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时间:2002-7-16 11:29:57 来源:酒泉水利网 阅读44次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他在“七一”讲话中,又以丰富的内容和精辟的观点,进一步集中论述了“三个代表”问题,从多方面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世纪,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总纲,统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把这个指导思想牢固确立起来了,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验、赢得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既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许多有利因素,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这一政治图谋相继在苏联、东欧、南斯拉夫得手以后,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所谓“西化”,反映在思想领域,就是企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谓“分化”,就是企图分裂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必须看到,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使我们党内的一部分同志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种种疑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乘机滋生蔓延起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引进吸收国外有益东西的同时,西方意识形态也乘隙而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利用信息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千方百计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相当激烈。“法轮功”邪教的出现和不断进行捣乱破坏活动,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和长期性。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广大党员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有一些党员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任危机”和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有的党员竟然相信社会主义“大失败”、资本主义是“大趋势”的观点,错误地认为苏东剧变“证明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还有一些党员认为理想是远的,理论是虚的,金钱是实的,提出要抛弃远的,放弃虚的,抓住实的。对这种状况的影响和后果,绝不能低估。国内和国外、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理论上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理论上混乱,思想上涣散,必然导致行动上各行其是,党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对党的肌体的侵蚀,特别是如何有效地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二,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和驾驭复杂局面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既要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又要对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保证我国的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民族根本利益,以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我们深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央和地方、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重大关系上将面临新的复杂情况,各种深层次矛盾将日益凸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如何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凡此种种,都对我们党的领导水平特别是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党只有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情况、新条件,提高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妥善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才能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在组织上的巩固和统一方面。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员、群众基本上都在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或单位中工作,党的组织和领导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部门和单位来实施。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就业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这些年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无论从经济实力上看还是从人数上看,分量都不轻。如何加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是一个新的课题。再比如,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要求不仅会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我们工作的不同地方、不同领域和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维护、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同样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严密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只有保持组织上的巩固和统一,才能有战斗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从组织上巩固党,如何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对我们党也是严峻的挑战。
第四,在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方面。我们党已经有6400多万名党员,5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只有首先把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好了,党自身巩固和坚强了,我们才能执好政,治好国,干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如果疏于和放松管理,就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关键在于党员的质量。列宁当年在谈到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时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现在,确有一些共产党员丧失了先进性。据一项抽样调查,有29.2%的党员认为自己身边的党员不能发挥作用或不如普通群众。一部分党员认为当党员没有光荣感,有的甚至说,“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早就不想要了。”这些情况说明,在党的队伍不断扩大、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的情况下,组织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和干部教育好、培训好、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形成党员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正常机制,这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第五,在拒腐防变、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方面。经过80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发生的这种重大变化,不能不对党员和干部队伍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面临着不断的考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要比执政前艰难得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内一些人逐渐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不愿艰苦奋斗、贪图享乐的思想滋长起来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不断发生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滋生蔓延起来了。这就势必严重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政风廉洁,从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南斯拉夫联盟社会党在选举中失败、丧失执政地位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能不能更有成效地反腐倡廉、拒腐防变,能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来的。只有坚持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我们党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始终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率领人民不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回顾《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能够成功的。从本世纪初俄国布尔什维克形成、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辉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多年后丧失了政权并顷刻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挫折。与此同时,我们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富于开拓和创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同时也发生过一些失误甚至严重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创造性地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努力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重大建树。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世界上政党建设特别是我们党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透彻分析和深刻总结,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党的自身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的战略性思考。这一重要思想,同毛泽东建党思想,同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从根本上回答了在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党如何进一步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更好地肩负起领导重任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党的建设领域,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标志着我们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新贡献。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大意义的新阐述、新论断。实践证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偏离了“三个代表”的方向,就会发生失误和挫折;如果背弃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会变质,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只要我们党敏锐地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三个代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去,就一定能够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带领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讲新概括,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科学地总结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把这些历史经验同新时期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而确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方向;讲新发展,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着眼于新的世纪,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根本性质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学说;讲新要求,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在进一步强调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时,鲜明地提出了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在新世纪,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来进行,密切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二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和体现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中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三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既敏锐地把握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变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四要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充实党员、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干部,引导和推动全党同志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斗争;五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制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保证各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脚踏实地地为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六要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七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审视、检查党建工作,对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不符合的就坚决摒弃和纠正。总之,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做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要求的那样:“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篇:“三个代表”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和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和伟大纲领
王少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全面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其相互关系和根本要求,深刻理解它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科学理论观
政党的理论观是指一个政党对待其所主张、坚持并实践的理论的根本态度。它是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政党的根本党性问题。理论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政党的理论科学与否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关系着政党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具体到我们党,理论观说到底就是以什么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观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观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高度达到了新的成熟。十六大报告中通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最集中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二是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三是突出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四是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发展性;五是突出强调理论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创新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建理论最重大的贡献,首要的就是确立了党的科学理论观,从而,进一步解决了我们党如何对待、继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一根本问题,再次响亮而明确地向全国、全世界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的问题,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总方向。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立党观
政党的立党观是指一个政党对其自身生存发展的根基、依据以及道路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所解决的是一个政党靠什么和怎么样立于自身所在的社会、所处的时代的问题。立党观决定着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无疑是关系党的兴与衰、存与亡的大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在80多年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取得胜利和辉煌,能够越来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就是因为我们党根据形势和实际的变化,不断解决了靠什么和怎么样立住自身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靠什么立党、怎么样立党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全党的面前。回答并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们党庄严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的大趋势、大背景、大环境下提出的。它科学地分析并正确地把握了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激烈变化、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和道路问题,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根本立党观,这就是:立党为公,坚持党的先进性,靠代表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立党,靠代表和发展先进文化立党,靠代表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
靠代表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立党。这一立党支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和揭示。一个政党要使自己适合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就是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找到最根本的立足点和生长点,从而也才能为自己的力量找到最根本的物质来源。因此,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物质支点。
靠代表和发展先进文化立党。一个政党要想在社会实践中真正站住脚和有力量,就不仅要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根本依据,而且要顺应社会文化进步的趋势,站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开辟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道路。现阶段我们社会的文化领域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但同时,我们在文化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进步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等矛盾和斗争以各种形式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努力进行新的创造和新的探索,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不断地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这样我们就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保持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就能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代表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立党的精神支点。
靠代表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一个政党要想在历史上有所作为,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实现历史发展的目标。一个政党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连结起来,切实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我们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永恒不变的宗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党始终把群众路线看作是自己的生命线,强调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正因此,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才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有力支持,我们的事业才得到了不断发展。因此,“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的根本支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正确执政观
执政观是一个政党持有的对自身为谁执政和如何执政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是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策略、执政政策的集中反映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的最好写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依据。我们党执政从根本上说是靠它的先进性。其先进性就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党执政的首要任务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反作用。党要执好政也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性质,决定党必须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都会落空。因此,共产党执政最根本的就是要反映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还必须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因此,“三个代表”相互联系,内在地指明了我们党所肩负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历史责任,构成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使命和根本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我们党的执政之道。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用改革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就是党的领导的丰富内涵和实施党的领导的方式、途径,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提高我们党执政水平的方向。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政党对自身存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的根本看法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基本价值观的最精辟概括。
把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作为我们党自身存在和追求的首要价值。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就在于此。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把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我们党自身存在和追求的核心价值。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的政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才能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因此,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就成为我们党自身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
把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存在和追求的最高价值。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价值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就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长远发展观
发展观是指一个政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根本看法、认识和要求。它所解决的是政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思路、发展动力的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了我们党发展观的根本内容。
我们党未来发展的根本基础在于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我们党就不断壮大;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甚至会走向衰亡。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否推动历史前进,就成为我们党未来发展的根基。
我们党未来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于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政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党的全面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与时俱进,赶上潮流;必须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学习科学知识,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党来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只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失败。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才会看到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的正确和成效,看到国家的希望和前途,看到自己的希望和根本利益,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才能够始终拥护和支持我们党,从而使我们党成为一个强大的有力量的党,一个不可战胜的有发展前途的党。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五大政治课题,这就是:举什么旗、怎么举旗?以什么立党、如何立党?党的价值何在、怎样体现党的价值?为谁执政、如何执政?建什么样党、怎么样建党?这五大问题的解决,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无疑是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党建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和创新。
(本文作者: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干部教育部部长)本文来源《理论前沿》2003年第6期
第三篇: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指导
简单的说: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当前,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真正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是否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始终不忘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党的十七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因为他们都是指导我们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正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十七大强调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首先,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发展城乡经济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十七大的描绘,将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鲜明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全面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只有掌握三大规律,进一步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的理论高度,了解和掌握这三大规律,对我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统领各项工作,将会起十分重大的作用。当我们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尖锐复杂的矛盾、急剧深刻的变化、严峻困难的挑战时,坚决按三大规律办事,就能够沉着应对,从容处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何而来?怎样提高?根本之点,就是要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不会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失去前进方向;又不会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脱离实践。做到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07计算机 周勇
2008-10-21
第四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href=“#”>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 D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5-0000-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只有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才能从理想变为现实。 首先,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前,我们党提出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均衡的小康社会,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后盾,没有先进生产力作基石,是不可想象的。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如果缺少物质文明这个前提,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3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准还比较低,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一定差距。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就必须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使我国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同时要以科学的、历史的态度对待传统生产力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方式。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简单化地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护落后的态度,而是要立足于生产力的实际,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断超越传统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从落后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的转变。只有完成这样的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塑造先进文化,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此相适应,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具体来说,一方面必须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动力。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使人切实感受小康社会的人文关怀,是小康社会保持稳定繁荣的生机所在。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还要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保证。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其民主权利,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只有制度建设跟上去了,代表美好社会理想的全面的小康社会才会在坚强稳固的政治保证下早日建成。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不同需求,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必然会产生某些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特殊利益。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着眼大局,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引导和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兼顾处于不同状况下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利益,正视困难解决问题,查民情,解民忧,最终使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乡村、不同群体都能普遍、全面地实现小康,共同进入小康社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力量源泉。如果丢掉了大多数,就会丧失根本。所以,能否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个牵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问题。小康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得到发展、得到维护。总之,只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每一个环节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小康社会才会从美好的希望变成真正的现实。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 柳 波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二是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努力方向。这是党的十六大的两大历史性贡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这既是对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性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但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一般的哲学原理,而且涉及大量与新的实践和新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现实内容。这些现实内容,既包括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问题,又包括对党的实践创新的认识问题;既包括对二者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的深刻领悟,又包括对实现二者结合的中介环节的正确把握;既包括方法论问题,又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是在不断解决随着实践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决实践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并且规划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和具体步骤。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规划了继续前进的蓝图,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孕育形成的,其实践基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亿万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回答了实践提出的大量新问题,包括如何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处于迅速变化中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如何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如何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作出科学分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如何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等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说到底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是从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均衡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民心所向、国运所系,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贯穿其中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要求。因此,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把党的强国富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五篇: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