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时及听课证明
专任教师课时与听课情况证明
张三是我校语文学科专任教师。经核查,该同志近五年来平均周课时*节,每学期听课*节以上。
此材料已于*年*月*-*日在本校公示,群众无异议。特此证明。
**县高级中学(盖章)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校级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课时与听课情况证明
李四是我校副校长(或“中层管理人员”),现担任高中一年级一个班的政治教学(或“兼任高中地理教学,近五年来平均周课时*节以上”),每学期听课*节以上。
此材料已于*年*月*-*日在本校公示,群众无异议。特此证明。
**县高级中学(盖章)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班主任课时与听课情况证明
王五现为我校高二(1)班班主任,并担任一个班语文教学工作,近五年来平均周课时*节以上,每学期听课*节以上。
此材料已于*年*月*-*日在本校公示,群众无异议。特此证明。
**县高级中学(盖章)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第二篇:实习证明、听课证明
实习证明
兹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5级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同学(学号为,身份证号为,学制为2年)。该同学于2016年9月6日至今在我校(学校名)实习,担任信息技术老师。
该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老师
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证明人: _________(实习单位盖章)时间:
关于
同学听课、讲课的证明
兹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5级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同学(学号为,身份证号为,学制为2年)。该同学于2016年9月6日至今在我校(学校名)实习。
×××老师在我校担任信息技术老师,教授(几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自实习以来,累积讲课节,听课节。授课认真,听课时记录详细,表现出出色的业务能力。
特此证明
学校
2016年10月31日
第三篇:《证明》课时2
1.你能证明它们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证明的基本思路和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证明的常见方法以及书写推理过程。
2.难点:寻找证明的思路,选择证明的方法。
3.关键掌握综合分析法,结合公理、定理,依据条件、结论进行推断、猜测,寻求证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分组活动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边三角形。
(2)在你所画的等腰(等边)三角形中作出一些你认为可以通过所学知识证明的相等线段。
二、下面是几种结论: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相等。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两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到底边两端上的距离相等。
(6)等腰三角形顶点到两腰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距离相等。
1.练习一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2练习二 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三、将推理证明过程书写出来。
问题提出: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随堂练习:
已知:在ΔABC中,AB=AC,D在AB上,DE∥AC
求证:DB=DE
课堂小结:
(1)归纳判定等腰三角形判定有几种方法,(2)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了解了什么证明方法?
练习:寻找过程中.
第四篇:《证明》课时6
3.线段的垂直平分钱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过的定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并能正确运用。
2.难点:运用综合证明的方法,命题的逆命题的书写。
3.关键:把握住“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主线,注意从已知条件的推理中,以及求证问题的变换中寻找突破口.对于道命题的写法重要的是,分析原命题的条件、结论,再写出其逆命题。
教学过程: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提问:尝试写出证明过程。
想一想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操作幻灯机,展示证明过程
随堂练习:寻找中.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探索、思考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的思路,加深思维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的定理在实际应用中所起着简化证明的作用,同时在制图的方面有着较为实际的应用。对于定理的逆命题,首先要正确理解一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注意区分,并且明确: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在尺规作图既要做出图形又要讲清作图的依据。
第五篇:听课证明
听课证明
尊敬
老师:
本人因
,与行政班的就业指导课时间冲突,转到
老师
节课上课。本人承诺:上课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时完成云梯作业。特此证明。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签名:
联系方式:
学院班级: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