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五篇

时间:2019-05-14 14: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嘉善高级中学

张霞枫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情感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感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他断言:“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必然会大大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所起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感影响学习的动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以情感人。如通过介绍多位科学家持之以恒探索生物学真理的事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从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2.情感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3.情感影响学习的效率

情感有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前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积极作用,如积极、热情、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学习情绪往往能让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低沉、厌倦、悲观等恶劣情绪则阻碍学习目标的达成,效率很低。

二.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2. 创设“美感”情境 3. 创始集体活动的情景

三.情感意识培养的几个方面

1.在生物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我国从古到今在生物医学方面为世人作出很多伟大的贡献。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而且更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古代西方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我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例如学习血液循环知识时向学生介绍,意大利人哈维在中世纪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在医学、生物学方面为破除中世纪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西方医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但是,中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同样是现代医学的基础。由于经络既不是血管,又非神经,只是运行全身气血、协调全身生理机能的多功能线,以致西方300年来兴起的“现代医学”,至今仍然对经络学说知之甚少,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世界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对此作了详尽阐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同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样的对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培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讲授进化理论时向学生介绍,进化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而达尔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却鲜为人知。达尔文曾说过,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得到启迪的结果,《齐民要术》是我国北魏贾思勰于公元533年~544年写成的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此书中记载了有关遗传、变异等问题,还介绍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这比达尔文要早1000多年。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会感到我们的祖先同样了不起,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我国是研究、利用和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国家如北京鸭、中国鹅、金华猪等都是我国劳动人民育成的。我国记载和研究动植物在全世界是最早的。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值得自豪,但终属过去。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建国后取得的生物科技成果,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讲授胰岛素时介绍60年代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胰岛素,讲授蛋白质合成时介绍80年代末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RNA,这些工作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再比如,海洋藻类学家曾呈奎教授在本世纪50年代初揭示了海带的生活史,实现了海带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使我国成为海带生产大国。我国水稻杂交育种一直保持了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贡献,通过了解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献身生物科学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我国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相对落后的一面,这些介绍同样可引发学生更深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每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都是美国或欧洲国家的科学家,我国在生物学很多重要领域的研究仍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需要同学们去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重视环保的情感意识

在学习“CO2引起温室效应”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和同学们讨论起凯文主演的电影《水世界》,“极地的冰融化了,大片大片的陆地被海水淹没,四周全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供饮用„„,电影中有这么一段,这难道只是纯电影科幻吗,其实科学家已在向我们警告:极地的冰正在逐渐融化,也许这一幕不会太遥远。”听到这些同学们一脸惊恐和不解,发出激烈的讨论,我示意大家听我摆出事实和证据:“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的活动,如土地过度利用,燃烧放热,砍伐林木等都在干预气温的演变,尤其是随着科技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冰箱、空调使用的制冷剂的释放,都使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氟里昂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地球上的热量难以散发,加剧了温室效应。据气象专家考证,近一万年来,地球气温的变化尚未超过2摄氏度,但在最近2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而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海水的热膨胀与冰的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届时一些珊瑚礁岛国(如马尔代夫、瑙鲁)将遭受灭顶之灾,沿海一带地势平坦的三角洲将被海水吞没。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大自然的恩赐,而人类对自然的盲目过渡开拓和利用也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生活做起,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通过结合大家的生活教育学生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激起学生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将情感和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乐意去感知、认识、思考问题,利于认知过程的完成。对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可以再用一些具体的数据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荒漠化程度加剧的情况,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生活排出的污水、农业生产滥用农药化肥,向环境中倾倒有毒物质等,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生物教材很多知识都渗透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此时教师可指出,某种动物如果从地球上绝灭了,就不会再出现,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3.培养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意识

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轻视了德育的教育,致使一些学业上的优秀生出现了不少思想问题,如自私自利,不愿关心和帮助别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中应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讲解“器官移植”内容时,给学生介绍白血病人的痛苦无助,6岁的小意凯是西安幼儿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2002年6月,小意凯不幸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小意凯的父母为了给孩子看病四处奔走,希望找到和孩子配型一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挽救孩子生命。10月7报上登出消息《谁来捐骨髓救救这个孩子》后,短短数天,就有上千人报名愿意捐献骨髓,陕西省骨髓库也在众人的关注下,于10月24日采集了“第一滴血”开始试运行。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以3~4万的速度增加,其中50%是儿童,学生的心灵都是纯净而富有同情心的,鼓励大家在身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积极捐献骨髓,为广大的白血病人提供更多生命的希望。在讲述“传染病及其预防”时,结合传染病的内容,我让学生讨论“怎样对待艾滋病人”,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远离艾滋病人,有学生认为我们应将艾滋病人隔离。此时教师可及时引导,艾滋病的传染是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交流实现的,日常的普通交往如握手、聊天并不是传染途径。让学生加深了对艾滋病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我们不应歧视艾滋病人,应该同情,关心、帮助艾滋病人,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意识。

4.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高中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这些卫生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将会引起身体形态的改变和机能的变化,甚至引发某种疾病,所以生物教学中也应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同学们经过议论后指出:有很多学生有不爱吃米饭、蔬菜而喜欢零食、肉食的习惯;不吃早饭或随便应付了事;把肯德鸡、麦当劳等外来快餐当日常主食„„,对于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应该怎么做?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寻找答案,最后达成共识:我们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视如一座宝塔。要维持这座宝塔的稳定,就需摄入各种食物,并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如淀粉、蛋白质、脂类三种营养物质控制7:2:1的比例,在饮食结构及方式上要做到“三高、五低、七分饱”,三高指食物要高新鲜度、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五低指低糖分、低盐分、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刺激性。当学习“细胞癌变”这节内容时,给学生介绍日常饮食和生活环境中众多的致癌因素,如烧烤食物、腌渍食品、电脑手机辐射等,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对致癌因子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而加以纠正。

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还是完善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

主要参考书目:

《情感教学心理学》 卢家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生物学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教与学的探索》 江苏人民出版社 《自然与人》 2005年9、10月号

没有情感加温的知识是僵硬的、死板的”(马卡连柯语)。

众所周知,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教师应根据本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增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篇: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浙江省生物学科 01-03论文评比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概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情感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 了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第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第二、利用多种渠道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三、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生学好 生物学的自信心。

者:韦

红 单

位:杭州第十四中学 电

话:85100550------322 EMIAL:fmsong@zju.edu.cn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摘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第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三、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生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情感教学

素质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

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情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赞可夫曾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情感是思维的原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思维活动。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展开和思维活动的强度。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佩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去听课,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于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及智力发展,将起积极作用。相反,缺乏美好的情感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实践表明,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积极创设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其全身心的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因此,如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地操纵认知系统中的变量,使其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就成为现代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作初步的探索。1 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的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他的情感信息,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没有情感基础的教学活动是缺乏朝气、缺乏活力的。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的关键是教师要“捧出一颗心来”去爱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双向信息反馈。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爱”,去动学生的“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假如你对学生没有感情,厌恶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工作一经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了。所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1.1 了解学生的内心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并很好地去了解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具有个人特点和性格结构的人,努力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研究

者,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受,分担失败的忧伤,共享胜利的喜悦。

1.2 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具备了哪方面的才能都会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因此,学生具备的特长要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来。在每个人的特长领域中学生会充满自信,找到自我,他们将体察学习的乐趣,自尊感和自豪感将加强,师生关系也将变得更为融洽。1.3 教师对学生要有“公平感”

赞可夫说:“请您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侯,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公平感”还特别体现在对一些“后进生”爱的情感上。教师对“后进生”更应倾注爱的情感,更应主动热情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尽管是一点点,都要予以肯定,使之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中,才能体验到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品味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进而激发出学生尊师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才能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在这种良好的情感作用场中,如果教师能施教得法,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会由不感兴趣转为喜欢、热爱,发生情感转移,从而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绪论》课的教学。在讲《绪论》时,可对教材的内容作一些处理:从生物学的伟大成就、生物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生物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运用基因工程、物种改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口控制、癌症及艾滋病的征服、人体器官的修复及移植、克隆技术、航天育种以及现代国防战争中生物武器的运用等事实和资料,说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需要,产生了内驱力,学习有了动机,学生放眼未来,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自然而生。(2)适时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即通常说的“吊学生胃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紧迫心情,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伴性遗传时,利用“道尔顿症的发现”来导出新课,然后再介绍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皇室中流传的血友病,从而导出这种遗传

病的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这样学生就很想了解这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到底是怎么样?为什么会与性别有关?学习兴趣由此激发。(3)巧妙设置台阶。教学中有意给“后进生”设置台阶,使他们都有“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觉。例如:在进行“显微镜操作”实验时,预先对“后进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然后在实验课时,让其担任小组长,能有效地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2.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授课中如能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快乐—兴趣的学习情绪气氛之中,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2.3 注重理性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有趣”,忽视智力开发和知识的传授,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严重后果。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先用激发学生兴趣、质疑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然后结合观察或实验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经过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可把原来表面的直觉的兴趣转化为深刻的更高层次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出类似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比较、个体和群体关系、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引人思考的问题,通过知识内在的联系辨证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考虑问题,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课往往容易走上“满堂灌”的老路。这样的课当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讲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平时我们在讲授一堂课的新课内容之前一般要复习前一堂课讲的内容,这就可以叫学生自己上来讲,上台讲的同学当然神经紧张兴奋,下面的同学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起来,随着讲台上同学的讲述,一同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一旦有错,下面的同学马上会把它纠正过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复习的效果也好。另外,对于有些比较典型的,概念易混淆易错的题目,可以叫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各抒己见,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共同的探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2.5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可先讲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6 渗透现代生物学信息,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生物教育提供了更新、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选择和介绍当今生物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信息。如联系遗传知识,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关于“克隆’新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共同对这项研究的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物学学习是为了21世纪的生物学研究,也是为了明天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对我国目前生物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比,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决心,使学生对生物学的直接兴趣能逐步形成一种稳固的学习兴趣。2.7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学生在生物学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可以直接体会到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尽可能保质保量。课外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环境卫生检测、食用菌栽培、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血型测定、血压测量等活动,课外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发动全年级学生对人类性状,如头发的卷直、眼睑的单双、耳垂的有无进行调查。通过开展生物学的实践活动,学生既巩固和应用了生物学知识,培养了生物学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 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彻底发挥,最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逐渐厌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心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树立“每个学生都可成才”的观念。俗话说:没有琢不成的玉石,只有雕技低劣的玉工。从心理学角度已知:人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各有其长短。人与人之不同只是个性特点不同罢了,只要教师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方法,他们都有成功的希望。

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

3.1通过分层递进,创设目标情境感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成功喜悦,就是当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在教学设计时,以帮助学生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勤反馈的方法。这就是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挫折降到最低程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在积累成功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时,可提问学生:“同学们谁是双眼皮、谁是单眼皮?耳朵有没有耳垂?大拇指能否向后背侧弯曲?这些性状与父亲、母亲是否相同?”等等。“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学生面面相觑,议论纷纷。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教学节奏张驰有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良性循环中得以体现。较高的要求,复杂的问题,留待学生处于成功喜悦的亢奋心理状态时再现,这就能激励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力量时,有信心有毅力去实现使自己心理上能得到更大满足的成功。3.2 精心安排实验课,使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大都喜欢上实验课,当然原因可能有多种:实验课学生自由、轻松,没有太多的纪律约束,有的调皮生想乘机活跃一下;但多数学生可能认为:实验课使自己有了动手的机会,能显示自己特有的能力。能否达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的目的,这在于教师的组织安排。实验前教师可制定出:

1、组长负责制

2、评比优秀小组

3、强调严格按操作程序、规则进行。此外,还要激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按照人的心理因素,谁都不甘落后,谁都想证实自己是有才能的。经过多次实验可以看到:没有始终落后的实验小组。你争我赶,终于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充满情感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享受,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一种强制活动,情感是联系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纽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知识和情感统一、和谐地发展。知识是发展的基础,情感是发展的动力,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2、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3、邢改萍、李守森主编:《中国教育教学丛书》,中国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第1版

4、苏达礼著:《救救孩子素质教育的呼唤》,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5、刘永芳主编:《关注成长走进孩子的心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次,由于现存的高考制度,使得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好坏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只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仪器的配备、实验设施的完善),教师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依旧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在2018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确定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强调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要求教师加强对教材和《生物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及一切教学资源中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时刻注意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并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需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念的培养。面对如何解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和学者都曾有过自己的论述。其中法国教育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他的教育着作《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的思想。所谓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他主张在自然教育的青年期(15~20)即高中阶段,要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其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他认为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以及坚强的意志。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启发,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试图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来解决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三种方法:情感感染、哲理点拨和知识启发。

二、用情感感染学生

用情感感染学生就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将自己的情和他人的情相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卢梭自然教育中强调青年期要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他说孩子的第一个情感是爱自己,通过第一个情感爱自己产生的另一个情感就是爱他人,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和体会他人的情感,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道德情感同情心。生物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所以生物教学必须充分揭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活动过程,从而学好生物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情感感染学生的方法渗透卢梭的道德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例如讲“减数分裂”这节课,当讲到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胎最终形成新个体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孕妇及其日常生活的视频,视频中伴着清脆的啼哭声,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诞生了,随后老师问同学:宝宝的健康是谁给予的?大家的健康是谁给予的?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宝宝的健康是他们的妈妈给予的,我们的健康是我们的妈妈给予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感受到生物科学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人类情感,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的美丽和

母亲孕育的艰辛,领悟对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用哲理点拨学生

用哲理点拨学生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最后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卢梭反对经院主义教育,也不提倡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他强调教育应该注意学生的感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生物学需要从生物进化和生命活动内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介绍生物体,体现生命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从生命现象的普遍联系角度来介绍生物学知识,体现生命现象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哲理点拨学生的方法渗透卢梭的道德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例如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在分析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狼不仅吃羊,同时还伤害人类,但人类却不能将其赶尽杀绝,而只能控制它的数量,因为狼是生物链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这样就使学生懂得了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同时还使学生从内心中珍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用知识启发学生

用知识启发学生就是教师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生物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以达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的照本宣科以及对孩子的强制性,强调应尊重孩子的自觉性,提倡自由的发展。他主张应该按照孩子的天性,对他们进行启发式教育。生物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开辟了一些新领域(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获得了许多新成就(如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人的基因在烟草植株中的表达等),而且这些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都造福于我们人类。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知识启发的方法渗透卢梭的道德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例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课,教师在讲述血液循环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以及“干细胞工程”如何造福我们人类等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有用的,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关心我国生物资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来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是教学的一种创新,是对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呼应,不仅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然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思想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的长久过程,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具备自然教育理念,熟悉自然教育方法和目标,善于开发和利用生物教学中的自然教育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

当然,生物教学中渗透自然教育的途径也不局限于本文所讨论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重点就生物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 生物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但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的兴旺发达。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向“孩子”告别,生理、心理转折变化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这就更需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保健,使他们从孩子向成人的过渡中塑造出健康心理、开朗的个性。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最近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又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许多心理问题、行为障碍往往又被视为思想道德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分数成了教师、父母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尺度。这就导致父母、教师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学生制订目标,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二、生物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生物学是心理学的母亲”, 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生物学和心理学这两门学科的紧密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其中有关人和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结构的相关知识, 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基础。在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生物学对其影响非常大[1]。因而, 中学生物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专业优势。

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生物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本专业知识,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资源, 采取多种有效途径,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辅导。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又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还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激发他们学习本学科的热情。

三、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 结合“生命活动的调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什么呢?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肯定。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无论从体积、重量、还是构造上都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根据实验和调查研究认为,除了天才儿童和低常儿童各占2-3%外,其余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通过对大脑的了解,使他们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对同学们发愤读书的很好动员。3.2 结合“生殖与发育”,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

青少年是成长变化中的个体,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发展,性生理的逐渐成熟,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思想观念交织在一起,社会文化中黄毒泛滥,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在以往的教育中,性教育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青少年从正规途径获得的性知识相对较少,所以引发了许多青少年的性困惑、性犯罪,以及婚前性行为、性歧视、同性恋等不健康的社会问题。“生殖与发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的绝好时机。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了解,才不致于产生顾虑,陷入迷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之中,从而避免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使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爱。对别人友爱,对世界关注,这本身就是道德品质发展的一种标志。

3.3 结合“生物与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有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可作为教育的材料,如“种内互助”中的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只图索取与享受,在社会、家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去仇视社会,危害社会。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3.4 结合“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企业工厂辛勤工作的员工,是知名学者教授还是在经济浪潮中呼风唤雨的弄潮儿,都会经历面对挫折的体验,而且有些还是频繁而又长久的痛苦体验。古人亦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生物科学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在“遗传规律”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艰难曲折历程:经过整整8年的不懈努力,才发现并揭示出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然而,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35年后,孟德尔的发现又被三位植物学家在各自的实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很快发展起来。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受挫、失败和成功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认识挫折,正确的对待挫折,以次教育他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毅力。同时,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多么的重要[2]。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逆境,对学生进行耐挫里训练和坚韧性格的培养。

3.5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学会共同生活”。具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从课桌排列看,一律面向老师,从课堂活动看强调的是教师活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缺少相互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将研究性学习有机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给予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缺陷[3]。例如,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一章之后,可以开展“新野县城区军民渠污染情况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中学到了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得到了不断内化,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它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只有在生物学等各学科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志学,袁淼.生物教师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

[2]姜芬.浅析生物教学中的心理挫折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3]何晓梅.让心里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由于青春期身体的发育一般超过了心理发育的速度,此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急需父母、老师及时与之沟通交流,正确认识生理的正常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人生的关键时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许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由于心理原因往往又不会直接找老师交流,这就需要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坚持科学性、循序渐进、启发性等,保证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由于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理卫生,对自身有所了解,但由于应试教育,有些学校根本不上,或者由非专业科老师照本宣科,遇到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于启口,使学生对性知识和自身出现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从而诱发一些心理问题。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倾诉,从而闷在心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数学生接触一些淫秽下流的不健康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不能自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卵细胞、精子的产生过程介绍,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产生过程,向学生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进一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2.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除了生理变化造成的心理变化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还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家庭、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从而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又找不到倾诉、发泄的对象,慢慢就转变成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走上轻生之路。我们在学习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时,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同时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每位学生都应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应该正当公平竞争,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自私狭隘,注重引导学生碰到一些不愉快,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向家长、同学、朋友、老师倾诉,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应主动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沟通,排除其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一定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兴趣、享受快乐。那么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呢?

2.1用笑容面对学生

高中生物课堂应成为学生心理舒展的港湾。没有笑容的教师,可能在师生之间筑起一堵墙,阻碍师生的交流。教师过于严肃、处理问题过于粗暴往往会伤害学生的心灵。笑容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是建立和谐关系的良方妙药。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接纳,才能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学生才会用真心去面对教师,同时学生对老师才不会产生任何心理隔阂,这也是教师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2用爱心温暖学生

对学生要真心关爱,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爱”,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温暖,心理负担会大大减轻,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2.3用成功激励学生

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有着失败的经历,逐渐形成自卑心理造成的。要消除自卑心理就应让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的心理。我在生物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在生物课堂中设计阶梯式的问题链,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实验有着强烈兴趣,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营造合作和谐的心理氛围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都是因为缺乏交流形成的,对老师、父母、同学往往会造成误解,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和谐的思想。如在讲生物与环境时,强调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同学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同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营造合作氛围,设计多种问题情境,通过讨论,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通过思维碰撞,不仅进行了知识构建,而且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提高,并会逐渐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成长的学生必将相互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合作,从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和失,化解压力的能力不强而引。所以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如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强调生命是一个统一体,需要不断利用神经—体液—免疫来共同调节。同样,我们出现不愉快的心情时也应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来调整心理平衡。

5.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

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教师要精心呵护,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在不当时机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就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疏导学生的心理。例如:为回答错误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不善讨论的学生说句激励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困惑的学生说句知心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这样必然会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得到充分尊重,让生物课堂成为其温馨的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进行有机、有度、有效、灵活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未来成长有重要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公开课。当讲到“杜十娘除了投江自尽外,还有别的出路可以走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讨论......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容县高中化学组:杨树文 53750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城关中学 孙秦安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