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谈谈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科学精神源于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理性思维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而不断丰富、升华与传播,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大致包括:理性求知精神,实证求真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精神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发扬科学精神,深化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崇尚理性已成为广为认同的文化理念,追求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在当代中国,富含科学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我国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此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由于一段时间内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50%以上;90%的出口是贴牌,靠着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多数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一些企业热衷于依靠寻找市场空缺、人情关系、投机取巧,炒买炒卖紧缺资源等,攫取财富。没有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首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创新包括思维、方法和工具三个方面的创新。现阶段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科学思维培育不够,科技界关于科学方法的意识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评价方法有待改进。“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工具决定实力”。我们必须以勇于探索求知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采用原始创新,即具有基础性或关键性的技术发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形成新的创新周期带来持续创新的源头创新。集成创新,即通过某种途径整合国内外或相关领域已有的技术进行集成的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引进别人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创造出新的技术、方式和产品,也称二次创新。通过这些传统的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模式。以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提供宽松的创新政策环境;下大力气解决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问题;下大力气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登记和使用问题,他们可是国家科技、经济、外贸等方面的宝贵人才;下大力气解决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的科研设备落后和科研人员无偿使用的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科技为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同步的,但是由于基础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积累不足,问题已经显现。例如电动车,美国的充电汽车充一次电可以跑200分钟,日本的可以跑150分钟,我国的只能跑70-80分钟;抗癌药物比我国有效率高一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和已投放本国市场的最新产品技术含量,以便我们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第二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建设,就是理论、人才、实验设备等的集成。温家宝总理讲:“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我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催化剂。”。
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着力创新机制体制;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着力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夯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可能发生科学革命的重要方向上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水平,真正由中国人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理论、新方向并不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许多重要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布局薄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科教基础设施,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用科学精神武装科技创新队伍,提升其创新的自信心与勇气;需要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提倡理性思维的科学方法,夯实创新的社会基础。
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营造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风尚。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有赖于教育体系、培训体系和创新实践。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正确的理想信念、远大的抱负以及合作精神,而且必须具备科学精神。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和首要特征。没有质疑、批判、严谨、实证、开拓、创造和进取的科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创新人才。科学史上的成功者往往是既具备创新能力又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创新型国家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形成全社会尊重自主创新、支持和参与自主创新、保护自主创新的社会风尚。
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现代化国家不仅应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且应是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从时代特征看,创新日益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日益成为发展的主要资源,个人创造与规模化组织日益有机结合,和谐社会日益成为社会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全民的创新自信心和创新追求,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基本前提。科技创新可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和知识基础,而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发展、凝聚和升华的科学精神也将成为支撑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未来文明的新的文化基础。
第二篇: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它是中国共产党章规定的当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主城部分,对现代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走过很多弯路,我国现阶段生产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城乡差距大,少数特困地区和家庭温饱尚未解决,特别是失学儿童问题,不仅影响地区发展前景,流浪儿童也给社会安全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象,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大面积砍伐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工业发展造成的水污染更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和几十年的代价去消除。这些都使得我们要转变思路,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变革之路,也显示出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首先,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科学发展观就是让社会走健康发展的路,从个人、集体、国家都要树立一个整体的观念,从每个人做起,为每个人而做。人民需要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就需要一个全面的社会体系来保障需求的实现,这就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现代化的建设中,牵涉到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一个统筹协调的发展来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让发展在一个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的大环境中流畅的持续发展,这又需要我们处理当前发展要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不能因为急功近利,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违背经济、自然的规律来追求眼前的利益,着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我们自己和后代的后续发展留下空间,让社会发展与自然和人民生活的质量统筹兼顾,让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给水排水(2)班 01 顾明萃
第三篇: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0多年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向我们彰显了科学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但总是有少部分人,以科学的名义做着有悖于科学的事情,以科学的名义阻碍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某院士论文抄袭,某学者学术造假,某伪科学盛行,某大学生只顾赚钱、不顾学业等等,都折射出了当代人中科学道德、科学素养的缺乏,长此以往,将动摇我国创新性国家根基,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阻碍。究其原因,一是落后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不合理教育体制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三是监管不力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解决:
一、提倡科学思维,营造良好氛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爱因斯坦说过:“背对荣誉,面对科学”。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科学精神的培养,以求真务实,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荣,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对待科学,坚持一切用实际说话,摒弃“伪”科学。政府也要运用电视、报纸、多媒体等现代宣传工具,将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同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干部须率先垂范,积极开展弘扬科学的主题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开拓科普市场,满足多种科普需求,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真正促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精神在全社会的盛行。
二、坚持科学规划,减少行政干预。要改变现在行政干预科学,门外汉指挥行家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诸如消除高校行政化、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行动,加快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合理制定各种发展政策和战略,以科学的角度、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对教育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现有一切以论文为重点的教师评职、评优模式,积极探索更科学、更综合的教育评价机制,让每个学者都能够平心静气的做好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捆绑制度,把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际指导理论,用市场决定课程,保证教学的科学合理性。
三、确保科学发展,加强监督管理。对科学道德问题,相关部门要协调管理,齐抓共管,形成上级监管,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多角度、深层次监管体系。相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科学道德问题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开展对该问题查处的职能,努力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水平。建立科技工作者诚信数据库,从管理层面完善应对教育腐败、学术腐败、科技腐败的工作。对待“伪”科学事件及制造“伪”科学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对待,从重处理,维护好科学道德,为科学的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一撮而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耐下心来,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成为技术革新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在国民中的普及程度远远不能与我国的科技实力相匹配。君不见地摊算命学手相学大行其道,祸害百姓骗钱害命屡禁不止;君不见高校学术造假学术剽窃日益猖獗,影响恶劣毒害青年浮躁浮夸求实风气越来越少;君不见我国的假货水货冒牌货横行世界,价格便宜质量不好难成品牌。-------种种现象说明,我们不得不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科学精神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是创新改革的精神,是求实求真的科学理性的精神,更是民主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新时期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面对任何事情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科学精神就是求知和探索精神,是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编造事实伪造实验数据、还是剽窃他人论文进行学术造假,都是严重背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阻碍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提升科学素养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科学素质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还是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这些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被炒的沸沸扬扬,都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的判断,因此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必须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是崇尚科学、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弘扬科学精神的推动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建设中,要弘扬科学精神,打击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常识,增强其理性判断能力。国家应加强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工作,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举办各种普及科学常识的讲座和活动,使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被大众所掌握;调整学术浮躁的不良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以经济或者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发明,以鼓励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关政府及相关单位不仅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科学精神,而且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如何提升全民思想道德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近年来推出了大量的时代先锋人物,以及连续举办了好几届道德模范的评选。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极大的推动。
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因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项项有力举措、一个个美德故事、一系列先进事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推进,文明道德之花竞相开放。
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全国道德模范”——一个崇高、珍贵的荣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道德真谛,感召着整个社会。
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退休后回乡义务植树20多年、情满青山的老地委书记杨善洲,为民造福、鞠躬尽瘁的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命运多舛却坚强乐观的“90后”孝女孟佩杰„„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整个社会传递着道德的力量,放射出道德的光芒。
把道德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道德光芒照耀神州大地。全国道德模范用平凡的行动和高尚人格,激励全体公民见贤思齐,不断提升道德素质。他们用感人的事迹和先进思想,引领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一个个鲜活事例,一笔笔精神财富,唤起人们内心的感动,唤起人们对于公民道德的认同和追求。向道德模范致以崇高的敬意!”湖北省洪湖市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周祖山的话,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全国各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掀起学习道德模范高潮,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首都文明办利用“文明北京”官方微博广泛开展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学习宣传,动员微博网友积极参与投票;天津市文明办开设“身边好人”网络论坛,开展线下“爱心接力”活动17场„„
近年来,江苏常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道德讲堂”建设,广大群众自觉热情参与,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全国各地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各类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纷纷开展,创优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在广东,各类时尚元素被注入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中。“手机学习天地”短信栏目每天早晨为移动短信用户免费发送学习信息,内容包括广东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把公民教育内容以快捷、便利的通道,送到广大群众手中,增强了教育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如今,神州大地已经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树立了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五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医学生加强卫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医学生加强卫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分子主导的世界,在这个社会之中,不懂法律、法律知识淡薄或者认为自己不干违法的事情就不用和法律打交道的人,比比皆是。通常这些人一旦陷入官司或者是被侵权,就会十分苦恼,而往往又不懂得寻求法律援助,最后只能吃亏。医学生也会因为不懂得卫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而陷入困扰。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医疗水平迅速提升、人类疾病谱不断变化、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我国的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往往还停留在专门侧重于医学知识、医疗技能的专业培训,而对卫生法律、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却没能与医学同步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医疗从业人员,在医疗学术方面可能成为专家,但在卫生法律知识方面是匮乏的,这就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后果:当这些医疗从业者面对医疗纠纷的时候,往往会举手无措,或者不知道自己日常的一些行为已经违犯了医疗法规……从而使得医疗从业者变成医疗纠纷的替罪羔羊。
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依旧薄弱。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医学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其人文法律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导致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匮乏,不能适应在医疗活动中的需要。这就造成这如今的现状:社会上越来越多医疗纠纷难以化解,进而出现打砸医院、在医院门口示威、打或砍伤甚至杀死医疗人员的各种事件,从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而使得其他患者的权益受到危害,最后引起各种社会的混乱现象。
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名准医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纠纷,在这时如果不懂得卫生法律知识,那将会是一个无尽的灾难。而如果你懂得一些卫生法律知识或者对卫生法规比较熟知,它们在这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们处理一些事情,或者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例如,当我们遇见一些紧急状况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如果你不懂得卫生法律知识,不懂得恰当的法律处理程序,在这时就会显得举手无措,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一些医疗纠纷,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反之,如果你懂得卫生法律知识,又懂得恰当的法律处理程序,知道如何避免风险、减少损失,这样你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就会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现在亟需解决医学生卫生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源抓起。从根源抓起,就要从教育着手,从医学院校开始,从医学生开始,让医学生去加强学习卫生法律知识。
在现代汉语中,广义的卫生则是指为了一种好的状况而进行的个人和社会活动的总称。现在,卫生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含义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大。所以,法律上的卫生比医学上的卫生要广泛得多。卫生法是调整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卫生法是由一系列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其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有: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等等。
卫生法作为一部法律,同时发挥着警示作用。与所有的法律一样,它规定了违反法律的各种处罚,约束着所有医疗从业者的行为。如今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是我们的本责,而学习卫生法律更加是我们的本责,它不仅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而且还赋予了我们一样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作为白衣天使更加尽责的为我们的患者服务,而且还能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为我们以后的医学生涯导航。故我们医学生应当学习卫生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