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

时间:2019-05-14 17:4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话与方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话与方言》。

第一篇: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海南岛,在这座小岛上有一种海南人民人人都会说的方言,那就是海南话。海南自古就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算得上是移民之地。南宋末期,几十万福建莆田人为躲避东南沿海倭寇骚乱而迁至海南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海南话的形成。加上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受北方官话影响较小,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调得以保存至今,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这就是今天的海南方言海南话,亦称为琼语,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闽方言,海南话的书写形式是汉字,如何说就如何写,反之亦然,即说写一致。

普通话与海南话的差异,在声调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因为海南话的发音系统多保留着中古汉语的特征,所以这也是造成普通话和海南话的发音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普通话的声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个,而海南话却有八个,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混去、阴入、阳入。由于普通话没有入声,因此重复发音的字很多,造成许多字都读成相同的音,也就是同音字。普通话里的同音字数量,远远超过海南话的同音字数量。而海南话有入声,使得海南话的发音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说,分别用普通话和海南话念这15个汉字:试、市、视、室、氏、释、适、誓、势、似、饰、逝、谥、舐、示。用普通话来念的话,全部都发shi这个音,用海南话来念的话,却没有同音字:six【试】、sic【市】、diq【视】、siux【室】、dic【氏】、zig【释】、dik【适】、duaic【誓】、dix【势】、sud【似】、dig【饰】、jid【逝】、ig【谥】、maix【示】、jic【舐。除此之外,在发音上,海南话只用平舌音和不送气音,不用翘舌音和送气音,这又造成海南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 省气省力。并且,海南话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语法和发音,海南话里有内爆音(implosive):[b<],[d<]在普通话和全国各种地方方言的发音系统里,是不多见的。不是从小训练,很难掌握。非洲少数地区、中国个别地方的方言也有内爆音,但都是“不完整”(不成系统)的,全世界可能只有海南岛有一整套完整的内爆音发音系统,十分珍贵。

在从词汇上的对比,也可以看出海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海南话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吾(我),汝(你),禾(稻子),索(绳子),面(脸),箸(筷子),行(走),走(跑),耍(玩)”等。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 “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另外,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比如,“二哥”、“三哥”,在海南方言的文昌话里却是念成“哥二”、“哥三”;还有像普通话里说“公猪”“母猪”“母鸡”等,在海南话里念做“猪公”“猪母”“鸡母”。或许是因为保留了文言文的遗风和古汉语词语,所以有时候海南话的表达方式常常让人不知所谓,觉得莫名其妙。举例说,海南话说儿子的妻子不称做儿媳妇,而叫做“新妇”,吃饭不叫吃饭,而叫做“食糜”,睡觉不叫睡觉,叫做“偃憩”等等以外,还有一些与普通话相比另类的说法,比如,海南话里喝水和喝茶不说喝而用“吃”就是“吃水”和“吃茶”,太阳叫做“日头”,毛巾叫做“面帕”,眼睛就做“目仁”,眼泪叫做“目汁”,开车叫做“驶车”,喝酒叫做“啜酒”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独具本土特色的词语,“睡眼”是睡觉的意思。如:时间到了,你该去睡眼了。“麦仔”是女孩的意思。如:这个麦仔长的很可爱。但这个词一般是文昌人的说法。“半脑”字面意思是脑袋长了一半比喻一个人不精明,笨的样子。如:这个人有点“半脑”,你要是和他一组你就完了。在海南话中,这个词一般是用来骂人的。“色水”比喻一个人讲究面子,讲究排场,爱装腔作势。如:跟某某一起走真是败我“色水”。“细时”指的是小时。在海南话中,将“小”称为“细”又如将“小心”称为“细心”,将小年元宵节称为“细年”等说法。

海南话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口音,语音、声调和词汇也会有不同的区别。而最近有出现海南的小孩不会说海南话的现象,这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普通话是我们的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各方言地区的人民不仅会说自己的方言,还会自然的运用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中使用普通话,这是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海南方言,可谓是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海南人民来说更是不可丢弃的。丢方言等于丢文化,文化传承不能丢了方言。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方言,传承方言就等于捍卫文明,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子女的责任。

林彦汝

第二篇:关于普通话和方言

关于普通话和方言

在网上看到广东一所学校校长禁止学校里说方言。我不知道那是所什么学校,记得这样的事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倒是碰到过,因为那是培养演员的学校,学生来自各省市,要不在学校把方言“禁掉”,台词课上起来就很吃力。拿我来说,要不是严格训练,前后鼻音一辈子也分不清。但是,我并没有把方言丢掉。

不过,对于不是从事语言工作的人来说,我倒是觉得普通话能听能说就可以了,不必人人字正腔圆的。

说到底,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方言如此繁多,还有那么多民族的语言,没有一种统一的语言,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过去有“官话”,后来叫“国语”,现在叫“普通话”。南宋时期,朝廷南迁,偏安杭州,把“官话”带到了江南,至今还有将杭州话称为“杭州官话”,杭州话里有很多“儿化韵”,也是北方的官话里带来的呢。

我有一个亲戚,儿时随父母从上海到香港,在上海时学会沪语和国语;在香港学了广东话和英语,后来又去美国念大学,大学毕业刚进美国一家公司,恰遇国内去了个团和公司洽谈生意,团内有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随团的翻译却听不懂粤语、沪语,只会说普通话。公司方面把我那位亲戚找来,很快就让各方沟通了。事后,美国公司在短时期内将他提拔为远东部门的负责人。

我说这个故事,就是想说明语言作为工具之重要。多掌握一种语言会拓宽你人生的道路。而且如果上述的那个中国去的团里,大家都会说普通话,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但是,作为原生态的语言,方言是万万不能禁止或取消的。它是语言的土壤,也是普通话植根的土壤。方言中有许许多多来源于生活的生动鲜活的东西,是普通话替代不了的。中国文学的代表著《红楼梦》、《水浒》等作品中就融入了许多方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红楼梦》里的“促狭鬼”就是江南方言里的词,按方言应该念成“cuo(入声)ka(入声)ju”,它的具体意思,江南人都懂(林黛玉就是从江南到北京去的),普通话却很难翻译。可是在电视剧里按普通话正音一念,不但北方人不懂,连江南人也听不懂了。这是很无奈的事。当年以沪语拍成的电视剧《孽债》,在央视播出时改成普通话,那原来生动有趣的语言打了个大大的折扣,也很无奈。我们看北京人艺演老舍的《茶馆》,觉得语言特别有味,其实,这部戏说到底是一部北京的方言话剧,有一些对白,即使会说普通话的上海人、广东人也听不懂的。

方言也是一个人与故乡连系的情感纽带。不论你走到天涯海角,听到乡音,就知道是故乡人,就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到了一个新地方,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会有一种陌生感,孤立感;然而,如果你去学习当地方言,哪怕说不好,你会很容易融入当地人中间,就会受到欢迎。这种由语言建立的情感,也是别的东西替代不了的。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普通话和乡音方言,都应该会说会听,是缺一不可的。

特色与危机并存

近日,上海市教委表示要大力推进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工作,遴选有条件的幼儿园进行上海话教学试点,并逐步在全市推行。

方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文化记忆。如何保护和传承方言,现在已成为不少地方共同关注的话题。

我国从1955年开始在教育体系中推广普通话。到2010年,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达到54%以上。相比普通话推广取得的成就,方言却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化了。

传承文化内涵多

“方言是宝贵的地域文化载体,是汉语文化的财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韫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据了解,方言的种类繁多,以不同地理划分方式归类于不同的地方语系。其中官话、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赣语、吴侬软语等七大方言支撑着汉语的整体架构。

一位广西的李先生说:“我来北京三年,普通话越来越标准,现在都有人说我有北京口音了。但跟老家的朋友在一起,我们还是说广西方言。”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汉语方言学专家王莉宁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是广西人,走在路上听到有人说家乡话会感到格外亲切,甚至想前去与之攀谈。”

此外,方言也是一些地方艺术的依托。像苏州评弹、越剧等地方艺术,都要用当地方言去演绎,才更有魅力和特色。

“渐行渐远”需保护

“只有在老乡聚会的时候才会说方言,平时都讲普通话”,当被问及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方言作为交流语言时,一位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吴女士说。

据了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语言报告》中,中国包括82种语言。学术界估计,如果算上那些尚未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语言,中国的语言大约有120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漩认为,目前这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王韫佳分析说:“语言的使用是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的。首先,老百姓所接触到的大部分有声信息都是通过普通话来传递;其次,汉语方言的衰落也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普通话教学有关。此外,人口的频繁流动也使得地方语言难以长时间保持原汁原味。”

多种形式存方言

2010年,粤语的存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普”、“粤”能否共存,怎样才能给方言留存一定的生存空间等问题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

对此,王莉宁分析道:“普通话与方言都是中华语言文化的载体,二者并不对立。普通话作为通用语、大范围使用的公共语言,利于日常交流。但在私人场合,可以给方言一定的生存空间。”

王韫佳认为,对于保护方言,语言学工作者不仅要对汉语方言进行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数字化的手段把有声方言资料永久性地保留下来。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省温州市于近日在市图书馆发布《温州方言文献集成》,以图书文字的方式对方言进行了保存。此外,山东省青岛市也在日前启动了方言保护工作,对方言的传承和保存进行整理和录制。

公司禁讲方言令掀网络热议近5成网民不反对使用

上班时间说方言到底行不行呢?新华调查最新结果显示49.8%的网民认为只要不影响工作,说方言完全可以。50.2%的网友则选择在公共环境应该说普通话。调查结果表明国人在处理普通话同方言之间关系时已建立起成熟理性的心态。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语言文字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虽然各地的文字书写大体一致,但方言作为地域人文的产物却千差万别,语言的多样性从一个侧面彰显着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网友希望给方言更多的发展空间,只要在工作允许的范围内,说说方言大可不必如此“言重”,但同时网友也认为在公共场合应该使用普通话。新华调查结果也印证了网友的观点,62.3%的网民选择在亲友和同乡面前说方言,而选择在上班时间说方言的只有10.1%,仅3.62%的网民选择在公共场合说方言,另外各有12.3%和11.5%的网友选择了只说方言和只说普通话。

普通话盛行不减方言文化情结

新华网郑州2月25日电(记者双瑞)“有一种寒暄叫‘弄啥哩’”“有一种聊天叫‘喷’”„„春节期间,印有洛阳方言附普通话解释的扑克牌在洛阳春节庙会上,几天内卖出数万副,并在网络上刮起晒家乡话、说方言的风潮。

洛阳方言扑克创作团队负责人、36岁的高校教师郭栋没料到,自己的一个想法能得到这么多人认同。他说,吸引大家的不仅是对于方言文化的心领神会,更有对抢救方言的紧迫感。

中国地域辽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山川阻隔、人口迁移等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形成了多种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方言,承载着各个族群的情感和文化记忆。近年来,随着普通话推广的深入,不时传出方言式微的说法。

上海人一度以自己的沪语为傲。有土生土长的“老上海”说,曾经上海商场里的售货员听到顾客讲普通话,态度都会冷淡不少。但如今,据媒体报道,一家剧团招募演员,几乎找不到能说地道上海话的孩子。

遭遇这种尴尬的不止是上海。高校新生开学时,很难再见多年前大江南北方言齐聚的场景,80后90后们尤其是家在城市的,往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方言?我不太会说啊。”

“没有方言,就感受不到家乡的亲切感了。”郭栋说,方言扑克的创意最初就源于自己回乡所受的“刺激”。在外地求学时,他每次回家一下火车就听到地道的洛阳话叫卖声,后来却变成了普通话。惊愕之余,他发现身边许多人都摒弃了洛阳方言,有些家长嫌“土气”干脆不教给孩子。

在郭栋看来,放任方言艺术湮灭,是非常令人痛心的行为。他说:“推广普通话和传承方言并不冲突。方言代表情感认同、地域特色,弃之不用等于割断了与文化母体的血脉情缘。”

郭栋迅速召集起一个团队,想通过合适的载体为传承家乡话做点事情。他们搜集了许多“土得掉渣”但充分体现洛阳特色的方言词汇,加以注释,印在了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扑克牌上。

春节期间,正是中国人乡情最浓、归属感最强的时候,洛阳方言扑克勾起了人们对家乡话的集体记忆。一石激起千层浪,方言扑克的影响力冲出了洛阳、河南,网络上许多地区的人都在温习甚至“恶补”已生疏的家乡话。

“很多意思用普通话表达不出来,见老乡我还是愿意说方言。”老家在福建的客家人赖华容说,客家语在她那里传承得比较好,她笑称体内潜伏着根深蒂固的方言情结。

教授教方言,方言也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学校教普通话没啥奇怪,但你见过大学课堂上,教授们专门教授方言吗?昨天,武汉方言研究班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开课,这也是全省高校里开设的首个方言班。而教授的方言正是武汉话。(武汉晨报,9月9日)

在人们的印象中,相对于普通话,方言土语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大学专门开设方言学习班似乎没有必要。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语言,方言有时候承担着普通话难以实现的功能。方言并非可有可无,方言同样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语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不同地域的方言,或者形成于人口迁移和地域阻隔,或者形成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了不同地域间的人群接触和融合。传统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迁徙,更直接造成了不同地域方言的形成。同时,各地域方言中又有相似乃至融合的部分,也是民族融合的见证。由于方言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这就决定了方言使用者和受众的局域性。但恰恰是方言的这种局域性特点,使得方言成为了解当地民俗风物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古代文献典籍,还是地方戏曲,大多蕴含着方言这一文化符号。以《楚辞》为例,其中就包含着许多方言俗名,比如研究《楚辞》中的方言名物,对于研究古代语言嬗变和名物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方言,还是当地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方言就是文化心理认同的重要符号,对于地域文化发展和情感融合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方言中包含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而且方言研究与音韵学、训诂学等学术研究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方言对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现代社会来讲,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在影视等文艺作品中的作用也开始显现。适度应用方言,可以有效提高文艺作品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亦与有功焉。

现实情况是,由于对方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方言除了在乡野草莽间通过口耳传播之外,对于方言的学术研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研究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束之高阁”,无法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一些方言语词正面临消亡的危机。甭说城市居民难以理解方言,即便是乡村青年,有时对于老年人的方言语汇也无法通晓。而日渐发展的网络语言,也在不断消解侵蚀传统方言。

方言并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历练,被普通大众接受的方言语汇,可以考虑纳入普通话范畴。举其一例,近年来,随着赵本山小品的走红,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忽悠”、“得瑟”等方言语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普通话也指日可待。我们可以接受“网络潮语”,对那些逐渐大众化的方言语汇也应该秉承兼容并包的心态,给予其充分展现文化魅力的空间。

普通话作为全国范围内的正规语言,当然有其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但方言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归根结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发展应该是兼容并包的,普通话和方言应该各美其美,包容发展,共同铸造珍贵的民族文化宝库。

新华调查:方言需要从娃娃抓起“拯救”吗?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赖臻、赵仁伟)“在公立幼儿园配置北京话教师”“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闽南方言课程”„„最近陆续召开的部分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保护方言要从娃娃抓起”的呼吁不绝于耳。

随着人口的流动、社会的多元化以及普通话的推广,一些方言日渐式微,由此引发的“拯救方言”的倡议和行动浮出水面。有关专家指出,部分方言的衰退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非“势不两立”,应在坚持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同时倡导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对方言及其背后的地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

方言,渐成“逐渐消逝的声音”?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建议,在公立幼儿园配置北京话的教师,儿童每周上一节课;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选学科目北京乡土地理;在各层次考试包括高考命题中,有意识地增加方言方面的题目。“作为北京人,我不想等自己老了,看到年轻人已不知北京话为何物。”万建中说。

无独有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提交了一份《以歌谣为载体采集保护、抢救整理北京地方语言》的提案。鲁景超告诉记者:“我是一个老北京,在胡同里长大。最近,我在一个电视剧中听到一个小孩儿唱老北京的儿歌,我一下子热泪盈眶,好像儿时的记忆重现眼前。”

鲁景超说:“方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是一块土壤上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浓缩,但现在真正说老北京话的人太少了。如果那么多方言都消失的话,我们的语言就太单调了。”

蒋玉辉夫妇分别是山东威海人和浙江温州人,12年前,两人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结婚并有了孩子。别看一家三口都是北京户籍,却没人会说北京话。蒋玉辉告诉记者,在这种家庭语境中成长,孩子自然也是普通话,与他们分隔两地的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每次用家乡话进行交流时,孩子一概是听不太懂,“语言不便,想亲近些都不容易,看到老人情绪低落,我也很无奈。” 方言虽亲切,普通话更重要

对于代表委员们力挺方言的呼吁引发社会热议。有观点认为,文化始终是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融合步伐的加快,地域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流失,一种方言一旦失去交流工具的功能,必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实际上,语言的消失是世界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发布的信息显示,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近2500种属于濒危语言,其中超过200种语言会在50年内灭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据统计,中国56个民族使用着大约80种语言,仅汉语就又分成七大方言、数十种次方言与无数种土语。但多种语言、多种方言也成为人们之间交流的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其为国家公务用语、教育教学用语和广播电视基本用语。

与此同时,方言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实际上,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普通话与方言“争地盘”的现象并不少见。2010年广州亚运会召开之前,广州市政协便提出提案,为给亚运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建议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随即引起社会热议。

也有网友认为,留住方言实际上是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当今时代过分推广方言则稍显狭隘。有网民尖锐地指出:“过分强调方言的保护,违背了宪法的精神,也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专家:方言保护需科学 切勿乱“进校园”

针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各自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要求。对待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今后要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广普通话,这是不能动摇的;同时,要对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进行‘科学保护’。”鲁景超说,抢救、整理和保护各民族语言和方言势在必行,通过抢救手段把那些语言用声音的形式留存给后人。

据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调查收集当代中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实态和有声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涛认为,语言既有交流工具的属性,也有文化属性,一些方言的工具属性可能在逐渐淡化,但其文化属性仍然珍贵,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加以保护。对于许多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日益边缘化的状况,可采取推广普通话与提倡双语制并行不悖的策略。

不过,对于“方言进校园”的倡议,人们意见不一。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刘葵说,方言是一种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语言,但方言主要靠生活圈子形成,并不是靠开课程能解决的,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但要尊重孩子个人的选择。北京学生家长黄爱芳表示,可以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讲一些,让孩子们做个了解即可,如果专门开设课程意义不大。况且一旦上升到考试环节,无形中还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

第三篇: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

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

语言,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交流的常用工具,普通话也成为了各族人民交际的通用语。

在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国民交际、经济发展、国际交往、文化载体、文化品位、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网络语言就是所占比重较大,它的出现兴起,让人始料不及,俏皮的网络语言得到了许多青年人的认同,并跳出网络,开始频频在大众传媒中现身,同样也给母语带来了新的思考,在鱼龙混杂的词汇中,如何甄别,吸收,让语言更加丰富。

我来自北方,生自美丽的黑龙江,说着地道的北方方言。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而也正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点我觉得无比高兴和荣耀。虽然北方话和普通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深入探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北方方言也“东北味儿”十足,也就说其实北方话和普通话也大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以便我们能更好地说好普通话。我将从普通话的概念、北方方言的形成及特点、黑龙江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三方面进行讲解。

一、普通话定义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

二、方言和地域特征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即使是汉族由于地域的不同也存在七种不同的方言体系,例如:我们常说,广东人“嗲”,山东人和黑龙江人“直”,苏杭一带的人“柔”,西北人“硬”等等都是在说他们的特征,结果是不同地域的人在交流上存在差异,我们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就是把大量方言全部校正到规范化的语言轨道上来。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邻内蒙古,南接吉林,面积约46万多平方公里。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体为汉族,其他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

黑龙江居民基本说汉语。满族、回族同汉族一样使用汉语,赫哲族五十岁以下的人除了少数词语外,都使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多能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处于萎缩状态。

对黑龙江方言可以有两种理解:

1、黑龙江省的汉语方言;

2、作为从属于北京官话的东北官话中的一个分支。这样,关于黑龙江方言的第一种理解,是从地域角度来说的,指黑龙江人使用的所有汉语方言,包括一些因移民原因而形成的方言岛。我们所说的黑龙江方言是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这样,不属于北京官话也处于黑龙江地域属于其他方言的方言岛,比如处于抚远县境内的二屯话,处于嘉荫县境内的太平屯话和处于虎林县的虎林话,以及黑龙江西部从肇源到漠河站道两侧狭长地带的站话,都不属于我们所谓的黑龙江方言。这个黑龙江方言,是从语言角度来理解的。

黑龙江方言属于北方话的东北方言区,语音接近于普通话标准音——北京语音。黑龙江汉语方言形成的时间较短,只有二三百的历史。黑龙江原为肃慎族的渔猎地区,汉族居民多数是由河北、山东等迁来的。移民大致从元代开始,至明清之际逐渐增多。我省站人的主要来源便是“三藩之乱”后被流放的士卒。

因为清廷所派遣的官员多来自北京,并且当地的满人也多用北京话交际,所以黑龙江方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一些成分形成的,在语音方面比起北方方言的其他地区,更接近于普通话,而且内部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地域关系和历史沿革,加以各方言的渗透影响,黑龙江话在形成过程中与普通话在语音上也产生了一些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声、韵、调几个方面。

黑龙江方言尽管按近于普通话,但仍存在着一些差异,除上面提到的语音方面的差异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和细微的语法差异。因此,黑龙江人要学好普通话,也必须进行方音辨正,亦即明确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找黑龙江方音中声、韵、调等方面和普通话的差别及对应关系,通过大量训练,改方音为普通话标准音。

三、黑龙江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 将从声母辩正、韵母辩正、声调辩正

(一)声母辩正

1、把开口呼“n”声母 ——改为开口呼零声母

普通话中以a.o.e开头的零声母字,黑龙江方言大都在其前面加上舌尖中鼻音n, 容易出错的音如:

棉袄ǎo

饥 饿â

安排ün

爱人àirãn

1)正音

a—悲哀

尘埃

挨近

挨打

癌症

皑皑

云霭

和蔼

矮小

狭隘

艾蒿

障碍

热爱

暧昧

安全

鞍山

氨气

庵堂

鹌鹑

俺们

案情

黯淡

黑暗

哀兵必胜

白雪皑皑

方兴未艾

碍手碍脚

爱憎分明

爱屋及乌

安土重迁

哀鸿遍野

弃暗投明

O—讴歌

海鸥

欧洲

欧阳

殴打

殴伤 莲藕

偶然

偶像

呕吐

作呕

沤麻 沤肥

怄气

打架斗殴

藕断丝连

偶一为之

无独有偶

呕心沥血

E—匾额

额外

蛾子

蛾眉

巍峨

俄国 白鹅

企鹅

嫦娥

讹诈

噩耗

厄运

扼杀

惊愕

鳄鱼

鄂伦春

鄂温克 饥饿

恩爱

摁钉

摁扣

飞蛾扑火

恶贯满盈

十恶不赦

噩梦初醒

鳄鱼眼泪

饿虎扑食

忘恩负义

2)辩音训练:

爱心——耐心

俺们——南们

岸边——南边

讹诈——哪吒

和蔼—喝奶

母鹅—木讷

爱河—奈何

安眠—难眠

长安—长男

大案—大难

鳌头—挠头

袄子—脑子

熬心—闹心 绕口令: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r和齐齿呼,撮口呼零声母字 黑龙江有些地方没有r声母字

如:“日头热,晒人肉”

——“rìtïu(yâ)shài(yínyîu)”

柔软ruǎn—(yuǎn)

辨音训练: r——I

热药

热饮

人言

人烟

仁 热药

热饮

人言

人烟

仁义

任意

任用

锐意

日夜

容易

溶液

熔岩

荣耀

肉眼

肉用

儒雅

儒医

如意

入夜

入眼

入药

软硬 i——r

哑然

雅人

俨然

俨如

炎热

眼热

妖娆

萦绕

要人

一日

异日

宜人

洋人

揖让

仪容

遗容

易熔

悠然

油然

犹如

r——û

绕远

热源

人鱼

人猿

日月

日晕

荣誉

肉欲

如愿

入院

入狱

软玉

闰月

绕口令:

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嘴里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不管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嘴里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还是热日头,硬石头,软舌头,手指头,反正都是练舌头。

3、不送气音和送气音

浸泡:jìn—(qìn)碰撞:zhuàng(chuàng)粗糙:cüo—(zào)滑稽:j ÿ—(qÿ)发酵:jiào—(xiào)捕捉:

bǔ——(pǔ)

辨音训练(1)正音

同胞

孢子

贲门

虎贲

包庇

庇护

麻痹

裨益

蝙蝠

鱼鳔

濒临

屏弃

屏息

落泊

跛子

逮捕

哺育

哺乳 卜辞

傣族

江堤

提防

芥蒂

缔结

真谛

谛听

滇池

蝴蝶

侗乡

胴体

花朵

拯救

包拯

操纵 畸形

毽子

譬如

扁舟

证券

编纂

浸泡

浸润

4、舌尖前与舌尖后

声母和的字互混,或称“平翘舌不分”,是黑龙江最严重的方音病之一,也是黑龙江人方音辨证的重点、难点。

篡夺cuàn

粟米sù

春天chūn

束缚shù

巢穴cháoxûâ

愚蠢yúchǔn

尧舜yáoshùn 辨音训练

积攒

攒钱

暂时

短暂

平仄 邹忌

测验

测定

恻隐

厕所 两侧

侧重

政策

策划

画册 岑参

促进

督促

逃窜

窜扰

纂夺

纂改

雨伞

森林

佛寺

粽子

纪念册

汆丸子 辨音训练

杂志

栽植

载重

在职

暂住

赞助

造纸

财产

彩绸

裁处

残喘

操场

操持

草虫

撒手

飒爽

散射

丧失 私塾

厮杀

死守

张皇失措

仗义疏财

朝三暮四

只争朝夕

绕口令:山里有个寺,山外有个市,弟子三十三,师傅四十四。三十三的弟子在寺里练写字,四十四的师傅到市里去办事。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时,四十四的师父走了三十三里地。走了三十三里地就办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时才写了三十三个字。

5、其它

n、l、r相混,鲜嫩nân(lân), m、n不清,寻觅mì(nì)。

j、q、x、和z、c、s,俊jùn俏(zùn)误读半边,拈niün花(zhün)

涎xián水(yán)

训练材料

仍旧

扔掉

花蕊

瑞雪

人民

仁慈

湖泊

活泼

酵母

校正

恩赐

支撑

擦试

察看

瘦弱

老叟

束缚

吱声

谬论

山村

玩弄

俊美

骏马

寻觅

绕口令

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2)你会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豆腐,别胡炖乱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3)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4)三山屹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

5)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二)韵音辨正

1、a母 如“咯血”(kǎxiþ)说成kâxiþ常常是由于形近字误读所形成的地方音,比较容易纠正。— 乓püng(pýng)疙gý(gü)瘩

咯血 kǎxiþ(kâxiþ)

按捺

ànnà(ànnài)

2、o母

普通话中的O韵母字,黑龙江音大都归入e韵,如“波bō、坡pō、摸mō、佛fï、bý、pý、mý、fã,另一小部分以”“白”做声旁的字归入ai韵,如“伯bï读成büi,把“水泊pō梁山”说成“水泊bǎi梁山”如剖pōu、谋mïu、否fǒu、püo、máo、fǎo弄nîng好、说成弄nâng好。— 压迫

琥珀

陌生

大伯

波浪

播音

萝卜

婆婆

模范

蘑菇

茉莉

莫非

冷漠

寂寞

农业

支农

浓淡

脓包

拨云见日

博大精深

苦口婆心

心怀叵测

消魂夺魄

模棱两可

墨守成规

望尖莫及

漠不关心

沉默寡然

3、e母

有些字在黑龙江方音中韵母由e变成a,如“割ý地”,叫“割ü地”,“疙ý瘩”说成“疙ü瘩”。而声母为时有的字韵母则变成,如:“仙鹤”,说成xiünhâ,xiünháo。至于“阿弥陀佛”中的“阿e”,很多人读为a,既可说是方音,也可说是多音字辨析问题,也应注意纠正。— 仙鹤

一丘之貉

割地

景色

咯噔

咯吱

阻塞

塞音

恩泽

色彩

责任

谴责

原则

称职

更夫

春耕

棱镜

棱锥

对称

4、i母

很多地方把“披pÿ衣”说成“披pýi衣”,“僻pì静”说成“僻bâi静” 如“屑xiâ”、“弦xián”、“津jÿn”、“窘jiǒng”,黑龙江方音分别读作xuâ、xuán、jūn、jǔn。— 婢女

臂助

供给

给予

曹丕

要挟

倾斜

胆怯

木屑

琐屑

隐落

天津

津贴

缺陷

钢坯

披肝沥胆

穷乡僻壤

锲而不舍

摇曳多姿

不屑一顾

迥然不同

5、u母

普通话中的ru音节字黑龙江方言归入零声母音节,如把“褥子rùzi”叫做yùzi,把“如果rǔguǒ”说成yǔguǒ。如“软”读yuǎn,“闰”读yùn等。如峦luán读成lán,如“虏lǔ”读为luǒ“塑sù”读为suî等。

—宿舍

塑料

风俗

俗语

俘虏

贿赂

硕果

硕士

诺言

承诺

一诺千斤

鸾凤和鸣

以卵击石

6、û母

如“跃yuâ ”读yào,“学xuã”读xiáo,把虐nûâ等“读成“虐yào待” — 酗酒

学习

跃起

虐待

掠夺

乐曲

自觉

觉悟

喜鹊

麻雀

欢呼雀跃

跃跃欲试

学而不厌

浮光掠影

绕口令

有个懒汉本姓阮,提个篮子卖鸡卵,“卖卵”“卖卵”使劲喊,谁都不来买鸡卵,不是鸡卵品种乱,而是鸡卵皮太软。卖不出鸡卵难买饭,回家吃饭路又远,胡乱烧把烂草取取暖,再吃掉篮子里几个软鸡卵。

(三)声调辨正

1、改黑龙江的阴平为普通话的阳平,上声、去声

愚蠢yú(yū)布匹pǐ(pÿ)号召zhào(zhüo)

反映yìng(yÿng)间隔jiàn(jiün)内疚jiù(jiū)

肖像xiào(xiüo)既往不咎jiù(jiū)

扒手

蟠桃

膨胀

朦胧

焚烧

焚毁 汾酒

相逢

逢迎

芙蓉

嘀咕

嫡系 啼哭

悲啼

其实

其它

匹敌 请贴 顷刻

奄奄一息

肖像

呼啸 涉及 牵涉

填写

填充

颓废

疾病

疾驰

级别

蜜橘

字贴

间接

间隔

召集

诏书 呼应

妥当

匹夫之勇

2、改黑龙江的阳平为普通话的阴平、上声、去声 夹子jiü(jiá)因为wâi(wãi)骨髓suǐ(suí)友谊yì(yí)叔父

迂腐

复习

消耗

华山

头昏目眩 深情厚谊

3、改黑龙江的上声为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去声

危wãi(wþi)险 违wãi(wþi)法

暂zàn(zǎn)时 鲫jì(jǐ)鱼

褒贬

泼妇

竹篙

跻身

曲折

削碱

拙劣 危难

茶几

几乎

油脂

脂肪

觉得

自觉 节日

违心

混乱

混浊

4、改黑龙江去声为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 压力yü(yà)而且qiþ(qiâ)奔波 奔腾

玫瑰

茎叶

苛求

苛刻

及格

立即

倔强

矩形

处罚

处理

绕口令

1、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隔沟挎筐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

2、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松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3、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

4、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炮,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5、有个面铺门朝南,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门朝南;挂上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门朝南。发声技能训练

第四篇:普通话与蠡县方言

绪 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广泛。这一切都要求社会交际语言现代化和规范化,所以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越来越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基础和主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把推广普通话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普通话尽快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

第一章 蠡县方言概况

第一节 蠡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蠡县处于河北省中南部,东邻高阳,西倚博野,南接饶阳,北连清苑。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河北方言属于北方话的基础,(蠡县又属于河北方言),这表明了蠡县方言与普通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说明了蠡县人学普通话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以及地域的原因,这些独有的条件并没能使蠡县方言与普通话等同起来,蠡县方言仍然保留着蠡县的特色,仍然与普通话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上。而语音差异又首推声调,就调类而言,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表现为:普通话的阴平调,调值为55,而蠡县话调值为44;普通话的阳平调,调值为35,而蠡县话阳平的调值为22;普通话的上声调,调值为214,而蠡县话的上声的调值为213;普通话的去声调值和蠡县话的去声调值一样,调值为51。显然调值差异是蠡县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所在,因此蠡县人学普通话,改正声调当属问题的关键。

语音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声母,普通话中的开口呼零声母音节,诸如:an、en、ao、ou等在蠡县方言中大多加上了声母n。像普通话音节“袄ao”在蠡县方言中就读成了“nao”。语音差异中最复杂的是韵母,如韵母ue,蠡县方言中大多读作“iao”;韵母e与声母“z、c、s、zh、ch、sh”相拼时,在蠡县方言中常将“e”读作“ai”如“责”,但是涉及音节的数量也很有限。因此,蠡县人学习普通话纠正韵母错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其次,蠡县方言语汇与普通话也有不少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说法,普通话中“太阳”,在蠡县方言中叫“老爷儿”;“月亮”叫“老母亮”等。二是方言独有词语,这种词语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如“硌应”这个词在蠡县方言中含有“腻味、令人作呕”等多种意义。而普通话中并没有完全等同的词。

第三,蠡县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方面差异最小,主要表现在个别语句的语序差异,如普通话中的“不知道”,蠡县方言中常说“知不道”;普通话语句“他回家了”蠡县方言则说成“他家走了”。这种差异一般不影响交际。

第二节 蠡县方言分区

划分方言区的主要依据是语音特点,蠡县方言区的划分也自然要以此为标准,因此蠡县方言大致分为:曲堤方言区;小陈、林堡方言区;城关方言区;南庄方言区;北埝方言区;保去方言区。

第三节 蠡县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蠡县人学习普通话有两利:一是地理位置之利,与北京相距不远。二是基础方言之利。从方言的角度来看,我县属于冀鲁官话区,这就自然拉进了我县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距离。但是,地理位置的便利和方言的接近,并不意味着蠡县人学习普通话就非常容易,蠡县人学习普通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是蠡县人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是蠡县人学好普通话的必要保证。实践证明,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需要有一套系统而有效的记音符号作依据,这依据便是《汉语拼音方案》和系统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和系统的语音知识,可以了解普通话语音声、韵、调的结合情况,可以借助工具书找出汉字的准确读音,可以给常用易错字注音,从而为学好普通话铺平道路,为巩固普通话打下基础。

二、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是蠡县人学习普通话的有效途径。

学习普通话,应该掌握好普通话语音更应该了解本地方言的特点,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有效地去矫正自己的方言。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总结蠡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在实践中去认识普通话,去认识本地的方言,掌握规律,利用规律,这样才会真正地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三、实践为基础,反复训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普通话更应该把实践放到首位。首先把声调改过来。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修正声母、韵母错误,只要大胆而长期地坚持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语法)之一,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语义的依托,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音形式来实现的。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依据音节里的发音动作进行分析,一个动作便构成一个音素。如:汉语音节“ba”有两个音素(b和a)。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二、音节

语音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发来的,每一个最容易用听力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音节。因此可以说,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音节比较容易辩认,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如“花儿”,虽然由两个汉字表示,但只是一个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音韵学的分析方法,是把一个音节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这种分法反映出汉语音节的特点。

1、声母:声母就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我们称之为零声母音节。在普通话中,除零声母外,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

2、韵母: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如“北京”这两个音节中,声母b和j后面的ei和ing都是韵母。在普通话音节中,有的韵母都是由元音构成,如“科”中的e,“学”中的ue;有的韵母由元音加上一个鼻辅音构成,如“人民”中的en和in。由此可见,韵母并不等同于元音,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

3、声调:声调指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的音节都是有声调的。如“祖”读时先降后升,“国”读时要由较低向高上扬,这种种音高的升降变化就是音节的声调。

第二节 声母

蠡县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主要差异

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不同,都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蠡县方言声母与普通

话声母相比,一是数目多少的不同,一是字音归类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r的发音

普通话声母“r”是与zh ch sh 发音位置相同的浊擦音。蠡县方言中“r”的读法是把“r”声母读成“l”声母。如“褥(rù)”读成“lù”,小陈、城关方言区比较严重。

二、开口呼零声母前加“n”

普通话的“爱、恩、欧、”等都有是开口呼零声母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而在蠡县大部分方言区中,这类音节的前面都加上了辅声母“n”。如把“爱”读成“nài”,把“恩”读成“nēn”。把“欧”读成“nōu”等。这种语音现象在蠡县方言区中都比较严重。在南庄、北埝的个别地方容易把饿(â)读成(nâ)

三、分尖团音

尖音是指“z、c、s”这三个舌尖前音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的音;团音是指“j、q、x”与上述两呼韵母拼合的音。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或者说,普通话不分尖团音。蠡县大部分方言区存在尖团音,即方言中有团音,也有尖音。例如:精(jīng)读成(zīng),齐(qí)读成(cí),选(xuǎn)读成(suǎn),酒(jiǔ)读成(ziǔ)。

四、“zh、ch、sh”和“z、c、s”对照辩音。

把责(ze)读成(zhai)、色(se)读成(shai)、册(ce)读成(chai)等语音现象在蠡县各方言区中都存在。

第三节 韵母

一、普通话韵母的分类与发音 普通话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也有的由元音加辅音n或ng构成。从其内部结构上看,韵母一般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由于划分标准不同,韵母的类别也不相同。

1、根据韵母开头元音口形的不同,可把韵母分成四类,传统的音韵学称之为“四呼”。(1)开口呼:指韵头不是iuü或全韵不是iuü的韵母,如a、o、an、en等。(2)齐齿呼:指韵头或全韵是i的韵母,如i、ia、ie、in等。(3)合口呼:指韵头或全韵为u的韵母,如u、un、ua等。(4)撮口呼:指韵头或全韵是ü的韵母,如ü、ün、üan等。

2、根据韵母结构成分的不同,韵母又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二、蠡县方言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的差异

在蠡县方言中,韵母的变化十分复杂。就其错误类型而言,它要高于声母,但从总体错误率上看,它又低于声母,有时一种错误所涉及的音节仅仅几个,有的还难于找到规律,显得十分零散。因此,蠡县韵母问题,实际上是方言研究上的一个难点。韵母差异主要表现为:(1)e变uo 如:“饿”“e”读成“wo”这种语音现象在潴泷河以北各方言区比较严重。(2)e变ai 当e与z、c、s相拼时,蠡县各方言区常常把e读成ai,如“择、册、色”并且除韵母外,声母也随之有所变化,常常把这些字读作“zhai、chai、shai”。(3)ü

ü独立成音节时,或与声母q拼合时,往往个别字有变读现象,如“去不去”经常说成“qì bu qì”,这种语音现象蠡县各方言区都存在。

(4)uei 在蠡县各方言区,当韵母uei遇声母d、t时,往往失去韵头u,使uei变成ei,于是,像“腿、对”之类的字,便被读成了“těi、dâi”等音。(5)üe 韵母üe在蠡县大部分方言区中,多变读为iao,如“约、学、觉”等字常被读作“yao、xiao、jiao”(6)uo 在蠡县大部分方言区,当韵母uo与g相拼合时,其读音常变读e,如“扩”常变读为“ke”;当韵母uo与r相拼合时,常变读为“ao”如“弱”常变读为“rao”。(7)uan 当韵母uan与声母拼合时,常常失去韵头u,an后面加g,如“暖”变读为“nang”。蠡县各方言区都存在这种问题。(8)n+ong变成n+eng 如“弄”常读成“neng”。

第四节 声调

一、普通话声调性质和作用

声调,是指一个音节发音时高低升降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又叫字调。

汉字字音的结构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声母、韵母和贯穿整个字音的声调。声调是汉字字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只有加上了声调,才能具有某种含义。如音节“shu”,它是没有表义能力的。如果给它加上去声调,使之成为“shù(树)”,这时,它才有了表义能力。

声调在字音里还担负着重要的辩义作用。

二、调值和调类

调值是声调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实际发音,也称作“调形”。

调值的记录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即用1、2、3、4、5分别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五个音值高度。

普通话声调的实际发音有四种不同形式,即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根据声调的不同音高变化,四种声调的调值分别确定为55、35、214、51,而蠡县的四种调值为44、22、213、51。

三、调值辨正

在调值方面,蠡县方言存在着二多。一上低音成分多。该升的升不上去,该降的降不到家,音高变化幅度不到位。二是弯曲成分多。蠡县四声调大多带有弯曲度,有的下滑,有的拐弯。

(一)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

普通话语音的声调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四个调类的调值有明显的区分:一平、二升、三曲、四降,不容易相混。要矫正方言声调的调值,首先得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排除方言声调对学习普通话声调的干扰。要想克服方言声调的影响,掌握普通话声调相对音高的结构形式,提高分辨相近但不同的声调调值的能力,需要靠音节与音节声调的对比练习。分别介绍辨正方法如下:

1、阴平:普通话阴平调的调值是55,而蠡县方言的阴平调值普遍偏低,以4度为起点,因此发音时要克服调值不够高的的问题。可以在阴平音节前面加上一个阳平音节,即“阳+

阴”,构成词语练习。这是利用阳平调值末尾是5度的便利条件,声带不要松下来,继续绷紧发音,辅助后一个阴平音节读准高平调55。如“年轻、阳光、南京、迎春”等。

2、阳平:蠡县方言的阳平调值和普通话差别最大,普通话阳平为中升调,而蠡县不少地方却读作降调,因此发音时要克服调值升得不够高,而起点又偏高的问题。可以在阳平音节前面加一个去声音节,即“去+阳”,构成词语练习,如“汽油、地图、课堂、热情”等。

3、上声:蠡县方言的上声调和普通话的上声调差异也比较大。普通话的上声是降升调,而蠡县却多不平调,且起点较高,因此发音时要克服发音中段调值高的毛病,注意显示上声基本是低调的特征和先低降后升的曲折形式。可以在上声音节前面加上一个去声音节,即“去+上”,构成词语练习。如:“报纸、电影、录取、至少、字母”等。

4、去声:蠡县方言的去声调调值起点偏低。并且下降不到位。因此发音时要注意克服起点不够高的问题。可以在去声音节前加一个阴平音节,即“阴+去”,利用头尾相接时的声带状态,辅助后面的去声音节声带紧张,提高调值高度。如:“公共、机要、方向、经验、松树”等。

(二)改变调值

用方言和普通话标准音分别读同一调类的字,凡调值不同的调类,要把方言的读法必为普通话的读法。例如蠡县方言,阴平字“师方天高”读44调,要必读普通话的55调;阳平字“时房穷陈”之类读者来信22调,要改读35调;上声字“史纺美好”之类读213,要改为214调,去声调值同普通话,不用改读。

四、声调综合训练

1、单音节四声呼读训练

音节 阴 阳 上 去 bai 掰 白 百 拜 feng 丰 冯 讽 奉 liu 溜 刘 柳 六 chuang 窗 床 闯 创

2、词语呼读训练(1)阴平连读

天津(tiān jīn)机关枪(jī guān qiāng)

安心(ān xīn)珍惜光阴(zhēn xī guāng yīn)(2)阳平连读

黄河(huáng hã)尼罗河(ní luï hã)

文明(wãn míng)儿童文学(ãr tïng wãn xuã)(3)去声连读

旺盛(wàng shâng)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庆祝(qìng zhù)各就各位(gâ jiù gâ weì)(4)阳平+阴平连读(阴平调练习)国歌(guï gē)旗杆(qí gān)茶杯(chá bēi)鼻音(bí yīn)(5)去声+阳平连读(阳平调练习)

皱纹(zhîu wãn)配合(pâi hã)上学(shàng xuã)自觉(zì juã)(6)去声+上声连读(上声调练习)

办法(bàn fǎ)饭碗(fàn wǎn)大脑(dà nǎo)热水(râ shuǐ)(7)阴平+去声连读(去声调练习)

出处(chū chù)鲜艳(xiān yàn)歌颂(gē sîng)(8)四音节混合连读

画龙点睛(huà lïng diǎn jīng)雨过天晴(yǔ guî tiān qíng)卧薪尝胆(wî xīn cháng dǎn)

第五节 音变

一、普通话语音的音变

我们学习普通话语音,一般是从单音节开始。作为独立存在的单音节,都有它固定不变的声、韵、调。但当一个个单音节组合在一起,构成词语、句子、篇章,这些音节群体通过人的口头表达出来时,多音节中的音素或声调就会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主要音变现象如下:

(一)轻声

1、什么是轻声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的声调的调值勤,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这就是轻声。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音节在拼写时不标调。

2、习惯轻声

绝大多数的轻声属于习惯轻声,表现在一部分常用的口语双音节词中。如:高梁、会计、巴结、活泼、意思等。

在普通话中,下列成分习惯上都读作轻声(用·表示轻声): 助词。如:走吧 好啊 行吗 ...某些名词后缀。如:镜子 木头 ..方位词。如:地下 天上 屋里 ...趋向动词。如:回去 进来 站起来 ....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如:走走 看看 说说 听听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如:请你 找他 叫我 ...某些量词。如:两个 .表名称的重叠名词末一个音节。如:妈妈 星星 老太太 ...

3、轻声的调值

普通话轻声音节的调值只是一个模糊的高度,共有四种不同形式:(1)阴平后面的轻声读2度:·|2。如:

跟头 哥哥 先生

(2)阳平后面的轻声读3度:·|3。如:

馒头 婆婆 行李

(3)上声后面的轻声最高,读4度:·|4。如:

姐姐 养活 老实

(4)去声后面的轻声最低,读1度:·|1。如:

弟弟 扇子 吓唬

(二)变调

在词语、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每个音节的声调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就叫变调。

普通话中最明显的变调是上声变调和“

一、不”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1)上声在非上声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和非上声变来的轻声前,调值由214变为半上211。如:

上声+阴平:百般 小说 老师 许多 上声+阳平:祖国 旅行 朗读 古文 上声+去声:讲话 稿件 努力 纽扣 上声+轻声:尾巴 老婆 口袋 伙计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阳平35。如:

上声+上声:手指 母语 海岛 广场

(3)三个上声相连时,前两个音节者会变调。

(4)四个及以上的上声音节连在一起时,按语音停顿情况将其断成双音节或三音节,然后再按双音节或三音节情况变读。如:

远景/美好 岂有/此理

(5)上声在由上声变来的轻声前面有两种变调格式:

调值由214变为阳平35。如:小姐 想想 调值由214变为半上211。如:姐姐 耳朵

2、“一”“不”的变调(1)“一”的变调

“一”字单念、表序数或在词语末尾时,读本调阳平。如:“一层”、“五一”。在其他情况下,“一”有三种变调:

1)在非去声前,即在阴平、阳平、上升前,调值变为51,与去声的调值一样。如:

“一”+阴平:一般 一边 一端 “一”+阳平:一齐 一时 一直 “一”+上声:一举 一口 一体

2)在去声前,调值变为35,与阳平的调值相同。如:

“一 ”+去声: 一半 一度 一概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变轻声。如:

“走一走”、“讲一讲”、“学一学”。

(2)“不”的变调

“不”字单念、用于句末时本调去声。如:“你去不去?”用于阴平、阳平、上声、轻声字前,即用于非去声字前,也读本调。如:不好、不堪。

“不”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1)在去声前,调值变为35,与阳平相同。如:

不必

不信

不坏

2)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如:

去不去

会不会

打不开

(3)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面一个去声不读重音的时候,调值一般降不到最低,变为半去,即调值由51变为53。如:汉字

饭店

(三)儿化韵

1、什么是儿化韵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它在词语中往往处于轻读的地位,又是零声母音节,很容易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从而使它失去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之中,使用权两个音节自然融合成为一个音节。我们把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儿化后的音节,在书面形式上用两个汉字表示,如“花儿”;但它并非两个音节,口语中仍要读成一个音节——“huar”,而不读作“hua’er”。

少数带词尾“儿”的词不读作儿化,如:女儿、月儿。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单独读音是a,由于它总是在其他音节之后读作轻声,因此,常跟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连读产生音变。这种变化都是在a前增加一个音素,于是,语气词“啊”便有了六种不同的读法:

(1)当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a、o(韵腹)、e、e、I、u、时,读作ya,汉字写作“呀”或“啊”。如:

a: 噢,是他呀(tā ya)!(2)当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u、o(韵尾)时,读作wa,汉字写作“哇”或“啊”。如:

u: 身上这么多土哇(tǔ wa)!(3)当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n时,读作na,汉字写作“啊”或“哪”。如:

n: 大家加油干哪(gàn na)!(4)当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ng时,读作nga, 汉字写作“啊”,如:

ng: 今天真高兴啊(xìng nga)!(5)当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i(前)时,读作[zA],汉字写作“啊”。如:

-i(前):要三思啊(si[zA])!

(6)当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i(后)时,读作ra,汉字写作“啊”。如:

-i(后):是不是啊(shì ra)?

(五)蠡县方言音变与普通话音变的差异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蠡县方言一般都有。其中轻声的音变与普通话差异不算太大;差异较大的是儿化的音变。另外,蠡县方言还存在着一些文白异读的音变现象。

1、轻声差异

蠡县方言轻声音节的韵母变化比普通话更大些,轻声音节的韵母都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原因变了。如:窗户 hu>huo .

2、儿化差异

儿化音的读音与普通话不同,该鼻化的不鼻化。普通话中以ng收尾的韵母,儿化后的读音是将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加上卷舌动作。如ang>ãr 而蠡县的辛兴、百尺等地的方言ng尾韵儿化时是将ng尾丢掉,主要元音不鼻化,加上卷舌动作即成。这样,ang、eng、ing等韵母儿化后就大致成了ar、er、ir,与以a、e、i等收尾的韵母儿化后的读音几乎相同。如: “方儿(fangr)”近似“法儿(far)”,读作far; “秧儿(yangr)”近似“芽儿(yar)”,读作yar; “瓶儿(pingr)”近似“皮儿(pir)”,读作pir; “梗儿(gengr)”近似“个儿(ger)”,读作ger;

3、文白异读现象

蠡县方言中有许多文白异读字,同一个字书面语和口语读音不同。口语读音地方色彩很

浓,不同程度的影响普通话的学习,正音时要克服文白异读现象。如: 去qu/qi 尾wei/yi 避bi/bei 撞zhuang/chuang 唾tuo/tu 摸mo/mao 学xue/xiao 笔bi/bei 册ce/chai 泽ze/zhai 叔shu/shou 约yue/yao

第六节 语音的规范

一、轻声和儿化的规范

在轻声、儿化的规范问题上,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掌握有区别词义和词性作用的轻声词、儿化词。如东西(dōng xi)、地道(dì dao)、信儿、盖儿。其次掌握虽无辨义作用但习惯上都读轻声、儿化的词语。如巴结、面条儿。

二、异读词

异读词是指一个词或词中的语素有两种或几种读音。异读词是受方言的影响,尤其是受北京话的影响而产生的。有的词本身就是文白两读如“单薄”的“薄”,口语读báo(误读音)书面语读bï(正确读音)。有的是由于口语变读产生的分岐。如“波浪”的“波”读作pō(误读音)或bō(正确读音)。有的则是形声字的“声旁”误读产生的两读。如“酵母”的“酵”读作xiào(误读音)或jiào(正确读音)。

第三章 朗读与说话

一、朗读

朗读就是在用眼看、用心想、从中领悟文中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用嘴把静态的书面语极其规范地有声有色有味地读出来。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准确无误;二是要清晰响亮;三是要自然流畅;四是要有情有味。

准确无误是朗读的前提,自然流畅是朗读的保证,有情有味是朗读的根本。“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二)朗读的基本技能

朗读的基本技能由四要素构成。一是掌握朗读内容,二是确定朗读目的,三是分清朗读对象,四是把握朗读技巧。四要素综合训练,方可提高朗读效果。

(三)朗读的注意事项

1、朗读时不能漏读、增读、换字、重复、颠倒等。

2、朗读时语调要自然、流利。不能由于割裂词语、肢解句子,而造成停顿错误。不能由于理解不正确造成岐义的停顿错误。

3、朗读时声调幅度、轻重格式要得当,音变要自然,个别音节不能拖长腔或过于短促,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连的配置与变化要依据语感整体把握来确定。

4、朗读时语速要得当,不能过快或过慢。

二、说话

1、说话时要使用普通话,语音要标准,不能掺杂方言语调。

2、说话时词语、语法要合乎规范并且词汇要丰富,使用准确。

3、说话时言语要自然流畅,有感情,不能有明显的背书痕迹,所说内容不能与题目毫不相干或严重背离。

第五篇: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

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

几十年来推广普通话的事实证明,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符合现阶段我过语言生活发展的趋势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众所周知,方言的历史很悠久,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方言的变化是及其缓慢的,特别是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语气、语调更不易改变,方言的基本词汇和主要语法规则也不会变化太快。在这种语言状况下便决定了我国的普通话和方言将长期共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话和方言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和谐的共存着,然而身在广东的人们特别是广州的市民们就经历过(或是旁观)一场普通话与方言的“斗争”。事情的起源是因为广州市政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建议广州电视台改用普通话广播,而一些情绪激动的人们便以为这是要废除粤语,从而发起一系列捍卫粤语的反抗示威活动。事实上参加反抗示威的人们只是极少数的人,他们误解了推普的含义,在未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出于对自己的母语和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热爱而自以为地捍卫粤语。但他们的强烈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国成立之后,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运动中,粤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已大不如前。粤语受到北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的许多年轻的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学校都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年轻一代长期在普通话的环境下成长,变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外省人沟通,但是广州话就不太懂,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因此中国各地近年来要求保护本土语言文化的呼声逐渐开始壮大。

推广普通话真的会使粤语弱化甚至消失吗?事实告诉我们,粤语不会消失,其它地区的方言也不会消失。

粤语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时间,粤语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没沉没过,粤语这门方言也传了一代又一代。有报道说, 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6.6千万到1.2 亿。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粤语为方言的侨民在海外的生活常常会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从大陆带出去的母语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并成为他们联系祖国进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 是一种文化标记。现今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

粤语在港澳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行政、法庭、新闻传媒、娱乐、音乐、电影、电视当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现代粤语流行文化,对南粤文化和粤语的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加上粤港澳地区受惠于长年的经济开放和流行文化发展,这些成果也令不少带有粤语源头的词汇被传播开去。粤语承载着许许多多精彩的岭南文化,在大力弘扬岭南文化的同时,粤语的作用自然也就同时得到充分的发挥。现

在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尽心尽力弘扬像粤曲、粤剧这样的地域文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还有什么理由怀疑粤语将被废除,或是成为弱势方言呢?

在广州,不管怎样推广普通话,粤语依然活在千百万说着粤语人民的嘴里,粤语区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粤语。跟家里人、亲戚朋友聊天,跟街坊邻里打招呼,去菜市场买菜,甚至吵架骂人说的都是粤语。一句话,在推广普通话业已半个世纪的广州,我们仍然到处可以看到说着粤语的人群,在社会上如此活跃,如此充满生命力的粤语,又怎么可能逐渐消亡呢?

与此同时,其它方言也不会因为推普而致使该方言灭亡。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方言是不可能人为地消灭的。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民族共同语、标准语言, 对于使用者来说, 它是工作语言、公务语言、教学语言、校园语言;而方言则是家庭语言、乡土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普通话是为全民族服务的, 方言是为某一个地区的民众服务的。在不需要使用普通话的场合, 没有必要拒绝或排斥方言,可以说方言的时候说方言,需要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

在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上, 应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肯定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 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 以利于社会交际。说到底还是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大家都认同的语言政策。政策一经形成,应该就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语言运用、语言实践的准则。

在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方言众多的13 亿人口大国中,不能够没有一个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广泛流通的通用语言。这样一个社会通用语言对于凝聚不同民族地区、不同方言地区的人民群众,团结起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齐心协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来促进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事业,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强调“推普” 必要性的同时,也应该正确对待地方方言。重视发挥方言在充当地域性的交际工具以及承载和弘扬地域文化中无可取代的作用。普通话会继续推广,方言会永远保留。

下载普通话与方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话与方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且差异程度不等,在沟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得推广一种国家通用语言的要求......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也是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和北方方言为基础,这里的北京语音并不包括北京的土音,北方方言也并不包括北方的土语;这里的北方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江淮一带。这样,普通......

    普通话与方言的笑话

    普通话与方言的笑话 1、 一位山东籍的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请左右对应着看,哈哈!!!)语文老师朗读如下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卧春》......

    方言与普通话的故事

    方言与普通话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汉语、德语和英语,还有其他各种语言。突然有一天,各种语言都决定离开小岛,去外面闯一闯。不久,各种语言便来到了陆地。呀,外边的世界......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 以北京音为......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摘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

    普通话和方言谁更重要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

    方言比普通话有魅力

    方言比普通话有魅力 汉语言的多样性,是我们的民族传统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我提出了“方言就是我们的母语”,尊重汉语言多样性的观点。方言的传承,不是靠保护,方言不是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