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的问题诊断(推荐)
2016.2 视 点 “读写结合”的问题诊断
洪泽县实验小学 徐 凤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来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任务应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则为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因其寓写于读,以读促写,以写提升读而备受一线教师的青睐。但读写结合在现实课堂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无视知识关联,束缚学生思维,缺少情感滋润,忽视语言形式,以致于效益低下,流于形式,使得语言学习的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一、无视知识关联 总分结构作为基本的构段方式,在课文中极其常见。在多次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庐山的去雾》《海底世界》《黄山奇松》等课文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把“总分构段”作为读写结合的点。如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这儿的景色真美啊!”“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用总分结构写一段话。这样的读写结合,无视知识的前后关联。教学内容选择取舍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适宜地确定教学内容,找准读写结合的点,就必须了解学生目前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需要知道什么,通过教学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是不一样的。《北大荒的秋天》和《“东方之珠”》这两篇课文,都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分别提出:“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的”“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很明显,这两个练习的设计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总分结构”。是不是再以后的教学中,就不需要学习“总分结构”了?也不是。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分写。《海底世界》第3、4自然段虽然都是总分结构,但是“分写”的方式并不相同。第3自然采用的是“围绕中心句列举不同事物分写”的方法(分别列举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深水鱼不同的活动方式)。第4自然段采用的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分写”的方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角度分别写出海底植物的差异)。这课应该重点关注哪一种呢?不可随心所欲,要理清知识的前后关联。《北大荒的秋天》第4自然段围绕“原野热闹非凡”,分别列举了高粱、大豆、榛树。这种分写方式与《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完全相同,就不需要再讲了。《“东方之珠”》第5自然段围绕“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从港湾里和马路上这两个方位分写,与《海底世界》没有重复。对于《海底世界》这一课的读写结合,我们就要把“仿照第4自然段,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分写”确定为本课的表达训练点,如让学生围绕“公园的花儿真美啊!”,从颜色和姿态两个角度分写。之后再教《黄山奇松》时可以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分写”的总分方法,等等。这样的教学充分关注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关注到了学生的需求,循序渐进,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逐渐走向圆满和丰实。
二、束缚学生思维 图片因其色彩鲜艳、形象直观,深受大家喜爱,时常被运用于教学中。尤其在低年级,经常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然而使用不当,也会束缚学生思维。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国标版第八册)这篇课文,紧扣细节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到这几句话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等细节展开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不拘小节、潜心研究、平易近人的爱因斯坦。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平凡中的伟大。紧
2016.2 视 点 接着,老师出示了书中插图,让学生从外貌和衣着两个方面来写一写小女孩。老师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迁移练笔,学以致用。但从学生交流来看,学生所写内容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小女孩长着一头棕色的头发,扎着两个小辫子,戴着大红蝴蝶结。身上穿着一件粉红衣的上衣和一条蓝色背带裤,可爱极了!学生为何写着如此雷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出示的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字从心底流淌出来。笔者在执教这一环节时,作了小小的改变,学生写得各不相同,精彩纷呈。师: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如果让你来写一写,你想抓住哪些细节展开描写? 生:我想抓住她的外貌和衣着来写。生:我想抓住他的外貌、衣着、神态及动作来写。生:我想抓住他的外貌、衣着和语言来写。师:下面,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生练笔,师巡视指导)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她,长着一头黑瀑布般的长发,扎着两根长长的麻花辫,带着兔耳朵发夹,眼睛忽闪忽闪的,真是可爱极了。她身穿粉色公主裙,脚上是一双点缀着蝴蝶结的凉皮鞋。在放学路上蹦蹦跳跳,好一个俏皮的小女孩。师:你是抓住了她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来写的。谁再与我们分享一下? 生:小女孩长着一头卷卷的长发,看上去很洋气。白里透红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如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她笑起来如一朵盛开的桃花,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她穿着一件天蓝色上衣和粉色背带裙,可漂亮了,真像一个小天使。生:“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小女孩哼着小曲儿,一蹦一跳地走在路上,只见她扎着一个马尾辫,也跟着身体一晃一晃的。上身穿着一件印着小花的白色T血衫,下身穿着牛仔短裤,脚上穿着运动鞋,真是活力四射。师:寥寥数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练笔的成功主要源于让学生自由表达,写的是自己心目中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样的读写结合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缺少情感滋润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的作用除了交际性之外,它对人的精神更有引领和塑造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精神的成长恰恰有赖于我们一次次的言语实践。某教师在执教《鞋匠的儿子》(苏教国标版第十一册)一文时,当学到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有部分参议员想要羞辱他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参议员会怎么羞辱林肯呢?请写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语言竭尽羞辱之能事。生:你出身低贱,怎么能做总统呢?赶紧回到你的破房子里去。师:你抓住了林肯的出身来羞辱。生:鞋匠的儿子只能是鞋匠,去做你的鞋吧,不要企图做总统了。生:“癞蛤蟆想吃天鹅——妄想”,你就是这只癞蛤蟆,能做总统吗? 师:你都能得用歇后语,不错。„„ 学生倘若进行的都是这样的语言训练,以羞辱别人,践踏别人的人格为代价,那么他们究竟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呢?从学生隐隐发笑的神情中,从学生无比嘲笑的口吻中,我不知道这样的语言训练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这样的语言训练,面是宽了,但是语言发展的依托,学生的情感归属却没有了。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教师更多注重的应该是林肯面对羞辱是如何智慧从容地征服对方的,应该是对林肯人格与语言艺术的学习、领会与叹服。这是一次绝好的情感滋润与精神熏陶。本文结合点可以设计为:演讲结束了,那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看着林肯离去的背影,想着林肯真诚的演讲,非常后悔。请你替他写封信给林肯,表达自己真诚的惭愧和敬佩。这样的读写结合有了情感的滋润,让精神与语言共回味,共成长。
四、忽视语言形式 《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这类课文
2016.2 视 点 很容易上成科学课,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放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上,放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上。很多老师读写结合的点放在“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为大家作具体介绍”。学生的语言都非常简洁,如从树的年轮知道树的年龄,从蚂蚁搬家知道快要下雨了。面临如此高度凝练应答的尴尬,原因何在?不是学生不想详细描述,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详细描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样的读写结合没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王晓奕老师执教《大自然的文字》一课,用专业的眼光教语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师: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星、云、石灰石、花岗石这些事物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但是,每一种事物的说明方法是不一样的。请你比较一下这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生自学)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指板书),叙述、描写、对比、设问,作者用了四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其实文艺性说明文的方法还有很多,像以前我们学过的《石头书》,用了对话的方法;《恐龙》用了比喻的方法;《航天飞机》用童话的方式来介绍。总而言之,不论是叙述、描写、对比、设问,还是其他的方法,都是把一个科学知识通过一个情境来表现,而知识因为有了情境,所以让人爱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师:来看看这个大自然的文字,你认识吗?(出示树的横切面)生:这是树的年轮。紧接着,王老师出示了有关年轮的资料:年轮的宽窄不仅反映了树木的生长速度、材积的年生长量等,而且也是衡量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重要指标:如在雨量充沛与温暖的条件下,树木生长速度,年轮的距离也较宽;相反,在寒冷与干旱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显得较窄。而且,树木年轮的宽窄真实地记载了各年的气候状况,故通过年轮的分析,可获得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气候演变规律。像火山爆发时,大量灰尘和气体进入同温层,遮住大片阳光,使温度降到冰点以下,会给树内留下叫做霜轮的特殊标记。而地震则会给树造成损害,使树在以后的一些年中产生较薄的年轮。师:现在,请你选择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模仿课文中介绍文字的写法,说明一下“年轮”这个文字。三五句话就让这个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生自由写作后交流)生: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宽有的窄呢?年轮的宽窄又说明什么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就会告诉你,年轮的宽窄不仅反映了树木的生长速度、材积的年生长量等,而且也是衡量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重要指标:如在雨量充沛与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迅速,年轮间的距离也较宽;相反的,在寒冷与干旱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显得较窄。师:你看,这位同学运用的是设问法来介绍年轮的。生:看到树林里那一个个的树墩,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们并不普通。因为树墩上那一圈一圈深浅相间的环就是年轮,每一环就是树一年增长的部分,数了树的年轮,便可知道这树的年纪。而年轮的宽窄还能告诉我们当年周围环境以及天气情况。如果年轮间的距离较宽,说明当年树木的生长速度快,当年的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如果年轮间的距离较窄,说明当年树木生长缓慢,当年比较干旱、天气寒冷。师:这位同学采用的是对比法,让人印象深刻。科学知识有了情境感就变得可爱了。《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就选自前苏联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第一章,有机会请你一定要去读一读这本有趣的书,你一定会发现大自然太奇妙了!总之,为了让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我们必须以“写作”为本位要求,重视知识关联,放开学生思维,给予情感滋润、关注语言形式,找准有效的落脚点,真正依托文本,让读写互动,读中求法,写中提升。(责任编辑:万福建)
2016.2 视 点 读中悟,悟中写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洪泽县实验小学 徐翠萍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怎么样才能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如,我指导学生学习了《珍珠鸟》一课中的“起先„„随后„„”后,就让学生现场用词写话训练,如:“这段音乐起先缓慢抒情,随后就动感的让人想随之起舞。”可见用词准确,文从字顺,立意明确。其次在指导运用词语还要加强句的教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有关语法知识渗透进去是有必要的。
二、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文,“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生通过想象在句式中去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去创新、发展,从而了解黄山松的其他姿态。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明确写的目标,激发写的欲望 写话教学应该根据年段特点,低年级以写一句话为主,中年级以写几句话为主,高年级主要是写一个片断。阅读教学来中写的目标有两个:为读而写,为写而写。为读而写是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适度的想象补白,课文的续写、缩写、读后感等。为写而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仿写。明白了关于写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凸现写的表达形式,教会写的方式 一是教师要正确地解读文本的表达方法,2016.2 视 点 做到有的放矢。执教课文《麋鹿 》,最后一部分主要写了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这部分内容,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课文。在读通读懂得情况下,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麋鹿的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学生可以试着写一写导游词,可以介绍家乡。在班级进行介绍。这样的训练,凸现学生写的表达方式,在运用中学会方法。二是要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贯穿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 领悟表达方法。《负荆请罪》初读之后引导学生加小标题,知道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又联想到另外两个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五、选取恰当途径,找准读写结合点 在阅读教学中,写的基础是理解课文内容,写话一定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1.仿写句子 策略:提示语境,巧妙引渡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佳句,作为读写结合点。先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品读,体会句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接着提供语境,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句式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仿写。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如在《负荆请罪》中,“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先读句子,与陈述语气的句子相比较,体会语气和情感色彩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将陈述句改写反问句感叹句。2.补写文章中的空白 策略:联系具体的语境,引发想象 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抓住空白点进行想象补白,以拓展课文内容的空间,拓宽理解的背景,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执教《孔子游春》一文,学生学习完“论水”部分,提出疑问,这水还能像什么?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这里的补白,主要在情节描写的情感点上引发共鸣,激情达义,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是教学的点睛之笔。3.仿写精彩的段落 策略:拓展空间,促进内化 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精彩生动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同时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4.续写故事 策略:尊重原文,拓展思维 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第三,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六、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课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感受,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并且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品读重点,读中悟写。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品词析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七、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选取恰当的读写结合点,不能为写而写。2.写话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要有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3.当场指导很重要,要注意指导,反馈,提高实效性。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交融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
2016.2 视 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责任编辑:万福建)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
洪泽县实验小学 严荣涛 语文教学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记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吴忠豪教授在一次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我们不妨走进以下几位名师的课堂,一探其操作的精妙。
一、抓住文中词语,于永正老师得心应手地将读写结合 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对于读写的训练,有这样精彩的展示: 师:今天,通过读书,我们把课文读懂了,而且学会了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对话时的提示语的方法。(突然发现似的说)还有一个词没弄懂:“饱经风霜”没弄懂。不过,书读到这个份上,我想同学们对这个“饱经风霜”应该懂了吧?懂的举手。(许多同学举手)我相信不要讲也会懂。但是,我还是不完全相信,究竟懂到什么程度?我要考查一下,我想了一个办法,叫你们写一段话怎么样?如果这段话写得好,就证明你们对“饱经风霜”真的懂了。三轮车夫的脸是“饱经风霜”的,那么请你想象一下,在旧社会里,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从头发到眼睛,到皮肤,到嘴唇,甚至包括他身上穿的衣服,甚至包括头发。我给大家开个头好不好? 生:好。师: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请用这句话开头,展开想象,你认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你来写一写。但是这段话里面不准有“饱经风霜”这个词。通过你的具体的描写,告诉大家,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生:写完,上讲台念。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蜡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脸上也布满皱纹,一身寒酸的衣服打着大补丁,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师:这就叫“饱经风霜”。生: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他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双脚光着,手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头上戴着一顶帽子,乱蓬蓬的头发从帽子下钻出来。额头上有三条抬头纹,眼角也有三条皱纹,帽沿上也有许多灰尘。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他的鼻子上还是挂着许多汗珠,嘴唇上也有许多皱纹,耳朵冻得通红。我想,他拉车也不只一两天了。师:好的,这就叫“饱经风霜”。好,课上到这,把这段话抄在你的小作文本上。这儿写的设计多么高妙,既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写人物外貌的机会,使其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是一箭双雕。
二、通过角色体验,薛法根老师水到渠成地将读写结合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薛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抓住本课的重难点,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让学生去理解爸爸为什么要“我”把这条
2016.2 视 点 鱼放掉。当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薛老师又自然而然地延伸先前的话题,在本课结束前,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师:如果我是汤姆,我肯定会软硬兼施,要让爸爸同意我不放掉鱼,你们信不信? 生:我信。师:谁愿意来做爸爸,我做汤姆。(学生积极性特高,当汤姆的爸爸,一个“特级老师汤姆”的爸爸,机会难得呀!)老师选了一位。师:你要请一个你的帮手吗?他要在你最关键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生:好吧。两名学生上台。“汤姆”马上进入角色。师(汤姆):爸爸,好大的一条鲈鱼!生(爸爸):(迟疑片刻,马上反应过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师:(汤姆)凭什么放掉!这可是我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呀!生:(爸爸)因为离钓鱼的时间还差2个小时。师:(汤姆)不就是两个小时吗!又没人看到!这是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生:(爸爸)没人看到也不行!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定!师:(汤姆),“规定规定”,“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生:(爸爸)你怎么能这样!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那我们的社会不就乱套了吗?照这样发展下去,你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师:(汤姆)真的一定要放? 生:(爸爸)必须要放!师:(汤姆)那我放了啊?(作放鱼样)生:(爸爸)你真是爸爸的乖孩子!师:现在,如果汤姆要把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出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 此时,学生又成了“汤姆”,丰富的体验使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欣然提笔,一挥而就。这样的读写结合可谓水到渠成。
三、利用丰富联想,王崧舟老师不落痕迹地将读写结合 王崧舟老师执教《荷花》一课时,曾有这样一个写的设计: 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说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请把你的想象写在练习纸上。(学生独立写话,五分钟后,开始交流。)生:(读)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生:(读)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美丽的衣裳,穿着碧绿的裙子,在随风飘舞。生:(读)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师: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绽放着心中的荷花。此时,我们欣喜地发现,荷花已被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拟人化甚至人格化了,荷花已不再是自然之花,荷花成了学生的心灵之花。我们强烈的感觉到,不是荷花在言说,而是学生自己在言说。王老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创造能力。于是,一朵朵人格的荷花、文化的荷花盛开在学生的纯净心灵中。
四、洞察全文意境,管建刚老师别具匠心地将读写结合 《月光启蒙》一课,管老师对题眼“月光”的教学,一层一层剥开和推进,一步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月光的认识。管老师很巧妙地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文章不厌百回读,放到写作上就是不厌百回改。我把课文改了,现在发给同学们看一下,你觉得我改得怎么样? 师:请问,管老师改的这篇是改糟了,还是改好了? 生:改糟了。师:为什么? 生:从第一段就可以看出,管老师把孩子认为最美的词语给删掉了。师:哦,原来你们觉得我写的不好,是我把课文里的几处写月光的,给删掉了。删掉了这85个字。假设课文原文是一百分。你们认为我的文章打几分? 生:我给你打0分。因为这样就不符合题目了。师:那我把月光启蒙改成母亲启蒙是不是一百分了? 生:不是。
2016.2 视 点 师:你给我打几分。生30分。有的说:75分,80分,50分。师:才删掉了85个字,就使得文章发生了这么大变化,为什么? 梳理:这月光是描写的线索。这月光里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作者是寄情于景。师:这柔和的月色,让他一下子就想起了同样柔和的母亲。原来,月光里有母亲哎。柔和的月光仿佛就师柔和的母亲。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进行读与写的结合
洪泽县实验小学 应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直接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有利于促进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一、经典引路,模仿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1.句式仿写 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文中较多地出现了排比的句式,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教学时,让学生对比感受排比句用在这里可以加强语气,增强气势。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师引请生齐读被删掉的这些描写月光的句子。师:这些句子里,哪一句描写月光写得最淋漓尽致? 生: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了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着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师:原来,这明月还是简简单单的明月吗? 生:月色里有母亲的慈爱。生:明月是普通的,但作者在明月里注入了母亲对他的爱,和他对母亲的爱。师:好像那月就是人!一起再来读句子。师:那明月不只是明月!再来读句子。生。此时明月已至中天„„ 师小节梳理:哦,原来作者这文章是这样写的。如果说管老师的这张纸是作文的话,作者的就是真的文章,文学作品。有了这四句,才能叫做《月光启蒙》。这篇文章还营造了一种意境。这篇文章是一
可以写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用上排比等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2.构段仿写 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文章的第八自然段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全文自然地衔接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看到了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我就指导学生介绍人物的两个特点,学着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将这两个特点贯穿起来,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再如《爱如茉莉》一课,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了父母之间真实深挚的爱,这是写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3.顺序仿写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地 2016.2 视 点 篇很有诗意的散文。一半的诗意来自这些事情,一半的诗意来自这85个字,来自月光„„ 让学生对比学习评价老师删改后的文章和课文,在阅读交流碰撞中,学生潜移默化明白了什么叫作品,怎么写文章有诗意,实现了学生在写作成长中的“质”的飞跃。清代教育家颜元有言:“讲之功有限,习之点转换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观察时的感受让人身临其境。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写一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4.立意仿写 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如教学《理想的风筝》这一课,就可指导学生模仿这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难忘的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指导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思维启训,拓展文本 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在描写中都留有一定的空白,善于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挖掘文章中言犹未尽之处,创设情境,取意植根课文,想象取之课外,激发学生的思维,填补文章的空白。1.教材精简处的合理拓展 有些课文在许多地方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写到了夏洛蒂受到了骚塞的羞辱,“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让学生想象夏洛蒂此刻的心理活动及做法,感受夏洛蒂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这样既训练了学功无已。”探访名师课堂,不难发现他们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的“光说不练”。从中,我们知晓在阅读教学中,要最佳地做到读写结合,必须善动心思,巧抓契机,合理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适时练笔。相信当学生“笔随心动”之时,我们的课堂就能诗意展现“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曼妙场景!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2.课文精彩处的改写延伸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如《爱之链》一文,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文章到了这里结束,可是文章留给人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女店主想说什么?后面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这时把握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进行续写。
三、情感抒怀,深化文本 “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作品”会是相当感人的。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非常感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课文虽然学完了,可是学生心中涌发起的那份对父母的爱却澎湃迭起。这时引导学生写写自己的想法,写写自己的父母,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此时情动而辞发,更是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内外结合,延伸文本
2016.2 视 点 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延伸文本。比如:学习完《负荆请罪》,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看看与此相关的其他故事;学习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就可以推荐学生看《水浒传》;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滨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让学生不仅更深一步体悟文本,更能让学生喜欢阅读与写作。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把它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责任编辑:万福建)
第二篇:读写结合论文
浅谈小学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考试中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能力不是很理想,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从文本入手,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训练,是其中的方法之一。这里就谈一谈如何从文本入手,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训练。
我先简单说一下自己对读写结合的理解。
我认为用通俗的话说“读写结合”就是 “读中学写”、“读后练写”。的确,“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已经由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探索,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读写结合训练的几种训练方式:
一、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仿说、仿写训练,实现读写结合。
1、好词好句的仿写。
具体操作就是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了精美的词语、或有特点的词语,这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像课文的句子那样说一句话,或用自己的方式说一句话。这种方式通常用于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同时学习并掌握运用词语的方法。
2、修辞手法的仿写。
这种仿写,有时候也是句、段的仿说仿写。因为用了修辞手法的一般都是一句话、或一段话。具体做法就是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了比喻句、排比句等,在帮助学生理解了相应的句段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也试着说一个比喻句、或一组排比句等。
3、连续动作的仿说仿写。
冀教版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在描写事情或人物时,会运用连续的动作,使所叙述的内容生动、形象。
4、小诗、片段仿写。
教材中有一部分诗歌很适合学生学习语言,感受韵律,我们教师一定不能错过这些读写结合的机会。
5、修饰性词语运用的仿写。
修饰性词语就是咱们常说的形容词、副词,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会使文章有声有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小学生,我们不可能跟他们讲词性,但我们要利用课文引领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两类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运用修饰词语的习惯。
6、标点符号的仿写。
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一部分,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也要结合具体文本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标点。这里强调的是高年级学生如果能恰当运用省略号、破折号,会为自己的习作增添亮色的。
二、结合文本特点,展开想象,实现读写结合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利用这些空间,帮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选择词语 创编故事。
有时候文本中的词语很有特点,或是描写心情的,或是描写神态的,或是描写动作的,或是几个词都跟文本主旨有直接关系等等,甚至有时就是词语比较多,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这样做既积累了词语,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文。
2、展开想象续写。
文本中经常会有意犹未尽的地方,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原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续写,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实现读写结合。
3、顺着情节扩展
课文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或是其他原因,有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这时我们就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作进一步地扩展。
三、触动心灵,有感而发,实现读写结合。
小学阶段的许多文章,其选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借助文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学完这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这样做也是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给提供一个互相分享的机会。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我觉得小学阶段的每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写感想和收获。
四、具体的收货 读写结合的小主题研究在我校也实施了一段时间,我们都从研究之初的生疏逐渐走向了熟练。我现在就结合我在教学中如何紧扣小课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进行交流。
在实践中,我确定我今年教的三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在精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学习以“先……然后……再……最后……”这样的形式为代表的连续结构段;一段中写两到三个内容的,内容之间有适当连接句的并列结构段;以及总分结构段这样三种段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由理解精读课文的内容到理解作者写作表达的形式,再由作者的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到启发学生选择内容展开读写结合训练,做到课内外读写结合。
1、教学之中的读写结合,具体形式如下:(1)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
(2)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训练
在学生的写作中的经常用的一个词就是“然后”,学生的词语利用程度太低,所以课堂中安排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再自己写话。比如《虎门销烟》的“先.......接着......再......”
我要做一只小狗,我先把纸折出小狗的头和身子,接着用水彩画出小狗的眼睛和鼻子,再把头和身子粘在一起,一只小狗就做好了。
我走进教室,我先把书包放下,接着把各科作业交到组长那里,再回到座位上进行早读。外面下雪了,我和同学去堆雪人。我们先滚两个球当脑袋和身子;接着,拿一个胡萝卜当鼻子;再拿两把笤帚当手,一个雪人就堆好了。
(3)修辞方法的训练
课文中很多文章都运用了修辞,三年级的学生对复杂的修辞还掌握不好,但是简单的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小草露出了她的小脑袋,向大地母亲问好。
把自己变成蜜蜂吧,去感受花朵的芬芳;把自己变成海鸥吧,去倾听大海的胸膛;把自己融进大自然吧,这样会发现生活更加灿烂。
(4)关联词语的训练
语文关联词语的运用,不但能让课文简洁,而且更容易理解。所以训练学生关联词语,对学生的的语言逻辑关系也是一种训练。
虽然我不知道世界多么广阔,蓝天有多么辽远,但是我依然热爱我的生活。
不管外国商人反不击反击,不管政府 支不支持,林则徐都要把收缴上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2、教学之后的读写结合(1)续写
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泥姑娘》这一课中,文章到小蜜蜂醒找泥姑娘就结束了,没有找没找到。于是安排学生写一写小蜜蜂是如何找泥姑娘的,结果如何呢?
小蜜蜂醒来之后就四处寻找救他的人,可是却什么也找不到,只看到桌子上那湿漉漉的泥,他不知道那就是为救他而牺牲自己的泥姑娘。
小蜜蜂在采蜜时问了花朵,问了小草;在飞行时问了小鸟,问了蝴蝶,可是谁都不知道泥姑娘在哪。
当小蜜蜂看到老泥匠用它灵巧的双手捏出泥姑娘时,它知道那就是那个大雨的夜晚就自己的泥姑娘。它激动不知如何是好。
《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桥是如何带着爸爸逃出鲨鱼的肚子的,以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皮诺乔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出去。他发现是因为自己太过于匆忙了。于是这一次他不慌不忙地带着爸爸游到了鲨鱼的嘴边。趁着鲨鱼张嘴吃鱼的时候逃了出去。
皮诺乔带着爸爸艰难地游到岸边,可是他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候,那个天蓝色头发的仙女又来了,将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2)扩写
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训练学生能把事情写具体的习作能力。《歌唱二小放牛郎》 是一篇诗歌,内容也是比较简单,所以我课后,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一篇精彩的故事。
王二小想:我要想办法把他们带进我们的埋伏圈,这样老乡们不就得救了吗?于是,王二小顺从的走在前面说:“你们和我走吧,我带你们找他们”。敌人就这样被带进了我们的埋伏圈。
3、课外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申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我要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于是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
等待的过程真是既兴奋又紧张,我们就这样等待着,等待着......白天的风景和情形,只有太阳知道的最清楚。它知道云朵怎样唱歌,它知道果子怎样落到地上,它知道小草怎样跳舞,它知道蜜蜂怎样采蜜。总之,白天的一切它都知道。
我要变成一条快乐的小鱼,和老师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假如我有了翅膀,我就要飞上天,跟星星说话,成为月亮姐姐的新伙伴,默默太阳公公的长胡须。
我堆的雪人:它有一个坚硬的鼻子,石头做的;有橙色的小嘴,橘子皮做的;还有红色的帽子,铁桶做的。怎么样,它很可爱吧。
最后,说说实践读写结合的的最重要教训:贵在坚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成事者必得持之以恒,也就是说凡事贵在坚持,前几年我在我的班级实践学校号召的读写结合,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明显,我觉得主要是没有很好地一以贯之的实践下去。
第三篇:读写结合实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江山。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
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组织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该课题的研究对于学校、教师、学生都将产生深远意义:(1)能有效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要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有效性”就得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揣摩文本语言,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寻找课堂教学设计的支点,以符合学生需要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读写结合”。此课题的研究必然能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不仅是提高习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和学习效能,让课堂更加高效。也促使教师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必然能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老师说:“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温儒敏教授说:“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引导学生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致力于读写结合研究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说:“读和写是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
4、儿童最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中高年级教材为主,深入开展有效性“读写结合”的研究:
1、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中高年级课堂读写结合现状。
2、研读文本,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切入点和训练方式。研读教材,针对不同课例,探求行之有效的随文练笔方式,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从典型表达处的模仿练笔、启发思维进行想象练笔、深入文本后的抒情练笔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方式,对练笔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引导,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写”出语文课的精彩。使课题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3、读写结合,探索以读促写的有效指导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制定具有不同训练目标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将小作文与大作文有机融合起来,以形成灵活、高效的作文训练模式。
4、研究策略,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一系列有层次的听说读写训练,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法宝,让读写结合真正收到实效。
5、研究评价,总结出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
学生练笔后,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善于发现、引导,渗透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扎实练好平日小练笔的“基本功”,写好个性化大作文。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突破习作教学难的瓶颈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调查法、以经验总结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进行系统研究。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奠定理论基础;收集整理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成果,认真讨论学习,更新观念,指导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3、调查法分析法:通过多方位、多范围、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和问卷调查等途径做到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准备把握,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4、课例分析法:对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课例进行剖析,升华为理论。
5、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拟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三个阶段进行。本研究共需1年时间。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调查,组织预备性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开展“略阳县东关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略阳县东关小学教师习作教学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9月。
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学随笔。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学习,做好读书笔记。调查教师及学生习作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开展随文练笔策略与方法研究,,按计划安排开展阶段性研究活动,定期组织学习和课堂实践,及时总结反思,提炼经验,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论证,不断修正研究方案和研究策略,同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撰写研究总结及相关论文,梳理研究材料,对课题组成员研究状态予以关注与指导,统筹规划。
3、结题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整理各项过程性材料,整理归类、归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汇编优秀论文、典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实录、优秀教学札记,总结研究工作,申报结题。
七、课题研究对象与范围
1.课题的研究对象:3——6年级学生,3——6年级各册教材。
2.课题研究范围: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
4、学生成果集。如小练笔习作集、日记、作文等。
第四篇:读写结合总结
关于“读与写”的思考
我们的“读与写”活动从开始酝酿到付诸实施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修正,经历一个不断思索,改进的过程。到今天我们的活动已经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而且有了令人慰的成果:首先是我们大家饱含激情的参与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再者是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开动脑筋,说出肯綮中的的言论供大家欣赏,揣摩,最后共同进步,这实际上是最值得欣慰的。细想来,我们的活动可以概括为为以下的“三个一”,那就是“一种理念,一次尝试,一个平台”。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成了我们整个活动成功有序进行。
一种理念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教育方式和理念经历了太多的变迁,从开始的模仿苏联的“红领巾模式”到今天的在新课标倡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变更又不断充盈的过程。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我们的教材如何变更,我们的方法怎样改变,但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就是对“读与写”的研究和探索,因为我们抓住了语文教育教学当中一个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输入方式,而“写”又是最基本的输出方式,两者结合起来是反映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为直接而且最为有效的证明,并且我们可以从古人“厚积薄发,读而后现”经典成才之路上找到依据。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一活动具体化,系统化。而在我们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把“读与写”活动的本质概括为:“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只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鉴于此,我们试图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进而探索编写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经验材料。而后,就有了我们具体实施活动的指导与实践。
一次尝试
尽管“读与写”活动在人们的倡导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一次尝试,所以这一活动从一开始就倾注了大家的心血。从徐老师的倡导,发起,统筹规划,到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实施,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里做一下简要的叙述:2012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接下来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大家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学环节设计”。然后,新学期伊始,我们开始实施整个的活动计划: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及时看到大家观点。然后是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以随机交流的方式或者是发帖,跟帖交流的方式传递思想,求取进步。另外,我们要求交流的时候尽量让问题具体化,精确化,这就避免了一些假话,大话,空话的出现,使我们的交流有题可论,有的放矢。当然,我们并不排斥一些有见地的教育理论,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分量的营养,充盈我们的大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专门的人员对活动的次数和质量进行监督和统计,这样保证了整个活动能够正常而且有序的进行。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活动计划开始之后大家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着实令人欣慰。首先是徐老师的率先垂范,给大家以精神支持和专业引导,使大家有信心,不盲目,并且不断受益。另外,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有真知灼见,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收获,更是大家思想升级的动力。再者,在大家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团结一致的和谐精神得到进一步验证,是我们这个活动设计伊始所不曾预料的,尤其令人激动。总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这次尝试正在有序,有活力的进行着,我们会让它不断发展,不断充实,创造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奇迹。
一个平台
我们的这一活动能够有效,有序的开展,得益于网络这个平台。新型的科技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使我们惯常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可以用极快的速度传递自己的思想,接收别人的理念,这是效率的见证。从活动设计伊始,我们就关注了qq交流的价值,因为在现实的网络交流中,我们每个人最常用的聊天方式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的初衷就在于怎样让闲聊变得有价值,让闲聊也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所以在徐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交流的群,这个群有主题上的说明,是专门为语文交流而设计的。而群的内部有着极为细致的划分,群空间里有典型的群论坛,论坛分为一到六年级六个讨论版,这样分属于不同年级段的老师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跟帖的位置,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另外,大家在发帖的时候既可以原创,又可以跟随,这使得大家的思想也具有了体现的灵活性。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交流,大家可以不用谋面却可以畅所欲言,其乐融融,其情悠悠。
总之,我们的“读与写”活动在一个理念的支撑下,在一次尝试的锻炼中,很好的借助了网络这个平台,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人说,我们有着激情如火的青春,我们斗志昂扬。有人说,我们有着至忠至诚的信念,我们拼搏进取。而我却要说,我们团结一心,踏踏实实的工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默默无语,卓有成效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美的颜色。
第五篇: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喀喇沁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写话)(后边说到的习作都包括低段的写话,不再重复注释)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思考,习作训练不够系统。由于习作教学自身具有极大的灵活度和创造性,造成教师在习作训练中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有着“信马由缰”的倾向。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组和五年下册第七组的习作都是写人的,如果教师不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很容易把两次习作一样对待。正因如此,以至于产生一二年级就要求习作、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中年级习作等现象,这些比较混乱的习作练习无疑加重了学生习作的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要求孩子写出“有思想、有深度、语言优美”的文章,并进行一些写作技法的指导,结果造成大量的抄袭范文、套用范文的现象,习作中出现大量的假话、空话。
2.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文章表达了哪些内容关注的较多,至于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关注的不够。也就是说把教材当作习作指导的例子上做得很不够;而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又极少回顾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习作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习作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习作也完全是两码事。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习作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学生平时或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起来滔滔不绝。可是这些积累的内容却很少有学生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习作的语言依然非常枯燥,浅层次。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没有把积累的材料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知,没有与应用联系起来。所以这样的积累再多,对学生习作能力的促进也是有限的。
4.习作的前期准备不够。习作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对于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可能早已完成,只是潜伏在大脑深处需要设法唤醒;而更多的经历却可能是学生陌生的,需要在习作前经历一段时间的热身、接触、熟悉、甚至亲历,学生才可能有初步的积淀。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习作: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注意日记的格式。如果不早早布置观察任务,直接就写,学生会无法下笔。类似这样的习作就需要一项任务驱动,使不甚清晰的印象清晰起来,使不甚熟悉的领域有所涉猎,这时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讲,有想法与人交流。当前的习作教学在习作前一天布置或从审题那一刻开始,显然有悖于学生习作规律。
5.习作指导课讲得多,练得少。这里的“少”是指一节习作课上学生能自主支配的时间少,二是习作的量少。习作课上,教师总怕学生不会写,因此进行种种“指导”工作,过多地教给学生习作技巧,不但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千人一貌,还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近来,我们注意了前一个问题,给学生的习作留下了较为充分的时间,但第二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课本上安排的一些习作练习我们一些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但不知道再增加哪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因此,对于教师“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学生练得科学性等方面还需要我们加大研究的力度,要“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习作。”
上边这几个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不利于《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全面落实,妨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每个学段要达到的目标。第一学段: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 2
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学生如何阅读提供样式,二为学生如何习作提供样式。我们一般在第一个方面下的功夫甚多,在第二个方面下的功夫较为薄弱。其实加强第二个方面的研究,教材才真正起到了叶老所说的作用。
3.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习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4.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往往需要以模仿为阶梯。因此,阅读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为学生学习表达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营造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理解、积累、表达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在习作能力培养目标上要更加明确,拟出各年级、各册教材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的细目表,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各年级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的完善这套教学设计。明确每个学段每册教材甚至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需要积累哪些内容,培养学生怎样的习作能力。第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第三:通过实验我们要探索出一些课内读写结合和课外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第四,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打造我旗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团队。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此项课题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和自治区教研室分别立项,并确定为赤峰市教研室重点抓的实验项目。国家、区、市课题组的专家会经常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2.教研室把此项实验列为小学阶段重点推进的实验课题,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各校对此项实验也是高度重视,都是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确定的实验教师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英和骨干。奠定了较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实验氛围。
3.小学语文教师二群网络教研平台搭建已经完成,广大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验工作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等。网络平台的建立和使用为解决实验工作中的困惑和推广实验工作中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前几年进行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和小学语文操作体系构建研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好的教学模式,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两项实验的成功开展为本次实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5.教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积极投入实验工作,保证完成实验任务。
五、课题研究范围和起始时间
研究范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实验阶段:
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成立课题组,制订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培训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课内读写结合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4年8月)所有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进入实验状态,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收集实验资料,积累成功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课外读写结合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由课内读写结合向课外读写结合延伸,继续收集实验资料,积累成功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实验教师、实验学校对实验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接受验收。
六、实验材料积累的具体要求
1、学校对实验工作的开展每学年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每学期要围绕“读写结合实验”工作至少开展一次专题教研活动,并对活动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装订。平时对实验教师开展实验工作要有检查指导,引领实验教师更好的完成实验工作。
2、教师每学期要制定具体明确的实验工作计划,学期末进行认真反思,如实的总结。在每篇阅读教学中找好“结合点”,或积累语言,或揣摩表达方法,扎实开展读写训练。实验过程中注重反思,积累教学案例,做好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实验工作研讨和网络教研活动。
3、各校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推荐十篇优秀学生习作,习作内容可以是单元主题的命题习作,也可以是自选题目的习作。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要求是学生真情的流露,真实水平的体现。坚决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推荐的习作要求按照年级编好目录,注明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指导教师 5
要对推荐的习作认真批阅、打印,保证无字词和标点错误,习作质量高。学期末学校统一打印一份交教研室,同时交电子版。
七、课题实验的组织机构 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张金怀 副组长:郭延庆
组员:徐凤辉 苗向东 周永仕 李瑞华 刘国辉 张海波 李亚斯 姜耀聪 王晓军 孔维龙 李岩
课题实验指导小组: 组长:徐凤辉
副组长:谢志刚 许晓欣 冯振秀 张士花 陶娅 王月亭 李海珍 张广明 孙宏伟 宋锐
首席实验教师:李芳芳 李菲菲 焦晓娟 王树新 谢国文 王云飞 林雪芳 于艳华 张桂英 马美娟
喀喇沁旗教研室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