自身的逻辑——明确表达出来的非推论的符号。”(《美学译文》第三册)

在历代书论中,我们曾看到不少关于某个书法家的笔墨线条或结构章法象什么的议论。如梁武帝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阕。”又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形容“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不能否认,这些形象比喻的再现,能给人以生动的书法审美感受。这也许就是书法美中再现性的一些作用吧。但这种再现性在书法中毕竟是间接的、象征性的。既仅仅是象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如果真是“云鹄游天”“龙跳天门”那样就是绘画作品而不是书法作品了。可见这种再现性在书法美中是受到质的规定;是比喻不是对照。受到量的限制:只能如、象,不能是。另外,再现性在书法美中也显示着一种不稳定性,如一横既可看作是“千里阵云”,又可看作“一叶横舟”,一点就更多了,可看作“坠石、怪石、杏仁、梅核、龙爪、鸡头、群鹊、羊角、菱米”等,而现实的客观事物是云就不是舟,是坠石就不是怪石,而书法美的这种再现性却是多元化的。

因此,书法美中的表现性越丰富、越生动,那么其再现性就越丰满、越多样。可见书法美的双重性是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相得益彰的。

四、书法美的本质属性

我们在上一节肯定了书法艺术是以表现为主的这一特性后,再来探讨书法美的本质属性就较为明白了。既然书法艺术的物化形态是线条,而线条是构成文字符号的材料。那么,线条与文字这些特征就规定了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

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作为书法美的本质属性,就是说线条在书法中不是直接地反映形象,描绘各种事物,它只依靠文字线条的艺术组合要求去书写,从而产生美感。可见它只是代表一定概念的约定俗成的符号。张怀灌在《书断》中指出“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然。”从“依类象形”到“异类而求”,这个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也是书法线条发展的逻辑规律。书法美的抽象本质属性较鲜明的表现在外在与内在二个方面。书法线条在表现外在的具体事物时,是提炼、集中、概括,是对原物形象高度的抽象。如日、月、鹿、鸟等字在最初的甲骨文、金文中还是带有摹拟的形式,而后在隶书、楷书中,就不再带有摹拟的意念,而是抽象的线条组合运用。书法线条在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时,也是诉诸、变汇、通融,是对思想感情内在的抽象,而不能象小说、戏剧等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倾向。正因为书法线条在逻辑发展过程中摆脱了外在与内在的束缚,从而获得了相对的自由,从一元化(依类象形)走向多元化(异类而求),书法线条的抽象性也就获得了更大的丰富性、普遍性与概括性,由此可创造出千形万态变幻无穷、深邃内蕴的书法美来。康定斯基在解释抽象艺术时曾说:“抽象艺术离开了自然的„表皮‟,但不是离开它的规律。请允许我说,那宇宙性的规律。”“抽象画家接纳他的各种刺激,不是从任何一自然片段,而是从自然整体,从它的多样的表现,这一切在他内心里累积起来,而导致作品。这个综合性基础,寻找一个对于他最合适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无物象‟表达形式。抽象的绘画是比有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更富内容。”尽管康定斯基这段话是对抽象画所说,但对于理解书法美的抽象性还是有借鉴作用的,即书法线条离开象形自然的“表皮”趋向“无物象”的表达形式后,抽象线条的本身就比象形线条的本身内容更广阔自由。这种情况在行书、特别是草书中就更突出,试看张旭、怀素的狂草,在那回旋曲折、畅达连贯的笔墨线条中,使你看到既象“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象“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让你感到的既有那种潇洒豪放的情感,又有那超群佚伦的理念,积淀着那么强烈的宇宙意识,表现的是何等的微妙与微茫,似可言传,又不可言传,而只可意会。所以,书法美在这里寻找到了它最合适的表现方法——抽象。

诚然,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但人们在创作书法或欣赏书法时,往往会受到客观世界具体形象的启悟、产生联想,从而使抽象线条中寓有一定的形象性。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中曾辨证地指出:“中国书法,在抽象的东西中带有象形的成分,也就是成为一个艺术性的基础”。(《书法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而书法这种抽象性中带有形象性的特点,常常能使创作者与欣赏者唤起某种生活实践的体验或具体形象的观念,使书法的审美性更深化,更生动。如雷简夫忆想江水的“翻驶掀转高下奔逐之状,起而作书”,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情激越”,黄庭坚“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书法史中此类的记载是很多的)。我们看黄庭坚的书法中宫收敛,笔墨线条舒展呈放射状,犹如长桨荡波,跌宕多姿。同时,人们在欣赏书法时,也常产生某些形象的比喻,如“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古今书人优劣评》)形容草书:“婀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草书状》)此类比喻,不一而举。然而,这种形象毕竟不是形象本身,而是依附与抽象表现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自由联盟。这种联想是人们在书法抽象线条中凭想象所进行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一定要真实到是什么形象就是什么形象,因而是充分自由,不受定义、概念制约的。书法线条这种形象的联想与异化,正是书法线条本身抽象的分解与综合,是美的艺术作用的显示。因此,作为不能再现客观形象的书法艺术,它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

五、运笔点画的形态

我国传统书论历来重视运笔点画。因为,书法是靠运笔点画所产生的线条来组合结构、章法的。书法家正是通过运笔点画来赋予线条各种美的形态,方圆粗细、曲直动静等。

由于书法运笔的方法不同,可以使点画线条呈现出方笔、圆笔之分。方笔以“折”为使转,在书写每个字的点画线条是行笔断而复起,其收锋为“外拓”法;圆笔以“转”为使转,行笔换而不断,其收锋为“内厌”法,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肌肤之丽”。方笔骨力洞达、严峻持穆,如魏碑中的《张猛龙》,笔法方劲质朴,峻利奇肆;圆笔秀逸浑穆、和厚丰融,如魏碑中的《郑文公》,笔法圆劲飘逸,从容朴茂;而方圆并用的运笔方法,就会产生刚劲中寓灵秀,婉约中含峻奇的形式美感,如魏碑中的《张黑女》,笔法就是方圆兼用,因而显得峻利疏朗,遒劲浑融,富有阴柔阳刚之美的统一。笔画粗细所产生的形式美感也是较鲜明的,大都粗的笔画显得壮实丰厚、凝质遒劲,如汉碑《衡方碑》,线条粗壮雄厚、丰腴宽博。而细的笔画则显得刚健美锐,峻峭劲健,如汉碑《礼器碑》,线条精细清丽,瘦劲俊美。

与方圆粗细相比,线条曲直动静的形态美是更强烈而多变的。曲与直、动与静在书法作品中是互为观照,互相映衬的。从“随体结诎”的篆书、波磔多姿的隶书、点画多变的楷书、行云流水的行书、龙飞凤舞的草书,其曲直动静的发展是越来越强烈的,书法美的线条形式就是遵循着这样一个轨迹。草书线条的曲直动静之美可谓是集书法形式美的大成,是极精致的。阳泉《草书赋》就说:“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刘熙载《艺概》中也指出:“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狂素颠张的草书线条形态“矫若游龙,疾若惊蛇”,其曲直回旋、动静奇逸,的确是千姿万态,不可端倪的,时而呈波状线,时而呈蛇形线。席勒曾对波状线作过独到的研究,他在《论美书简》中有一封给克尔纳的信,先画了以下两种线条:然后他解释说:“这两种线条的区别在于,第一种陡然地改变趋向,第二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趋向;就审美感受而言,由于它们具有两种不同的属性,它们的效果也不相同。……但也有一种运动,它的趋向从一开始就不受什么规定,这种运动对我们来说,是出于自愿的运动。我们从图中的波状线条体会到这种运动。因此,下边这条线从其自身的自由,区别上面那条线。”第一条线是生硬的,而第二条波状线才是自由的。书法线条的形态也是如此,象第一线那样是僵硬的、强制的,这样的书法线条无美可言。而象第二条线那样作波状运动才是获得线条自身的自由,使“龙蛇竞笔端”。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再引用一下英国画家、美学理论家荷加兹在《美的分析》一书中对波状线、蛇形线的精辟阐述:“从迂回曲折的林间小径、曲折蜿蜒的河流和下面我们将会看到的所有主要是我称之为波状线和蛇形线构成其形状的对象上,眼睛也会得到同样的满足。”“波状线,作为美的线条,变化更多,它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因此更美、更舒服。……蛇形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波状线的变化、蛇形线的灵活在草书线条的形态中表现的生动自然,发挥的淋漓尽致。如王铎草书的线条,状如惊蛇游龙,形似波涌浪飞,既能跌宕起伏,动感强烈,又能气度从容,静逸内涵,“是故曲直在情性而达于形质”(《艺舟双楫》)。

六、运笔点画的节奏

书法线条在纸上运动的形式不是平拖直划胡抹而就的,而是富有节奏韵律变化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运动,在笔情墨韵中激荡着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渗透进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性。

历代书法家们是敏感而富有乐感的,他们已经注意并探索了书法与音乐的相互联系,变化通融之处。唐·张怀灌在《书议》中把书称之为“无声之音”。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认为书法有似于音乐演奏,“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把运笔书写譬之“抚弦在琴,妙音随指而发。”那些运动着的点画线条在节奏上时轻时重、时疾时徐,在旋律上或抑或扬、或顿或挫,都显示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诉诸人的视觉。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运笔点画秀逸,线条韵致流丽,犹如一首恬淡柔美、流畅飘逸的田园交响诗。“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细察整幅《兰亭序》的运笔轻捷婉约,线条抑扬和畅。而同样是王羲之所书的《丧乱帖》,运笔点画凝重疾涩,线条气韵顿挫强烈。特别是第一行“羲之顿首,丧乱之极”,运笔是何等的持穆遒劲,节奏是多么的深沉顿抑,好象一首如泣如诉、凝重沉郁的悲哀交响曲,从而把作者的情感流泻在宣纸上,犹如音乐从自然音响中抽出纯“乐音”那样。

书法线条形式美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需要艺术的组合,使之互为协调和谐。“一般地说,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因为„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引裴安的话)毕达哥拉斯派也说,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书法线条也必需具备这种把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之间对立的因素使之和谐协调,呈现那种音乐旋律般的变化感。郑板桥的书法可谓是颇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他把篆、隶、楷、行、草杂糅在一起,轻重徐疾变幻奇妙,抑扬顿挫此起彼伏,那种奇逸之趣,超脱之思跃然纸上。以多变的笔情墨韵交织成一首丰富生动的乐曲。那些以楷书点画、隶书波磔所出现的重笔、涩笔,时而使人如听大江东去,跌宕激越;那种以行书、草法所出现的转折起伏,使人似听小桥流水,悠然轻盈。因此,综观郑板桥的这些书法,使人感受到“视觉音乐”的美感,富有节奏旋律。即使在工稳的楷书中,也依然荡漾着节奏韵律感。如禇遂良的楷书《倪宽赞》,横画带有起伏的波磔之意,钩笔柔美婉和而徐缓劲疾。颜真卿楷书《勤礼碑》中鲜明的横细竖粗的线条形式,丰满的鹅头形钩笔,都交织着轻重、抑扬的音乐节奏性。

第四篇:书法常识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

B《中秋帖》

C《伯远帖》

D《鸭头丸帖》

5、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

B智永

C金农

D怀仁

6、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

B赵孟頫

C张瑞图

D王铎

8、“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 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

10、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1、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欧阳通

C 康熙、乾隆

D米芾、米友仁

12、下面哪幅作品不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A《四十二章经》

B《洛神赋》

C《赤壁赋》

D《道德经》

15、金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请问其兴盛于哪个朝代A商朝

B商代

C春秋

D战国

16、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A诗、画、文

B诗、书、画

C诗、文、书

D文、书、画

17、石刻文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字体,产生于周代,请问兴盛于哪个朝代 A、汉代

B秦代

C 魏代

D晋代

19、楷书四大家中谁不是唐朝的?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赵孟頫

20、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 A清 王懿荣

B 明 王懿荣

C 明 刘基

D清 刘基

21、隶书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A汉代

B秦代

C魏晋

D唐 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书法术语()。

A.翰墨 B.勒石 C.临摹 D.透视 2.“入木三分”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A.赵孟頫 B.薛稷 C.王羲之 D.欧阳询

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六法()。

A.实临法 B.指临法 C.意临法 D.笔临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门四才子。()A.唐伯虎 B.文征明 C.徐渭 D.祝允明

5.书法作品的落款有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是上款敬语()。A.谨书 B.顿首 C.嘱书 D.雅鉴 6.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7.请勾出与书法无关的成语()

A.颜筋柳骨 B.文如其人 C.笔走龙蛇 D.铁画银钩 E.蚕头燕尾 8.下列选项中,哪一位被称为“唐初四大家”()A.李世民 B.薛稷 C.房玄龄 D.魏征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书信体行文上款敬词()A.雅鉴 B.惠正 C.顿首 D.大雅 10.下列书家中擅长小楷的是:

A、欧阳询 B、张旭 C、文征明 D、康有为 11.下列作品为蔡襄书作的是:

A、鸭头丸帖 B、张好好诗 C、蒙惠帖 D、自叙帖

12.上海世博会会徽,是以中国汉字“()”字书法创意为形。

A、人 B、世 C、仁 D、和 13.下列文房四宝中,产于安徽的有()A端砚 B 湖笔 C 宣纸 D 夫江纸 1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书的是()A 钟繇 B 欧阳询C 马阳冰D 张旭 15.下列书法家宋四家之一的是()A.米芾 B.王献之 C.李 D朱熹 31.中国的书圣是()

A、王羲之

B、怀素

C、黄庭坚

1、书法上人称 “宋四家”是指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B.祝允明、徐渭、文徵明和王宠;C.赵之谦、吴昌硕、黄易、奚冈等人。2.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

A.1949年5月;B.1981年5月;C.1989年11月。3.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B.唐颜真卿的《祭侄稿》;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4.书法三要素指

A.笔法、笔势、笔意;B.墨色、线条、笔法;C.笔法、结字、墨色。5.“初唐四家”是指以下哪些?

A.文征明、祝允明、王宠和徐渭;B.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 C.之、王献之、王玄之、王徽之。6.唐草三杰”是指

A.张旭、怀素、孙过庭;B.李白、斐旻、张旭;C.李白、杜甫、柳宗元。

7.颜真卿的代表作有

A.《晋祠铭》、《温泉铭》、《陋室铭》;B.《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C.多宝塔碑》、《勤礼碑》、《麻姑仙坛记》。

8.“然拟进一分,则察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能既精而察益精。”选自

A.包世臣《艺舟双楫》;B.张怀瓘《书断》;C.卫铄《笔阵图》。9.“书贵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选自

A.徐渭《笔悬要旨》;B.朱和羹《临池心解》;C.刘熙载《艺概·书概》。

10、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鸭头丸帖》 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2、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B欧阳询、欧阳通C 康熙、乾隆D米芾、米友仁

13、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甲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石鼓文

D、瓦当文

14、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B智永C金农D怀仁

15、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B赵孟 C张瑞图D王铎

1、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2、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B欧阳询、欧阳通C 康熙、乾隆D米芾、米友仁 3.书法上人称 “宋四家”是指

A.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B.祝允明、徐渭、文徵明和王宠;C.赵之谦、吴昌硕、黄易、奚冈等人。

4、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B.唐颜真卿的《祭侄稿》;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5、书法三要素是

A.笔法、笔势、笔意;B.墨色、线条、笔法;C.笔法、结字、墨色 6.唐草三杰”是指

A.张旭、怀素、孙过庭;B.李白、斐旻、张旭;C.李白、杜甫、柳宗元。

7.颜真卿的代表作有

A.《晋祠铭》、《温泉铭》、《陋室铭》;B.《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C.多宝塔碑》、《勤礼碑》、《麻姑仙坛记》。

8.“然拟进一分,则察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能既精而察益精。”选自

A.包世臣《艺舟双楫》;B.张怀瓘《书断》;C.卫铄《笔阵图》。

9、“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10、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鸭头丸帖》

13、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甲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石鼓文

D、瓦当文

14、中国书法至少已有()的历史

A、4500年 B、3500年 C、2500年 D、2000年

15、甲骨文()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 A、1800年 B、1898年 C、1919年 D、1818年

16、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晋系文字最典型的是()A、石鼓文 B、侯马盟书 C、温县盟书 D、秦公大墓石磐刻石

17、属于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的东汉碑刻是()A、乙瑛碑 B、礼器碑 C、曹全碑 D、张迁碑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崔瑗 B、李斯 C、许慎 D、赵高

1、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A、篆书流派 B、隶书流派 C、行书流派 D、草书流派 2.书体演变的终结期是()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唐代

3、王羲之的早期作品还保留着隶书痕迹,这件传世作品是()A、兰亭序 B、姨母贴 C、初月贴 D、贺捷表

4、传世的东晋唯一的文人书家墨迹是()

A、王珣《伯远帖》 B、王献之《鸭头丸帖》 C、王羲之《丧乱帖》 D、王羲之《兰亭序》

5、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属于()A、小草 B、章草 C、狂草 D、行草

6、《谢鲲墓志》和()1965年出土后,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引发了“兰亭论辩”。

A、《王仙之墓志》 B、《王建之墓志》 C、《王兴之夫妇墓志》 D、《王建之夫人刘氏墓志》

7、宋太宗诏修的《淳化阁帖》,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大约占()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一半 D、全部

8、褚遂良的楷书之最,也是其最晚的作品是()

A、《孟法师碑》 B、《雁塔圣教序》 C、《伊阙佛碑》 D、《枯树赋》

9、几乎一生全用行书书写碑版,而且还自撰自书的唐代书家是()A、李邕 B、李世民 C、贺知章 D、怀素

10、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

A、复兴晋唐书风 B、延续宋代书风 C、南北书风融合 D、追求个性解放

11、被袁宏道称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是()A、徐渭 B、傅山 C、张瑞图 D、王铎

12、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有

A、玄秘塔碑 B、神策军碑 C、回元观钟楼铭 D、金刚磐若经 E、不空和尚碑

13、被后人称作“宋四家”的书家,除了苏轼以外,还有 A、范成大 B、蔡襄 C、张即之 D、黄庭坚 E、米芾

14、下列书法家中并称为“元初三大家”的是

A、赵孟俯 B、邓文原 C、康里巎巎

D、吾衍 E、鲜于枢

1.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石鼓文 D 瓦当文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

A 宋徽宗 B 宋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3.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生活的时代是

A 殷商 B 三国 C 汉代 D 唐代

4.传世小楷名作《黄庭经》的作者是

A 索靖 B 王羲之 C 王献之 D 苏轼

5.“初唐四家”除了虞世南、禇遂良、薛稷之外,还有一位是

A 智永 B 欧阳询 C 颜真卿 D 李邕

6.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 B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C 颜真卿《祭侄稿》 D 米芾《蜀素帖》

7.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

A 宋四家 B 吴门四家 C 楷书四大家 D 元四家

8.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是

A 浑厚 B 淡雅 C 古拙 D 苍茫

9.下面有一个碑不属于汉隶

A 《张迁碑》 B 《乙瑛碑》 C 《峄山碑》 D 《礼器碑》 10.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的三希之一。

A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B 王羲之《兰亭序》 C 王献之《中秋帖》 D 王珣《伯远帖》

1、中国书法至少已有()的历史

A、4500年

B、3500年 C、2500年

D、2000年

2、《补怀素自叙帖前六行》的书家是()A、苏舜庆 B、苏舜元 C、徐锴

D、李建中

3、东汉后期的书家曹喜开创了一种书法流派,它是()A、篆书流派 B、隶书流派 C、行书流派 D、草书流派

4、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5、上海世博会会徽,是以中国汉字“()”字书法创意为形。A、人 B、世 C、仁

D、和

12、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的书法大家,他曾经大力提倡魏碑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掀起了魏碑书法创作的高峰。我们的问题是:下列字号中哪一个是康有为的别号。

B)A、青主

B、南海

C、石庵

D、香光

填空题

2、判断:草书是行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书体。(错)

3、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书法史的“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唐、张旭)

18、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书法家? 答案: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22、“天下第一行书”是谁的什么作品?(王羲之;《兰亭序》)

23、我们经常说到“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请问”四宝”的代表产地?(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24、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25、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那两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26、《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的作者是谁?(颜真卿)

27、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清、王懿荣)

2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30、著名碑帖《张迁碑》是那种书体的代表作品?(隶书)

31、请说出《说文解字》的作者及其朝代?(东汉/许慎)

3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一件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请问这件作品是什么?(《黄州寒食帖》)

33、书法史上有“颠张醉素”一说,其中的“张、素”分别指哪两位书法家?(张旭、怀素)

34、举世闻名的“瘦金体”是由宋朝哪位皇帝所创,请说出其庙号及姓名?(宋徽宗/赵佶)

35、清朝书法是古代书法史的一座高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其中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一说,请问“浓墨宰相”是指哪位书法家?(刘墉)

36、书法理论名著《书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个书法家?(唐代/孙过庭)

37、狂草在什么时候产生?它的代表人物是谁? 中唐;代表人物是张旭、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38、王献之小楷哪一件最著名?

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洛神赋十三行》

39、“六分半书”、“漆书”分别是“扬州八怪”中哪两位书家创造的?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漆书”是金农。

40、清代擅长写《石鼓文》的是谁?(吴昌硕)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编者的年代是(东汉),姓名是(许慎)。

2、根据目前发现,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是半坡出土仰韶文化彩陶发现的刻画符号和1973 年在半坡移动再次发现临潼姜寨陶器上的文字,以及青海乐都县柳湾文字符号。这些都 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3、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大约产生在(殷周奴隶制)时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它在当时是用作(占卜方面,所以又叫契文、卜辞等),它出土的地方是(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时间是(1899年)

4、大篆产生于(先秦、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时代)它包括(甲骨文、金文、文和石鼓文)。

5、汉代的书法以(隶书)书体为主,有名的碑刻有(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封龙山刻石等。)

6、魏朝的书法以(汉隶为主,转变为真行、隶并行了)书体为主,有名的碑刻有(黄初残碑、胶东令王君断碑、庐江太守范式碑)。

7、楷书的最早奠基人是(魏)朝的(钟繇)他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临本《宣示表》)

8、在书法史上,钟、张是指(钟繇)(张芝),“二王”是指(王羲之、王献之)。

9、王羲之幼年时曾向(卫夫人),后又向(钟繇)学习楷书。

10、我国书法鼎盛的年代是(唐),当时的代表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11、《书谱》的作者是(孙过庭)。他是(唐朝)人,《书谱》除在(草书)书体上有很大的学习价值外,也是(书法理论)方面的重要论著。

12、宋代书家中“三苏”是指(苏洵、苏辙、苏轼)。

13、“吴中四子”是指(祝允明 徐维世 唐寅 文征明)14、15、历史上传说的“萧翼窃书”,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派监察御史萧翼向辩才骗取兰亭序的故事。

16、钢笔大约从(清代)代就传入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就已有(邓散木、白蕉)等人开始用钢笔书写诗词警句,并有了钢笔字字帖等书籍。

17、永字八法分别是:侧(点)勒(横)驽(竖)掠(撇)磔(捺)策(挑)趯(钩)啄(短撇)

18、我们通常用的墨有(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墨的特点是乌黑,(油烟墨)墨的特点是黑中透亮,(漆烟墨)的特点是又黑又亮。

19、宣纸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它又分为(生)宣(熟)宣两种。20、我们通常用的毛笔(软)毫,(硬)毫(兼)毫等,性能软的有(羊毫、鸡毫),硬的有(兔鼠狼)等。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代 颜真卿、柳公权 两位大书法家。8.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篆、隶、楷、行、和草书。

1、书法由三个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组成即:章法、结构、线条(笔画)。

2、王羲之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著名;草书以《十七帖》著名;行书以《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著名,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唐初四大家为欧、虞、褚、薛

4、颜真卿,人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

代表作:楷书有《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等。行书《祭侄稿》最为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5、怀素和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

6、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7、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 “龙门四品”是指(《始平公像》、《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

第五篇:书法常识百题

书法常识百题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 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归于大篆系统。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6.什么是小篆? 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8.什么是瓦当文? 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0.什么是汉隶?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12.什么是章草? 章草是隶书快写的结果。13.什么是今草? 今草又称“小草”,萌生于章草的快写之中,打破了章草字字独立的形式。14.什么是大草? 大草又称“狂草”,唐朝张旭、怀素代表。15.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是由草隶演变而成的,16.什么是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包括墓志、造像、及摩崖石刻等。17.什么是行书? 行书介于楷与草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行书写得接近楷书的称为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18.什么是瘦全体? 瘦金体是由宋徽宗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自称“瘦金体”。19.什么叫漆书? 漆书是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写的一种书体。其书迹好像用扁漆刷子刷出来的字一样,故自称“漆书”,并非真是用漆写的字。

二、书家类

20.钟繇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钟繇(念由)是三国时期魏初的大书法家。其书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后世将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为书法的最高典范。21.钟繇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刻帖中著名的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22.张芝的书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芝擅隶、行、草、飞白书,传世作品有《冠军帖》等。23.索靖的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是什么? 索靖擅草书,尤精章草。《急就章》代表作品。其书法雄劲刚勇。24.卫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卫铄是晋代的女书法家,世称“卫夫人”。其书法学习钟繇,擅长隶书、楷书,她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传说《笔阵图》为其所写。25.王羲之书法风格是什么?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20岁后崇尚钟繇的正书、行书,草书效法张芝,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26.王羲之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乐毅论》等。行书:《兰亭序》等。草书:《十七帖》等。

27.王献之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王献之是王羲之子,官拜中书令,世称“王大令”。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28.王献之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洛神赋》 行书:《廿九帖》等。行草:《中秋帖》《鸭头丸》等。

29.王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东晋王羲之的族侄。善写行书、草书。他的传世作品《伯远帖》 30.智永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长楷、行、草诸体。所书《真草千字文》。31.“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书家? 初唐四家指唐朝初年四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32.欧阳询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欧阳询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33.欧阳询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梦奠帖》《张翰帖》等。35.虞世南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孔子庙堂碑》等。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等。行草:《左脚帖》等。

37.褚遂良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行书:《枯树赋》等。

38.薛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薛稷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史称“薛少保”。传世楷书作品《信行禅师碑》。39.李邕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李邕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世称“李北海”。以行楷著称于世。40.李邕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李思训碑》等。

41.孙过庭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孙过庭是唐朝著名草书家,有草书作品《书谱》流传于世。42.张旭书法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张旭是唐朝著名狂草书家,张旭以狂草开一代书风。草圣 43.张旭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郎官石记序》等。大草:《肚痛帖》《冠军帖》《古诗四帖》等。44.颜真卿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颜真卿楷书、行书成就极高,是继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划时代的书家。他的楷书世称“颜体”,影响深远。

45.颜真卿行书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被称为“鲁公三稿”。

46.怀素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怀素是唐朝的著名书法家。自幼出家为僧,生性狂放,世称“狂素”。以草书著称,与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47.怀素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小草:《小草千字文》。大草:《自叙帖》《苦笋帖》等。48,柳公权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柳公权以楷书名世,世称柳体。他的楷书与颜真卿有很大差别,有“颜筋柳骨”之称。其行书《蒙诏帖》气势奔腾,有“满纸烟云”之意。49.柳公权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玄秘塔碑》等。行书:《蒙诏帖》等。50.什么叫“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是对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风格特征的一种评价,意思是颜真卿的书法肉丰骨少,以筋取胜,柳公权的书法骨多肉少,以骨取胜。51.杨凝式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杨凝式是五代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人称“杨少师”。又因为佯狂自放,故又称为“杨疯子”。其书师法欧、颜及二王,楷法精绝,尤工行草。52.杨凝式的传世作品有哪些? 楷书:《韭花帖》。行书:《夏热帖》等。草书:《申仙起居法》。53.“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 是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

54.蔡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蔡襄代表作品有《扈从帖》《脚气帖》等。55.苏轼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黄庭坚戏称其书法“石压蛤蟆”。56.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楷书:《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等。57.黄庭坚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黄庭坚其书法用笔生涩,运笔圆劲,锐硬中有韧性,体势中宫紧敛,长撇大捺。草书作品纵横恣肆,体态奇诡,势若飞动。58.黄庭坚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行书:《松风阁帖》等。草书:《诸上座帖》等。

59.米芾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米芾是宋朝的著名书法家。“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自称“八面出锋”。60.米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小楷:《皇太后挽词》 行书:《蜀素帖》《苕溪诗帖》等。

61.赵孟頫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赵孟頫是元初最重要的书法家,楷书被后人列为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之一,称之为“赵体”。

62.赵孟頫其传世代表作品有哪些? 小楷:《汲黯传》《洛神赋》等。楷书:《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仇锷墓碑》等 行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等。草书:《与鲜于枢尺牍》等。章草:《急就章》等。63.元朝有哪些著名书家? 赵孟頫、杨维桢、倪瓒等。

64.康里崾崾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康里崾崾是元朝的著名书法家。传世书迹有《渔父词》等。65.杨维桢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代表书迹有《真镜庵募缘疏书卷》等。66.倪瓒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倪瓒的书法以小楷见长,其字形偏扁,因其以隶法写楷书之故,深得魏晋人的笔意。

67.什么叫“吴门四家”? 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四人,他们是吴门书派中的核心人物。68.祝允明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祝允明书法以小楷和狂草最为擅长。传世小楷作品有《赤壁赋》《出师表》等。传世草书有《前后赤壁赋卷》等。

69.文徵明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文徵明书法成就主要是小楷和行草。小楷取法王羲之、王献之,温纯精绝。传世小楷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离骚经》等。行书传世作品有《洞庭西山诗》《赤壁赋》等。

70.陈淳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陈淳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草书上,代表作品有《秋兴八首》。71.王宠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王宠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精于小楷,尤善行草。传世小楷作品有《滕王阁序》《刺客列传》等。行草代表作品有《游巴山集卷》等。

72.董其昌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大家。书法初学颜真卿,又改学虞世南,后转学钟繇、二王,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润,追求淡雅虚静、天真平淡的书风。其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73.傅山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傅山是清代前期的著名书家,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真率质朴,看似狂怪放诞,实则深通古法。用笔淋漓,体势连绵。74.何谓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的书画家群体,汪士慎、金农、李方膺、李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75.刘墉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刘墉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初学董其昌、赵孟頫,后又学苏轼,并融会唐宋名家,书风丰润浑厚,貌腴而古劲,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称。76.清代擅长篆书的代表书家有哪些? 邓石如、吴熙载、吴昌硕等。

三、碑帖类 77.什么是碑? 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碑刻”。78.什么是帖? 帖的原义是指写在帛上的字,书法中的帖是指凡晋、唐、宋人用真、行、草书作字,表现在木刻、石刻的字,都称之为帖。宋代有《淳化阁帖》《大观帖》,清代有《三希堂法帖》,都是著名传世法帖。79.什么是碑派? 清代新兴的书法艺术流派。广义地指对唐朝以前文字,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书派。80.什么是帖派? 帖派是相对碑学的出现而提出的概念。它是指魏晋以后,以法帖为学习研究对象,以钟繇、王羲之为宗的书派。81.什么是刻帖? 把历代书法名作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谓之刻帖。82.什么是《淳化阁帖》? 宋太宗命王著将历代帝王、名臣、著名书家作品,汇编成十卷,用枣木摹刻,被称为《淳化阁帖》。

83.什么是《三希堂法帖》? 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白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内,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84.什么是传拓? 传拓,把金石竹木器上字画用纸墨捶拓下来,便于广泛流传。85.什么是拓片? 已经从碑碣上捶拓下来的字画称为拓片。86.《兰亭序》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 作者王羲之。此帖书文并佳,充分体现了王羲之潇洒俊爽、飘逸遒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87.《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集于什么时代?

唐代行书刻碑。88.《祭侄文稿》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其用笔遒劲、浑厚,结字大小相间,变化无端。用墨枯润相间。《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89.《黄州寒食诗帖》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 是宋代书法家苏轼用行书书写的两首自作诗。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四、综合类

90.书法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它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四个基本要素。

91.什么是“永字八法”? 指构成“永”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92.什么是读帖? 读帖就是看帖,93.什么是临帖?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旁边,仿照帖中运笔技法,结构特征,转折、提按、顿挫、起收、藏露以及章法布局而练习书写。人们经常采用的有对临、背临、意临。94.什么是摹帖? 摹帖是以透明的薄纸覆于碑帖上,依据原字帖形迹书写。95.什么是背临? 在临摹精熟的基础上不看范本字帖,凭记忆默写,力求和原帖的风貌、神韵相似而逼真。

96.什么是“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宣纸、湖笔、徽墨、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97.什么是宣纸? 宣纸是用青檀树皮制成的,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两大类,98.什么是墨? 墨分松烟、油烟两大类 99.什么是笔? 笔是指用于书画的毛笔。以湖笔最为著名,湖笔产于浙江湖州。毛笔可分为软毫、兼毫、硬毫三大类。100.什么是砚?

砚是指墨的研磨工具。主要名砚有端砚和歙砚两大类。

下载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考级常识百题

    书法常识百题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

    六上书法

    单人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单人旁和含此偏旁结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单人旁正确的书写......

    美丽的用语 (上)

    美丽的用语 (上) 美丽的用语【上】 ΟΟ 相遇的缘份来之不易,诚挚的友谊值得珍惜!愿我的每一个问候,带给你一个新的心情 ! 愿我的每一个祝福,带给你一个新的起点!无论天涯海角,我都......

    舞阳中专反邪教书法比赛用语[推荐5篇]

    舞阳中专反邪教书法比赛用语 1依法打击邪教组织彻底铲除社会毒瘤 2坚决取缔邪教组织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3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邪教 4信邪教害人害己讲科学利国利民 5自尊 自爱......

    酒席上的巧妙用语

    31、如果主宾端酒,主宾摆手不喝时说“挥手间做出了划时的一笔,您的动作可是伟大的效仿啊,这说明您的前途不可估量啊,我给您端这杯酒,借此机会也沾沾您的福气,我想您也不会吝啬连这......

    五年级(上)书法教案

    第一课 独体字结构 学习目的: 认识独体字中两种结构的写法,学习书写取中结构的字和偏斜结构的字,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学习重点和难点: 独体字的两种结构的写法;写偏斜结构的字,......

    五上书法教案

    五上书法教案 第一课 结构法则 教学目的: 1、掌握横平竖直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用具: 小黑板......

    五上书法教案

    第一课 独体字(一) 教学目标:1.掌握独体字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2.正确、规范地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难点:“夕、乃、戈、之”这些独体字属于偏斜结构,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提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