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安吉天地[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4:3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安吉天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安吉天地》。

第一篇:《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安吉天地

中国供应链管理大奖申报材料:解决方案参评案例 China SCM Award 2005: Candidate Material 案例编号:1328 申报奖项:物流/入厂

提交单位:安吉天地物流汽车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循环取料 执 笔 人:

提交时间:2005 年10 月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

上海通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一体化项目循环取料

随着循环取料(Milk-run)项目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给上海通用供应链管理带来相应重大流程革命及变动。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在企业内部,通过采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使各企业更加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企业外部,通过对供应链的协调管理,以供应商为中心,以网络管理为中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及时的获取信息,迅速沟通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生产商,并依靠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共享信息资源,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工厂化柔性生产对零部件的宏观需求总量是相对确定的,但具体需求时间和需求批次是波动的;构成零部件物流运输的路线是确定的,但影响其入厂物流运输的其他各种因素是波动的。由这些确定的和波动的因素,再加上料箱料架(装运零部件用的料箱),再乘以不同的零部件供应商和不同的零部件品种,就共同构成了一个零部件入厂物流极为纷繁芜杂的供应链体系。随着该体系在日常运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逐渐显现。要求根据生产的波动情况和具体物流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并结合综合性的降本增效来规划、设计、实施并管理上海通用汽车国产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问题就被自然而急迫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地强化对入厂物流的控制和管理,既降低零部件物流运行风险,又降低入厂物流综合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料箱料架成本、人力和设备成本等。

经过各方比较,上海通用经过多方筛选及各项评估,最终确定安吉天地物流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吉天地)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方负责该项目,提供项目设计、规划、实施、控管、持续改进等服务。安吉天地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SAISC)和国际著名跨国集团----TPG 集团下属的荷兰天地物流控股有限公司(TNTLogistics Holdings B.V)各出资50%组建而成的国内首家汽车物流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3000 万美元。是一家专业化运作,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技术化、网络化、可靠的、独特解决方案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TNT 物流公司在汽车物流行业已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在收购美国 CTI 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物流供应商,它为 DAIMLERCHRYSLER, GM, FIAT, HONDA, BMW, RENAULT, VW等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商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以下重点介绍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如何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设计、规划和实施入厂零部件循环取料(Milk-run)项目,同时也总结了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成功之处和碰到的问题,对其今后项目的优化和发展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复杂波动,风险控制,物流设计,供应链管理。

循环取料,英语原文为Milk-run,其核心是:事先设计好行驶路线;在交接时同时“交满取空”,而且是“一一对应”;其优点是:动作标准,过程简单,不易出错;同时运行成本还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汽车整车物流和零部件物流是各个环节必须衔接得十分流畅的高技术物流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物流领域。特别是零部件的入厂物流更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及时生产”,即著名的Just-in-time(简称JIT)。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零部件入厂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开始逐渐出现。随之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生产过剩所引起的设备、人员、场地等一系列的浪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至生存。当时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都迫于竞争压力“不约而同”地提出和实施“特约合同承运商”(Dedicated Contract Carriage,简称DCC)的零部件入厂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由与汽车公司签有合同的指定承运商从零部件供应商处取料,再按照汽车公司的指令将零部件运到指定的地方以维持生产。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在各汽车公司的实际应用过程中,DCC和JIT开始相互借鉴,各补所长,逐步融合。其中,尤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代表,大量地在北美各地,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数以百计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实施以“多频次,小批量,定时性”为特征的零部件“及时取货”供应模式。由于其整个送料过程与送奶过程极为类似,只是料箱的“空满”交接正好相反,始称Milk-run,即循环取料。

就设计理论而言,循环取料的实质是:网络最优化模型(Network Optimization Models, NOM)设计问题,主要解决零部件如何从供应商集合点运输到汽车公司生产线集合点的问题。通常在上述问题的研究中一般假定零部件的需求是确定的,或是用历史数据中获得的基于值去代替可能出现的需求波动,但这样求得的最优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实际应用背景中,汽车公司除了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以外,往往还要面对生产需求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更灵活的网络设计方法加以解决,即需求不确定的有容量限制网络设计问题(Capacitated Network Design Problem with Uncertain Demand)。

就实际应用而言,循环取料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对零部件供应商现有的运输网络加以优化设计,使之既能够尽量满足生产波动的需求,同时又能将项目运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内。目前,该项目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安吉天地在采用以下流程进行供应链设计、实施、管理: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汽车厂商面临着产量增加、车型增多、价格竞争激烈、客户服务要求提高等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必须通过高效低耗的物流管理和运作系统进行互动,同步协调供应链上所有的增值生产和配送等业务活动,同时消除不带来增值的业务活动和环节,以共同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压力。

从整车厂方面来看,每个大型整车厂的外围,都有由数目庞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所构成的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采购供应物流体系。零部件供应商构成了物流的起点;运输商构成了运输链;仓库构成了仓储点;零部件配送部门构成了配送层。在零部件配送到生产线之前,所有零部件均由供应商自己负责,增加了供应商的压力,而整车厂由于要面对许多仓库,其配送管理难度很大,配送效率和及时性也大打折扣,成为入厂物流系统的薄弱环节。而零部件供应商各自拥有独立的零部件物流体系,使用自己的(或向社会租用)运输工具和仓库,难免出现重复建设、投资较大,资源利用率不足的现象;其自身运输与专业的物流公司相比,物流的成本较高,产品的仓储、运输质损也较高。目前中国汽车物流成本(从零件供应商交货开始计算)占成品车总成本的10%,而国际先进水平在4%--5%之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采购供应物流的体系结构所造成的。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SGM)成立于1997 年6 月,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而成。目前上海通用汽车拥有金桥和上海通用东岳汽车(烟台)、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烟台)、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沈阳)三大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形成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七大系列的产品矩阵。年设计生产能力为整车45 万辆,发动机60 万台,自动变速箱10 万台。

SGM 目前有超过3,000 种的国产零部件,遍布江浙沪等10 余个省市的150 多家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在循环取料(Milk-run)项目实施之前,这些供应商或是通过自己的运输车队或是外包的承运商将物料送到SGM。这种运输方式在SGM 生产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SGM 产量不断攀升、产品不断增加、产地不断展开,物流供应的诸多问题,如零部件高库存、运输高损耗、信息无跟踪、车队散乱差等逐一显现。特别是当SGM 的零部件库存从以工作日计算到以工作班次计算再降到以工作小时计算时,零部件的库存已被大幅度降低,使其应付物流意外情况的缓冲时间变得非常有限。而“各自为政”的零部件供应商自行送货的模式造成了SGM 无法对其运输过程进行全面而有效控制和管理。因此,由于供应商送货延误和零件误送而导致的生产停线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零部件库存降低后,零部件供应商为满足SGM 的生产用料需求,必须一天一次或几次运输,而其单次运输的供货量却有所下降。这种单个供应商的多频次、低装载率的运输,造成了运输资源的严重浪费。

所有这些问题都意味着高额的物流运行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整车的价格上,使SGM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实践证明,先进合理的供应链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及更好地服务顾客,最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欧美企业纷纷掀起流程再造运动(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其实质是企业对自身供应链的一种调整,以便在今后发展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大力推进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和运作系统,对于提升SGM 在中国汽车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非常重要。为突破原有物流运作中的瓶颈,进一步满足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e)的需求,SGM 从2003 年初指定安吉天地在零部件入厂物流方面实施循环取料(Milk-run)项目。

现代物流与传统的仓储、运输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是一个多环节的整合,倡导在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叫“双赢”的关系。在以往的仓储、运输、货代等传统服务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关系。现代物流倡导的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物流所要提供的服务是互利双赢的;

2)合同形式不是一单一单的合同,而是长期的协议。在服务的内容上不仅有操作层面,还有计划层面;

3)物流的日常运作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可提供精细化管理(Lean Management),或实时的可视化的管理(Visual Management);

图2.1 SGM 原有的国产件入厂物流模式

从图2.1不难发现,在SGM入厂物流的实际运行中,很多零部件企业宁愿出资建立自己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或零部件仓库,也不愿将物流业务通过合同形式外包。这种现象的形成表面上看是用户对物流企业缺乏应有的信任,实际上从深层看是这些企业还没有彻底了解物流利润的问题。

物流利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创造利润,二是节约利润。创造利润主要是物流活动本身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部分利润是以费用形式表现出来,即用户付给物流企业的运杂费、保管费等的物流费用。节约利润,主要是第三方物流(the 3rd Part Logistics,简称3PL)通过先进的技术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和加快产品流通速度所挖掘的第三利润,这部分利润主要体现在用户身上。因此,零部件供应商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绝不是肥水落入外人田,相反恰恰能获得巨额的节约利润。因此,第三方物流是用户的同盟者,是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自身的独特优势使其可以“轻松的”帮助用户节约大量利润。

入厂零部件需求的不确定性 1)造成需求不确定性的原因:

a)零部件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计划人员往往根据预测的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未来的市场需求是计划过程的重要输入参数,如果需求的估计过多,可能造成产品的库存积压;相反,可能引起生产断线。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因为基础数据不够而无法准确预测。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又加重了预测的难度,这些不确定性给计划增添了复杂性。

b)采购的提前期较长:如果不存在采购提前期的问题,零部件需求的预测工作就简单多了。但是现实中,许多零部件的采购需要通过预订来采购完成。SGM通常进行国际采购的提前期为两个月。而离真实需求时间越长,采购的预测就越不准确,而这又左右了国产零部件的需求时间。

c)安全库存计算的不准确:安全库存在零部件供应上起到缓冲的作用。SGM根据自身的物流水平和库存成本的权衡设置安全库存水平。在实际情况下,安全库存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生产充盈时,常常没有零部件库存保证供应;而在生产萎缩时,安全库存显得多余。这主要源于预测的不准确。

2)在市场销售拉动因素和零部件供应推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SGM工厂化大生产所形成的柔性生产体系对每种零部件的总量需求,从中长期(6~12个月)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从短期(1~10周)来说,却是相对变化较多的。尤其是当期需求变化,即在零部件实际需求时间前的1~12个小时内,生产方提出的零部件需求变化,在要保证生产正常 进行的同时还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成本和时间,而往往在发生问题时只有关于零部件需求或供给的不完整信息,这一不确定性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常常使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决策者和实施者面临巨大的考验。

图2.2 循环取料的物流模式

循环取料方式的基本内容

1)循环取料是一个典型的“及时”(JIT)物流网络运输系统(见图2.2)。整个设计问题的最终目标是使零部件的正常运输成本、零部件运输过多可能造成的仓储成本和零部件运输过少可能造成的生产线停产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小,求得它的最优解。这类问题的研究核心是在零部件需求有较大波动时,如何通过加强运输网络的运能调控机制,使之在成本受控的前提下满足需求的波动。其实质是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所强调的是同步操作环境,循环时间压缩,全过程的可视性,精确时点绩效,过程的一致性和无缺陷。其目标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提供合适的产品”。

2)循环取料的基本特点在于“多频次、小批量、定时性”,“是指物料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小批量高批次地移动”。它采用闭环运作(Closed Loop Logistics)模式,即取料卡车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行使路线(Routes Plan),在预定的取箱窗口时间(Window Time)按照当次的运输路单(Loading Plan)先提取空料箱/架,再按照预定的取料窗口时间抵达零件供应商处将空箱返还,同时提取满箱(物料),最后按照预定的送料窗口时间抵达卸货道口(Dock)完成物料交付。

3)循环取料的操作模式与SGM原有的零部件供应模式相比,是精益供应链(Lean Supply Chain)的管理方法。它将推动式取料变为拉动式取料,以严格的窗口时间和行使路线的设定配合闭环式运输运作,扩大了可循环塑料箱和铁制料架的使用范围,同时在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处建立了可即时使用的“门”,这些特点,使其在运输总公里数的减少、运输装载率的提高、零件库存的下降等方面均较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通过目视化管理和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运用,提高了对零件日常运作的实时控管能力,大大降低了生产线的停线风险。

循环取料模式优点分析

1)安吉天地协同SGM进行项目的初期论证、数据分析、路线设计、推广实施和运作监控,使得整个国产件零部件入厂物流供应链处于直接受控状态,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门到门”(Door to Door Service,DDS)物流运输服务,摒弃了由供应商“各自为政”送料模式下的弊端,对于零部件入厂物流供应链风险的控制、预警及补救等均极为有利。

2)因为是“封闭循环”运行,循环取料项目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能够“串起”供应商、RDC(Re-Distribution Center,零件分拨中心)、CC(Consolidation Center, 零件整合中心)、CMC(Container Management Center,料箱管理中心)和SGM生产线等各个环节,扮演了一个物流“火车头”的角色。这就使得SG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不断优化整个物流供应链上的业务和流程。有利于SGM从更高的层面上综合考虑物流体系,通过规模效应和整体联动控制总体物流成本。

3)由于采用了“物料配载”的运输方式,在循环取料的运输频次与供应商自运的运输频次相同的情况下,SGM就可节省相当面积的零件库存场地和料箱/架(如图2.3示)。如果再提高循环取料的运输频次,节省的库存面积和料箱/架更为可观。

图2.3 循环取货节省的库房面积

4)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支出最大的部分,见图2.4。由于采用了“物料配载”的运输方式,循环取料方式也解决了零部件供应商因频繁自主送货而导致的物流成本上升的问题。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统一管理和运作能很好地降低运输成本。

图2.4 物流费用构成图

安吉天地汽车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起到以下功能: 1)执行上海通用企业物流职能。实际拥有物流资源实体(无论是自有或通过租赁),通过帮助供需双方把货物从供应地运输到需求地来谋取利润。

2)使上海通用能够将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公司,而自己则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核心方面。

3)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

4)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包括信息中心的系统功能设计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流程设计等。例如,在实施供应链最基本功能的层次上,通过确定和安排一批货物的最佳运输方式来增加价值;与整个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完全集成在一起。为制造企业设计、协调和实施供应链策略,通过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来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其核心能力,降低物流费用。

5)最显著的特点是规模经营。因为它是为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因此用户多,物流量 大,可以通过物流业务的化零为整,以规模采购获得优惠运输价格,在实际运输时实行配载以降低运杂费用,提高设施利用率来达到规模效益。

6)帮助用户实现敏捷行动:

a)建立快速反映系统,用时间消灭空间。使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信息传输等多功能集中于一身,能快速敏锐回应用户的需求,拥有快速反映能力。实行集中进货、集中库存、集中分拣配货以及加工,将多批次,小批量的产品定时、定点、定路线的送到用户手中。减少环节,加快了速度,使产品迅速投入市场,与消费者见面,从而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经济效益。

b)减少流动资金占压实现“零库存”。企业自办物流时,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不仅占压资金,而且还要支付大量的银行利息,增加企业成本。运用先进技术,根据用户订货要求,实行一套库存,多家用户销售和使用。对大宗产品越库直送用户,对于小批量产品采取及时订货,及时送货。取消家家设库,库存分散,库存总量过大的问题,从而改变库存结构失衡状态,使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零库存”,有效地防止资金占压,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

c)帮助用户实现机械操作敏捷化。生产和销售企业自办物流时,由于物流量小,资金有限,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第三方物流由于物流量大,资金力量雄厚,人才多,因此有必要也有能力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现代物流活动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低成本、最少环节、最安全地将产品从产地运输到销地,因此必须广泛使用电脑、条码和激光技术,将这些技术运用于物流全过程。通过快捷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搜集与传播,产品生产与销售数据的整理,分类产品的管理,库存盘点,供应链管理等,使物流快速低成本运行成为可能。

7)以上特点和优势,使得SGM通过其规划、设计和实施循环取料项目成为必然。数据准备 供应商数据

1)邓氏码:即Data Universal Numbering System, 是由美国邓白氏公司(D&B)创建并发布的一个独一无二的9位数字全球编码系统,是电子商务中一个国际认可的、常用的公司识别符号。

2)出货地址:供应商每个出货点的详细地址,包括省,市,区,路,弄,号等; 3)交通情况:每个出货点周围的交通概况,如单行道、禁行道、限时道,以及是否可以通行8m和12m的大型车辆等;

4)物流现状:物料供应时间,现有物流车辆和人员情况等 5)场地状况:装卸道口形式、尺寸,照明情况,防雨设施等 零件基础数据

1)零件清单(Bill of Material , BOM表):包括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所有物资材料、零部件、组装件等的信息;

2)包装模数:每个包装单位的零件数量; 3)包装尺寸:料架包装后的长宽高尺寸;

4)料架数据:料架型号,料架长宽高尺寸,料架可叠放层数; 5)零件重量:用于约束最大装载重量;

6)零件性质:是指零件的主要构成是玻璃,橡胶,金属制品等。用于约束运输条件,如堆放方式,叠放层数,极端温度控制等。

SGM 内部数据

1)生产计划:Rolling Schedule,即滚动生产计划单。2)零件订单:有二种: Pick-up Sheet,即PUS单,见图2.4;

图2.4 PUS单

Direct Distribute,即DD订单,见图2.5

图2.5 DD订单

3)卸货道口分配:根据零件使用区域的不同而对卸货道口进行相应的分配,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线旁库存能力:是指“线旁安全库存量”和“线旁最大库存量”,用于帮助确定一次取料 数量和每天取料频次。

运作数据

1)卡车尺寸:是指货箱体内净长宽高尺寸

2)卡车载重:分别有5吨,8吨,10吨,25吨重载车 3)平均行驶速度:设计时速为40km/H 4)行驶距离:是指卡车完成一个“取空箱-交空箱-取物料-交物料”完整循环轮回的行驶距离

5)道口装卸货速度:是指SGM及各供应商装卸道口的装卸时间,设计为30分钟。其中包括料箱的交接和确认、单据的交接和确认、物料的交接和确认。

2.2.5 实例

设计原则 基本理念

安全,可靠,及时,低成本,信息化 基本原则 控制“成本”:

通过对装载率、行使路线、应急措施等的制定从源头上控制项目运作成本。3PL可以在线路优化上做功夫,如可以通过提高车辆利用率来降低用车总数(循环次数每增加一倍,用车总数可以少一半)等。因此,安吉天地充分分析生产线实际需求基础上,合理设计运输的容量、数量和频度。满足零部件需求(包括时间需求和数量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货车空间来降低运输成本,对货车的装载率要求是85%或以上。此准则与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配件运送到适当的地点这个核心精益制造基本原理相通。

尽量“配载”

只有进行充分的配载,才使得循环取料项目具备成本控制的优势。1)卡车配载问题以卡车数量的有限和无限来划分,可以分为二类: a)卡车数量无限,货物必须全部装完,要使所用的卡车数量最少;

b)卡车数量有限,货物数量超过了卡车的装载能力,要求被装载货物的总体积达到最大,使空间利用率最高,见图2.6

图2.6 卡车装载

本项目考虑的是第二类,即卡车数量有限,但可循环使用,以控制运营成本。

2)所装零部件的特点是:包装方式、体积、总量等基本不同;且类型较多;而每种零部件的需求量基本一致;

3)同时要考虑的其他约束条件有:

a)零部件(或其包装)本身的承重性(或易碎性),重不压轻;

b)对于不同装卸地点的零部件,尽量满足“先到后装”,便于车辆到达各站点时的装卸; c)大件零部件(如保险杠、车顶内饰板等)要进行防护或单独装运 d)不允许超重、超宽、超高装载 e)零部件(含包装)堆放的层数限制 f)司机的单班实际工作时间限制

4)配载的设计和计算主要采用三维空间分割算法:

该算法通过零部件在三维空间中的各方向利用率的组合选取一种主件,同时设定该主件的包装与其他件包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是否可叠放,可堆放的层数等),然后通过改变这种主件在一个方向上的数量来与其它件进行组合,从而使空间实际利用率达到最优;再通过空间的整合处理剩余的零散空间,以满足最优化装载的要求。这种方法适用于每次装载的零部件种类少而每类数量多的零部件;

提高“频次”

高运输频次是降低零件库存的根本办法,同时也为配载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精益制造可以使得零部件库存最小化,并能避免浪费,但是它非常依赖于小批量、高频率的零部件的装运,而且要有序、及时,并保持低成本。3PL要与承运商发展精密的协作关系,提出严格的交付要求,通过使用配载的运输和交付方法来弥补运输频次提高后的费用支出。

强调“准时”

循环取料项目的运作图就像是列车时刻表一样,准时运行,准点到达,既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要求,也是精益物流管理(Lean-Logistics Management)的要求。

充分“应急”

只有考虑充分且方案成熟的应急准备,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在各种意外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带动“空箱”

空箱的领取和交付业务贯穿了循环取料运作的整个流程,对项目的平稳运行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设计模型

汽车零部件有数千种类,零部件供应商有上百家。因此,SGM的循环取料路线设计模型采用“区域化”的方法进行。即根据零部件供应商的分布地点进行区域划分,对同一或相近区域的零部件供应商,根据SGM的PUS要求和上述提及的约束条件,在“小批量,高频次”的配载要求下确定各供应商的最佳访问次序,“串接”起来进行“循环取料”。其在测试阶段的备选方案初始模型如图2.7:

图2.7 初始模型

依据这种运输系统总体构想,分别以整车厂为中心,对各零部件供应商与其所在的位置进行测算,规定除非某供应商的零部件供应量大到足够在一次零部件需求的情况下就可以装满一整车的进行单独运输(Truck load),其他的供应商均以“循环取料(Milk run)”为运输方式。其基本设计模型如下:

图2.8 循环取料模型

2.4 基本设计步骤 见图2.9.图2.9 基本设计步骤

设计结果

是一整套循环取料运行指南,见图2.10。凭借这套运行指南,SGM的循环取料项目就可以开始试运行了。其中包括:

1)路线编号 2)路线车辆型号

3)车辆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 4)车辆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 5)零件装卸时间和地点 6)空箱装卸时间和地点 7)装载率控制及统计结果

图2.10 循环取料运行指南

设计运行图:

图2.11 设计运行图

实例跟踪

图2.12 实物跟踪图

项目实施 运行前准备 文件准备

在运行前,大量的书面文件需要先期完成,其中包括: 1)项目运行总指南 2)运作流程图

3)各种专用名词的界定和定义 4)运作规定 5)应急方案

6)零部件(含包装)的装卸要求 系统准备

1)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循环取料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因此,应该努力促进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基础;同时要有效提高信息技 术的建设水平,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建立有效的操作平台

2)“无缝”概念的运用:物流的涵义不仅包括了物资流动和存储,还包含了上下游企业的配合程度。“无缝”的意思是,使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连结。SGM所指的是零部件从供应商到整车厂的生产线旁,每一个供应商、承运商和转拨点都是这个链当中的一个环节,供应链是否运行得平稳、光滑和顺畅直接影响总体物流成本的高低。SGM与供应商、3PL之间都有专用系统进行衔接,可以使供应商和3PL直接联系到SGM的物料管理系统,称之为“E-Schedule”。从而使整个流程成为一个“无缝”的过程。

3)在具体实施中,运行计划分为二个阶段:

a)第一阶段是Milk run系统与合作模式建立阶段,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主要任务是确定各方投入资源,建立评估指标,确立整个运作方式及系统建置;

b)第二阶段为Milk run系统实施与改善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先导测试方式不断修正使系统与运作方式趋于稳定,并以评估指标不断地进行问题寻找与完善。

4)在实施以上两大计划阶段时,还可细分为五个子计划阶段:

a)评估双方的运作方式与系统在合作上的可行性:合作前评估各自的运作能力、系统整合与信息实时程度等以及彼此配合的步调是否一致,来判定合作的可行性;

b)高级主管承诺与团队建立:双方在最高主管的认可下,由部门主管出面协议细节以及取得内部投入的承诺,并且建立初步合作的范畴和对应的窗口,开始进行合作;

c)密切的沟通与系统建立:双方合作的人员开始进行至少每周一次会议,讨论具体细节,并逐步建置合作方式与系统。包括补货依据、时间、决定方式、评量表建立、系统选择与建置等;

d)同步化系统与自动化流程:不断的测试,使供需双方系统与作业——方式与程序趋于稳定,成为每日例行性工作,并针对特定问题做处理;

e)持续性训练与改进:回到合作计划的本身,除了使相关作业人员熟练作业方式和不断改进作业程序外,对物流的管理与策略不断思考与改进。

5)该项目在SGM的运行涉及MGO-A,MGO-C,SAP,RDC-WM等诸多系统,因此运行前的系统数据校正、零件库存核定和送料窗口时间的更新极其重要。

其他准备

1)确保Milk run的运行首先需合作各方建立战略联盟思想,对业务流程进行宏观思考,共同协商进行系统构建,在精心设计与实施项目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a)合作性原则,即合作各方要有合作精神,相互信任且信息高度透明; b)双赢互惠原则;

c)目标一致性原则,即合作各方通过目标框架,明确责任,协调目标; d)持续改进原则,即各方能共享利益并消除浪费。

2)各相关方,如:零件供应商、承运商、RDC(零件分拨中心)、CC(零件外运整合中心)、CMC(空箱管理中心)、装卸道口、Follow up(零件订货员)等的培训工作完成;

3)运输车辆空车试运行 4)空箱试装卸

5)料箱,料架的准备 推广实施

从2003年3月开始,循环取料项目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至今,已经有遍布江浙沪的140余家供应商加入该项目,涉及2,000余种零件日常运行和维护

正常运行流程

1)路线设计复核流程:

a)从SGM物料系统(MGO、SAP)中导出零件需求数据(PUS)b)将PUS数据导入TMS,与先前已设计好的运行指南(routes plan)进行匹配 c)系统将根据事先集成的路线设计原则输出运输路单(loading plan),即可供承运商直接使用

d)正常情况下,90%以上的运输路单会完全按照运行指南的匹配结果执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约10%的变动部分,将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工调整

2)运输收货流程:

进入RDC收货流程

异常运行流程

1)当出现因各种原因造成SGM的紧急加单、减单和并单等超过当天零件正常需求量的25%时;或当天气、道路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可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a)调整路线,避开异常情况(大雾时段、造桥、阻塞路段等); b)调整路线,提前出发,将差异时间计算在内; c)命令就近路线司机进行紧急援救;

d)申请供应商自运,或利用外部车辆(如,出租车)进行运输。

2)异常情况下,将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向系统手工输入异常的零件需求信息,以帮助系统正常运行;或直接根据运行指南进行人工出单,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3.4 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几点 3.4.1 实施的基本条件

1)整车厂对零部件需求量大但同时零部件库存量较低;

2)整车厂对入厂零部件的准时性和准确性要求高,需要三方(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3PL)之间进行紧密地信息沟通;

3)零部件供应商分布点多、面广、距离适中。循环取料产生的环境主要就是一家整车 厂有多个采用“及时补货”(JIT Replenishment,简称JITR)的供应商。因为JITR的特点就是送货频繁,如果有好几个相距不远的供应商都在这样做的话,3PL就有了发挥作用的可能;

4)JITR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够随时根据整车厂的需求(通过3PL)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物料送到整车厂里。因此,零部件供应商必须保证物料在自己那里的库存;

5)零部件供应商要能非常及时得对整车厂的交货信息发出回应,能随时知道零部件的需求情况,应与整车厂有专用物料管理系统连接。

3.4.2 细致,规范和可操作性

1)正常行驶路线的规划和备用路线选定 2)物料交接时人员的操作规范

3)日常跟踪工作:必须保证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信息跟踪 4)循环取料的运作对零部件供需双方有以下要求:

a)物料需求的计划性:100KM内的Milk run要求供需双方最好能给3PL 6小时的提前期(从下达通知到物料入厂的时间),这是基于合理成本的考虑,时间要求太急的物料Milk run成本可能不会低(极限值就是专车运送的费用);

b)供应商备料:零部件供应商应当在承诺的时间内备好料,不然循环取料的车辆会扑空,距离越远,增加的成本越多;

c)零部件装卸速度:由供应商负责在30分钟内完成对零部件装卸。装卸速度是影响循环取料运作成本的主要因素。

d)上班时间:供需方上班时间越长,循环取料的运作成本越低;

e)物料消耗的均衡:均衡的物料消耗便于循环取料的均衡运作,降低运作成本。提供可靠的连续库存补充服务是循环取料工作的终极目标;

f)空箱、退料的返回:整车厂需要将空料箱归类,便于及时循环返回供应商 g)零部件交接检验:零部件供需双方与3PL应是“件交件收”,节省交接时间。启用循环取料项目的根本原因

SGM 启动项目的实质是企业生产对于零部件供应的时间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首先关心的是零部件是否能够通过循环取料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更大程度上保证零部件的及时到货,而不至于造成生产“断线”。因此,控制和管理零部件的整个供应链是实施循环取料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节约的运输或储存成本。

KPI 的设定及绩效评估

1)安吉天地同时帮助上海通用设立相应KPI 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包括财务、运输的准点率、装载率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具体数据评估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工作完成的情况。

2)该指标设立为管理者打开一扇透视企业经营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窗户,并同时指明了发展中问题存在的环节,为管理者有效的提升企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3)建立KPI 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指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要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使指标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的层次性;

4)SGM 循环取料的KPI 指标包括:安全性、装载率、准点率、货损率等。5)考核内容 考核周期

考核指标

备注

安全

每月

无LWD LWD:lost work day

FAI<4 次/年

FAI:first aid 货运装载率

每月

85%或以上 运输准点率

每月

99%或以上 运输货损率

每月

0.04%或以下 停线时间

每月

1.8 分钟/100 工作小时 循环取料项目对SGM 贡献

1)Milk run 运输比由供应商各自运输的方式平均节省了约30%的运输里程和费用。使SGM 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为环境保护做出了一定贡献;

2)Milk run 把多个VMI 库存合并到一个或取消,从而降低了整个供应链上的零部件库存,减少了零部件库存的“牛鞭效应”。Milk run 通过提高送货频次和零件直送SGM 线旁等方法,使SGM 节省约15,000M2 的零部件仓库面积;通过提高送货频次,减少零部件库存约30%;

3)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Milk run 有效地经受SARS、禽流感、迷雾、台风、交通拥阻和SGM 生产大幅度变动对零件运输造成的各种考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4)更规范的供应商和承运人操作有利于物料交付的准确性;预定的取料、送料窗口时间保证物料交付的及时性;

5)有利于周转料箱的管理;

6)均衡物流资源,提高利用率,有助于SGM 实现精益生产; 7)统一的承运商管理有利于提高运输操作的安全性。循环取料项目对SGM 零件供应商贡献

1)MILK RUN方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降低SGM与各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因为委托给专业的3PL实施零部件的运输,对产品在物流质量方面的控制要强于各供应商各自提供服务;

2)集聚配载运输效应,同样为零部件供应商节省了运输费用。循环取料运输频次提高了1倍,而运输里程却降低了1半,效果相当明显。

3)由于Milk run采用的是“小批量,高频次”运输,且在事先告知供应商取料时间,有利于供应商自己的零部件库存降低和平衡;

4)将物流事宜外包给专业公司,有利于供应商集中精力关注零件的生产、质量、销售等核心业务,降低总体营运成本,实现精益生产;

5)统一的承运商管理有利于提高运输操作的安全性 3.6.3 经济效益

1)通过该项目实施,在运输费用的节省和物流分驳中心的面积、设备、人员等方面,预计2003年~2004年可为SGM节约超过人民币1,500万元;

2)2005年及后,随着MR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和精益物流管理的广泛推行,将加大该项目在仓储面积节约、料箱料架节约、零件库存节约、人力资源节约等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每年可节约额将更加可观。

项目今后的发展方向 Cross-dock 的应用

原有循环取料项目的局限性

1)典型的Milk run一般只适用于半天(12小时)来回的距离,即供应商距离SGM大约250公里(来回500公里)。目前SGM的大部分供应商在这个距离之内。但是另有约25%(30家)的供应商位于这个距离之外。对于这部分供应商,我们目前没有大规模启动循环取料项目,原因是想先解决距离较近,项目启动较方便的供应商。

2)随着循环取料项目在近距离供应商的普及,远距离供应商也多次要求尽快加入这个项目。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越是远距离的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风险控制上越困难,越希望由专业的3PL公司负责物流事宜。

3)在规划和设计远距离供应商的循环取料项目时发现,如果还是沿用先前的“单圈循环,一次运到”的方法,对于远距离供应商不尽合适。特别是要使用特殊上线料架运输的零 件,由于其要满足生产线旁的“人机工程”而设计独特,单件料架所装载的零件数量有限。这对于“长途奔袭”的运输来说,就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于是,我们想到了运用“交叉道口”(Cross-Dock ,CD)的方式。

国外的作法

目前,国外的汽车制造商都采用VMI Hub(Vendor-Management Inventory Hub)。具体流程就是:就是让供应商把零部件送到hub里,hub里的物料都是供应商的物权,产生的堆存费用也由供应商支付,当制造商从hub里提货时才算物权转移。这比较适合于供应商地理位置分布较远和发布不均的情况。VIM的目的是使制造商减少甚至排除库存,以及避免库存短缺。采用VIM后,制造商不用再去零部件供应商那里“拉”库存了,而是由零部件供应商根据零部件的实际需求情况,将零件“推”给制造商,使其保持良好的库存水平[18]。

SGM 的优化方向

1)具体到SGM,其流程可以优化为:在SGM附近设立一个CD,先由第一波的循环取料将零部件从远距离供应商处运到CD堆放;约2~12小时后,再由第二波的循环取料将零部件从大批量重新划分为较小的批量运至最终使用地点。关键是,第一波循环取料尽量使用适用于长途运输的原包装“大批量,少频次”地运输。当零部件运到CD以后,3PL会根据SGM的物料需求情况对原包装物料进行“翻箱”作业,之后,再将已经使用生产线旁专用料架的零部件装到第二波循环取料的卡车上,“少批量,多频次”地运到指定地点。

2)如果有足够多的供应商和零部件进入CD操作,前后二波的循环取料的装载率都可以通过设计得到满足。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能够节省零部件的长途运输费用;又能够减少特殊料架的制作数量,以期用节省的运费和料架制作费用在支付了CD的租赁和零部件的翻箱费用后仍有节余,形成总体物流成本的降低。

3)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4.1 SGM CD运作模式

GPS 的应用 系统简介

1)随着路线大批量启动,每天车次达到700-800次,安吉天地在日常跟踪工作中开始推进实施GPS综合监控平台。该跟踪平台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对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和监控。在被监控的车辆上装上自动车辆定位设备(AVL),AVL设备接受GPS卫星信号,并根据GPS的定位原理完成对车辆的自动定位; AVL上的通信单元完成调度信息的接受和车辆状态信息的发送;同时AVL设备与车辆的各种设备互联,对车辆进行营运和安防监控。

2)定位跟踪信息和通讯信息通过GSM/GPRS公网的短消息信道和语音信道传输,在调度中心的监视终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把监控目标显示在可视化的电子地图上。根据监视终端的显示信息,调度中心操作人员就可以安排调度工作;同时答复相关咨询。

主要功能

1)车辆定位:24小时连续不断地监控移动目标的准确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2)车辆运行状态预警:对可能会延迟到达目的地的车辆进行统计,并进行预警; 3)车辆抵达时间预测:预测行驶在固定线路上的车辆抵达线路终点的时间;

4)报警功能:控制中心可受理车载终端的各种报警(如;非法移动,非法开关车门,越界,超速,紧急求助等)信号,锁定该报警目标,然后即可根据情况做必要处理(如监听,跟踪,提醒司机、遥控断油熄火等)5)运输过程统计:用于统计一段时间内某运输公司或者某车辆的运行时间、停止时间以及行驶里程。其单位分别为小时、小时以及公里;

6)车辆分布:用于统计当前运输公司车辆的状态,如待命,空载,满载等

7)智能型电子地图:高精度,矢量化的电子地图,可实现分层次、多窗口、多种显示方式、画面自动缩放和移动、自动调节画面信息量、测距等功能

三个中心模块

1)监控模块:监控中心,报警中心,历史回放,地图服务

2)车管模块:车辆档案管理,SIM卡管理,线路管理,装卸地管理 3)报表模块:里程统计,轨迹报表,当前位置一览表

图 4.2系统界面图例

RFID 的应用

1)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会给供应链运行和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特点一是信息量大,二是可以在移动中识别,只要信息化条件满足,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使用。

2)RFID是全球物流领域最新的应用技术。由于RFID具备从生产点到最终消费点的供应链的全程跟踪、操作管理能力,能够实现物流操作工具的标识和操作(托盘、卡车)的自动识别,使仓储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商品管理等实现自动化,并可实现全程供应链安全监控。RFID成为物流和供应链“速度”和“价值”实现的最先进的手段,因此,该项技术在物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在Milk run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料箱(满箱和空箱)、托盘、料架会重复循环使用。其管理难点在于,a)任何一个料箱、托盘都有可能流转到任何一家供应商处(专用的特殊料架除外),信息跟踪相当困难;

b)3PL在进行物料交接时,要同时进行料箱和托盘的交接,清点和确认工作会非常烦琐,深夜作业时尤其困难;

c)供应链上几乎所有的相关方都在极为重视物料交接准确性的同时,忽视了料箱和托盘交接的准确性;

d)相对于近50万只料箱和托盘的数量,其遗失或损坏是一种“隐性”的过程,人们很难及时发现。只有当某种料箱严重缺乏而危及到零件的正常供应时,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4)目前,SGM已经开始就RFID技术在料箱和托盘管理上应用进行研究。计划在所有的料箱和托盘上“安装”RFID专用芯片(每个成本约3~10元人民币),通过射频识别“门”对料箱和托盘进出进行及时准确和控制和跟踪。

物流是供应链中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已成为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现代供应链全球化、透明化、差异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快速高效的物流运作与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只有努力保证供应链中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匹配,才能降低供应链中物流的整体成本,改善物流服务的质量,从成本、时间、质量三方面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进而在现代供应链的残酷竞争中攫取到第三利润。

作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为中国第一家大规模实施零件入厂循环取料的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相应设计和规划,积极寻求同时解决平稳运行、规模效应和快速反应的问题。在具体实施和优化过程中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物流理念,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全新的物流核心竞争能力,即“一体化、技术化、网络化”,并将物流概念从简单的“运输加仓储”,提升到了集规划、设计、管理、仓储、运输和提供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先进运作模式。

《上海通用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一体化项目循环取料》

讨论题

什么叫入厂物流?

上汽零部件入厂物流的需求是什么?

上汽零部件入厂物流以前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安吉天地和上汽是如何合作解决这些问题的?

什么是循环取货?他有什么好处?实施有什么难处?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循环取货还可以改进吗?如何改进? 1.2.3.4.5.6.

第二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检索

管理信息系统官方实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官方要求:撰写不少于5000字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案例检索

预备知识

系统分析

简单地说,系统分析就是要弄清“做什么”,即现行系统正在做什么,新系统想要做什么。这是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反复调查、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这一阶段提出的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同学来说,掌握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尤其重要。

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对已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或模拟实际环境,并进行科学分析,要求同学们能够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术语、各类系统分析工具,快速、准确地描述系统的现状、表达系统的需求,以便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完成后,形成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设计

简单地说,系统设计就是要弄清“怎么做”。它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一步提出新系统的物理方案。

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系统逻辑模型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的条件,设计出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并进一步使设计方案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可操作化,最终建立起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设计完成后,形成系统设计报告。

流程、符号规范建议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流程、符号,国内有纵多版本,建议以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拓者黄梯云(现已80岁,仍耕耘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第一线)的权威流程、符号为标准,参见相关课件,若大家有黄梯云编写的任何教材,自学最佳。

目的由于同学们阅历不足,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认知甚少,如果让同学们直接去企业实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确实存在诸多困难,希望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检索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案例,让同学们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

要求

为保证质量,学生必须按下述步骤完成并达到以下要求:

1.为增大范围,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要找8个以上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案例,并至少仔细阅读其中的3个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案例。

2、信息检索实验时间不少于2机时。

3、对选中的至少3个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案例做记录,记录其分析与设计流程与要点

附: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览(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市级精品课程,请利用互联网查询)2003年 管理信息系统 复旦大学

2003年 管理信息系统 中南大学

2005年 管理信息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年 管理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

2007年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

2008年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

2008年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江西财经大学

第三篇:电子商务配送物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地点

D507

班级

120462

学号

11046228

姓名肖敏 开课时间

2015

2016 学年第学期 同组人 成绩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

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促使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视是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也正经历着自动化和网络化的飞跃。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系统也成为了Internet的重要应用之一,研究这个方向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主要是依据国内外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可行性分析,简单的提出了一套便提高物流仓储管理和工作效率的,电子商务模式下配送物流管理系统的简单分析和设计方案。来解决当前物流配送环节中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整合方案导致的一系列问题。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迅速蔓延,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但是,能否抓住机遇能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以低成本、快速反应、高效服务等赢得客户的满意。然而,由于我国许多物流企业从原来的交通运输业或仓储业转型而来,缺乏必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整合集成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网上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配送的要求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而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配送中心系统能否良好地运行。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电子商务配送物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物流企业掌握基础的数据信息,以及配送车辆运行的相关信息,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配送人员提供详细的最佳运输路线,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还能实现用户直接在网上提交货单,并能实现对货物运送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这就使得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从而能够大规模地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配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对于现代物流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而言,我国的物流配送非常落后,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设置了严重的障碍,要打破物流配送的瓶颈,物流配送的现代化是关键,需要设计物流配送系统的模型。因此,本文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有如下三点:

(1)有助于降低物流总成本。物流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企业每一阶段的物流活动,都是由这些具体化的物流模块组合而成,其对应的成本项目称之为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费用、信息处理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目标就是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降低物流的总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实现物流管理绩效的最大化。

(2)有助于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时间短,管理水平落后,所以致使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己经给我国落后的物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物流配送信息化需加强建设,以提高物流各环节的工作协调性,使得信息统一处理,减少冗余,避免信息的不一致,系统主要对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与客户的信息共享、互动,改进服务质量以及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通过良好的物流配送系统实现对物流各环节更有效的管理、控制,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一体化供应链体系,才能够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有助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总体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系统配送系统是指实现电子商务特定过程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所需位移的商品或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若干个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早,所以早已拥有了一整套科学的、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摸索与发展之后逐步成形,进入21世纪后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快速发展,在这种模式下物流效率获得了显著提高,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有效的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当前国外物流管理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主要是以美国、日本为例加以说明。

(1)美国物流呈现中央化趋势,以整体利益角度出发的统一规划管理方式。市场研究、分配、计划、仓储、运输、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五个过程是物流管理在市场营销角度来划分的。需求的预测、订货过程、购买原材料、以及加工过程是在服务和流通角度上划分的,全部物资的流通过程是从购买原材料一直到送到用户手中。(2)日本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是以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还原(其中包括了再生产和废物的再次利用以及生产资料的补足)作为物流的过程。在日本销售多库存量少(批发的模式)与物流(少量的库存多批发的模式)都是相互对立的。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物流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物流业发展进入到了了高涨时期,这都离不开近十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的国家经济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内物流行业业绩取得了显著地提升。(l)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迅速扩大

在经过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宏观经济的环境下,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是需要大力开展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以三大物流运输为依托,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物流园区,以及在建的交通枢纽和许多建成的,还有的地方正在建设的现代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主要基地,进一步加快了国内物流水平的步伐。(2)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迅速提高

近年来随着生产规模和水平在我国企业中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

求,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其中在物流技术装备中占据较好市场的有建材、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圈。日本等国外的著名厂家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他们都是想介入到中国的市场,并与中国的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外国的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从而导致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获得很大提高。使中国的企业不断地出现新品种,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3)物流的市场潜力巨大 多年来我国都是以平均年增长的速度在8%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许多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钢、煤、粮等,具有超过8万亿元全国商品的零售总额,总额达到15.5万亿元的生产资料销售,超过了1.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因此产生了非常大的货物流量和货物价值量,具有十分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对物流管理需求敏感的行业是建材、汽车、家电、通讯、电子、商业、食品工业、药品等,虽然物流的管理已经在各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初步使用,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物流效率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企业的内外部还有大幅度上升的空间。

(4)物流信息化的建设稳步推进

电信网络干线光缆已经超过了30万公里在我国信息通讯方面,以光缆为主体已经基本形成,以卫星通讯和数字微波作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符号干线传输网络。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和大部分的乡镇,并且连通世界主要的国际信息网络都是四大骨干网络所覆盖的范围,使EDI、ERP、M即、GPS等一些围绕着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到应用。从传统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基础是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我国物流软件市场也有稳步的增长,一批新兴的物流软件企业都在成长像杰合伟业、快步易捷等,还有开拓我国物流软件市场跨国的IT企业例如IBM、CA等都在努力。2 电子商务配送物流系统的相关概念和技术介绍 2.1 电子商务物流

2.1.1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物流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与新兴商务模式相配套的物流,把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化理解为电子商务物流。从广义上理解就是“物流管理电子化”,通过电子商务技术(主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管理的改造。2.1.2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构成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物流实体网络,指物流企业、交通工具、交通枢纽、物流设施等在地理位置上进行的合理布局所形成的网络。二是物流信息网络,指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制造企业通过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把上述物流实体联接而成的共享信息网。运输工具的调配可以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实现,合理安排物流活动,以及对在途货物能够进行实时查询等功能。电子商务物流是电子商务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之一,物流业的发展受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很大影响,物流业也将会最终走向现代化、电子化、信息化。2.2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技术的组成与特点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可以实现商务过程中的产品询价、合同签订、供货、配送、通关、结算、库存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处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为经济、简便,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而电子商务又是以物流配送管理为基础,才能开辟了巨大的网上商业市场。2.2.1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技术的组成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主要有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自动跟踪技术等。射频技术(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原理为由扫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用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接收器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配送管理等。其中 RFID 标签分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种;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等部分组成。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实现这些信息流的电子化、自动化,有效地减少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中的纸面文献,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EDI 是一种在企业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重要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2.2.2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特点

电子商务模式下顾客分布区域分散且不确定,所购商品的品种多,购买量小,对配送时间、配送地点要求严格。它比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更加复杂,要求更严格,这就增大了物流配送的难度,也增加了物流配送的成本。因此,电子商务的物流要以最低的价格、在准确的时间、把准确数据的商品送到客户手里,除具有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物流特点之外,还应具有如下特征:(1)信息化。物流企业内部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企业要嵌入到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之中,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如制造商、供应商、客户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的共享。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订货系统(EOS)、有效的客户反应(ECR)等运用到物流配送中,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2)网络化。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实体网络化,指物流企业、物流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网络。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现有的运输条件,确定各种物流设施和配送中心的数量及地点,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当物流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收到物流信息时,物流网络系统快速制定物流配送计划,利用物流企业的地理布局,选择最优的物流配送地点和运输路线,以缩短配送时间和降低配送成本。二是物流信息网络化,指物流企业、制造业、商业企业、客户等通过 Internet 等现代信息技术连接而形成的信息网。通过信息网,物流企业内部可实现运输工具的合理调配、运输路线的最佳选择以及在途货物的实时查询等功能。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收集下游顾客的订货信息也可通过该信息网自动完成。

(3)现代化。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销售提供服务,这些技术包括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捡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只有采用现代化的配送设施才能提高配送的反应速度,缩短配送时间。而且生产、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配送对技术、设备现代化的要求越高。3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和中小型运输公司的需求

1、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一需求(迫切需求)

对自有车辆和签约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对车辆的可靠调度,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下达调度指令,并保证指令的有效执行。些目标的实现,是传统大型运输公司继续壮大发展的前提。

2、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二需求(基本需求)通过迅速配货与路线选择等手段,缩短承运周期。移动终端单元具备如条形码扫描输入等附加功能。需要高度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如(车辆、货运)信息的收集、记录、分析、汇报等。实时发布货运状态信息,例如:货主(通过电话传真、Internet等)实时查询货物状态(包括所处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或主动向货主报告最新货运信息。

3、大型物流运输企业第三需求

货物、车辆信息繁杂,需要根据实时车货信息进行智能化匹配,并及时作出一定反应(如自动提示、自动下派车单等)。自动计算最优化路线,支撑中途非固定路线运输服务。智能选择车辆、司机实施运输。为客户(货主)提供灵活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形成特色。

4、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第一需求(基本需求)

物流运输企业通过平台搜索、雇佣运输车辆,通过平台解决雇佣车辆的安全问题。对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调度管理。有效的广播、统计、报告功能,掌握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如装货地)的车辆数量、车况信息等。对车辆的可靠调度与有效数据通信,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下达调度指令(如发送取货单,车辆确认指令,主动报告状况等),并保证指令的有效执行有效调度以保证货物安全、准时、完好到达。

5、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第二需求

根据货运成交结果自动计算的财务系统。必要的ERP与CRM管理。企业愿意与尽可能少的服务商打交道。企业ASP服务的很多原始数据都来源于前述调度管理ASP平台。解决方案建议:

大型用户:特别是对于内部职能部门较多而且对应用需求不完全一致,需要在GPS技术应用上有很高的扩展性与综合应用能力的用户,需要自建功能完备的GPS监控调度管理中心来满足需求。监控中心由用户独立运营,独立核算运营费用,基本上独立于E-truck。

中型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组建自己独立的GPS监控调度管理中心,也可以选择利用E-truck基础平台,采用肥客户端软件结合E-truck平台的来满足需求。小型用户:基本上采用瘦客户端结合E-truck平台即可以满足需求。3.1.2 功能需求 第一、可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运输企业都在争取用优质的服务,去争取更好的、更大的客户,而这样的客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都相对较高,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同时都要求运输服务商能够提供对订单的跟踪查询。第二、满足不断发展的运输网络服务 运输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运作点逐步从原来的1-2个开始变多了,一旦形成一个运输网络,就必须需要有个系统将发生在每一个运作点以及多个运作点之间的每一票收入、支出记清楚,把所有的信息集中地管起来,否则信息的混乱一定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第三、支持运输资源的整合及协作运输企业在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通过不断添置车辆满足业务需求、扩大模外更多地还是要将社会资源纳入自身的管理体系。大量的外协车辆管理,尤其是繁杂的往来结算都需要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3.1.3 应用需求

此类需求总结起来包括:

(1)对参与运输货物的车辆的监控,包括: a.车辆位置(经度,纬度,具体地点)。b.车辆状态(速度,方向)。

c.车辆主要部件的状况(车门,车灯,箱门)。d.运输车辆的载重等其他数据。

(2)对参与运输车辆的调度。管理或指挥人员可以远程向操纵车辆的人员发布调度指令。发布方式可以有多种,如LCD显示,语音,短信等。(3)运输车辆与管理调度指挥人员具有双向交互能力。

(4)对运输车辆的特殊控制:如断油,断电,上油,上电等。(5)行驶数据统计:行驶路线(轨迹),里程数,油耗等

(6)特殊形式路线的规划:包括行驶路线,行驶区域,管理或指挥人员可以即时或事后知晓车辆是否有超出规定路线的记录。

(7)运输货物的安全性,如是否有被劫掠,偷卸倒卖等情况。(8)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率。(9)低应用成本,高使用效率。

(10)能够和内部管理与其他应用结合,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的一部分。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本系统致力于实现界面简洁,方便出错少,数据库安全性高等要求,软件实现如下要求: a.功能:实现物流公司的管理以及客户的查询、定办业务,配送点管理。

b.性能:本系统采用最新数据库软件,减少系统不必要的冗余,增加了可靠性,操作简单,便于实现。

c.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d.安全与保密要求:物流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库系统配合物流管理系统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本软件的开发目的为解决现有物流公司原数据操作模式无法适应公司发展的问题,本软件的应用目标为物流公司,包括物流公司的主页以及总公司管理系统和配送点管理系统。旨在实现物流界面清晰简洁版、物流公司对货品、人员的管理以及客户的查询。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货物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冗余。给公司增加利润、为社会带来便利。建立一个能灵敏、高效、全面提高公司运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的管理上的集成;辅助管理决策者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3.2.2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现有系统大部分是全人工或是半人工的系统,对于大量的入库、出库物品所需时间和人力都很大,并且不利于以后的查询,且分类不明确,人员冗余。物流公司的规模越大处理就越复杂,开销就越大。不利于公司的效益。所以为了满足物流的管理需求和企业以后的发展,迫切的需要库存系统的改进。现有系统的工作负荷主要是:(1)出入库业务操作:

1.根据送货单做好入库单

2.对新增加的客户,登记到客户表中

3.对送货单与入库单进行验收

4.出库与入库相类似(2)仓库管理:

1.对于新增加的货物类型进行登记

2.为每一种货物进行区位划分

3.配送点管理 4.运输管理

在使用时所产生的文件很多,不利于简单查询,可视化不强,时常出错。原系统采用人工模式,这样比较复杂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会出现数据重复且不一致的问题,可操作性差。单据过多不仅造成信息难以及时查询,同时也带来相当大的财务。3.2.3 技术可行性分析

该物流管理系统通采集出入库、库存。客户信息以及配送点管理中所产生的各种原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数据,使经营者随时了解存货的动态状况,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该管理系统信息分类方便,树形管理简单。操作快捷、方便,性能高效、强大;使用易懂、易会。查询方便,需要者,只需懂初步计算机的操作即可。

由于经验不足,开发时间较短,又因为物流信息管理内容繁多,所以所涉及范围不够全面,本系统只适用于当前短时间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以后版本提高时,本系统将做适当的修改。物流管理系统编程已经具备了完备、成熟的理论和体系结构,java编程与数据库相结合进行开发的技术也日趋成熟,数据信息都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存储,而这些数据信息的调用则完全由程序来完成,即“程序设计数据化,数据管理程序化”思想。所以本系统的开发完全可行。系统设计 总结

合理地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系统 ,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是实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迫切需求。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代理制与配送制相结合 ,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 ,形成产业 ,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其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国内外连锁企业的经验 ,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是自建、改建、联建和代建等方式。在配送中心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并且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 ,来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体系的要求。

第四篇: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1.1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 软件需求(Software Requirements) 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 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 软件维护(Software Maintenance)

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软件工程管理(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软件工程过程(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 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Methods) 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

1.2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

 1.2.1 软件生存周期

 Boehm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GB 8566-1988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GB/T 8566-1995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 GB/T 8566-2001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 UP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1.2.2 软件开发模型

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 喷泉模型(water fountain model)

1.3软件质量模型与软件质量管理

 1.3.1 软件质量模型

 软件产品的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  质量特性、质量子特性和度量

 功能性:适宜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安全性 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可恢复性  可用性:可理解性、易学性、可操作性  效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 可维护性:可分析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可测试性 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可替换性

 1.3.2 软件质量管理

 质量需求分析  质量计划  质量保证  质量控制  质量改进

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软件配置管理

 1.4.1 软件配置项与基线

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基线(baseline)

功能基线(functional baseline)指派基线(allocated baseline)产品基线(product baseline)

 1.4.2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对象标识 版本控制 变化控制 配置审计 配置报告

1.5软件过程管理

 1.5.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MM的5个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CMM的关键过程域(KPA):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组织级过程焦点、组织级过程定义、培训大纲、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同行评审、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缺陷预防、技术变更管理、过程变更管理

 1.5.2 软件过程与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

第一步,建立评估组 第二步,填写提问单 第三步,响应分析 第四步,现场考察

第五步,提出调查发现清单

第六步,制作关键过程域(KPA)剖面图

 1.5.3 软件过程改进

第一步,比较“目标状态”与“目前状态”,找出所有差距 第二步,确定改进目标 第三步,制定改进计划 第四步,执行改进计划

第五步,总结本轮改进经验,开始下一轮改进

1.6

小节

软件工程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的工程学科。

软件产品所要经历的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维护直至被淘汰这样一个全过程被称为软件生存周期。用不同的方式将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开发活动组织起来,可以形成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地和隐含地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软件质量管理是指软件开发机构为保证软件项目满足客户需求所要实施的质量活动。软件配置管理是在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内管理变化的一组活动,目标是使变化更正确且更容易被适应。

软件过程是指人们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产品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软件工程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软件过程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软件组织的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章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2.1项目与项目管理  2.1.1 项目

项目是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和。项目的临时性 项目的独特性 项目的渐进性

2.1.2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就是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范围 项目时间 项目成本 项目质量

2.2项目管理过程与过程组  2.2.1 过程与过程组

过程就是一组为了完成一系列事先指定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需执行的互相联系的行动和活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可归纳为五个过程组。启动过程组(initiating process group)规划过程组(planning process group)实施过程组(executing process group)

监控过程组(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process group)收尾过程组(closing process group)

 2.2.2 项目管理过程的交互作用

项目管理过程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次性事件

项目管理过程组之间是一种前后衔接、承前启后的关系

项目管理过程组之间有时又是一种时间交错、空间并行的关系 项目管理过程组之间还是一种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的关系 某些过程组的关联具有重复迭代性

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和监控过程组之间形成一种闭环的关系 过程组的交互作用往往还会跨越项目阶段 项目阶段和过程之间有相互联系

 2.2.3 项目管理过程的裁剪

不同类型的软件项目应选用不同的项目管理过程 不同阶段的软件项目应选用不同的项目管理过程 不同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会有不同的具体过程 不同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会有不同的具体过程顺序 不同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会有不同的条件与约束 不同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会有不同的简化程度 不同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需要不同的集成程度 项目变更会使项目管理过程随之变化

2.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

         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

2.4小节

项目管理就是将项目管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可以将软件项目管理活动视做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

项目管理过程可归纳为5个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实施过程组、监控过程组与收尾过程组。

项目管理包括9个知识领域: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采购管理。

第3章

软件开发技术 3.1软件开发平台

 3.1.1 Microsoft.NET平台

Microsoft.NET Framework:.NET CLR(通用语言运行环境);.NET BCL(基础类库);ASP.NET;ADO.NET。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ADO.NET组件;XML数据组件;Windows表单组件;ASP.NET应用服务;ASP.NET Web表单;Web服务支持。

 3.1.2 J2EE平台

组件-容器:搭建体系架构平台标准服务 多层应用模型

3.1.3 Microsoft.NET与J2EE的异同

类似的平台基础构造 相同的三层/多层体系 不同的移植、性能和扩展 在Web支持方面的比较 第三方厂商的支持 潜在的市场

3.2中间件技术  3.2.1 中间件简介

终端仿真/屏幕转换中间件 数据访问中间件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 交易中间件 对象中间件

Web服务器中间件 安全中间件

 3.2.2 消息代理中间件  

     1.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件化的结构

可恢复性、易于管理、灵活性 具有数据转换设施。可靠高效的通信 多样的管理能力 丰富的应用开发环境

 3.2.3 面向数据库的中间件

ODBC JDBC 数据库网关

3.3构件技术  3.3.1 构件库

构件的存储

构件的分类与检索机制 构件库的编目

构件库的管理和维护

 3.3.2 构件模型

3C模型

刻面(Facet)模型 青鸟模型

 3.3.3 构件的属性与特点

构件是可独立配置的单元,构件必须自包容。

构件强调与环境和其他构件的分离,因此构件的实现是严格封装的,外界没机会或没必要知道构件内部的实现细节。

构件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被复合使用,因此构件需要提供清楚的接口规范,可以与环境交互。

构件没有个体特有的属性,最多仅有特定构件的一份副本。

 3.3.4 构件与中间件

中间件,本质上是对分布式应用的抽象,中间件与系统架构实际上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看待软件的中间层次。

中间件促进了构件化软件,基于中间件开发的应用系统是构件化的,中间件提供了构件的体系结构,极大提高了构件化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构件化的软件设计思想在中间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小节

Microsoft.NET平台和J2EE平台是目前最常用的两大软件开发平台。作为彼此竞争的应用平台,Microsoft.NET平台和J2EE平台在目标和体系结构上极其相似,但在实现上又完全不同。二者总的关系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中间件是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中间件保持了平台的透明性,抽象了典型的应用模式。应用软件开发者可以基于标准的中间件进行再开发,而不必再考虑操作系统的问题。

构件是可复用的软件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中间件促进了构件化软件,应用系统在中间件提供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集中于业务逻辑上,并以构件的形式存在。构件思想也反过来推动了中间件的发展。

第4章

软件项目规划

4.1项目策划

 1. 1.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 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机会 从技术发展中寻找项目机会 从特定事件中寻找项目机会

4.2项目可行性分析 4.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    1.         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软件组织水平与能力分析 项目技术来源分析 与项目相关的专利分析

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的资质分析 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分析 项目创新点分析 项目技术风险分析 项目技术成熟性分析

 4.2.2 项目投资及效益分析

项目投资预算分析 项目投资来源分析

市场需求与产品销售额分析

产品成本、利润与盈亏平衡点分析 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4.3项目论证、评估与立项

 4.3.1 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基本概念

项目论证是指对拟实施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技术经济研究活动。

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项目投资者或项目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拟开发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过程。

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内容、程序和依据大同小异,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有时不加区分或合并进行。

 4.3.2 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真实性评估

项目申请单位的资质真实性评估 项目申请单位的财务真实性评估 项目申请单位的技术真实性评估 其他事项的真实性评估

 4.3.3 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客观性评估

技术创新点的客观性评估

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的客观性评估 

     

    信息安全措施的客观性评估

采用标准、规范的先进性、合理性评估 项目风险及应对方案的客观性评估 其他事项的客观性评估

 4.3.4 评估报告

 项目概况  评估目标  评估依据  评估内容

 评估机构与评估专家  评估过程

 详细评估意见

 存在或遗漏的重大问题  潜在的风险  评估结论

 进一步的建议

 4.3.5 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的决定应当由项目团队之外的、适当级别的、并为项目出资的项目发起人或投资人作出,通常以项目立项决定(通知)书、项目批文、项目许可证书和项目任务书等形式发布。

4.4项目开发计划

 1.引言  2.引用文件  3.项目最终成果  4.需求与约束

 5.系统开发总体计划  6.项目开发详细计划  7.进度表与活动网络图  8.项目组织与资源  9.培训

 10.项目估算  11.风险管理  12.支持条件  13.注解  14.附录

4.5小节

 软件项目规划的任务主要包括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论证、评估、立项与项目开发计划的制订工作。

 项目策划,也称项目机会研究,其目的是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

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以下问题:项目有无必要?能否完成?是否值得去做?  项目论证与评估的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项目主管部门或投资机构的立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项目开发计划是项目规划阶段的重要成果,编写软件项目开发计划时可依据《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中的软件开发计划模版。

 

    

        

第5章

系统分析方法学 5.1系统需求分析与软件需求

系统需求:系统总体功能和业务结构;硬件系统需求;软件系统需求;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接口需求。软件需求:软件能力需求;软件外部接口需求;软件内部接口需求;软件内部数据需求;适应性需求;安全性需求;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软件环境需求;计算机资源需求;软件质量需求;设计和实现的约束;数据需求;操作需求;故障处理需求;算法需求;相关人员需求;相关培训需求;相关后勤需求;包装需求;其他需求。

5.2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分析(SA)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是结构化分析最常用的工具。数据流图用来描述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变换流程。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5.3原型化方法

 5.3.1 原型化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比较

结构化方法的假设:所有的需求都能被预先定义;修改定义不完备的系统代价昂贵且实施困难;项目参加者之间能够清晰进行准确的通信;静态描述或图形模型对应用系统的反映是充分的;结构化方法的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是固有正确的。

原型化方法的假设: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以前都能准确地说明;有快速的系统建造工具;项目参加者之间通常都存在通信上的障碍;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需求一旦确定,就可以遵从严格的方法;大量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应该加以鼓励。

 5.3.2 原型生命周期及其策略

原型生命周期划分:选择开发方法;识别基本需求;开发工作模型;模型验证;修正和改进;判定原型完成;差别细部说明;严格说明细部;判定原型效果;整理原型和提供文档。

原型化的策略:建立数据模型;利用组合工程;剪裁和粘贴;用系统举例;字典驱动;文档的自动化;小的原型化队伍;交互式开发平台;陈述性规格说明;终端用户报表生成器;专业原型化人员;开发人员参加原型化。

5.4面向对象的分析

 5.4.1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对象与封装 类

继承与多态性 消息通信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 5.4.2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OMT方法简介 建立对象模型 建立动态模型 建立功能模型

  

       1.  1.    

     

5.5小节

系统分析涉及系统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和确认。系统需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总体功能和业务结构、硬件系统需求、软件系统需求、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接口需求。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原型化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

第7章

系统分析文档

7.1系统/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引言 引用文件

需求:要求的状态和方式;需求概述;系统能力需求;系统外部接口需求;系统内部接口需求;系统内部数据需求;适应性需求;安全性需求;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操作需求;可使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故障处理需求;系统环境需求;计算机资源需求;系统质量需求;设计和构造的约束;相关人员需求;相关培训需求;相关后勤需求;包装需求;其他需求;需求的优先次序和关键程度 合格性规定 需求可追踪性 非技术性需求 尚未解决的问题 注解 附录

7.2接口需求规格说明

引言 引用文件 需求

合格性规定 需求可追踪性 注解 附录

7.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引言 引用文件

软件需求:要求的状态和方式;需求概述;需求规格;软件能力需求;软件外部接口需求;软件内部接口需求;软件内部数据需求;适应性需求;安全性需求;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软件环境需求;计算机资源需求;软件质量需求;设计和实现的约束;数据需求;操作需求;故障处理需求;算法需求;相关人员需求;相关培训需求;相关后勤需求;包装需求;其他需求;需求的优先次序和关键程度 合格性规定 需求可追踪性 尚未解决的问题 注解 附录

7.4小节

根据《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uter

  

 

     

    

 software documentation),系统分析文档主要包括系统/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SSS)、接口需求规格说明(IRS)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系统/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SSS)为一个系统或子系统指定需求以及保证每个需求得到确认所使用的方法。

接口需求规格说明(IRS)描述为实现一个或多个系统、子系统、硬件配置项(HWCI)、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用户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描述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以及确保每个需求得到确认所使用的方法。

第8章

系统设计基础 8.1系统设计概述

 8.1.1 系统级设计决策

系统级设计决策,是指系统行为的设计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角度出发,描述系统将怎样运转以满足需求)和其他对系统部件的选择和设计产生影响的的决策。系统级设计决策内容:有关系统接收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对每个输入或条件进行响应的系统行为的设计决策;系统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为满足安全性、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所选用的方法;硬件或硬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构造选择;为了响应需求而作出的其他系统级设计决策。

 8.1.2 系统架构设计

总体设计

系统部件设计 动态交互设计 接口设计

 8.1.3 运行设计

系统初始化——说明本系统的初始化过程。

运行控制——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组件组合、每种运行所经历的内部组件和支持软件、每一种外界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每种运行组件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情况以及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控制。运行结束——说明本系统运行的结束过程。

 8.1.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出错信息——包括出错信息表、故障处理技术等。补救措施——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

 8.1.5 系统维护设计

检测点的设计——说明在系统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

检测专用组件的设计——说明在系统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检查与维护的专用组件。

8.2软件设计概述

 8.2.1 软件级设计决策

软件级设计决策是指软件行为的设计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角度出发,描述软件将怎样运转以满足需求)和其他影响组成该软件的软件配置项的选择与设计的决策。

软件级设计决策内容:有关软件接收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对每个输入或条件进行响应的软件行为的设计决策;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为满足安全性、保密性和私密性需求所选用的方法;为响应需求而作出的其他软件级设计决策。

 8.2.2 软件架构设计

           程序结构设计

全局数据结构设计 软件配置项设计 动态交互设计 接口设计

 8.2.3 软件详细设计

软件配置项设计决策

软件配置项设计中的约束、限制或非常规特征 软件配置项使用的编程语言考虑 软件配置项使用的过程式命令选取

软件配置项的局部数据与软件配置项的输入或输出数据设计 软件配置项的逻辑设计

8.3设计原则  8.3.1 组件化

组件的可分解性 组件的可组装性 组件的可理解性 组件的连续性 组件的保护性

 8.3.2 抽象

抽象就是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忽略其细节,使得不同的事物可以当作相同的事务来处理。

软件工程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对软件解法的抽象层次的一次精化。

软件设计中的抽象机制主要包括类、模板、过程抽象、数据抽象和控制抽象。

 8.3.3 内聚与耦合

内聚是指一个组件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内聚种类(由低到高排列):偶然内聚;逻辑内聚;瞬时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耦合是指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组件之间的互连程度 耦合种类(由高到低排列):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非直接耦合

组件的高内聚、低耦合原则称为组件独立原则

 8.3.4 封装与信息隐蔽

第一,组件是其全部属性和全部服务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二,组件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表示组件状态的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都被封装在黑盒子里面。使用一个组件的时候,只需知道它向外界提供的接口形式,无须知道它的数据结构细节和实现操作的算法。

 8.3.5 启发式规则

深度、宽度、扇出与扇入 作用域和控制域 功能的可预测性

8.4设计视图

 8.4.1 架构视图(静态视图)

架构描述语言(AD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图与对象图 组件图

协作责任卡(CRC)部署图

实体-联系图(E-R图)接口描述语言(IDL)结构图

Jackson结构图

 8.4.2 行为视图(动态视图)

活动图 协作图 顺序图 数据流图

决策表和决策图

流程图和结构化流程图 状态图

形式化描述语言 伪码

8.5小节

系统设计是定义一个系统或软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它特征的过程。包括系统级设计决策、系统架构设计、运行设计、系统出错处理设计和系统维护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软件级设计决策、软件架构设计(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程序结构设计、全局数据结构设计、软件配置项设计、动态交互设计和接口设计。软件详细设计是指每一个软件配置项的具体设计。

组件化、抽象、高内聚与低耦和、封装与信息隐蔽是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软件设计视图通常可分为架构视图(静态视图)和行为视图(动态视图)两类。第9章

系统设计方法 9.1结构化设计

 9.1.1 结构化设计方法概述

分析系统的总体需求,并将需求逐步分解为基本、具体的功能。确定每个功能应当记录的数据。

列出系统中应提供的各项基本功能,并分析各项基本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根据高内聚、低耦和的原则分配到系统中适当的模块中。

 9.1.2 系统结构图

模块 调用 数据 控制 转接符号

 9.1.3 系统结构图分类

变换流与事务流 变换型系统结构图 事务型系统结构图   

       

 混合型系统结构图

9.2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

 9.2.1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概述

分析并建立适合系统的数据结构;

根据数据结构在相应的层次建立程序结构;

罗列出程序中用到的各种基本操作,并将这些基本操作分配到程序结构中合适的模块中。

 9.2.2 Jackson图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重复结构

改进的Jackson图

 9.2.3 Jackson方法

分析并确定输入和输出数据的逻辑结构,并利用Jackson 找出输入和输出数据结构中存在对应关系的数据单元。从描绘数据结构的Jackson图导出描绘程序结构的Jackson

列出所有操作和条件(包括分支条件和循环结束条件),并且把它们安排到程序结构图的适当位置。用伪代码表示。

9.3面向对象的设计

 9.3.1 面向对象的设计概述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和客观实际相对应的对象,并通过这些对象的组合来创建具体的应用。

面向对象设计具有基于抽象、信息隐藏、功能独立和模块性构造系统的能力。

对于面向对象的系统,可以定义一个四个层次的设计金字塔:子系统层;类及对象层;消息层;责任层。

 9.3.2 面向对象设计技术

 Coad/Yourdon方法  Booch方法  OMT方法  

 9.3.3 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系统设计过程:将分析模型划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分配及与问题的并发性;任务管理;数据管理;资源管理;人机界面;子系统间通信

对象设计过程:对象描述;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与模块化

9.4设计模式

 9.4.1 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就是将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经验记录下,可供设计者能够复用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式极大提高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效率,降低了软件的复杂度。

在软件设计中使用设计模式,将使用开发出来的软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维护、更容易扩展,使用设计模式同时也能够提高开发团队和个人的开发能力。

 9.4.2 设计模式基本组成

模式名称:惟一标识一个设计模式。问题:描述应该在何时使用该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决方案:描述设计的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责与相互之间协作的方式。

 效果:描述应用设计模式的效果,以及使用设计模式必须考虑的限制和约束因素。

 9.4.3 设计模式分类

 面向对象模式  代码模式

 框架应用模式

 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与行为型模式  类模式与对象模式

 9.4.4 如何使用设计模式

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 找出变化并封装

9.5小节

 系统设计是一系列迭代的过程,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接口及过程细节的设计等,而设计方法是软件设计活动中实现设计模型的方法。 系统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面向过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模式。

第10章

数据库设计 10.1数据建模

 10.1.1 数据模型分类

 概念数据模型  结构数据模型  物理数据模型

 10.1.2 实体-联系(E-R)模型

 实体  属性  联系  实体型  实体集  键  域

 10.1.3 数据模型

 层次数据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数据模型(network model) 关系数据模型(relational model)

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10.2数据规范化

 10.2.1 数据规范化的基本概念

 函数依赖

 非平凡函数依赖  完全函数依赖  部分函数依赖

 传递函数依赖  键

 10.2.2 范式

   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C范式(BCNF)

10.3数据库设计过程  10.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边界的确定 数据环境的确定 数据内部关系 数据字典

数据性能需求

数据需求分析说明书

 10.3.2 数据库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与概念模型 概念设计的主要方法 分解与抽象 局部概念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

 10.3.3 数据库逻辑设计

初始模式的形成 子模式设计

应用程序概要设计 模式评审 修正模式

 10.3.4 数据库物理设计

存储记录结构设计 确定数据存放位置 存取方法设计

完整性和安全考虑 程序设计

10.4小节

 数据库系统普遍采取数据模型表示和处理客观事物的数据特征与信息。数据模型主要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从抽象层次上描述和模拟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

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目前关系数据库中常用的范式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和BCNF。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几个阶段。

第11章

用户界面设计

11.1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1 界面设计目标

可用性目标:可行性、有效性、易学性、易记性、安全性、通用性

用户体验目标:令人满意、令人愉快、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激发创造„„

可用性目标主要从客观角度来评价系统界面,而用户体验目标则是从用户主观感受的角度来评价系统界面。

 11.1.2 界面设计原则

可视性:将系统功能呈现得一目了然。

反馈性:返回与活动相关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继续这个活动。限制性:将用户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对应性:明确系统某个控制与其控制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致性:用相似的元素表现相似的操作或相似的任务。启示性:界面元素应给予用户某种提示。

 11.1.3 界面设计过程

标识出用户的真实需要并建立需求模型 设计出候选方案

构建或实现设计的原型版本 对界面设计进行评估

11.2界面设计技术

 11.2.1 界面设计分析技术

GOMS模型及GOMS击键层模型 Hick律 Fitts律

 11.2.2 界面设计方法

原型设计方法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用户界面设计的支持工具

11.3界面设计评估

 11.3.1 构造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构造性评估:在设计过程中对所设计的系统或产品界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满足用户需求。

总结性评估:对已经完成的产品或系统界面进行评估。

 11.3.2 评估范型

快速评估 可用性测试 实地研究 预测性评估

 11.3.3 评估方法与技术

观察用户

征求用户意见 征求专家意见 用户测试

用户执行情况的分析模型

 11.3.4 评估框架

明确(Determine)

        

发掘(Explore)选择(Choose)标识(Identify)决定(Decide)评估(Evalute)

11.5小节

用户界面体现了用户利用系统完成任务的方式以及系统对用户行为的响应方式,一个没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的系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用户的系统。可用性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

界面设计的量化模型:GOMS模型及其子模型-击键层模型,Hick律和Fitts律。构造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第12章

系统设计文档

12.1系统/子系统(结构)设计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言 引用文件

系统级设计决策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总体设计;系统部件设计;动态交互设计;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系统维护设计 尚未解决的问题 需求的可追踪性 注解 附录

12.2

接口设计说明

引言 引用文件 接口设计

需求的可追踪性 注解 附录

12.3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

引言 引用文件

软件级设计决策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程序结构设计;全局数据结构设计;软件配置项设计;动态交互设计;接口设计 软件详细设计 需求的可追踪性 注解 附录

12.4数据库设计说明

        

    

引言 引用文件

数据库级设计决策 数据库详细设计

用于数据库操纵或访问的软件配置项的详细设计 需求的可追踪性 注解 附录

12.5

小节

根据《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系统设计文档主要包括系统/子系统设计(结构设计)说明(SSDD)、接口设计说明(IDD)、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和数据库设计说明(DBDD)。

系统/子系统设计(结构设计)说明(SSDD)描述了系统(或子系统)的系统级(或子系统级)设计决策与体系结构设计。

接口设计说明(IDD)描述了一个或多个系统、子系统、硬件配置项(HWCI)、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用户或其他系统部件的接口特性。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描述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软件级设计决策、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描述了数据库的设计。系统设计文档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可以使用形式化语言,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法使用各种图形工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混合使用多种表现形式。

第五篇:系统分析与设计 期末考试

10.在一个课程注册系统中,定义了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并在类CourseSchedule中定义了方法add(c: Course)和方法remove(c: Course),则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之间的关系是:()A.泛化(generalization)关系 B.组合(composition)关系 C.依赖(dependency)关系 D.包含(include)关系 13.进行企业系统规划,哪种规划方法使目标识别比较全面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成本效益分析法 14.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1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描述事物的数据与()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A.信息 B.数据隐藏 C.对数据的操作 D.数据抽象 22.属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工具是():

A.数据流程图 B.处理流程图 C.系统流程图 D.HIPO图

23.进行企业系统规划,哪种规划方法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结构方案()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成本效益分析法

30.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

A.业务流程图 B.数据流程图 C.处理流程图 D.层次结构图

32.()是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表达方法。

A.类图 B.对象图 C.序列图 D.用例图

35.UML中,对象行为是通过交互来实现的,是对象间为完成某一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消息交换。消息序列可用两种图来表示,分别是(D)

A.状态图和顺序图 B.活动图和协作图

C.状态图和活动图 D.顺序图和协作图

36.用例(Use-case)用来描述系统在事件做出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用例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需要检查用户帐号是否正确。那么,用例“创建新订单”、“更新订单”与用例“检查用户帐号”之间是(A)关系。

A.包含(include)B.扩展(extend)

C.分类(classification)D.聚集(aggregation)

1、组成UML有三种基本的建筑块是:(A),事物和图

A、关系 B、类 C、用例 D、实体

2、UML体系包括三个部分:UML基本构造块,(A)和UML公共机制

A、UML规则 B、UML命名 C、UML模型 D、UML约束

4、(A)模型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

A、瀑布模型 B、原型模型 C、增量模型 D、螺旋模型

5、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A)

A.状态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6、(A)技术是将一个活动图中的活动状态进行分组,每一组表示一个特定的类、人或部门,他们负责完成组内的活动。

A、泳道 B、分叉汇合 C、分支 D、转移

7、下列关于状态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状态图是UML中对系统的静态方面进行建模的五种图之一。B.状态图是活动图的一个特例,状态图中的多数状态是活动状态

C.活动图和状态图是对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进行建模,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行为。D.状态图强调对有几个对象参与的活动过程建模,而活动图更强调对单个反应型对象建模

8、对反应型对象建模一般使用(A)图

A、状态图 B、顺序图 C、活动图 D、类图

12、(D)是系统中遵从一组接口且提供实现的一个物理部件,通常指开发和运行时类的物理实现 A、部署图 B、类 C、接口 D、组件

13、关于协作图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B)

A.协作图作为一种交互图,强调的是参加交互的对象的组织; B.协作图是顺序图的一种特例 C.协作图中有消息流的顺序号;

D.在ROSE工具中,协作图可在顺序图的基础上按“F5”键自动生成; 8定义大多数的需求和范围的工作是在UP中的 B 阶段完成的。A初始阶段 B细化阶段 C构造阶段 D提交阶段

1.信息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应是()。A、可行性研究报告B 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调查报告 D、系统规划报告

3.在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时,应采纳什么样的方法()。A、程序设计 B、结构化设计 C、由里向外 D、自底向上 4.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A、模块化 B、集成化 C、自底向上,逐步求精 D、规范化

5.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中,系统分析和系统实施之间的阶段是()。A、详细设计 B系统设计 C、需求分析 D、编程调试 6.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B、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C、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模块

D、越下层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复杂 8.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

A、设计新系统的目标 B 将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物理方案 C、代码设计 D、程序设计 19.结构化设计方法中绘制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 数据流程图 B、数据关系图 C、数据结构图 D、业务流程图 29.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

A、程序设计 B、购置计算机 C、画出数据流程图 B、规定处理过程 31.系统的呑吐量指的是()。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数据的处理量 C、每日数据的输入量 D、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33.在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中,系统的()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来表示。A、吞吐量 B、响应时间 C 可靠性 D、地域范围 34.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应包含在()中。

A、系统规划说明书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系统实施说明书 D、系统分析说明书 35.属于系统详细设计工作的是()。

A、输入输出设计 B、系统平台设计 C、系统结构设计 D、程序设计 39.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的依据。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

1.B 3.B 4.A 5.B 6.D8.B 19.A 29.D 31.D 33.C 34.B 35.A 39.C 11.系统设计阶段需要从数据流程图导出模块结构图。B.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 4.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包括(D)。C.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A、编程、系统调试 B、系统安装 C、新旧系统转换 D、以上都是 1.系统实施是以(B)为依据的。

A、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B、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C、系统分析和设计文档资料 D、数据流程图

7.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A.需求分析 B.逻辑阶段 C.总体设计 D.详细设计 答案: A 4.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A.明确企业目标 B.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进行数据分析 D.确定信息结构 答案: C 7.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A.需求分析 B.逻辑阶段 C.总体设计 D.详细设计 答案: A 4.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A.明确企业目标 B.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进行数据分析 D.确定信息结构 答案: C 12.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A.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

D.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 答案: C

14.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A.自顶向下原则 B.自底向上原则 C.分步实施原则 D.重点突破原则 答案: A

16.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A.纠错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答案: C

17.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 C.第四代语言 D.面向对象方法 答案: A

19.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答案: A

2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A.用户的决策方针 B.用户的分析方案 C.系统设计说明书 D.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答案: C

21.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系统分析工作 C.系统设计工作 D.系统实施工作 答案: A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A.系统开发周期长 B.缺乏标准,规范

C.用户参与程度低 D.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 答案: A 24.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A.可行性研究报告B.数据词典 C.系统说明书 D.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答案: A 28.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A.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系统开发时间短

C.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D.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答案: C 30.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三者都包括

答案: D 38.下面哪一项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A.系统总体设计 B.系统硬件设计 C.系统详细设计 D.编写系统实施计划 答案: D 39.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B.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C.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模块

D.越下层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复杂

答案: D 73.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A.分析与设计 B.编制程序 C.测试程序 D.系统维护

答案: A 78.在UML提供的图中,()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A.用例图 B.类图 C.对象图 D.部署图

答案:A 79.在UML提供的图中,()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A.网络图 B.状态图 C.协作图 D.序列图(顺序图)答案:D 96.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答案:C 95.绘制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A.数据关系图 B.数据流程图 C.数据结构图 D.功能结构图 答案:B

9.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是:在系统规划后,循进行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工作.答案: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构建与实施 系统评价 13.信息系统规划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战略分析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企业分析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基于BPR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其他的方法还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投资回收法(R01)等.12.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A.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 B.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 C.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D.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

答案: C

14.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A.自顶向下原则 B.自底向上原则 C.分步实施原则 D.重点突破原则 答案: A

16.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A.纠错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答案: C

17.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 C.第四代语言 D.面向对象方法

答案: A

19.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答案: A

2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A.用户的决策方针 B.用户的分析方案 C.系统设计说明书 D.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答案: C

21.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系统分析工作 C.系统设计工作 D.系统实施工作 答案: A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A.系统开发周期长 B.缺乏标准,规范

C.用户参与程度低 D.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 答案: A 24.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A.可行性研究报告B.数据词典 C.系统说明书 D.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答案: A 28.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A.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系统开发时间短

C.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D.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答案: C 30.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三者都包括 答案: D 38.下面哪一项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A.系统总体设计 B.系统硬件设计 C.系统详细设计 D.编写系统实施计划

答案: D 39.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B.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C.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模块

D.越下层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复杂

答案: D 73.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A.分析与设计 B.编制程序 C.测试程序 D.系统维护

答案: A 78.在UML提供的图中,()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A.用例图 B.类图 C.对象图 D.部署图 答案:A 79.在UML提供的图中,()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A.网络图 B.状态图 C.协作图 D.序列图(顺序图)

答案:D

96.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答案:C

95.绘制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A.数据关系图 B.数据流程图 C.数据结构图 D.功能结构图 答案:B

9.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是:在系统规划后,循进行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工作.答案: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构建与实施 系统评价 13.信息系统规划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战略分析法,即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企业分析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基于BPR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其他的方法还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投资回收法(R01)等.2.信息系统规划是指对组织目标、组织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指导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在众多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目标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4.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系统建设要做大量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 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 和 信息系统管理 四方面的工作。

1. UML统一建模语言共定义了哪两类、哪八种图形?

答:(1)静态结构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实施图

(2)动态行为图:用例图,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

2.在下图所示的用例分析类图中,请指出各个概念类属于哪一类,并分别解释三种概念类的特点及概念。“售书处理”的用例分析类图书目售书员售书界面产生待售图书待售图书开书单打印进程架存图书出售图书售出图书答:属于实体类的有:书目、架存图书、代售图书、售出图书。

属于边界类的有:售书界面。

属于控制类的有:产生待售图书、出售图书、开书单。三种概念类的特点及概念:

特点:概念类面向功能需求,一般不考虑性能要求,具有突出业务领域、突出概念性及大粒度的特征。概念:(1)实体类是信息系统表示客观实体的抽象要素。它一般对应着在业务领域中的客观事物,或是具有较稳定信息内容的系统元素。(2)边界类是描述系统与参与者之间交互的抽象要素。边界类只是对信息系统与参与者之间交互的抽象建模,并不表示交互的具体内容及交互界面的具体形式。

(3)控制类是表示信息系统对其他对象实施协调处理、逻辑运算的抽象要素。3.请根据下图所示的概念模型,将其转换为逻辑模型(即写出其关系模式)。

编号姓名读者职业电话住址邮编*待售图书*类别单价出版日期书号架位架存册数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1选书*架存图书*11书目书单号册数折扣率交款标记售书员答:根据其E-R图,其关系模式为:

读者(编号,姓名,职业,电话,住址,邮编)架存图书(书号,架位,架存册数)

待售图书(书单号,册数,折扣率,交款标记,售书员)书目(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类别,单价)9.如图,是在网上商店系统经理的用例图如下:

网上购物系统顾客的功能用例

1.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 There should never be more than one reason for a class to change. 应该有且仅有一个原因引起类的变更 2.里氏替换原则 最正宗的定义:

If for each object o1 of type S there is an object o2 of type T such that for all programs P defined in terms of T, the behavior of P is unchanged when o1 is substituted for o2 then S is a subtype of T.(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S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的对象o2,使得以T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S是类型T的子类型。)里氏替换原则

通俗讲,只要父类出现的地方子类就可以出现,而且替换为子类也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或异常,使用者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是父类还是子类。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有子类出现的地方,父类未必就能适应。3.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的定义: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

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得最少,被耦合或调用的类的内部如何复杂都和我没有关系,那是你的事情,我就知道你提供的这么多public方法,我就调用这么多,其他的我一概不关心。4.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的定义: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一个软件实体应该通过扩展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源代码来实现变化。5.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包含三层含义: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 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在java语言中,抽象就是指接口或抽象类,两者都是不能直接被实例化的;细节就是实现类,实现接口或继承抽象类而产生的类就是细节,其特点就是可以直接被实例化,也就是可以加上一个关键字new产生一个对象。6.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定义:

 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臃肿庞大的接口,接口尽量细化,同时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它要求“尽量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专门接口指提供给每个模块的都应该是单一接口,提供给几个模块就应该有几个接口,而不是建立一个庞大的臃肿接口,容纳所有的客户端访问。

1.在RUP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根据时间和RUP的核心工作流划分为二维空间。横轴表示项目的时间维,纵轴以内容来组织为自然的逻辑活动。

下载《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安吉天地[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2-安吉天地[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有感 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中以及加上老师教导,我学到了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目及评分标准 下周一(11月26日)中午12点之前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各班纸质版本作业,周二收齐交给任课老师。 请注意论文封面、格式以及老师强调的......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但分析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

    系统分析与设计总结

    第一章 概述 信息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规程(processes)、数据、人 SDLC(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包括:计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 替代......

    网上书店系统分析与设计(定稿)

    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作业 学号:090300235 班级: 09信管1班 姓名: 伍恒 1 1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说明: 功能要求 本系统主要分为管理员,工作人员,会员和游客四大模块。 管理员: 进入管理......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要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涉及哪些内容? 用例图的要素有哪些? 顺序图的特点? 简单介绍总体设计、详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NR4002学 分:4学 时:72(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试卷

    A、 网站的主体B、业务功能C、网站拥有者的职能D、电子商务模式 7、有关网站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1、电子商务系统发展过程分为电子商务系统酝酿阶段 、电子商务系统的雏形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