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五首赏析练习题
《词五首》理解性默写试题
1、《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望江南》中与《天净沙
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
3、《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9、《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0、《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一)渔家傲(范仲淹。宋)(19分)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致?(5分)
描绘了边塞群山连绵,长烟霭霭,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因战事吃紧)城门紧闭的肃杀、荒凉景致。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5分) 表达了作者思乡与报国的矛盾。
4.此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主旨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28分)
上阙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阙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6分) 含义: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 好处: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3分)
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8.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3分)9.“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5分) 表达作者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三)破阵子(辛弃疾。宋)(20分)
11.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3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2.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 九 句为第一部分,后 1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可怜白发生(4分)
1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刻画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5分)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14.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哪句?(3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5.“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四)梦江南(温庭筠。唐)(15分)
16.“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5分)我认为“独”字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也寂寞之情。
17、“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5分)
18、“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5分)
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
(五)武陵春(李清照。宋)(14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19.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作者是谁?(4分)句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作者:李清照
20.“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历来被后人所称颂,你认为它妙在哪里?(5分)
我认为它运用比喻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愁有了重质,不但可以随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载不动,极言愁情深重。
21、此词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5分)
作者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闻说”“也拟”二句使词人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不过,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一句,情绪突转,以舟轻愁重的比喻渲染愁情之深重。
《词五首》赏析
望 江 南
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锦帽”是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见《三国志》)。
下片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张冯汲郑冯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他。末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与此词同时,苏轼写过一首《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也说自己犹能挥白羽扇退敌(西凉簿:用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见查注苏诗引《乌台诗案》)。还有一首《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开头两句说:“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颖字纪明,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书生,也要为国戍边抗敌。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
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武陵春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此句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意地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让学生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贴切,且寓意丰富,应适当讲解“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意义。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2)。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20.选文的标题“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2分)答:(1)
(2)
23.(1)织茧而栖,沉沉而睡(沉睡茧中)(两者任选其一即可)(2)突破自织之“茧”,从生存的窒息或绝望境地中走出来。(1分)(3)只有不断突破、超越自身或外在的障碍,才能实现自我生命的不断更新和升华。(2分)
24.不完全一样。(1分)虽两者遭遇困境、甘受考验,但《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赞美,着重表达了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能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关键答对《石灰吟》所言之“志”,给3分以上)
21.第4自然段画线句中,“我”的思绪在“虚”与“实”之间的“穿越”,既指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又指写作上由此及彼的 过程。(3分)
22.第3自然段“化蝶的传说”指的是
的故事,引用它的目的是
。(3分)
23.第5自然段划线句是说“我们”犹如“蛹”处于
之时,而“我们”要想“破茧成蝶”,必须
。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4分)
24.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曾在深山,像蚕一样“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它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验之后,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誉。这首诗与《破茧成蝶》一文同样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4分)
答案:
20.(1)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蛾。(1分)(2)个体生命挣脱自织之“茧”,获得重生。(1分)【关键词 “破(挣)”“茧(困难或障碍)”“成蛾”(重生)】 21.(1)升华(飞跃)(1分);(2)联想(类比)(1分)
22.(1)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殉情,双双化蝶。(1分)(2)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2分)
第二篇:词五首练习题
词五首练习题
一、知识积累
(一)望江南
1.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通过眼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渔家傲秋思
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1.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动用典故言志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武陵春
1.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3.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象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技高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功名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
(一)、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词选自《全唐五代词》。望江南是这首词的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重要作家之一。
2.“独倚望江楼”一句勾勒出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_______为背景,______为主体,焦点_________。这时女子的感情是复杂的:初登楼时的兴奋,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深情的追忆„„此句可谓人、景、情巧妙结合。好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
3.全词感情上大转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表现出这位女子从日出到日落的漫长等待,感情由希望到失望的巨大转变。
4.全词在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成熟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主题,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标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委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四)、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写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大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隆中对练习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3.为什么要先分析了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7.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8.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9.人物形象分析:刘备诸葛亮二人各是什么样的人?
第三篇:词五首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与背诵。课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mî)白蘋洲(pín)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g)锦帽貂裘(qíu)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 měng)麾下炙(huī zhì)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也拟泛轻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人称“花间鼻祖”。《渔家傲 秋思》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
第一课时 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
一、检查导入
1、导入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时代往往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情况。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教师补充:
(1)温庭筠(wēnyún)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二、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读懂文意。
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1)《望江南》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 独倚江楼→希望
望 过尽千帆 斜晖、水→失望
肠断→绝望(2)《武陵春》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揣摩《望江南》这首词,体会其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2、《武陵春》这首词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明确: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你认为《望江南》中哪些词富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明确:“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独”写尽了她孤独寂寞的生活处境和期盼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
明确:本句采用了夸张性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感的实体,而且“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它本身重量还可因人而异,语意新奇,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沉重的哀愁。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理解诗歌内容,积累名句。训练片段: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考:品味这首词写愁的技巧。
明确:“此情无汁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须重点品味。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与愁聚于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但作者将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形象地描绘了希冀排遣万千愁绪而又无计消除的无奈,显现愁情之深。
五、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斜晖脉脉(mî)白蘋洲(pín)舴艋舟(zé měng)
2、按课文内容填空(1)《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2)《武陵春》抒写自己无限的忧伤和悲痛的佳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原因和哀伤程度的语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诗意。明确:望穿秋水。
4、阅读《武陵春》,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①句用夸张性比喻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句用比喻(设问、夸张)手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之长。
(2)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物是人非,国破家亡。
(3)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作者泛舟并非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寻求消除愁苦之处。
5、比较《望江南》和《武陵春》,想一想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6、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
明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虞美人》)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张元干《谒金门》)
7、阅读《声声慢》,回答文后问题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明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2)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第二课时 学习《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一、检查导入
1、导入: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情况。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教师补充:
(1)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他不仅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作者退居江西上饶时写给陈亮的。
二、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读懂文意。
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1)《渔家傲》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垂下思乡之泪。(2)《江城子》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3)《江城子》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渔家傲》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2、《江城子》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用典有何好处?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示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达要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用典的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3、思考: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请找出这几首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并赏析。
1、示例: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
明确:本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作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是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2、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几句
①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明确:本句是互文,意为: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他们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②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明确:本句意为:到那时,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这里代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此句表达了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③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明确:本句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这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深入了解辛弃疾思想。训练片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
明确: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五、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g)锦帽貂裘(qíu)鬓微霜(bìn)麾下炙(huī zhì)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荒凉冷清景象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渔家傲》中表达将士壮志未酬,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渔家傲》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的是:塞下秋来风景异。(4)《江城子》中体现作者希望皇帝能够知人善任,重新起用自己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江城子》中表达自己报效朝廷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破阵子》中表达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大业的远大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阅读《破阵子》,回答下列问题。(1)“沙场秋点兵”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描写了战斗场面,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写出几个爱国诗句。明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4、请写出两句写酒的诗句。
明确: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怎样理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一画面?
明确: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1)、上片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何意? 明确:神州在哪里?中原大地已非我所有了。(2)、上片后两句仍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所想。“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诗人哪首诗的诗句? 明确:唐朝诗人杜甫《登高》。(3)、此词即兴抒怀,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借古讽今,通过赞颂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暗讽南宋朝廷的无能(无人,苟且偷安)。
第四篇:词五首
词五首·同步训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1)斜晖脉脉()(2)白蘋洲()(3)人不寐()(4)右擎苍()(5)锦帽貂裘()(6)鬓微霜()(7)舴艋舟()(8)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粗字。
(1)老夫聊发少年狂()(2)千骑卷平冈()(3)会挽雕弓如满月()(4)也拟泛轻舟()(5)五十弦翻外声()(6)马作的卢飞快()3.默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2)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3)千嶂里,________。
(4)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7)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8)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10)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温庭筠的《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子》一词描写了打猎的场面,抒发词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谈谈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武陵春》上片的哪句诗表明季节是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问鹧鸪。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4.哪些词句表现出公瑾“雄姿英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几句话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以看出词人神游故国时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说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谈谈对“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梦令》最后两句是写实,还是作者的想像?分析一下,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谈一下对“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江晚正愁予,山深问鹧鸪”。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这两句词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菩萨蛮》这首词是写离愁别恨的名篇,请根据你的理解概括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谈谈你对“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体会“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佳节又重阳”中的“又”换成“是”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中的“凉初透”是虚写还是实写?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请仔细体会它究竟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将使你找到前进的动力。
请你以“我与英雄谁争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诉说心志,600字左右,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1)mó(2)pìn(3)mèi(4)qíng(5)qiú(6)bìn(7)zé(8)huī 2.(1)姑且、暂且(2)一人一马称一骑(3)定将(4)打算(5)奏(6)像„„一样3.(1)斜晖脉脉水悠悠(2)浊酒一杯家万里(3)长烟落日孤城闭(4)人不寐(5)亲射虎,看孙郎(6)会挽雕弓如满月(7)欲语泪先流(8)只恐双溪舴艋舟(9)弓如霹雳弦惊(10)了却君王天下事
4.这首词描写了女主人公梳洗打扮完毕,独自登上可以眺望江面的楼台,倚栏而盼,强烈地盼望亲人的归来,水面上成百上千的船只都驶过了,没有她盼望的那一只,眼前只有斜晖脉脉,照着悠悠流水,望着她送别亲人的白蘋洲,怎不令她心伤肠断!5.写出边塞的荒凉,冷清豪迈的景致。6.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7.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8.这是作者借用典故。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派使者来,让我获得重用,效力疆场呢?表达了作者渴望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0.可叹壮志无法实现,只能听任白发增生,抒发了词人的伤感和悲愤之情。11.风住尘香花已尽。12.物是人非、国破家亡。1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为解国恨家愁。1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5.岸边山石高耸入云,江中波涛汹涌,猛烈地拍击岸边,发出隆隆雷鸣,不断撞击出如雪的白浪。16.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不如借酒消愁吧。17.昨天夜里风雨交加,饮酒解闷,虽然沉沉睡去,但早晨醒来,残余的酒意还没有消退(暗示尚未起身)。18.试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屋外春花经历了风吹雨打后的情况怎样?侍女却回答:“海棠仍旧和以前一样呢。”这里看出作者对海棠的关切,而侍女的回答是对作者的一种安慰。19.是作者的想像。作者并没有到外面看,却纠正了侍女的回答:“你知道吗?海棠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应该是绿叶肥大而红花减瘦了。”20.向西北遥望中原故都,可惜被无数青山阻隔,遥不可见,青山挡住了作者的视线。21.承接上文,这里起过渡作用。尽管重叠青山遮住人们的望眼,可是终究阻挡不住奔腾的江水东流入大海。这里显示一种冲破种种障碍定要完成恢复事业的意志和信心。22.江上的晚景使“我”发愁,深山中又传来了“行不得也”的鹧鸪叫声。这里寄寓着岁月蹉跎、壮怀难酬的悲愤和对南宋统治阶级的批评。23.这首词主要写了庭院及室内景物和登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24.这两句写了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惆怅的感触。25.“凋”字传神地写出了自然界的变化给主人公带来的感受,突出了西风的强劲肃杀。26.不可以。“又”说明这种节日思念亲人的愁情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更增添了愁之深,愁之苦。如果是“是”,则没有了这种味道。27.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天气渐渐转凉,虚写心中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产生了凉的感觉,体现了思念之痛。28.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因爱而愁,因愁而瘦的黄花美人的形象。(此题不拘泥于某一种说法,可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篇:《词五首》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古人的思想感情及志向报负;
2、诵读古诗,领会古诗优美的意境;
3、初步赏析古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领会古诗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古诗词名句的赏析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幻灯片导入
图片内容:用电脑多媒体依次播放温庭筠、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五人的画像,在此基础上导入课文。
导言: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与文化的脉搏。刚才大家看到的五位画像便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著名的五位代表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词五首》就分别出自上面五位作家的笔下。
方式二:视频导入
视频内容要点:画面上依次出现三苏祠全景,由远及近播出三苏祠的正门、匾额、正殿、三苏塑像及其后人凭吊所留下的诗文对联、祠内收藏的碑文书画等文物。
导言:三苏祠景区位于成都市西南眉山县城郊,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古往今来,名人学士前来游览、拜谒者,络绎不绝。南宋大诗人陆游、明代文学家杨慎均曾来此拜谒,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解放后,不少中央领导同志也曾来此一游。朱德总司令还在《题三苏祠》中赞曰: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五首》就有苏轼的作品。
方式三:诗意动画引入
动画内容说明:《渔家傲•秋思》动画内容
荒漠中烟尘四起,天空中一队大雁正缓缓地向南方飞去,空旷的边塞传来了嘹亮的军号声,在连绵的群山之间回荡,一轮红日缓缓地西斜,炊烟直直的升上天空,城池大门紧闭。几位军士坐在营帐中,用大碗盛满浑浊的烈酒,营外传来凄切的笛声,士兵们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导言:大家说说刚才所看到的动画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吗?它与课文中哪词的意境一致呢? 由此导入课文学习。
二、教与学
(一)、作家资料交流:
1、请学生在班上宣读自己收集的作家的思想、创作、生平等方面的资料,每个同学发言不超过2分钟。
2、在学生介绍后,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显示:
[显示一]: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显示二;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显示三: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 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显示四:李清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显示五: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二)预习情况交流
1、从五首词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为其配乐朗诵,并用录音机录下来,以备课堂上交流之用。
2、课堂交流:让学生在班上播放自己录制的课文配乐朗诵,并介绍自己这样配乐、朗诵的构想。
3、全班同学评议朗读的效果。
4、全班同学齐诵词五首。
(三)初读课文,把握诗词大意
方法:将全班分为五个大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对其中诗词的理解。
1、根据课文的释和工具书,先初步理解五首词的大意,并用简练的文字将这几首词的大意写出来。
2、各组交流诗词大意的理解。
3、提示:
(1)《望江南》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渔家傲 秋思》大意:
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早早地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将士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大意:
老夫我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我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武陵春》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意:
夜里酒醉后,我挑亮灯光观看宝剑,睡梦中仿佛又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满的雕弓发出霹雳般的响声。我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四)、再读课文,改写词意。
1、要求:运用词中所出现的意象,发挥合理的想象,将词意用比较文字优美的散文再现诗词的意境。
2、各组宣读改写成果。
3、评点。
(五)、品析诗词,赏析佳句。
方法:小组内合作,选择你喜欢的精妙的词语或句子,推荐给全班同学,并写出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在学生交流发言后,可用电脑多媒体展示如下:
1、《望江南》—温庭筠
○1名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赏析提示]
写出了主人公失望与希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驶来,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了越发紧张,心中的希望也愈发高涨,可是船儿却继续昂首前行,她才发现,这不是她等待的船儿,于是又将希望寄托在下一艘船上,就这样,从早上一直盼到夕阳西斜。而那斜阳尚且脉脉含情,可她等待的人却是那样的薄情,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的流水,是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与惆怅啊。二句融会了叙事、写景、抒情各种手法,创造出含蓄蕴藉的意境。
○2名句:肠断白苹洲。
赏析提示:
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又看见他们当年分手时的白苹洲,此时,草仍是那般的葱茏,而人却已不知在何方,真是物是人非,这怎不叫女主人公肝肠寸断啊?
2、渔家傲•秋思——范促淹
(1)诗句赏析:
“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提示:
此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2)名句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赏析提示:
这二句将战士思家与报国的矛盾展示得淋漓尽致。“家万里”与“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浇万里思归之愁呢?其结果必然是“举杯销愁愁更愁”。然而,将士们之所以不得归去,其原因是“燕然未勒”。燕然,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回。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燕然”一句,说尽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情。
3、《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名句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提示:
此句内容暗指北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抒发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4、《武陵春》——李清照
词句赏析:
(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提示:
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提示: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在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写出愁思之深之重。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提示: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激烈的热火朝天的练兵场面,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惊是震动的意思)而这种不平常的组合以及音节的适应,则都是为了加强表现,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提示: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而“可怜白发生”则一下子道出现实的残酷,尽管自己功业未成却已岁月蹉跎,给人一种斗志未酬之感。
(三)课堂活动——
1、为词配画、配乐、配诗、配歌(有条件的同学可做成电子作业)。
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五首词的学习理解,为词配画、配乐、配诗或配歌。
2、作者故事发布会:
方法:课外收集五位作者的事迹,并改写成故事稿,在班上进行讲述,每人讲述不得超过3分钟。
3、如条件许可,可做电子作业:
要求:从五首词中任选一首改编成动画,并进行展示。
三、想议练
A级:基础训练
1、从五首词中选择你喜欢的诗句,写出你的理解。
B级:拓展训练
2、阅读下面这首《江城子》说说它与课文中的《江城子》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附: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C级:提高训练
3、读温庭筠《忆江南》完成文后各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州。
(1)这首词望夫曲(词),以江楼所见之景来衬托楼中人物的心理,反映孤单的女子。
(2)全词着一“ ”字,即思妇江楼盼望时的情景。“梳洗罢”的时间是,“思妇”的情状和心态是 ;“斜阳”暗示的时间是,这时的“思妇”是。
(3)词中化用《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一句是“ ”。
(4)“过尽千帆皆不是”道出了“思妇”怎样的心情?有何令人敬仰的品性?
参考答案:
1、可建议学生从诗句内容、艺术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来谈认识和理解;
2、在艺术风格上,题中《江城子》(简称题)风格婉约,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故读来真切动人;而课文《江城子》则风格豪迈刚健,不仅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抒发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
3、(1)盼望久在他乡的丈夫归来的痴情;(2)望 早晨 整妆相待 满心欢喜;傍晚 满腔失落(3)肠断白频洲(4)这里的“千”并非实数,说明过去的船只之多,都有“思妇”在望眼中消失。这“千帆”与“思妇”心中的“一”形成对比,将“思妇”的一片深情、痴情、失望之情,以及无限恼恨惆怅之情,传神地表现了出来,那用情专一的品性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