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方言新闻的利弊
浅谈方言新闻的利弊
Shallow about talk the gains or losses of dialect news
内容提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种语言,方言层出不穷。一方面,这使得很多不同的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给不同地区人的交流带来障碍。近几年来,方言新闻热闹荧屏。《阿六头说新闻》的杭州话,《我和你说》的绍兴“莲花落”,《来发讲啥西》的宁波话,《金伯伯管闲事》的嘉兴话,亲近观众,使得观众听着熟悉,就像是自己的一位朋友用土话跟自己说事情。很多用普通话无法阐述的意思,用方言,用俚语却能很好表达,也使得方言新闻有亲近感和贴近性。
方言说新闻,由于本身的制约,在题材选择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一些重大题材用方言说就欠妥。这是因为受众已经约定俗成,媒体传播的正式语言就应该是普通话,用其他语言播报会显得不正式,不正规。在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地方语种、方言上,我们谁都不能舍弃。方言新闻要对自身有严格要求,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使得方言表达精彩。只要能掌握好“度”,方言新闻的存在必然对新闻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Content summary: China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various languages and dialects appear during the 5000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they make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ble to be inheritanted, on the other hand,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re brought in.in the current years,they are very exiting on the screen.Dialects-spoken news, due to whose restrictions, has many limitations on selection, and much major stuff is weakened by it.Audiences are accustomed to the convention that the formal languages media transmit is mandarin, otherwise it won’t be official or formal.We couldn’t give up neither on promoting mandarin nor on protecting regional languages and dialects.Dialectical news should have strict requirements on themselves and demonstrate its own specialty to make dialects wonderful.The existence of dialectical news must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journalism as long as control its degree.关键词:方言; 贴近性; 靠近性; 亲近性
Key word: dialect news;
channel packing;marking;image propaganda piece;color design
方言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这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方言新闻就是运用某个特定区域的语言报道新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漫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种语言,方言层出不穷,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是很明显的。相隔几百公里,用北方话的北方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但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中国地大物博,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范围较广的七大方言区,如北方方言——在北方地区、湖北大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吴方言——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赣方言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 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客家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闽南语(狭义的,即闽台片闽南话);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省、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此外,还有湘方言,赣方言等七大方言区。除了以上所说的方言区之外,还有许多的小范围流传的方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对于方言来说是不利的。笔者曾经在报纸上看见过一则描述:小孩子不会说方言,以普通话为交流的语言。尽管在和其他人的交流上问题不大,但是却愁坏了家长,如何使方言流传下去,传承下来?
近几年来,方言新闻热闹荧屏,浙江众多地方台几乎都推出了本地的方言节目。如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宁波台的《来发讲啥西》,嘉兴台的《金伯伯管闲事》,温州台的《百晓讲新闻》,《闲事婆和事佬》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方言节目,方言新闻更是数不胜数。方言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播新闻的形式,以语言为特色吸引受众。亲近百姓人生,贴近百姓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神话。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在2004年元旦,开出了一档“特殊”的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采用的是杭州本地话作为播报语言,主持人跟平常观众看到的新闻不一样的地方是主持人并不是正襟危坐,而是站在那里,连说带比划,嘻笑怒骂,这一档本地话新闻开创了浙江省方言电视新闻的先河。在此之后,随即有许多地方台都相应推出了各自的方言节目。《阿六头说新闻》的收视率在推出不久之后就直线上升,高收视率近几年杭州市区所有电视新闻栏目都不曾有过的,有时甚至会超过电视剧的收视率。“阿六头”成了杭州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从小伢儿(小孩)到老人,都知道那句“袄扫,袄扫(赶快,赶快),阿六头来了”的宣传语,“拨我要叫阿六阿六”(85192626)的联系电话。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种平民化、低视角的新闻姿态让这档新闻成了真正的百姓新闻①。
在《阿六头说新闻》之后的同年4月,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一档绍兴话主持的《我和你说》,同样又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可以这么说,一段时间以来,方言节目的出现、存在一直都是以火爆,活力的姿态出场的。
温州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的《百晓讲新闻》自从2004年6月1日开播后,收视率像开花的芝麻节节高。“黄昏吃得饱登登,坐下看百晓讲新闻,温州话听听有味道,真蛮好”,这句话也能充分体现出《百晓讲新闻》对温州市民的重要意义。
嘉兴电视台的《金伯伯管闲事》,本身还不是一档专门的节目,是作为一个小板版块穿插在《今朝多看点》中的。《今朝多看点》是嘉兴电视台文化影视频道在改版后新推出的一档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串联金伯伯出场时的话也运用了方言:“接务来辰光,一道去看看百管部长金伯伯今朝管点啥额闲事”(接下来的时间,一起去看看百管部长金伯伯今天管点什么闲事),关注民生,关注身边事,这档节目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天下新闻日日新,耳朵陡起眼镜盯,轻重缓急奇珍怪,大事小事分灵清。侬问伊伢是哈自?伢是捺格新闻师爷。”2005年元旦,绍兴电视台新推了一档方言类新闻节目《师爷说新闻》,让观众以一种全新得角度,全新的方式来感知新闻,受到了观众的喜欢。
宁波台的《来发讲啥西》也是档方言节目,“来发来发讲啥西,讲出事体侬欢喜;红膏抢蟹咸咪咪,大汤黄鱼摆咸齑;天封塔、鼓楼沿,东西南北通走遍;每日夜到九点半,来发带侬灵市面——透骨新鲜。”从2005年2月1日开播以来,收视率也是节节上升。
方言节目的收视率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在《阿六头说新闻》以前,收视率能够破8那是非常了得的数字了。而《阿六头说新闻》开播以后,收视率的指针一路往上蹿,甚至能破10,这是让传媒界人士惊讶的数字。不光是《阿六头说新闻》,《来发讲啥西》、《金伯伯管闲 2 事》、《百晓讲新闻》、《闲事婆和事佬》、《我和你说》,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收视率。笔者在深入研究之后,归纳出以下方言节目能够取得收视率佳绩的几个原因:
一、节目的贴近性
在方言新闻出现之前,民生新闻正火爆荧屏。民生新闻以贴近百姓,关注普通人为宗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跟民生新闻相比,方言新闻的出现定位更加明确——用本地人最容易接受的方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描述事件。不得不提到的是,方言新闻的出现也是由许多的方言剧为其搭建了很好的基础。像重庆的《雾都夜话》,反映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子女上学、下岗就业、婚恋家务到柴米油盐,大凡近期老百姓操心费力的事情,《雾都夜话》都能及时表达出来。《雾都夜话》用的是本地方言土语,而且基本不用专业演员,都是让老百姓自己参与;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栏目的声讯台就同步、广泛接受市民的反馈。可以说,《雾都夜话》方方面面都考虑了平常百姓的观赏习惯。该栏目的也编导确实把节目定位定在重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反映的是既原汁原味而又典型的重庆百姓的生活故事,收视率的火爆也是无容置疑的。可以这么说,方言剧和方言新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在方言上动足文章,目的就是要吸引老百姓尤其是当地百姓的目光。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杭州佬》是较早开播的一档方言剧,从一开始的说杭州俚语,到现在的讲述老百姓身边事,《杭州佬》走的一直是亲民路线,从效果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开心一家门》里,一家子来自不同地方,不仅仅是有杭州话,还包括上海话,绍兴话,苏州话等。从浙江的地理区域来看,这些方言语种都是能听得懂,能说上几句的,因而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此外,正因为有了这些其他语种的加入,使得该方言剧更加有趣,更加有欣赏性。
作为地方台,要和中央台、省台去拼硬新闻,显然是事倍功半的事情,但城市台拥有更多的地域优势,利用好这些地域资源,在贴近性上做文章,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贴近当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的道理,方言在一个地区存在、发展了那么长的时间,有许多是普通话所无法表达出来的。即使有相应的普通话来表达,也缺少了一点那种味道。乡音情感是最朴实最亲切的,同一地域的人们用方言交流是彼此在语言上的认可,这种语言上的认可和乡音情感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经历的人紧密相联,达到心理上的归属感。新闻运用方言是从语言上实实在在亲近百姓生活,记者与观众以同样的语言进行交流,一改往日中规中矩的新闻报道,仿佛是以拉家常、聊天的方式说新闻,语气亲切,很富生活气息。方言的表达,俚语的表达,更加容易被当地人接受,对于方言新闻,更多关注的是当地的老百姓,但新闻做得好,同样也会吸引在当地的外地人的目光。人们置身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选择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而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原则就体现在对本地区的重大事件,事关百姓,事关自己,尤其能受到当地人的关注。
贴近百姓——关注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关注真实的生活,并从生活中提炼出真、善、美,应该说,这是在以人为本思想影响之下,人们思维方式上的一次转变。当人们发现现实中就蕴藏着真、善、美时,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平凡生活中注入高尚感,参与的热情就空前高涨。方言新闻由于本身播报语言的特点,使得播报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关心的都是老百姓的平常事——普通人,普通事,令寻常百姓感兴趣的。做新闻,目的并不是为了记者自己看,而是要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投其所好。
二、内容上的亲近性
这里要提到一个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区别。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闻都是以“读”的形式,应该称为“播音员”,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卫视的《看东方》等,播音员面对稿件只需正确得念出来即可,要求播音员“吐字清晰、语势稳健、节奏明快、语言规整”,无须带过多的个人感情,评判意见,由于播报的新闻多是以国家大事,重要政闻为主,因而也不太适合加入太多的感情元素。相比较,方言新闻的播报人应该称为主持人,对于节目的 3 播报要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很多的方言节目用的都是“说”、“讲”的形式,跟读不一样,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消除了电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就感觉是聊家常一般。
在着装上,方言新闻的主持人穿得比较生活化,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区别。阿六头、师爷穿的是唐装,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民族特色非常明显。闲事婆、和事佬,金伯伯穿得也都是普通的生活装,许多老百姓会觉得亲切,就像是隔壁家的大叔,大婶。由于本身节目的特点,方言新闻的主持人基本上以中年人为主,因为也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对方言,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更加让人信服。同样的,如果让中年人穿得花枝招展,观众也不会接受,反而是简单的,朴素的,生活化的着装更加显得得体。
在演播室布置上,方言新闻的背景通常以民俗文化为主,《阿六头说新闻》里富有韵味的水乡——小桥、流水,一个方台,一个茶壶,一把折扇,主持人开口说方言,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聊家长里短,品奇事怪事;《闲事婆和事佬》的背景很简单,一扇形的窗户,嵌在墙上,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搭档,用朴素,拉家常的方式向观众“说”新闻。《金伯伯管闲事》并没有把演播室作为主持现场,而是把主持人直接拉到大街上,或是居民楼里,或是小区,甚至是大马路上,只要是有问题的地方,金伯伯就会出现在那里。
新闻所选择的内容,题材把握,是能够让方言新闻真正做到百姓心里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同样也是收视率高低的得分关键。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受关注程度很高,一些在新闻播报中无法使用的内容在此都能有发挥的空间。在方言新闻的播报中,我们很少看到国家大事的报道,没有太严肃的话题,没有太生硬的主题内容,方言新闻涉及的内容许多都是关乎百姓生产,生活的问题,也有提供援助的,宣传法律的,还有些是奇事、怪事,这些都是吸引百姓目光的好题材,再配上方言的播报,更加能够使观众“舍得”放下手中的遥控器,对于稳定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
如2006年3月27号的《闲事婆和事佬》中,有一则是“孩子幼儿园受伤,究竟谁负责”的消息,主持人闲事婆出现场,跟院方了解情况,向家长询问,到医院向医生咨询,显得非常自然,同时又非常好的体现了事件的本身。小孩子在学校里受伤,责任究竟该如何划分,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一件事情能引起观众的思考,共鸣,这条新闻也就做得值得了。同样的,《阿六头说新闻》中的“车库进水无人管”,《金伯伯管闲事》中的“路牌为什么不连号”,《百晓说新闻》中的“帮司机找布料”等,事情都不大,但对百姓来说是很重要的。2007年3月26日的《闲事婆和事佬》中有一条新闻是“头上戴帽二十年,摘下还难入眠”,就是讲了一件怪事,一位中年女性在做完月子之后,就一直戴着帽子,开始是因为头痛怕着凉戴着,可一戴就是二十年,现在还摘不掉了。人都有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对于奇事,怪事的播报,也能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三、本土化的靠近
有人曾经说过,随着中国新闻媒体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媒体竞争也日益激烈和残酷,各家的媒体的种种战略规划和改革举措纷纷出台,其中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一项基本策略。[1]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为了在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夹击下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迎合本地观众的收视心理,在摸索新闻本土话的过程中,已经大胆、直接开始使用本地方言土语进行新闻报道。方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代表着一种“乡土文化”,乡土文化的重新兴盛,不能不引起传媒界的思考。方言,作为一种特别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它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传媒被许多人看成是神秘的领域,尤其当摄影师扛着摄像机出现在人群中,总会引来瞩目的目光。当媒体放下“所谓的身段”和百姓接近时,容易得到百姓的关注和认可。方言新闻正是用本土化的语言,本土化的事件,本土化的评论,影响着观众。这种靠近性也是观众所希望的,同样,好的收视率也正是制片方希望看到的。
四、缺陷
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方言新闻也不例外。方言新闻尽管火爆,但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正因为这些引起了学者人士的疑虑。
首先,方言新闻在传递信息、建立媒体宣传观念上似乎是有些错误倾向的。
方言毕竟还是以一个特定地区,特定范围的居住人群为传播主要对象的,范围比较小,传播人群比较固定且少,不利于大面积的传播。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民族共同语,说普通话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而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水平,是与社会的开放程度相一致的,它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文明程度。有人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认为假借保护地域文化之名,在广播电视新闻播报中直接使用方言,最终将搞乱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版图不再完整,并趋于破碎。以语言的障碍人为的设置起一道文化交流的屏障,它的实质决不是在保护和发展地方文化,而恰恰是对地方文化活力的扼杀。2000年,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确实需要使用方言(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和对台港澳的广播等),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的批准。作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宣传舆论阵地,新闻媒体应该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其次,方言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缺少连贯性。
方言新闻是通俗,但有些内容却显得庸俗。目前,许多地方台都推出了自己的方言节目,“跟风”现象严重,在效仿和制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节目庸俗化和娱乐化的弊端,这会使得新闻失去了原本的价值。比如,许多方言新闻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把镜头弄虚,请人演一下,虽然在情节上有了一定的充实,却显得很片面,很多情节演出会带着记者的主观色彩,也容易误导观众。
方言新闻的针对人群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如何能让外地的观众收看?外地朋友收看的目的多会是要了解当地,因而,看字幕对他们来说显得非常的重要。然而,从方言新闻的播出情况来看,显得不那么乐观。比如,温州话是公认的比较难懂的方言,为方言配上字幕尤其显得必要。但就笔者了解和观察,节目的字幕配置还有很大改善空间。比如《闲事婆和事佬》,采访内容配了字幕,配音也添加字幕,两位主持人的对话是没有字幕的,连贯性不强,容易让外地观众看得云里雾里,这也很难拓宽收视群。《百晓讲新闻》中,主持人说话,配音,当地人的采访都是没有上字幕的,只有在采访外地朋友的时候才上了字幕,而通常外地朋友说的都是普通话,上字幕的必要性并不是很急迫,反而更加应该考虑到用方言说时的字幕。相比而言,《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金伯伯管闲事》等节目的字幕都可以做到比较统一,比较连贯,但是在有些方言和普通话表达的差异性上又暴露出许多问题。方言和普通话表达同一个意思,会用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因而当要把方言转化为普通话时,尤其要注意到“翻译”工作。有些制作人员为了简化工作量,直接用普通话硬套上去,“落雨”(下雨)依旧打成“落雨”,“不要好”(不好)依旧打成“不要好”,俚语的表达和普通话的表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硬生生的翻译法虽说是遵循了方言的真实还原,却失去了翻译的价值本身。再次,方言新闻的排斥性。
地域文化总是方言无法背离的文化纽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媒体的方言传播现象执行的是对所在地区的载域文化的一种认同,体现的是方言的整合力。地方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媒体的传播得到了确认。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保护方言,同时也就保护了个体文化和村落文化,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如果在新闻播报中用本地话去排斥普通话,用地域文化去拒绝中国文化,搞所谓的惟我独尊,自我欣赏,这可能就不是用分众化和本土化的说辞就可以应付过去的了。
如今在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倡导和引领下,电子媒体中的语言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退 5 回到了中世纪,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一再表明,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更不是要消灭地方文化,保护方言和地方文化也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是,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性的文化载体和社会公器,是传播文明、传播民族先进文化的窗口,理应自觉地主动地为这座文化大厦添砖加瓦,而不应抱持狭隘的地域文化观。
方言新闻的火爆,收视率的一路飘红,也让各大广告客户心甘情愿得掏腰包。以《闲事婆和事佬》为例,节目播出前的片头,会报出“本节目有XXX赞助播出”的字样,每个赞助品牌的播报也都是以方言的形式;主持人的服装是有赞助的;在新闻播报过程中,有饮料、啤酒、感冒药、冰淇淋、营养品、电子产品等一系列的广告。据了解,收看此类方言节目的主要受众群集中在中老年人②,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购买力,对于广告客户来说,在这些节目投放广告,宣传自己,针对性很强,有利于自身的品牌树造和产品销售,因而,方言节目的广告量是比较大的,这无论是从频率还是数量上都可以看出,也为电视台的创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方言新闻走到今天,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如何继续维持火热景象,如何更好得为民服务,达到收视率的长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说,要扩大方言新闻的“用武之地”。贴近性,亲近性已经有了,现在就只能在新闻内容上做文章了。各档方言节目也是纷纷出招,谋生存,求发展。在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背景下,《金伯伯管闲事》做了“看和谐社会”的专题,金伯伯深入社区、街道,金伯伯看和谐,说和谐,管不和谐之事,如人行横道上的“车让人”,“社区文明居民齐努力,创建文明卫生小区”等新闻,很好的利用了方言的平台,和实际相结合,不是一味地追求和社会的不同,而是抓住了共性的东西。再比如,两会期间,《百晓说新闻》推出了《两会声音》的特别节目,主持人跟着温州市人大代表一起走访温州,看问题,提建议,像斑马线没有设“车让人”的标志,出租车管理难度的问题等,真正让老百姓可以感受到两会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方便,而并不是那么遥遥不可及的。《闲事婆和事佬》节目最后,有一个《当家人》小版块,每天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同样是以方言的形式。《阿六头说新闻》里,还为主持人找了个搭档——小阿六头,一老一少,一唱一和,让观众忍俊不禁。
总之,方言节目就是要做出点花样,翻出点新奇来吸引观众了。
方言节目的火爆也引来了传播界的争议。前段时间,浙江省语委、语言文字专家及相关单位举行座谈会,探讨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办法中规定:黄金时间晚上7点到9点,电视台不得播出方言类节目;在播出的方言类节目中,应当加上汉字字幕。主要是怕用方言播音会影响非方言人群收看,这与推广普通话的精神不符。广电局对此已有专门的文件,对方言类节目在内容和时间上加以限制,比如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不得开办方言类节目;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原则上不使用地方方言作为播音用语;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如开办方言类节目,总数分别不超过2档,同一频道方言类节目的数量不超过1档;每档方言类节目每天播出时间总量不超过半小时;广播电台在6:30至7:30之间及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不得安排播出方言类节目。
按照这一规定,一些办得不错的方言类节目,比如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等,都不能在黄金时间看到了,但据了解的情况,有大量的忠实观众为了看方言节目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其中不乏许多的老人。
方言节目的愈演愈烈,方言新闻的火爆,方言剧的热闹,让老百姓的荧屏生活显得轻松而快乐。只要把握好这个“度”,我想方言节目的存在也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必然也能为观众的生活增添点乐趣。
谢辞:从06年底开始选题到最终的论文订稿,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材料,对方言新 6 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大学中一次珍贵的独立学习的经历。其中,经历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学习上的困难,但最终还是得以解决。
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项仲平老师的悉心指导,从开题报告的指点到论文的指导,项老师多次给我建议和纠正,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受益非浅。同时我也谢谢大学四年来一直给我支持和帮助的班主任,各科任课老师和同学。
注释:
① 翁晓华 《方言节目——评阿六头说新闻》新浪网 2005年2月26日 ② 陈飞 《方言新闻的矛盾分析》 《新闻实践》 2006年5月刊
参考文献:
[1]邵培仁 《语言是桥也是墙》 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2004年2月28日 19页 [2]黄良奇 《电视新闻采用方言播报的思考》 《新闻界》 2006年1月刊 74页 [3]张旦旦 《方言民生新闻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声屏世界》 2006年8月刊 [4]金月成 《播报方言新闻应把好度》 《新闻实践》 2006/5
第二篇: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分析。
积极意义:首先,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媒体也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它通过将新闻的文化内涵通俗化、大众化,达到了面对更多受众传播的目的,只要分寸得当,它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新
闻娱乐化具有两点意义:第一,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
革。新闻娱乐化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为报道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新闻
传播已经改变了严肃播报或者说教式传播的局面,说新闻、聊新闻、讲新闻故事、真实再现
等等新鲜的形式不断引入新闻传播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第二,新
闻娱乐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统治教化的“寓教于乐”。新闻娱乐化的娱乐外壳,突破了传统
教化的枯燥和正统,有利于“寓教于乐”。在新闻节目中,介绍多元化、趣味性、知识性的新
闻资讯,着重扩展受众的新闻视野,同时使得受众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另一方
面,硬新闻的适当软化,使得受众更乐意去接受硬新闻甚至是包含于其中的具有导向性的信
息。消极影响:娱乐化以尽可能软化新闻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赢取广告客户。在利润的驱使下,媒体放下了高傲的架子,走到了群众当中——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然
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产生过程中出现的传媒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
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首先,新闻的功能被异化。新闻的首要
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重要性原是新闻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
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新闻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
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
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
意力却被大大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
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
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其次是媒体公信力弱化。新闻娱乐化的泛滥,延伸到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等领域。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本身,更是关注
某个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或者其他个人的绯闻等等;而在做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时,甚至移植
文学上的“黑色幽默”的手法,以调侃的形式报道灾难事件或者其他悲剧事件,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的道义。再次是,选择和表现新闻的思考方式异化。新闻泛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培养某些媒体从娱乐化的视角考虑,选择、判断、采访新闻素材,以及对版面
编排和标题制作进行包装。晚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收视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要以“软新
闻”为主,根据观众的口味调整自己的定位,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走大众化道路,以争取
更多的受众。,音乐和特技不但没有使新闻的真实性打折扣,反而凸现了主题。可见,对新
闻节目做适当的娱乐化包装是可行的。晚间新闻节目通过表情和语言的改进,加强了主持人
与观众的沟通,在从“播新闻湖南师大教务处电话”到“说新闻”的变化过程中,主持人有了情
感的参与,言语充满了对传播对象的尊重和体贴,而不像传统新闻播音员那样在播节目时正
襟危坐、不苟言笑,从节目开始到结束,始终板着面孔,缺乏与观众情感的沟通。现在的《晚
间新闻》主持人,脸部的表情丰富了,体态语言也成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南卫视主
持人李锐播新闻时双手交叉握在胸前,具有独特的个性。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首当其冲的打出了新闻娱乐化的旗帜。它以社会新闻为主,反映民生,为老百姓说话。而且一改严肃、呆板、说教的正统模式,以轻松、诙谐和幽默的播报方式,让观众喜闻乐见。湖南台《晚间新闻》形式多样
在省级卫视的群落里,湖南台《晚间新闻》作为新闻的娱乐化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形
式多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1.在报道形式上抓有兴奋点的情节和细节原来在教科书
上被划到新闻背景范畴的东西,在湖南台《晚间新闻》里突出到了前沿、充当了主体。2.灵
动性强湖南台《晚间新闻》有很强的主、客观结合性、连贯性和细节性。很好地和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整档节目显得富有灵动性。3.编辑和制作上推陈出新在节目编辑和制作上,手法活泼,富于变化。它们有各自的栏目标志,譬如“喜报”、“我来露一手”、“远山的呼唤”
等等;在新闻节目中插入音乐,甚至插入流行歌曲。4.主持人语言亲切自然在播报方式上,湖南台《晚间新闻》强调的是“说”新闻。与常见的“说新闻”不同,《晚间新闻》也并不是单
一的说新闻,而是“听我讲新闻”。对新闻娱乐化的担忧与展望
(一)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
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
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
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缺乏信息共享,缺乏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
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也是毫无道理的。
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娱乐化节目,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
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要把娱乐化运用的恰到好处,把
新闻做的更加贴近群众,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的号召。[FS:PAGE]
(二)对新闻娱乐化的展望
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无疑开创了电视新闻界的先河,而且给各大电视台起了表率作用,也是新闻娱乐化的一个典范。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新闻,最低
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
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
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代是值得肯定的,它运用较为丰
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它的成功就在于新闻开始逐渐为老百姓办事情,逐渐符合都市生活下的人群,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这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会更高,一方面是遵循
新闻的规律,真实、准确、迅速的传达信息给受众,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传达方式,要多样化,要与艺术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电视台已经逐步改制,成为企业单位,自负盈亏。这
样一来,就必须要做出更加贴近受众的节目,可以说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生存。快
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受众需要轻松,需要电视节目为他们缓解压力,所以带有娱乐元素的节
目就有了强大的生存空间。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
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
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
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
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
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
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
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
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
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
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
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新闻娱乐化传播。从各大电视台新闻娱乐化节
目的收视率来看,都比同类节目要高很多。尤其是湖南台《晚间新闻》,在全国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加之国家已经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对电视节目有了导向作用,一切服务于受众。
相信新闻娱乐化会在更多的节目中得以体现。我坚信新闻娱乐化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的利与弊
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它之所以会一直存
在和发展,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所以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一)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符合新闻价值的要求。
“趣味性”这一新闻价值观念,在市场熔炉的冶炼下被重新发现,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
能够引起人们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新闻的娱乐价值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不少人都认为媒体传播的新闻越来越肤浅,以至于把色情、暴力和危机当成胡椒面
和味精滥用的新闻称为“垃圾食品新闻”。以克林顿性丑闻为例,《时代》杂志驻北京首席记
者吉米•弗洛克鲁说:“人们说他们烦透了莫妮卡的故事,但数据显示,只要一有这个故事,他们便会去读、去看。”由此看来,新闻的娱乐性不但不会消解新闻价值,反而能为它们找
到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加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也是追求最佳传播效果的需要。
从传播效果来看,受众的情趣直接关系到整个接受行为的全过程,受众总是主动的有选
择的使用媒介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全球传媒出现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最直接的动因是受众的兴
趣发生变化,传媒业不得不随着受众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是他
们的生命线。
《娱乐至死》是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关于电视文化的著作,其中充满了
对大众文化娱乐化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尤其对电视文化带给人们言行、情感和思想方面
影响的分析鞭辟入里,电视新闻语言娱乐化现象不仅制约了我国传媒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
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危害很大。
第一,社会公众知情权受损,造成公众利益被侵害。娱乐化的大众传播把信息报道的重
点放在了那些无关紧要、琐碎的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
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上,占用了宝贵的版面和频道资源,而那些关系到广
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新闻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公众的注意力往往被从重要的事务上
引开。传媒一味迎合受众的娱乐口味而忽视社会的重大事件,实际上造成了对公众利益的损
害。
第二,应负的社会责任淡化,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客观公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服务、树立在社会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而大众传播中低俗
化现象不但使传播导向上出现偏差,而且常报道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无中生有的男女情事、虚构暧昧的情节等,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媒体淡化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三,导致社会公德的沦丧,造成媒体从业人员价值观念变异。具有教育、传递文化和
宣传社会公德功能的大众媒体在娱乐化传播过程中,大量的报道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俗的内容,势必会污染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影响、限定和修改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使人们的社
会公德丧失。
第四,混淆是非界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平均每天都要看相当
时间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媒体信息则能破坏民族的传统文化,扭曲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混淆是非界限,从而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汶川地震凸显电视现场报道优势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人们不知所措时,电视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充分展示了电视在突发性事件中现场报道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在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
作为观众,看突发事件,看的就是现场,没有什么比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真实现场更令人震惊、感动、激奋或发人深思的了。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规定环境就是新闻发生的现场,它是电视台记者以“我”在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
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自己的记者奔赴灾区前线,这些记者分布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关键现场,他们和直播室对接后进行的报道都是以新闻现场报道为主。他们是现场目击者,记者和摄像机目击的范围也锁定了观众对现场目击的范围,他们引领观众进行现场目击。让观众看到了抗震救灾的过程、环境、人物、甚至在倒塌房屋底下救人的感人细节。镜头前,余震不断,楼房倒塌,山体滑坡,人们惊恐、慌乱、哭喊„„所拍摄的画面尽管有时摇摇晃晃,但这些不稳定、不完美的“毛边”画面,会使观众感到如同在救灾事件发生的现场,从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现场感,提高了新闻的可信性。记者把现场采访报道的真实过程和现场气氛用客观实录手法,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直接看到、听到现场的场面和声响,直接感受到现场特有的气氛,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在现场与观众共此时
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先拍摄活动画面、后写文字解说、再由播音员配音播出的老一套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采用记者出镜现场口头报道的形式,摄像记者配合出镜记者的报道摄取相应画面,无剪辑地与新闻事件进展作同步传播。正因如此,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这就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观众与地震发生、救人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在第一时间,让观众了解了突发事件的真相,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观众,提高了收视率,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我”在现场使观众触景生情
电视新闻现场流动的画面从信息传播角度讲,具有展示全息信息的得天独厚优势,不仅能使观众从中了解到可信的现场、全方位的信息,更能刺激、引发观众的想象和情感。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观众的反应就越不明显。电视新闻现场的真实感易于调动观众的情感,报道中的动人场景往往把观众的注意力、情绪卷入其中,与屏幕上的人物同喜怒共哀乐。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等救灾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废墟下受灾群众的画面信息,既形象直观,让观众看得真切,又没有中间环节,不会造成信息损耗。比起报纸文字和语言的描述,镜头前的采访画面胜过千言万语。另外,现场报道通过运用形象的画面和精彩的同期声,也有增值、升华新闻信息量的作用。
“我”在现场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汶川地震发生后,观众最想了解的是具体灾情、救灾过程和灾民吃住等问题,记者在现场采访受灾群众、基层干部、救援人员和抗震救灾指挥部人员,了解情况,详细进行现场报道。另外,记者出镜向观众当场讲述抗震救灾所发生的一切,将事件现场和新闻人物一起带
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既真实又亲切,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这种交流是语气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交流,观众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与消化。现场报道场景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广泛刺激、吸引观众,使观众自由地对声画含义作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为了让观众对震中灾害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央视现场记者还动用直升机、滑翔机冒险对无人进入的重灾区域进行航拍,这样就满足了观众急切想看到地震灾害实况的需求。这种毫无记者主观强制色彩的报道,也会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有生命力的品种,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也最有实力。透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这一突发事件,研究探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所呈现的现场感、同步感、亲切感、参与感等优势,对于基层记者把握其优势特点、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更加游刃有余地发挥其有效作用,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创新意义。不可预知但深具魅力的现场在召唤着有思想准备的新闻记者,广大观众也期盼着与其同行。
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第三篇:新闻播音材料之方言纠正
新疆塔里木河畔百万亩胡杨林披上银装
近日,今冬第一场雪给新疆沙雅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的200万亩胡杨林披上了银装,风雪中千姿百态的胡杨美景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
《赢在中国》栏目倡导励志人生
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今年推出的励志创业节目《赢在中国》,今天举行总决赛,并于今晚九点半将直播赛况。这档节目旨在鼓励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励志人生。
安南称伊拉克已陷入内战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当前形势判断,伊拉克已经陷入了内战,而且伊拉克目前的局势“比内战更加糟糕”。关于伊拉克战争,将于今年底离职的安南遗憾地表示,他现在仍然认为,如果当时联合国能够做出更大努力,完全有希望阻止战争的爆发。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辞职
美国白宫4日宣布,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接受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的辞呈。由于布什对博尔顿的任命没能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博尔顿的任职将于本月底或2007年1月初到期。
纽约银行斥巨资收购梅隆金融公司
美国纽约银行4日宣布,将通过股票交换的方式以165亿美元收购梅隆金融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服务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新公司名称将为纽约梅隆银行,旗下托管的资产高达16.6万亿美元。
菲律宾摄影师捕捉到“榴莲”来袭画面
4号,一位业余摄影师公布了他拍摄的台风“榴莲”11月30号袭击菲律宾海岸村庄的画面。当时台风时速为265公里,暴雨引发的洪水已将很多房屋淹没。根据菲律宾国家救灾协调委员会4日公布的数字,目前“榴莲”已造成菲律宾上千人死亡和失踪。
国内首个空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落户成都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日前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成都建设我国首个空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航空领域的前沿性、集成性和高附加值产业项目。
国家博物馆文物今天开始“搬家”
由于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需要,包括司母戊大方鼎在内的62万件馆藏文物今天开始陆续运往北京各存放点暂时保存。国家博物馆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明年4月动工进行改扩建,2010年完工。
第四篇:感受方言
一、感受方言(40分)
1.介绍你所处的方言区分布的基本情况
答: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省淮河干流北部的广大地区。
焦作地区方言因历史上的移民原因而深受山西方言影响。近现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焦作地区方言已逐渐裂变为“怀庆方言”和“焦作方言”。就目前的语言材料看,“怀庆方言”仍属“晋语”,而“焦作方言”则日益向河南方言靠拢。而淮南的信阳方言分布在信阳中东部的信阳县南部、罗山、光山、新县、潢川、固始、商城一带,新县、信阳县南部、罗山县带湖北口音,东部潢川、固始、商城带有浓重的安徽口音。信阳地区90%以上地区的方言都不属于河南话,属于江淮官话向西南官话的过渡区。
在河南省内,又可根据淮河划出淮北方言和淮南方言。淮北方言即河南方言,比较普及,不管是豫北的鹤壁,豫西的洛阳,还是豫南的南阳,豫东的开封等地,皆用淮北方言。
黄河以北的安阳(安阳市区及西北的县)和新乡的北部方言、焦作各辖县,也不属于河南话的范畴而属于晋语-邯新片,那是一种比河南话更加硬朗的山区口音,接近于河北邯郸。在这个地区是典型的十里不同音,西部的林州市(隶属于安阳的县级市)口音更加接近于山西话,也属于晋语邯新片。
近代代表方言为标准河南话,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一致,圆润、宛转,在豫剧节目中的对白中使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人群。然而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开封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2.撰写介绍方言词语、传说故事
答:方言词语
拉闲呱儿——聊天
没事儿不要紧、不碍事儿——没关系
上晌—下地劳动
下晌——劳动收工
慢慢蛄蛹——轻轻动弹
尬悠——慢慢地走
瓷实——结实
作假儿——客气
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了300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武汉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也就是说它只是取“汉口、武昌、汉阳”首字合并而来。那么:武昌 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汉阳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汉口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但夏口既没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汉口之所在。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
江夏这地方在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都说是九省通衢。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江夏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这些重要街道也相继建成了。当时,由于交通条件,来江夏做生意的大部分是本省的商人;外来客商中,要算陕西来的商人最多。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因此,陕西的商人来江夏是再方便不过了。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陕西人就开始把江夏叫汉口。他们说: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
三、撰写介绍熟语(俗语、民谣、歇后语、谚语、农谚)、熟语故事
答: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
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以俗语为例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以“不到黄河心不死”为例
介绍熟语故事 传说有个人光老婆就娶了24个,都没跟他过到头,一个个都先他而死了,你猜这人活了有多大?活了880岁,而且越老越疯狂,根本不体贴女人的苦衷.他的第24任夫人心里直骂他是个“老不死的”,可面子上还得笑脸相迎.后来她终于趁他酒后高兴之时套问出了他老不死的缘由.原来,阎王爷著生死簿时,无意中把有他名字的那页纸 搓成纸捻,钉了生死簿了.于是他便幸存下来.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彭祖.就是这第24个老婆,在他疯狂的蹂躏下,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彭祖自认为他活的岁数最大,所以不管别人胡子多长,皱纹多深,他都可以把人家看成是娃娃.一天,有个老头身旁搁个大口袋在路旁歇息,刚要起身,见他过来,便说,老弟给咱帮个忙,把口袋往我肩上放一下.不料,一句老弟就叫得彭祖满肚子是气,他说,你也配称我老弟?我都880岁了,你才多大? 那老头说,人都称我是老寿星,我都不知我有多大了,反正黄河每隔1200年清一次,我已见过9次了,明年就该是第十次了,你算算我该是多大了.彭祖一听,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就赶忙给老寿星赔礼道歉,混浊的黄河明年要清一次,这实在是千载难逢啊!他再三叮咛到时一定叫他去看.老寿星开玩笑地说“你要不到时候死了,还能看成吗?”彭祖说“我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再说彭祖的第24个老婆死后,就在阎王爷面前告了一状,把个彭祖不死的缘故全都抖露了出来.阎王爷拆开那个纸捻一看,果不其然,当即命牛头马面前去捉拿彭祖,要他一命归阴.? 而牛头马面两位小鬼在阳世间却找不见彭祖.后来听村民讲,彭祖的特点是爱倚老卖老,牛头马面耳语了几句,就拿了块黑炭到河边去洗.有人问你外是做甚呢?他们说,往白的洗黑炭哩.彭祖一听,便哈哈大笑我彭祖活了880岁,没见过把黑炭往白的洗的蠢人.牛头马面听他自报姓名,二话不说,带上他便走,尽管他叫喊着还要等着看黄河清,也挣不脱脖子上的铁锁链.彭祖 就这样一命归阴了.? 第二年,黄河就要清时,老寿星如约来邀彭祖时,才知道他已死了.可老寿星是个非常讲信用的人,他想,就是拉上他的尸体去,也要了却彭祖的那桩心愿.扒开墓门,发现整个尸体都已腐烂,只有那颗心还在跳动.老寿星捧着彭祖那颗心,来到黄河边,一见黄河水清了,捧在手里的那颗心也即刻停止了跳动,转瞬间那颗死去的心就化作一把烂肉.这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由来。
第五篇:方言作文
唉,方言……
每年暑假,老爸老妈都会带着我到各地旅游一番,别提有多开心了!可就是 有一点不好:因为不会讲当地的方言,而闹出了不少笑话!地点一:昌吉奇台县
我的姥姥在昌吉奇台县住。这不,我们做了一天的汽车来到姥姥家。刚到那儿,老爸老妈就开始和姥姥聊起天了。姥姥的头一句话就是:“珂儿一个人在家哦,也没有人玩。把我们的娃娃就孽障地!”可我听成:“珂儿以格任栽家噢,夜每油任玩。把握们娃娃九孽障地!”我反复思考,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姥姥骂我是孽障!什么呀!气死我啦!~第一次来就骂我!我拉长了脸,不再理姥姥。到晚上准备睡觉时,老妈发现了我不对劲,就问我:“怎么了呀?恩?” 我委屈地反问:“为什么姥姥骂我?”“没有啊!姥姥说什么了?”老妈奇怪地问。“姥姥骂我是孽障!她早上说的!”我更生气地大叫道。老妈先是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对我说:“姥姥不是骂你,是心疼你呀!姥姥说你一个人在家太寂寞,每人陪你玩呀!”“那,那姥姥说的‘孽障’是什么意思?”我反驳道。老妈回答:“那是‘可怜’的意思!”“噢,原来是这样!我„„我错怪姥姥了!”我低着头说。老妈说:“不怪你,你不懂方言嘛!~~”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地点二:四川巴中市
我们一家先坐汽车一天,又乘火车两天三夜,来到了我的老家――巴中。这儿有我的奶奶爷爷,姑姑姑父等一大串儿亲戚,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看望他们的。
我们在爷爷奶奶家住。刚到那天,奶奶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对我笑,对我讲了一大堆话,可我一句也听不明白,只是“恩”“啊”“恩”“啊”地回答。第二天早上吃饭时,奶奶把一大块叫做“糍粑”的东西夹到我碗里,还说:“你尝一下嘛!”但在我听来是:“你赏哈儿嘛!”我还以为奶奶叫我“观赏”一下呢,因此就没有吃,只是盯着看。老爸见势不对,小声提醒我:“吃呀,怎么不吃?奶奶看着你呢!”我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把糍粑吃了。我默默地想:原来四川人把“吃”叫“赏”呀!
我去过东北沈阳,在买衣服时,一位小姐夸我“长得贼拉漂亮”,我却理解为“长得像贼一样漂亮”,气得我扔下衣服一走了之。我还去过河南南阳,逛街 时,遇见一位阿姨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对我说:“我的丫头找不着了,急勒我牟发儿„„”我却怎么也听不懂她在讲什么,搞得我像个外国人似的。我还去过陕西汉中„„
唉,方言,弄得我晕头转向,闹了不少笑话„„
方言——美丽的风景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风雨中走过了60个春秋。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小城吴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更宽更平了,房子更高更漂亮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多了,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流络绎不绝,到了夜晚,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更是将城市妆点得分外迷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语言也有了许多新鲜的词汇: “有车族”、“月光族”。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的统一,普通话也已经成为通行全国的语言。然而,在这里,我想告诉你,还有一种语言更动听、更优美,那就是我们的方言。请大家听听我的方言故事吧!
方言是美丽的,而我险些与这种美丽擦肩而过。
从牙牙学语开始,我就讲一口吴江话,不要太溜噢,不时迸出几句乡下俚语土话,常常让小区里的邻居听得一愣一愣的。但自从上了幼儿园,就有点忘记怎么讲吴江话了。接着上了小学之后,简直就是一点儿也不会讲了。爸爸对我说:“你一定不能忘记家乡话。我们吴江话是最古老、最有文化的一种方言,你们作为吴江的中小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文化传承好。”他甚至还告诉我,不会说吴江话的吴江人不能算是吴江人。
后来,我“重操旧业”,一直在学吴江话。爷爷奶奶讲吴江话,他们是最原生态的。于是我就学他们讲,讲着讲着,我发现我又会讲吴江话了,但不是太熟练,渐渐地,我又会讲了。
慢慢地,我越来越深刻地发现我们吴江方言的美丽。老爸这时又给我来总结了:“吴方言韵律美,底蕴深。”他还告诉我,等我将来长大了,还会从吴江方言里发现更多的美!
时代前进着,但方言却永远地陪伴着我们。
有趣的方言
周末奶奶带我去老家一户人家喝喜酒,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的相处,但亲人们为我带来的乡音,却奏出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在我耳边回响着。
那天,我们一到那户人家门口,一位老奶奶就对我奶奶说:“建啊,怎么几天没看见,你脸晒得更兹了。”奶奶笑着说:“是啊,禁不起晒啊。”听着她们的交谈,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想也想不出“兹”是什么意思,便问奶奶。奶奶说:“兹就是皮肤黑的意思。”我恍然大悟。这时又有一个人走过来,看着我对奶奶说:“哟,这是你孙女吧,倒是个人儿登了!”这人显然是在说我,这次这个“人儿登”又把我给难住了,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人家说你是个„人儿登‟,是在夸你是个人物呢!”我越听越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对家乡的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突然,一个小孩子在门外大声叫喊:“快看啊,快看啊,这儿有一只假留。”这时,好多小孩往门外跑,我不知道“假留”是什么,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只蝉。几个孩子争抢起来,一个孩子嘲笑另一个流鼻涕的小孩:“你把黄龙擦了再来吧。”我是越听越觉得有趣,就缠着奶奶给我讲方言,奶奶一下子讲了好多:“厕所”可以说成“茅港”,“口渴”可以说成“烧人”,“癞蛤蟆”可以说成“癞宝”,“胳膊肘”可以说成“手拐儿”,“玩儿”可以说成“耍子”……
嘿嘿!不说不知道,一说真奇妙。我们的地方语言独特淳朴、多路杂陈、浩如烟海。我爱家乡有趣的方言,更爱我的家乡——如东。
方言趣谈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二500字的作文,题目为:《海南临高方言趣谈》,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海南省的西北部,有一个仅有面积1317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小县叫临高县,全县通讲一种方言“临高话”,这种语言比较独特,至今语言专家也没弄清是从属何种语系。
临高方言只有口头语,没有反映本语言的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用临高方言读书(汉文字),语音跟普通话差不多,懂普通话的人一般都能听懂,如普通话的“你去哪里”,临高方言改为“nikinali”,所以外地到临高工作的同志说,临高话一半是本地话,一半是普通话。
从语法结构看,一般把形容词、副词置于名词、动词之后,构成倒装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定语与中心词倒装。
也有少量状语与中心词倒装,临高方言和谐、含蓄、风趣,容易引起共鸣。这种通俗朴实的语言,扎根于群众中,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播信息,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临高方言的语系归属,一直到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西江黎话”(《琼台志》);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泰汉语的混合物”(德国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有人还说,“与缅甸语颇相似”(陈明枢《海南岛志》)。但根据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分队和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组的调查,初步结论是,临高方言不是黎话,也不是“黎、泰和汉语的混合物”,而是具有“古越语的成份”,“属于汉藏语系峒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壮语十分接近”。
方言闹出的笑话(都是方言惹的祸)
我的爸爸是南方人,虽然来北方十多年了,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会说普通话,与人交流时总是方言很重,这可闹出了不少笑话。
这不,今天我们家来了一位阿姨,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可好看了!
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待她,闲谈中,爸爸夸奖那位阿姨:“你长得真有气质,‘屁股’真白!”刚才还满脸笑容的阿姨脸不由得一下子红了,不再说话了。
妈妈也被爸爸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吓住了,她偷偷把爸爸拉到一边,小声说:“你干什么呢?人家一个大姑娘,什么屁股真白?”爸爸疑惑的问:“我没说屁股呀,什么时候说屁股二字来着?”妈妈一听急了:“你刚才不是说人家屁股白吗?”爸爸也急了:“我不是说得‘屁股’白,而是皮——肤——白——!”爸爸认真而又费力地说着。妈妈这才明白了,“噗哧”一声笑了:“你这方言真该好好改改了!”
妈妈坐到阿姨旁边说:“妹子,你别误会„„”听了妈妈的解释,阿姨笑了起来。爸爸拍着自己的脑袋,不好意思地说,这方言我可真得改改了!”
看,这就是方言闹出的笑话,它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觉得在保留乡音的同时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呀。
我们说话像唱歌
去年,我和好友登长城时,偶然间听到一位妈妈对她的儿子说:“你则个细猴子,奔到哪怀去了?”(你这个小孩,走到哪儿去了)我们激动不已,因为那是我们家乡的语言。我们连忙过去和他们拉起了家常,小孩子还“唧唧”(姐姐)的叫个不停,这大概就是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了吧!
其实,我们的方言是很好听的。记得到广东游玩时,有一次,我正和同伴说着话,一位广东朋友跑过来激动地说:“你们是哪儿的人啊,说话真好听,像唱歌似的啊!”当时我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现在,那个像唱歌似的话渐渐被她的儿女淡忘了。
昨天,我到新华书店买资料,路过海华广场时正值“诺亚舟·搜学王”进行促销活动。舞台上正站着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主持人让他们分别用英语、普通话还有盐城方言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的英语说得一个比一个溜,普通话说得一个比一个亮,只是到了说方言的时候小朋友都蒙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主持人提醒他们用在家和爸爸妈妈说的那种话来打招呼,但小朋友吐出的仍旧是普通话,主持人哭笑不得,只好自己说了句方言来结束这个环节。
诚然,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理当学好她,英语又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我们也应当学好她。但是,我们的盐城方言呢?她可是我们的乡音啊!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要是以后没有这乡音陪伴,我们怎么能人海中轻易识别老乡呢?!
近两年,盐城经济蓬勃发展,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也越来越冲击着这个淳朴的小城,我们盐城的文化却在这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渐渐示弱。人们热情地学英语、学韩语,却忘了向别人展示我们悦耳的方言;年轻人们到祖国各地游玩,却不知道大纵湖在哪里;我们了解到中山陵、孔庙,却不了解陆公祠;同学们热衷于周杰伦、蔡依林的歌,却不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背后的悲歌……
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人认识了盐城,每当提到盐城,人们会说:“啊,盐城啊,《同一首歌》也去过吧!”也会说:“哦,是那个与韩国通飞的城市吧!”或许还会说:“是那个有森达皮鞋的城市吧!”……但是,我却希望他们说:“盐城啊,那个美丽的大纵湖所在的城市吧!”或许,也更希望他们说:——
“盐城啊,那个城市的人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的啊!”
“方言”——可以介绍家乡方言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对家乡方言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整理、总结,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说明性文字。苏州弹词、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山东快书等都是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