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严格土地监管促进依法依规用地的通知(%B1
【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豫政〔2009〕55号 【发布日期】2009-07-23 【生效日期】2009-07-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严格土地监管促进依法依规用地的通知
(豫政〔2009〕5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09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真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乱占滥用耕地、违法违规占地的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前一时期,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曝光了我省多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给我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为进一步严格土地利用监管,促进依法依规用地,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现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违法违规用地的严重危害性
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秩序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前提,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一些地方依法管地、依法用地意识淡薄,未批先占、未供先用、以租代征、侵害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损害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影响基层社会稳定。同时,也破坏了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给招商引资带来负面影响。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两保一高”(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把依法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走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要深刻认识违法违规用地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性,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处理“扩内需、保增长”与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土地的关系,及时纠正和预防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过程中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土地
(一)依法依规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各地要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和要求,优先满足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环保生态等方面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使用状况进行认真评估和测算,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做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要进一步精简报批手序,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切实做好征地、供地及征地补偿安置等相关工作,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开工。
(二)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各类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规定的用地标准,对超标准用地要严格核减面积,防止囤积土地、圈而不用。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的原则,引导新上产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多层标准厂房集中。要进一步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通过盘活和利用闲置土地、批而未供等低效利用土地安排新增建设项目,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三)扎实做好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各地要抓紧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报批工作,并做好城乡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等相关重大规划的衔接。要在完成土地调查成果检查的基础上,加快数据核查、整理、转换和成果汇总、确认、上报等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要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拓宽土地利用空间。
三、坚决遏制和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一)严格禁止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禁以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名义非法圈占土地。各地产业集聚区规划要严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为基础,并纳入其中,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和使用土地。对超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的产业集聚区非法用地,要依法严肃处理。
严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设施农业等名义违法圈占土地或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并严格按照规定落实补偿安置措施。对经依法批准的设施农业项目的管理生活用房、病疫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农副产品仓库和加工厂、塘底固化的水产养殖场、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及其他永久性建(构)筑物占用农用地的,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并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管理。对借新农村建设和设施农业名义占用农用地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展观光旅游、娱乐、餐饮等商业性服务活动或通过以租代征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依法严厉查处。
严禁以各种名义擅自占用基本农田。各类建设项目要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必须严格依程序报国务院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农用地转用报批时,凡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性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进行充分论证,在预审时应说明不能避让的理由,在农用地转用报批时应提交耕地补划及其质量、数量的有关情况。
严禁建设项目用地违反国家政策未批先占、边报边占。各类建设用地必须严格依法办理用地手续。除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情况外,凡未按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已经批准用地,但因欠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而压卷未取的,限期上缴费用。
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征地方案实施征地,落实征地告知、听证、确认程序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两公告”指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县级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发布的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一登记”指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征收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的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维护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知情权,确保补偿款项按时足额交付到被征地农户手中,确保各项安置措施、社会保障措施等落实到位。征地补偿安置没有落实到位的,不得动工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征地补偿争议案件裁决和侵害农民权益案件查处等工作。
(二)继续强力推进违法违规用地集中清查专项行动。各地要结合全国第九次卫星遥感监测执法检查等工作,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行政区域内未批先占、以租代征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进行集中排查,对违反规划计划、未批先用、征地补偿安置或补充耕地不到位以及批地供地违规操作的,要及时制止、坚决查处,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对各地清查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进一步完善严格土地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共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国土资源、公安、监察等部门要积极与检察院、法院等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土地动态巡查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四、严格落实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土地管理责任。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节约集约用地情况、依法依规用地情况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监察、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土地管理的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健全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土地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在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规定标准,以及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出现违法违规用地严重问题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要严格实行行政问责。
五、积极营造保护耕地和依法合理用地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地、各部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对媒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群众利益。要认真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工作,大力宣传我省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共同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附件:部分典型违法违规用地案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附件
部分典型违法违规用地案件
一、灵宝市五帝产业集聚区违法用地案件
案件情况:经查,2007年12月29日灵宝市五帝产业集聚区第一批征收土地327.2亩,省政府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灵宝市2007年度第一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的批复》(豫政土〔2007〕446号)批准,但灵宝市政府尚未供地;第二批征收土地517亩、第三批征收土地241.8亩,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灵宝市五帝产业集聚区在征地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对第一批327.2亩土地进行圈占并建设围墙200米;对灵宝市申报的第二、第三批土地,在未获得省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发布清理公告并对约450亩土地进行了地上附着物清理,损害了群众利益。2009年4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该案件进行了曝光。
处理结果:责成灵宝市委、市政府向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责成灵宝市委书记吕均平、市长乔长青向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给予灵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永瑞行政警告处分;免去黄松涛的大王镇党委书记、委员,五帝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职务;免去李建强的灵宝市土地管理局副局长职务;给予灵宝市土地管理局阳店土地管理中心所所长(副科级)翟海江行政记过处分。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4月30日将此案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通报,决定除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外,对灵宝市用地实施暂时限批。截至4月20日,非法建设围墙已被拆除,土地已复耕。
二、洛阳信诚粮油市场违法用地案件
案件情况:经查,洛阳信诚粮油市场位于洛龙区安乐镇西岗村,由洛阳市信诚粮油副食商贸公司投资建设。2002年8月信诚粮油副食商贸公司与西岗村村委签订土地合同书,租用该村一般耕地42亩拟建设粮油仓库。2007年10月该企业开始圈地进行建设,洛龙区国土资源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向该企业下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法占地行为,拆除围墙。2008年3月该企业再次进地建设,洛龙区国土资源局依法进行制止,并强行拆除了部分在建仓库墙体。2008年5月5日洛龙区国土资源局依法向信诚粮油副食商贸公司下达《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洛龙国土监〔2008〕9号),责令其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15日内自行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并对企业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计56万元)。后洛阳市优化办、减负办和洛龙区优化办研究决定,对该企业不处罚,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因土地未复耕到位,当地群众不满意。该案件被《人民日报》报道。
处理结果:给予洛阳市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市减负办主任回建国行政警告处分;给予洛龙区副区长孙中信行政警告处分;责令洛龙区优化办主任郭金豹停职检查;给予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法制科科长霍建华行政警告处分;给予洛龙区国土资源局土地监察大队副队长蒋旭峰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洛龙区安乐镇土地城建所所长张占国行政撤职处分。目前,土地已复耕,追缴罚款56万元。
三、林州市陵阳镇修路毁麦案件
案件情况:经查,林州市陵阳镇政府计划修建一条长3500米、宽35米的乡村公路。2009年5月1日凌晨,该镇南陵阳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没有办理任何用地手续,动用铲车10余台,将规划修路范围内的长1100米、宽35米共57.75亩耕地,长500米、宽35米共26.25亩蔬菜地,以及其他农用地30多亩全部铲平。经林州市国土资源局地类鉴定,该地块不符合陵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基本农田75.6亩。由于制止及时,耕地种植条件尚未被破坏。
处理结果:责成林州市委、市政府向安阳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陵阳镇委、镇政府和陵阳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王志国,镇党委副书记、代镇长李红海向林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给予陵阳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王志国党内警告处分;免去陈书平的陵阳镇政府副镇长职务;给予南陵阳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喜、副书记张长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目前,土地已复耕,并以每亩1200元对群众进行了补偿。
四、郏县招商引资非法圈占基本农田案件
案件情况:经查,2008年5月郏县政府在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情况下,通过有关文件和会议纪要,非法批准河南圣光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擅自扩大用地范围,圈占王集乡寨子村集体农用地157亩(均为一般耕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进行建设),并按每亩3.7万元土地价格支付征地补偿款给农户。2008年8月县政府又以同样形式,同意祥瑞铝箔加工厂圈占寨子村基本农田280亩(尚未实施建设),从而形成了违法圈占437亩耕地的事实。
处理结果:给予郏县副县长宁和平行政警告处分;给予王集乡副乡长赵富强行政记过处分;给予王集乡村镇发展中心主任李红伟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王集乡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秋波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目前,祥瑞铝箔加工厂非法建设的围墙已被拆除,土地已复耕。对河南圣光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圈占的157亩集体农用地,已补办用地手续。
五、登封市嵩阳火力发电厂项目违法占地案件
案件情况:经查,2004年2月嵩阳电厂在未经有关政府部门审批、核准的情况下,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违法占地、顶风违法违规建设。2004年3月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发现该宗违法用地并立案查处,责令企业停止违法占地行为。但该项目投资主体之一的向阳公司继续违法建设。8月登封市政府收到市国土资源局有关报告后,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违法用地行为。9月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将此案移送登封市公安局。登封市公安局受理该案后,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查办,该项目仍未停止建设。2005年1月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对该公司违法占地行为依法下达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限期拆除违法占地所建建筑物及其他配套设施,并处罚款401万元,但向阳公司没有执行。直至2006年12月,该项目的另一投资主体嵩颖公司才向登封市财政局交纳了401万元违法占地罚款(后又返还400万元)。经现场勘测,该项目违法占地面积为300.381亩,其中基本农田293.65亩,其他农用地(主要为田间道路)6.72亩,所占土地范围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实际毁坏的土地面积为219.586亩。项目已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投资7.17亿元。该案件被审计署《审计要情》(2008年第30号)反映。
根据温家宝、李克强、贺国强、回良玉、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监察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
处理结果:对向阳公司法定代表人、郑州市人大代表董松年,嵩颖公司法定代表人、登封市政协常委李铁林以涉嫌破坏耕地罪由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给予郑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时任登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松林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登封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福民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给予登封市委常委、嵩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时任大冶镇党委书记)裴松宪行政记过、党内警告处分;给予登封市卫生局局长(时任大冶镇镇长)魏松建行政记过处分;责成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向郑州市委作出深刻检查;给予登封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兆甲(分管治安等工作)行政警告处分;给予原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发展规划处处长陈建超行政警告处分;责成省水利厅副厅长于合群(分管水政水资源等工作)向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郑州市政府向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由郑州市政府责成项目投资单位限期拆除,并切实做好职工安置、失地农民补偿、债务清偿、社会稳定等善后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豫政办 〔2007〕3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下发以来,国家对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为落实好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土地调控政策,牢固树立依法依规合理用地的观念
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地观念与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违法违规用地现象还依然存在。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深刻领会土地调控政策的精神实质,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观念,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和省关于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严格落实土地调控政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要从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土地管理出发,调整利益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健全法律监督机制,进一步做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政府之间要逐级签订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有关办法和规定加强目标考核。省有关部门在一般考核年对省辖市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抽查考核,在目标考核年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省辖市政府每年要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自查,并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上报省政府。省政府每年对省辖市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要限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审批;超出土地利用计划的,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的,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上给予倾斜。
(二)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管护制度和核查统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高度重视规划调整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规划调整。在新一轮规划修编完成之前,确因经济建设需要调整规划的,应本着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规划调整的规模和频率,调整的面积应控制在计划以内。调整规划要做到城、镇、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除符合法定的条件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查规划调整内容,并组织听证。各级政府对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负责。
(四)加强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新的征收标准和缴库办法,30%缴入中央金库,70%缴入省级金库。对省级收取的70%部分划出20%由省级统一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与保护、跨区域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等;其余50%部分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规定支出。
省级财政集中土地出让金总价款的3%由省统一管理使用,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基本农田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各省辖市每年1月15日前要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汇报上一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划转、使用及取得成果等情况。
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改革征收计量办法。将耕地开垦费由按土地补偿费倍数征收改为按占用耕地类型和面积征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10-1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4元/平方米收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20-24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2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4元燉平方米收取。从2007年起,对城市规划区外的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单独选址项目,凡不能在本省辖市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的,由省级负责“占补平衡”,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直接用于跨区域“占补平衡”项目的调剂安排。
(五)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工业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工业项目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严禁通过计划立项、规划定点先行确定土地使用者;严禁出让后擅自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严禁不按规定公开发布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对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或改变土地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全省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我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各种形式补贴、返还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工业用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之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具体工业用地地块出让方案。出让方案内容包括产业准入条件、规划设计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出让年限、开工竣工期限等土地使用条件。出让方案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具体办法按照《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六)节约集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土地供后监管和考核。健全土地供应计划编制方法,构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网络,增强有效监管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挂钩机制,研究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节办法。
严格规范工业集聚区用地。支持和鼓励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工业集聚区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明确用地范围,划定用地边界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强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区的规划和建设,凡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都必须使用多层标准厂房。
统筹安排用地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的协调和督办。凡是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提高效率、简化程序,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支持。
(七)严格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根据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对列入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设施和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用地,凡属于市场竞争性的,尽量作为出让用地审批。省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范围、权限、程序及各省辖市、县(市)城市、乡镇建设用地申报的批次数量,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5〕32号)执行。各省辖市批次用地每最多申报5个批次,巩义市等35个扩权县(市)每最多申报4个批次,其他县(市)每最多申报3个批次。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件或省转报件即时受理。除特殊情况需要作报批说明外,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
(八)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继续开展土地专项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土地违法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强化国土资源、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要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要查处违法责任人。继续加大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曝光力度。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以前的违法用地案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新发生的违法用地案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严格管理、改进服务,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和指导用地单位合理利用土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各级发展改革、监察、公安、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建设、房产、规划、交通、水利、地税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执行好土地调控政策。
附件:《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件
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
行)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精神,规范工业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地单位或个人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三条 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组织实施。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控制目标、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等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工业用地出让计划,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通过河南省土地市场网、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和其他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五条 出让计划内的工业用地属新增建设用地的,依法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各省辖市、县(市)申报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符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属使用存量国有土地的,应编制开发整理方案。
第六条 出让计划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实施征收后,各省辖市、县(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要及时进行开发。工业用地按照“净地”出让要求,省辖市本级要达到“五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排水、通讯和宗地内平整),县本级要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和宗地内平整)。对存量建设用地也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整理。
第七条 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工业用地出让计划内具体宗地有使用意向的,可以提出用地预申请。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工业项目用地预申请,了解市场对工业用地的需求情况,调整完善工业用地出让计划。
第八条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限制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由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部门制订工业用地宗地出让方案。按照出让方案要求,细化土地使用条件,明确产业准入条件、规划设计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土地用途、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供地时间、出让年限、项目建设开工竣工期限等。采用竞单位面积地价方式进行公开出让的,应在出让方案中明确。
第九条 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应按规定报省辖市、县(市)政府批准。
第十条 经批准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由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十一条 中标人或竞得人凭省辖市、县(市)政府土地出让方案批准文件、土地成交确认书等资料,依法办理工业项目立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报批手续,报批手续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由国家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的工业项目,报批手续在12个月内完成;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由省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的工业项目,报批手续在9个月内完成;由省辖市、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由省辖市、县(市)发展改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的工业项目,报批手续在6个月内完成。
在规定时间完成有关报批手续后,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能按时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的,按有关规定或约定另行处置拟出让土地。
本条内容应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中予以明确。
第十二条 多层工业标准厂房开发建设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第十三条 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河南省土地市场网、当地土地有形市场以及其他媒体等发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
第十四条 工业项目用地由省辖市、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出让合同约定的竣工时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家和省重点及用地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五条 租赁国有土地进行工业项目建设的,参照本实施细则进行。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
管理的通知
豫政办 〔2007〕3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下发以来,国家对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为落实好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切实加强土地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土地调控政策,牢固树立依法依规合理用地的观念
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土地管理和土地调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地观念与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违法违规用地现象还依然存在。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深刻领会土地调控政策的精神实质,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观念,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和省关于土地调控和土地管理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严格落实土地调控政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要从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土地管理出发,调整利益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健全法律监督机制,进一步做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政府之间要逐级签订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有关
办法和规定加强目标考核。省有关部门在一般考核年对省辖市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抽查考核,在目标考核年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省辖市政府每年要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自查,并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上报省政府。省政府每年对省辖市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要限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审批;超出土地利用计划的,扣减下一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的,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上给予倾斜。
(二)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管护制度和核查统计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高度重视规划调整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规划调整。在新一轮规划修编完成之前,确因经济建设需要调整规划的,应本着从严从紧、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规划调整的规模和频率,调整的面积应控制在计划以内。调整规划要做到城、镇、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除符合法定的条件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查规划调整内容,并组织听证。各级政府对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真实性负责。
(四)加强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新的征收标准和缴库办法,30%缴入中央金库,70%缴入省级金库。对省级收取的70%部分划出20%由省级统一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与保护、跨区域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等;其余50%部分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规定支出。
省级财政集中土地出让金总价款的3%由省统一管理使用,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基本农田建设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各省辖市每年1月15日前要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汇报上一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划转、使用及取得成果等情况。
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改革征收计量办法。将耕地开垦费由按土地补偿费倍数征收改为按占用耕地类型和面积征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10-14元燉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0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2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4元燉平方米收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20-24元燉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20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2元燉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浇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4元燉平方米收取。从2007年起,对城市规划区外的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和单独选址项目,凡不能在本省辖市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的,由省级负责“占补平衡”,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直接用于跨区域“占补平衡”项目的调剂安排。
(五)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工业项目使用国有土地,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土地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工业项目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严禁通过计划立项、规划定点先行确定土地使用者;严禁出让后擅自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严禁不按规定公开发布出让公告和出让结果。对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或改变土地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全省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我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各种形式补贴、返还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工业用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之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具体工业用地地块出让方案。出让方案内容包括产业准入条件、规划设计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出让年限、开工竣工期限等土地使用条件。出让方案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组
织实施。具体办法按照《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六)节约集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土地供后监管和考核。健全土地供应计划编制方法,构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网络,增强有效监管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挂钩机制,研究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节办法。
严格规范工业集聚区用地。支持和鼓励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中。工业集聚区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明确用地范围,划定用地边界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强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区的规划和建设,凡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都必须使用多层标准厂房。
统筹安排用地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的协调和督办。凡是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提高效率、简化程序,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支持。
(七)严格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根据我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对列入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设施和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用地,凡属于市场竞争性的,尽量作为出让用地审批。省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范围、权限、程序及各省辖市、县(市)城市、乡镇建设用地申报的批次数量,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5〕32号)执行。各省辖市批次用地每最多申报5个批次,巩义市等35个扩权县(市)每最多申报4个批次,其他县(市)每最多申报3个批次。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件或省转报件即时受理。除特殊情况需要作报批说明外,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
(八)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继续开展土地专项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土地违法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强化国土资源、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要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要查处违法责任人。继续加大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曝光力度。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以前的违法用地案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对国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新发生的违法用地案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严格管理、改进服务,加强对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和指导用地单位合理利用土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各级发展改革、监察、公安、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建设、房产、规划、交通、水利、地税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执行好土地调控政策。
附件:《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试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的通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定稿)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成府发〔2008〕52号 2008年9月2日)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通知如下:
一、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
(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充分考虑地震灾后重建的实际需求,优先核定灾区建设用地规模。要将农村土地整理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设置土地整理项目区。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不得突破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以项目为载体,编制实施新增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加强新增建设项目用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年初由市国土局研究制定主要行业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方案,报市土管会审定。根据审定方案,由市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具体安排计划指标。市经委负责审查提出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工业项目,并安排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市国土局负责审查提出全年新增城镇建设(经营性)项目,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市发改委负责审查提出除工业和城镇建设以外的全市新增建设用地重大项目,并安排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三)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把土地预审作为用地审批的重要环节和入门关口。严格审查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定额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涉及占用耕地的,区(市)县必须制定耕地补充方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二、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全面推行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认真执行《划拨用地目录》,严格审核划拨用地项目,逐步扩大有偿使用用地范围。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其中商品住宅用地必须实行拍卖出让。非政府办公、科研、培训等用地要逐步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必须权属清楚、面积准确、规划条件明确,不得设置影响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约束性条件。《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按灾后重建的用地政策执行。
(五)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抓紧编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指标。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重新修改审定现有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用地标准。采取先进节地技术和方案,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
(六)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机制。郊区(市)县政府要建立土地储备机构和制度,完善土地收购、土地整理、土地储备等功能,妥善解决资金来源,规范资金和收益管理。
(七)科学制定供地计划。合理确定供地总规模及各类用地比例。停止低密度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保证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严格控制经营性用地单宗出让土地规模,原则上中心城区单宗出让土地规模不超过200亩,郊区(市)县不超过100亩。地震重灾县(市)超过规模的由当地县(市)政府研究决定,报市国土局备案;其他郊区(市)县超过规模的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出让。
(八)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五城区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旧城改造的责任主体,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改造,除市政府投资实施的项目外,经市政府批准,由各区政府投资或引进社会资金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整理出来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后,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市财政按规定应提留部分外,其余全部返还用于所在区的旧城改造。郊区(市)县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摸清本区域内未利用地、废弃土地的家底,制定措施引导和鼓励开发利用。
(九)严格执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出让(划拨)土地要严格按规划设计、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土地利用条件和建设开发期限进行开发建设。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经营性用地,确因城市规划调整,改变原规划条件确定的土地利用强度的宗地,经规划管理部门将宗地土地利用强度调整情况公示无异议后,方可进行调整并按成交楼面地价补缴土地价款;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因城市规划调整或旧城改造,调整原规划条件或规划方案的,经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调整,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按调整前后土地使用条件下的评估价差额收取。
(十)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市级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土地出让合同、招商引资协议的约定加大闲置土地和空闲土地的清理力度,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无偿收回的,由政府回购,纳入政府储备。土地闲置一年,不满两年的,要按相关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
三、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工业节约集约用地
(十一)坚持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按照“三个集中”的原则和“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新上工业项目必须安排在相应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工业集中发展区外的工业企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达到环保要求的条件下,要通过“拆企并企”、“拆企入园”等方式逐步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对规模小、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逐步实行淘汰关停。
(十二)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标准。市国土局、市经委和市规划局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相关规定。各区(市)县要结合当地实际,适时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土地成本供地。
严格设置工业用地出让前置条件。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要会同国土、发改、经委、规划、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认真拟定出让地块的产业类型、规划条件、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以及环保、能源、安全生产要求等事项和标准,在招拍挂出让文件中予以明确。
(十三)拓宽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企业采取租赁方式使用土地,积极探索分期分段供地方式。对分期建设的重大工业项目,要预留规划发展用地,根据项目实际投资额和建设投产进度分阶段供地,严禁虚假包装项目圈占土地;对投资规模较小、生产周期较短的工业项目,可按照低于50年的期限分期限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前,由市经委、市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对工业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延长出让期限。
(十四)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要在工业用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项目建设规划条件、产业类型、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开竣工时间等事项或标准,对违反合同约定事项和达不到约定标准的项目实行用地削减或政府收回用地。
(十五)加强工业用地用途管制。严禁将工业用地变相用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工业用地因城市规划原因改变土地用途的,政府按原用途收回。
(十六)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对符合规划的工业项目用地,在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出让费用。推行中小企业用地统一建设标准厂房的节地模式。在2010年前,对符合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标的工业项目,修建3层厂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70%交纳;修建4-5层厂房的,按50%交纳;修建5层以上厂房的,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四、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十七)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村民建住宅等需要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严禁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未批先占集体土地。
(十八)转变农村宅基地用地方式,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在城镇规划区和土地整理项目区范围内,停止审批零星宅基地,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有条件的地区,在实施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时,鼓励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在城镇规划区和土地整理项目区以外的农村地区,农民新建住宅,要向规划的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确需分散居住的,要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和当地的宅基地面积标准。要尽量使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不占和少占耕地。
(十九)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依法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展“拆院并院”和“拆企入园”工作,搬迁后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还耕,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到规划的建设用地区使用。
(二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出让、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按照规定用于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应当进入土地有形市场,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等方式公开交易,通过土地市场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
五、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二十一)建立健全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测制度。国土部门要运用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土地变更调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对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分析。
(二十二)建立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制度。市国土局负责,市发改委、市经委等相关部门配合,运用成都市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系统,对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执行实施全程监管。对违反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要依法及时查处。
(二十三)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没有国土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意见不合格的,不得竣工验收。(二十四)强化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国土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加强用地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要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及时通报给金融部门。
(二十五)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各区(市)县政府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是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主体。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2000]37号 【发布日期】2000-06-20 【生效日期】2000-06-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豫政〔2000〕37号二000年六月二十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街道、个人“五管齐下”,强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1、要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各级政府要认真分析本地区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能够有效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切实落实信贷、税收、经营场地等各项优惠政策。对促进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应逐一落到实处,防止出现政策棚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执行再就业政策,不履行职责引起下岗职工不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企业和社区的用人情况进行调查。对用人单位需要又适合下岗职工就业的岗位,诸如保安、出租汽车、环保、物业管理等,应优先推荐下岗职工就业。要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从事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或从事社区服务实现再就业。
2、企业要主动承担起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的任务。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分流下岗职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3、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支持再就业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小额借款等多种方式,关心支持下岗职工,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各种服务。
4、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要发挥特殊优势,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要通过建立社区服务组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组织下岗职工从事植树种草、环境保护、花卉苗圃、交通协理、治安管理、道路保洁、托老托幼、净菜加工等社会公益事业,逐步形成社区服务产业化,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要优先提供就业服务。
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促使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下岗职工要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再就业能力,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和自强创业的新观念,主动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
二、二、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
6、进一步减免工商行政性收费。现有各类集贸市场,都要开辟下岗职工经营摊区(摊点)。下岗职工凭当地劳动部门发放的下岗证明进入各类集贸市场从事个体经营的,第1年免收、第2年减半征收工商管理费。
7、放宽社区居民服务业免税范围。除继续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43号)及《河南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总的通知》(豫地税函〔1999〕077号)文件中所列举的11项免税项目外,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内的保洁服务、绿化服务、就业咨询服务、清洗服务活动所得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随营业税一同免征。
8、减免办理有关手续的费用。下岗职工凭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下岗证明,办理卫生许可证等有关手续的,卫生许可证费减收50%,免收卫生知识培训费。城建部门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的,也要酌情减免有关费用;同时,要合理规划再就业市场,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便利场所。
9、努力减轻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经济负担。在其就医时,有关医疗机构应当在挂号、治疗、住院等费用方面给予适当减免。对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就学,经企业、街道出具证明,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省教委设立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扶助金,主要用于资助城镇生活困难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
10、简便快捷地为下岗职工办理相关手续。劳动部门要及时审核并为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下岗证明。下岗职工凭下岗证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家庭手工业或开办私营企业需要办理有关证件的,工商、城建、卫生等部门要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为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办完有关证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及时说明原因。有条件的地方有关部门可采取“一条龙”服务的方法,集中办公。各地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要设立为下岗职工专门服务的窗口。
11、积极协调落实信贷资金。各商业银行、信用社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新增贷款,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社会需要、产品有销路、经营有效益的中小企业予以支持。对从事社区服务的下岗职工和吸纳下岗职工占本单位职工人数30%以上的,要优先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孟加拉小额借款”促进再就业模式,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贷款贴息。
12、鼓励下岗职工早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的下岗职工在协议期满前,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凭解除劳动关系和自谋职业的有关证明,经当地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可将职工本人按规定应享受而尚未享受的基本生活费,一次性发给职工本人。
13、鼓励企业多渠道分流安置下岗职工。企业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60%的,可在3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当地劳动部门确认后,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三、三、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良好服务
14、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发〔1998〕10号文件和豫发〔1998〕12号文件的要求,将劳动力市场建设经费和促进再就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预算到位,专款专用。各级财政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再就业培训工作。
15、积极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工作重心要向社区服务业转移,以社区服务业作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并以此推动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
16、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与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紧密结合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在每个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1年内,至少应免费对其进行1次职业指导,提供3次就业信息或职业介绍,对每个需要并自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下岗职工提供1次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可以享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17、为下岗职工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就业培训基地和其他培训实体,都要面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培训,公开向社会发布培训信息和承诺服务。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培训后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下岗职工要及时组织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要及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8、认真做好下岗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对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按现行规定代缴养老、失业医疗等3项社会保险费;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继续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过去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与以后续缴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过去个人帐户基金储存额与续缴的保险费累计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有关退休手续并计发基本保险待遇。
19、为下岗职工提供社会保险专项服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开设个人投保窗口,专项提供建立社会保险关系、收缴社会保险费、基本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业务,为下岗职工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和自谋职业解除后顾之忧。
20、引导下岗职工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进中心,保生活,是为了缓解失业高峰的阶段性任务,今后要加快市场就业步伐,减少下岗职工数量,缩短下岗职工在中心停留期限,争取在2、3年内下岗职工由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向享受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转轨、并轨。下岗职工逐步减少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要在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投入力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再就业项目,报当地政府同意后,财政部门予以资金支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