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经济舆情与《今日观察》学术研讨会会议记录2009-10-29
中国经济舆情与《今日观察》学术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9年10月27日下午两点
地点:北京梅地亚中心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舆情与《今日观察》”研讨会,于10月27日下午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酒店举行。
中央电视台领导、《今日观察》栏目组和众多知名传播研究学者等60多人,对中国经济舆情传播领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会议以“金融危机•中国良机•媒体契机”和“网络社会•话语社会•和谐社会”两大议程为核心,重点讨论中国经济舆情现状、发展与创新。会议上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教授、国务院台北海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情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深教授李良荣教授等传播学界知名学者均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说。
参与会议的专家们认为,经济舆情是目前舆论把握的新课题,中央媒体如何在经济报道上确立主流地位,提升舆论引导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目前,不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媒体,评论类专栏和节目方兴未艾,正在成为舆论引导的新生力量。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喉舌的中央电视台及其财经频道特别重视经济舆情与新闻评论之研究,《今日观察》作为经济评论节目,研究其报道内容、形态和发展特性,对把握经济舆情不失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个案,有其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此外,面向全国新闻研究者的征文活动,经过三个多月的征文活动,得到了众多传播学子的踊跃参加。经过公开公平公正地评选,几十名专家教授、博士硕士以“中国经济舆情”为主题,撰写的《公共立场》论文集成为了此次会议上另一个亮点。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为中国经济舆情报道提供了多样的思考角度,也为处在传媒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其中,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刘自雄、魏 婧《论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的创新——以CCTV2<今日观察>为例》在此次征文活动中折桂。
下面是此次研讨会的实录: 郭振玺: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
第一,代表中央电视才财经频道与各位专家在《今日观察》栏目开播一周年之际,来一起共同探讨有关传播之道;共同探讨今日观察的建设;共同探讨有关舆情方面的有关课题,对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研讨会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在今天《今日观察》开播一周年这样一个时间结点上,向大家百忙当中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
第二,《今日观察》开播一年以来,收视逐渐提升影响力也逐渐提升,已经成为财经频道重要的品牌栏目之一。而且《今日观察》也是财经频道的一个特色的栏目,是特定领域的栏目。因为财经频道的节目既有资讯类的,也有专题类的。过去一直缺言论类的节目,在去年频道调整的时候在10月27号终于把想了若干年的这样一个言论性的节目给开出来,应该说这一年发展证明了它的整个的成长还是不错的,得到了受众和各界积极的反馈。所以也代表频道,向《今日观察》这个节目开播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第三,在财经频道《今日观察》栏目开播一年这样一个时间结点,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研讨《今日观察》如何进一步改进,来探讨有关舆情的发展、有关传播,这样一些课题,应该说这个方式非常好。大家围绕着这样一些课题都写了很多很好的论文,我们也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并且会把大家很多很好的这样一些观点用于我们节目当中以求更好的改进。同时,借这样一个机会,我把财经频道的有关情况简单的跟大家报告一下。
8月24号,财经频道在静悄悄当中推出,因为我们推出的时候,我们是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因为是推出,所以没有做宣传。8月23号的时候大家也不知道,我们8月24号就推出这样一个频道。8月24号我们经过一个月零二十一天的筹备之后推出了财经频道,到上个星期六,就是10月24号开播是两个月的时间。应该说财经频道与原来的经济频道相比,即有继承也有质变,继承就是说还是想建立一个专业的这样一个频道,说是质变是说无论从内容构成方面还是说品种的布局到整个的频道的业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原来的直播窗口是200分钟左右,现在的话,原来是215分钟,现在是600分钟以上,也就是说现在直播窗口的时长是原来的314%。这样的话,我们整个频道的业态就由过去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堆砌而成,变为顺应整个资讯流顺畅流动的业态的这么一个结构,这是个比较大的变化。
当然,从整个频道产品的结构布局方面,我们也把过去舆论性的节目,还有其他一些经济特色不太强的节目都进行了调整。原来8月24号之前有21个在播的栏目,8月24号之后,我们只完整保留了7个原来的经济节目,调整了3个,其他都进行了变化。也就是说整个频道的节目变化的数量一多半全都变化了,而且从整个现在的节目配置方面的话,专业性也有大大加强。从产品的配置方面也是一个质的变化,刚才谈的是从业态是这个质的变化,从整个产品的配置上、结构上,也是一个质的变化。还有我们在整个运行的保障的支撑系统方面,也采用了在线包装系统。大家看我们屏幕现在里面各种资讯,各种信息,各种图表都是说比原来的可视性、适用性有一定的强化。再一个有赖于我们在线包装系统的实现,还有我们用了数据库,并且还将建立自己独立品牌的数据库。在过去我们经济频道的时候,我们没有用这些专业的支撑系统。
另外,我们在全球建立了视频的直播点,我们目前与路透,与CNBC都有合作,每天定时从伦敦、纽约下一步11月初还会从新家坡,悉尼、印度等传递有关纪事的资讯分析和评论。在这样一个支撑系统,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投入也非常大。所以支撑系统方面的话,也是一个质的变化。
那么从两个月以来的反馈方面,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整个各界的反馈来看,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评价,这儿我就不一一来赘述。另外,随着我们整个频道结构的发生变化,我们的受众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群的特征更加鲜明,25到54岁男性城市观众,高收入就是3200以上的,还有高学历,高影响力这样的三高受众,已经成为我们频道的主要的受众的群体。我们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高学历、高收入、管理层这样的人群都有很大 2 的成长,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城市,35的重点城市的成长的更加明显,所以整个频道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另外,频道的结构产品结构变化之后,受众结构的变化,受众结构变化之后也得到了很好的市场的反馈。现在整个的广告客户的投放,在今年9月也比前1到8月平均增长了74%,应该整个说,这样从一个侧面体现整个频道的影响力、品牌力的提升。
当然财经频道的推出是一个创业性的工程,我们都在用一种创业的心态,在逐渐的完善、改进和提高。我们从上个星期开始,将陆续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研讨会,听取观众的意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我们就是要更加广泛的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更好的改进,以实现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百姓的经济、生活服务的这样的目标。
正向大家关心支持《今日观察》一样,我们也恳请大家关心支持财经频道的建设,关心支持财经频道的改进,我们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之下,我们经过努力之后,财经频道会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还会有一个更好的更大的变化。最后,代表财经频道全体同志对各位专家,对各个部门对财经频道的关心支持,对今日观察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预祝这次研讨会能取得圆满得成功,谢谢大家!
学术议程一:“金融危机•中国良机•媒体契机”
唐绪军:提出金融危机,中国良机,媒体契机,非常有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媒体研究所副所长)
各位学者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大家好!按照研讨会的流程安排,下面进入第二项议程。这一项议程是学术交流,它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中国良机•媒体契机”。这个题目起得非常好,要表扬几句,确实在来之前我刚刚看了北大的材料,叫做“交流与参考”,那上面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现在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们现在以及整个世界进入一个后级时代”,就不是像单级,也不是像多级,进入一个后级时代。后级时代的特征是观点、观念、知识,所以今天我们开这个研讨会,提出金融危机,中国良机,媒体契机,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金融危机成就了中国,但是在这个良机中间我们怎么把握,对媒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两周前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被称为世界媒体的奥林匹克。在这个会议上各家的总裁就是老总们都各抒己见,展望传媒发展的格局。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传媒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那么在这个格局中间我们怎么样找准自己的位置?怎么样发展自己?怎么样壮大自己?这是值得研讨的。
尹韵公: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金融危机中国良机”,今年2月份我曾经提出来过,那个时候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了。后来我在写这个报告的时候,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说金融危机当时是2月底3月初,对中国来说,也就是快则三个月,慢则半年中国就会走出这个危机。当时我的依据是西方民族是个没有耐心的民族,他们是在高端生活下生活惯了。所以说他们奢侈生活,大手大脚生活过惯了,一旦要过金融危机他们勒紧裤带过生活,西方民族做不到,中华民族做的到。
所以我就说到时候西方的企业家,一定会要制订订单,他们制订的订单一定要全世界发出,而且落户最多的订单一定是中国。所以中国肯定会走出来,也就是半年时间。当时我预言,而且我说为什么会在中国而不是在越南呢?前段时间我去了越南,我去了东南亚,越南的劳动成本比中国低,越南的工人没有中国工人聪明,印尼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所以综合看起来中国有全世界最物美价廉的劳动力,我当时预测订单50%到80%一定会落户中国,只要落户中国,中国一定能够走出经济危机。
我是2月份写的报告3月初就到华中师范大学讲的,当时网上有的学生驳斥我的观点,说看的太乐观,后来这个到了 8月份中国的经济开始走向正规了,开始走出复苏了,而且现在的势头是越来越好。但是这个事情只能说明中国的经济模式是一个特殊的模式,而我们媒体的报道方面,在报道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得更好,这倒是我们今天真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经常说中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讲了多少年,从2001年进入新世纪,到2001年到09年我们不断的讲新的历史起点。但是讲新的历史起点,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内涵不断的变化。举个例子2002年左右中国商业在西班牙一个鞋城被烧掉了价值三亿的鞋,当时没有反应中国政府实际上就是不了了之。三亿人民币的鞋我不知道值多少钱一把火烧掉,但是我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同样也是一把火烧起来,林则徐烧了220万两,价值220万两白银的鸦片,最后英国出兵不惜为了鸦片而侵犯中国。最后中国清朝政府以10倍的暴利,10倍的赔额,赔款数是220万白银,赔给英国政府。
我倒不是说西班牙鞋城那把火应该怎么样,我也不是说打一仗,但至少我们应该是说话,但是我们当时没有说话。而今天同样这个事情,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写了篇文章,说世界和平要统一货币,这么一个设想,第二天奥巴马总统就积极回应,为什么前一个时期与这几年这么大反差?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新的历史起点不一样。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也说新的历史起点,但是大家不要忘了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DGP只有10万亿人民币,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GDP是30万亿人民币,30万亿人民币历史起点和10万亿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想如果西班牙鞋城事情发生在今天,恐怕我们又是另一个处理方式了,肯定不会像当时那样没人理就算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我们怎么做好舆论引导我认为是新的课题。
以前在海外市场我们只有鞋城或者其他低端产品,但是到了今天中国的市场就有很多产品推出了。比如说企业也在外国投资。石油我们在购买、化工厂我们在购买,就形成了新的东西,就是海外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怎么保护,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对中国来说非常崭新的一个课题。过去我们中国说国家利益,只是说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问题,我们投资了别的国家,那也是我们国家利益,我们怎么保护它?我们的媒体应该怎么做?这真是个新的课题。
还有比如说倾销案,今年大家也知道,世界各国给中国的倾销案是最多的,中国的经济是在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个游戏规则是方国家发明制订的,中国不断利用这个游戏规则成长壮大自己。当他们发现这个游戏规则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越来越不利于他们,他们自己把他们自己束缚住了,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改变游戏规则,当然改变游戏规则也是很困难的。那么中国在保护在今天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怎么样对付倾销案?怎么样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利益?怎么样既要有游戏规则的参与权,还要有游戏规则的制定权?这都是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媒体做好这方面课题。
我就这两个问题表达这个舆论引导,还有别的问题,比方说中国在非洲的角逐和西方国家的角逐我们究竟熟悉了多少,我们在国际经济政治游戏规则中,我们还有哪些熟悉的?还有哪些不熟悉的?还有哪些需要我们熟悉的?在将来都是我们的大问题,我真是希望我们的媒体为这个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真正做好准备,并且媒体应当不断的为中国的民族利益,中国的国家利益发出自己应有的指责,就是预警、告示、警戒、提醒,我相信我们会做的好。也希望中央财经频道,尤其是今日观察,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舆情与《今日观察》学术研讨会会议记录
创建: 2009-10-29 李希光:“从《今日观察》看新闻人才的培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今天现场我看到了《今日观察》的工作手册,在手册的开始,它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谁?”守则里做了回答,其中有两个答案是一个我们是指我是一个叙事者,还有一个回答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那么作为叙事着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就是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一个递准确清晰的事实,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一个可读的可视的故事。那么今天的记者一个好记者,一个伟大的记者,他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是为了追逐名利,而这是一种终生的奉献,而这种人存在不存在,我接触的的确确有这样的人,我就讲最近我见到的四位记者。今年国庆期间我去了一趟纽约和华盛顿。我去看两个老朋友,这两个老朋友住在纽约的郊区,我要看的是一名托平一位美国记者。他跟我说你们就放心的来不要怕找不到我的家,天黑了也没关系,我安排两辆车到火车站接你们去,7点多到他家吃晚饭。到了纽约果然看到火车站有两辆车,一辆车是托平先生他自己开的,一辆是他的太太开的,托平先生他已经88岁了,他的太太已经82岁了。一人开着一辆车来接我们,那不说身体,至少这个眼神开车还是让大家担心的。我为什么要提这个事,就是我们《今日观察》这个手册上讲的就是一个我是一名记者,记者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提问到老,记录到老,写作到老,或者是报道到老。我问托平先生,托平先生他曾经担任美国评委会主席长达20年,现在还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我问他我说你身体怎么这么好,两口子都快90岁的人,他非常谦虚他主要是我活到老学到老,的的确确是这样的。
我为什么要讲,我们今天是不是需要的记者来影响进程。我和这个托平教授走到那里,他写书的,她82岁的老太太,他的夫人,身上背这两个照相机,还拿着一个傻瓜相机,抓拍用的,跟着我们拍照,他准备了一叠,他给我照了照片,这是在中国不可想象的。这里面我想顺便讲一下,他的老太太是在美国,他老太太是本科毕业,但是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最多的人,获得大概12个13个博士学位,都是名义博士,她在这方面贡献确实很大,我再讲一两个小细节。
他的夫人叫奥久,奥久她也是美国名记者,我们中国最引以自豪的是兵马俑,第一个报告兵马俑就是奥久,就是他的夫人。他当时作为美国弟弟的杂志,为什么给他而那时候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了封面报道,因为在1971年发生一件事情,大家都记得1971年,在学新闻学员的老师和学生在学新闻史的时候肯定会学这样一个1971年10月1号毛泽东主席在天
安门上接见一名美国记者。毛泽东发表一个长篇一个讲话,这样一个讲话之后,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也慢慢开始结束完了之后中美关系缓和。但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在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列加斯诺的时候,同时引见了另外两个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个就是托平的夫人,那时候还是年轻的,然后就是她的父亲,叫郎宁,加拿大驻中国大使。1949年之后加拿大跟中国没有外交关系跟台湾有了,中国就没有请他来,后来周总理1971年把他请来,请来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感谢1949年朗宁长期支持共产党,第二个感谢1954年日内瓦发生一件事情,1954年在日内瓦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呢,当时越南问题中国、美国、苏联等国家谈判,当时周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总理很大方的把手伸过去。但他见到周总理伸手,扭过身体很鄙视的走开,真实的版本是周总理和托平夫人很清楚,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加拿大外长,郎宁大使他看到了,可能周总理很尴尬,他一个健步冲上去紧紧热烈的抓住周总理的手向他问好,这样挽救了周总理的面子。再一个为什么毛泽东要接见她,毛泽东在1971年,那时候苏联中国的头号敌人,越南利用中苏,毛泽东摆脱这样一个局面和美国结盟集中力量地质苏联帝国主义,这时候需要通过奥久,向美国向西方传递信息。所以毛泽东那天会见非常好,晚上周总理万们宴请了郎宁大使和她的女儿,在这次宴请休息间,周总理坐在沙发上和郎宁大使非常放松的谈,大使的女儿也就是托平夫人,就围着中总理前前后后拍了几十张照片,其中一张周总理看着非常放松,而且脸上非常真实的微笑,文革期间周总理难得用一种非常真实得开心的微笑,这张照片最后成为周总理的遗像,周总理临终以前选的就是托平夫人给他照的照片,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出现这样的记者。
再讲,我离开纽约之后到华盛顿,到华盛顿一个帕克兄弟俩,马宁帕克,一个叫伯尼帕克,伯尼帕克是哥哥,他在退休之前担任的CN的主持人,他是美国CDS的中文记者,当科朗凯特是新闻主持人,他是科朗凯特的编导。那天正好下着小雨,他跟我讲希光你不要出来,你在酒店等着,我打雨伞来接你,他个就特别高,他打着雨伞在酒店,他太太在饭馆里等着我,我们走了大约有半公里路,在雨天他给我打着伞。我心里有个好奇心,我说他多大年龄给我打着伞,结果到了饭店我实在别不住,在美国一般不问别人岁数,男人也不问,他说我86岁,我说你为什么活的这么好?比我看着还年轻?他说因为我是活到老学到老。
活了一辈子当一辈子记者,记者不就是天天学习?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记者,刚才时讲了托平夫人讲了他爸爸处理周总理握手的尴尬局面,这个传播很广美国总统总觉得必须把这样一个中国人羞辱要挽回。尼克松在1972年2月份访问中国的时候,陪他同一架飞机访问就是伯蒂刚才跟我吃饭的这位,他跟我讲述了在飞机上,那么当飞行员说还有20分钟降落的时候大家要系好安全带,而这个时候尼克松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站了起来干吗,不停的站在飞机过道上不停的伸手,手伸的越来越快,伯蒂是一个记者,老记者,觉得这里边肯定有什么故事,他走过去问总理先生你这什么意思,我在练习握手,而不是练习拔枪,我第一个伸出手跟周总理握手,晚会周总理当年的羞辱,你看看无论是电视片也好,尼克松走出舱门的时候是伸手往下走的,走下阶梯的,他深怕周总理的手在他前边,伟大的记者通过这样小的细节留下的就是多少年都难以忘怀的东西。
讨论新闻两个意义,一种意义新闻界的未来,另一层意义新闻学的未来,当然包括新闻教育的未来,大家有一个意见,我们现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便捷信息传递快,但是咱们讲是不是把我们进入一种傻瓜文化,那么我们将来还会不会再出现那些人影响社会进程的伟大的记者?
最后我就讲一下,到底我们今天的新闻人才,怎么培养?我们现在中国的新闻教育模式,基本上就是1加1加1等于1,本科新闻学院或者传播学院,再加上硕士新闻传播学,再加上博士新闻传播学,最后还是新闻传播学,而这一点在国际上是行不通的,今天国际新闻教育模式什么样,这几年我在承担国际联合问教课组织的课题,国际上要么本科学英语学的我是汉语,再加上一个研究新闻学,更多是本科可能是学物理的或者学经济学法理,或者学环 6
境,学医学,要么本科学学新闻的,要么研究生学医学的或者学汽车的,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毕竟新闻学门槛是很低的这点大家都很清楚,能不能变成一加一再加一等于三,本着这个理念我们清华大学三年前做出一个实验,创建了第一个全球财经新闻专业硕士专业,就是为我们财经频道服务的,三年来招生非常好,每年招60个人,30个国际学生,国际学生都是西方学生,到中国来拿新闻学的学位,另外30个学生是中国学生,通过中考进来的,要求什么呢,要求本科,不要学新闻,本科就是学英语就行,研究生学新闻,全是英语教学,学新闻还不够,同时一半学时是学经济学、会计学,变成一加一加一最后等于三,与此同时我们在做各种游说和公关活动,从教育部到中宣部,当时原来我们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是陈曦,陈曦去了就想推广这个模式,经过高层领导和中宣部的联系,今年就决定了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下文决定,清华、人大,还有北广,还有复旦,还有北外,还有一家哪个大学,一共五所大学是作为国际新闻硕士的培养基地,清华新闻学研究生入学的门槛就是本科必须是英语专业,然后加三年新闻专业学习,这新闻专业可以有几个方向有新媒体,有广播电视,有新闻报道,新闻写作也可以是财经新闻等等。
最后再讲一点,到底这样一个改革,能不能被国际上接受,因为我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邀请美国新闻教育评估委员会,到清华大学进行新闻评估,一般人不愿意做这件事情,这挺麻烦如果评估不好挺丢人,可以讲这是在亚洲第一个新闻院校,就是邀请美国新闻教育评估员评估,评估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这个全球财经新闻可以讲如果现在评估肯定是通不过项目评估。现在问题就是本科,本科清华大学新闻员是全国最好的,什么问题我们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本科的新闻学,包括传播学的课程,不能超过了30%,要求新闻学和传播学课程加在一块不能超过30%,不管是什么传播学原理研究方法,新闻写作,还是电视摄影,摄像,整个加一块不能超过30%,70%的课程是什么,是人文,自然、科学、环境、工业产业,国际关系国际政策这样一些东西,不能少于70%,这一点是教育部的规定,这不是我们做的,除非我们校长讲了,校长跟我讲了,不管教育部的规定,我们只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新闻教育改革,即使教育部不同意,我们也要做但是阻力很大,再一个问题难以改变就是兼职教师,国际标准要求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师,来自业内来自中央电视台,来自新华社的,兼职教师不能少于30%,为什么新闻教育界通过这些业内兼职教师输入一些新的技能和知识,不能新闻教育界与新闻界不会脱节,但这一点我想从全国来讲,估计10%都不到。
第二篇:外科与癌症学术研讨会.
外科與癌症學術研討會
Symposium on Surgery and Cancer 時間:Feb 12, 2011(星期六)
地點: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
台中市中港路三段118號17樓國際會議廳
Time Topic 報到
Speaker
Moderator
08:00 – 08:30
08:30 – 08:40 Welcome and Opening Remarks
林高德 總院長 澄清醫院
08:40 – 09:00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in colorectal cancer
林本仁 醫師
台大醫院 外科部
郭明良 處長 國科會生物處
09:00 – 09:20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梁金銅 教授 in Taiwan 台大醫院 外科部
邱錫雄 醫師
澄清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09:20 – 09:40 Angiogenesis research o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陳炯年 教授
台大醫院 外科部
陳自諒 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 大腸直腸外科
09:40 – 10:00 Concurrent radiation chem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李政昌 教授
成大醫院 外科部 主任
劉添裕 主任
澄清醫院 外科部
10:00 – 10:20 The role of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王博民 主任 cancer 澄清醫院 放射腫瘤科
黃仁杰 副院長
澄清醫院 內科部
10:20 – 10:40 Coffee break
10:40 – 11:20 Current status and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f.Maeda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Japan
李政昌 教授
成大醫院 外科部 主任
11:20 – 12:00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rof.Milson cancer
張金堅 院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
12:00 – 13:30 Lunch
13:30 – 14:00 Breast cancer genetics
李文華 院士 中央研究院
吳成文 院士 中央研究院
14:00 – 14:30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洪明奇 院士 中央研究院
楊泮池 院長 台大醫學院
14:30 – 15:00 Hormonal regulation of breast cancer
潘玉華 院士 中央研究院
彭汪嘉康 院士 中央研究院
15:00 – 15:30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王陸海 院士 中央研究院
孫同天 院士 中央研究院
15:30 – 15:50 Coffee break
15:50 – 16:20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沈志揚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
陳建仁 院士 中央研究院
16:20 – 16:40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of breast cancer 黃俊升 教授 screening program in Taiwan 台大醫院 外科部
陳秀熙 教授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
16:40 – 17:00 Controversy on chem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侯明鋒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 外科部
俞志誠 教授 三軍總醫院
17:00 – 17:20 Recent advances of target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盧彥伸 醫師
台大醫院 腫瘤醫學部
鄭安理 理事長 台大醫院
腫瘤醫學部 主任
17:20 – 17:40 Closing Remarks
張金堅 院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
林高德 總院長
18:20 晚宴
台中 裕元花園酒店
主辦: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
合辦: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台灣血管新生學會、台灣大腸直腸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 贊助:
第三篇: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经济
——08会本(4)班余星馨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0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2009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0年国内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但投资需求仍然是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主体。应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消费需求能力没有大的损伤,基于以下依据判断:一是从2003年到2008年之间(主要是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有大的提高,对于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产生冲击的对象,主要是出口型产业,并没有波及到全部;国际金融危机中收入受影响的主要群体,是农民工和职业层次比较低的群体,而他们不是我国消费的主体。三是我国经济在2009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消费需求是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在当前我国还存在大量阻碍消费需求增长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加上人们对于未来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依靠短时的刺激性政策还是难以有大的突破。我国投资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虽然民间投资并没有完全启动,但4万亿投资项目中,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总体上看,投资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技术升级主要是依靠外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积累弱。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本来有动力潜心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根据我们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企业的动力往往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技术创新),但由于我国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大多数企业难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降低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经过2008年到2009年的经济衰退和产业调整,大多数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企业资金积累减少,造成了转型升级能力的减弱,从而即使有转型升级的需求,也难以在短时期实现。以上都显示出了中国经济的现况——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正处于飞跃上升的时期,抓住机会能更好地与时俱进,但是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抓出发展机遇,迎接国内外的经济挑战从而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四篇: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国际贸易地理期中论文
摘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地区间的增长和收入差距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一事实吸引了众多中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精力。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由Krugman所提出的“核心———外围”模式在中国同样存在。而文章则根据中国的现实状况,运用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并结合非均衡分析工具,建立了一个非均衡的分析框架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最后,文章还对相关研究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关键词:中国;地区间;增长;收入;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有了扩大的趋势,在地区差距方面,省际人均GDP标准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后期就增加了2倍左右。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改革初期趋于缩小,但以后转向扩大,大体上又回到了改革前的相对水平。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注意。有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并试图解释地区间增长与收入的差距。Zhao(1996)对地区间的收入增长方式做了一个比较并认为这一差距是由中国的一些发展政策所导致的;而Liu Yao和Zhang(1999)则运用了份额转移的方法来确定经济增长的贡献,他们的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被解释为劳动力和投资在部门间的转移而导致的。他们发现这一结构变化对中国地区间增长和收入的差距具有直接的影响。类似地,Jiang(2002)也研究了中国的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地区间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保持不变,但是在90年代,这一差距却飞速上升。他认为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主要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有关。他的研究表明将近有60多个因素对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影响,例如有地理位置、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等,其中教育和基础设施尤为重要。在他的研究中,地区变量在所有的统计估计等式中都很显著,这表明了地理位置是解释地区间不同的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魏后凯(1997)、张平(1999)、Kanbur and Zhang(1999)等人的研究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Aziz and Duenwald(2002)则从金融深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中国国内地区间发展的差别在于它们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同。Gustafssow和魏众(2002)运用了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问题,他们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与地理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通过分解农村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张平(1998)、万广华(1998)和Rozzlle(1994)等也都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主要归因于城市和乡镇企业的分布不均。还有其他不少学者也都关注了这一问题,例如林凌(1996)、Demurger、Sachs、Woo、Bao、Chang and Mellinger(2001)等等。但是,现有研究似乎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解释东部地区为什么富裕上而忽视了对西部为什么贫穷的解释,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释中西部贫穷的原因。
二、统计描述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区间的增长差距的描述性的统计数字,从这些统计描述中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一事实。
关于各省GDP的分布描述表明,在增长方面,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沿海
省份的GDP绝对值以及它们占全国GDP的份额都要领先于其他省份,所以它们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标准差和离差自然也就较高。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具体的统计描述,与我们所感觉到的东部省份的经济要较内地其他省份发达的事实。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数据整理关于中国地区间差距扩大的研究大多对全国的省份进行了划分,划分方法很多,例如较流行的方法是“三分法”和“五分法”,例如“三分法”就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以及西部地区;也有干脆根据地理位置来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沿海、西南内陆以及西北共六个板块。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采用了“三分法”,但是我们的划分方法与流行的“三分法”所不同,笔者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非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广东八个省份和城市,东北地区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其余的则为内地非沿海地区。下面是根据本文的划分方法所得出的统计图形描述。
第一束柱形图形从左往右分别代表了东部沿海八个省份、东北三省和非沿海的内地省份这三个地区所平均拥有的国有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数量,柱形图的落差表明了三个地区在拥有企业的省际平均数量上的巨大差距;第二束柱形图从左往右分别代表了三个地区中各省国有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平均总产值,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值依然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平均值;第三束柱形图分别代表三个地区中各省的平均工业增加值,虽然差距不像前面两个指标所表明的那么大,但是沿海省份的平均值依然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两到三倍;当然,在前面的统计描述过程中,我们虽然发现了沿海与内地省份间的巨大差别,但是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份与沿海地区的差别并非那么大,这显然是与历史的原因有很大关系。
三、对地理位置的作用的再探讨
通过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得出地理位置这个变量在对增长的差距的影响中是很显著的,但是并不能就轻易地因此而得出地理位置就是增长和收入差别的决定因素的结论,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了不同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不同的增长和收入差别呢?其实有一个道理是很简单的,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包括地理位置、金融深化的程度、国家政策等等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能够影响劳动和资本的配置结构以及配置效率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贫富差距,其实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从而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不同的配置效率导致了地区间的增长和收入差别。先以国家政策为例,正如前文的综述中所提到的,由于国家的沿海开放政策,导致了大量的资本从国内外流向沿海地区,而这些资本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发展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都不可替代的。再来看地理位置的作用,在发展的初期,地理位置确实很重要,比如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以及便利的交通,这属于“地理位置决定论”范畴。但是越过了发展的初期,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就是由于它处在“核心———外围”模式中的核心,从而吸引大量的要素流向该地区并促进经济的增长。所以,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沿海与内地的增长与收入差别主要在于要素积累的不同导致的,而要素积累中主要的力量在于资本积累而不在于劳动,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富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少在目前,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资本来说是无穷大的。
对于中国各个省份所面临的一个现状是这样的:内地省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而短缺资本,而沿海各省份拥有大量的资本但并未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约束。对于内地省份和农村地区的落后,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的过剩和资本的短缺造成的。而内地的资本短缺的原因,就可以用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以及金融深化等等来解释了
四、总结
中国地域内的海岸与大陆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开发价值。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约1.8万公里。加上岛屿海岸线,总长约3万公里。沿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浅海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
中国的地理优势条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沿海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这也促进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运输的发展。例如,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物流量人流量的增多,其交通价值更是明显。这个功能也主要显示出强烈的区位优势,向东可到日本,美洲等国家,向南可到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另外,中国大陆又背靠亚欧大陆,为建设陆上发达交通提供可能。中国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可以一直从连云港向西到达欧洲荷兰国家境内。这充分显示出我国海陆位置的天然区位优势。从纬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中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更有利条件。
中国的多邻国的优势地理位置使中国地处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远东和东南亚。上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的是日本,70年代是亚洲“四小龙”,80年代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东南亚3000万华人通过银行和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润滑作用。结果,中国成为世界的组装工厂。
中国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政治、军事。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和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及它们与我国的相对位置关系,明确了我国及十四个陆上邻国和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海陆位置类型。比如中国与朝鲜是邻国,目前由于朝鲜核问题等原因,美朝关系比较紧张,这对中国有影响吗?这种影响与这样一种邻国位置有关吗?再比如,世界主要经济大国日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这就必然对中国的贸易、外交、国防等许多方面产生影响
中国的地理位置介乎德、美之间。应当承认,发展蓝色海军在中国还是一个新课题。按照马汉的理论,一个崛起大国亮相的主要舞台在海洋。所以加强中国的海军力量,这对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海军。现代海军的出现是洋务运动以后的事。迄今为止,中国拥有的主要是近海作战的防御型海军。其二,对于中国海军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的目的不必回避。反舰技术就是针对潜在的航母威胁,核潜艇技术就是为了确保中国的威慑力。
中国地理位置,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我国只有充分利用它的有利条件,克服地理的障碍,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的政治、军事地位,确保我国的经济、政治安全。
第五篇: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与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与金融危机
环球金融危机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金融危机发生,中国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会在相当程度上下降。并且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毋庸置疑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走可持续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应该有的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一方面,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原来较多依赖出口向注重扩大内需转变,由进一步启动内需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显示,消费需求占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80%的贡献率,而投资需求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20个左右百分点,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针对这一现状,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一是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如2007年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我们通过国际事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的贡献。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像中国这样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国际及国内环境来确定对外开放的时机和进度。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未来应一方面鼓励金融创新,一方面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要考虑将稳定资产价格纳入监控视野,除稳定一般物价之外,还应包含稳定资产价格。二是积极推进国际监管合作。要建立中央银行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其独立性,对金融市场进行联合、跨境、全面的监管;加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避免监管业务上存在重复和遗漏的状况;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服从监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