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浅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竹园镇新街小学
卯洪艳
“字如其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教育学生应把字写规范、端正。作为老师的我们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是为他们今后在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书写基础的前提。
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写字时头歪、肩斜、腰弯,本子斜放等现象普遍存在;而执笔大多过紧,使手指严重弯曲、变形„„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致使字体歪斜、潦草,字迹模糊,严重影响了书写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过早的近视、斜视、驼背、手指变形等后果,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刻不容缓!
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分析、总结,我发现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形成有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的原因。
内部原因:
1、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
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正处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辨能力较低。比如在识字过程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此外,还会将正确书写习惯与错误书写习惯混为一谈,不能分辨等等。例如,对如何握笔的问题就感念模糊,不能分清。由于这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小学生常常写错别字,一味遵循并强化了不良的书写习惯。
2、小学生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十分有限,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摈除错误习惯,端正地坐在桌前认真的写作业、练字,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这也是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未成熟的外部表现。外部原因:
1、社会环境
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误行为习惯的形成,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老师或亲密的同伴有不良的习惯,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书写习惯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免得儿童受他人影响,而导致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甚至是行为习惯。
2、教师的教育
现在,有些老师在看到学生在握笔不正确,甚至趴在桌子上的情况下写作业时,竟没有提醒学生,督促学生要注意书写习惯;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只注重是否正确,而不在乎其书写质量,清晰度。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呢?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仅仅在作业批改的时候,对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稍作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平时做起,把书写作为一门课程。
1、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字也比较好。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字写得不够规范,有的教师甚至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也不正确,课堂板书起不到示范作用。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得从规范老师做起。
2、培养学生浓厚的书写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指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
3、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即所谓的训练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使之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首先,端正坐姿,正确坐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不左右歪斜,使眼睛离纸约一尺;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倾,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臂开,就是两肩齐平,两臂张开,肩部放松,一手执笔,一手按纸;足安,就是两脚自然下垂,分开平放地上,不要一前一后或叠在一起。这些动作要领,学生掌握并不难,但要长时间坚持却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提醒,反复强调;同学之间相互督促、互相提醒;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也要时时自我提醒、自我检查,最终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为写一手好字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纠正执笔。现在小学生的执笔方式五花八门,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执笔太紧,不少学生执笔时食指的第一个关节严重凹陷,第二关节和拇指的第一关节严重凸出,其它三指则紧紧拢在一起。正确的执笔方式是:食指与拇指的端部轻捏笔杆,离笔尖约一寸处,中指的第一指节处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垫在下面,笔杆上部靠在食指部的关节处,笔杆与纸面保持45至50度角,执笔时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一个挨一个自然地叠在一起,不疏松拉开,掌心尽可能的虚,即做到“指实、掌虚”。教学时,老师应多示范,多强调,平时应多强调:手指不能用力挤压笔杆;手指不能收得太紧;笔杆上端应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第三,纠正运笔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坐姿端正,执笔正确的情况下,先写好横画和竖画,即“横平、坚直”,继而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身正、笔正、字正,笔画均匀、有力。做到以上几点,还需要教师注意学生平时的写字情况,学生在写字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对不正确者给予纠正。当然,我们的强化不是只让学生死板的去练,而是在矫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之后,进而利用各种方法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相关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也就是在活动中训练,在活动中强化。还可以采用榜样法对有较好书写习惯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误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小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且粗心大意,从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书写的不规范,作业的潦草模糊。有意注意的维持,依赖于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书写的具体任务,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他们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字形美,培养小学生具有写正确、规范、工整字的兴趣,来延长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通过外界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之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学校组织书法辅休课,时常开展规范字,规范作业等,都是要我们去开展实现的。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常时间的引导和教育,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巩固来实现,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全力配合,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小写一手漂亮的字,写好字!
第二篇:怎样矫正小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怎样矫正小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怎样矫正小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
目前,在许多中小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写字时头歪、肩斜、腰弯,本子斜放等现象普遍存在;而执笔大多过紧,使手指严重弯曲、变形„„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致使笔画呆板、无力,字体歪斜、潦草,字迹模糊,严重影响了书写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还会造成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手指变形等后果,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刻不容缓!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都要给予高度重视。
如何全面,彻底地矫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呢?几年来,我致力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实践过程的几点体会整理如下:
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自我矫正动机 学生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不重视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不少学生认为:“字写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只要写得对就行,至于怎样写,那就更无关紧要,只求写得顺手,写得快。”这种观念如果不彻底转变,矫正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在矫正之前,必须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加大宣传力度,采用编故事、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不良书写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我一定要改”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矫正不良书写习惯的内在动机。
二、要系统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学生形成矫正的动机之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动作要领和矫正的方法,并利用写字课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着重做好三项工作:
1、矫正不良的坐姿
当前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坐姿主要有头歪、肩斜、身歪、腰弯、胸压桌沿等,矫正时可以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坐姿要领。正确坐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不左右歪斜,使眼睛离纸约一尺;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倾,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臂开,就是两肩齐平,两臂张开,肩部放松,一手执笔,一手按纸;足安,就是两脚自然下垂,分开平放地上,不要一前一后或叠在一起。
这些动作要领,学生掌握并不难,但要长时间坚持却不容易。如何让学生长时间坚持用正确的坐姿写字,是矫正学生不良坐姿的难点。训练初期,教师应注意及时提醒,反复强调。与此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和互相提醒意识,即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经常用要领来自我检查、自我矫正,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互相提醒,最终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矫正不良的执笔姿势
当前学生的执笔姿势五花八门,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执得太紧,不少学生执笔时食指的第一关节严重凹陷,第二关节和拇指的第一关节严重凸出,其它三指则紧紧拢在一起,状如鸡爪。由于学生写字时主要是靠手指发力,相比之下,矫正不良的执笔姿势要比矫正不良的坐姿难得多。又因为学生已形成各种不同的执笔姿势,所以矫正时最好要求学生彻底摒弃原来的不良执笔姿势,重新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食指与拇指的端部轻捏笔杆,离笔尖约一寸处,中指的第一指节处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垫在下面,笔杆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笔杆与纸面保持45至50度角。执笔时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一个挨一个自然地叠在一起,不疏松拉开,掌心尽可能虚,即做到“指实、掌虚”。
教学时可先结合讲解、示范,让学生逐句理解、领悟动作要领,练习执笔。讲解时应着重强调如下几点:
一、手指不能用力挤压笔杆。
二、手指不能收得太紧。要注意拇指和食指之间(即虎口)应留空2厘米左右,同时,无名指和小指不能贴近掌心,相距应有2厘米以上。
三、笔杆上端应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不少学生把笔杆靠在虎口上,容易造成手指紧捏笔杆)。以矫正学生执得太紧的不良习惯。
在学生练习执笔的过程中,教师应逐人检查过关,对于未能掌握要领的,要及时指出并帮其纠正。在学生都掌握要领的基础上再要求其结合运用正确的坐姿进行书写练习。刚开始时,学生大多觉得力不从心,笔杆不听使唤,书写的速度也较慢。这时,教师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自制力,以防止学生偷懒,继续使用原来的不良执笔姿势。
对于一些不良的执笔姿势已根深蒂固,一时无法矫正过来的学生,则可以教给辅助方法:即在执笔时用橡皮筋把学生的食指和笔杆扎在一起,帮助其固定笔杆,再在其掌心放一直径约两厘米小球,帮助其固定手指,做到“指实掌虚”,直到其掌握要领,基本形成正确的执笔姿势为止。
3、矫正不正确的运笔方法
不少学生写字时手腕严重内收,造成字体歪斜,笔画呆板。矫正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运笔时手腕自然伸展、放松,使手腕和手指能协调发力。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坐姿和执笔进行单笔练习,即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要求做到“横平、竖直”。继而可以要求学生练习写“永”字,掌握八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做到身正、笔正、字正,笔画均匀、有力。
以上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训练时既要分项进行,又要综合训练;既要教给学生动作要领,又要教给学生矫正的综合方法;既要重视课内的系统训练,又要重视课外的巩固训练。另外,训练的过程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就能把技能操作、形象感知和运动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就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巩固矫正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矫正不良书写习惯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加上收效的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心理,因此, 在系统训练的 要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除了上好写字课之外,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开设写字活动课、宣讲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览等。也可以多举行一些竞赛,如“看谁做得最好”“看谁进步最快”“比比谁的字漂亮”“书写知识竞赛”“书写基本功比赛”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运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书写兴趣,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在姿势上还是在书写效果上,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练习书写的行为和兴趣互相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还必须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过多,是学生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的另一主要原因。作业过多不但会影响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刚形成的正确姿势逐渐变形,重新形成各种不良的书写习惯。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只有作业量适中,才能有效地巩固矫正的效果,否则,整项矫正工作将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有一些教师把写字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哪个学生犯了错,则令其抄写课文或守则,轻则三遍五遍,重则八遍十遍,这样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书写兴趣,助长了不良书写习惯的形成。
四、要人人重视,齐抓共管 目前,不少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与其它学科无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关系到人的终身发展,与任何学科都是息息相关的。况且,矫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综合工程,单凭语文教师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全体教师的协作和参与。全体教师都应认识不良的书写习惯的危害性,迅速行动起来,共同做好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的矫正工作。只有人人重视,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做到人人抓、天天抓,一抓到底,才能全面、彻底地矫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奠定一块坚固的基石。
第一,要求严格
我从四个方面对写字提出严格的要求:(1)坐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腰板挺直,胸腔舒张。(2)握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推铅笔,手腕关节灵活运转,大拇指不能包住笔杆。(3)全神贯注。思想集中,注意字的笔画、间架、结构。(4)卷面整洁。字字大方端正,行行排列整齐。(5)规定用笔。铅笔2H木头笔,水笔的颜色、粗细统一,绝对不允许用或粗或细的乱七八糟的笔。
第二,榜样激励
每学期,我都会寻找合适的时机拿一些书写优秀的的作业本展示。让他们欣赏同学的作业本,并请他们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学期,我还以班内书写最好的学生(万小双)的字作为他们的字帖,要求每天认真照样子写两行,还鼓励他们:“这是同班同学写的,她能写好,你们也能写好的。”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书写的热情。(这个效果比临买来的帖要好得多)
第三,作业适度
以课堂练习为主,减少家庭作业。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绝大部分采取的是放任式,对回家作业缺乏有力的监督,学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因此作业或是书写糟糕,或正确率低,或索性不写。因此,我平时基本上以课堂练习为主,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课堂上有老师的督促,学生往往能做到书写端正。而课后作业相对少了,孩子的书写也就相对认真些。
第四,家长配合家长会上,向家长展示优秀的作业本,目的之一是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班的写字质量,二是提醒家长也应督促自己孩子认真书写。有时电话联系家长,除了告诉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外,还不忘提醒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回家作业(主要是书写质量),尽可能做到老师与家长齐抓共管。
第三,作业适度
以课堂练习为主,减少家庭作业。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绝大部分采取的是放任式,对回家作业缺乏有力的监督,学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因此作业或是书写糟糕,或正确率低,或索性不写。因此,我平时基本上以课堂练习为主,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课堂上有老师的督促,学生往往能做到书写端正。而课后作业相对少了,孩子的书写也就相对认真些。
第四,家长配合家长会上,向家长展示优秀的作业本,目的之一是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班的写字质量,二是提醒家长也应督促自己孩子认真书写。有时电话联系家长,除了告诉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外,还不忘提醒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回家作业(主要是书写质量),尽可能做到老师与家长齐抓共管。
第三篇:纠正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七个方法
纠正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七个方法
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能令孩子终身受益。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不可一味责怪孩子,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不当言行“造就”了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效率低下;
4.不善于利用工具书,马虎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懂也不问;
6.做作业拖拉;
7.快下课时听不进讲,早早收拾好书包,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学习之余不善反思;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只关心分数,而不对作业、考卷进行分析检查;
11.学习时小动作多;
12.边做作业,边看(听)电视(收音机);
13.书本胡乱丢,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4.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5.听不进对学习的批评;
16.偏科;
17.学习易受情绪影响;
18.学习耐挫性差等。
如何矫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没少管,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每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向学习习惯迁移,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一般而言,家长的生活习惯好,自然会“传授”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家长们有意识地自我约束才能达到的。对于以下七类颇令家长头疼的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家长应学会运用技巧。
1.做作业拖拉
很贪玩。每天做作业总要到晚上10时以后,其实他的作业并不多,他的同学一般都能够在晚7时完成。家长发现,在做作业时,拖拉习惯了,喜欢边玩边做,做两分钟,玩五分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造成的。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端茶、倒水,总是在打断孩子;还有的家长喜欢坐在旁边指手划脚,孩子写错一个地方就大呼小叫,造成孩子心理恐惧,每写一个字都小心谨慎;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就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一些孩子为了避免多做作业,有意拖拉,久而久之,拖拉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对策:孩子拖拉,家长要反省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养成了做作业拖拉的习惯,然后对症下药。孩子做作业前,家长应指导孩子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到位,如喝水,上厕所,要用的文具、书本都准备齐了;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在一旁盯着,不要轻易打断孩子。对于一些已经有拖拉习惯的孩子,可请教老师完成作业的大致时间,限时让孩子完成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可在联络本上向老师汇报。
2.不检查作业
平时的作业整洁、正确率高,总能得到小红花,但一到考试就落后了。老师通过与其家长交流得知,平时做完作业,没有自行检查的习惯,从一进小学校园开始,家长就包办了本该由孩子完成的任务——检查作业。
对策:孩子们都是喜欢游戏的,建议家长和他们做个游戏。封孩子为“作业(试卷)国王”的警察,警察的任务就是抓坏蛋,在这个王国里,坏蛋就是那些错题。每次做完作业或是答完试卷后,“警察”就必须尽义务要抓“坏蛋”。如果有一天,警察再也抓不到坏蛋了,那么警察就可以升级为警长。这个游戏也能帮助孩子改善作业粗心大意的毛病。
3.不懂也不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乖巧得很,但也很少提问,“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善于思考,提不出问题来”。不懂而不提问的现象,总是让问题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越积越多,问题多了却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孩子想提高学习就难了。
对策:思考会令孩子不断进步。对于不爱思考和提问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其他方面来促使孩子开口提问。比如,家长可多带孩子去科普展馆,去超市和菜场,让孩子多问,比如买东西,让孩子去问价格,提示孩子去询问商品情况,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也能让孩子将提问看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应“不耻下问”,学着向孩子问问题,孩子回答不出来的,就带着孩子一同去向他人请教,家长这样的做法,也是对孩子提问进行的鼓励暗示。
4.学习缺乏动力
丁丁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就是学习不主动,非要家长盯着才肯学习。由于学习不主动,在临近考试时,丁丁得花费比同学们多出几倍的精力备考,“临时抱佛脚”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丁丁的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中下游。
对策:给家长提供一个游戏学习法。孩子不愿学习,却一定会喜欢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打牌”学习,如将想让孩子学习或是复习的内容(学科不限)写在多张纸条上,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耍,双方相互抽牌答题,最后让孩子将所有的题过一遍。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打牌”的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睿智,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反而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5.不爱惜学习用具
玲玲上学了,父母给她买了许多漂亮的文具,玲玲着实兴奋了一些时候。但好景不长,玲玲的书桌上和书包里放满了没用完的铅笔、作业本。每支铅笔用过两次后就搁置一边,要换新的,每本作业本用不到三分之一,就破损不堪,卷笔刀多得可以开博览会。对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都毫不吝惜,在给孩子选购文具时,多半会迁就孩子,动辄花百来元买一个卷笔刀,但孩子却并不珍惜。
对策:孩子乱丢学习文具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此,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对文具的保管情况,对孩子浪费的行为要进行教育(如可带孩子去了解贫困学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不切实际地提出购置文具的行为要学会拒绝。家长也可以试着这样做,可将文具作为奖品送给孩子,在赠奖时给孩子提出期望,相信孩子看到文具时就能想到它背负的“使命”,不会轻易浪费。
6.不清理学习场所
清理学习场所是指学习完成后及时整理桌面和周围环境,物归其位,以便下次学习的顺利开展。这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有些孩子由于多种原因,不太耐烦去做这种工作,往往把清理任务扔给家长。家长有时出于溺爱,认为孩子做完作业已经够辛苦了,就不再要求孩子清理学习场所、收拾书包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做这么细致的工作,或做起来较费时,效果不佳,于是越俎代庖,落得省事。
对策:孩子做作业是比较辛苦的,但不能因此放弃要求。具体处理办法是,让孩子稍稍休息和松弛一下,然后再要求孩子清理。孩子初次清理时,应有耐心地在一旁指导,直到清理完毕为止。最后,给孩子一些鼓励,口头鼓励或物质鼓励均可。特别注意的是,就算是孩子收拾得不干净、不整洁,家长也应鼓励,而不应抱怨或再次整理,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7.无节制地看电视
龙龙爱看电视,放学回家,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打开电视,看得入痴入迷。吃饭、做作业、玩耍都要开着电视,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至少4个小时。眼睛近视了不说,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
对策: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不合理的,关键在于指导孩子正确地利用这种传播媒介。为了防止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要约法三章,每天能看多长时间应依儿童年龄、身心状况、学业状况而定。有两条家长须记住,第一,不要把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奖赏;第二,要恰当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适当带领孩子做些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又有益的儿童读物。另外,家长自己也不能有长时间看电视的习惯,最好不要经常打开电视。
纠正行为不要撕裂“伤口”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个反复的过程,纠正的过程也许是艰辛的,但只要家长每天坚持纠正,且方法得当(注意:身教要多过言传,少责罚、多鼓励),一天天过去,就能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转变。尤其是在假期里,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可借机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时,切忌撕裂‘伤口’。”
一个人在餐馆打工时,手指被刀具划破了,他去一家私人诊所治疗。医生给他清洗了伤口,上了点消炎药说:“没事了,你的手指只是一根小血管受了伤,不用包扎,会自然愈合的。”这人觉得奇怪,“您怎么知道只有一根小血管受了伤?”医生听了,便很认真地拿来镊子,将那人的伤口朝两边撕开,指着中间的一根小血管说,“你看,先生,就是这根小血管受伤了!”这一下,这个人原本不用包扎可以自行愈合的伤口遭了殃,伤口不但要包扎,还得请假休养。
这个故事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方面,给了我们启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他们自己可以自然修复的小“伤口”,却被家长人为地“撕大”了,弄得非“包扎”、休整不可。比如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岔嘴是正常现象,孩子们得有个适应过程,但不少家长和老师却总在批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不是个好孩子,一边罚站去?”看看,“伤口”被撕大了,想“自然愈合”都变得困难了,将来只有靠老师和家长的强力矫正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自然愈合的小伤口不留疤痕,而经过扩大再治疗的伤口,治愈后是一定会留下疤痕的。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方面,被“撕开”扩大化的坏习惯,将来的纠正也会留下“疤痕”,而这也许是孩子一辈子也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第四篇:动之以情,纠正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标题:动之以情,纠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单位:神泉乡珊田小学 姓名:周仔艳 联系方式:*** 动之以情,纠正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学困生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习惯较差,才导致学习困难的。于是学困生的转化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一、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称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的,但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其中自暴自弃是“学困生”常见的心理特征。这种极端的思想情绪,会对学困生付出一种消极行为,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及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里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因为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方面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就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以另类自居,以吸引众人的眼球,以求心理上的平衡。
二、教师面对学困生的难题。
对于学校来说,学困生的出现和存在并不奇怪;对于我们老师而言,面对学困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当一个班级中,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学困生时,有的老师带着高度的责任感,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先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当效果不佳时,就失去耐心,对学困生“绳之以法”,结果前功尽弃,造成学困生与老师的尖锐对立、矛盾激化;有的老师看见学困生就头疼,提起学困生就生气,于是对学困生高挂“免战牌”,对学困生视若不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求得“歌舞升平,一团和气”,其结果往往是“天下大乱”,连上课纪律都无法保证,甚至发展到学校领导不得不在学期中途撤换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上两种结果的出现,是教师的失败、也是学生的失败,是两败俱伤,这绝不是教育所期望的。
三、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学困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之效。我2001年参加工作,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可以说是同学困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教育转化学困生方面,也有一定的心得体会。
1、面对学困生,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在教学中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压力,有来自生活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也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在重重压力之下,当我们面对尖子生时,会略感一丝欣慰;但我们在面对学困生,尤其是屡犯错误的学困生,往往易用“暴跳如雷”的态度来惩罚自己和学困生,对学困生来说,意义根本不大,厌学的还是厌学,违纪的照样违纪,而留给我们自己的则是沮丧、徒劳和挫败感。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我们都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光靠恨,铁终究是不能变成钢的。有人说,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作为一名教师,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既然山不会走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走过去呢?既然我不可能改变他,就只能帮助他,只能先帮助他,才能不断改变他。
2、面对学困生,老师要有一颗爱心。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有了爱,教育才有动力和生机。对学困生而言,缺少的不是呵斥与惩罚,因为他们大多从呵斥与惩罚中一路走来,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爱是源动力。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尽量让学困生感到温暖,在编座位时,我们不要让学困生坐最后一排或最角落,更不要设立特殊座位;在剧烈运动后,我们可以提醒他们要用手巾将汗擦干;在午休时,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多披一件衣服,以防感冒;在他们就餐时,我们可以问一问他们能否吃饱、吃好,并告诉他们要吃米饭和蔬菜,少吃泡面和垃圾食品中,预防肠胃疾病;在放假时,我们可以提醒他们要及时回家,不要让父母牵挂;在他们生病时,我们可以劝他们及时就医,并安排周围的同学照顾他们;在他们在犯错误时,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危害,告诉他们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给他们“开小灶”,从方法上进行指导、从知识上进行点拨,还可以找来一些优秀学生的教材和导学案让他们借鉴,知道怎样去学习。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在生活上关心“学困生”,在学习上 “偏爱”学困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这样关爱自己,我要再违纪违规、不用功读书,怎么对得起老师对我的关爱。
3、面对学困生,教师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
师生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对待学困生,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在心中也渴望得到正面肯定和鼓励。我们一定要尊重学困生,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本学期我新接了一个毕业班,据老师介绍,班上有个姓段的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还经常拉帮结派、欺负弱小,老师和同学都对他有较大的意见。开学以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交给他一项任务----专门维护班集体的纪律,他当时觉得很奇怪,认为自己不是班干部,平时表现也不是很好,老师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对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也抱有怀疑,我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这本来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任务,没想到他利用自已在班上原有的威信,再加上自已以身作责,班上原本喜欢打架的同学被他带得服服帖帖,少了许多打架骂人的现象。我在肯定他能力的同时,很认真的对他说,同学们都说越来越佩服你了,如果你在学习上也有这一股子劲,带头完成学习任务,一定会更优秀。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爱打架、学习不认真的坏习惯正慢慢改正。
4、面对学困生,教师要有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不良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要彻底转变他们,也决非朝夕功,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作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尤其是“学困生”出现反复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应对,要引导学困生不为错误找借口,要为错误找出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灯。
学困生的成功转化并非易事,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教学中,还是管理中,都不能歧视学困生,不抛弃、不嫌弃、不放弃,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教育感化他们,他们的进步与健康成长,就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第五篇: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懂不会也不问;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6、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7、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8、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9、作业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错题;
10学习时常说闲话;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1、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边做作业,边听看电视;
12、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3、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4、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5、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16、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