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时间:2019-05-14 14:2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第一篇: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2、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3、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管理自查表》等进行相关记录,备查。

4、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合,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5、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6、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7、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8、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提交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交市场监督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9、在就餐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主动公示诚信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意见。

第二篇: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登记。

三、每日组织一次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四、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五、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六、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七、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有维护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八、各类检查记录必需完整、齐全,并存档。

食品采购管理制度

一、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二、采购各类食品应注意生产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标识,不应采购快到期或超期食品。

三、采购时间应向销售方索取该批产品有效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四、禁止采购腐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它感观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五、禁止采购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而造成污染的食品。

六、禁止采购掺假、掺杂、伪造、冒牌、超期或用非食原料加工的食品。

七、采购人员应记录采购食品的来源及保管好相关的资料,注意个人卫生并随时接受管理人员检查。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害、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四、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第三篇: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为加强本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幼儿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建立本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本幼儿园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一、查当日采购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主要内容有:

1、蔬菜是否新鲜;

2、有无劣质产品;

3、动物和动物产品有无检疫合格证明和验检疫标志;

4、主食有无产品合格检验报告;

5、是否记录进货查验台帐。

二、查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主要内容有:

1、是否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2、是否持证上岗;

3、头发是否清洁、卫生;

4、手是否洗净;

5、查问是否有身体不适从业人员。

三、查操作间工作人员的操作。

主要内容有:

1、是否混用菜墩;

2、蔬菜是否先理、再洗、后切;

3、是否生熟混放;

4、有无过期或腐败食物;

5、操作流程是否合理。

四、查清洁卫生。

主要内容有:

1、操作间防蝇防鼠及防尘设备是否齐全;

2、库房是否干净、整洁,货物是否分类上架,主食存放是否离地隔墙;

3、通风设备是否完善;

4、凉菜间是否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

5、操作间是否按照区域(粗加工间、红案、白案、凉菜间)划分进行工作;

6、地面是否清洁、污物桶是否加盖;

7、售饭操作台及用餐处的桌面是否干净无油污,玻璃门窗是否明亮,饭堂整体摆放是否合理;

8、是否对餐饮具进行消毒。

五、责任。

个人行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追究食品安全管理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给予各相关人员100元罚款。

第四篇: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标题:食品安全检查制度版本号/修订号:1/0 章节号:1

5食品安全检查制度目的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分析利用。

3.2 食品安全小组长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程序

4.1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4.1.1 OPRP的确认

4.1.1.1 确认的时机

a)在OPRP实施之前。

b)在下列情况下,根据需要,对OPRP做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OPRP实施之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 原料的改变;

— 产品或加工的改变;

— 复查时发现数据不符或相反;

— 重复出现同样的偏差;

— 有关危害或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原来依据的信息来源发生变化);

—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

— 出现新的销售或消费方式。

4.1.1.2 确认的内容

确认的内容具体见《OPRP确认记录》

4.1.1.3 确认的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使用《OPRP确认记录》对OPRP进行确认,确认的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栏目中。

4.1.1.4 确认结果的处理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不能对响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应对OPRP进行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

4.1.2 HACCP计划的确认

4.1.2.1 确认时机

a)在HACCP计划实施之前,以及实施后每半年进行一次;

b)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危害分析的输入进行必要的更新,重新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对HACCP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HACCP计划实施之前,要对其进行确认:

— 原料的改变;

— 产品或加工的改变;

— 复查时发现数据不符或相反;

— 重复出现同样的偏差;

— 有关危害或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原来依据的信息来源发生变化);

—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

— 出现新的销售或消费方式。

4.1.2.2 确认的内容

确认的内容具体见《HACCP计划确认记录》

4.1.2.3 确认的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使用《HACCP计划确认记录》对HACCP计划进行确认,确认的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栏目中。

4.1.2.4 确认结果的处理

当确认结果表明HACCP计划不能对响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应对HACCP计划进行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

4.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4.2.1 OPRP、HACCP计划的验证

4.2.1.1 验证的时机

a)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b)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危害分析的输入进行必要的更新,重新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对OPRP、HACCP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在修改后的OPRP、HACCP计划实施1个月,对其效果进行验证:

— 原料的改变;

— 产品或加工的改变;

— 复查时发现数据不符或相反;

— 重复出现同样的偏差;

— 有关危害或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原来依据的信息来源发生变化);

—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

— 出现新的销售或消费方式。

4.2.1.2 验证的内容

OPRP、HACCP计划的验证的内容具体见《OPRP验证记录》、《HACCP计划验证记录》。

4.2.1.3 验证的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使用《OPRP验证记录》、《HACCP计划验证记录》对OPRP、HACCP计划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栏目中。

4.2.2 PRP的验证

4.2.2.1 验证的时机

a)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b)在产品或工艺过程有显著改变或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时,对PRP进行适当的修改,在修改后的PRP实施1个月后,对其效果进行验证。

4.2.2.2 验证的内容

PRP的验证的内容具体见《PRP验证记录》。

4.2.1.3 验证的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使用《PRP验证记录》对PRP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栏目中。

4.2.3 CCP的验证

CCP的验证包括:CCP监视设备的校准、校准记录的审查、针对性的取样检验和CCP记录的审查。

4.2.3.1 CCP监视设备的校准

食品安全小组按《HACCP计划表》中规定的频率(或监视设备校准计划规定的频率)对CCP监视设备进行校准,外校由政府部门认可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

4.2.3.2 CCP监视设备校准记录的审查

食品安全小组对《监视设备内校记录》、外部校准报告以及《检测结果的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a)校准日期是否符合规定的频率要求;

b)校准的方式是否正确;

c)校准数据是否完整;

d)校准结果的判定是否正确;

e)发现不合格监控设备后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当。

审查后,要在被审查的记录上签字。

4.2.3.3 针对性的取样检验

食品安全小组按《HACCP计划》要求的频率对CCP点原料或产品进行取样检测,以验证供应商是否可信或设备设定的操作参数是否适于生产安全产品。

4.2.3.4 CCP记录的审查

食品安全小组按《HACCP计划》要求的频率对CCP记录进行审查,审查后,要在被审查的记录上签字。需注意的是审查人员与表格记录人员不可为同一人。

CCP记录审查的内容如下:

a)监控记录审查的内容

— 监控是否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

— 关键限值是否符合要求;

— 关键限值发生偏离时是否采取了纠偏行动;

— 记录中是否有监控者的签名;

— 记录中是否有食品名称和生产批号;

— 记录中是否有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和地址。

b)纠偏记录审查的内容

— 纠偏行动记录中是否采取纠偏的时间;

— 纠偏行动记录中是否有原因分析、潜在不合格品的处理、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的内容;

— 纠偏行动记录中是否有实施者、批准者、验证者的签名;

— 纠偏记录中是否食品名称和生产批号;

— 纠偏记录中是否有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和地址。

4.2.4 终端产品的检测

食品安全小组按《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要求对最终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以确定食品安全指标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

4.3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4.3.1 验证的结果应传达给相关食品安全小组成员。

4.3.2 对以上各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完整。评价人员应在相关的验证报告上签字。评价的责任如下:

a)食品安全小组长对PRP、OPRP、HACCP计划的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b)食品安全小组长对CCP的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c)食品安全小组长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的结果进行评价;

d)食品安全小组长对最终产品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4.3.3 当验证表明不符合时,相关验证人员应向有关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要求有关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应至少考虑对下列方面进行评审,看看是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

a)现有的程序和沟通渠道;

b)危害分析的结论、已建立的OPRP和HACCP计划;

c)PRP;

d)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

4.4 验证结果的分析

4.4.1 在每次管理评审前,食品安全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验证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

a)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和本组织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b)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c)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d)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e)证明已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4.2 将验证结果分析的结论记录在《验证结果分析报告》中,验证结果分析报告应提交给总经理,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第五篇:食品安全分级检查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添加剂生产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指导和检查全国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行政区域内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对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各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工作。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二章风险分级

第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第八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和Ⅳ档。

第十条静态风险等级为Ⅰ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

(一)低风险食品的生产企业;

(二)普通预包装食品销售企业;

(三)从事自制饮品制售、其他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企业。

第十一条静态风险等级为Ⅱ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

(一)较低风险食品的生产企业;

(二)散装食品销售企业;

(三)从事不含高危易腐食品的热食类食品制售、糕点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企业;

(四)复配食品添加剂之外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第十二条静态风险等级为Ⅲ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

(一)中等风险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包括糕点生产企业、豆制品生产企业等;

(二)冷冻冷藏食品的销售企业;

(三)从事含高危易腐食品的热食类食品制售、糕点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生食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企业;

(四)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第十三条静态风险等级为Ⅳ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

(一)高风险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包括乳制品生产企业、肉制品生产企业等;

(二)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生产企业;

(三)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

(四)主要为特定人群(包括病人、老人、学生等)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企业;

(五)大规模或者为大量消费者提供就餐服务的中央厨房、用餐配送单位、单位食堂等餐饮服务企业。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多类别食品的,应当选择风险较高的食品类别确定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等级。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以下简称为《静态风险表》,见附件1)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对《静态风险表》进行调整,并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对食品生产企业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当考虑企业资质、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情况;特殊食品还应当考虑产品配方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保健食品还应当考虑委托加工等情况;食品添加剂还应当考虑生产原料和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等情况。

对食品销售者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当考虑经营资质、经营过程控制、食品贮存等情况。

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考虑经营资质、从业人员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控制等情况。第十七条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参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制定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评价量化分值表(以下简称为动态风险评价表),并组织实施。

但是,制定食品销售环节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应参照《食品销售环节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见附件2)。

第十八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过量化打分,将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加上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之和,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

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第十九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记录,调整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

第三章程序要求

第二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应当调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档案,根据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所列的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档案内容不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补充提交相关的材料。第二十一条对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的评定,可以结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利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动态风险分值评定,应当结合上一日常监督检查全项目检查结果,并根据动态风险评价表逐项计分,累加确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动态风险因素现场打分评价,按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确定,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现场打分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现场打分评价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动态风险评价表的内容要求,如实作出评价,并将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要求告知其负责人。

第二十三条监管人员应当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填写《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以下简称为《风险等级确定表》,见附件3)。

第二十四条评定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者风险等级的评定还可以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确定。

第二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可以作为量化分级调整的依据,具体办法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第二十六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合理确定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实施动态调整。

鼓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用信息化方式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第二十八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视情况调高一个或者两个等级:

(一)故意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且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的;

(二)有1次及以上国家或者省级监督抽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五)不按规定进行产品召回或者停止生产经营的;

(六)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

(七)具有法律、法规、规章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可以上调风险等级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当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中未出现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下一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不作调整。

第三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以调低一个等级:

(一)连续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没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

(二)获得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除外)的;

(三)获得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奖的;

(四)具有法律、法规、规章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可以下调风险等级的情形。

第四章结果运用

第三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作为制订监督检查计划的依据。

第三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对较高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

具体检查频次和监管重点由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十三条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统计分析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分级结果,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在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确定重点企业及产品。

第三十四条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风险等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分类,可以建立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分类系统及数据平台,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五条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和检查频次,确定本行政区域内所需检查力量及设施配备等,并合理调整检查力量分配。

第三十六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中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第三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改进和提高生产经营控制水平,加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小作坊、食品摊贩的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食品安全检查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检查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督察检查制度

    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好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组织卫生......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1、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1、 制定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2、 各餐饮部位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负责本部位的......

    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北 坛 北 校 2016.9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为确保我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做好学校食堂及食品安全工作,依照《食品卫生法》、......

    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大全)

    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确保学校师生健康平安,特制定本制度。 成立专门食品安全检查小组,负责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组长:......

    17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长治市城区秦晋肉夹馍小吃店 食品安全综合检查制度 一、餐饮单位应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全面检查与抽查、自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餐......

    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1.制订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全面检查与抽查、自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2.卫生管理组织负责本部的各项卫生检查制度的落实......

    学府园超市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学府园超市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