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时间:2019-05-13 05:4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第一篇: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1、梁实秋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古典主义的“节制”,追求美学的理性与规范。否定五四新文学运动。

2、“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间:1930年3月2日; “左联”主要的文学活动:P149 3、1936年两个口号的论争: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和鲁迅、冯雪峰、胡风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争。

鲁迅抱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4、胡秋原自称“自由人”,苏汶(杜衡)自称“第三种人”,和左翼作家展开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

5、李劼人《死水微澜》:P161

6、蒋光慈小说:中篇《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长篇《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

7、柔石主要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主要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一个人的诞生》、《水》等;中篇《一九三〇年春上海》,长篇《韦护》、《母亲》等。

8、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施蛰存《上元灯》、《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后两部自觉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9、老舍的《月牙儿》:是作者根据《大明湖》改写的。分析:(P183)1)写的是暗娼,通过母女两代人先后被逼沦为暗娼的悲惨经历,强烈控诉了旧社会对下层百姓的残酷迫害,作品中荡漾着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凉感。作者的目光关注着下层妇女被揉碎的心灵和被践踏的命运,作品中那充塞天地的悲愤是可凭清风和明月为证的,它揭示了主人公纯洁的灵魂如何被抛掷到污秽的泥泞中,以屈辱的代价换取坚韧的求生,而这被屈辱和污秽扭曲并撕碎了的灵魂最终被权势者作为牺牲品送上虚伪的道德祭台。

2)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普遍性状的揭发——主人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体人性丧失且不得不丧失的时代。

3)日记体式回叙了主人公的经历,字里行间回荡着浓郁的抒情气息。

4)孤寂阴冷的月牙儿在作品中有象征作用,它的反复出现始终伴随着人物,全文笼罩在这一线残月的黯淡余辉中,它是连接母女俩思想感情的纽带,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作品在艺术上表明作者在走着另一条路向:由长篇走向短篇,故事的陈述走向散文小说的尝试。

《骆驼祥子》:P187、188 《四世同堂》:P183~184,P303~305 老舍小说特色:P184、18510、40年代新诗

1937年8月,中国诗人协会(总部在上海)发表了《抗战宣言》。随之,第一个抗战诗歌刊物《高射炮》在上海诞生。

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等;30年代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是主潮,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都显示出向现实主义靠拢的倾向。高举浪漫主义战斗大旗的是七月诗派,包括胡风、艾青、田间等。

田间:左联、中国诗歌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发表《论我们时代底颂歌——一个诗歌工作者向中国诗坛的祝愿》《中国底春天在号召着全人类》。1938年8月1日发起一场街头诗运动。他是一位以抒发主观战斗激情为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擂鼓的诗人”之称。西南联大诗人群:包括闻一多、朱自清、卞之琳、冯至、燕卜荪等。

11、艺术剧社由沈端先(夏衍)等人筹划于1929年6月5日成立,参加者冯乃超、郑伯奇、陶晶孙、钱杏邨等,社长郑伯奇。艺术剧社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编辑出版了《艺术》月刊、《沙仑》月刊和《戏剧论文集》。后来一艺术剧社为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2、曹禺代表作《雷雨》、《日出》。《雷雨》分析见P242~243,《日出》分析P245~247。

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杰出贡献:P253~254 瞿秋白杂文:《乱弹及其他》(P258)

13、路翎《财主底儿女们》(P297~298)

14、张恨水主要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15、郭沫若40年代6部历史剧名称:《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郭沫若历史剧特色:P360。

16、陈白尘《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四幕讽刺喜剧《恭喜发财》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P283

17、九叶诗派是一个40年代诗歌群体,在80年代因《九叶集》被学术界追认。成员:辛笛、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湜、杜运燮、唐祈、袁可嘉。这是一批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企图超越现实,试图从生命原始的本源即自然中去认识生活,现代派,并非超然于时代而是拥抱时代。从情性感悟向知性经验升华,是九叶诗派区别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最显著特征。穆旦曾在西南联大学习,受燕卜荪影响。穆旦超越一般40年代诗人的,是在热烈拥抱时代中作民族历史底蕴的探求,更能以力的搏求者的姿态对自我精神裂变做拷问和导流。作品《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后改名为《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18、艾青主要作品:最早《透明的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狱中诗《聆听》《芦笛》《铁窗里》等,《我爱这土地》、《吹号者》(40年代最高成就)。解放区小说“新英雄传奇”,由柯蓝《洋铁桶的故事》、马烽和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和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等组成,章回体。

1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20、孙犁《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等。

21、钱锺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学著作《谈艺录》、学术著作《管锥编》。

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淘金记》曾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讽刺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本时期讽刺小说的代表。

22、徐

30年代创作独幕剧《荒场》等,40年代以写小说著称,代表作《鬼恋》、《风萧萧》等。无名氏小说《北极艳遇》、《塔里的女人》、《野兽、野兽、野兽》等。“现代罗曼司”是指以徐

和无名氏为代表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

23、苏青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短篇小说《蛾》。

24、李季的诗歌《王贵与李香香》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主人公爱情的悲欢与革命的发展紧密相关,由此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的革命大业是血肉相连的。

25、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他曾提出,揭破现实和人们灵魂中的肮脏与黑暗“与歌颂光明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26、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见P288。

27、胡风《关于创作的二三感想》《现实主义在今天》《文艺工作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他提出“主观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精神核心是揭露民众的精神奴役。

28、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成员包括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等。

29、林语堂作品:《剪拂集》、《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等。刊物:《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之一,创办《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宇宙风》。30、鲁迅杂文特点: 1)诗与政论的结合;

2)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详见P262~263)

31、殷夫的诗作善于表达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称为“红色鼓动诗”,代表作《别了,哥哥》《血字》《议决》等,鲁迅曾对殷夫的诗歌作高度评价。(见P221)

32、巴金《家》中的人物及其特点:P205~206 “激流三部曲”的重要地位:P208

33、萧红小说特点:P169

34、茅盾主要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子夜》:P194~197

35、沈从文重要作品:《边城》、《长河》、《雨后及其他》、《都市一妇人》等。

36、两篇报告文学: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P260)

37、“农村三部曲”:茅盾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洪深的剧作《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附:洪深、与欧阳予倩、田汉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第二篇:大一下学期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选择:

文革发生的标志:

1966年5月中央政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八大“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少数民族小说家: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台港澳文学:白先勇余光中金庸古龙 戏剧 填空:

三大批判: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

2、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1954)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两结合: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在“大跃进”运动中提出来的。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共中央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对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发表了如下的意见:“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接着讲“形式是民歌,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对立的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所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来源于此)十七年文学(1949-1966):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开始(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它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国家的权力意志被凌驾于文学之上,作品被强行要求体现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十七年小说在题材上一个名历史斗争体裁和农村变革题材为主。

1.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

长篇小说:梁斌《红旗谱》(朱老忠)、曲波《林海雪原》(杨子荣)、吴强《红日》(沈振新和梁波)、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杜鹏程《保卫延安》(周大勇)、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江姐)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 农村题材 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赵树理《锻炼锻炼》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C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突破“禁区”的小说: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和爱情体裁的作品。A 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不健康的东西进行揭露。针砭和讽刺,焗油批判的锋芒和积极意义)B 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三红一创”:《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两为:

“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吴南星”:“三家村”,本义是乡间人居寥落的地方。1961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为“丰富刊物内容”“活跃气氛”“提高质量”开辟了一个专栏“三家村札记”,该专栏邀请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三人合写,他们约定,文章以一千字左右为限,每期刊登一篇,三人轮流写稿。作者由三人取一个共同的笔名:吴晗出“吴”字,邓拓出“南”字(笔名“马南邨”),廖沫沙出“星”(笔名“繁星”),合称“吴南星”。

各文学思潮代表作: 一.40年代文学思潮 国统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工作组组长文采,村主任张裕民,地主李子俊老婆,恶霸地主钱文贵)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金锁记》(曹七巧)二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十七年文学)

1、梁斌《红旗谱》(朱老忠)、2曲波《林海雪原》(杨子荣)、3吴强《红日》(沈振新和梁波)

4、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5杜鹏程《保卫延安》(周大勇)、6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江姐)

7茹志鹃《百合花》(通讯员、新媳妇)

8王愿坚《党费》(黄新)

9柳青《创业史》10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知识分子干部李克和妻子张同志)、11邓友梅《在悬崖上》(设计院的技术员与工地会计和女雕塑师加丽亚)、12宗璞《红豆》(江玫、齐虹、肖素)、13陆文夫《小巷深处》(昔日娼妓今日的纺织女工徐文霞)14赵树理《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15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林震)三八十年代小说:

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班主任张俊石,谢惠敏,宋宝琦)、卢新华《伤痕》(革命小将王晓华)反思文学: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母亲钟雨和“他”的柏拉图式爱情)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大夫)贾平凹《腊月·正月》(韩玄子)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张承志《黑骏马》(白音宝力格)

寻根文学:阿城《棋王》邓友梅《烟壶》《那五》韩少功《爸爸爸》汪曾祺《受戒》(小和尚明海)王安忆《小鲍庄》《大刘庄》 先锋小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李鸣)残雪《山上的小屋》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小黑孩)、《红高粱》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新写实小说:池莉《烦恼人生》 诗歌填空:朦胧诗 北岛的诗《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开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盼望远天的杏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板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一会看着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海子(自己上网看)穆旦(自己上网看)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群众性诗歌运动。这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自身。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山岳低头万民同悲,人们以各种方式进行悼念,但却遭到了“四人帮”的无理阻挠和压制。他们还借“丧”发难,攻击周总理,诬陷当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这些行径激起了人民更大的怒火,悼念活动非但没有停止,且在全国各地更加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4月5日前后,在天安门广场形成了悼念的高潮。人们云集这里,将诗词贴在纪念碑上,挂在松柏枝叶间,并在人群中朗诵。还有人当场谱曲,带领群众歌唱。这种令人感奋的场面无疑向世人声明:唯有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侮!

赵树理方向:赵树理的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了新型的农民形象,歌颂了新的生活内容,创造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大众化的艺术,1947年,延安文艺界提出了“赵树理方向”,号召作家向赵树理学习,努力创作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民族文艺。“赵树理方向”的核心内容是围绕一个革命文学要为群众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爱憎分明的反映解放区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二是在艺术表达上运用群众口头语言,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好典型;三是作家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和长期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全心全意为工农大众服务。

“山药蛋派”: 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等;是由部分山西作家构成,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三里湾》、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赖大嫂》等;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反映农村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竭力追求小说的平民化、大众化和地域性特色,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政治抒情诗:“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源”,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 分)伤痕文学

1978年到1980年间新时期文学上第一个创作潮流,内容上多为揭示十年**带来的灾难(是对十年文革文学的大胆反叛,同时又有政治文化批判的指向,强烈的反左思想和感伤情感,为新时期问题小说恢复现实主义创作,直面现实人生有血与泪的控诉,充满悲剧色彩,打破了当代”悲剧禁区“的格局,触及了悲剧美学在艺术上比较粗糙,没有精雕细刻代表: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萧平《三月雪》。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反思文学: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年来社会发展中迂回曲折的远因前源进行了冷静思索,重新审视了的创作潮流,这些作品表现的生活内容为从文革上朔至60年代或者更远,将伤痕小说情感宣泄转移为冷静的理性思考,将单一的政治批判转变为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全面反省,对文革的性质、产生的历史根源及责任作出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它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作家多为当年打成了右派,有饱经沧桑的人生命运和与共和国一起受难的历史,作品跨度与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内涵。代表作品有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谌容《人到中年》贾平凹《腊月·正月》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张承志《黑骏马》 文化寻根: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越来越多的把现实的社会变革同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观照,它们或者对民族劣根性予以犀利的批判,或者对民族优秀传统与以弘扬,其目的在于重新挖掘民族文化生命内核,改造民族精神,以寻求建设现代文化思想支撑点,实现民族文化的重建,是对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铸,并且它打破了以社会角度关注人的格局,从人与人传统、文化、自然等关系中探求人,向文学本身回归,淡化意识性话语,是一种文学的转换,多将现实环境虚拟化,人物性格精神化,艺术细节特征化,代表贾平凹《商州初录》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

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的特点:1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学,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先锋小说: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2 分)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2 分)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2 分)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1 分)论述题

先锋文学的特点: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1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2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3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4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先锋小说“的创作特征:

首先,先锋作家大多力图追求一种”现代性寓言效果“,如余华对”人类非理性状态“的描摹,格非对”存在真实性“的怀疑。

其次,与传统小说力求情节的”合情合理“及”引人入胜“相反,先锋作家往往刻意追求情节的淡化和荒诞。

第三,先锋作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将叙述角度、语法修辞的独特做为创作的最大目标。张爱玲与王安忆 * 上海

上海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也成就了上海。她是写上海市民人生的作家,创作中首先是对市民琐碎的日常生活的发现与肯定。

王是弄堂的女儿,淮海路新式里弄的生活,使她触摸到了上海市民社会的脉搏。上海是王重要的写作资源,上海书写的作品代表着王创作的标高。她重视小说故事的世俗性,贯穿她上海书写作品的,是上海市民”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揭示上海人的算计、务实和宽容。而正是这些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组成的民俗生活场景,建构了她对于上海历史变迁中的都市想象。也正是在这个书写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

王与张都是写上海的女作家,又都是写实派的,所写的对象基本上是市民阶层。

女性

张爱玲世界里的女性,已经是谈得烂熟的话题。”女人“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张爱玲笔下,女人一贯代表人生安稳的一面。她笔下女性的最大特点,就是穿行于神话破碎面纱中的世俗化。被婚姻囚禁的依赖型女性形象,寻求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

在王的上海书写里,女性是都市想象的主角,男性则退居次要地位。《长恨歌》中以女性的命运象征一座城市变迁的意图十分明显,把上海融化在人物的命运里。而《流逝》中的欧阳瑞丽、《妹头》中的妹头,都是将都市构建在女性形象上的。* 写作风格

犀利,冷静,跳跃 柔婉,详细

时代:性格与世界观

世界观完全不同,张爱玲是一个,怎么讲,我觉得她很灰暗,因为她时代所规定的,她生活在一个末世,生活人生总是在走下坡路,我生活在一个朗朗乾坤,我和她时代不一样。我们暂且不去评价谁的时代好,谁的时代不好,就是说,在时代的头上和尾上肯定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我和她背景不同,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受戒与边城 相似之处:

《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二文有相通之处:都意在表现一种健康,优美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作一份恰如其分的理想化的说明。文中那种”爱“的美通过自然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阅读小说时,一种自然,和谐,清淡意境飘然而至,如梦如水,轻轻地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浮起的是缤纷素淡的颜色。不同之处:

A: 爱情故事 《边城》里描写的翠翠爱情故事是感情朦胧的碰撞,同时一个女孩却又为二兄弟含蓄的凝视所萦绕,青春的萌动,偶然的伤害,凄美无声又似无尽的结局,在人际和谐,世外桃源般的边城环境下,更令人回味隽永。《受戒》中明子与小英子之间活泼,健康,自然的美。既像少年稚嫩情感,又像青春心理必然的波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份感情纯洁,真挚,孕育着少年特有的生命力。

B 文章语言风格(忧郁空灵与明朗洒脱)

受戒》的语言风格与《边城》有一个明显区别,《边城》语言洗练,透露出清新气息,运用了文言与方言相结合的手法,是典型的雅俗并茂的特色,将边城古朴,自然,民风淳朴揉入文字之中了。《受戒》对话尤其出色,有独特的个性与情味,其中能体味到作者所说的八十年代感情了。对话活泼幽默,四十年前的感情故事,八十年代的生动人物,是作者独具特色的一个创新。表达思想内容

《我与地坛》主题意蕴《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 以下为全文博客的: 在强烈的母爱面前,传统文化中孝的力量支撑起史铁生坚强地活了下来。当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母亲的时候,史铁生便开始了其艰辛漫长同时又伟大的创作之路。可以这么说,其后来的所有作品之所以产生的动因,并不是他对生活原本多么的热爱,而是他对母亲原本万般的不舍。

第二部分,主要写的就是其身残最初几年的心路历程,而贯穿这个历程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地坛,另一个就是他的母亲。所以读《我与地坛》,尤其重点的,一定要认真品读其中第二部分。

选文从手法上看有两大特点,一是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母亲已经离去,可母亲健在时自己并没能体会得如此深切,所以,当亲人远逝,自己旧地重游的时候,百感交集,思绪和情感被强烈的忏悔和怀念所笼罩,才开始让自己的感受和对猜测昔日母亲的感受做对比,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回味母亲曾经可能的感受。当然是不能还原的,但是史铁生对自己的感触写得很细腻,几乎再现了当年母亲的感受了。岁月的流逝可以让有心人深沉而深味。史铁生也不例外,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其实正还原了当年母亲的心思。而越是还原准确,越是勾起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深深忏悔。所以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一特点就是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情感和性格最有效的办法莫过去细节描写。正如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说话,也有”管中窥豹"的成语。本文也一样。作者在静静地怀念母亲的时候,昔日母亲在园中等待或者寻找自己时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被感情深沉的作者尽收眼底。尤其是一次母亲寻儿子但未寻见的时候,那焦急的脚步,急促而匆忙,加上母亲眼睛又不好使,在园中寻找自己就像在大海中寻找一条船,可自己躲在丛林深处,明明看到了母亲的着急却决意不喊她。后来想起,自己是那么的狠心,那么的不理解母亲的万般焦急。史铁生的笔调其实不复杂,更多的是一个人在静静地诉说。他在跟自己对话,也是在跟读者对话,用自言自语的形式,写成了大量情真意切的文字。选文也如此,史铁生不过是在跟自己对话,对园的追忆其实更是对母亲的追忆。不仅是追忆,还充满着深深的忏悔,和为时已晚的忏悔给自己心灵带来的不安,并由此引出对读者对世人的告诫: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们的母亲还健在时,不要让母亲寻觅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去。

史铁生的文字从他转变思想开始,便探索人活着的意义,并勇敢地探讨死亡的话题,从而更进一步地阐述活着的意义。当一个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走出颓废的阴影转而迈向希望的大道后,其人生的价值自然无限放大,其包含着正面的引导作用的顽强精神同样随着其文字的流传而不朽。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莽原和未名社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社团。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冯至等人。沉钟社1925年创立,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是一个专门做情诗的团体。

20年代中国话剧艺术也有了较快发展。1907年由曾孝谷、欧阳予倩等成立的春柳社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曾上演《黑奴吁天录》。话剧当时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五四”文学革命后,“爱美剧”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期。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成立。

1921~1927年的现代文学,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潮。浪漫主义文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开始萌生。

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是20年代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迥异的一个诗人群体。穆木天、王独清在关于新诗的通信中提出了著名的“纯诗”观念。1923年~1924年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倡导革命文学。“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茅盾、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开始与革命文学靠拢。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与胡适);1919年到1922年,“整理国故”之争;1924年,《语丝》与《现代评论》之争。

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鸳蝴派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有《玉梨魂》、《广陵潮》等,主要刊物《礼拜六》。受到文学研究会等现实主义作家的批判。

学衡派。因《学衡》杂志而得名,吴宓、梅光迪、胡先骕为其主将,反对言文合一,反对新文化运动。

甲寅派。因《甲寅》杂志而得名,代表人物章士钊,提倡复古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将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阳翰笙等。太阳社有蒋光慈、钱杏邨、洪灵菲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工具性,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主要错误:对中国社会缺乏准确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主要任务、对象存在错误观点;夸大文学作用;宗派情绪浓厚。

革命文学论争的双方:创造社与太阳社;鲁迅和茅盾。革命文学论争产生了积极的后果。1930年左联成立于上海,这是左翼文学的统一战线组织,主要刊物《北斗》、《萌芽》。1936年左联解散。

左联主要贡献:①组织各种团体,推动左翼文学发展;②同国民党文化“围剿”展开斗争;③重视理论批评,研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④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⑤开展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③重视培养文学青年。主要错误:①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②组织上的关门关义、宗派主义。

1930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1932年中国诗歌会成立。

两个口号的论争。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1936年《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发表,文艺界达到广泛团结。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思潮及其论争(1927~1937)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得与失: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其中掺杂了“左”的机械论的错误,这集中表现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和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上。

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方面。

与革命文学思潮相比,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或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3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主要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刊物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要求艺术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以“乡村中国”为其主要创作内容。“论语派”因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的文学。

后期新月派也提出了超脱的文艺观,崇奉“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以“人性论”来攻击无产阶级文学,遭到鲁迅及左翼作家的批评。“自由人”指胡秋原,“第三种人”指苏汶,他们极力反对文艺的阶级性而誓死捍卫文艺的自由。左翼作家对其进行批判。1932年张闻天发表文章,既批评了“留声机”论也批评了非政治主义的观念。

1930年到1931年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右翼文学组织,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意识,遭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批判。

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加壮大,浪漫主义思潮大为减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现代诗派是30年代较为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主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进行诗歌创作。

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其小说深人、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及性变态心理。

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穆时英、刘呐鸥。他们的小说用缤纷的色彩和快速的节

奏来表现半殖民地的病态文明,注意挖掘人物深层次的感觉与印象。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937~1945)抗战爆发后,抗战文学运动迅猛发展。1938年,“文协”成立于武汉。其会刊《抗战文艺》是战时历时最久的刊物。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文艺大众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抗战初期,朗诵诗、街头诗等小型作品涌现,缺点是流于概念化和内容空疏。1938年后,郭沫若等建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成为国统区进步文艺活动的中心。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租界的文艺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表现为杂文和戏剧创作。杂文有唐弢、柯灵等“鲁迅风”杂文创作,戏剧有阿英的南明史剧等。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①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②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然存在。

1940年前后发生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向林冰强调民间形式为主,葛一虹则对旧形式全盘否定。郭沫若、茅盾、胡风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40年代最大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七月诗派”,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绿原等,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为主要风格。

1945年发生了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讨论。

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仍处于主潮地位,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则处于较弱地位。徐讦、无名氏的后期浪漫派小说,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仍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40年代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等人,他们的创作较多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诗的艺术技巧,其作品标志着现代新诗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战国策派因1940年陈铨、林同济创办的《战国策》半月刊而得名,它们宣传法西斯主义与权力意志,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

1938年梁实秋发表了文艺与抗战无关的观点,受到张天翼等作家的批评。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5月,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此次会议旨在解决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作家与大众的关系、文学的普及与提高等问题,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从生活、思想、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的途径,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讲话》还论述了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讲话》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并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这种提法有失偏颇,但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它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出现了新的面貌:新秧歌运动出现;大批作家深人生活;出现了一批主题和题材新、人物新的作品。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点:①现实主义成为唯一思潮,一花独放,现代主义、浪漫主义黯然失色。②从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解放区文学成为工农兵文学。文学思潮艺术方法和手法单一,缺乏丰富多彩和开放性,产生了某些公式化、概念化和图解政治的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开展了整风运动。王实味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其文章《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受到批评。

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国统区文学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现代文学开始进人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1.发生期(1917—1920)。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特点为百花齐放。3.发展第二期(1928—1937)。“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4.发展第三期(1937—1949)。“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第一章

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鲁迅的早期生平。《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

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但他们的观念又各有侧重。胡适偏重形式的革新,如他的《论新诗》、《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论文为新诗、现代小说和话剧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论文使文学革命的主张理论化,对后来为人生派文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其内容主要有三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四.鲁迅的早期生平

1881年生于绍兴,1936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时代他看到了封建阶级的腐败,看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青年时代,他读到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很大影响。到日本学医时,他还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但体格强壮的同胞作为麻木的看客的幻灯片,使他感到了改变精神才是救国的第一要着,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国内的黑暗现实,使鲁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运动的鼓舞和召唤下,终于发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声呼喊,发表了震惊海内的《狂人日记》。五.《狂人日记》

1.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方法 《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对迫害狂者的精神状态虽然有逼真的描写,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惊。《狂人日记》具有鲁迅一贯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又含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2.作品的思想性

《狂人日记》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启蒙主义者的特点。作品揭露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不仅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所以,这篇作品不仅是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作品的总“序言”。3.作品的艺术成就

《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4.作品的意义

《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第四章

一.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二.创造社

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

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四.冰心的小说

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1931年,冰心写了《分》,朦胧地表现了阶级间的不平等,与“泛爱”作品相比,思想倾向有了变化。五.叶绍钧的小说 1.叶绍钧的初期小说

叶绍钧是文学研究会中成绩最突出的作家。初期的叶绍钧小说也把爱与美作为医治人生痛苦的良药,对被侮辱被损害者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同情。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隔膜》中的许多作品就是从不同的人生中,写出了人际间心与心的不相通,表明生活中需要爱。此后,他又出版了《火灾》、《线下》、《城中》等短篇集,从表现爱的追求,转而倾向于客观现实的描绘。在叶绍钧客观描写现实的作品中,教育界的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2.《潘先生在难中》的内容特点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它以1924年发生于江浙的军阀战争为背景,通过让里县一位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带领全家逃难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长的通知只身返回县城,以及他在战后欢迎得胜的军阀这三个主要情节,塑造了潘先生这个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军阀混战中,他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带全家逃到了上海,为自己“从毁灭和危难当中”捡回了四条性命和一个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县里后,先是为自己决定回来而不会被开除而庆幸,接着又为自己的家产忧虑和操劳,最后,在炮声中带着细软躲进了洋人的红房子里去了。如果说从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叶绍钧小说的特长,那么,从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来看,写灰色人生就是叶绍钧小说的特色了。这类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阶层很广,但更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3.潘先生形象

自私而精明,胆怯而乐观,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带着明显的“奴性”特征。他既对统治阶级不满,又心甘情愿为他们效劳;既对军阀的罪恶有亲身的感受,又故作潇洒地为他们歌功颂德。畏畏缩缩、庸庸碌碌,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社会意识,没有男儿血性。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灵,自私猥琐,庸俗低级,随遇而安。这类灰色人物在旧社会各界的雇员阶层中,常能见到。4.《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1)叶绍钧初期的小说较为散文化,后来情节

性有所增强,有的重故事,有的通过情节

片断,着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难中》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断,顺序连接,简明朴素,情节

生动而细节

精彩,既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紧密而不拘谨。

(2)叶绍钧在写作中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他尽量让事实说话,用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难中》第一段“逃难”中的精采描写,约十个细节

便从多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灵勾勒出来了

(3)叶绍钧小说的语言是非常朴实的,同时又是非常严谨的,描情叙事都凭那平正、明净、清爽、流畅的文字。与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相一致,他在讽刺之中也不露声色,几乎全不用夸张,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静的口气加以表述,那讽刺的效果常在读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说又是蕴藉而含蓄的。叶绍钧的小说是文学研究会中最能体现该会主张的现实主义方法的,也是鲁迅之后最具现实主义特色的,所以,在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中,他是最为重要的作家。

六.创造社抒情小说的一般特点 创造社抒情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 1.自叙小说,也即所谓“身边小说”,是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并受日本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自叙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自叙传性质,但又不等于作家的自传。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茫茫夜》、《秋柳》、《茑萝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即《岐路》、《炼狱》、《十字架》)、《残春》、《落叶》、《行路难》等。

2.寄托小说,以古代或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但是不在于准确地展现古代的历史或外国的生活,而在于凭借这些故事以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怀和意绪。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采石矶》、郭沫若的《牧羊哀话》等。七.郁达夫的小说 1.《沉沦》主人公产生忧郁症的原因

《沉沦》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的留日学生。他患忧郁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有正义感,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与周围的现实格格不入,不但使他远离留学的同学,而且曾两度退学;二是由于身处异国,备受民族岐视,又加上自己在经济上陷于困境;三是由于他在青春期中热烈地追求爱情时,这种追求难以实现,并由此产生了性心理的变态。2.作品描写性苦闷的主要价值

《沉沦》主人公的忧郁和苦闷,虽然在当时的许多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作品并没有从这普遍性的一面展开主人公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是集中于主人公内心苦闷,特别是性的苦闷,其价值主要在于:(1)《沉沦》对主人公要求**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成了当时以青年问题为题材的青春文学的独具特色的一篇。(2)《沉沦》主人公是在内心痛苦无法解脱的情况下蹈海自尽的,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发出了“中国呀中国,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的慨叹,表现了当时在五四青年内心的感时忧国的悲愤情绪,向人们申诉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心中的不平和痛苦,也对那个时代提出了抗议。(3)《沉沦》大胆、无畏的反封建的勇气和真诚,坦白的艺术作风,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新鲜气息。3.《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他的小说同郭沫若的诗一样,是生的颤动、灵的叫喊。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单纯、松散,带有散文的特点,故事的进展不是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发展。

(2)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塑造,不求细节的真实刻绘。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

(3)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感情的宣泄。第五章

要点:各类探索中的新诗。湖畔诗社和汪静之,新月诗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一.《雪朝》诗人

1922年,文学研究会作家创办了《诗》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同年,又出了同人诗集《雪朝》,内收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等八人的诗。他们的诗以以抒情为主,多表现五四后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苦恼,也表现下层人民的痛苦,同时,保持了白话诗自由活泼的特色,在艺术上有了新的进步。

在《雪朝》诗人中,朱自清的诗成就最高。他的诗歌除了具有《雪朝》诗人共同的特色外,还较突出地表现出不断追求的激情和踏实坚韧的精神。他的长诗《毁灭》长达200多行,典型地表现了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愿望,在构思上明显受到《离骚》、《招魂》、《七发》等古诗的影响,是当时十分杰出的一首抒情长诗。二.冰心的小诗

冰心的诗歌在自由体诗中自成一家。她在1923年出版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曾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自由体诗的一种样式,被称为“繁星体”。冰心的小诗主要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她自己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风格。由于冰心小诗的成功,加上日本俳句和泰戈尔诗集的翻译、介绍,在当时曾造成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三.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其成员为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应、潘、冯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诗歌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汪静之,他于1922年出版的诗集《蕙的风》,是现代诗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以其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汪静之的第二部诗集是《寂寞的国》,艺术上比《蕙的风》成熟,但影响却不及。四.冯至的诗歌

冯至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诗集上卷为抒情诗,写爱情,也写友情,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思索;下卷为四首有浓重抒情性的小叙事诗:《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外》,充满凄清哀婉之情,把叙事诗写得几乎也是抒情诗。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五.新月社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陈西滢。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六.闻一多的诗 1.对美的追求

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忆菊》、《孤雁》、《太阳吟》、《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后一类作品主要有《发现》、《静夜》、《荒村》、《死水》等。《发现》表现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荒村》表现了军阀战争中农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死水,象征着中国现实的腐朽社会。从这些诗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极度的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会进步之光。3.浪漫主义的特点

闻一多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托物寄情”为主,他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感情隐埋于精心选择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烧的蜡烛、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阳、死水等。这些形象与郭沫若笔下的天狗、炉中煤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形象不同,与诗人主体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发现》等,同时,他的诗歌也十分讲究比喻的使用。由于他的想象丰富神奇,所以,他诗中的许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贴切,很有艺术感染力。4.对三美主张的实践

闻一多注意选择词藻,在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注意音节

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在“三美”主张的实践中,《死水》是最为成功的一首。

七.徐志摩的诗 1.对光明的追求

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2.对现实的抨击

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3.对爱情的歌唱

爱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较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歌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如《雪花的快乐》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表现追求光明、抨击现实的作品都是以爱情诗的面目出现的,如《海韵》等。4.音乐美的表现

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推荐)

一、N语丝派:A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B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散文。C“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D其宗旨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意识”。

二、N言志派:A周作人是言志派散文的开创者,其代表作家有朱自清、俞平伯、冰心、林语堂、梁实秋。B这些作家的作品是一种超然挺拔的智者小品。他们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为主要思潮,并且往往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坚持自由主义文化立场,本着内心的冲动和情趣把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下来,在意在表现自己的审美原则下,或谈草木虫鱼或讲性灵幽默、或观人生百态、或写琴棋书画,寄寓了作家深层的个性、人格、心理投影。C但也有局限性:一是反映时代精神弱,二是艺术表现力度弱。

三、言志派的不同类型与艺术个性:

1.缜密漂亮型。以朱自清、冰心的散文为代表。其主要表现手法是抒情。

2.冲淡自然型。以周作人的散文为代表。多采用白描、叙事、描写等手法,主题为中

国文化,有深度、含蓄、沧桑感。

3.闲适幽默型。以林语堂的散文小品为代表。主要以幽默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四、N报告体叙事散文:后称为报告文学。以记实为主,把记叙、描写、议论融为一炉。

瞿秋白的《饿乡纪程》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叶圣陶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五、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

六、周作人散文的类型:一是浮躁凌厉型的杂文,二是冲淡平和的言志派小说。

七、D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1.平和恬淡的抒情。散文中传达的感情,是舒缓节制、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淡淡的闲情、逸情。如《故乡的野菜》。

2.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他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推崇“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既给人丰富的知识,又使文章飘逸洒脱。如《菱角》。

3.徐舒自如的语言。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的痕迹,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神韵。极力追求“平淡自然”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

八、朱自清散文的主要内容:A揭开黑暗社会帷幕的一角,予以无情暴露和批判。直涉现实,痛砭锢弊。B写家庭,写朋友,写山水,在景物人情中抒发自己的情怀,揭示人生真谛。九D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如《给亡妇》。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

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荷塘月色》选择了极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来寄托作家的情思,即

明月与荷花。荷花与明月在传统审美经验中已构成固定的象征意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明月的洁白无暇,都是清高廉洁、清风亮节的士大夫人格对应物。

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景写情,表现了很强的时空顺序,描

写秦淮河上的水色、天光、月态、灯影。《春》从三个层次描写春天:“盼春”——“描春”——“颂春”。在作为重点的“描春”中,又分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构成一种匀称稳定的结构美。

4.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十、梁遇春:《春醪集》、《泪与笑》两本散文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

十一、N左联:

1、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2、出席会议的作家有鲁迅、冯雪峰、冯乃超、沈瑞贤等四十余人。

3、会议的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4、左联的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由党领导的文艺的开始,推动了左翼文学的迅速发展。

十二、N论语派:1.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2.以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文。3.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十三、D四大文学论争: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1.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焦点是文学有没有阶级性。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论

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是一种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2.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1、论语派与周作人一致,强调对灵魂自我审

视与表现,强调人的“性灵”文艺要摆脱社会的约束,回到自然,提倡小品文。

2、鲁迅批之,著有《小品文危机》,说其为“小摆设”,提倡写战斗性小品文。

3.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

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

4.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他们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判。

十四、N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命文学派”“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

十五、N京派小说: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他们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十六、N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十七、“左联” 早期代表人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咆哮的土地》

“左联”后起新人代表人柔石, 长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讽刺暴露文学(侧重讽刺)代表人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讽刺暴露文学(侧重暴露)代表人叶紫《丰收》吴组缃《樊家铺》

十八、沙汀最有特色的小说有两类:一是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败性的描写,如《丁跛公》《代理县长》等。一是对四川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如《兽道》《凶手》《在祠堂里》等。艾芜小说的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既生动地描写了边境流浪人的心灵,也写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特色环境;浓郁的抒情性。《南国之夜》《南行记》《故乡》等。

十九、丁玲的成名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三个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二十、N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青年作家,主要有萧红、萧军、舒群、骆宾基等人。他们在作品中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

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他们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表露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2、其作品主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骆宾基的《边陲线上》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二

十一、N新感觉派: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其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具有意识流特征。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作精美的加工。文学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2、以都市题材为主。

3、性爱描写成为小说风尚。

4、注重小说形式的猎奇和创新。

二十二、早期海派小说家代表人张资平《最后的幸福》《长途》和《上帝的儿女们》。新感觉派作家:刘呐欧《都市风景线》。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公墓》《上海的狐步舞》。二

十三、茅盾: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鼎盛期 《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二十四、D茅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1.开拓了都市题材和“史诗”式小说文体题材,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其小说就是一部中国现代社会的编年史。

2、开创“社会剖析小说”模式,建立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3、创造两大人物形象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和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4、完善了小说形式的走向:表现在细腻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宏大的结构艺术等方面。

二十五、D史诗式小说文体的特点:

1.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2.注重小说结构艺术: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3.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

4.注重心理刻画,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努力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注意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

二十六、茅盾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时代性,阶级性,意识形态性。

二十七、D《子夜》结构线索特点:蛛网式的密集结构。主线: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下分五条线索:1.资本家们在公债交易所中的投机活动。2.围绕中华民族工业的命运。3.工人阶级的斗争。4.农村革命运动。5.知识分子。

二十八、D吴荪甫人物形象:是中国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末路英雄。他是高素质的民族企业家,既有文化素质,有理想雄心,也有出色的管理才能,性格干练、精悍。“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作为一个民族工业资本家,他具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又有刚愎自用的性格,浓缩地反映了3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家的整体形象。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一是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二是社会动荡混乱。总之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而又自私、贪婪、专断。本质上有软弱的一面,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在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网中,困兽般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结局,带有悲壮性。

二十九、老舍1926年开始在英国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十、D老舍小说最大的贡献:

1、主题: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塑造了生动的市民形象系列。

2、人物形象—市民世界:老派市民:善良、驯顺、保守、怯懦。新派市民: 资本主义化、殖民地化、堕落。理想市民:正派、侠客、实干家。城市贫民: 命运悲惨。

3、京味儿:背景:北京市民生活。语言:北京市民口语

4、幽默:和颜悦色、带着同情、“笑骂,又不赶尽杀绝”。

十一、D祥子的形象: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他具有农民式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农民式的善良、朴实、勤劳、内向和坚韧。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的生活态度是非常农民化的,他没有非分之想,没有对生活的奢侈要求,只希望凭着自己的劳动过着温饱的生活。他把这种生活理想寄托在车上,在他看来,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就可以过上温饱生活。他对于车的执著,对车的感情,就象农民对土地和耕牛一样。农民是一亩地,两头牛。他是一个人一辆车。他以农民的坚韧、勤劳、节俭,去实现一辆车的理想,早出晚归,省吃俭用,用一个闷葫芦,把每天挣来的钱存起来。他和虎妞结婚以后,虎妞不喜欢他拉车劳动,让他做点小买卖,或者买几辆车出租,吃利息。但是,他坚决不干,非拉车不可。这也显示了他农民式的价值观念。但是虎妞死了以后,又变得一无所有。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朝气和纯洁,没有道德感,开始吃喝嫖赌,寻衅斗殴,曹先生的帮助和关心,使祥子萌生了新生活渴望。然而,小福子却在妓院里悬梁自尽。这是对祥子的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他彻底堕落。成为市井街头的流氓地痞。祥子由一个淳朴农民变成了市井无赖。

十二、D祥子悲剧根源:

1、社会因素:1)、动荡不安的黑暗社会。2)、病态的城市文明

2、个人因素:1)、思想缺陷:个人奋斗思想。2)、性格心理弱点:缺乏自制力、自暴自弃。三

十三、虎妞:双重身份。车场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因此,其性格显得颇为复杂。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三

十四、巴金1、1928年创作发表处女作《灭亡》,标志着巴金作家生涯的正式开始。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现代文学时期的最后一部小说《寒夜》。

十五、D《家》的思想内容:控诉、暴露与反抗。抨击大家庭的罪恶,颂扬人的觉醒。

1、对家族制度罪恶的控诉。是《家》中最具有感染力和批判力量。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钱梅芬、李瑞珏、鸣凤,她们都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最有力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和死亡。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鸣凤是封建家奴制的牺牲品。

2、暴露家族制度的腐败,是《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家长生活的描写上。

3、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反抗性体现在觉民、觉慧和琴等青年身上。颂扬了人的觉醒。

十六、D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与丫鬟鸣凤恋爱。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 ”: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意义: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其次,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仍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三

十七、D觉新:形象:1.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的主导性格是怯弱和忍让。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黑暗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家庭。

2、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生活环

境,使他确认了作为长房长孙的身份,也养成了他认同这种身份的性格。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根源,却怯于反抗的行动。在他身上更深刻地体现出封建文化对人摧残和扼杀。意义:

3、高觉新的性格在本质上是生命意志、生命力量的匮乏。他的生命始终是处于压抑的状态。从高觉新的性格中,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是怎样在骨子里剥夺了人的自我的。

4、高觉新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心理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冲突。“一半是圣徒,一半是帮凶”。半新半旧的人物。读过新书却过着旧生活。既为旧道德牺牲,又为新道德殉葬。他又富有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品质。

十八、沈从文1933年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次年创作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成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湘西世界。都市世界。

第五篇:2006上半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2006上半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激流三部曲”“京味”小说京派海派新感觉派

革命文学论争左联“ 两个口号”的论争

革命浪漫谛克七月派《白毛女》雨巷诗人七月派“主观战斗精神”“讲话”新歌剧孤岛文学

二、问答题:

1谈谈文学革命论争中太阳社、创造社的错误及其主要原因。

2分析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艺术形象。

3浅析老舍的《月牙儿》中“月牙儿”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审美意蕴。4简析老舍的短篇小说《月牙儿》的艺术特色。

5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看,老舍的《月牙儿》与《骆驼祥子》有着怎样的内在精神联系? 6 论述萧红《呼兰河传》的文体特色。简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简析《边城》中男性形象的特点及其内涵。论述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

10谈谈戴望舒的现代诗在五四以来的诗歌史上的地位与成就。

11谈谈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的思想成就。

12艾芜《南行记》写了些什么人物,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

13谈谈艾芜《南行记》的艺术特色。

14谈谈沙汀小说的艺术特色。

15谈谈沙汀小说的文化特点。

16浅析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17浅析《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

18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19分析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意蕴。试评路翎小说《饥饿的郭素娥》中郭素娥的人物形象。试析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22谈谈你对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这一女性形象的理解。?论述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特点与弊端。

24论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

25论述胡风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成就。

26论述《家》在创作上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比较巴金《寒夜》中曾树生与曹禺戏剧《雷雨》中繁漪这两个女性形象。28以《家》和《寒夜》为例,论述巴金前后期创作艺术风格的转变。

29简述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题。

30谈谈茅盾小说《子夜》的创作缺陷。

31列出曹禺《雷雨》剧中的主要人物(不少于8个),并指出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32分析曹禺《雷雨》剧中周冲的人物形象及意义。

33论述曹禺戏剧《雷雨》结构上的特点。

34论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下载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

    wlingxi@139.com 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晓 建国初三次文艺批判运动:1《武训传》第一次用政治批判代替了文艺论争2李希凡、蓝翎对俞伯平《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批......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①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②要求艺术的“和谐”与“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追求诗歌的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点归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归纳 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 1921年 1 月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和郑振铎等 12 人。 文学研究会宣称要“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1. 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2. 舒芜等编:《中国近代文论选》 3.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4.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5.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复习大纲 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大题主要集中在各作家作品的特征和评价,小题主要集中在各类思潮和文学运动 文学社团作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题签[模版]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 文的内容及意义? 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4,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 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1.4.美文1.5.语丝文体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