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上语文练习3答案
八上语文周末练习答案
班级姓名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pān攀((1)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炫(2)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话,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是一个个恭听教huì诲(3)的耳朵。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3分)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1)B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2)C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3)A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索的人生哲理。
3、名著阅读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保尔在病床上完成的最后的著作——《暴风雨里所诞生的》,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一)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
1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
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
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
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
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
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
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
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4.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4分)
这本被一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十多年的书,是“我”相当熟悉和喜欢的,因为一个偶
然的机会,成了“我”枕边的读本,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感受。
5.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4分)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以形象(或生动)的语言来表现阅读环境的优美,以精练的语言(或多方面的呈现)来表现
阅读内容的丰富,以此来凸现阅读的愉悦和充实,从而表现“邂逅”的美丽。
6.读第⑥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4分)
(1)因对“慧”爱书形象的猜想,产生了欣赏(喜爱、赞美)的感情;(2)因对“慧”
弃书原因的猜测,产生忧虑(遗憾、惋惜)的感情。
7.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
达了哪些愿望。(6分)
(1)希望人们能爱书(珍惜书),静心读书。(2)希望人们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通
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3)希望我们的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风气,以
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二)美丽的力量张丽钧(14分)
①去年初冬在台北,正赶上“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在飘着桂花甜香气息的大
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花博会”的主题词——“美丽的力量”。彩色动感的汉字,头上绽
放着花瓣烟花,看得人心都跟着摇曳起来。
②回来翻看照片的时候,发现照了太多以这个可爱的主题词为背景的照片,才知道,自
己爱上了这五个灵动多彩的汉字。
③今年春上应朋友阿芳之约,去洛阳看牡丹。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
丹花海时,我心里一下子跳出了在台北看到的那五个绽放着花瓣烟花的汉字——“美丽的力
量”。
④如果美丽没有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她怎能将千里之外的我牵引到她的身旁?在我心
中,一座城市有一个意象,大连是一朵浪花,衡阳是一声雁鸣,湛江是一树夹竹桃,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
阳,我的心思全在牡丹上,看了一个园,还想再看个园。手里的纸扇上摇着牡丹,手机的壁
纸上开着牡丹。吃了一席牡丹宴,作了十首牡丹诗。抱起一个牡丹花籽枕头,就舍不得放手,甚而至于到了机场,托运了所有行李,却不肯撒手这个漂亮的枕头,搂着它,飞上万米高空。
⑤阿芳对我说:“看了洛阳牡丹,你要是动不动还穿一身黑,就叫悟性差!”我悟性不
差,回来后穿衣风格大变,真真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美丽的力量,征服起你来不
啻爱情。
⑥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痴迷地相信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知识、宗教、地位、权势、金钱……我不否认它们的力量。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救赎以及为空虚的生命注入的充盈感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着,不容你忽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没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呢?
⑦我曾在看一部纪录片时多次流泪。那是雅克〃贝汉等人花费四年多的时间拍摄的《迁
徙的鸟》。美丽的鸟,在天空排成诗行,平平仄仄地飞翔。它们相约飞越大西洋,却不期然
在途中遇到暴风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艘孤独的轮船随巨浪起伏。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
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至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
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镜头之外,我想我看见了那在暴风雨中跟踪鸟儿的人,他
们的飞机,成了迁徙的鸟群中特殊的一员。鸟儿们睡了,他们也不睡,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
羽毛干透的鸟儿同朝阳一道醒来……他们是在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
⑧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
⑨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的心儿变软、骨头变硬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
愿意抛却怨艾、铭记恩泽的力量;美丽的力
量。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
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看重它,培育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你爱这世界的一个重要理由。
8.文章标题是“美丽的力量”,文章是通过哪几幅画面来表现的?请简要概述。(3分)花博会的美、洛阳牡丹的美、人们护卫迁徙的鸟。
9.文中第⑼段划线处请联系上下文,续写一句话,使之上下连贯。(2分)
是一种让你勇于摒弃那个丑陋旧我、悉心培植纯美新我的力量。
10.请将第⑹段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比较原句与改后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改句语气平淡,原句反问语气更强烈,能唤起读者的思考,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美丽的力量”的存在。
11.结合上下文,体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
至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纷纷”描绘出鸟儿接二连三地停歇在轮船上的情景。(1分)“从容”描绘出鸟儿
这里的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感动。只有心中有爱,能欣赏美的人才会被《迁
徙的鸟》的美的画面所打动。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人应该有一种爱心并且能为爱而有所行
动甚至牺牲。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被一些温馨、充满爱心的场面所打动以致落泪。
三、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谢亭送(4分)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3.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二)(14分)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
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
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注释]①奥:深处。②殴躏:殴打、践踏
15.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猿 善 援 /犭婴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4分)
A.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B.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D.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18.这篇短文讽刺了什么?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三)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ou:初生的小鸟。3.忮zhi:凶狠。
19.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使„信任)(2)去人太远(距离,离)
2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21.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22.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第二篇:八上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13
【便】去了
【被】誉为
【人们、、、自己面前】的.改? 【以往】从前
【哪一个、、假话呢】?改, 二 1 老山界难在:走路难,睡觉难,处境难,吃饭难从害怕到友好,是红军于军阀本质上的不同 3 第12节是暗写老山界的陡、高,突出红军的豪迈之情,第18节是对前段环境描写的补充,正面写出老山界之陡,反映了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
练习二
辨 芜 ni第二声
AC
一次次拥抱,一声声嘱咐,母亲的关爱似港湾般的温暖。二1 ①品德高尚
②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喜欢和、、交谈
C 3 ①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4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练习三
躁 润 ji第二声 cai第三声
BCA 5月1日起,未成年人集体或与父母参观景点免票【好像多了一个字,自己删】
二1.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煌。2形成原因→名称沿革→河道特点 3.(1)散发光晕的夕阳或“夕阳散发的光晕”。能给镜泊湖提供生命的能量。能启迪作者思考生命的价值
(2)强调镜泊湖半弯的夕阳的活力和辉煌,镜泊湖水的清澈和明亮 4.B 5.要及时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
练习四夜阑卧听风吹雨
恨别鸟惊心
波撼岳阳城
晨兴理荒秽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苦涩 跋涉
承受了暴雨,就有了寻到港湾时的惊喜
不幸能让人磨练,在逆境中坚韧地成长,越挫越勇。一个人人生中的不幸,会教给他很多。
二1 D n 观察测量
奉承,讨好
①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②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一平生 4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清廉 爱国 躬亲 勤学
是满目的疮痍?是肆意的流水? 五 诞 嚣 yi第四声 zhuan第四声
致→至 俱→具 非→匪 糜→靡 3 春节过年方式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在家,开始外出旅游等。
二3 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二)1 写自然环境,表达作者主观感受,营造了一个恶劣的劳动环境,反衬出筑路者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要像保尔一样,拥有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练习六
C
D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修改讲义 老舍——《骆驼样子》——刘四爷——和女儿虎妞闹翻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宣传革命被捕 4 哈尔滨老人对日本的国恨家仇使他历时九月,加入声讨日军罪行的队伍。二1(1)记,记住(2)给„„吃药(3)完成(4)神色
C 3(1)天下哪有没父亲的人呢!
(2)替我叫来里正,(我)到时候把原因告诉他。4 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却对儿子异常关爱、体贴。6 因为我对爱的理解、感动 为我打点好一切,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 父亲每天和妈妈抢着早起做饭给我吃。【从网上摘了一段最短的】
练习七冶 孕 曲 致
兰——蓝
渴——可
堰——揠
婆——娑 二1.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
D 3.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
4.比较中西方在栖居理念、方式上的不同。根本的区别是:西方建筑更讲实用,中国建筑更讲究些“空灵”的东西。
5.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文化缺失的无奈。突现了文章的中心。6.同意,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似乎成了一个不会住在大地上的民族。
练习八
A D CD
使人内心安宁,平静似水,我们会得到遗失的美好
二1 ①月亮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标志,是乡村的特点所在。②在我心里,只有有月光的夜晚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夜晚。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运用拟声词极大突出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4 再次点题,以形象结束全文,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富有诗意。5 感悟到热爱纯真宁静的乡村生活、厌倦繁杂喧闹的城市生活。
练习九
1, 40俩校车正式投入使用
C
3(1)却话巴山夜雨时
铁马冰河入梦来(2)赢得生前身后名 会当凌绝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大徒伤悲
一个感时忧国、心系天下,却有着已年迈体弱、无力回天的无奈、无助、伤感、凄苦的诗人形象。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
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 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感慨万端
热爱祖国,眷怀家人
D【不确定】
备得/用之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在山野乡间亲身耕种,不追求让世人知道
(2)立足于益州,用诸葛亮作为军师 4 诸葛亮帮助刘备慢慢发展,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继续汉室国家,尝到当皇帝的荣誉。三
勤学苦练、能伸能屈、刻苦用功
练习十
CC
1大约
忽然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停留(1)阳谷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3 吃
出兵征讨
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后,就送给母亲。
(二)5 学会感激他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对比论证。好处是:运用对比论证,能更鲜明地表明作者的观点。7 别人帮助了你,你及时道谢,这就是感激 人人都能以感激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我们就会生活在幸福之中,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练习十一
D
② 以免后面的【不】去了 1.主要写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2.张灯结彩;拨弄丝弦;燃放礼花等.3.一只只高傲的海燕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滑过,像一道道闪电,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一道道黑色的影子 4.因为第三次游周庄正是在举办旅游节,节日的周庄更美,详写第三次更能体现古镇水乡的生机和魅力,反映周庄人的幸福生活.5.各位游客,周庄是千年古镇,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和人家。到周庄来,您一定要看看“双桥”--世德桥和永安桥。它们是周庄的标志。
练习十二 B
玉
①形容女人用玉,形容漂亮的事物也用玉,还有成语“玉成其事”
②简单就是美。1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2 拼命读书,疏远亲情;医生指点,唤醒亲情(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4 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
哭泣,不等于懦弱,哭泣有时是对压力的发泄,有时是对未来的努力。
B
练习十四
痱——扉
莲——涟
婉——宛
苍——沧
第三篇:教育学练习八答案
教育学练习九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教学是(D)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智力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C)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在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的特点是(B)A、直接性 B、间接性 C、有领导性 D、教育性
4、提出“发现学习”模式的教育家是(B)
A、杜威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罗杰斯
5、以下哪种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原则(D)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温故而知新 D、开而弗达
6、《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下列哪个选项符合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C)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D、学生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8、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9、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是(D)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0、在瑜伽功的启发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方法是(C)
A、发现法 B、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非指导性教学法
11、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D)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1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贯彻(A)原则的要求。A.启发性 B.巩固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直观性
1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都说明教学中必须贯彻(B)原则。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及时反馈 D.因材施教
14、(D)是教案的主要成分。
A.提出教学目标(目的)B.教学方法 C.教具 D.教学过程
15、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为(B)。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景→确立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机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设,推测答案→验证→做出讨论
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16、我国小学教学中最常用、也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方法是(C)。A.谈话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7、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主要是(D)。A.复习B.训练 C.作业 D.练习
18、《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B)。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9、由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的方法是(A)。
A.发现学习法 B.探究--研究法 C.非指导性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2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标准是(D)。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二、填空题
1、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设计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2、教学中的直观手段有三种:即 实物 直观、模像 直观和 语言 直观。
3、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 班、课、时 来概括。
4、综合课的一般结构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5、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讲授法。其基本形式是 教师讲、学生听,可以分为 讲解、讲述、讲读 三种方式。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是判断其好坏最根本的标准。
7、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 中心。
8、教学活动是一种 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在:
(一)教学 认识是 学生 的认识,(二)教学认识是 间接 的认识,(三)教学认识是 有领导 的认识,(四)教学认识是
教育性 的认识。
9、教学模式从根本特征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 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二是 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三是折衷于两者之间的 发现学习模式和 范例教学 模式。
10、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11、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 夸美纽斯 为代表的教育家 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第二阶段,以 赫尔巴特 为代表提出 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 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发展。第三阶段,以 苏联教育学 为代表,提出 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12、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课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 综合 课和 单一 课。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 一种教学任务 的课,又可细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综合课指在一节课中 承担两种以上教学任务 的课。
13、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一)分层教学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小班化教学。
14、语文课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情况写一个请假条;数学课上让学生实际丈量教师划出的一块土地,这是贯彻了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原则,运用了 实习作业 教学方法。
15、随着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给教学实践中带来显著变化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有
(一)发现学习
(二)探究—研讨法
(三)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四)暗示教学法
(五)非指导性教学法。
16、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 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批改、课外辅导 几个环节组成。
17、备课应当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钻研教材
(二)了解学生
(三)设计教学计划。
三、简答题
1、简介教学的主要任务。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简介小组合作学习。(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设立小组目标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4)个人责任的明确(5)均等的成功机会
3、简介探究一研讨法的特点。(1)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
(2)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3)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4)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4、简介布置作业的一般要求。布置作业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和用作业惩罚学生的做法,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时间。教师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完成作业给予指导。
(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5、什么是思想性和科学统一性原则?贯彻该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坚持正确的方向;(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6.运用谈话法应注意什么?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充分的准备;(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四、论述题
1、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班级授课制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点,尽管它不断受到批评,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由于班级授课制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其进行改革。
2、根据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习(或见习)的体会,谈一谈一堂好课的标准。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以下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
教师对于一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必须十分清楚,而且还应当以某种形式让学生也对此有所了解。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都要贯穿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等,都是围绕教学目的进行的。(2)教学内容正确
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我国小学各门课程的科学性有很强的保障。但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通过作为主导的教师来体现。教师还要能够按照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使教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有序。(3)教学方法适当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方法适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4)教学过程紧凑
整个教学过程要结构严密、精心设计、安排妥当,使教学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这是课好坏标准中最根本的一条。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好课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核心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授法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根据教育理论的要求,结合教育实习(或见习),谈谈运用讲授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还应当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4、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做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第四篇: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欲颓()能与()遂至()藻荇()....
二、解释词义
五色交辉()盖竹柏影也()晓雾将歇()夕日欲颓()....能与其奇者()藻荇交横()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积水空明().....欣然起行()四时俱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寝”:名词作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省略句(补齐省略部分)
欣然起行。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陶弘景,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__,南朝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
2、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宋代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派代表诗人。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三苏”。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月下美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的苦闷心情,表达作者____________人生态度。
4、《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时——今义:时间;古义:__________
2、但少闲人 但——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
3、吾两人耳 耳——今义:耳朵;古义: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念——今义:纪念,思念;古义:__________
5、月色入户 户——今义:住户、人家;古义:__________ 七、一词多义
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遂至承天寺()将:晓雾将歇()将军百战死()清:清流见底()回清倒影()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康乐以来()
八、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月色入户()
2、沉鳞竞跃()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何夜无月?()
九、课外拓展阅读
定**[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第五篇:八上材料题练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材料
一、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材料
二、图
一、曾国藩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材料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
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较量指哪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2)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一所示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4)图
二、图
三、图四所示人物是谁?为实现 “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5)图五所示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指出 “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6)图六所示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领导的这场运动的地位(或性质)如何?
(7)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历史事件?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8)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分别是指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两大开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9)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先进中国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2.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
一、看下图(孙中山和民报)。下列(图
一、图
二、图
三、图四)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四幅图片。
①
②
材料
二、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百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救亡图存道路上进行了哪三次有益的探索?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你认为革命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3)材料中的这两位伟人是谁?他们分别是中国民主革命什么时期的领导人?
(4)孙中山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哪三大主义?简称什么?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多少周年?民国8年指哪年?这一年春天在北京发生的影响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5)我国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有何意义?
(6)从纪念章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图中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③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用最简短的一句话评价图中的历史人物?
(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政治主张(或思潮)有哪些?分别代表代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哪个阶级的哪个派别的政治主张?同时分别指出在这些进步主张指导下的重大历史事件?
3.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汲取先进思想,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主张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最相似?洋务运动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请你推断该书的译作者应该是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代表?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图三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谁?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4.近代以来,日本曾经单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2007年4月11日,温家宝指出,中日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材料二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即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三:1945年8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八年间的死亡流涉,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
(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清政府在哪一战争中的失败?“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是指哪一条约?“甲午战败”和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认为中国屡次被打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那一次事变?材料二中为“征服支那”,日本制造了那一次事变?
(3)“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侵略战争结果各对中国产生过什么深远影响?从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
5.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连。材料
一、阅读下面这首体现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材料
二、图一 图二
(1)写出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
(2)图一报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报纸上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该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周恩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请写出图二照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图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国共两党进行这次谈判的目的各是什么?毁坏了这次谈判成果的事件是什么?
(4)国共之间曾经有哪两次合作?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5)你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双方的领导人是谁?它掀起的国民革命的高潮是什么?(6)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分裂造成了怎样恶果?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出什么启示? 八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
1.答(1)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鸦片战争、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②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③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
(3)①洋务运动;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失败了。③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②戊戌变法运动。③失败了;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①孙中山:②辛亥革命;③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⑤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①陈独秀,②新文化运动;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8)①学技术:洋务运动;②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③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9)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答(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①孙中山 毛泽东;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①民族、民权、民生;②三民主义;③100;④1919年 五四运动(5)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6)①三民主义; ②资本主义;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8)①主张、派别、事件:“师夷长技”---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②主张、派别、事件:变法维新(或变法图强)——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③主张、派别、事件: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④主张、派别、事件:民主与科学-----进步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3.答(1)①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②魏源;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地主阶级洋务派;⑤两例: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京师同文馆的创办等
(2)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②资产阶级维新派。(3)①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
(4)①民主,科学;②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
(5)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毛泽东思想。4.答(1)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②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③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3)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主要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③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战争的影响: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④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4)①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美国投掷了两枚原子弹。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5.(1)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名称:①北伐战争;②南昌起义;③抗日战争;④重庆谈判;⑤渡江战役;⑥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①西安事变、②1936年12月12日,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①1945年、重庆、②重庆谈判、③签定双十协定。④a、蒋介石: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b、毛泽东: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⑤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①合作:a、1924年—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b、1937年—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②目的:a、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b、第二次国共合作:打倒日本侵略者。③成就:a、第一次国共合作:创立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b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①国民党:孙中山;共产党:陈独秀。③北伐战争。
(6)①恶果:在全国形成内战局面,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后果。②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③因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④和则两利,战则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