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著阅读提要
名著阅读提要
⑴《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成年时回忆往事,共有十篇文章。这本散文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鲁迅散文中的经典。
作品特点:①收放自如的任心“闲”谈。②质朴隽永的诗性叙述。③涉笔成趣的诙谐讽刺。④疏笔勾勒的人物白描。
重点篇目扫描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作者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⑵《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主要内容:《繁星•春水》诗集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作品特点:①短小精悍;②感情丰富;③哲理朴素;④格调自然柔和。⑶《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神魔小说《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经典情节及人物性格: 孙悟空
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
性格: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无所畏惧、幽默、好胜心强。
猪八戒
情节:高老庄娶亲、三借芭蕉扇
性格: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
唐僧
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⑷《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采用古白话,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经典情节及人物性格:
鲁智深(花和尚)
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性格: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
情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性格:崇尚忠义、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林冲(豹子头)
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性格: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
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性格:疾恶如仇、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性格:忠义之士,起义军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段,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⑸《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
主要内容: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作品特点:①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②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③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经典情节及人物性格:
祥子
情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打击
性格:(前)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虎妞
情节:虎妞对祥子好、虎妞和刘四爷吵翻了
性格:好逸恶劳,市侩气很浓;直率、泼辣;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
⑹《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笛福,英国作家。
主要内容: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小说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写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
作品特点:①故事精彩离奇;②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③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④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经典情节及人物性格: 鲁滨逊
情节: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教育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性格: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鲁滨逊”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⑺《格列佛游记》
作者:斯威夫特,英国著名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主要内容: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里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作品特点:①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童话色彩;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③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
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①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②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伪善、残暴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
⑻《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主要内容: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作品特点: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
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⑼《童年》
作者:高尔基,原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
主要内容:这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作品特点: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经典情节及人物性格:
阿廖沙
情节:“我”大病初愈,看护“我”的父亲却不幸染病身亡;“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我”跟随母亲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闹分家;听外祖母讲故事。
性格: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正直少年的形象。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对小市民习气深恶痛绝,热烈追求自由,强烈向往美好生活。
外祖母
情节: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性格: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
情节: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性格: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原苏联作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作品特点: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经典情节及人物性格:
保尔•柯察金
情节: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
性格: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第二篇: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前言
柏拉图 理想国 约前370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约前330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96 莫尔 乌托邦 1516 伊拉斯谟 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 1516 拉伯雷 巨人传 1532 蒙旦 论儿童的教育 1580 康帕内拉 太阳城 1602 安德里亚 基督城 1619 培根 新大西岛 1627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632 夸美纽斯 母育学校 1633 弥尔顿 论教育 1644 洛克 教育漫话 1693 卢梭 爱弥儿——论教育 1762 爱尔维修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1772 狄德罗 俄罗斯大学计划 1775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1-1787 裴斯泰洛齐 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1801 康德 论教育 1803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806 费希特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1807 欧文 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1816 福禄培尔 人的教育 1826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培训指南 1835 赫尔巴特 教育学讲授纲要 1841 贺拉斯·曼 十二报告 1837-1848 福禄培尔 幼儿园教育学 1861 斯宾塞 教育论
托尔斯泰 论民众教育 1862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1862 纽曼 大学的理想 1873 福泽谕吉 劝学篇 1880 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 1886 赫胥黎 科学与教育 1893 爱伦·凯 儿童的世纪 拉伊 实验教育学 1908 …… 后记
第三篇: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
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
——读书报告
书名:《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
主编:毛寿龙
内容简介:编者选择了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的21本著作,这21本著作分别代表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四种主要范式:
(1)范式一:官僚制行政理论
这一理论事实上包括两个时期,即传统公共行政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对于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著作,编者选择了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弗兰克•J•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佩德莱顿•赫林的《公共行政与公共利益》以及后来学者古德塞尔的《为官僚制辩护》一书;对于行为科学时期的著作,编者选择了玛丽•弗雷特的《动态行政》、赫伯特•H•西蒙的《行政行为》、安东尼•唐斯的《透视官僚制》、阿朗•怀尔德威斯基的《预算过程中的政治》和艾伦•鲁宾的《公共预算中的政治》。
(2)范式二:新公共行政
这一理论起源于1968年的米诺布鲁克会议。对于这一时期,编者选择了弗兰克•马里尼主编的《新公共行政的道路》、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道格拉斯•耶茨的《官僚制民主》、艾米特•S•雷德福特的《行政国家中的民主》等四部著作。
(3)范式三: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奥斯本和盖布勒、德鲁克。对于这一时期,编者选择了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的《重塑政府》一书。
(4)范式四:民主行政理论
对于这一时期,编者主要选择了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这两部著作。
编者还选择了一些对公共行政学进行整体性考察的著作,这些著作包括:德怀特•沃尔多的《公共行政的视野》、罗伯特•B•登哈特的《公共组织理论》、理查德•J•斯蒂尔曼二世的《公共行政的序言》以及菲利普•J•科珀和琳达•P•布雷迪等的《21世纪的公共行政》。
理解与感悟:
阅读本书,让我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一些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编者将每本著作的主干思想进行了简单却深刻的讲解,并且阐述了其对于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意义,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通过阅读,我只对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将就这些重点,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关键词Ⅰ“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
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是威尔逊反复强调的“真理”,他认为行政管理并不是政治问题,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按我的理解,他的意思就是说政治是负责解决国家总路线方针问题,发展战略问题,政策制定问题等关系国家长远稳定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而行政则是负责按照政治给予的任务,解决实际的操作问题的,是技术性的事情,只需要听从命令,服从安排就行了。
威尔逊还进一步指出,行政问题也不是宪法问题。我的理解是行政寓于宪法的框架之内,不能超越宪法,但是也不等同于宪法,因为行政问题的解决存在一个自由量裁的问题,这些调整符合法律却不能被法律详尽地列举和解释。
古德诺对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他将国家的主要功能分为政治与行政,对这两种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指出了协调这两者的思路和方法。他主张,政治与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前者是重点,后者则体现在其对行政必须保持一定的限制。政治的功能与决定谁将表达国家意志有关,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这种意志有关;而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必须在一个限制范围内,否则就会违背其保证国家意志得到执行的初衷,而成为一个政党或社会阶层左右国家意志的手段。关键词Ⅱ“官僚制”
马克思•韦伯最初用“官僚制”定义一类特定的组织:这类组织规模较大、层级节制、具有正式规章规则、明文记档、实行薪酬制。专业化程度高。“官僚制”理论的出现,与梅奥的科学管理主义的兴起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完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韦伯认为通过制定规则,找到最高效率的操作方式,运用严格的层级管理制度,通过非人格化的人才选拔和培训可以建立起一种最有效率的管理制度——“官僚制”。但是随着有限理性人假设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官僚制”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普通大众的印象中,“官僚制”的代名词就是效率低下,组织结构臃肿,运行机制僵化,弊病丛生的怪物。
我认为,制度的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所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洪流,进行相应的变革,否则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成为一种阻力。古德塞尔指出,当前学术界认为官僚制存在三大主要罪状:难以接受的低绩效、对政治权力的危险操作、难以忍受的对个人的压制。但是这些批评者基本上都是出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没有站在官僚制本身的角度,对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古德塞尔描述了官僚制所处的尴尬境地:
首先,官僚组织承担着众多复杂、自相矛盾且没有现实可能性的目标。
其次,委托代理的行政模式侵蚀了官僚制的能力。
再次,官僚制不仅要自身运行正常还必须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官僚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能被低估。
我想从自己在中国现实中所感受和听闻的一些现象,发表一些我对官僚制尴尬境地的看法。
在现如今的中国社会,虽然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提倡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程度日渐加深,改革的措施包括引入市场机制,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等创新型政府形态,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对政治体制有所改变。我国的民众经常抱怨政府的办事效率太低,媒体也报道了无数起上访十几年未果的案例,就连日常生活中需要到政府机关办手续都会对繁琐的程序感到郁闷。但是这些“繁文缛节”是为了确保实现公正与公平等价值,没有这些复杂程序,很难保证没有投机钻空子的人,这些人会危害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那这些责任又该归咎于谁呢?
其次,如果官僚制真如人们所认为的那么效率低下、安于守旧、抵制变革,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在传统的行政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实施行政体制的变革又如何解释呢?官僚制能为社会变革提供资源支持、组织指导等多方面帮助,官僚组织是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变革的必要力量。
再次,在中国,谈到官僚,人们的语气总是带着一丝丝贬义。官僚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就如漫画中的一样,大腹便便,表情冷酷麻木,趾高气扬又寡廉鲜耻。人们认为官僚一般都缺乏灵活性、顽固不化、保守、不重视顾客。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官僚也是普通人。官僚并不都是一副丑恶的嘴脸,他们大多还是忠于职守,敬岗爱业,履行着作为一个公务员应尽的义务。
我认为人民大众与官员之间信任感的缺失是造成官僚成为群起而攻之的重要原因,信任感不是单向建立的,而是双向回应的,而人民大众与官员之间信任的建立,需要一个联系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大众媒体,媒体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他们追求什么成为他们报道什么的指引。由于人民总是有这样一种心理,对负面消极的新闻关注程度一般来说高于对正面积极新闻的关注程度,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总是偏向于报道官僚的负面新闻,造成大众对官僚的整体印象变差,从而信任度降低,长此以往,会对政府的形象造成不可小觑的损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中官僚所存在的一些弊病。不作为问题、权责不对等问题、腐败问题、潜规则等等,都让我们的人民感到愤懑,我们对待官僚制的态度不能偏激,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就像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一样,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使其完善,抛弃那些不再适用于现实的传统,开创新的局面。关键词Ⅲ“民主”
民主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我对于民主含义的理解很简单,民主跟自由像两兄弟一样,形影不离。民主要求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要被听到,每一个人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发表观点的权利是平等的,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都有被承认被肯定的权利,社会给予每个人发展自身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但是现实中这种完全化的民主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所以我认为我们所说的民主是广泛的民主,在广泛参与的情况下,保证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让社会公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保证社会的稳定。
在道格拉斯的《官僚制民主》和雷德福特的《行政国家中的民主》两部著作中,作者阐述了民主的深刻内涵,以及民主如何在合适的路径下发挥其关键作用。因为民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程序复杂,巨大的信息量和难以调和的冲突,这就与公共行政所推崇的效率相悖,怎么在民主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整个社会中总有几个主流的声音,这些主流的声音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拥护者,之后社会上的人被划分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果我们按照自然界“强者为王,败者寇”的原则来处理问题,那么我们可能最终意见统一了,但是这种统一是表面的,内部的矛盾并没得到解决,在一个特定的时机,矛盾又会再度爆发,并且这一激烈的争夺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人类不同于动物,我们具有理智,通过协商、妥协,寻求一致的过程,不同的利益集团将冲突最小化,共同利益最大化,各方都达到一种基本满意的状态,这样就达到一种民主的状态。
但是如果每一个决策都按照这样的民主思路来做,那么无疑会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我认为效率还是公共行政追求的第一要素,民主可以在一些责任比较小的事情上,即人民可以对民主行为负责的情况,比如基层干部的投票选举,村民自治。因为我们国家是个超级大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短缺,各个利益集团的斗争异常激烈,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国家,集权控制就显得重要。一味地追求民主,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际操作也会困难重重。
关键词Ⅳ“市场文化”
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是激动人心的,它的确为美国僵化的政治、行政传统提供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实践中,私人领域的市场机制并不能简单地直接移植到公共部门。
奥斯本和盖布勒在《重塑政府》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各级政府近二三十年内吸收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实践,提出了十条改革思路:从划桨到掌舵、从服务到授权、从垄断到竞争、从规章到使命、从投入到效果、从官僚到顾客、从浪费到收益、从治疗到预防、从集权到分权和从政府到市场。
就我对这十条思路的理解,我认为其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一,公共行政的目标是界定公共问题,解决公共问题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上,如果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公共部门保持活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二,从投入到效果的思路,对建立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提供了启发,目标管理的思想,能使管理者明确目标,并且及时纠正执行偏差,最终保证目标的实现,一个良好的结果,也会对管理者造成积极的反馈,激励其下次更加努力工作;其三,从官僚到顾客,可以使公共管理者明晰他们所服务的对象——人民,最想要的是什么。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可以促进政府把有限的预算花费在“刀刃”上,提供给人民他们最需要的服务和公共产品,对于那些次重要的,面子工程,则可以减少投入。
总结:
我认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颗砾石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被打磨得圆滑了。在这个过程中,它也逐渐成了一门多元、包容的学科。很多概念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学者们旨在寻找看似互斥的理念之间的可融合点,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寻找一个平衡。但是我不认为他们是在走一条中庸的治理之路,中庸有时候也代表了毫无意义。我觉得在权衡公共行政是应该重权力还是重权利这个问题上,主要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公共问题而定,考虑问题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对待危害公共安全,危害社会稳定的事情,当然要依靠至上的权力,坚决打击;而对待人民正常需要的呼吁以及合理的质疑,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则要尊重人民的权利。当然,这只是片面的举例。
面对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频繁,产生的社会问题只是有增无减。虽然我们的政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大幅提高,但是与问题的复杂性相比,还是亟待提高。
我的切身感受是,普通民众对公共行政的关注度在提高,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在提高,但是他们的热情仅限于在网络上发表言辞犀利的评论,到了真正需要他们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去的时候,却又没有人积极响应了。我们大力敦促政府出台有利于民主的制度,要求多途径地发表我们的意见,让政府听见,但是那些“意见箱”、“投票选举”、“听证制度”、“市长热线”似乎形同虚设,现实中又有多少人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参与呢?
现在,我们最需要关心的问题是我国的公共行政将往何处去?回答好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把握住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学习西方传统的和新兴的公共行政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行政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正在这条道路上艰辛探索。
第四篇:《中国经典名著导读》复习提要
中国经典名著导读复习提要
(2010年12月)
※ 期末考试试题类型
一、填空题
二、单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 复习提要
第一专题:诗经
篇目:
《郑风·溱洧》、《周南·芣苡》、《唐风·椒聊》、《郑风·子衿》、《王风·君子于役》、《小雅·采薇》 名词解释:兴观群怨风雅颂赋比兴
简述题:
1.《郑风·溱洧》一诗所表现的欢乐诗情在《诗经》中你还知道哪些?为什么这类诗后世越来越少了?
2.《郑风·子衿》一诗描绘了怎样的生活画面?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什么?
3.《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在《王风·君子于役》中是如何体现的?
论述题:
1.今天如何看待《诗经》 的经典性?请举例说明。
2.从《诗经》所表现的先民生活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源流的延续性。第二专题:屈原与《离骚》
篇目:《离骚》、《九歌》
名词解释:楚辞香草美人
简述题:
1.简述“楚辞”名称的由来和内涵变化。
2.和《诗经》相比,《楚辞》有哪些主要特点?
3.“香草美人”手法在《离骚》中是怎样体现的,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4.试析《离骚》中诗人形象。
论述题:阅读屈原的《离骚》和《九歌》等作品,谈谈屈子精神的文化意义。第三专题:孔子与《论语》
篇目:《论语·学而》、《论语·为政》、《论语·子路》
名词解释: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简述题:
1.“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何意义? “学”在孔子思想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的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论语》的语言具有“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形象隽永”的特点? 论述题:
1.如何认识“君子不器”?当今社会分工条件下如何处理“器”与“不器”的关系? 第四专题:志怪志人小说
篇目:《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任诞》、《世说新语·伤逝》、《世说新语·简傲》、《世说新语·忿狷》、《世说新语·方正》
名词解释: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名士风流魏晋风度
简述题:
1.《世说新语》包括哪些主要主题?试举例说明。
2.简要分析魏晋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论述题:
1.《世说新语》以名士为主体的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2.《世说新语》是名士的速写画和教科书,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谈谈“魏晋风度”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五专题:唐诗选读
篇目:李白《行路难》、《送友人入蜀》,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江南逢李龟年》,王维《终南山》,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长恨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名词解释:初唐四杰盛唐气象新乐府诗
简述题:
1.盛唐气象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和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王维诗有何不同?
3.吟读王维《终南山》与孟郊《游终南山》,说说二者在意境营造与表现方法上的不同。
4.为什么说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简析唐诗兴盛繁荣的原因。
5.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试分析他们的异同。
论述题:
1.阅读《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有人说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请谈谈你的认识。
2.李、杜二人的诗歌,向来被看作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艺术形态的双峰并峙。试比较《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入蜀》与《赠卫八处士》、《江南逢李龟年》,说说李、杜二人的诗人气质与诗歌风格的不同。
3.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议颇多。有人持讽喻说,有人持爱情说,有人持双重主题说。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皆须结合课文诗句)
第六专题:宋词选读
篇目:苏轼《临江仙》《定**》
名词解释:以诗为词易安体稼轩体
简述题:
1.简析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词史的贡献。
2.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是如何体现言在此而意在彼、语意双关、即小见大的艺术风格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境界?
3.李清照前期词中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语,后期词中则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永遇乐》)等语,请分析她不同时期懒于梳头的不同思想感情。
论述题:
1.联系具体作品,试比较分析辛弃疾与苏东坡词风的异同。
2.分析《临江仙》和《定**》等词作所表现出的苏轼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胸怀。第七专题:古代戏剧
篇目: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名词解释:临川四梦至情论
简述题:
1.《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1)整个曲子吐露了杜丽娘怎样的心声?
(2)作者是怎样通过场景的变换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
(3)为什么“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2.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的主题有何作用?
4.简述元杂剧与明传奇的异同。
论述题: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 第八专题:现代小说
篇目:鲁迅《狂人日记》、张爱玲《倾城之恋》
简述题:
1.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
2.狂人从身边和历史上看到了哪些让他感到震惊的事实?
3.简述《倾城之恋》叙述方式有何特征?
论述题:
1.试分析《狂人日记》如何体现出对人的生存悲剧的思考。
2.《倾城之恋》如何展示出两种文化背景冲撞中的爱情故事?
3.《倾城之恋》如何表现人的爱情在客观环境中的无奈与无常?
第五篇:中考语文名著《名人传》考点提要
中考语文名著《名人传》考点提要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 法国作家。
2、主要内容: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3、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中华考试网
4、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欢乐颂》等。
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