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时间:2019-05-14 14: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第一篇: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欲颓()能与()遂至()藻荇()....

二、解释词义

五色交辉()盖竹柏影也()晓雾将歇()夕日欲颓()....能与其奇者()藻荇交横()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积水空明().....欣然起行()四时俱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寝”:名词作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省略句(补齐省略部分)

欣然起行。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陶弘景,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__,南朝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

2、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宋代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派代表诗人。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三苏”。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月下美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的苦闷心情,表达作者____________人生态度。

4、《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时——今义:时间;古义:__________

2、但少闲人 但——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

3、吾两人耳 耳——今义:耳朵;古义: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念——今义:纪念,思念;古义:__________

5、月色入户 户——今义:住户、人家;古义:__________ 七、一词多义

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遂至承天寺()将:晓雾将歇()将军百战死()清:清流见底()回清倒影()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康乐以来()

八、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月色入户()

2、沉鳞竞跃()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何夜无月?()

九、课外拓展阅读

定**[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第二篇:八(上)短文两篇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3、背诵默写

4、学习古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托物言志: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3、“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就一事、一物、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慨。

4、《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刘梦得文集》。

5、《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二、字词句翻译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 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 吾 德馨。苔痕 上就 出名这只品德高尚阶绿,草色 入 廉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映入博学的人 大没有学问的人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无丝竹之 乱 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奏乐的声音 使。受到侵扰 官府的公文 使。感到劳累

“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的多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 不枝,香远益 清,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沾染 洗涤美丽也顾庄重生枝蔓更加 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 不可亵玩 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耸立的样子立亲近而不庄重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 有闻;莲之爱,同 予 者品德高尚的人很少我 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应当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碧绿的苔藓长到阶上,葱翠的青草映入眼帘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7、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三、课文理解

1、《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主旨。其次写“陋室”,从环境清幽宁静、室主人交友的高雅、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三方面进行描述。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2、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了他对那些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

3、如何理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三国 蜀国丞相,政治家

子云:扬雄,西汉文学家

意在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

4、如何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

5、《陋室铭》托“陋室”言“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6、《爱莲说》

第三篇:八上材料题练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材料

一、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材料

二、图

一、曾国藩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材料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

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较量指哪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2)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一所示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4)图

二、图

三、图四所示人物是谁?为实现 “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5)图五所示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指出 “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6)图六所示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领导的这场运动的地位(或性质)如何?

(7)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历史事件?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8)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分别是指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两大开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9)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先进中国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2.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

一、看下图(孙中山和民报)。下列(图

一、图

二、图

三、图四)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四幅图片。

材料

二、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百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救亡图存道路上进行了哪三次有益的探索?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你认为革命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3)材料中的这两位伟人是谁?他们分别是中国民主革命什么时期的领导人?

(4)孙中山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哪三大主义?简称什么?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多少周年?民国8年指哪年?这一年春天在北京发生的影响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5)我国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有何意义?

(6)从纪念章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图中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③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用最简短的一句话评价图中的历史人物?

(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政治主张(或思潮)有哪些?分别代表代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哪个阶级的哪个派别的政治主张?同时分别指出在这些进步主张指导下的重大历史事件?

3.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汲取先进思想,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主张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最相似?洋务运动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请你推断该书的译作者应该是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代表?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图三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谁?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4.近代以来,日本曾经单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2007年4月11日,温家宝指出,中日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材料二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即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三:1945年8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八年间的死亡流涉,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

(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清政府在哪一战争中的失败?“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是指哪一条约?“甲午战败”和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认为中国屡次被打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那一次事变?材料二中为“征服支那”,日本制造了那一次事变?

(3)“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侵略战争结果各对中国产生过什么深远影响?从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

5.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连。材料

一、阅读下面这首体现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材料

二、图一 图二

(1)写出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

(2)图一报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请写出图二照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图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国共两党进行这次谈判的目的各是什么?毁坏了这次谈判成果的事件是什么?

(4)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5)你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双方的领导人是谁?它掀起的国民革命的高潮是什么?(6)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恶果?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出什么启示? 八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

1.答(1)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鸦片战争、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②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③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

(3)①洋务运动;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失败了。③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②戊戌变法运动。③失败了;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①孙中山:②辛亥革命;③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⑤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①陈独秀,②新文化运动;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8)①学技术:洋务运动;②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③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9)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答(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①孙中山 毛泽东;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①民族、民权、民生;②三民主义;③100;④1919年 五四运动(5)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6)①三民主义; ②资本主义;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8)①主张、派别、事件:“师夷长技”---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②主张、派别、事件:变法维新(或变法图强)——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③主张、派别、事件: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④主张、派别、事件:民主与科学-----进步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3.答(1)①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②魏源;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地主阶级洋务派;⑤两例: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京师同文馆的创办等

(2)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②资产阶级维新派。(3)①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

(4)①民主,科学;②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

(5)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毛泽东思想。4.答(1)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②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③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3)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主要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③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战争的影响: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④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4)①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美国投掷了两枚原子弹。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5.(1)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名称:①北伐战争;②南昌起义;③抗日战争;④重庆谈判;⑤渡江战役;⑥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①西安事变、②1936年12月12日,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①1945年、重庆、②重庆谈判、③签定双十协定。④a、蒋介石: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b、毛泽东: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⑤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①合作:a、1924年—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b、1937年—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②目的:a、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b、第二次国共合作:打倒日本侵略者。③成就:a、第一次国共合作: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b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①国民党:孙中山;共产党:陈独秀。③北伐战争。

(6)①恶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后果。②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③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④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第四篇:八上 古诗专题练习

《唐诗五首》专题练习

一、填空。

1、《野望》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

2、“东皋薄暮望”分别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望》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情调中有几分______和苦闷。

4、《黄鹤楼》前四句以________入题,表达_________、世事沧桑的怀古情结。

5、《使至塞上》的作者______,字______,有“______”之称。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____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____。”

6、《使至塞上》的颔联既描写了______景色,又以“______”、“ ______”自喻,表达______之感。

7、《使至塞上》描绘了奇丽的边塞景色,表达被______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对____________的赞美。

8、“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_________上的一副对联,下联与________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9、滕王阁上有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与朱元思书》中的句子“_________”与下联所描写的景色相近。

10、《渡荆门送别》首联的表达方式是______,颔联、颈联的表达方式是______。首联交代出游方式的词是“____”,点明地点的词是“____”,交代离家目的的词是“____”。

11、《渡荆门送别》描绘了______两岸秀丽的景色,表现诗人______胸怀和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12、《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_,唐代著名_______主义诗人,人称“_______”。

13、诗人游钱塘湖(西湖)的行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唐诗五首》的体裁都是________,《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是________,《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是________。

二、原文填空。

1、《野望》里描写动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借用典故,表达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中,诗人登高远眺看到空明、悠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鹤楼》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至塞上》描绘边塞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渡荆门送别》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描绘天空的迷人景致,表现诗人的丰富想象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古诗句(连续两句)(非本课诗句)。

1、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A、春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夏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冬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花草树木的诗句。

A、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亲情的诗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友情的诗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八上语文人教版短文两篇学案

短文两篇学案

基础知识

一、刘禹锡,唐代(),字();

二、周敦颐,道州人,字(),世称“

”。

三、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拼音

惟吾德馨()

鸿儒()

案牍()

淤泥()

鲜有闻()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亵玩(四、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调:

无案牍之劳形 : 不蔓不枝: 君子:

濯清涟而不妖: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②不可名其一处也()

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是:①斯是陋室()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乱: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行拂乱其所为()

鲜: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

①水路草木之花()

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授以书,而告之曰()

远:①香远益清()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隐逸()

六、一词多义

形:古义

今义:

馨:古义:

今义:

鸿:古义:

今义:

宜:古义:

今义: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句子回答)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答: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7.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8.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9.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下载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八小品短文

    黄果树听瀑阅读答案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就只存......

    八上文言文 讲义、练习

    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三语文文言文讲义 实词 闻 婴闻之听,听见晏子将使楚出使 ..楚王闻之听,听见习辞者熟练言辞 ...闻水声 听,听见 谓左右曰对……说近侍 ....欲 吾欲辱之想要 今方来将要......

    (教案word)语文八上11《短文》

    11 短文二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独运,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理解文章的意境......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5篇模版)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阅读短文练习

    (一)灵魂不卑微 世界最大的产业公司IBM里虽然有雄才大将,但也不乏小人物来帮衬。其中有一个普通的员工,成天端茶倒水,抹洗清扫,觉得能摸摸办公室的传真机都是奢侈。口袋里的薪水......

    经典短文改错练习

    短文改错. 1. Anita Mei was a very famous pop singer in Hong Kong. Together 76. with her mother, she began to perform in the age of four. In the early 77. 1980s......

    短文阅读练习

    短文一: 一天,公鸡对青蛙说:“我的本领最大,太阳是我叫出来的。”青蛙说:“你夜里能把太阳叫出来吗?”公鸡边走边说:“能!” 这天夜里,公鸡大声叫起来。过了一会儿,外面真的亮了。公鸡......

    短文两篇练习_夸父逐日(精选合集)

    。文学常识积累《夸父逐日》选自《》,体裁:。《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