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质量检测题,能紧扣新课标,紧贴教材,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强调阅读的积累运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总体来看,难题较少,认真的孩子得分会相对较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232人,实考人数232人,及格率99.6%,优秀率97.8%。试卷从答题的状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系统,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但也有个别同学学习浮臊、粗心,失分较多。下面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逐题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学生丢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题目:
1、看拼音写词语:该题是对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表里的词语进行常规的检查,是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的字词知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整体书写比较规范,得分率高,满分很多,但也有个别学生丢分,缘于拼音掌握不牢或生字掌握不牢,如“凉快”的“凉”字写成“冷”。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量词的掌握情况,失分较多。许多学生“两把小椅子、三条红领巾、五面中队旗”中的量词较陌生,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
3、照样子写句子:本题考察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可以正确表达清楚,个别学生因为拼音或汉字书写错误而丢分。
其它题目做的较好,丢分很少。比如:照样子变一变、比一比组词、照样子写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二部分:阅读
短文主要写了春天的变化,题目比较简单,答题情况好。个别学生第三小题在文中画句子时有多画和漏画的现象。
第三部分:看图写话
本次写话是四幅图连成的故事,因为在期末复习时只是练习一幅图的看图写话,没有关注这样的形式。大多数学生能写通顺句子,并把图上的内容写具体。个别学生误认为是四个小朋友做的事情,出现了大量丢分的现象。其它错误主要集中在拼音和汉字的拼写上。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通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的能力。
2、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做事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设计一些写话的拓展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5、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知识储备等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诱导学生展现个性。特别是学困生,老师应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6、教师要督促学生熟读、熟背课文。
7、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
一(1)班参加考试人数40人,平均分是97分,优秀率:90%,及格率:100%。一(2))班参加考试人数41人,平均分:946分,优秀率:829%,及格率:100%。
从学生做题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内容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程标准》(修改稿)、《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命题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一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内容覆盖面广,题型全面、多样。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下册学习的重点,同时又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第三、六题都设计有计算,90%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教师教学扎实,训练到位。从学生的填空题得分率高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好。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在第六题“我会解决问题”中,试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这部分试题是本学期所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的得分率很高,反映出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创新思维活跃。
试题中有一定数量的灵活、开放的题目。比如:第二大题“我会填空”第7题的第③小题“有一些元、10元、20元的人民币,爸爸需要元,可以怎样拿钱。(请写出一种拿钱的方法。)”。学生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见,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我们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的创造思维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
4、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从试卷看,90%的学生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已经较好地把新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审题不够认真造成错误。
这次考试主要问题是孩子们对学习不“细”。目前大部分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时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审题”。什么叫审题?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去看懂题目的要求,明白题目要求自己去干什么。如:“我会填一填”中的第3小题,有些学生在没有明白题意的情况下,就随意填,造成丢分。
2、应用策略的意识不强。
本次测试实践操作这部分丢分比较严重。如:“我会填一填”中第6小题,左图中:圆有()个,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有些学生图形数量就没有认真数,填错了。分析原因,我认为他们数图形的方法没掌握好。
总之,作为一年级的数学任教师,我再三强调要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东火小学 郜思媛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测试试卷从试题的内容看,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从试题的难易程度看,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从试题的题型看,此试题题型灵活多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考察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此试题容量较大,对于差等生和手慢的学生时间上较紧张;写话题过于老套而且要求不够明确。总之,此试题是一份质量较高,符合学生实际操作的好试题。
二、考试概况
本次测试年级共有85人参加,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再加上有些中下等生学得较死,教师在平时训练不够,所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三、典型错例分析。
此题打破了以往看拼音写汉字的单一考察方式,把学过的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还考察了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
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对于我们平时得分率较高的生字来说,这次的得分率却大打折扣,细细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只停留在会写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达到会运用。
2、老师平时训练不够,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生字的训练很欠缺。
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分辨能力较弱,所以在运用过程中乱用、混用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填空。
此题所考的五个题目都是本册书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都一一进行了检查,但写到卷纸上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的读背和写是两回事,背对不一定能写对。
2、学生的拼音还不够扎实,由于在背写的过程中有很多没有学过的字,这时学生就会用拼音来代替,而有些学生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所以也造成了一定的失分。
3、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在补充填空时不是多字就是少字,造成了大量的失分。选字填空。
此题对于每个班来说,都应该很有把握,考前年级教师对于本册书中的四首古诗都下了大量的功夫,不仅进行了多次的背诵检查,而且进行了多次的背写检查,但结果却大失所望,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失分的主要原因:
1、学生审题不清,有部分学生误认为根据画面写句子。
2、教师在平时这方面的训练不够,运用知识不够灵活。
此阅读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只要学生用心读文,仔细去找,就会找出答案。此题失分最严重的就是第2小题,题目要求学生依次从文中找出,然而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这样去做。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做题习惯不好,不能综合考虑整个题目的要求。
2、由于短文中第一种动物描写的句式和其他动物描写的句式不同,对学生答题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知识的运用还应该更加的灵活自如,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审题和读题解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更是我们低年级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磨刀不误砍菜刀”的关系。许多人的经历都证明,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成绩是不可能好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另外培养学生认真的审题习惯也是我们今后的一个主要任务。
2、口头与笔头相结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总认为孩子会说了,也就会写了,其实不然。孩子从说到写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旁引导,这样每个孩子才能真正熟练掌握。另外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听、说、读、写、演等训练中逐步形成能力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做到口头和笔头相结合,千万不能懈怠。
3、抓住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契机,打破以往语文课上讲得多,练得少的定式,在课堂上加大题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大教研力度,在教研活动中研究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从而确定更有效的训练方法,这样学生练的多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分析
一、总体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测试卷基本上把握住了教材的内容,难易适中,没有多大难度。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试题活.体现在第一.四.五题,既检查了学生交际的能力,又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写作能力。本次试卷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没有设计句式训练。
2、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人,从整体上来看,本次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90-100分的有12人;80-89分的有12人;70分以下的有1人。及格率是100%,在这些学生中,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19人,中下水平的学生不多,他们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这就要求在下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狠抓学困生,争取学困生转化,提高整体成绩。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掌握比较扎实。
2、能联系实际,3、通过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方法较死板,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差。
3.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如第5小题我会连线,有个别学生落连,还有个别学生甚至连错。教师在平时认为这类题简单,而很少设计,殊不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阅读题是我们班孩子的障碍题,他们没好好读题,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因而失分较多,影响整体的成绩。
6.写话题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错别字,没写完整都造成十分的原因。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分析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如词语积累,课内语段积累,古诗句的积累等,这些都紧扣课标,紧扣课本,着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考查。考卷总体呈现良好学生居多,待及格人数偏少,但出现少有现象20分一下学生在每一个班级均有出现。基本数据分析:本次参与监测的一年级学生共有
人,平均 分。其中优秀人,优秀率为 ﹪;及格人,及格率为 ﹪。从以上数据看出整体测试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以看出:
掌握较好的是基础知识题:(1)第一、三题关于看拼音写词语和判断读音正确与错误;(2)第五题的1、2、3小题关于词语考查;(3)第六题的第1、2、小题课文原文填空;可见教师在基础知识方面抓的比较扎实,学生掌握较好;(4)阅读
(一)的1、2、3、5小题寻找类课外阅读;阅读
(二)的1、2小题关联词选择填空和破择号意思理解等灵活性较小的基础知识题,学生掌握得较好,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掌握较差的:(1)第二题给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学生找不全,两个相似的字弄混;第四题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并改正,有的学生未能找到,找到也把字改错“费”和“废”,“及”和“急”混用,“瞬间”瞬间的“瞬”写错率40%左右;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如第五题的4、5、6、、7小题回答错误率偏高,第六题的第3小题失误率高,可见教师在抓基础知识时候读背的较多,理解运用方面指导偏少。
对于灵活性强,学生回答更差。如,语言实践错误率极高,“阅读”
(二)的第3、5、6小题,正确了极低提醒广大教师学生阅读理解和阅读归纳能力是小学中高年段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2、从试卷中发现的问题。(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2)综合能力薄弱。
本次考检测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
(3)对标点符号不够重视。这次检测的默写古诗和缩句,很多学生没有写标点。
三、教学建议。
1、要继续重视字词和积累。
从本检测可以看出,字词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3、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5、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