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4: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第一篇: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摘 要】文学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如何?文学作品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对此也深有同感,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些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语文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反思与对策

一、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学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则是进行文学教育的必经之路。阅读使学生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同时也是收获审美体验和丰富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

笔者的感受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每当遇到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时,作为老师总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准备,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却不很明显,总感觉到学生没有阅读的热情与欲望,对作品内容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很机械地接受、抄写老师的分析与解读。对此,笔者很困惑。原因何在?

第一,从文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少学生受自身认识等因素影响,不能承受阅读之重,畏惧文学经典,忽略、疏远经典,逐步与经典隔绝。他们虽然有十多年的阅读经历,有着优越的接受文字刺激的年纪和能力,但他们难以走进文字的可爱世界,无法体会到文字承载的思想和艺术的美感。

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单一,阅读面较为狭窄。学生人均占有课外书籍仅为

一、两本,而且大多是作文书和学习辅助类书籍,儿童文学、科普类书籍和报刊杂志甚少,阅读过文学名著的更是凤毛麟角。笔者曾对所任教的初中年级班级做过调查,有64%也就是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只读过新大纲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中5部以下的作品。同学们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而且,学习负担相对较轻的七年级学生中坚持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不足30分钟,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电视媒体、网络游戏等娱乐中。

更严峻的问题是学生在文学作品课内阅读时出现的一些令人无奈的局面:有时笔者花好几节课把作品讲解分析完了,有的学生居然连文本都没有完整地细读过一遍。而有的学生则干脆不读课文也不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而是看自己喜欢的网络武打小说、言情小说。中学生:“不会读”、“不愿读”、“拒绝读”经典文学作品,他们阅读的内容趋向低俗化,阅读过程趋向粗浅化。

第二,文学作品教法单调,模式陈旧,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缺少应有的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非常重要。但是,就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而言,不能令人满意:教师往往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解,“于是产生了重思想、轻情感,重技术、轻审美,重理性、轻感受,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结果形成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文分析基本模式:概括中心思想,划分课文段落,归纳段落大意,罗列写作方法„„如此等等。”或者过多地强调某些人物的分析等。教师“讲“得太多,挤掉了学生”练“的时间,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宝贵的课题教学时间被白白浪费,学生不得不靠课外时间来巩固练习,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日增。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不够,上面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练什么,一切都围绕考试转,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繁琐冗长,大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啃书本,不愿涉足课外阅读,更不懂阅读方法。在我校组织的一次语文教学问卷调查中,近70%的同学把对上语文作品阅读课的兴趣程度放到了第三、四的位置。这表明,语文这门最丰富多彩的课程,到了我们语文教师的手中,让学生给打了那么大的折扣,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精华所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竟会如此,这真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第三,语文教材对文学作品阅读文本的编排情况对学生课内阅读的影响。

基于教学实践过程与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对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学生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是很勉强地解读甚至是冷漠地看待。学生喜欢阅读中国小说如《祝福》、《社戏》等,可对于诗歌,尤其是外国诗歌等文本阅读兴趣却不高,像泰戈尔的诗歌,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学基础,往往很难理解。还有,就是戏剧类的作品内容,由于缺乏直观的戏剧场景与形象,往往要借助相关的音像材料来完成学习任务,可音像材料的缺乏,以及教学条件的不完善等都会给教学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

另外,由于受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中对文学作品采取节选章节阅读的处理模式,使所选文本与原著相比较,缺乏完整感,又是一种缺憾,学生理解稍有距离感。

二、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1.认识加强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文学教育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文学审美是体现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学教育应该有其独立的目标、内容,有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过程,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人们阅读文本,一般有三种态度:①消磨时间并借此消遣;②与文本进行审美交流并从中得到审美享受;③以“研究”的态度阅读文本。第二种态度是最符合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加深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是通向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作品所隐含的作家博大深沉的心灵世界,非常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索。

2.创设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条件

要搞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缺乏的条件主要有时间、方法和书籍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图书馆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当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政府还应加大对学校图书设施的投入,帮助学校建设图书室(馆),5

添置图书等。

在阅读时间上,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予以保证。以课内阅读为中心,向课外阅读延伸;开设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在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内化为阅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学生内发性学习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和好奇心。只要好好地培养儿童的兴趣,自然会带动他们的独立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并使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兴趣促使人探究”。一个人对某一问题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了解这一事物,去探究它的特点和与其它事物间的关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能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而“授人以渔”却能解决终身温饱。在阅读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自己去进行一些探究性阅读,以解除自己的一些疑惑,丰富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学须有疑,有疑则有思,有思才有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和解

决疑难的喜悦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保持和激发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究心理。

4.必须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和阅读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最需要也最见教师底蕴的教学,教师的文学素养是制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教师的文学素质不能适应新课程对文学教育的要求,将成为制约文学教育的瓶颈。那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呢?教师应该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深刻理解课程改革带来的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并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主动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作品的深刻寓意,而不是一味地读作品评价,消化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高自身对文学形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对文学言语的理解感悟能力,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与理解,才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作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构建。

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素养,还得感性地介入当今文坛。文论的发展变化是与创作的发展变化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文学始终的关注者,甚至是追随者。这能使语文教师不会与文学的发展脱节,甚至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且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才不会陷于无从知晓而无以应答无从导引。

文学是人学,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人格素养问题。文学素养直接与人品、人格、思想意识紧密相关。文学作品阅读的目的就是在感受文学语言的基础上,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学素养,也是提升人格、人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阅读的过程中比照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净化与提升,形成对文学作品稳定性的精神需求,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只要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课内阅读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的文学作品教学课堂一定会呈现出它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君 《全新课程改革与校务管理理论实践》下 光明日报出版社 [M]2005/9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M]2000/2/

[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M]2001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M] 1999/6/13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推行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同时对其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要有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语文教学费时但收效不佳的形象,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现状课堂策略

前几年针对社会和舆论对语文教学的讨论和批评,各地开展了如火如荼的语文教学改革,但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改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目前的背景下,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似乎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

一:语文的教学现状

1、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语文课堂仍然重考试轻素养,重练习轻感悟。例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固有的因素,是语文教学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在家长更多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更多是用分数来考核一个教师时,教师更多地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考试的知识点的讲解上,考试不考的内容不讲,也不要求学生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自然更无从谈起。再如由于中考不直接涉及语法逻辑知识,好多学校和教师将中学课程要“淡化语法逻辑”误解为“忽视语法逻辑”,造成初中毕业生不明现代汉语词性;不知短语为何物;对句子(含复句)的基本结构和成分一窍不通;说话、作文语病层出不穷。

2、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仍然有误

面对高考的竞争,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无法与可以短期突击提高分数的数理化相比,也不能和社会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哪门课都向学生要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不愿也不可能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投人太多的精力、花费过多的时间。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可学可不学,正所谓“学了不会多得多少分,不学也不会少得多少分”,学生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

3、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修养、水平和低下

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基础并不好,语言积累单薄,甚至要纠正其拼音写法,更别说其他方面了。很多学生对语法一窍不通,更别说文言知识了。初中应该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几乎都要在高中阶段补学。甚至到了大学有些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达不到高中应该达到的程度。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语言简单粗俗,词不达意,缺乏逻辑,思维混乱,甚至是错别字、病句连连;更严重的是,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我们的许多学生大脑简单,认识肤浅,没有思想,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缺乏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能力,缺乏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工具课,作为一门最具人性、最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竟然处于这样的位置,落到了这样尴尬的境地,每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深感失落和忧虑。

针对语文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尴尬的现实,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依据目前的高考模式摸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1、加强思想引导,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正确认识

作为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人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才能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便于与他

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有信息的采集、优化和处理能力,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同时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还需要一个人有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能力,如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健康、健全的个性心理、健康美好的情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而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它以语文知识的传授为载体,学生通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和优化自己的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和母语的社会交际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发展自己的想像力和审美力,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同时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语文在学生的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如果将这些对学生讲明,使其对语文的认识有所改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他们对待语文的学习态度才会有根本的变化。《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觉得今天法语易学,是因为韩麦尔先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一番教导,使一向不要学习的小弗朗士明白学习祖国语言的伟大及作用,产生了学好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

2、扎实进行语文积累,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

积累本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项成功经验和优秀传统,张孝纯先生曾讲过语文教学的“十五字诀”,其中三字便是“重积累”。华东师大教授巢宗棋先生也曾说:“如果说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

语文积累,首先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的识记,强化包括词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生活素材、文学和文化知识等语言材料的背诵和摘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一定数量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自然就能做到厚积薄发,提高应试能力。但语言积累不等于语言材料的叠加,因为积累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记忆的同时要让学生沉浸到语言环境中去,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诵,使书本报刊上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语、修、逻、文知识的积累。那种轻视语修逻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建议把它从语文中分出去的看法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表现。一个结构复杂的长句,怎样把握总体意思;一段话的要点、中心句是什么;选择、锤炼词语,使表义更准确;选用辞格使语言生动、吸引人,且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同风格的语体表述不同内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使语言更有感染力;阅读文章要知道它的思路,讲了什么内容,目的是什么,用的是哪种写作方法;写文章交流一种思想或表达一种看法要有条理,内容要求正确,语言要求符合文体特征和人们的习惯。这些都离不开语、修、逻、文知识的积累。

最后是人文素养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寻求人的道德情感的自我完善的意识;建立产生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维护和思考,唤起生命关怀的意识;建立了解并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意识;建立强调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意识。建立思考生活发展规律及其本质,培养正确、进步的人生观的意识。

3、结合高考实际,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过分追求课堂的“精致”和“艺术性”大可不必,正如居家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虽然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仍然是教学的指挥棒,所以我认为要想改变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还得从考试着手。这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试题的结构和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语文学科的考试形式多样灵活,内容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因此老师再怎么讲,也只能是挂一漏万,更不要说教学的课时有限,学生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还是个体素质的养成,只能靠学生个体主动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沉入文本,感受内容,感受语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提问、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概括,懂得如何获取需要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获得多种信息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多样性的、有差异性的发展。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成为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促进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

4、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构建开放的课堂体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内涵相等”。学生仅靠几册课本,关在学校里每天上一、二节语文课,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课堂体系就是利用课堂主阵地,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突破教材的局限,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材料可以是报刊、杂志;可以是影视作品;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可以是优秀高考作文,从而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语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语言能力更多是靠人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形成的,教师在每节课中应留足适当的学生训练时间,结合高考知识点,有目标的进行训练。教师要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让他们敢想、敢说,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感受和运用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上的鲜活语言材料进行阅读和思维训练,利用报告会、演讲、辩论会等进行语言训练;利用时事和生活事件进行思想认识能力训练。

同时教师还要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奔向大自然,体味多彩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获得书本里所没有的感受,印证、加深对书本中已有东西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大的语文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机渗透“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体系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篇:农村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与对策

语文

农村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与对策

怀化市芷江县罗旧中学 梁早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口语交际能力愈来愈成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是新时期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新时代下,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然而,现实的中学口语交际教学并未如众望所归,特别是农村中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我县农村一线教师及学生所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现状的调查,其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几乎全部农村中学的口语交际课都是名存实亡,偶有开展也是形同“作秀”而已,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及实践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存在着认识不足,不重视。

一、农村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1、口语交际教学倍受冷落,少人问津。

很多教师教学中根本无暇顾及口语交际,要么干脆不教或布臵学生课后自读单元知识,要么只是“蜻蜓点水”地简介一下。教材上口语交际内容形同虚设,学生感兴趣的就浮光掠影地浏览一下,不感兴趣的则臵之不理。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未将其列入,有目标、有内容、有顺序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农村学校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2、交际知识传授有余,交际实践训练不足。

不少语文教师虽清醒地认识到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教学中也注意结合学生的交际需要,给学生介绍了有关的知识与技巧,但往往是交际知识传授有余,交际训练不足。有的教师教学缺乏系统性,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交际实践中的训练几乎没有。结果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常常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成效。

3、口语交际都缺乏科学评价,导致教师和学生认识的偏差。

各种级别的语文考试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都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查形式,这种考试导向就造成了“重成绩,轻口语”的现象。教师和学生对考试成绩更看重,认为只要考试成绩高,就是学好了语文,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

4、老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的示范作用。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水平差异大、综合素质不高。农村教师在观念、能力及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通过很多方面可以反映出来,且贫困地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许多教师仍旧存在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的理解与学生们的要求,一直都没有跳出传统的思想。

二、改善农村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对策。

1、学校应当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

很多学校比较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并将这种思想传达给所有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例如在进行教学考核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

2、教师要提高自身能力。

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普通话水平和授课技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在教学中坚持使用普通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变换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时,教师的授课技巧就应该不断创新,针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寻找适合教学方式。

3、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想说、敢说。

在农村,一些语文教师不能尊重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师生不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使学生想说、敢说,勇于与人交际,充分展示个性,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乐趣和自信。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师生关系不平等的观念,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后与学生进行朋友式交流,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提升农村学生的主动进行交际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自我的需要、真实感受,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听自己愿听的话,使学生想说、敢说,并在交际中获得乐趣和自信。

三、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些尝试。

1、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中,这项工作才能取得实际意义。创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创设情景,可以通过声、光、色、像等技术手段来营造。在日常教学中,用课件、录像和影视片段,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给学生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真正的想象和开放的表达,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交流欲望。口语交际主题课,应完全放手给学生去主持、开展,老师尽量当好旁观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教给方法,不仅让学生会说,而且让学生说好,让他们发挥潜能到最佳。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具多向性、互动性、情感性。在这样的情景活动中,教学内容与文明礼仪教育融为一体,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学生的情感,口语的规范训练也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联系生活,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领域就有多宽广。把学生的视角从课本延伸出去,利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口语交际情景。如我曾经为学生布臵了一个“到生活中采风去”。为了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体验生活,可以布臵学生分成小组走出校园,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去采访,调查,搜集当地的地方节日名俗、民歌、名人轶事、古迹等,之后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这一活动使同学们尝试面对社会生活,面对人生,有新鲜的一面,就会有不少的心得体会,一谈起来是滔滔不绝。学生们的各种感受交织在一起,给自己上了一堂最好的人生教育课,也增加了学生对乡土知识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无疑是口语交际的活水源泉。

3、重视学生个性,循序渐进。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差别很大,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实践机会,就要顾及学生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应有的能力。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羞于启口;有的学生自卑、胆怯,一说话就紧张;有的学生表现欲强,敢于发言,但不着边际;有的学生一次失败,第二次就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么复杂的情况,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提供几点建议供参考:

(1)对那些积极参与者要予以充分肯定。因为我们的教学应重过程,重体验,重发展,不应过分关注结果。只要学生在态度上有一定认识,能力会逐渐形成。

(2)对那些活动有顾虑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为羞怯的学生引路,为自卑的同学壮胆,鼓励他们开口,为那些生活中有过尴尬经历的同学,作出鼓励性评价,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3)将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层级分解,教学循序渐进。以“听”为例,可以专门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提出听中的文明礼貌要求,培养学生听后总结概括要点的能力。以“说”为例,提出声音目标、语言目标、情态目标,分阶段进行,首先要求学生说得响亮,说得通顺,最后要求他们说得漂亮。有些学生一时达不到要求,可以指导他们“模仿说”,提供材料要求“复述说”,让他们准备讲稿“读稿说”,老师示范让他们“重复说”。总之一个目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活动,使所有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发多种口语交际资源,使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素养。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开展小型的演讲赛或者辩论赛。在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一个话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一个观点,给学生一些提示,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上课时,教师只需要旁观,由学生进行组织,课堂完全由学生掌握,教师只需要在必要时提出一些要求和组织纪律。虽然这种活动有一定难度,但是在演讲和辩论赛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升表达兴趣,提高口语生成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年级的不同注意难度的把握。

(2)成语接龙或者故事接龙。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虽然升入了初中,但是兴趣爱好还保留在小学时,对讲故事、成语接龙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一个故事的开头,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续写故事的发展。或者是给学生一个成语,由学生现场进行成语接龙。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话剧或者小品,学生进行表演。初中学生的表现欲一般很强,但是由于课业的繁重,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进程,让学生将一个故事或者课文改编成话剧或者小品,并且表演出来。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口语生成能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挖掘他们的交际才能。

(4)利用课前“三分钟”说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每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讲讲当天的趣事或者见闻,每天两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到三次登台的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并且事先有准备,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还有出色的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锻炼的次数增多,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三分钟说话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参考文献】

[1] 文海山.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j].广西教育,2007,(14):32-33.

[2] 石晓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3] 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四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对策2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黄土岗中心学校

张远道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常常让“教者费力,学者吃力”,双方都吃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首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导致语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可许多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即使老师不断鼓励甚至督促,也常常出现学生“一曝十寒”或“偷工减料”自欺欺人的情况。其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是语文水平低的又一重要原因。迄今为止,仍有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积累太少,不能见多识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学科之间不能融会贯通,语文与生活脱节。这种方法学语文,面对时代的进步,学生早已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再次,少数学生性格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成绩自然不尽人意。有的甚至对语文学科有厌学情绪。

二、环境方面 :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许多兴趣和机会 第一,客观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备差,使学生想看的看不到,想听的听不到,见识少,没有条件和机会积累丰富的知识。

第二,“电脑热、英语俏”的影响,使很多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电脑是求生的法宝,语文科也慢慢成了“豆芽科”。

第三,经济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少数学生及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认为读书只是混张文凭,不如早出校门早挣钱。第四,课堂上,不负责任的教师教学马虎了事,得过且过,无责任心,或照本宣科,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让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机会和兴趣。农村语文课改难以深入,骨干教师缺乏,好的经验难以推广,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大行其道。这样的课堂,自然学生生厌。

第五,教学班额过大,一般八十多人一个班,这不利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失误,致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信心。

恕我直言,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当的教学行为挫伤了一些本来有语文天赋的学生的积极性。对此,语文老师也是爱莫能助。农村语文教学目前还是传统的教学,而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加之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经年累月,语文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学生学语文的机会,没有任何理由不鼓励学生学好自己的母语,更没有理由墨守成规,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只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克难前进,相信学生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肤浅的认识是:语文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激发。魏书生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上可以靠惯性自行动转了。”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情”激趣

1.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树立平等意识,要有爱心,要用真诚感动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派代表于漪老师是我们的楷模。

2.尝试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民主,才能和谐,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信息的采集者,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以情感人,以“情”激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发现学生闪光点,为学生每一个优点喝彩,为学生每一个进步叫好,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前进,增强学生学语文的信心。即实行赏识教育。

(二)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境”激趣

1.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老师要善于创造情境,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山东杜郎口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2.推行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备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以“实”激趣

1.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实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面向生活,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我才能,在竞争中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乐在其中。比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读比赛、背诵诗歌比赛、成语接龙、对联搜集、谜语猜测、板报比赛等;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养成勤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在竞争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学生学语文。我们还要扎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农村有丰富的语文资源,语文老师只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就一定能够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提高语文素质。如:搞春游、秋游、家乡特产介绍、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督导和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与理科相比,语文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语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无时间限制,无地域约束,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面对浩瀚的语文知识,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掌握,谈何容易?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自学的方法,查资料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写作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及探究合作的方法。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还须建立科学的督导和评价制度,改变以往的单一和虎头蛇尾式的方式方法。如督导制作读书卡片,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观后感,背书;设阅读、写作、语言积累、综合实践等项,并实行打分制。课堂上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要建立成绩反馈卡。帮助学生订学习计划,制定奖惩制度。制度是保证,同时给学生一定的目标或压力,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

再者,教育部门要平衡教学资源,让骨干教师,名师多“下乡”,实行小班教学,大力培训语文教师。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提高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责无旁贷。然而目睹现状,痛心疾首;在内心深处呼唤教育的“春风”,度过“玉门关”。

第五篇: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反思

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者的知识水准、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观点及教学风格的粗浅认识,适用直观判断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调查的课大致分类如下:

1、就课堂内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情况的直观反映而言:教师讲课的时间在35—40分钟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4%;学生活动时间在10—15分钟的占26%,当堂练习正确率达85%以上的占12.3%;学生发言在5—8人的占49.4%;学生发言在10人次以上的占21%。如果将其归结为课堂的教学模式而言,演讲型的课占总调查课时的25%,演讲、对话型的课占40%,纯对话型的课占14.3%,混合型的课占10.3%,其它10%。

2、就一般课堂教学综合评估的四大因素(内容讲解、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评价分类而言:内容讲解好的占18.1%,一般的占60.3%,差的占21.3%;好的课时占22.4%一般的占53.3%,差的占24.3%;教学方法好的教师占22.4%,一般的占48.2%,差的占29.7%;好的课时占22.8%,一般的占44.1%,差的占33.1%;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占18.7%,一般的占60.3%,差的占21%;好的课时占21.4%,一般的占54.2%,差的占24.2%。

3、就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20%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48%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2%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数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5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39%;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占9%。

4、就课堂教学纵向程序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而言:教师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随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自问自答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

5、就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言: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占84%,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占12%,传授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占7%。

6、就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而言: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77.4%,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22.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上述几方面的调查情况表明:农村中学近76%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较难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脱节,导致学生高中段学习潜力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学教育质量较难提升。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单就课堂所反映的现象而言,分析如下:

1、课堂教学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学密度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学容量不当,从初一起就一味地“瞄准”中考,盲目加大深度、难度,甚至无限“拓宽”知识,超过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

2、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导致教学方法陈旧。由于这些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教改的新成果抱轻视态度而不学习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法,不管教材的变化,不顾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或照书所讲,一板一眼生怕学生少了什么似的“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听不进去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潜能,致使课堂纪律乱,学生厌学。

3、教学方法单一粗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个别的教师对学生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体罚。

4、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看法。随意中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缺乏及时的鼓励,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发展。

5、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抽问,中上等生回答占多数,公开课中的抽问,更与差生无缘。

6、缺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姿态。

7、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部分教师严守“师道尊严”,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守纪,认真听讲,不许“乱说乱动”。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责学生“上课讲话”“不动脑筋”等上,浪费了教学时间,割裂了知识传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僵化,严重者导致教师自己也无法上课。

三、几点对策

1、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直接反馈于教学质量。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

①、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学历层次。

②、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授课能力。

③、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的解题思路。

④、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将现代媒体应用于课堂的能力。

⑤、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自身对特长的钻研。

⑥、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博览、博学。

⑧、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学生的考分情况。

⑨、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著书立说的能力。

以上这些教师素质自我提高的误区,对“传道、受业解惑”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注意其全面性、渗透性;必须要注意其深度、广度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而不能顾此及彼。因此,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创新素质。为此,对在岗教师,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其教材、教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的定期测试,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师具有较强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好课意识”“因材施教意识”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而不是流于一种形式,更不是流于一种内容。

2、改进语文课堂管理的办法

①端正对学生的态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切教育改革都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不管怎么样的教育,只要它视学生发展为己任,就必须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求学权力,尊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体现师生平等原则,用理性感化学生,增进情感交流。

②有创造性组织课堂的能力,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策略千百万化,它也必须通过学的策略体现效果。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既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又重视知识的“精神”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③分层次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纳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学段衔接

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思维的衔接。正确处理好知识衔接。这两者中,其教法、思维的衔接又最为重要。为此,应大胆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领导的管理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强教师的吸引力

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②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知识上的征服力。

③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树立“人和”的教育观点,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人格影响。

下载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精选5篇)

    随着新教学大纲的修订、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讨论和争议似乎已经基本趋于平静了。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课。大部分人已经......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1. 评价功能失调 , 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2. 评价内容片面 , 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素养 ;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15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1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3班和1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构成与理解,还是教学方法和教......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 应试作文中心不能隐晦含蓄,而应该主旨明朗!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是一根红线,贯穿全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文章的选材、结构、......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

    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我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过程中,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细细分析,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郧西城北中学 祝伟 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也感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