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

时间:2019-05-13 09:2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

第一篇: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

一、名词解释

1、《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的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了文学革命。1920年,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主要刊物有《小说月刊》、《文学旬刊》、《诗》等。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以“为人生的艺术”为宗旨,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3、田汉

田汉,原名寿昌,话剧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文艺工作领导者。1920年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早期剧作《咖啡店之一夜》、《苏州夜话》等,三四十年代的剧作有《回春之曲》、《丽人行》。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他的戏剧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抒情性和戏剧性有机结合。

5、《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的作品,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从不通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初步触及了

文学内容与形式、文学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等“文学上根本问题”,也阐明了新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6、《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平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7、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出现于1918~1920年之间,它的发展与周作人在理论上的倡导,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不可分离。它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通过对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绘,反映社会问题和现实的黑暗,劝导读者正确地对待人生,改良社会。

8、《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之间,最初连载于《莽原》,原名《旧事重提》。不仅描绘了风俗世态,进行社会批判,还记叙了海外生活与革命友人。它是“闲话体”散文,作品中包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与批判,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地结合起来。

9、冰心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代表作《春水》、《繁星》、《寄小读者》等,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冰心体”的文字风格,是其文学创作的最大成就。

10、徐志摩

原名章垿,现代诗人、散文家,他是“新月”诗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以1927年为界,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他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元游集》。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二、简答

1、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

闻一多主张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同时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

(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他的诗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就将绘画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典范作品。

2、简述20年代散文空前发达的原因(加几句自己的解释会更好(1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2文体相对自由简单,无约束,更易于掌握;

(3更易于表现作家个性;(4“化传统”化得好,继承了我国传统散文的精华,符合我国民族审美心理;(5出版业发达;

3、郁达夫“自我小说”的抒情特征

(1自我的写真。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小说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则、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郁达夫的这种“自我写真”小说具真切感人的艺术

魅力和丰富深广的艺术蕴含。

(2感伤的抒情。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随意着笔,行文松散,成为自我小说的一大特色。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常常是淡远的轻愁配以清新、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辞,有着呼之欲出的情韵。

4、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首先,从思想史上讲,向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发动了总攻,彻底否定了封建文化,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文化的思想基础。

其次,从政治史上讲,文学革命一开始就与思想启蒙紧密结合,具有明确的改造社会目的,使文学革命充满革命民主主义精神,为中国新民主革命到来做了理论准备,并在政治上配合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再次,从文学史上讲,“五四”文学革命打倒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正统至尊地位,宣告了中国新文学的诞生,从此文学从帝王将相手中解放,真正成为人民的,并且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新的飞跃。

最后,从世界文化交流来说,具有世界的文化意义,它的发生具有国际背景,并开启了启蒙思想、启蒙运动在中国的重要一环,政治上响应了苏俄革命出现的世界革命文**流。

5、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造诣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呈现出灵活多变的样式。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他的诗思富于想象力,同时又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因而他诗歌的文词非常丰富,辞藻显示中华丽、浓艳的特色。

7、郭沫若新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1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

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

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体现这一特点。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受。

8、简述田汉20年代的戏剧创作。

田汉自称“中国未来的易卜生”,深受西方新浪漫主义影响。

纵观20年代田汉的剧作,在思想内容上共有的特质是:感应着那个时代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节拍,一方面无情地揭露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另一方面则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求。这一主题贯穿在这个时期的所有剧作中,而尤以《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以及《名优之死》为最。剧作《咖啡店之一夜》与《获虎之夜》: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不满封建压迫的反抗性,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也反映了他们未找到正确出路时的感伤情绪,抒情气氛较重。

三、论述题

试论《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1《呐喊》、《彷徨》体现了反封建主题,并且题材选择多样,有以农民为表现对象的农村题材小说,有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还有以妇女命运为关注点的小说。

(2《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呐喊》《彷徨》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非具体生动的故事,而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塑造的诸如狂人、孔乙己、阿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等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凡,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显示出鲁迅的创作才能。

(3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成分。在《呐喊》《彷徨》中透过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刻观照提出重大的现实和历史命题,表现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是鲁迅一贯坚持的原则,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必然会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融合其它创作方法,以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

(4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生活有深邃的研究与观察,熟悉中国古老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了解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这些条件使他善于在作品里描绘民族的生活和风习,传达民族的精神与气派。《阿Q正传》所描写的未庄的农村社会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一个标本,《药》和《孔乙己》所描写的小集镇的酒店、茶馆也是地道中国式的,《祝福》所反映的鲁镇除夕祝福的风俗习惯,带有当时浓厚的民族风味。

(5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鲁迅自己说过:“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些话很精确地说明他的创作和他的语言的特点。《药》里的夏瑜,是一个杰出的范例。如上所述,作者只是

通过一个敌视革命的刽子手的几句话来描绘他,而革命者的崇高的形象便被鲜明地塑造出来。至于作品里的陪衬人物,作者往往只用了三笔两画,便清楚地勾划出人物的面貌、性格。

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论述鲁迅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创造和贡献。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他的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创造和贡献。

1、改良人生而又坚持艺术特征的新的小说观;作品中新的题材、人物与新的思想主题。在《呐喊》、《彷徨》中有以农民为表现对象的农村题材小说,有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还有以妇女命运为关注点的小说。

2、广泛吸收与借鉴从果戈理、契诃夫、安特列夫、尼采、显克微支到夏目漱石等外国作家的思想艺术养分,与本民族艺术传统相融合,以现实主义为主,兼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技巧,使多种创作方法结合并用,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广阔道路。在《呐喊》《彷徨》中透过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刻观照提出重大的现实和历史命题,表现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是鲁迅一贯坚持的原则,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必然会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融合其它创作方法,以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

3、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力;借鉴传统戏剧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这一切,构成了鲁迅小说的现代化独特成就。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比如《呐喊》《彷徨》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非具体生动的故事,而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塑造的诸如狂人、孔乙己、阿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等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凡,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显示出鲁迅的创作才能。

4、创造了与现代思维相适应的富有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张力的新文学语言,形成了“洗炼、峭拔而又幽默”的个人风格(茅盾语。鲁迅自己说过:“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些话很精确地说明他的创作和他的语言的特点。《药》里的夏瑜,是一个杰出的范例。如上所述,作者只是通过一个敌视革命的刽子手的几句话来描绘他,而革命者的崇高的形象便被鲜明地塑造出来。至于作品里的陪衬人物,作者往往只用了三笔两画,便清楚地勾划出人物的面貌、性格。

5、鲁迅小说对许多作家和多种现代文学流派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他还是开创乡土小说范型的先行者,他收在《呐喊》、《彷徨》中的名作(如《故乡》、《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等以对东南沿海乡镇人事的出色描写,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展示了新的路径。

为什么《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为什么说《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

1、诅咒毁灭与颂扬新生

《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做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着征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除夕将近的时候,一对凤凰飞来飞去地为自己安排火葬。它们诅咒现实,诅咒了冷酷,黑暗,腥秽的旧宇宙,把它比作“屠场”,比作“囚牢”,比作“坟墓”,比作“地狱”,怀疑并且质问它“为什么存在”。它们从滔滔的泪水中倾诉悲愤,诅咒了五百年来沉睡,衰朽,死尸似的生活。于是它们痛不欲生,既不自焚。在现实的谴责里,交融着深深地郁积的诗人心头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凤凰的自我牺牲,自我再造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悲壮气氛。当他们同声唱出“时期已到了,死期已到了”的时候,一场漫天大火终于使旧我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和不义同归于尽,燃烧而获得新生的不只是凤凰,也象征性地包括了诗人自己这种把一切投入烈火,与旧世界决裂的英雄气概,这种毁弃旧我,再造新我的痛苦和欢乐,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彻底革命,自觉革命精神的形象写照。至于凡鸟的浅薄和猥琐,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

和壮美。“火中凤凰”传说给予诗人以现实的启迪,使诗歌的彻底革命精神紧密地结合着历史乐观主义的态度,最后凤凰更生了。诗人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和重叠反复的诗句,着意地渲染了大和谐,大欢颂,也是祖国和诗人自己开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炽烈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热情。

2、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女神》中许多重要的诗篇,都饱含着郭沫若眷念祖国,颂扬新生的深情,这也正是对“五四”的礼赞。五四运动是一次新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民族革命运动在新形势下的新高涨。五四运动 汉一,加油!首先激发起身居异国的郭沫若的,正是这种深切的爱国之情。从这些爱国诗篇奔腾澎湃着的热情里,始 终可以看到再生女神和火中凤凰的身影。《晨安》和《匪徒颂》是两首格调相近的名诗,气势磅礴,笔力 雄浑。诗篇《炉中煤》中最能表达他对祖国眷恋深情。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 “ 中国,在我们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们的恋人一样„„‘眷念祖国 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们对她的恋歌。《晨安》和《匪徒颂》都是对她的颂词。”恋歌没有颂歌奔 放,却别具一番深婉含蓄的美。

3、歌颂“偶像破坏者” 收在《女神》里的诗作,无论是反抗,破坏或者创造,几乎处处透过抒情形象表现了鲜明的自我特 色;而在一部分诗篇里,更对作为叛逆者的自我唱出了激越的颂歌。这个自我气吞日月,志盖寰宇,是 “全宇宙能量底总量”,它“如烈火一样燃烧”“如大海一样狂叫”“如电气一样飞跑”,;这个自我无视 一切偶像和封建权威,公开宣称“我又是一个偶像破坏者呦” ;这个自我还与“全宇宙的本体”融合起来,引起诗人高唱“我赞美这个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这种对自我的极度夸张,透露出强烈的自我解放 要求。在“五四”前后的中国,部分群众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桎梏,还未能认识自身的力量而迅速觉 醒,这种从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立场提出的发展个性,强调自我的主张,具有反对偶像崇拜,冲决罗网的 作用。无论是火中自焚凤凰,创造新的太阳的女神,还是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囊吞天地的天狗,蕴藏在 这些形象中的自我都交融着诗人个人的感愤和长期以来民族所受的屈辱。因此,这个自我不是拘囚与个 人主义狭小天地里 的孤独高傲,忧伤颓废的自我,而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这个“自 我”是诗人自我,也是当时千千万万要冲出成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摧毁,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中 国青年。《凤凰涅槃》中的“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正好道破了这一点。

4、对“劳动神圣”的景仰和颂扬 这是《女神》中很多诗篇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三个泛神论者》里,他把三个泛神论者 都作为犒劳的吃饭的人来赞美。在《地球,我的母亲!》里他认为“田地里的农夫”是“全人类的保母”,“炭坑里的工人”是“全人类的普罗米修士”。在《西湖纪游》里,他更想跪在雷锋塔下一个锄地的老人 面前,“把他脚上的黄泥舐个干净。”这种对劳动人民恳挚真诚的感情这是诗人阶级觉醒的征兆,就像他 在《巨炮之教训》中所写的那样,时代的霹雳把他“从梦中惊醒了”。《女神》中对于劳动人民的歌颂,以及对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领袖的歌颂,虽然这篇章还不很多,在认识上也还不够清楚,但正反映了诗人思想中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它对于诗集《女神》是重要的,是它的整个诗章所以如此乐观向上充满信心的内有根据;它在当时的出现更是是可贵的,在各种思潮纷 乱涌现,新阵营开始分化的情况下,为革命的思想高唱赞歌,扩大了影响。

5、对大自然的礼赞 《女神》中有不少歌咏大自然的诗篇。诗人当时正受泛神论思想影响,认为“全宇宙的本体”只是 万物的“自我表现”,而人则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喜欢讴歌自然,并把自己溶解在广阔的 大自然里,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这在《光海》《梅花树下醉歌》等诗篇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些歌咏大自然的诗篇,不仅倾心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它们又和《女神》中的其它诗歌一样,向往光 明和新生,向往劳动和创造,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无论是礼赞“波涛汹涌着”的大海,“新生的太阳” 和“天海中的云岛”,或是歌咏“池上几株新柳,柳下一座长亭”,以及“含着梦中幽韵”的“醉红的新 叶,青嫩的草藤,高标的林树”,总是流转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足以使人愉悦,奋发的乐观主义色彩,洋 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的飞扬凌厉的朝气。在这里,同样显示了郭沫若和同时代 那些浅斟低唱,流连光景的诗人,从思想到情趣,都有显著的差异。

6、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 贯串诗集中的对黑暗现实,陈腐传统的彻底反抗与破坏,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与赞美,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信,对创造理想的乐观等

等,都强烈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革命的 愿望,要求和理想,这种革命理想主义正构成了《女神》革命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神。一唱三叹,这种自然流泻的音节是和他自然流露的感情相适应的。郭沫若广泛地阅读了我国古典诗 歌和某些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惠特曼的影响当然不能忽视,诗人自己说过: “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 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 6 10 汉一,加油!的调子所动荡了。”而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李白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郭沫若对屈原有 深深的爱好。他在诗剧《湘累》中所表达的那种沛然若决江河的反抗丑恶现实,追求美好理想是精神,既符合于屈原的性格,又代表了“五四”时期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这种精神贯串在《女神》的很多 诗篇里。李白也是郭沫若所喜爱的诗人,他曾将李白的《日出入行》按照新诗的款式分行写了出来,诗 中“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幸同科”的风格,精神和气质,与郭沫若息息相通。这些都说明了他痛两 位古代诗人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也说明了《女神》正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在新的革命年代的 一个继承和发展。《女神》所以能够获得较大影响的根本原因。郭沫若热情澎湃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歌,为我国现代 诗歌开创了一代新的诗风。【虽然进行了删改,内容还是很多,由同学们各自删改发挥,这样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分析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表现上的独特贡献。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文本,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或者 像郁达夫为他的人物取名“老郁”“于质夫”一样,用“爱牟”、(郭沫若)“晶孙”、(陶晶孙)“C 君”、(陈 翔鹤)等来塑造其自我形象,染上了浓重的自我表现色彩,真实地袒露作者一己的内心,在经历、气质、个性上完成自我文学形象,进行痛苦的自我暴露、自我反省乃至自我赎罪。他们笔下的“多余的人”“零、余者”形象,正是五四一代浪漫而善感的青年的自我写真,这类小说因此也被称为“自我写真小说”“身、边小说”等。这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私小说”(亦称“自我小说”)的影响。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以此为结

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等。从而突破了传统小说以事件情节为结构框架,实、现了从“情节小说”向“情绪小说”的演变,现实了浪漫抒情小说的特征: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激流 三部曲》(郭沫若)《一个流浪的新年》、(成仿吾)《音乐会小曲》、(陶晶孙)等都是淡化情节,浓化情绪,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体验,富有诗情意境,逼近作者的个性与气质,因而成为个性主义小说领域的重要 体现,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体式。在创作方法上,这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受弗洛伊德泛性学说的 影响,不少作品写梦、写潜意识,《喀尔美罗姑娘》《残春》、(郭沫若)就把梦作为潜意识的一种表现来 写,按照精神分析学说来写梦。《木犀》(陶晶孙)则表现人物变态的性心理,也有弗氏的明显影响。一 些小说接受德国表现派的文学主张,不是反映外部客观生活,而是着力表现作者主观品性气质,认为艺 术不再是再现,而是“表现”。如《青烟》(郁达夫)《残春》《喀尔美罗姑娘》、、(郭沫若)就都采用了表 现主义的幻影、梦境手法。至于现代主义小说的常用技巧意识流,更是被多为作家所化用。《阳春》《残、春》(郭沫若)《将过去》,(林如稷)《木犀》,(陶晶孙)等都是如此。《将过去》是一篇大量运用意识流 技巧的小说,时空跳跃,潜意识的表现,奇特的联想,醉后的感受,隐居中的孤独感„„呈现出浓郁的 现代派色调。这派作者是 20 年代在小说创作中最早受现代派文学影响的群体。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五四浪漫小说在吸收西方文学的 基础上,以自我表现为中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重的感情投影。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肯定自 我价值的风气,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叛逆意识,对光明理想的憧憬和感伤苦闷的心理波澜、忧郁浪漫的 情怀,在作品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个性主义的张扬是他们最突出的精神印记。就艺术表现而言,则是浪 漫主义的基调上加进了某些现代主义的音符,这种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丰富了 小说的体式,比较高的美学价值,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7 10 汉一,加油!仅供参考,支持原创,汉一加油!8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中国神话的分类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显示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表达了最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3)洪水神话:鲧(gǔn)禹治水——集中体现了先民与自然作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来的智慧。

(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表现了反抗精神。

(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6)英雄神话:夸父逐日——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总结: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灾害、人为恶事的反抗精神。

4.中国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删削、改造、解说;道家改造;神话的仙化。神话散失的原因: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神话转化为仙化。5.神话的历史化:

(1)中国的历史意识发展很早,很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往往都被当作历史事实而被载录下来,神灵被理解为人类祖先编入历史谱系中,从而丧失了神话的本来面目。

(2)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站在理性的立场而否定神话的价值,这对后世神话的载灵和流传有着重大的影响。

(3)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引导,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概是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诗经》的内容:祭祀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

2.《诗经》成书过程:

《诗经》编订于春秋时期,《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为商末或周初(学术界争议),下限为春秋中叶,最晚的作品是《陈风·株林》。

3.三家诗(今文经和古文经说诗):

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今文经学)和“毛体”(古文经学)。

“三家诗”:汉代出现了齐、鲁、韩三家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嬰,所传诗先后亡失。

“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cháng)。今本《诗经》为“毛诗”。4.《诗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诗经》三体:风(国风,各地的乐调)、雅(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为舞曲)。

6.《诗经》三用:赋(平铺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7.《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以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3)诗经的抒情艺术:《诗经》中大部分是抒情诗,即使是少量的叙事诗也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言情。

8.《诗经》的语言艺术: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诗经》词汇丰富,大量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

《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是: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另外还有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运用。

9.《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2)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3)《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4)《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5)“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6)“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

(7)《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10.《秦风·蒹葭》和《氓》的艺术特点赏析:

(1)《秦风·蒹葭》:《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的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2)《氓》:在形式上是首赋体叙事诗,但也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采用顺叙与倒叙交叉的叙事手法,以第一人称抒发感情,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诗歌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赋为住,起兴中兼有比喻。诗歌结构存在着时间顺序展开的叙事线索和按心理感情变化的抒情线索。此外还有运用了对比手法。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创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成熟的文本形态,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1.《尚书》的文学常识: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周书》、《商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为《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古史、第一部散文集,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2.《春秋》的文学常识: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记述了春秋时期3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明确的时间观念。

《春秋》是“礼仪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和暴政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3.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

4.《春秋》的“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为“弑”等。将感情含蓄地写作表达出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寓情于文字,通过历史选择以寓褒贬,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5.《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而《左传》实际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6.《左传》的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22-前468)。《左传》以《春秋》为本,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道德倾向和民本思想。

7.《左传》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手法:

(1)《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长于叙事。

《左传》对春秋时期发生的事件能够叙述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序,但是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对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还有插叙与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

《左传》以第三人称为叙事角度,作者从旁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左传》叙事往往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2)《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

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很好地把握,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但《左传》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有些文章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

(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我繁复的事件、线索及其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明确地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情节精彩,描写有声有色,运笔灵活自如。善于在战争中叙写中表达对战争胜败的原因的交待和分析。

(4)《左传》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作者通过对政治、军事、外教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累积式,而是呈现式。《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段式的,但是作者却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词浅义深。叙述语言则是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

8.《春秋公羊传》的文学常识:

《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9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9.《春秋谷梁传》的文学常识:

《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其记载时间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六年,体裁《春秋公羊传》相似。

10.《国语》的文学常识: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为左丘明。《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11.《国语》的特点:

(1)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贵民等观念。

(2)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且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3)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些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4)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叙事,有虚构的情节。

(5)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一个人的言行。12.《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刘向编订为33卷,并取名为《战国策》。

13.《战国策》的内容:

《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则追求公明显达、富贵利禄,提倡追求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

14.《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多。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是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加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3)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以此来反映任务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4)在写人上,继承了《国语》先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经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5)“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6)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色。

(7)大量运用对偶与排比。(8)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编辑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全书共20篇。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形式完整的篇章。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与文学等多方面,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

2.《论语》的特点:

(1)以语录体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善于将抽象深奥的哲理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常用比喻和描摹的手法。多譬善喻是其特点。

(3)不专门塑造人物形象,但通过提供对话的语境以及富有很强表现力的人物言谈

(4)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与此同时,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5)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6)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

(7)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这是由《论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8)《论语》最卓越的价值在其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

(9)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有个性、有血肉、有多重性格侧面、有七情六欲的灵气活现的孔子。

3.《孟子》的文学常识: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是《论语》之后儒家的重要著作。《孟子》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说理文章,比《论语》篇幅更长,议论增多,有较强的文学性。

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是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

(2)巧设机辟,善于辩论。长于辩论,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是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3)长于譬喻,形象生动。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借助形象来说理。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也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4)多方修辞,表现力强。除了譬喻,孟子还喜欢用排比句、反问句和对比句。

(5)语言晓畅,警策动人。《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简历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5.“养气”:按照人的天赋本性,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浩然之气”:具有“浩然之气”的人,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

7.《庄子》的文学常识:

先秦说理文,最具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共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本是学术著作,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庄子》文章体裁也已经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8.《庄子》文章特点的“三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卮言:随情况的变化而出于本心自然流露的随机应变的语言。重言:引用别人的话,以增强可信性,借以自重的语言。

寓言:把自己要说的话寄寓在他人、他物、他事中,借以表达的语言。《庄子》一书,大多都是用“三言”形式来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9.《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善于比喻。全文想象奇特,手法夸张,充满浪漫主义气息。文章结构似松散实则奇特。

首先是“汪洋自肆以适己”,其次是炽烈而隐蔽的情感。

庄子的散文挥洒自如。在结构方面,不讲究起承转合、逻辑推理以及形式上的对称等等,他的结构随文思喷涌,当行即行,当止即止。

庄子的寓言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他塑造的各种构成了一个新奇的形象世界。10.“有待”和“无待”:

“有待”和“无待”两个概念是该篇的思想核心。

有待:有所依赖,有所凭借。指的是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无待: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获得逍遥游的自由境界。

“有待”和“无待”两个概念是在《逍遥游》的第一则寓言,即“鲲鹏与斥鴳”的故事中出现的,直接对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寓意揭示。“有待——无待”是贯穿全篇的主题,“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为圣人的精神境界。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楚辞》的文学常识:

楚辞:出现在战国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楚辞的开创者。2.《楚辞》的涵义:

楚辞:其本义指的是楚地的言辞。在传播过程中,已经有了三层涵义。(1)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楚地地区,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文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

(3)书名。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题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人所写的诗歌。

3.《离骚》的文学常识: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372句,2400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恢宏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前往汉北之时,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热爱祖国,愿为祖国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其主旨是忠君爱国。

4.“香草”与“美人”:

香草、美人:《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创造出的两种意象。香草的意象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正义的一方。

美人的意象一般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比喻贤臣。

5.《离骚》的感情:五个“将”字,还有“忠”、“怨”、“去”、“死”。6.《离骚》的内容:

(1)从平叙生平着笔,历数内美,论修明志。(2)诗人全力揭露群小丑态。

(3)《离骚》通过上下求索抒发了自己“进而退”的激烈思想斗争。(4)《离骚》抒发了“去”与“留”的矛盾与斗争。7.《离骚》的思想:

(1)存君兴国的美政思想。(2)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8.《离骚》的艺术成就:

(1)灵均形象的塑造。(2)创作方法的突破。(3)表现手法的开拓。(4)语言形式的创新。9.《离骚》的主旨:

(1)“离愁”之“忧”,及不能通过政治变革实现“美政”之忧。

(2)实现美政约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君主支持,由上而下实行变革,一是靠志同道合者齐心协力,团结支持而实现。

(3)两种手段的失败,使诗人既深感不得君主信任的苦恼,又深感孤立无援的凄凉,这就构成了《离骚》的两大主题旋律,反复回荡其中。

第三篇: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

论述题: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现存一百二十五首诗。其中主体部分是田园诗,另外还有咏怀、咏史诗。

贡献之一:田园诗的开创

前人出于观赏的角度,泛泛而咏。

陶渊明生活在田园环境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能以亲切平和的心态叙平凡之事、写寻常之景、抒闲适之情。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平淡与淳美相结合; ▲情、景、理相统一。贡献之二:冲淡之美的开掘

冲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外示平淡却韵味醇厚,它是自然美的体现,是美的极致。▲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刘克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田园诗形成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 :所写内容多为平淡的自然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

以及诗人的闲适情趣; 表现手法多为白描; 语言平易质朴。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 :继承和发展了阮籍、左思的优良传统,内容主要写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情操。诗风豪迈,鲁迅称其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陶潜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文学家。现存散文、辞赋11篇,其中《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在黑暗现实中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憧憬。虽然只是乌托邦,但表达了乱离时代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赋,通过写作者辞官回乡的经过和归隐田园的乐趣,突出表现了他鄙弃官场的态度和怡然自得的性情。

《感士不遇赋》感叹门阀制度下贤士怀才不遇、有志难骋,感情悲愤,语气强烈。《闲情赋》铺写对爱情的梦幻,笔调细腻,辞采华美。

上述作品显示了陶渊明创作的丰富多样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解题]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诗人自彭泽归隐后的第二年。本诗抒发了辞官归田的愉悦心情,充满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赏析] 首八句叙述归隐的原因,说明禀性喜爱自然,不合世俗,因而要辞官归田。从中表现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中间八句写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从居住环境写起,由近及远,由目见到耳闻。写景纯用白描,却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还渗透了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着辞官归田的轻松和愉悦,也反衬出官场的污浊和黑暗。[艺术特色] 善用比兴; 景中寓情; 纯用白描; 对仗工整。[解题] 《饮酒》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酒后所题,非一时之作,也没经过选择和编排,是借酒抒怀寄托感慨的。

此诗抒写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赏析] 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写处所之美,“而”字流露赞叹之情。“问君”两句通过设问探求原因,“自”字强调了“心远”与“地偏”的因果关系。[赏析] “采菊”四句写采菊时所见,流露出悠然自得的神情。诗人“采菊”,既出于爱菊赏菊,又有助于健康长寿。“南山”即庐山,暗用《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典。

“飞鸟”既是实景,又象征着摆脱了官场困扰而获得自由的状态。

总之,既有田园自然之美的赏悦,又有健康长寿的愿望,还有励志持节的省悟[赏析] 末两句化用《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的语意,认为人生的真意在于神与物游,心与物化,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无穷的意趣。[艺术特色] 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深切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他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也体现了平淡自然的诗风。2.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首开学习汉乐府民歌的风气。

其诗基本上都是借乐府旧题抒写时事,在学习民歌中体现创新,对后人创作乐府诗大有启发。2.擅长四言诗,并以此独步诗坛。

《诗经》以后,四言诗中衰,但曹操以《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四言名作,使它重振雄风。这对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有直接影响。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善用比兴手法,形象鲜明。

感情奔放而深沉,语言古朴而凝炼,呈现出悲凉慷慨、古直沉雄的风格特征。北宋敖陶孙《诗评》:“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问:曹植前后期诗歌内容有何差异?他的五言诗在艺术上有何成就?前期受其父兄与时代的影响,恃才傲物,放纵不羁,但树立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作品主要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时局的**,充满英雄气概,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后期由于先后受曹丕、曹睿父子的迫害,政治上失意,作品有揭露和抗议、渴望和追求,而更多的则是抒发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愤慨和不平。代表作有《杂诗六首》《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吁嗟篇》等。

曹植是我国五言诗的奠基人。不仅内容充实,艺术成就也很高: 1.形象生动,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2.改变乐府民歌古朴的语言风格,形成语言自然清新、辞藻丰富华美的特色。

3.注重写作方法和技巧,工于起调,长于比兴,还讲究对偶、炼字及声色的配合。

一、曹丕

善于借景抒情,表现出清丽婉转的风格。

代表作有《燕歌行》二首和《杂诗》二首,其中前者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开此后文学批评的风气。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正始(240-249)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内容上主要反映当时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表现诗人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形式上把汉乐府的以叙事为主改为以抒情为主,并确立了五言诗的新体式; 语言上以质朴刚健为主,但到曹植趋向华美;

风格上呈现出悲凉慷慨、清新刚健的基本特征,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

王粲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七哀诗》三首和《登楼赋》是代表作。

刘桢与王粲齐名,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钟嵘《诗品》评为“真骨凌霜,高风跨俗”。陈琳、阮瑀擅长公牍文书,分别写有《为袁绍檄豫州》和《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的名篇。孔融以散文见称,《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是代表作。

七子的诗文创作能够直面现实,具有充实的内容和悲凉的风格,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何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阮籍、嵇康是正始诗坛的杰出代表。阮籍《咏怀诗》有何特点?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

阮籍《咏怀诗》共82首,是其平生五言诗的总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无法解脱的矛盾苦闷心情,寓时代悲剧于个人哀怨中。

形式上多用比兴、象征、暗示、反衬等手法,形成了曲折隐晦的艺术风格。组诗摆脱了建安以来文人模仿乐府民歌的旧习,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开创了封建专制时代文人有难言隐衷时的独特抒情方式,对后世政治抒情诗产生影响。左思《咏史》八首有何特点? 左思是西晋成就最高的诗人,《咏史》八首为其代表作。

组诗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寓意深刻,开创了以史事抒怀的独特抒情方式。笔力雄健,气势充沛,被后人称为“左思风力”。

第三章 两晋诗歌

太康时期:出现了继建安之后的又一个文人诗歌创作高潮,重要诗人有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主要内容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模拟古人。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著名的山水诗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现存一百多首诗,半数以上有山水描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创造了山水诗的一种结构模式,即叙事→写景→议论。

往往先叙述出游行程或缘起,接着具体描写景物,最后谈玄说理或抒发感慨。

按这一模式创作山水诗,层次分明,注重写实,有移步换景之妙,但篇末拖着玄言尾巴,难以做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被讥刺为“有句无篇” 谢灵运创造了山水诗怎样的结构模式?对此如何评价?

2.侧重对山水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由于诗人对山水景物重在欣赏,因此观察和描摹细致;

在写景时使用华美的辞藻、工整的对仗和声色的配合,由此创造了山水诗的优美境界,也表现出富丽精工的诗风。

鲍照

是“元嘉三大家”之

一、鲍照对乐府诗有何发展?鲍照与七言、杂言乐府诗 组诗采用七言乐府或杂言乐府的形式,并且改变从前的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善于写景状物,语言新奇,音调顿挫,感情奔放,气势流畅,风格豪迈俊逸。对唐代岑参、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产生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1.所谓永明体,指齐武帝永明年间所形成的诗体,亦称新体诗。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永明体的形成,与声律说的兴起有关。

2.梁陈宫体诗以反映贵族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尤多咏物和写人;艺术上讲求声律、对偶和辞藻,风格浮艳轻靡,可谓文学史上的一股逆流。

谢朓是齐代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之一。谢朓以山水诗的创作成就更高,既吸取了谢灵运细致观察和逼真描写山水自然的长处,又洗涤了玄言诗中的仙气和佛理,融情于景,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和清新明丽的风格。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等。

谢朓的新体诗,引人注目的是模仿南朝民歌的五言四句小诗,如《玉阶怨》《王孙游》,在题材、意境、声韵、手法等方面,都为唐人绝句开了先声。号称“北地三才”的温子升、邢劭、魏收 南朝乐府民歌

现存乐府民歌486首,大多属于清商曲辞,分为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类。

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题材狭窄,内容单调,几乎都以女性的爱情为中心。这和产生于都市,作者多为妇女,以及统治者有意识的采集有关。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体裁小巧,多五言四句;往往写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善于抓住人物感情的变化;常用比喻、夸张,善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柔和婉丽。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属于“杂曲歌辞”。堪称南歌压卷之作。北朝乐府民歌共70首,大多属于“梁鼓角横吹曲”。代表作是《木兰诗》《敕勒歌》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情歌、战歌、牧歌,也有反映北国风光和民生疾苦。

南朝与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 魏晋南北朝散文

建安时期,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出师表》 曹丕《与吴质书》、曹植《求自试表》体现出骈散兼行的特点 正始时期,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形式上也以骈散兼行为主要特点 太康时期,陆机《吊魏武帝文》、潘岳《马汧督诔》标志着骈文的初步形成 东晋时期,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仍以散文为主,骈语较少,保持着质朴清新的文风。

南北朝时期,形成四六骈文

刘宋时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一篇具有开创性的山水骈文;颜延年《陶征士诔》深情悼念陶渊明并揭示其人格魅力。文情并茂的骈文作品,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 曹魏时期所作多为抒情小赋,代表作有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和向秀《思旧赋》 南北朝时期:是赋的兴盛期,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有何原因?历史渊源:接受了古代神话传说、先秦散文和汉代小说的影响。社会原因:1.**时代,使世族文人产生精神空虚、生命无常的思想情绪; 2.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盛,又使人们迷信神仙道术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3.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品评人物风行一时,这对志人小说有促进作用。志怪小说以记载荒诞怪异之事为主。代表作是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以记载人物的奇闻轶事为主,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 论述题:《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代表作,全书三卷,分类记事,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族文人的言谈举止和奇闻轶事,反映了他们的放荡生活和清谈风气,对于了解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1.暴露统治者的残忍奢豪;2.记载名士的风流、放荡生活(见于任诞、雅量、简傲、容止、豪爽等门);3.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1.细节勾勒人物;2.记言与记事相结合;3.语言精炼含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声名成毁,决于片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著,成为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曹丕《典论·论文》是第一篇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论。陆机《文赋》是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钟嵘《诗品》是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刘勰《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萧统《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

汉代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散文。刘向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晁错,代表作有《论贵粟疏》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贾、晁政论文为“西汉鸿文”。

其中刻石文是在秦始皇巡游封禅的背景下产生,内容为“颂秦德”,形式为四言韵语,是我国最古老的碑文。

名词解释:赋的起源:赋即铺陈直叙,是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赋的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具有“铺采摛文”“不歌而诵”的特点。赋由诗歌衍变而来,《诗经》是远源,楚辞是近源。战国后期的散文对赋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赋产生于战国后期,由荀子和宋玉首创。荀子的《赋篇》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宋玉创作了《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作品。他们的创作为汉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赋的特点

1.骚赋又称骚体赋,是指模仿楚辞而写成的一种赋体。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接近楚辞,句式整齐,通篇押韵,句中带有“兮”字。如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等。2.大赋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体物即描摹事物,如描写宫苑山川之美、帝王贵族的田猎之盛和声色之乐等,旨在宣扬汉帝国的声威、气魄和歌颂帝王的功德;写志即抒写情志,旨在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淫奢进行讽谏。大赋在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1.篇幅较长,规模宏大;

2.结构上往往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3.韵散组合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开头和结尾用散文,中间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 4.表现手法上连续铺排,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绘,体现出时空完整的图案化倾向。司马相如《子虚赋》就突出体现了这些特点。

小赋在内容上以抒情、咏物为主,形式上篇幅短小,语言清丽,通篇押韵,骈偶成分较多。张衡《归田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汉赋的形成期

主要流行骚赋,佳作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招隐士》。大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2.汉赋的兴盛期

主要流行大赋,重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人,其中司马、扬、班、张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简答题:为什么说《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其代表作《七发》假托吴客到楚太子处探病时的一番问答,说明养尊处优的生活是致病的根源,听取“要言妙道”才是祛病的良药。

《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它继承并发展了宋玉赋的特点,以更长的篇幅,更为夸张铺排的笔法,主客问答的结构,韵散结合的语言,丰富华美的辞藻,四言为主的句式,描写了达官贵人的种种逸乐生活,并进行了讽诫,具备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七发》以七事深入的结构引起后人模仿,形成“七体”。司马相如是汉代最杰出的辞赋家。《子虚赋》《上林赋》为何成为大赋的典范作品?《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两篇赋内容一脉相承,以虚拟的三人对话联接成篇,体现了藩国文学向朝廷文学的转变,体现着皇帝对诸侯的胜利。《子虚赋》《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不仅为汉赋确立了一个“劝百而讽一”的赋颂传统,也奠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成为后世赋家模仿的典范。王褒,代表作《洞箫赋》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咏物赋 扬雄 《蜀都赋》,通篇铺排夸饰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富饶,开了文学史上“京都赋”的先河。

班固其赋以《两都赋》为代表。开创了大赋中的“京都赋”一体,对张衡、左思的京都赋创作都有影响。

张衡其大赋以《二京赋》谋篇立意上明显模仿班固《两都赋》。其小赋《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标志着汉赋向抒情化和小品化发展的趋向。

一、乐府与乐府民歌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到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的规模和职能,不仅为文人创作的诗制谱配乐,还兼采各地的歌谣。现存汉乐府民歌约四十余首,以东汉作品居多。

汉代人把合过乐的乐府歌辞称为歌诗,从魏晋开始,则把它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由音乐官署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郭茂倩《乐府诗集》是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如《鸡鸣》2.反映劳动人民的贫苦。如《东门内行》 3.控诉战争如《战城南》

4.反映恋爱、婚姻问题,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如《孔雀东南飞》。

其它题材,如以《长歌行》为代表的励志诗,以《乌生》为代表的寓言诗等。

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班固《汉书·艺文志》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由《诗经》的以抒情为主,转变为以叙事为主。

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完整的故事,如《孔雀东南飞》。这标志着我国叙事诗已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2.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其性格特征。无论对话、独白、都充分个性化,《妇病行》中病妇临终托孤之辞,《上邪》中女子自誓之词,无不形象逼真。

3.善于使用比兴和铺陈手法。如《饮马长城窟行》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起兴,《陌上桑》铺陈罗敷的惊人之美和夫婿的不同凡俗等。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质朴自然。

5..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由杂言向五言发展。大体说来,西汉乐府多杂言,如《妇病行》《东门行》;东汉多五言,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杂言体对后世的歌行体影响很大,五言体是后世五言诗的先声。

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前期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所编《文选》。内容:反映了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的思想感情。1.抒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2.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艺术特色:

1.长于抒情。作为抒情诗,往往截取一个生活片断 2.工于比兴。往往运用比兴、双关等手法,3.语言朴素自然而又简炼警策,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趋向成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誉为“五言之冠冕”。

名词解释:何谓史传文学?

史传文学是由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开创的,其《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记叙各种历史人物生平活动的办法来反映复杂的历史面貌,因人立传、集传成史,是历史与文学巧妙结合的统一体。后来的封建正史都沿用这种体例。

史传文学产生的原因1.时代的需要;2.与历史人物的大量涌现3.与司马迁优越于别人的特殊条件

《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是全书的主体,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进步的思想倾向。1.揭露了统治阶级丑恶残暴2.歌颂英雄人物爱国人物3.颂扬了品质优良的中下层人物 《史记》的文学成就: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最有代表性的大事,突出其主要性格特征 例:《项羽本纪》写项羽的传奇人生,重点选取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三件大事来表现2.善于安排“互见法”。名词解释:“互见法”指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有时是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做,既不损害人物的主要性格,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性格的完整性。3.善于通过紧张场面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描写。4.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5.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一、选择、填空 1、1949.7.2-7.19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当代文学史的开端)。

2、“三红一创”: ①《红旗谱》(梁斌著;主人公:贫农朱老忠<人物形象>和他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②《红日》(吴强著;主人公: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③《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合著;主人公:江姐、许云峰);④《创业史》(柳青著;主人公:梁生宝、梁三老汉、蛤蟆滩三大能人)

“青山保林”:①《青春之歌》(杨沫著;主人公:林道静、余永泽:个性解放<骑士英雄>、卢嘉川: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英雄>、江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②《山乡巨变》(周立波著;主人公:湖南清溪乡农民们)③《保卫延安》(杜鹏程著;主人公: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④《林海雪原》(曲波著;主人公:足智多谋的指挥员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卫生员小白鸽等形象)

题目:

1)、十七年经典作品中,《保卫延安》塑造了彭德怀的形象。2)、《创业史》塑造了哪些人物?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蛤蟆滩三大能人: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象。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政的对象。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3、作品作家分类:

1)、伤痕小说的代表作品: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莫应丰《将军吟》、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韩少功《月兰》、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2)反思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古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谌容《人到中年》、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月食》、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承志《北方的河》、陆文夫《小贩世家》《美食家》、方之《内奸》

3)改革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陈奂生上城》,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三千万》,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张炜《秋天的愤怒》,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

4、十七年文学作家称号:郭小川——“战士诗人”;李瑛——“石油诗人”

5、干预小说代表作: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等。爱情小说代表作: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6、十七年文学(60年代)散文三大家:杨朔、刘白羽、秦牧

7、《受戒》汪曾祺(明海、小英子)

8、《茶馆》正直旗人形象——常四爷 9、1985年方法年

10、新时期文学:巴金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讲真话的大书”

11、《爸爸爸》韩少功,主人公:丙崽 12、90年代长篇小说热:张承志《心灵史》、张炜《九年寓言》、陈忠实《白鹿原》。

二、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景:1956年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陈伯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这一方针。1956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双百方针”如昙花一现,极尽绚丽,却迅速凋零。文学成就: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百花文学”

小说:干预生活的作品,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等。描写爱情的作品,如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邵燕祥《贾桂香》。

戏剧:杨履方《布谷鸟叫了》,海默《洞箫横吹》,岳野《同甘共苦》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判:巴人《论诗人》,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2、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文学模式。以1977年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得名。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它的出现对于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重要作用,代表作家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等。

3、反思文学:(具有批判意识的文学的开始。)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以文学的样式对影响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它于1979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王蒙的《蝴蝶》等。

4、改革文学:(时代主题的感应与张扬)改革文学是于70年代末开始初露端倪,80年代初蔚为高潮,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面对“文革”的“伤痕”和“废墟”,呼唤城市和乡村的改革。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

5、寻根文学: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 “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等;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6、“三突出”

7、“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8、“三驾马车”:

三、简答

1、十七年文学中,话剧代表作《茶馆》的艺术特色、成就(结合具体情节)

2、列举4到5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流派,选其一重点论述(成就、特征、历史局限、历史贡献)

3、十七年文学,郭小川诗歌艺术特色/总体特征(思想、内容等)

4、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贡献和局限?

 大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确立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第五篇:现代文学史论述复习归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

《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

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

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

1、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3、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什么变化?这种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文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从鲁迅到赵树理,发生了根本变化。

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

2、孙犁:孙犁与赵树理都抓住了农民的基本时代特征,而孙犁则更多地表达了抒情色彩,体现一种清新和舒展的风格,突出的是揭示中国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心灵,比如《荷花淀》中塑造的农村女性形象;

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

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其讽刺幽默的风格。

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挖掘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金锁记》

他女作家(如冰心、萧红、丁玲等人,稍作点评)相比,张爱玲的文学张爱玲独特风格:

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玲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

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街头诗歌运动:

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象征诗派:

20年代中期,中国诗坛出现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象征主义最主要来源于法国,李金发是第一个把法国象征主义介绍到国内的诗人。他于1925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老舍的创作道路?

即关注市民命运,作品故事性强,语言幽默,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2、中期阶段:成熟阶段,寓言体长篇小说《猫城记》,标志着幽默风格走向成熟的长篇小说《离婚》,短篇小说《月牙儿》,最著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

3、后期阶段:深入发展阶段,构建了完整的‚平民世界‛,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组成)。丁玲的创作道路?

1、初期阶段:20年代,主要表现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2、中期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过渡时期,作品内容发生根本变化,面向社会命运,面向时代生活,短篇小说《田家冲》。

3、后期阶段:30年代中后期40年代,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作品成熟的标志,作品的深刻性、艺术的圆熟都达到一个高潮。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1、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容,温文尔雅。

3、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4、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

《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

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

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一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有何区别? 子的先进作用;在肯定先进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知识分子自身存在重要的思想局限,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易把个人的解放(个人价值)和社会的解放(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

叶绍钧: 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小知识分子的卑琐形象,丰富了现代小说的人物,作家对这些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潘先生在难中》。

钱钟书: 作者以精细、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着的人生思考。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 法。(与孙犁的抒情作比较)

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很少,注意抒情的,一个是郁达夫,一个是孙犁。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

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

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

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一种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点也不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的。与郁达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孙犁,他讲究一种有分寸的、有节制的,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抒情。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抒情诗‛。孙犁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郁达夫、萧红的异同)? 从郁达夫到孙犁,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小说散文化另一特色作家是萧红。

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渲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孙: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萧: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

‚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画美。

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1)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

(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

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

《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路翎小说的风格。

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

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下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材料(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诗词[精选]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诗词 一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txt

    骑士文学 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

    2006上半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2006上半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激流三部曲”“京味”小说京派海派新感觉派 革命文学论争左联“ 两个口号”的论争 革命浪漫谛克七月派《白毛女》雨巷......

    现代企业管理期末复习材料

    现代企业管理期末复习材料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进行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

    现代金融业务期末复习

    现代金融业务期末复习一、全面复习:《现代金融业务导学》(P83~117)各章的“综合练习题”。 二、重点复习:现代金融业务形成性考核册上的“五次作业题”和小册子《省管课程期末......

    现代商务期末复习

    现代商务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商务管理 :指商务企业或组织通过对商务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实现预期目标保证企业取得效益的一系列活动。 2.风险回避:是指企业不愿承......

    文学史复习(范文)

    小知识点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2、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他自称“海鸟那知享钟鼓,野马终惧遭笼革几”。 3、高启号青丘......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