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

时间:2019-05-15 10: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

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

wlingxi@139.com

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晓

建国初三次文艺批判运动:1《武训传》第一次用政治批判代替了文艺论争

2李希凡、蓝翎对俞伯平《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1955.6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文艺思想的批判

双百方针1956.5.文艺界反右斗争:开始于1957.6 断送了双百成果60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平反洞箫横吹》、《同甘共苦》、《布谷鸟又叫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的两种文艺类型:a主流文学,样板戏、样板小说 受制于政治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 》《海港》

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

b非主流文学(潜在写作)不愿意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

黎汝清《万山遍红》克非《春潮急》姚雪垠《李自成》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孟伟哉《昨天的战争》曲波《山呼海啸》《林海雪原》李心田《闪闪的红星》;地下文学

张扬《第二次握手》天安门诗抄

c 潜在文学

沈从文:《五月山下十点北平宿舍》 50、60年代小说发展: 公式化,概念化,类型化,模式化

长篇: a 柳青《创业史》梁生宝,梁三宝 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陕西作家群

b 梁冰《红旗谱》朱老忠(1.强烈的反抗性。2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3.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严态和(受压迫的内心、软弱、善良的特征)冯兰池 农民寻求自身解放

c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卢嘉川

学生运动

(1.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人物、事件、场景,从而概括出大量的社会内容。2浓郁的抒情笔调)

d杨益言《红岩》地下斗争,集体创作

e曲波《林海雪原》邵剑波

f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资本主义社会改造,继矛盾《子夜》之后 “红色经典” g赵树理《三里湾》农村合作化

h路遥《人生》I 吴强《红日》

J 周立波《山乡巨变》 K 杜鹏程《保卫延安》

短篇: a特色作家群:赵树理山西作家群

山药蛋派。孙犁 河北作家群 荷花淀派。周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 茶子花派 b路翎《洼地上的战役》c 李准《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d茹志鹃《百合花》 e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f宗璞《红豆》

g陆文《小巷深处》《重放的鲜花》

1956年作协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赵树理,曹禺,郭沫若,巴金,矛盾。“中国现代的语言大师”

50.60年代新诗,《笔记》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艾青《养花人的梦》郭小川《望星空》 流沙河《草木篇》 1957《诗刊》《星星》创刊

1958~1960“新民歌运动”(形式是民歌,内容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方法两结合)文革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两种:叙事诗: 石油诗人。李季《玉门诗抄》《复仇的火焰》《杨高传》

政治抒情诗:A 郭小川“战士诗人”《致青年公民》《投入火热的斗争》

(叙事)《白雪的赞歌》《 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爱情)《 深深的山谷》《 白雪的赞歌》《严厉的爱》 思考《望星空》《 团泊洼的秋天》

1963占据诗坛1,。革命激情,战斗精神。2深刻的哲理。(在诗中探求真谛)3.不断探索新体裁,创新新形式,技术革新的能手。《甘蔗林—青沙地》新辞赋体

总之。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火焰。

B贺敬之 新歌剧《白毛女》(与丁毅合作,获1945斯大林文学奖)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

抒情短诗

《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山吏》《梳妆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陕北信天游”

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雷锋之歌》1.时代的颂歌2.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的十分突出。3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体”都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融为一体。

C 闻捷《天山牧歌》 《吐鲁番情歌》《婚期》 《复仇的火焰》哈萨克族对共产主义的觉醒

民族翻身觉醒

1,。异域风情的融入,牧歌式的创作情怀,诗人创造了柔和、轻快、明朗的牧歌风格。2擅长描写色彩鲜明的场面,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避免直抒胸臆,常常在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和情节描绘中,流露出对生活的诗意感受。主题是新生活的赞歌。

50年代60年代戏剧 :戏曲。话剧。歌剧。

当代戏曲的改革

第一次戏剧变革:1949年—1957年毛泽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京剧《白蛇传》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曲《十五贯》 第二次戏剧变革:1958——1976年间,京剧现代戏的改革。《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时代特征的工农兵英雄形象

A多幕剧 胡可《在战斗里成长》 老舍《龙须沟》 歌德派

B独幕剧 《人往高处走》《百年大计》《归来》 1956“第四种剧本”

岳野的《同甘共苦》、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话剧《茶馆》明珠 58~62历史剧热潮

A对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方案的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b发掘历史精神以鼓励今人的,如曹禺《胆剑篇》

c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儆后人的,如朱祖贻等的《甲午海战》

d歌颂历史上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如田汉的《关汉卿》

wlingxi@139.com 社会主义教育剧《夺印》《千万不能忘记》《年青的一代》

战士生活

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 黄佐临《激流勇进》戏剧观念革新的冲击波 冲击第四堵墙的束缚

当代歌剧的发展 《红霞》《江姐》《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1960首演海政歌剧团

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关汉卿》田汉

多场次话剧

朱帘秀 《文成公主》《谢瑶环》

50、60年代的散文

1949—1956

1957—1966 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创作的两大主题:a对“新时代”的歌颂,对 “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b表现朝鲜战争的英勇行为,影响更大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刘白羽《朝鲜在战斗中前进》

杨朔《鸭绿江南北》

抒情性散文: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

老舍《我爱新北京》

杨朔《香山红叶》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秦牧《社稷坛游情》 史传文学:

高玉宝《高玉宝》《半夜鸡叫》 吴玉

《把一切献给党》

杂记:马铁丁《思想杂谈》 1961 散文年 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挥手之间》《秋色赋》刘白羽《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报告文学特点:时代感、新闻性、歌颂性的题材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 杂文:讽是灵魂

邓拓的《燕山夜话》、《一个鸡蛋的家当》《伟大的空话》《说大话的故事》吴南星的《三家村札记》人民日报《长短录》 海子《亚洲铜》 当代散文三大家

☆ 杨朔 《亚洲日出》《海带》《东风一枝》《生命泉》诗体散文

境界优美,诗意盎然。

诗化特点:1.构思精巧,立意新奇,注意创作诗化的意境。景物、人物、精神的美融为一体。2.艺术结构非常精巧。曲径通幽,卒章显志,一种园林式结构。3.散文语言精炼别致,清新明丽,诗一样清丽的语言。

诗体散文

☆ 秦牧:《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

《土地》新社会的风貌与旧社会的丑恶 从古到今,到今返古 a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他的散文被称为知识的花城,青少年读者可以当做百科知识的教科书来读。B 秦牧的散文富有请情趣性和幽默性C。语言流畅,凝练生动,给人以亲切感。

☆ 刘白羽,《早晨的太阳》、《晨光集》、《红玛瑙》、《日出》《长江三月》1.格调高亢,具有浓烈的共产主义思想。2融情于景,借以抒写一种壮怀激烈的诗情。3.在结构上,擅长将现实和历史的镜头剪接交织起来。4.语言绚烂峭拔,富于鼓动性,充满战斗激情。八十年代小说

1976.4 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四代文学文代会:文学解放的标志

前期:对文学中人性、人情、道义。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时八十年代前期规模最大,产生广泛影响的,最深刻的文艺思想激荡

“异化” 后期: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观念的深刻变革。

朦胧诗的三个美学原则:1.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传声筒。2.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歌以外的丰功伟绩。3回避鞋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既由客观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1伤痕小说。1977.11刘心武《班主任》开山之作

卢新华《伤痕》———“伤痕文学”得名

1.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3.第一次真正的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 2.反思文学。1979.2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起步

张贤亮代表

3.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先河

柯云路《新星》——高潮(季向南)

回到当下 4.纪实文学。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张辛欣《北京人》系列

让生活本身说话

5.回归自然文学。张承志《春天》《北方的河》邓刚《迷人的海》刘舰平《船过清浪滩》郑万隆《老棒子酒馆》

6.寻根小说。1985高潮。汪曾祺《受戒》《大淖纪事》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张承志《黑骏马》王安忆《小鲍庄》冯毅才《神鞭》

韩少功“寻根文学”提倡者《文学的“根”》

1.现代意识 2.地域特点鲜明 3.运用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象征,暗示,抽象等等 7.现代派小说。宗璞《我是谁》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春之声》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现代派的横空出世

莫言《红高粱》

8.先锋小说。激烈的叙事实践。马原《拉静河女神》—序幕《冈底斯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叠纸鹤的三种方法》余华《现实一种》

1.在文化上表现反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2.在文学的观念上颠覆了传统的真实观。3.在文体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生生活剥。没与实际结合。模仿。放弃了精神追求。脱离读者,没有商业价值。)使极端个人化写作成为可能,一味的追求形式,不追求内容,最终走向“形式的疲惫” 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次的推进,对以后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9.新写实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

10.新现实主义。余华《活着》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烦恼人生》

(刘震云,刘恒)代表作家

倾向:反浪漫、反激情反理想 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再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小说。代表作家有方方、池莉、刘恒、丑

wlingxi@139.com 刘震云、余华,在渊源上与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风范在当代的变异与发展。

A王蒙“少共精神”《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最宝贵》《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岳之峰《蝴蝶》《相见时难》

最早写意识流小说的作家。特点:寓言化的方式《杂色》曹理 音乐工作者下方

b长篇《活动变人形》

c季节系列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是意识流小说的急先锋:1.较早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技巧 2.注重吸收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3.采用“反讽”的手法,奇谲幽默的语言。

B刘心武《班主任》谢惠敏、宋宝琪《如意》 《主体立交桥》“京城都市小说的先导” 《钟鼓楼》《5.19长镜头》《公》 思想性胜于形象。C陆文夫 小巷人物志 《美食家》好吃懒做朱自治 《井》徐丽莎 1.针砭时弊准确而深刻。2浓郁幽默感3.深厚的苏州文化地域特色。D高晓声《青天在上》专注农民《李顺大造屋》“陈焕生系列”《漏斗户主》《陈焕生上城》《陈焕生包产》《陈焕生出国》1.中西合璧式艺术手法。2.运用多种手段刻画人物形象。3.语言幽默

农民形象1.勤劳而窝囊 2.对其态度:哀其善良。悯其坎坷。痛其浑噩。促其高新。E 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霍大道 《乔厂长上任记》 改革文学:1.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注。2.着力塑造改革人物的典型形象。“开拓者家族”乔光朴 《开拓者》车篷宽

高盛五《人事厂长》。牛宏《锅碗瓢盆交响曲》。宫开宇《悲剧比没有剧要好》

《燕赵悲歌》武耕新

当代农民企业家 《蛇身》美学风格:阳刚之美

F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新时期女性小说开篇 钟雨

《沉重的翅膀》

前雅后俗

G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新时期文学复兴标志 秦波“马列主义老太太”《人到老年》

小说结构变幻多样,浓郁乡土风情画 H邓友梅《追赶部队的女兵》京味风情小说的追求,开创“市井小说”

《那五》《烟壶》乌士保 聂小轩“民族气节” J冯毅才《雕花烟斗》津味儿《怪事奇谈》系列小说《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

I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 秀苓 许灵芝

知识分子的落难描写 特点1.强烈的思辨色彩2.潜意识。3 性意识 K贾平凹 商州系列《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九叶树》《二月杏》《腊月。正月》 韩玄正《浮躁》《废都》庄之蝶 1.变化多端的个性

2深得中国古典文学描写的神韵 3.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

L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 宿命论焕发庄严肃穆的光芒

《务虚笔记》哲理小说

M王安忆 1 雯雯系列:清新文雅 《命运》《雨,沙沙沙》《幻影》《一个少女的烦恼》 2 1981年后现实世界《小鲍庄》儒家思想

3.三恋系列《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王琦瑶 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弄堂生活。繁琐细致的生活细节

N张承志 回族《黑骏马》《北方的河》滚烫的青春之歌 长篇《心灵史》 誓合忍耶派《金牧场》洋溢浓郁理想主义 O韩少功《西王茅草地》《风吹唢呐声》《马桥词典》《爸爸爸》寻根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手法。P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军旅作品

R莫言《红高粱》新时期军事文学

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但又不失其真)《丰乳肥臀》文学奖《易传》 新时期第一个形式主义作家

A马原 1984 《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鹤的三种方法》引发了80年代中后期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

1.小说中频现“马原”的形象并以此来拆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使得小说呈现出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中了马原的叙事圈套。2.故事往往缺乏逻辑联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断,靠马原的叙述“强制性”的拼合在一个小说中。

3.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事方法视为其创作的最高目的,他的故事也因此失去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备的意义,他更关心他的故事形式,更关心他如何处理这个故事。叙事不是手段是目的。B洪峰《瀚海》后现代主义的叙述手段

C苏童《妻妾成群》《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凄艳哀伤

D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唤》《鲜血梅花》《现实一种》人生本质的颠覆

先锋性体验:1.他的冷漠叙述。叙述语言近乎残酷的冷漠、叙述的主体意向已降至感情的冰点。2.惯常使用的文类性颠覆,对旧文学的颠覆性戏仿。《鲜血梅花》对武侠小说的颠覆 A艾青《归来的歌》 《光的赞歌》

1.以散文美著称,创造了现代自由诗体的一座高峰。

2注意意象的捕捉,诗意含蓄,绝少直抒胸臆 3.艾青的诗自然不拘形式,但十分注重技巧,讲求艺术性。B 翠南《归来的时刻》流沙河《归来》

C 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半棵树》《蚯蚓》公牛《绳子》 邵燕祥《五十弦》 话剧A高行健《绝对信号》无常次话剧

1980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1978《今天》创刊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朦胧诗的本质特征:对崇高文化价值的再造 1.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现 2.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

3.意象化、象征化、主体化特征 1983《崛起的诗群》 1981孙绍振《新的美丽原则在崛起》1.北岛《回答》2.舒婷《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致橡树》 3.顾城《一代人》《英儿》童话诗人

4.杨炼、江河

《大雁塔》民族生命

《诺日朗》

韩东《有关大雁塔》

翟永明《女人》 “朦胧诗”冲击了传统的审美习惯,重构了以情思为核心的审美理想,拓展了当代诗歌的艺术表现空间,形成如烟似梦的朦胧风格,为当

wlingxi@139.com 代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迪,也为诗歌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鲜艳夺目的一页。

A梁羽生 《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龙虎斗京华》开创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 B 金庸

《书剑恩仇录》

《倚天屠龙记》

《鹿鼎记》

《天龙八部》

第二篇: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1、梁实秋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古典主义的“节制”,追求美学的理性与规范。否定五四新文学运动。

2、“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间:1930年3月2日; “左联”主要的文学活动:P149 3、1936年两个口号的论争: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和鲁迅、冯雪峰、胡风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争。

鲁迅抱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4、胡秋原自称“自由人”,苏汶(杜衡)自称“第三种人”,和左翼作家展开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

5、李劼人《死水微澜》:P161

6、蒋光慈小说:中篇《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长篇《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

7、柔石主要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主要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一个人的诞生》、《水》等;中篇《一九三〇年春上海》,长篇《韦护》、《母亲》等。

8、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施蛰存《上元灯》、《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后两部自觉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9、老舍的《月牙儿》:是作者根据《大明湖》改写的。分析:(P183)1)写的是暗娼,通过母女两代人先后被逼沦为暗娼的悲惨经历,强烈控诉了旧社会对下层百姓的残酷迫害,作品中荡漾着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凉感。作者的目光关注着下层妇女被揉碎的心灵和被践踏的命运,作品中那充塞天地的悲愤是可凭清风和明月为证的,它揭示了主人公纯洁的灵魂如何被抛掷到污秽的泥泞中,以屈辱的代价换取坚韧的求生,而这被屈辱和污秽扭曲并撕碎了的灵魂最终被权势者作为牺牲品送上虚伪的道德祭台。

2)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普遍性状的揭发——主人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体人性丧失且不得不丧失的时代。

3)日记体式回叙了主人公的经历,字里行间回荡着浓郁的抒情气息。

4)孤寂阴冷的月牙儿在作品中有象征作用,它的反复出现始终伴随着人物,全文笼罩在这一线残月的黯淡余辉中,它是连接母女俩思想感情的纽带,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作品在艺术上表明作者在走着另一条路向:由长篇走向短篇,故事的陈述走向散文小说的尝试。

《骆驼祥子》:P187、188 《四世同堂》:P183~184,P303~305 老舍小说特色:P184、18510、40年代新诗

1937年8月,中国诗人协会(总部在上海)发表了《抗战宣言》。随之,第一个抗战诗歌刊物《高射炮》在上海诞生。

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等;30年代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是主潮,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都显示出向现实主义靠拢的倾向。高举浪漫主义战斗大旗的是七月诗派,包括胡风、艾青、田间等。

田间:左联、中国诗歌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发表《论我们时代底颂歌——一个诗歌工作者向中国诗坛的祝愿》《中国底春天在号召着全人类》。1938年8月1日发起一场街头诗运动。他是一位以抒发主观战斗激情为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擂鼓的诗人”之称。西南联大诗人群:包括闻一多、朱自清、卞之琳、冯至、燕卜荪等。

11、艺术剧社由沈端先(夏衍)等人筹划于1929年6月5日成立,参加者冯乃超、郑伯奇、陶晶孙、钱杏邨等,社长郑伯奇。艺术剧社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编辑出版了《艺术》月刊、《沙仑》月刊和《戏剧论文集》。后来一艺术剧社为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2、曹禺代表作《雷雨》、《日出》。《雷雨》分析见P242~243,《日出》分析P245~247。

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杰出贡献:P253~254 瞿秋白杂文:《乱弹及其他》(P258)

13、路翎《财主底儿女们》(P297~298)

14、张恨水主要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15、郭沫若40年代6部历史剧名称:《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郭沫若历史剧特色:P360。

16、陈白尘《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四幕讽刺喜剧《恭喜发财》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P283

17、九叶诗派是一个40年代诗歌群体,在80年代因《九叶集》被学术界追认。成员:辛笛、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湜、杜运燮、唐祈、袁可嘉。这是一批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企图超越现实,试图从生命原始的本源即自然中去认识生活,现代派,并非超然于时代而是拥抱时代。从情性感悟向知性经验升华,是九叶诗派区别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最显著特征。穆旦曾在西南联大学习,受燕卜荪影响。穆旦超越一般40年代诗人的,是在热烈拥抱时代中作民族历史底蕴的探求,更能以力的搏求者的姿态对自我精神裂变做拷问和导流。作品《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后改名为《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18、艾青主要作品:最早《透明的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狱中诗《聆听》《芦笛》《铁窗里》等,《我爱这土地》、《吹号者》(40年代最高成就)。解放区小说“新英雄传奇”,由柯蓝《洋铁桶的故事》、马烽和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和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等组成,章回体。

1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20、孙犁《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等。

21、钱锺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学著作《谈艺录》、学术著作《管锥编》。

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淘金记》曾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讽刺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是本时期讽刺小说的代表。

22、徐

30年代创作独幕剧《荒场》等,40年代以写小说著称,代表作《鬼恋》、《风萧萧》等。无名氏小说《北极艳遇》、《塔里的女人》、《野兽、野兽、野兽》等。“现代罗曼司”是指以徐

和无名氏为代表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

23、苏青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短篇小说《蛾》。

24、李季的诗歌《王贵与李香香》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主人公爱情的悲欢与革命的发展紧密相关,由此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的革命大业是血肉相连的。

25、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他曾提出,揭破现实和人们灵魂中的肮脏与黑暗“与歌颂光明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26、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见P288。

27、胡风《关于创作的二三感想》《现实主义在今天》《文艺工作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他提出“主观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精神核心是揭露民众的精神奴役。

28、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成员包括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等。

29、林语堂作品:《剪拂集》、《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等。刊物:《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之一,创办《论语》半月刊、《人间世》《宇宙风》。30、鲁迅杂文特点: 1)诗与政论的结合;

2)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详见P262~263)

31、殷夫的诗作善于表达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称为“红色鼓动诗”,代表作《别了,哥哥》《血字》《议决》等,鲁迅曾对殷夫的诗歌作高度评价。(见P221)

32、巴金《家》中的人物及其特点:P205~206 “激流三部曲”的重要地位:P208

33、萧红小说特点:P169

34、茅盾主要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子夜》:P194~197

35、沈从文重要作品:《边城》、《长河》、《雨后及其他》、《都市一妇人》等。

36、两篇报告文学: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P260)

37、“农村三部曲”:茅盾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洪深的剧作《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附:洪深、与欧阳予倩、田汉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40年代的新诗:

艾青 《太阳之歌》 “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

《手推车》、《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歌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2)善于运用生动准确的意向,寄情言志(3)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

(1)通过典型意象的描写,塑造了大堰河的形象

(2)成功通过排比、对比等多种手法,借以抒发感情,起到了情深意愿的艺术效果

(3)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

(4)语言朴素清新,满含激情,句式自由,不拘一格,具有散文美 《手推车》的艺术特色:

(1)真挚浓烈的情感:表达对民族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人民坚毅品格的赞赏,对造成民族和人民苦难的一切因素的抗议(2)语言朴实(3)结构重复:

(4)运用动静结合、色彩与声音相结合的电影化的表达效果

九叶诗派 :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人,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他们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九叶诗人在艺术上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而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在内容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又富有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在艺术表现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代表诗作有穆旦的《活下来》、唐祈的《三弦琴》、郑敏的《金黄的稻穗》等

30年代新诗(现代派诗歌):

戴望舒诗歌创作成就 《雨巷》 《我底记忆》

(1)以诗歌的情绪节奏来代替字句节奏,凸显了诗歌的主情功能,又大大增强的诗歌语言的表现能力。例如《我底记忆》选用了亲切自然的口吻,叙说着诗人幽怨哀郁却真实的心境,注意情绪流动的自然,所有的艺术手段都服从于娓娓诉说式的特定情调。意象物境日常生活化,诗句的排列自由化。

(2)将散文化的句式和现代日常生活融入新诗,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例如江南“雨巷”的凝视,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的“记忆”,深闭而荒芜的“园子”,相对而视的一盏“灯”《秋蝇》中一只寒风中垂死的“秋蝇”都开掘出了令人深思凝望的诗意。(3)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意蕴(意境,意象)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隐喻,象征)相结合,推动力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例如《印象》连用七个意象组合成一个虚幻飘渺的境界,来暗示某种缥缈恍惚的记忆,情思隐约,意境深邃。在“雨巷”阶段主要受魏尔伦的影响,追求诗的音乐性和形象的流动性,以及主题的朦胧性。《雨巷》的音乐美表现:

(1)大量融入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将双声连绵词和叠音词融入其中。例如《雨巷》第一节中的“彷、徨,长、寥、巷”等都是采用“a”韵,而“悠长“等重叠词舒缓语气的作用,使诗的节奏更鲜明。

(2)首位音节的大回环。例如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内容的重复,使诗歌首尾呼应,加重了诗人的哀彷与幽怨,使诗歌传达着诗中主人公彷徨、空虚、寂寥、无助之感。

(3)押韵,不仅每节诗中讲求押韵,而且还使用间韵‘江扬’韵贯穿全篇,全诗二十四行,属于相邻江扬韵的字有64个。例如第一节中的“彷、徨,长、巷、香、娘”等字,都是采用押韵,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头到尾不换韵,使全诗流露出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使全诗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诗自由化,不受限制。

卞之琳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关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林庚 《春天的心》

40年代小说

钱钟书 《围城》主题:

(1)显性层面:从侧面表现抗战环境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

(2)文化反省层面:通过对这群文人的人物刻画,反省批判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脸面观(3)哲理层面:揭示人生处处皆围城的寓意,并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围城》语言艺术:

(1)讽刺:随意性、广泛性(无人不讽,无事不讽)(2)比喻:新奇、幽默风趣、知识性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方鸿渐:是个让人倍感亲切的人,也是深得女性喜爱的人物。他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能逗人开心。但他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无论在职业上还是在爱情上,他都无力处理好,是一个失败者,是他自己性格把他自己送进了人生的围城。

张爱玲《金锁记》艺术特色:(1)意象丰富、新颖、别致

(2)介乎雅俗、新旧之间的语言风格(文言句式的使用)(3)电影技法、外国语言技法的借用(4)独特的讲故事视角 《金锁记》中人物分析:

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封建礼教制度的受害者。丈夫是个“骨痨”病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七巧还是一个人性扭曲,患有畸形心理的,尖酸刻薄的泼妇,虐待狂.但她也不乏人性善良的一面。

长安: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相较于七巧的疯狂,她的悲剧更让人同情。她的悲剧是母亲七巧一手造成的。她软弱,但她的软弱并不是绝对的软弱,她也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过抗争,只是她的抗争在母亲面前不堪一击。对于婚姻,她是一个很纯洁的人。她希望能有一点幸福,希望能够好好找一个人。

萧红《小城三月》艺术特色:[她的小说具有散文美和诗画美。a,小说具有散文化、抒情诗化、绘画化的特点。b,女性意识 抒情特色1.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2.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1)生活化的场景呈现人、物活动(2)童年视角,回忆往事(3)以民情民俗作为人事活动背景(4)设置自我抒情主人公(5)象征隐喻的使用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艺术特色:

(1)借冷静、客观、写实的笔墨描写可憎可笑的人与事,从而进行辛辣的讽刺(2)场面描写充满生活气息、地方色彩(3)精湛的结构特征,明暗线交织 《在其香居茶馆里》人物形象分析:

方治国:国民党政权基层组织的当权者,凭借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敲诈民财,见钱就拿。阴险狡诈,是个“软硬人”: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他又变成老虎了。邢么吵吵:是回龙镇有钱有势、惯于仗势欺人的地方豪绅,实力派。他的性格特点是粗野。因为有强硬的后台,所以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得粗鲁而蛮横,但也绝非是头脑简单的草包。“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老舍《茶馆》三部: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 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

(1)结构上,吸收评书艺术以人物带出故事、以小故事构成情节的方法。(2)叙述上,多用白描,抓住特征,简约干练。(3)具有故事相缀、结构单线、语言通俗的特点。

赵树理三大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万象楼》 《小二黑结婚》艺术特色:

(1)扬弃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吸取其讲究情节连贯性、完整性的优点。全文十二章,各有其小标题,它们即可独立成章,又可连接成文,人物故事交代有始有终。

(2)将小说当通俗故事来写,并吸取评书体小说写法,将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融入故事讲述中,简约明快。

(3)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富有幽默感。《小二黑结婚》人物分析:

小二黑、小芹:他们是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在婚姻爱情问题上,他们完全摆脱了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公开、理直气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他们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为此作斗争。

二诸葛、三仙姑: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和封建思想荼毒、以旧观点旧思想处世、最终有所改变的老农民形象。

赵树理的创作贡献:

(1)以新的生活和新的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格局。反映了根据地解放区农村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既写了新时代条件下,农村各阶层的冲突,又重点表现了民主思想与封建观念的冲突。

(2)赵树理为新文学小说人物系列中增添的翻身农民的新形象。

(3)在小说艺术通俗化、艺术化方面,为现代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与民间说唱艺术中有生命的东西,融合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长处,视情节、故事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作品的完整性是和情节的连贯性联在一起的。

(4)他把北方农民的口语融汇在人物对话和叙述过程之中,通俗而不庸俗,口语化而又有艺术感染力,看似浅近却耐人寻味。

(5)把现代审美与传统民间审美成分有机融合在一起,把五四文学精神与乡村文化调制在一起,以现代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意识、忧患意识写出了中国农民在现代革命中那痛苦艰难的精神变革历程。孙梨该期的的小说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嘱咐》 抗战时期的朗诵诗人:高兰 代表作:《哭亡女苏菲》(悼念病逝的女儿)、《我们的祭礼》(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而作)

田间 代表作 《假如不去打仗》 《给战斗者》

词:光未然(张光年)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抗战初期朗诵诗歌的社会功用: 1.作品多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表现抗战初期昂奋的民族情绪和时代气氛。抒情的方式大多是宣言式的战斗呐喊,同时加入了大量的议论。这适应了现实性、战斗性的时代要求,容易产生鼓动性效果,却难免空乏,失去了诗歌应有的审美效果。

2.民族的形象、民族的命运和民族的感情与意志在其中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观:[20年代《三个叛逆的女性》40年代六部大型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实事求似”观,以求似,传达出真正的历史精神,失事在历史框架内大胆假设(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和现实精神之间找到契合点(3)诗情观,历史剧中的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的韵律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1)以情用史,将人物理想化,例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虚构史实,例如:女弟子婵娟

(2)以情写戏,情节线索与情感线索双向推进,同步发展。例如:第一幕,交代人物关系,第二幕出现冲突高潮由郑袖陷害而激起屈原愤怒情绪,接着城外交锋、南后下毒,冲突层层推进,情节推向高潮,感情也推向大爆发。这里,情节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物诗意的展现内心世界。

(3)以情写人,屈原既是历史人物,又是作者自己,屈原是作者的感情喷火口。《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1)爱国者的悲剧,屈原爱国爱民的坚定立场,合纵抗秦的正确主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主降派的陷害和楚怀王的问罪中遭到了毁灭。

(2)高尚者的悲剧,屈原忠贞高洁,光明磊落,却在邪恶势力的造谣中身败名裂

夏衍《上海屋檐下》现实主义题材 田汉《秋声赋》、《风雨同舟》(多场式戏剧结构)以报告员串起全剧,多头线索有条不紊,灵活归一 40年代国统区戏剧发展特点:(1)风格上,由冷变热(2)形式上,由独幕到多幕

(3)取材上,由以现实题材为主到以历史题材为主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毛泽东分别于1942年5月2日、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的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是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a,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使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讲话》从解放区的实际出发,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

b.指明“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和“在提高基础上普及”的辩证关系 c.对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证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影响:1.确立了新中国建国后几十年间的文艺走向。2.对文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对文艺自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学大纲与学习导引

绪 论

【教学目标】

理解“现代文学”这一概念;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性质;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的主要历史阶段(历史分期)及中国现代文学在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格局、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与阶段性特征。难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质及其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教学内容】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过程

从从属于新民主义革命到具备独立的学术品格的建构历史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一般分期

1917—1927年 新文学的生长期

1927—1937年 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1949年 新文学的调整期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1.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2.坚持为人生的方向。

3.多样化的风格。

四、本课学习方法

第一编 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1917—1927年)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兴起及其历史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近代文学的背景

三、外国文学的逐渐引进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展及其内容

(一)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的文学观念、理论主张

(二)文学革命的创作成绩:鲁迅的小说、胡适的白话诗

(三)外国文艺思潮及作品的译介

1.文艺思潮: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派、印象主

义、心理分析派。

2.作家作品:1918年《新青年》之《易卜生专号》,前后译介了易卜生、屠

格涅夫、龚古尔、王尔德、契诃夫等人的作品。

二、文学革命中的论争1.与林纾的论争,2.与《学衡》派的论争,3.与《甲 寅》派的论争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

(一)在文学观念上,否定文以载道等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社会成为共 识。

(二)在文学内容上,体现民主主义,反帝反封建的主题。

(三)在语言形式上,摒除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模式,白话文及多样化的

现代表现手法成为主导。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和刊物的兴盛

1921年以后,新文学社团及刊物的涌现成为新文学大发展的主要标志。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及新月派、湖畔诗社、浅草——沉钟社、语丝社等。

第二章 鲁 迅

第一节 生平、思想与创作概况

1.生平与思想发展:两次绝望及民主主义、进化论、启蒙主义思想的形成;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发展。

2.创作概况:小说、散文、杂文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一、主题内容

《呐喊》与《彷徨》的主题内容可分为四大块:

1.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以《狂人日记》、《孔乙己》为例。

2.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以《药》、《阿Q正传》为例。

3.真切地反映旧时代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精神上的弱点,以《**》、《故乡》为例。

《祝福》对底层妇女的描写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揭露的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悲剧。

4.探索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以《孔乙己》《在酒楼上》《伤逝》为例。

二、成就与艺术特色

《呐喊》和《彷徨》不仅具有深刻的主题内容,而且创造了新颖的艺术形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实现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

1.鲁迅的取材和写法,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体式,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实现了对传统写法自觉、大胆的突破。

2、“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

3.故事情节的弱化与灵魂揭示的强化。

4.直叙的散记体结构和深化主题的结尾。

5.点睛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三节 《阿Q正传》

1.阿Q形象的多重意义。

2.阿Q的精神胜利法。

3.艺术上的成就。

第四节 《野草》 和《朝花夕拾》

1.《野草》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2.《野草》艺术上的创新性。

3.《朝花夕拾》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 鲁迅杂文

1.鲁迅杂文创作概况。

2.鲁迅杂文文体特色及比拟造形的方法。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及其小说创作

一、文学研究会成立概况

二、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1.关于“问题小说”;

2.冰心、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3.关于“乡土小说”;

4.乡土小说的两大类:田园小说和悯农小说,废名和王鲁彦、许钦文、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蹇先艾等。

三、叶绍钧的创作

1.创作概况;

2.短篇小说和长篇《倪焕之》 第二节 创造社及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一、创造社及自叙传小说的兴起

1.创造社的成立及概况 2.自叙传小说的兴起 3.浪漫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4.创造社其他小说家的创作:

二、郁达夫及其小说

1.生平和创作

2.《沉沦》时期的小说特点

3.《春风沉醉的晚上》及后期创作的变异

第四章

郭沫若

第一节 郭沫若及与《女神》

1.生平与创作概况

2.《女神》的内容与艺术特色:泛神论、自我形象、浪漫主义;

3.其它诗集:《星空》《前矛》《瓶》《恢复》。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与《屈原》

1、历史剧观念与创作概况

2、《屈原》的成就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 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初期白话诗

1.概况

2.胡适的《尝试集》

3.其他白话诗人: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沈尹默、周作人。第二节 小诗运动

1.小诗的发生;来源与特色;

2.冰心的《繁星》《春水》

3.宗白华的《流云集》 第三节 湖畔诗社的爱情诗

1.概况及艺术特色;

2.汪静之的《伊底眼》《蕙的风》等。第四节 李金发与象征诗派

1.早期象征诗派;

2.李金发及其《微雨》《食客与凶年》。第五节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一、新月诗派

1.发展概况

2.格律化新诗的美学原则及意义

二、闻一多

1.生平与“三美”为核心的新格律诗理论。

2.《红烛》:浓烈的爱国情思;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3.《死水》:爱国主义的变化与发展;新格律特征;客观抒情。

三、徐志摩

1.生平与创作:“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2.清新轻柔的《志摩的诗》,艺术圆熟的《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形式;

3.艺术成就与贡献

第六章 第一个十年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的现代散文创作

一、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小品散文

二、以冰心、朱自清为代表的抒情散文

与周作人同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朱自清、冰心,在五四时期的美文创作中,以“漂亮”、“缜密”见长。

第七章 初期话剧创作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田汉

(一)《咖啡店之一夜》与《获虎之夜》

(二)《名优之死》

第三节 “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和《压迫》

第二编 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1928—1937年)

第八章 左翼文学运动及文艺思想论争(1学时)

第一节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格局

一、30年代文艺运动的基本线索

二、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点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二、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三、“左联”的成立 第三节 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

这一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局面 左翼阵营与与“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的论战

第九章 左翼小说创作概况 第一节 “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

1.蒋光慈和他的《少年漂泊者》《咆哮了的土地》,华汉和他的《地泉》三部曲、洪灵菲的《流亡》等。

2.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与缺限:浪漫主义的抒情气质和“革命的浪漫蒂克”并存;写“群像”与人物公式化、概念化交织。第二节 丁玲、柔石等其他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

一、丁玲早期短篇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多写富于叛逆精神而又苦闷彷徨的知识女性。成名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创造了带点病态反抗色彩的时代女性沙菲的典型。中期左翼小说:《韦护》、《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的浪漫谛克倾向;《水》、《田家冲》、《母亲》的转向现实主义。

二、柔石的小说创作概述;《二月》评析:苦闷矛盾的知识分子形象;抒情的技巧;《为奴隶的母亲》评析:对封建制度与文化的控诉。

三、叶紫的小说《丰收》,表现丰收成灾的主题,显示了强烈的阶级意识,突出了性格的单面性,减少了叙事语言的暗示性

四、张天翼的小说多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及小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如《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地主官僚的恶德恶行,如《砥柱》、《清明时节》。特点是讽刺的风格,漫画、速写式的笔法。

五、沙汀的代表作有长篇《淘金记》和短篇《在其香居茶馆里》,人物主要是一些反面的土著形象,包括豪绅地主、地方官吏、袍哥大爷。擅长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小环境中表现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突出人物的个性。

六、艾芜有《南行记》,代表作《山峡中》描写被抛出正常生活轨道的野性男女的生存挣扎,表现锈蚀的灵魂中闪现的人性美。抒情、写景、叙事糅为一体的现代抒情小说范例。

七、吴组缃的早期小说偏于心理分析,多写青春爱情、家庭等内容。其中《录竹山房》是最有诗意之作。《黄昏》《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从一种牵拉、连带关系中对全幅乡村破产图作一种总体的形象呈示。第三节 萧红、萧军与东北作家群

一、东北作家群概述;

二、萧军作品简介:概况和《八月的乡村》;

三、萧红生平及创作简况及代表作:《生死场》写东北农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日寇侵入后的苦难与反抗。《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不幸愚昧的生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小城三月》评析:美 丽而忧郁的“抒情诗”。散文化小说特点:感伤的抒情格调;重文化风俗、自然景物描写,不重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散文化结构。

第十章 茅 盾

第一节 生平、文艺思想与创作成就

一、生平及文艺思想

二、创作道路概述 第二节 《子夜》

一、题材与主题: 以民族资本家与买办金融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再现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面貌,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

二、人物形象 吴荪甫是民族资本家的典型。精明、果敢、有抱负,过分自负。赵伯韬是金融买办资本家的典型。阴险、狡诈、腐朽。冯云卿是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形象。工头屠维岳是是吴荪甫形象的补充。

三、艺术成就

(一)结构宏大而缜密。多线条并行发展,多重矛盾交错展示。

(二)心理分析为主的人物描写。

(三)象征、隐喻性的环境描写。第三节 短篇代表作

一、《林家铺子》的主题是《子夜》的补充与延展。

二、《春蚕》和“农村三部曲”:丰收成灾及农民的逐渐觉醒。

三、艺术成就:截取生活横断面,运用典型情节和细节推进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第四节 茅盾的文艺批评与散文创作

一、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之一

从1917年到1926年,他用各种笔名写了文艺批评260余篇。1925年前主要是表现为“表现人生指导人生”,1928年到1935年是带着带着左翼作家的激进主义色彩,注重对文学现象的阶级分析,形成了社会—历史批评。茅盾的文学批评主要以时代性为其基本特点,主要是马列主义的综合批评,历史唯物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评观。

二、革命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三、系列作家论:《鲁迅论》、《冰心论》、《徐志摩论》等

四、散文创作 茅盾的抒情散文创作数量惊人:在《茅盾全集》中占有7卷之多,高达228万余字,包括报告文学、抒情散文、速写杂文等多样品种,质量上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十一章 老 舍

第一节 老舍生平与创作道路

一、简介老舍生平及其创作总体风貌

二、梳理创作基本轨迹与线索

1.早期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

2.《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3.中短篇代表作《月牙儿》、《黑白李》、《老字号》《断魂枪》

4.城市贫民命运悲剧经典:《骆驼祥子》

5.民族史诗巨篇:《四世同堂》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

一、守旧落后的老派市民:以《离婚》中的张大哥、《二马》中的老马先生为代表,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熟与因袭守旧的国民性的深刻联系;以《老字号》与《断魂枪》为例,现代社会中不可逆转的人事变迁与价值转向提出深刻质疑。

二、漫画化的新派市民:如《离婚》中的张天真和马克同,《四世同堂》中的老二祁瑞丰等;以《黑白李》为代表,表现新旧对比。

三、城市贫民群体,以《月牙儿》、《骆驼祥子》为例 第三节 城市贫民命运悲剧的经典:《骆驼祥子》

一、情节结构:这部小说直接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贫民的苦难生活,一个破产农民来到城市谋生,他如何被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以及在这一人生历程中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故事始终围绕“买车”展开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

二、城市贫民典型性的深刻发掘

1.市民性格的多重性发掘。从贫困中发掘的城市贫民的生存意志;小生产者的保守和个人主义

2.精神毁灭的悲剧命运

三、文化批判的独特视角。伦理——文化的批判视角,是老舍表现和批判市民社会的立足点,不同于其他现代写作的独特性也在于此。他表现的是老北京 城市文化制约下的人伦关系和世态人情,关注特定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矛盾和人性冲突。

1.与精神启蒙立场的差异

2.与阶级分析的距离

3.文化决定论的局限 第四节 老舍的幽默艺术

一、幽默是体现在老舍各体文学创作中的稳定风格

二、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相互渗透

四、老舍、钱钟书、赵树理之幽默的简单比较

第十二章 巴 金

第一节 巴金的生平与思想

一、文学活动概述:巴金在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学活动可分为前后两期,即从20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到抗日战争爆发是前期,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共和国成立是后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写了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文革”后,巴金写有随笔集《随想录》。

二、无政府主义思想。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五四”时期。其二,20年代中后期。其三,40年代及其以后。第二节 《家》及其文学成就

一、《家》的写作动因。

二、《家》的内容及人物。《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典型形态。高老太爷是高公馆里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高觉新高老太爷的长孙,是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鸣凤出身穷苦人家,她幼年丧母,被父亲卖到了高家,最后不惜以死抗争,投井而死。

三、《家》的文学成就。《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第三节 《憩园》和《寒夜》

一、《憩园》描述的是一个旧公馆“憩园”的前后两代主人的故事。《憩园》的主题。《憩园》中的杨梦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

第十三章 沈从文

第一节 边城湘西的歌者

一、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总体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 第二节 田园牧歌的诗美之境

一、创作中的核心概念:生命与自然

二、《边城》主要内容简介

三、《长河》主要内容简介 第三节 “乡下人”眼中的都市

沈从文的小说整体用生存与生命的对立、历史与想像的对立、现实与幻想的对立重构了它眼中的乡村和都市,构成其城乡叙述对照。

一、以《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为例,表现对都市人虚伪的尖锐讥讽和调侃。

二、以《虎雏》、《都市一妇人》、《如蕤》等为例,讲述主人公逃离都市的故事,同时开始转向探寻都市生命重造的可能性。第四节 以文学构筑的生命乌托邦

一、“生存”与“生命”的对立

二、乡土生命的自然形态

三、都市生存的物化形态

京派的生命理想从乡村中国产生,强调生命的本真存在,这成为是“重造民族品德”的文化理想的必由之路。

第十四章 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2学时)

第一节 京派小说

一、生命世界的守望者:代表作家及创作概况简述;京派小说艺术特色概论;

二、“乡下人”的身份体认和审美眼光:

a.京派的“乡下人”身份的文化内涵b.城乡叙述对照的形成:城乡叙述对照体由此形成,和谐自然的是乡土,冲突矛盾的是都市。正是出于对都市客观非 自然、反生命本质的警醒,出于对都市现实的深刻怀疑,京派叙事表达出乡土生命的真实性。

三、田园牧歌化的抒情小说,其诗性表现: a.人物性格及其生命体验消除内部对立 b.充分把握“心灵的悲剧” c.浓郁的抒情风格

第二节 海派小说

一、流派的现代主义特征及其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关系;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生平与创作简介

二、“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

新感觉派用“感觉”特殊性质,使人们从另一种视角重新来审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外部环境。

三、“感觉”叙述的文学意义

四、颓废观与文学形象 a.颓废的故事形态 b.颓废的文学形象展现

五、心理剖析的现代诠释。以施蛰存的现代心理分析小说为例: a.《梅雨之夕》:现代都市人的多重心理与潜意识剖示

b.《将军的头》:以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

第十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新诗

第一节 殷夫与“红色鼓动之诗”

一、早期诗作《孩儿塔》:多歌唱爱情和自我的孤寂,向往光明,渴求反抗斗争。诗风忧郁感伤。

二、后期诗作:歌唱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斗争,如《血字》;歌唱自我同旧阶级的决裂,如《别了,哥哥》。诗风激昂刚捷,明快有力,节奏铿锵,被称为“红色鼓动诗”。第二节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一、特点与贡献:坚持诗歌反映现实,推动长篇叙事诗的写作,探索新诗大众化、歌谣化的途径。

二、缺点:对诗歌艺术规律重视不够,一些作品显得粗糙,诗性不足。第三节 臧克家的诗作

一、生平与创作概述

二、前期代表作《老马》、《难民》、《罪恶的黑手》,以格律形式反映社会现实,重视字句的锤炼,意象丰富、含蓄。被称为“苦吟诗人”。

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第四节 现代派诗歌

一、概述:形成于三十年代初,鼎盛于1936年前后。艺术表现以象征主义方法为中心,融化西方象征派、意象派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重要的诗人有戴望舒、汉园三诗人、废名等。抗战爆发后,大部分诗人转向描写社会现实。

二、戴望舒的创作

1.生平与创作概述

2.《雨巷》:“为新诗的音节开了新纪元”。

3.《我用残损的手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民族苦难中抒写个人的不幸,诗风豪迈。写实与象征结合,形式是半格律的自由体。

三、卞之琳、何其芳、废名等的诗歌

1.卞之琳的诗,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探索人生哲理,表现爱情。技巧与形式上,融汇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场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重格律探索,如《酸梅汤》、《断章》。

2.何其芳的诗:前期是对忧郁缠绵的爱情、梦、美的追求。用象征手法,文字华丽。如《预言》、《爱情》。抗战时期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热情明朗,乐观向上,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宽广》。

3.废名的诗:抒写了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了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朱光潜曾指出:“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如《街头》《灯》《掐花》《镜》等。

第十六章 曹禺与第二个十年的戏剧

第一节 第二个十年的戏剧

一、概述

戏剧创作在本时期臻于成熟,曹禺的《雷雨》、《日出》可视为我国现代话剧剧本成熟的标志。除曹禺外,本时期还涌现出了夏衍、李健吾、宋之的、陈白尘等新人,把话剧创作与演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1.五大剧社: 南国社、复旦剧社、上海戏剧协社、辛酉剧社、摩登剧社。2.“无产阶级戏剧” 3.“红色戏剧” 4.国防戏剧

5.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 6.农民戏剧实验

三、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建吾的创作 1.剧场戏剧的确立 2.主要戏剧场作

夏衍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洪深 《农村三部曲》、《走私》、《飞将军》、《女人女人》等。李健吾的剧作

第二节 曹禺生平及创作概况

生平与创作,西方现代戏剧的影响,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第三节 说不尽的《雷雨》

《雷雨》四幕剧,表现两个家庭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葛,由八个人组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亲子、血缘、性爱、阶级)构成的网;三条主要情节线索

戏剧通过特定的家庭关系、人物的社会因素,由暴露大家庭罪恶转向社会罪恶,更重要的是展示家庭悲剧、社会悲剧的同时,写出了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命运悲剧和精神悲剧;人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可主宰这种悖论式的生存困境。

一、中国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

通过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鲁家)集中展开两个家庭的复杂的历史现实矛盾和纠葛。用其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与现在情节交织,把“过去的悲剧”由“现在的悲剧”的发展而逐步引出。

二、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1.人物形象的浓烈情感性:如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2.注重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第四节 《日出》及《原野》

一、《日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

二、《原野》: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探求

第五节 《北京人》和《家》

一、《北京人》:封建家族与士大夫文化的挽歌

二、《家》:不同于巴金小说的戏剧再创造

剧本以觉新、瑞珏、梅表姐、鸣凤为主角,着重写旧礼教对青春和爱情的摧残。剧本具有浓郁的诗情戏剧。

第十七章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类散文创作

一、林语堂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30年代提倡“幽默”文学,以文白夹杂的“语录体”,庄谐并出地谈性灵,说自我,话闲适。

二、“鲁迅风”杂文

鲁迅的杂文影响和启发了一批作者,形成了“鲁迅风”杂文作者群。

三、“京派”与开明同人散文

第三编 新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十八章 “抗战”与40年代的文学运动

第一节 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

抗战文学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

一、阶段性:

a.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b.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

c.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

二、区域性:

a、“孤岛”文学的概况

b、沦陷区文学的概况

c、大后方文学的概况

第二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解放区的文艺运动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背景及《讲话》的内容、意义和缺失。

二、解放区文艺运动概况和小说、诗歌、戏剧创作的成就。第三节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一、关于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

四、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争

五、胡风的文艺理论

胡风理论的核心命题是“主观战斗精神”,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三大支柱(三个主要观点):

1、“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题材自由;

2、“精神奴役创伤”说,反对以“民粹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3、“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第十九章 赵树理

第一节 赵树理的文学道路及其意义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文摊“文学家与“赵树理方向” 第二节 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

一、题材与“问题小说”模式

二、对于农民形象的成功塑造

三、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 第三节 代表作品介绍

短篇《小二黑结婚》、《传家宝》、《邪不压正》,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第二十章 解放区作家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短篇小说的成就

一、孙犁的诗化小说

1、概述:抒情化、散文化、诗化

2、《荷花淀》

二、康濯和孔厥的短篇小说

三、解放区军事题材短篇小说

四、知识分子题材短篇小说 第二节 长篇小说创作

一、丁玲40年代的创作

1、风格的转变

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周立波与《暴风骤雨》

1、生平及创作简介

2、《暴风骤雨》

三、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的长篇小说 《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

四、《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与“孤岛”、沦陷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国统区的小说创作

一、抗战几个阶段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变迁

1.初期偏重纪实性的小说“报告文学化”现象 2.稍后,作家对战争中民族精神的新变化进行了表现

3.随着抗战的持续和深入,作家的视线由光明转向黑暗,小说创作中的暴露讽刺之风大盛,如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人的作品。

二、国统区重要作家及作品介绍

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等暴露讽刺作品 “七月派”小说作家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 第二节 “孤岛”和沦陷区文学创作概述 第三节 张爱玲和她的《传奇》

一、张爱玲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张爱玲笔下“传奇”世界的艺术特色

三、雅俗结合、兼取中西、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钱钟书生平及著述简介

二、《围城》的人物与主题

三、《围城》的风格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第五节 张恨水与通俗小说的发展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张恨水小说的“言情”

三、张恨水对通俗小说的改造与发展

第二十二章 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艾青

一、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1.生平及创作概况

2.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1.雪与雾

2.土地和旷野

3.黎明和太阳

4.生与死

三、艾青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1.反叛意识

2.苦难意识

3.平民意识

4.战争意识

四、艾青的诗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 第二节 “七月派”的诗

一、创作概述

1.讴歌抗战,呼唤解放。

2.抨击丑恶,揭露黑暗。

3.赞美革命人民。

4.赞美自然,赞美光明。

二、绿原、鲁藜、阿垅的诗 第三节 “九叶派”的诗

一、创作概述

二、追求“平衡美”和“新诗戏剧化”

三、穆旦的诗歌创作成就 第四节 田间的诗

田间的诗歌创作与《给战斗者》 第五节 冯至的诗

一、《昨日之歌》所收作品写于1921年至1926,以歌吟友谊和爱情最为动人,尤其是爱情诗篇别具一格,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的哲思。其中长篇叙事诗《吹箫人的故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二、《北游及其他》收入诗人1926-1929年创作的诗歌。第一辑以爱、相思为主题,第二辑是诗人孤独中“无归去”时的“自咏诗”,第三辑是诗人“公开的爱情历程中的产物”,其中感伤情绪淡薄了,思量成分加重了,开始向哲理诗人转变。

三、《十四行集》,写于1941年,共27首,1942年结集出版。表现了冯至的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表现了他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意识,在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十四行诗的最高成就。第六节 政治讽刺诗

1.概述

2.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 第七节 解放区的诗歌创作

一、平民、大众化倾向

二、群众性诗歌运动勃兴

三、民歌体长篇叙事取得成就

第二十三章 第三个十年的戏剧

第一节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一、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

二、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

三、40年代末:**中的广场活报剧 第二节 “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

一、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二、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第二十四章 第三个十年散文

第一节 报告文学 第二节 杂文 第三节 小品文

第五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推荐)

一、N语丝派:A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B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散文。C“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D其宗旨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意识”。

二、N言志派:A周作人是言志派散文的开创者,其代表作家有朱自清、俞平伯、冰心、林语堂、梁实秋。B这些作家的作品是一种超然挺拔的智者小品。他们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为主要思潮,并且往往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坚持自由主义文化立场,本着内心的冲动和情趣把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下来,在意在表现自己的审美原则下,或谈草木虫鱼或讲性灵幽默、或观人生百态、或写琴棋书画,寄寓了作家深层的个性、人格、心理投影。C但也有局限性:一是反映时代精神弱,二是艺术表现力度弱。

三、言志派的不同类型与艺术个性:

1.缜密漂亮型。以朱自清、冰心的散文为代表。其主要表现手法是抒情。

2.冲淡自然型。以周作人的散文为代表。多采用白描、叙事、描写等手法,主题为中

国文化,有深度、含蓄、沧桑感。

3.闲适幽默型。以林语堂的散文小品为代表。主要以幽默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四、N报告体叙事散文:后称为报告文学。以记实为主,把记叙、描写、议论融为一炉。

瞿秋白的《饿乡纪程》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叶圣陶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五、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

六、周作人散文的类型:一是浮躁凌厉型的杂文,二是冲淡平和的言志派小说。

七、D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1.平和恬淡的抒情。散文中传达的感情,是舒缓节制、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淡淡的闲情、逸情。如《故乡的野菜》。

2.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他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推崇“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既给人丰富的知识,又使文章飘逸洒脱。如《菱角》。

3.徐舒自如的语言。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的痕迹,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神韵。极力追求“平淡自然”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

八、朱自清散文的主要内容:A揭开黑暗社会帷幕的一角,予以无情暴露和批判。直涉现实,痛砭锢弊。B写家庭,写朋友,写山水,在景物人情中抒发自己的情怀,揭示人生真谛。九D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如《给亡妇》。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

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荷塘月色》选择了极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来寄托作家的情思,即

明月与荷花。荷花与明月在传统审美经验中已构成固定的象征意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明月的洁白无暇,都是清高廉洁、清风亮节的士大夫人格对应物。

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景写情,表现了很强的时空顺序,描

写秦淮河上的水色、天光、月态、灯影。《春》从三个层次描写春天:“盼春”——“描春”——“颂春”。在作为重点的“描春”中,又分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构成一种匀称稳定的结构美。

4.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十、梁遇春:《春醪集》、《泪与笑》两本散文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

十一、N左联:

1、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2、出席会议的作家有鲁迅、冯雪峰、冯乃超、沈瑞贤等四十余人。

3、会议的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4、左联的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由党领导的文艺的开始,推动了左翼文学的迅速发展。

十二、N论语派:1.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2.以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文。3.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十三、D四大文学论争: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1.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焦点是文学有没有阶级性。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论

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是一种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2.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1、论语派与周作人一致,强调对灵魂自我审

视与表现,强调人的“性灵”文艺要摆脱社会的约束,回到自然,提倡小品文。

2、鲁迅批之,著有《小品文危机》,说其为“小摆设”,提倡写战斗性小品文。

3.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

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

4.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他们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判。

十四、N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命文学派”“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

十五、N京派小说: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他们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十六、N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十七、“左联” 早期代表人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咆哮的土地》

“左联”后起新人代表人柔石, 长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讽刺暴露文学(侧重讽刺)代表人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讽刺暴露文学(侧重暴露)代表人叶紫《丰收》吴组缃《樊家铺》

十八、沙汀最有特色的小说有两类:一是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败性的描写,如《丁跛公》《代理县长》等。一是对四川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如《兽道》《凶手》《在祠堂里》等。艾芜小说的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既生动地描写了边境流浪人的心灵,也写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特色环境;浓郁的抒情性。《南国之夜》《南行记》《故乡》等。

十九、丁玲的成名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三个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二十、N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青年作家,主要有萧红、萧军、舒群、骆宾基等人。他们在作品中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

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他们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表露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2、其作品主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骆宾基的《边陲线上》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二

十一、N新感觉派: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其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具有意识流特征。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作精美的加工。文学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

2、以都市题材为主。

3、性爱描写成为小说风尚。

4、注重小说形式的猎奇和创新。

二十二、早期海派小说家代表人张资平《最后的幸福》《长途》和《上帝的儿女们》。新感觉派作家:刘呐欧《都市风景线》。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公墓》《上海的狐步舞》。二

十三、茅盾: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鼎盛期 《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二十四、D茅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1.开拓了都市题材和“史诗”式小说文体题材,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其小说就是一部中国现代社会的编年史。

2、开创“社会剖析小说”模式,建立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3、创造两大人物形象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和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4、完善了小说形式的走向:表现在细腻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宏大的结构艺术等方面。

二十五、D史诗式小说文体的特点:

1.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2.注重小说结构艺术: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3.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

4.注重心理刻画,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努力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注意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

二十六、茅盾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时代性,阶级性,意识形态性。

二十七、D《子夜》结构线索特点:蛛网式的密集结构。主线: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下分五条线索:1.资本家们在公债交易所中的投机活动。2.围绕中华民族工业的命运。3.工人阶级的斗争。4.农村革命运动。5.知识分子。

二十八、D吴荪甫人物形象:是中国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末路英雄。他是高素质的民族企业家,既有文化素质,有理想雄心,也有出色的管理才能,性格干练、精悍。“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作为一个民族工业资本家,他具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又有刚愎自用的性格,浓缩地反映了3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家的整体形象。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一是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二是社会动荡混乱。总之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而又自私、贪婪、专断。本质上有软弱的一面,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在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网中,困兽般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结局,带有悲壮性。

二十九、老舍1926年开始在英国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十、D老舍小说最大的贡献:

1、主题: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塑造了生动的市民形象系列。

2、人物形象—市民世界:老派市民:善良、驯顺、保守、怯懦。新派市民: 资本主义化、殖民地化、堕落。理想市民:正派、侠客、实干家。城市贫民: 命运悲惨。

3、京味儿:背景:北京市民生活。语言:北京市民口语

4、幽默:和颜悦色、带着同情、“笑骂,又不赶尽杀绝”。

十一、D祥子的形象: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他具有农民式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农民式的善良、朴实、勤劳、内向和坚韧。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的生活态度是非常农民化的,他没有非分之想,没有对生活的奢侈要求,只希望凭着自己的劳动过着温饱的生活。他把这种生活理想寄托在车上,在他看来,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就可以过上温饱生活。他对于车的执著,对车的感情,就象农民对土地和耕牛一样。农民是一亩地,两头牛。他是一个人一辆车。他以农民的坚韧、勤劳、节俭,去实现一辆车的理想,早出晚归,省吃俭用,用一个闷葫芦,把每天挣来的钱存起来。他和虎妞结婚以后,虎妞不喜欢他拉车劳动,让他做点小买卖,或者买几辆车出租,吃利息。但是,他坚决不干,非拉车不可。这也显示了他农民式的价值观念。但是虎妞死了以后,又变得一无所有。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朝气和纯洁,没有道德感,开始吃喝嫖赌,寻衅斗殴,曹先生的帮助和关心,使祥子萌生了新生活渴望。然而,小福子却在妓院里悬梁自尽。这是对祥子的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他彻底堕落。成为市井街头的流氓地痞。祥子由一个淳朴农民变成了市井无赖。

十二、D祥子悲剧根源:

1、社会因素:1)、动荡不安的黑暗社会。2)、病态的城市文明

2、个人因素:1)、思想缺陷:个人奋斗思想。2)、性格心理弱点:缺乏自制力、自暴自弃。三

十三、虎妞:双重身份。车场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因此,其性格显得颇为复杂。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三

十四、巴金1、1928年创作发表处女作《灭亡》,标志着巴金作家生涯的正式开始。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现代文学时期的最后一部小说《寒夜》。

十五、D《家》的思想内容:控诉、暴露与反抗。抨击大家庭的罪恶,颂扬人的觉醒。

1、对家族制度罪恶的控诉。是《家》中最具有感染力和批判力量。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钱梅芬、李瑞珏、鸣凤,她们都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最有力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和死亡。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鸣凤是封建家奴制的牺牲品。

2、暴露家族制度的腐败,是《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家长生活的描写上。

3、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反抗性体现在觉民、觉慧和琴等青年身上。颂扬了人的觉醒。

十六、D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与丫鬟鸣凤恋爱。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 ”: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意义: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其次,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仍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三

十七、D觉新:形象:1.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的主导性格是怯弱和忍让。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黑暗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家庭。

2、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生活环

境,使他确认了作为长房长孙的身份,也养成了他认同这种身份的性格。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根源,却怯于反抗的行动。在他身上更深刻地体现出封建文化对人摧残和扼杀。意义:

3、高觉新的性格在本质上是生命意志、生命力量的匮乏。他的生命始终是处于压抑的状态。从高觉新的性格中,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是怎样在骨子里剥夺了人的自我的。

4、高觉新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心理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冲突。“一半是圣徒,一半是帮凶”。半新半旧的人物。读过新书却过着旧生活。既为旧道德牺牲,又为新道德殉葬。他又富有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品质。

十八、沈从文1933年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次年创作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成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湘西世界。都市世界。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纲要整理(1917~199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①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②要求艺术的“和谐”与“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追求诗歌的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1.4.美文1.5.语丝文体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

    中国现代文学史题签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4,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分析、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经验及教训,系统分析和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在各个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学时:64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晚晴文学改良的主要内容: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论述:一,梁实秋的文学基本观点:梁实秋发表《文学与革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