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石潭记练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0-04-05 09:04:13
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参考答案 www.xiexiebang.com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三、2008年荷泽市小石潭记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② 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www.xiexiebang.com: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www.xiexiebang.com: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www.xiexiebang.com: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www.xiexiebang.com: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四、2008深圳市小石潭记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答案 www.xiexiebang.com: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 www.xiexiebang.com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六、(09浙江衢州)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www.xiexiebang.com: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孤独忧伤(凄凉)
七、(09上海)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 www.xiexiebang.com: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 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小石潭记
(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A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及记之而去。
12.用课文原句在横线处填空。(2分)13.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2分)
(1)许:_________________(2)去: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符号画出限定句子。(2分)
(1)用“~~~”画出第①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2)用“()”标出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大意。(2分)16.选文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B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
第二篇:小石潭记 练习
小石潭记 练习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练习】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以„„为乐。⑶ 在空中游动。
⑷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⑸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⑹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4、A、⑴ 清澈。
⑵ 凄清;冷清。
B、⑴ 以„„为乐。⑵ 欢乐。
C、⑴ 大约。
⑵ 可以。
D、⑴ 游动。
⑵ 游玩。
5、⑴(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⑶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课内语段练习〗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
【答案】 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以其境过清 b不可名状
c俶尔远逝 d悉皆怪石 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因为 说出 2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河北课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答:
答案: 5.(1分)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2)伐竹取道 伐:(3)佁然不动 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孤独忧伤(凄凉)
七、(09上海)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答案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第三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磅礴,水之灵动,使人迷醉,身处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林语堂说过: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排遣心中的失意,常常寄情山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反复读书
1听读课文: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2读重点字词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4解题:
(1)游记与记游(2)《江雪》释情
5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在文中的心情。6分段读课文,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7(大屏幕显示)反复朗读:清冽 参差 翕忽 差互 寂寥 悄怆幽邃(大屏幕显示)反复朗读:
如鸣珮环 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影布石上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生朗读上面的词语)
活动二:自由发现
1从课文里面自由地发现你能够发现的东西,现在老师举例说明。(大屏幕显示)
自由发现:例,我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是围绕“小” 字来写的。我发现“空游” 这两个字特别的好。然后你还可以发现哪些是一个画面,哪里是有动景、静景的,哪是有色彩的⋯⋯你都可以发现。开始自由地发现。(生自由读课文,发现文中的妙处)2师对生进行点拨与总结(大屏幕显示)
第一段: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第二段:定点特写,一笔两用。第三段:由近及远,留有悬念。第四段:环视四周,情景交融。
活动三趣味欣赏
(大屏幕显示)趣味欣赏
清新 清凉 清秀 清越 清澄 清脆 清亮 清澈 清幽 清冷 清寒 清寂 清静 清冽 清凄 清丽 清晰 清纯
每个人从文章里面选一个地方说一句话,必须要用一个含“清” 字的一个词,任选一个词都可以。比如说“潭水是‘清冷’ 的”。每两个人一起造一个句子。(生思考、讨论,准备发言)活动四:由此及彼
余应潮老师的《小石潭记》趣味欣赏
“闻水声,如鸣珮环”,水声叮咚,清越动人;“下见小潭”,“尤” 有清凉之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景物多么清秀;鱼儿“往来翕忽”,嬉戏在清澄的水中;“影布石上”,可见潭水冰清玉洁,清澈透明;小溪也一定是水声清脆,水色清亮;“坐潭上,凄神寒骨”,是坐在石上的清冷;“其境过清”,环境太清静了,太清幽了,这让作者更感到心境的清凄。全文段落小巧,景物清新,画面清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向浩老师的江城子读《小石潭记》有感
江城子
读《小石潭记》有感
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
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小石潭探幽
碧纱藏小影,隔绿闻珮音。青翠拂石岸,蒙络缀坻屿。日光澈潭底,佁鱼乐忽翕。斗蛇遥探源,差互明灭几。竹树四幽合,心神皆寒凄。境清寥游兴,恕己复奉壹。
(三)教师总结:
我们这堂课分为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反复地朗读,第二个活动是自由地发现,第三个活动是趣味地欣赏。第四个活动由此及彼。“趣味欣赏” 这一环节同学们下去之后还可以继续地做。一千年,一文人,一次美丽的邂逅;一石潭,一身影,一次黯然的神伤。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写一篇《小石潭记》的读后感,300字左右。或者写《小石潭记》导游词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江雪》:孤、独
写法: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由近及远、环视四周赏析:清
第四篇:《小石潭记》试题精选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精选
(2017河南中考)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 分)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 山也 2.翻译: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分)答: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现时隐,都看得清楚。16.语段
(一)是怎样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①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橡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3.结合语段
(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
(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
答: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潭环境凄清。(2013江苏苏州中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4.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4分)答: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5.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4分)答: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4分)
答:①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②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7、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分)答:(1)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8、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3分)答: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答: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006年遵义中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砍伐 ②下见小潭 见:看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④以其境过清 清:冷清
11、翻译“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分)
答:阳光向下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2、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3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13、赏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答: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4、赏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答案:由乐到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2010辽宁锦州)[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 冽: 寒冷(2)佁然不动 佁: 愣住
17.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答: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8、【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答: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2011河南中考)(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1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2)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20.翻译“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分)答: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21.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答: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22.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答: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 “玉”“纨”和水进行比较)
23、《小石潭记》第二段写鱼、光、影、石有何作用?结合内容分析。(3分)
答:第二段写鱼、光、石、影的作用是侧面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先写鱼“空游”突出水的透明;继而写鱼影,借日光显现出来,落在潭底的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清。
第五篇: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作为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在单元教学中承载着以上任务。
二、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
2、理解细致入微的写景方法及融情于景的写法,并说出其作用。
3、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
4、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并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抑郁忧伤、凄苦孤寂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悟文字的精妙和把握作者“乐”与“忧”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整体思路是:
以“读”贯穿整节课堂,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方法,设计“导读,走进新课----译读,整体感知------赏读,潭边观景------品读,潭边探情”四个环节,层序递进。预期在“研读”环节达到课堂教学高潮。
五、教法与学法
以“诵读法”为主。以“读”作为教学的抓手,由最初的“导读”到最后的“研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了解写法。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导读,走进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一首古诗《江雪》吗?我们一齐吟诵一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颗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这,就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给我们带来的。在贬居永州期间,他还曾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说明: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本文导语设计我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情景。
(二)译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古筝曲《渔光曲》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味。3.疏通文意: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摩,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可以进行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说明: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有别,必须重视它的文体特点和字面教学。只有疏通文句,才能深入了解文言字词知识,更好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字面教学是个基础,既不能简单感知一下文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又不能牵着学生走,“串讲包办”。这里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思考、合作攻关来疏通文意,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拔、提醒。“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三)赏读,潭边观景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2.学生自主阅读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文章各段主要内容,感受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选景拍照,发现美点。
如果小石潭风景区要印制风景明信片,请你拿起相机,拍摄一处最美丽的风景,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交流介绍。
各组展示自己的所选的景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让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更深刻的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移步换景,细致描摹”的写景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研读,潭边探情
1.用“寻句法”、“补白法”品味作者的情感:
以“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为题发言。然后我2.出示柳宗元的生平注释,结合时代背景做补充介绍。
说明:文言文的语言精练,语意含蓄,而学生的视野毕竟有限,在研读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他们并不一定能发现,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寻句法”、“补白法”品味作者的情感。在师生共同诵读、品味、探究中,细细咀嚼文中精妙语言,慢慢体味独特情感,并从中悟出融情于景的作用。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学生的思考、品评、感悟,教师的引导、点拔、明确都在这里显现,随着学生的奇思妙语涌现和个性化的素材生成,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鸣,课堂教学也在这里达到高潮。
最后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熟练朗读以达到背诵。
说明:让学生熟读成诵,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感,达到当堂积累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习题要求给小石潭写一段导游词。
推荐课外阅读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说明:设计这两题一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二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七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潭水清 忧伤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
游鱼活 凄苦孤寂
板书是随着教学过程逐步呈现的,整体设计突出简洁、明了的特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进一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