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

时间:2019-05-14 14: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

第一篇: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

论述题: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现存一百二十五首诗。其中主体部分是田园诗,另外还有咏怀、咏史诗。

贡献之一:田园诗的开创

前人出于观赏的角度,泛泛而咏。

陶渊明生活在田园环境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能以亲切平和的心态叙平凡之事、写寻常之景、抒闲适之情。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平淡与淳美相结合; ▲情、景、理相统一。贡献之二:冲淡之美的开掘

冲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外示平淡却韵味醇厚,它是自然美的体现,是美的极致。▲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刘克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田园诗形成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 :所写内容多为平淡的自然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

以及诗人的闲适情趣; 表现手法多为白描; 语言平易质朴。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 :继承和发展了阮籍、左思的优良传统,内容主要写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情操。诗风豪迈,鲁迅称其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陶潜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文学家。现存散文、辞赋11篇,其中《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在黑暗现实中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憧憬。虽然只是乌托邦,但表达了乱离时代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赋,通过写作者辞官回乡的经过和归隐田园的乐趣,突出表现了他鄙弃官场的态度和怡然自得的性情。

《感士不遇赋》感叹门阀制度下贤士怀才不遇、有志难骋,感情悲愤,语气强烈。《闲情赋》铺写对爱情的梦幻,笔调细腻,辞采华美。

上述作品显示了陶渊明创作的丰富多样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解题]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诗人自彭泽归隐后的第二年。本诗抒发了辞官归田的愉悦心情,充满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赏析] 首八句叙述归隐的原因,说明禀性喜爱自然,不合世俗,因而要辞官归田。从中表现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中间八句写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从居住环境写起,由近及远,由目见到耳闻。写景纯用白描,却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还渗透了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着辞官归田的轻松和愉悦,也反衬出官场的污浊和黑暗。[艺术特色] 善用比兴; 景中寓情; 纯用白描; 对仗工整。[解题] 《饮酒》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酒后所题,非一时之作,也没经过选择和编排,是借酒抒怀寄托感慨的。

此诗抒写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赏析] 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写处所之美,“而”字流露赞叹之情。“问君”两句通过设问探求原因,“自”字强调了“心远”与“地偏”的因果关系。[赏析] “采菊”四句写采菊时所见,流露出悠然自得的神情。诗人“采菊”,既出于爱菊赏菊,又有助于健康长寿。“南山”即庐山,暗用《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典。

“飞鸟”既是实景,又象征着摆脱了官场困扰而获得自由的状态。

总之,既有田园自然之美的赏悦,又有健康长寿的愿望,还有励志持节的省悟[赏析] 末两句化用《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的语意,认为人生的真意在于神与物游,心与物化,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无穷的意趣。[艺术特色] 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深切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他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也体现了平淡自然的诗风。2.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首开学习汉乐府民歌的风气。

其诗基本上都是借乐府旧题抒写时事,在学习民歌中体现创新,对后人创作乐府诗大有启发。2.擅长四言诗,并以此独步诗坛。

《诗经》以后,四言诗中衰,但曹操以《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四言名作,使它重振雄风。这对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有直接影响。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善用比兴手法,形象鲜明。

感情奔放而深沉,语言古朴而凝炼,呈现出悲凉慷慨、古直沉雄的风格特征。北宋敖陶孙《诗评》:“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问:曹植前后期诗歌内容有何差异?他的五言诗在艺术上有何成就?前期受其父兄与时代的影响,恃才傲物,放纵不羁,但树立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作品主要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时局的**,充满英雄气概,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后期由于先后受曹丕、曹睿父子的迫害,政治上失意,作品有揭露和抗议、渴望和追求,而更多的则是抒发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愤慨和不平。代表作有《杂诗六首》《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吁嗟篇》等。

曹植是我国五言诗的奠基人。不仅内容充实,艺术成就也很高: 1.形象生动,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2.改变乐府民歌古朴的语言风格,形成语言自然清新、辞藻丰富华美的特色。

3.注重写作方法和技巧,工于起调,长于比兴,还讲究对偶、炼字及声色的配合。

一、曹丕

善于借景抒情,表现出清丽婉转的风格。

代表作有《燕歌行》二首和《杂诗》二首,其中前者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开此后文学批评的风气。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正始(240-249)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内容上主要反映当时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表现诗人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形式上把汉乐府的以叙事为主改为以抒情为主,并确立了五言诗的新体式; 语言上以质朴刚健为主,但到曹植趋向华美;

风格上呈现出悲凉慷慨、清新刚健的基本特征,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

王粲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七哀诗》三首和《登楼赋》是代表作。

刘桢与王粲齐名,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钟嵘《诗品》评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陈琳、阮瑀擅长公牍文书,分别写有《为袁绍檄豫州》和《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的名篇。孔融以散文见称,《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是代表作。

七子的诗文创作能够直面现实,具有充实的内容和悲凉的风格,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何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阮籍、嵇康是正始诗坛的杰出代表。阮籍《咏怀诗》有何特点?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

阮籍《咏怀诗》共82首,是其平生五言诗的总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无法解脱的矛盾苦闷心情,寓时代悲剧于个人哀怨中。

形式上多用比兴、象征、暗示、反衬等手法,形成了曲折隐晦的艺术风格。组诗摆脱了建安以来文人模仿乐府民歌的旧习,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开创了封建专制时代文人有难言隐衷时的独特抒情方式,对后世政治抒情诗产生影响。左思《咏史》八首有何特点? 左思是西晋成就最高的诗人,《咏史》八首为其代表作。

组诗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寓意深刻,开创了以史事抒怀的独特抒情方式。笔力雄健,气势充沛,被后人称为“左思风力”。

第三章 两晋诗歌

太康时期:出现了继建安之后的又一个文人诗歌创作高潮,重要诗人有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主要内容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模拟古人。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著名的山水诗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现存一百多首诗,半数以上有山水描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创造了山水诗的一种结构模式,即叙事→写景→议论。

往往先叙述出游行程或缘起,接着具体描写景物,最后谈玄说理或抒发感慨。

按这一模式创作山水诗,层次分明,注重写实,有移步换景之妙,但篇末拖着玄言尾巴,难以做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被讥刺为“有句无篇” 谢灵运创造了山水诗怎样的结构模式?对此如何评价?

2.侧重对山水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由于诗人对山水景物重在欣赏,因此观察和描摹细致;

在写景时使用华美的辞藻、工整的对仗和声色的配合,由此创造了山水诗的优美境界,也表现出富丽精工的诗风。

鲍照

是“元嘉三大家”之

一、鲍照对乐府诗有何发展?鲍照与七言、杂言乐府诗 组诗采用七言乐府或杂言乐府的形式,并且改变从前的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善于写景状物,语言新奇,音调顿挫,感情奔放,气势流畅,风格豪迈俊逸。对唐代岑参、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产生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1.所谓永明体,指齐武帝永明年间所形成的诗体,亦称新体诗。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永明体的形成,与声律说的兴起有关。

2.梁陈宫体诗以反映贵族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尤多咏物和写人;艺术上讲求声律、对偶和辞藻,风格浮艳轻靡,可谓文学史上的一股逆流。

谢朓是齐代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之一。谢朓以山水诗的创作成就更高,既吸取了谢灵运细致观察和逼真描写山水自然的长处,又洗涤了玄言诗中的仙气和佛理,融情于景,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和清新明丽的风格。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等。

谢朓的新体诗,引人注目的是模仿南朝民歌的五言四句小诗,如《玉阶怨》《王孙游》,在题材、意境、声韵、手法等方面,都为唐人绝句开了先声。号称“北地三才”的温子升、邢劭、魏收 南朝乐府民歌

现存乐府民歌486首,大多属于清商曲辞,分为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类。

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题材狭窄,内容单调,几乎都以女性的爱情为中心。这和产生于都市,作者多为妇女,以及统治者有意识的采集有关。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体裁小巧,多五言四句;往往写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善于抓住人物感情的变化;常用比喻、夸张,善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柔和婉丽。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属于“杂曲歌辞”。堪称南歌压卷之作。北朝乐府民歌共70首,大多属于“梁鼓角横吹曲”。代表作是《木兰诗》《敕勒歌》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情歌、战歌、牧歌,也有反映北国风光和民生疾苦。

南朝与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 魏晋南北朝散文

建安时期,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出师表》 曹丕《与吴质书》、曹植《求自试表》体现出骈散兼行的特点 正始时期,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形式上也以骈散兼行为主要特点 太康时期,陆机《吊魏武帝文》、潘岳《马汧督诔》标志着骈文的初步形成 东晋时期,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仍以散文为主,骈语较少,保持着质朴清新的文风。

南北朝时期,形成四六骈文

刘宋时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一篇具有开创性的山水骈文;颜延年《陶征士诔》深情悼念陶渊明并揭示其人格魅力。文情并茂的骈文作品,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 曹魏时期所作多为抒情小赋,代表作有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和向秀《思旧赋》 南北朝时期:是赋的兴盛期,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有何原因?历史渊源:接受了古代神话传说、先秦散文和汉代小说的影响。社会原因:1.**时代,使世族文人产生精神空虚、生命无常的思想情绪; 2.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盛,又使人们迷信神仙道术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3.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品评人物风行一时,这对志人小说有促进作用。志怪小说以记载荒诞怪异之事为主。代表作是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以记载人物的奇闻轶事为主,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 论述题:《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代表作,全书三卷,分类记事,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族文人的言谈举止和奇闻轶事,反映了他们的放荡生活和清谈风气,对于了解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1.暴露统治者的残忍奢豪;2.记载名士的风流、放荡生活(见于任诞、雅量、简傲、容止、豪爽等门);3.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1.细节勾勒人物;2.记言与记事相结合;3.语言精炼含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声名成毁,决于片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著,成为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曹丕《典论·论文》是第一篇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论。陆机《文赋》是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钟嵘《诗品》是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刘勰《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萧统《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

汉代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散文。刘向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晁错,代表作有《论贵粟疏》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贾、晁政论文为“西汉鸿文”。

其中刻石文是在秦始皇巡游封禅的背景下产生,内容为“颂秦德”,形式为四言韵语,是我国最古老的碑文。

名词解释:赋的起源:赋即铺陈直叙,是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赋的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具有“铺采摛文”“不歌而诵”的特点。赋由诗歌衍变而来,《诗经》是远源,楚辞是近源。战国后期的散文对赋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赋产生于战国后期,由荀子和宋玉首创。荀子的《赋篇》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宋玉创作了《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作品。他们的创作为汉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赋的特点

1.骚赋又称骚体赋,是指模仿楚辞而写成的一种赋体。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接近楚辞,句式整齐,通篇押韵,句中带有“兮”字。如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等。2.大赋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体物即描摹事物,如描写宫苑山川之美、帝王贵族的田猎之盛和声色之乐等,旨在宣扬汉帝国的声威、气魄和歌颂帝王的功德;写志即抒写情志,旨在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淫奢进行讽谏。大赋在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1.篇幅较长,规模宏大;

2.结构上往往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3.韵散组合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开头和结尾用散文,中间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 4.表现手法上连续铺排,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绘,体现出时空完整的图案化倾向。司马相如《子虚赋》就突出体现了这些特点。

小赋在内容上以抒情、咏物为主,形式上篇幅短小,语言清丽,通篇押韵,骈偶成分较多。张衡《归田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汉赋的形成期

主要流行骚赋,佳作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招隐士》。大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2.汉赋的兴盛期

主要流行大赋,重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人,其中司马、扬、班、张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简答题:为什么说《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其代表作《七发》假托吴客到楚太子处探病时的一番问答,说明养尊处优的生活是致病的根源,听取“要言妙道”才是祛病的良药。

《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它继承并发展了宋玉赋的特点,以更长的篇幅,更为夸张铺排的笔法,主客问答的结构,韵散结合的语言,丰富华美的辞藻,四言为主的句式,描写了达官贵人的种种逸乐生活,并进行了讽诫,具备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七发》以七事深入的结构引起后人模仿,形成“七体”。司马相如是汉代最杰出的辞赋家。《子虚赋》《上林赋》为何成为大赋的典范作品?《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两篇赋内容一脉相承,以虚拟的三人对话联接成篇,体现了藩国文学向朝廷文学的转变,体现着皇帝对诸侯的胜利。《子虚赋》《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不仅为汉赋确立了一个“劝百而讽一”的赋颂传统,也奠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成为后世赋家模仿的典范。王褒,代表作《洞箫赋》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咏物赋 扬雄 《蜀都赋》,通篇铺排夸饰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富饶,开了文学史上“京都赋”的先河。

班固其赋以《两都赋》为代表。开创了大赋中的“京都赋”一体,对张衡、左思的京都赋创作都有影响。

张衡其大赋以《二京赋》谋篇立意上明显模仿班固《两都赋》。其小赋《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标志着汉赋向抒情化和小品化发展的趋向。

一、乐府与乐府民歌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到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的规模和职能,不仅为文人创作的诗制谱配乐,还兼采各地的歌谣。现存汉乐府民歌约四十余首,以东汉作品居多。

汉代人把合过乐的乐府歌辞称为歌诗,从魏晋开始,则把它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由音乐官署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郭茂倩《乐府诗集》是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如《鸡鸣》2.反映劳动人民的贫苦。如《东门内行》 3.控诉战争如《战城南》

4.反映恋爱、婚姻问题,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如《孔雀东南飞》。

其它题材,如以《长歌行》为代表的励志诗,以《乌生》为代表的寓言诗等。

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班固《汉书·艺文志》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由《诗经》的以抒情为主,转变为以叙事为主。

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完整的故事,如《孔雀东南飞》。这标志着我国叙事诗已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2.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其性格特征。无论对话、独白、都充分个性化,《妇病行》中病妇临终托孤之辞,《上邪》中女子自誓之词,无不形象逼真。

3.善于使用比兴和铺陈手法。如《饮马长城窟行》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起兴,《陌上桑》铺陈罗敷的惊人之美和夫婿的不同凡俗等。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质朴自然。

5..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由杂言向五言发展。大体说来,西汉乐府多杂言,如《妇病行》《东门行》;东汉多五言,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杂言体对后世的歌行体影响很大,五言体是后世五言诗的先声。

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前期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所编《文选》。内容:反映了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的思想感情。1.抒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2.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艺术特色:

1.长于抒情。作为抒情诗,往往截取一个生活片断 2.工于比兴。往往运用比兴、双关等手法,3.语言朴素自然而又简炼警策,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趋向成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誉为“五言之冠冕”。

名词解释:何谓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是由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开创的,其《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记叙各种历史人物生平活动的办法来反映复杂的历史面貌,因人立传、集传成史,是历史与文学巧妙结合的统一体。后来的封建正史都沿用这种体例。

史传文学产生的原因1.时代的需要;2.与历史人物的大量涌现3.与司马迁优越于别人的特殊条件

《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是全书的主体,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进步的思想倾向。1.揭露了统治阶级丑恶残暴2.歌颂英雄人物爱国人物3.颂扬了品质优良的中下层人物 《史记》的文学成就: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最有代表性的大事,突出其主要性格特征 例:《项羽本纪》写项羽的传奇人生,重点选取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三件大事来表现2.善于安排“互见法”。名词解释:“互见法”指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有时是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做,既不损害人物的主要性格,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性格的完整性。3.善于通过紧张场面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描写。4.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5.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篇: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诗词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诗词

一、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1]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第一句:咏煤炭点题。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综上: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

[1]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二、《挽王中丞 其一》(李攀龙)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挽王中丞 其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旒重徘徊。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三、登太白楼【王世贞(明)】

昔闻李供奉②,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③。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④。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⑤。诗词鉴赏

此诗写登太白楼所见所感。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颇有李诗风味。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而潺湲流淌、尽阅古今的济水,又何尝不为此而叹息呢?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艺术特色

作者巧妙地弃其实事,择其风度、襟怀等精神气质上的情状,从空中落笔加以咏颂,非常传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前四句借事见情,后四句写景见情,明与暗、显与隐,直露与含蓄相结合,避免了结构上的板滞。

四、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作品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2]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五、古调蟾宫·元宵【王磐】

听元宵,往岁諠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哪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只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六、黄莺儿——塞上重阳【薛论道】

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⑴,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

[1]山河壮⑵。望遐荒,王庭何处⑶?万里尽秋霜。作品简析

这支小令通篇洋溢着卫国将士的英雄豪气。重阳佳节是古人携亲会友、登高赏景的日子,作品并不写将士们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友,而是着力刻画他们报效国家的博大胸怀。小令开头两句点明特定的时间、地点。“又重阳”,说明将士们在边关已度过了无数春风秋雨,酷暑严寒。“拥旌旄倚太行”,使读者仿佛看到将士们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形成坚不可摧的屏障。他们登高而立,好似天兵天将,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一般,当然一扫而净,万里疆土,方能一派安宁。在曲子中,作者热情歌颂了戍

[1 边将士忠诚、豪迈、豁达的情怀。

七、又酬傅处士次韵[1]【顾炎武】愁听关塞遍吹笳[10],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11],一成犹启少康家[12]。苍龙日暮还行雨[13],老树春深更著花。

[1]待得汉庭明诏近[14],五湖同觅钓鱼槎[15]。作品赏析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义士。抗清失败后,他拒绝入仕,遍游华北各省,考察边塞山川形势,访求各地风土民情。这首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作者51岁,当时在太原认识了著名文人傅山,二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皆有志于为反清复明作斗争。此篇即是与傅山相互唱和之作。当时清兵已控制大部分国土,而内地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反抗力量,诗人为此而愁苦,但他坚信残存的抗清力量,仍期待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全诗运用反衬手法,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清朝已统一了中国,抗清的斗争在清军镇压下逐渐沉寂。接下三联,先写清朝必灭,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次写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后写反清复明斗争必胜和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这三联的抒写与首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说明斗争的形势虽然可忧,但有信心将斗争进行到底。前后反衬,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

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比喻。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少康复国的典故,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用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功成身退的心迹,都很恰切,颇能表现其坚强不屈、光明磊落的气节。“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用苍龙日

暮行雨,老树春深著花,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不仅对偶工

[2]整,而且比喻生动新颖,含意遥深,风格高古,气概豪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八、绝句【吴嘉纪(清)】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的诗。诗人家住东淘,地处海滨,因家境贫苦,青少

年时曾在盐场劳动,以后同下层人民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首反映盐民疾苦的诗尤为

真实动人。前两句诗直接描述了灶户生活的艰辛。农历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大

地在火辣辣的太阳的曝晒下,本已闷热得令人窒息,但灶户们此时却不得不守在低矮简陋的破草房里,忍受着熊熊烈火的炙烤,在熬盐的锅灶旁加柴、添水、搅拌、取盐„„劳累

不息,大汗淋漓。这种非人的生活条件连年轻力壮者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这位盐民还是一

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哩!末句诗中,诗人又透过一层去写,更加典型地概括了灶户劳动生活的苦难辛酸。盛夏之时,常人都到阴凉处避暑,而这位年迈的盐民却被困在炙人的灶火旁,备受熬煎,好不容易在繁忙中偷得一点空闲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对于他来说,居然算是“乘凉”了!可见赤日炎炎下,竟然比草房内盐灶前的高温还要凉快得多!这就

更加衬托出灶户们处境的极端困苦悲惨,令人感到怵目惊心。实质上,不正是罪恶的封建

制度,剥夺了灶户们的劳动果实和生活福利吗?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由于其内容的惊人的真实性,加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进层和反衬的手法,故而显得格外沉痛感人。

九、秦淮杂诗【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作品简析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

[2]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

[3]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

十、真州绝句【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诗词鉴赏

这首诗描写真州景物风情,表现了真州景物的美丽、真州风俗人情的淳朴。

清新自然是这两首诗的特点。诗中景物淡远幽雅,特别是前一首写渔村的景物,为前人之诗所少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这些景物都好似是诗人触目所见,信手拈来,十分自然。而所表现的诗情画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渔家生活图画。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虽在描写景物风情,实际上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含而不露地隐藏其中。前一句描写渔村景物和渔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渔村美丽景物和渔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赞赏。后一句描写真州农村的耕作和习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真州农民勤劳和淳朴人情的喜爱。含蓄的写法,使两首诗情外有味,读者若不细心思考品嚼,很难理解作者实际情感,自然也难于见得其诗之妙了。

十一、马嵬【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十二、都门秋思【黄景仁】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门秋思四首,这四首诗,描写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贫病交迫,仕途困顿,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景仁的人生写照.然而在诗歌领域,他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风格上有着“哀情”、“豪气”融为一体的特点.这在其名篇<都门秋思(四首)>中有极好的体现.本文试通过对四首诗作内涵的把握,来探讨“哀情”、“豪气”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诗作内涵及特色.十三、醉落魄·咏鹰【陈维崧[清]】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翻译

冰冷的山峰有好几座,北风贴着地面削碎了中原大地。秋天晴空万里好像与古代无异。醉酒之后袒露衣裳,似乎还记得当年呼喊寻觅的地方。男子汉的身手应该和谁较量?即使到了老年也应该气势磅薄,意气风发。这个世界有多少悠闲的狐狸与野兔。月黑沙黄的夜晚,我这时偏偏想起了你。

鉴赏

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借物抒情,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想施展抱负的心情。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十四、卖花声·雨花台①【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②,潮打城还③。小长干接大长干④。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释

①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称雨花台。雨,降落。②白门:本建康(南京)台城的外门,后来用为建康的别称。

③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1]④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赏析

此词从南京的萧条景象,侧面反映清兵南侵对这座名城的破坏。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追怀往事,不胜感慨。上片描写南京的衰败零落。下片吊古伤今,抒发感怀。字字蕴涵着兴亡之慨。全词哀婉抑郁,清丽自然。

十五、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作品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2-3]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作品鉴赏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 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

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十六、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注释】

这阕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纳兰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事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1] 5

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辘轳金井本是深庭豪门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可是,恋人的心又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这首初恋情词极为精巧雅致,细细读来如观仕女图般,字虽简练,情却绵密。只是结果如何呢?短暂的幸福感后,其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突出了。

这首《如梦令》最令人咀嚼思索的,莫如那个冷字。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情境修饰语词,而是词人心绪最真实贴切的写照。也许因为纳兰容若太善于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对他有个误解,以为他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其实他的愁,是在封建压力下,精神苦闷的表现。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圆圆曲》【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第三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拟话本小说: 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三言”之前的拟话本小说是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神魔小说:

以神魔、怪异为主要描写对象,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魔故事,其主要特征是非人间、超现实,尚“奇”贵“幻”,富有浪漫色彩。3.七十回本:

明末金圣叹砍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伪造了卢俊义惊噩梦的结局,改第一回为楔子,世称“贯华堂本”,是清代最流行的本子。4.《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用唐宋传奇的艺术手法(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言行心理,曲尽人情物态),来写鬼怪狐妖的故事,继承了六朝简约记叙奇闻异事的志怪小说传统。5.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之为南戏。

二、重点篇目要点(注:作品选内容,重点句子会出选择,字词和赏析为上课讲的内容)

1《西厢记 长亭送别》P45 重点句子: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重点字词:柳丝:代表人的感情 靥儿:贴的装饰品 2《牡丹亭 惊梦》P347—350 重点句子: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B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C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重点字词:梦回莺啭:倒装,应为莺啭梦回

烛尽沉烟:倒装,应为沉烟注尽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恁:怎么 似:比较,程度的加深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皂罗袍】中的合:幕后合唱 重点段落赏析:【醉扶归】通过动作、神态、景语来刻画杜丽娘的游园前的心理 活动:虚度青春的惋惜,是顾影自怜,是欲行又止

【好姐姐】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是春尽的时候才开,叹息牡丹开得太迟,占不了先机,不能在春光烂漫开放。用牡丹自比,概叹自己美丽的青春耽误的幽怨和伤感。

3《琵琶记 糟糠自厌》P87—91 重点句子:A【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音同啊)住。糠,遭砻(音同龙)被舂杵,篩你簸扬你,喫(音同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苦人喫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B【前腔】糠和米,本是两相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叫奴供给公婆甘旨?

三、选择

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幽魂》

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梧桐雨》

《赵氏孤儿》

《汉宫秋》

3、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

4、北方戏剧圈: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忠贤《柳毅传书》

高文秀《双线功》

郑延玉《看钱奴》

5、南方戏剧圈:郑光祖《倩女幽魂》、《㑇梅香》、《玉粲登楼》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

官天挺《范张鸡黍》

秦简夫《玉溪馆》

6、水浒戏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线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7、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四、填空

1、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带过曲。

2、元杂剧的体制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角色分类:末、旦、净、杂四类

3、《录鬼簿》是元人钟嗣成编写,记载白朴剧作15种,现存元曲《梧桐雨》、《汉宫秋》。

4、元曲四大家及绰号: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曲状元)。

5、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内容:公案剧、爱情剧、历史剧三类。

6、关汉卿的语言特色是本色,王实甫的语言特色是藻丽(花间美人)。

7、《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东海孝妇。其中窦娥的三桩誓言是:血溅白练、三伏飞雪、亢旱三年。

8、《西厢记》全剧围绕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共五本21折。在演唱方面,《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以交互对唱。

9、白朴的《梧桐雨》受白居易《长恨歌》影响,“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受白居易诗《井底引银屏》的影响,描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

10、《梧桐雨》是末戏本,《墙头马上》是旦戏本。

11、南戏中兴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

12、《琵琶记》的题材来源:《赵贞女蔡二郎》

13、《牡丹亭》属于昆曲,其题材来源:《杜丽娘慕色还魂》 14.中国古典小说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15.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16.宋元话本小说主要有小说和平话两类。

17.明代拟话本小说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凌濛初的“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叠居齐程客得助》)。18.元明清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19.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龙》

20、明代四大奇书:(四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

《水浒传》 《西游记》(世代累积型作品)

《金瓶梅》(第一部由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小说)

21、“会校会注会评”本是《聊斋志异》在新中国建立后最全的的刻本,近五百篇。

22.《聊斋志异》中用文言句式写的是《红言》,有诗话倾向的是《黄英》、《婴宁》。

23.《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刺艺术)

23.《儒林外史》中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24.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①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②第一部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简答

1、《西厢记》故事流变

唐元稹《会真记》始乱终弃,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路》,赵金时十组《蝶恋花》延长崔张故事,开始有同情崔莺莺的倾向,金代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调《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崔莹莹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申其做主完婚。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变为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西厢记》的不同

(1)题旨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落入俗套。还把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和报恩联系在一起。王实甫《西厢记》笔下,才貌不是他们结合的唯一条件,他们在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基础上加深了感情。所谓“天下有情人皆成了眷侣”认为真挚的感情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2)人物形象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表现张生在功名方面庸俗、在 封建家长面前怯懦对爱情有轻浮和游移,崔莺莺虽追求爱情,但又要遵礼,又要报恩,又要报德;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是“至情种”,莹莹心中也唯有情。

3、北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北杂剧又叫元杂剧,是在直接继承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创造出的戏剧文学形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为南戏。(2)结构体制 北杂剧:

北杂剧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也有少数五折或六折; 北杂剧的曲词一般是有一个主要演员歌唱,同一折的各支曲押同一韵; 北杂剧的宾白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般故事情节是靠宾白串联;

④北杂剧的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主唱的一本戏称“末本”,正旦主唱的一本戏称“旦本”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的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南戏:

南戏结构称为“出”,一部戏一部戏一般有四五十出组成;剧本开头通常以“副末开场”;

南戏在音乐形式方面是用“宋人词调”和“里巷歌谣”相结合来演唱,比较轻柔婉转不像杂剧高亢;伴奏以管乐、鼓板为主,不像杂剧以弦乐为主;一曲用多宫调的曲子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除独唱外,还可以合唱、接唱、对唱,演唱形式多样,比杂剧更加灵活;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

以生、旦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戏文体制,科范叫做“介”。

4、《琵琶记》主要人物形象

蔡伯喈形象:1)软弱知识分子的典型;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3)优柔寡断、委屈求全的软弱性格。(体现: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赵五娘形象:1)孝服贤妻的典型,赡养公婆,忍辱待夫;

2)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于负责,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女性形象。

5、《水浒传》主题、艺术成就

(一)主题思想

1、写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现实 全书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 奔上梁山:李逵、鲁智深 逼上梁山:林冲、宋江、杨志 拖上梁山:卢俊义

2、揭露鞭挞了大小官吏的残暴(西门庆、蒋门神)

3、歌颂了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友谊和义气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料

2、精心设计人物出场和绰号

(1)人物的出场多用韵语,介绍人物能抓住特点。

(2)人物的绰号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取其性格:霹雳火、拼命三郎

(3)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4)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6、《西游记》的原形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大闹天宫的故事)

2、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1)自然环境的险恶

(2)邪恶势力的侵扰(车迟国斗圣、比丘国救婴)(3)取经者自身的人性弱点(猪八戒好色)

7、“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较多的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2)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如“珍珠衫”“出师表”等。

(3)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 6 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代表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十五贯戏言成巧言》、《钱秀才错赞凤凰俦》

2、人物塑造上的成就(1)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2)富于个性的语言和动作(3)细致的心理描写(4)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是通俗

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语,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寓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有讽。

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2、讽刺的态度:秉持公心,把握分寸 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谋略

3、讽刺特征:寓戚于谐,悲喜交织

范进发疯,范母喜极一命呜呼;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

4、讽刺策略:丰富多样性

(1)撕下文化面具,展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

如王玉辉女儿早寡守洁(2)前后对比,暴露原形

范进中举后,银镶杯著不用,用朴素的筷子,最后还是吃了大虾元子。(3)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与自我暴露(4)合理夸张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死前不肯咽气。(5)小说人物取名

王德、王仁即忘德、忘仁,也即亡德、亡仁。

腐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姓周姓范,周有方正,范为范式之意,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讽”。

五、论述

1、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的主题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有三个层面:(1)反对分裂,歌颂统一。

描写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

(2)拥护仁君,反对暴君。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3)赞美忠义,抨击奸伪。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

2、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艺术成就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七实三虚”)

1.戏剧演绎,塑造历史 2.虚中有实,借题发挥 3.改头换面,本末倒置 4.移花接木,合类并举 5.采用传说,大胆虚构

(二)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1、艺术手法:

(1)对比(2)冲突(在尖锐的冲突中加重刻画人物性格)(3)虚写

2、“三绝”形象分析

(1)“智绝”诸葛亮: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2)“奸绝”曹操:奸诈,自私,残暴嫉妒,雄才大略,权谋机变,才能出众

例:以怨报德杀害吕伯奢全家、屠戮徐州无辜百姓(3)“义绝”关羽:

①勇武: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 ②忠义:刘关张结义,千里寻主

③风度儒雅:举止豁达而不粗野,言语磊落而不莽撞

④性格弱点:重义而模糊敌我,如华容道义释曹操;傲气而不讲策略,如拒绝孙权攀亲;对“五虎上将”的不满,大意失荆州。

3、人物塑造上的缺点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2)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三)网状的结构方式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读者为主线,来网状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的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结合。

(四)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1、丰富: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2、深刻:描写关键性的大战,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

3、生动: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又表现的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五)文白相杂的语言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金钱的巨大能量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 西门庆赚钱的途径:

(1)经商所得,经商时偷税漏税(2)放高利贷(3)娶妻得财

2、女性世界的悲剧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淡漠名节,崇尚情欲、物欲、肉欲

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3、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的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题材的转变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审美趣味的转变

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变为表现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主要讴歌美好的理想,《金瓶梅》实现了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美转变。

3、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1)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2)美丑并举,善恶并存的矛盾组合,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1)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2)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德尔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口语化、俚语化)

在语言艺术上,妙在口语家常,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4、“三言”的主题思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1)对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2)对经商活动艰辛的描述(3)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代表作:《刘小官雌雄兄弟》、《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鲜明的重商思想: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叠居齐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及在次着。” ·“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1)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3)鞭挞负心汉、薄情郎

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1)官场黑暗

10(2)社会秩序混乱等

代表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分钱小隙成奇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5、《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其人物塑造上把共性和个性,形似与神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人物放在斗争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其主要特点是: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1)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时而有情。1.思想叛逆

他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 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混世魔王”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2.民主意识 思想平等

人格意识----男女平等 嫡庶平等主奴平等 贫富平等

交友自由----贾宝玉无意仕途,对那些追名逐利如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蠹”,最不愿与之交往。3.带有民主色彩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宝、黛爱情自始至终表现了爱情与家世利益的冲突,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与叛逆思想的激烈斗争,从而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他们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

其二,双方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叛逆者,都向往纯洁的爱情。

其三,他们的爱情带有民主性和平等性的色彩,没有一点“男尊女卑”的观念。

为了达到爱情的目的,他们不惜同家长、兄弟、姐妹乃至家族决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林黛玉

1.孤标傲世而又尊重他人(纯真)

心灵纯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其实也有谦和的一面---宽待姐妹,与人不存介蒂,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2.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叛逆)

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向往自然,从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跟宝玉一样,喜读“移人心性”的“杂书”,如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小说即表现了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3)薛宝钗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1.娴雅动人的美女

2.知书达理,“冷”“热”兼备的书香小姐

3.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尊上睦下”,明事达理,精于处事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各房的丫鬟、姑娘她们的反应都不一样。其中晴雯反抗性最强。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例如: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等的关联、映射作用。“影子描写术”

5、善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进行描写。中国古代小说在此方面相对薄弱,而《红楼梦》却取得了巨大进步。

例如:妙玉虽说是“槛外人”,应该对人世间的红尘往事不在理会,但是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却发来贺卡,在贾母一行人去拢翠庵的时候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

第四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笔记

先秦文学

一、远古社会-------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1、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传说有黄帝、尧、舜、禹---------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2、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诗歌和词赋

(1)原始诗歌

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的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集创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歌乐舞三者一体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风 雅 颂

风指国风即民风

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

颂即宫廷乐曲及祭祀

写作手法:赋比兴三种

(3)《楚辞》 屈原 爱国诗人

风即国风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骚即离骚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风骚是指国风

《离骚》是楚辞的一部分

二、散文

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左传》以记言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是汇编 的(2)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包括《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墨子》、《孙法》、《荀子》、《公孙·孟子》、《韩非子》等的文学成就最高。

(3)寓言和神话 寓言很少 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混沌开天》《鯀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 概念:神话 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产生是以语言为前提的

功能:

1、是为了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是把 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神话传说宣泄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二、《山海经》

《山海经》是保存了古代神话最多最集中的一本书。《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 逸周书》等也多取材于神话

三、《山海经》

时间:战国时期至汉朝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保存最多最集中的资料。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五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外,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材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不少故事已经具有清晰的轮廓,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国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共8页

第1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

是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始祖神话

故事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商颂·玄鸟》、《大雅·生民》

是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三、洪水神话

故事有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的战争(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刑天与天帝之战

五、发明创造神话

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家、神农氏发明种子、后羿发明弓箭等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

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 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六、神话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及特征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爱民意识

3、中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四、是一种象征性隐喻性思维

象征、隐喻就是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

途径:删(削)

如兽——半人半兽——人

改造

如黄帝四面——

二、神话发展为仙化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化的一个来源。

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化中,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

三、神话作为文学素材

宋玉《神女赋》

巫山神女

曹植《洛神赋》根据洛神 而作

四、神话原型对后世影响

1、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据刑天与天帝争神

贾宝玉坚持男的是泥做的,女的是水做的源于女娲造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骨”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祸水怪无支祁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共8页

第2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诗经》的编订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二、《诗经》的体制

1、风

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饿乐调。国是地方、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凤、豳风

2、雅

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河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创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大部分西周晚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 地位低微者。

3、颂

是 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音乐较舒缓。

分三种: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三、用诗(诗的作用)

古人讲求

立身、立言、立命“三立”

1、作为教材《诗经》中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儒墨两家以此教人

2、在政治生活中,借以言志讽谏

四、传诗(诗的流传)

《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很广,出现鲁、韩、韩三家诗。汉时设立官学,三家诗兴盛一时,后“毛诗”晚出盛行于世即今本《诗经》(作者鲁人毛亨和 赵人毛莜)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反映战争徭役离乱的诗篇

如《卫风·伯兮》、《小雅·采薇》、《王凤·君子于役》、《豳风·东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二、反映婚恋题材的诗

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凤·子衿》、《卫风·木瓜》、《郑凤·狡童》

三、反映剥削压迫的诗篇

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隰有苌楚》

四、反映社会黑暗的政治讽刺诗篇

如《邶风新台》、《秦风黄岛》

五、反映古老的祭歌 如《生民》

六、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

如《 葛覃》、《七月》

《葛覃》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努力地辛苦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造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如《生民》、《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比物比此物(比喻、拟人)如《魏风硕鼠》《硕人》、《卫风氓》 兴就是触物兴词,先言他物所引之词如《关雎》、《蒹葭》、《黄鸟》 既是比又是兴的如《关雎》、《卫风氓》

赋可叙事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感

三、复迭又叫做重章迭句

共8页

第3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如《木瓜》、《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双声词

2、重叠词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二、《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艺术特色:赋比兴,尤其是比兴)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传统,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章 屈原 楚辞《离骚》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楚辞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名平,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为庚寅吾以将。

二、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北方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编纂: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东汉时

王逸作有《楚辞章句》

明朝时

朱熹作有 《楚辞集注》 认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不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 《大召》、《远游》《卜居》、《渔父》 第三节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 长篇抒情诗。解题:

1、司马迁、班固认为离骚的意思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2、东汉的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意思。因为司马迁距离屈原的年代未久所出其说法最为可 信。

一、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象

句式杂乱长短不一

语言带有楚地方言如謇。

二、《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政治革新

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2、热爱国家 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 反对奸邪 表现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如《湘君》、《湘夫人》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 驰骋想象

3、发展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源于《诗经》不是源于《离骚》,到《离骚》时,比兴有了系统性用一类比一类。

4、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长短不齐的杂言形式,《离骚》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共8页

第4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唯有《九辩》公认为宋玉所作。

《九辩》是宋玉的 代表作品,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出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第四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产生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1、甲骨文

河南安阳小屯村首先发现甲骨文

用来占卜的卜辞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畜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

甲骨文被称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三足而立商周时期铜器的特点。

3、《尚书》

历史著作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又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4、《春秋》

以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儒家为代表,维护周的正统地位,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主要的思想倾向。

贤者讳

宋人弑其君

杵臼

晋人弑其君

周蒲

莒人弑其君

庶其太子

《左传》

春秋三传

公羊高

《公羊传》

谷梁赤

《谷梁传》

左丘明

《左传》 《春秋》成为经

传指《春秋》三传

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比《春秋》记载长13年历史,而且比《春秋》更重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地位)为社稷着想。

《左传》文学成就(文学特色)

《左传》西晋杜玉称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高深若云海”

一、叙事艺术:善于叙事,精于裁剪

1、叙事手法多样化(77页)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序、插叙、补序、实序、虚序、明序、暗序等29种。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就在描写战争。一般说来,《左传》血战争,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 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3、神秘化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故事,共8页

第5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样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想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把时间叙述的颇具戏剧性。

二、写人特点

《左传》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人物性格丰富、复杂,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为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里等主观静态描写。

三、记事语言特点

1、《左传》中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问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初始他国专政之词和向国君谏话之词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2、《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意丰。《国语》

一、《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晋战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时间成书于约在战国初年,传说是左丘明所作。

二、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记言成就表现在:

1、谏对之词《邵公谏厉王饵谤》

2、有些篇章记叙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中刻画了人物性格。《齐姜与紫犯谋遣重耳》。

3、《国语》语言简练简省。(这种语言对唐宋的古文的创作颇有影响。

《战国策》

《战国策》共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是由战国后期纵横所作。并且经刘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冲上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贵,富贵利禄。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艺术成就:

一、人物: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生动的描写。“士”形象的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二、语言

“辩丽横肆

铺张扬厉”

1、引类譬喻

以小见大

循序渐进的封建语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2、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如《冯瑗客孟尝君》。

3、《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苏秦始将连横》。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

定义:春秋站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二、发展脉络:

共8页

第6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春秋时期:代表作《论语》《墨子》语录体位表达方式 战国中期:代表作 《孟子》《庄子》对话体位表达方式专题论文出现但尚不成熟 战国晚期:代表作《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成熟

三、《论语》

孔子“孔圣人”

儒家学派代表作 文学成就:《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简练、清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等)

四、《老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学派,佛教由印度而来,作者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孟子

山东人

楚国人

名轲

字子鱼

被称为“亚圣人”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弟子再传弟子。

区别

《孟子》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行王道 施仁政。

纵横之家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 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显达富贵。

《孟子》七篇是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和其弟子共同著作。其艺术成就:

1、《孟子》中的论辩文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而且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是文气磅礴。(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是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语言特点)

4、《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

一、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生活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哲学思想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并加以改进的思想和拓。

《庄子》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庄子 》33篇,分为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中的哲学观点:

1、齐生死

2、主张无用

3、否定一切仁义礼乐

4、主张无为

三、《庄子》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寓言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即借助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是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3)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2、文章风格:

是一部哲理著作,但哲理性并不掩盖它文学说上的光彩。

3、文章结构:

深邃的思想 浓烈的感情。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散文论述(无待:不凭借外物、不等待)(反社会是庄子的一种思想)

4、文章比喻很多:比喻之多,比喻之奇

四、《庄子》文章及其回响

共8页

第7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1、对诗歌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流派:游仙诗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2、对小说的影响:,《红楼梦》

3、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牡丹亭》(汤显祖)因梦而死,因梦而生 《荀子》

一、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共8页

第8页

9:44:30 PM

5/2/2015

第五篇:整理文学史古代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2、苏辛词派: 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4、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北宋文学家承其余续,晏舒、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其特点主要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至失于狂怪叫嚣。代表作家为苏轼和辛弃疾。

6、宋初三体:晚唐体、白体诗、西昆体

(1)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等隐士。(2)白体诗:“白体”诗人,使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铣等。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西昆体:因杨亿将馆阁文士的唱酬之作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诗歌流派。《西昆酬唱集》收集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作,如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的诗作描写馆序生涯,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但内容贫弱、脱离现实,片面追求词藻。

7、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格律词派:是指北宋大晟诗人周邦彦和南宋姜夔格律词的合称,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姜夔进一步发展了周邦彦的音律方面。

9、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10、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简答题:

1、谈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一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二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2]。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三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2、谈谈柳永对词的贡献: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3、苏轼对词的主要贡献: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诗。使事用典,改变词的语言特色。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

4、苏轼和柳永的异同:1.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而柳永却突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2.在创作方向上,二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这首先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对于浅近俚俗语言的运用。苏轼之词走的则纯粹是“雅”的道路。他写词时所用的是传统的雅言,但其中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却较柳永要宽泛得多,包括有政治、历史、禅理、玄理、山水等。3.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二人之词同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以及白描的手法。苏轼则使用“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5、山谷体艺术特色是:黄庭坚字山谷,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特点: 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6、周邦彦在词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 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 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 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7、易安体的成就和特色:易安体是南渡体所修成的的正果,是南渡时代词体的自然发展的果实。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因其词善于通过白描手法,“其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且造语新警,饶有韵味,意境素雅高远,颇有特色,故后人多有效法者,称之为“易安体”。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8辛弃疾的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论述题

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取得的成就: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苏轼对词取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3、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4.辛弃疾对词的主要贡献和取得的成就:辛弃疾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进一步将抗战救国的内容大量纳入词中,用词来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的愿望,扩大了词的题材。其次,开拓了词的意增,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再者,辛弃疾上承苏轼豪放词风,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词体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辛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他所采摭的多属于金戈铁马的英雄;他所创造的自我形象,也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

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辛词多采用直抒胸臆的赋笔,以情感人;有时也用比兴手法,讲究章法收纵、开阖、起伏的多变,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辛弃疾就是以文为词,他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移植于词,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

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辛词以豪放为基调,同时兼容闲适平淡的清新之调、妩媚缠绵的婉约之作、寓庄于谐的谐谑之体,词风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下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学史

    神话是人民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一定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反映,神话具有现实性、幻想性和艺术性。诗六艺:《周礼》所总结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一、 选择、填空 1、1949.7.2-7.19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当代文学史的开端)。 2、......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txt

    骑士文学 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

    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

    一、名词解释 1、《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填空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二章《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

    古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填空。 1、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3、我国最早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