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试卷含答案
2018年 初二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专项复习
1.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梯子的顶端下滑2m后,底端将水平滑动2m吗?请说明理由.
2.写出如图格点△ABC各顶点的坐标,求出此三角形的周长。
3.如图,已知△ABC中,∠C=90°,AB=10,BC=6,(1)计算AC的长度;
(2)计算AB边上的中线CD的长度.(3)计算AB边上的高CE的长度.4.已知,如图,在△ABC中,∠C=90°,∠1=∠2,CD=15,BD=25,求AC的长.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道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米C处,过了2秒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的距离为50米,请问: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6.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7.如图,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高h=1.8 m,棚宽a=2.4 m,棚的长为12 m,现要在棚顶上覆盖塑料薄膜,试求需要多少平方米塑料薄膜?
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C=3cm,AB=4cm,BD=12cm.求CD的长.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活动.如图,已知一架竹梯AB斜靠在墙角MON处,竹梯AB=13m,梯子底端离墙角的距离BO=5m.(1)求这个梯子顶端A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4m到点C,那么梯子的底部B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距离BD=4m吗?为什么?(3)亮亮在活动中发现无论梯子怎么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梯子上总有一个定点到墙角O的距离始终是不变的定值,会思考问题的你能说出这个点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8,AC=4AC,BD,AC与BD交于点F. 求:(1)四边形ABCD的周长;(2)AF的长度;(3)△ADE的面积. ,∠ABC=90°,AB=AD,BC=C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连接
12.如图,AB⊥BC,DC⊥BC,垂足分别为B、C,设AB=4,DC=1,BC=4.(1)求线段AD的长.(2)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AP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线段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底面直径等于4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是多少?
1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CD是∠ACB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是边AC、BC上的动点.AB=,设AE=x,BF=y.
(1)AC的长是 ;
(2)若x+y=3,求四边形CEDF的面积;
(3)当DE⊥DF时,试探索x、y的数量关系.
15.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90°,AB=AC,点D是斜边BC的中点,点E、F分别为AB、AC边上的点,且DE⊥DF.
(1)判断DF与D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E=12,CF=5,求△DEF的面积.
参考答案
1.2.A(2,2)B(-2,-1)C(3,-2);AB=5 AC=3.解:
BC=
周长=5++
4.解:过D作DE⊥AB,垂足为E,∵∠1=∠2,∴CD=DE=15,在Rt△BDE中,BE=20, ∵CD=DE,AD=AD,∴Rt△ACD≌Rt△AED,∴AC=AE.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AC+20)2=AC2+(15+25)2,解得AC=30.5.解:∵AC=30米,AB=50米,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0米,∴小汽车速度为20米/秒=72千米/时>70千米/时,∴小汽车超速了
6.解:如图,由题意得,AC=4000米,∠C=90°,AB=5000米,由勾股定理得BC=3000(米), 所以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40(千米/小时)
7..解: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 m,所以矩形塑料薄膜的面积是:3×212=36(m)8.9.10.解:
11.解:(1)∵AB=8,AC=4,∠ABC=90°,∴BC=
=4,∵AB=AD=8,BC=CD=4,∴四边形ABCD的周长=2×(8+4)=24;(2)∵AB=AD,BC=CD,∴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AFB=90°,∴BF==,∴AF=
=
;
(3)∵BD=2BF=,∵S△ABD=BD•AF=AB•DE,∴DE=,∵DE∥BC,∴∠AED=∠ABC=90°,∴AE==,∴S△ADE=AE•DE=××=.
12.(1)过D作DE⊥AB于E点,AE=3,BC=4,所以AD=5;(2)当AP=AD时,BP=3;当PA=PD时,BP=0.125; 13.略
14.(1)4;(2)5;(3)x+y=4. 15.解:(1)DF=DE,理由如下:如图,连接AD,∵AB=AC,D为BC的中点,∴AD⊥BC,AD=CD=BD,∵DE⊥DF,∴∠CDF+∠ADF=∠EDA+∠ADF,即∠CDF=∠ADE,在△DCF和△DAE中,∴△DCF≌△DAE(ASA),∴DF=DE;
(2)由(1)知:AE=CF=5,同理AF=BE=12.
22222∵∠EAF=90°,∴EF=AE+AF=5+12=169.∴EF=13,又∵由(1)知:△AED≌△CFD,∴DE=DF,∴△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2+DF2=EF2=169,∴DE=DF=,∴S△DEF=×()2=
.
第二篇:人教初二语文三峡复习材料
《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
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
4、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 献: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第三篇:勾股定理复习
《勾股定理复习》说课稿
李小英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复习。本章是以“勾股定理——平方根——立方根——实数——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勾股定理的应用”为线索展开的,沟通勾股定理、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之间的联系,力图体现本套教材“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内容整合设计思路,本节是复习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复习。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而且也是解决其他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历来都是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新课标对这一内容明确要求: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因此,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熟练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新知的障
本章新授内容共14课时,其中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占4课时,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但可能时间隔的比较长会有所遗忘,不能构建知识体系;另外本章的应用问题非常多,也非常重要,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较低的,往往看不懂题目的意思或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因此如何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所要面临的两大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条理性,书写的规范性也是一个问题。
二、目标的设定
1、目标的设定 根据本课在教材及新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简单的基础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热情;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2、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基于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的重要地位,将本节课的重点设定为: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较低的,往往看不懂题目的意思或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故将本节课难点设定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选择:
1、教学结构及教学基本思路
用导学案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学生课前对几道基础题的训练,使学生对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简单应用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对四个例题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体会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最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完成部分达标测试题加以巩固和提高。基本思路:①学生分析基础训练题,教师点评和归纳;
②黑板显示典型例题,师生合作共同分析,学生板演解题过程,教师评讲,并及时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③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以及有何收获; ④学生完成部分达标测试题,教师评讲并及时进行补标。
2、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课前完成的训练题复习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简单应用,通过四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所以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突破难点。通过达标测试来消化重点和难点。
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
由学生的课前对几道基础题的训练来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本节课所复习的主要内容,过渡到典型例题的讲解师生合作共同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及时总结。最后通过达标测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
4、教辅手段的使用
本节课用导学案的形式组织教学,先做后导,提高教学效果,增大课堂容量。用小黑板展示例题,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观察分析问题。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学法指导
勾股定理学生已经学过,因此通过课前训练让学生自己回忆出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使学生自己进入复习的角色。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如何构建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先由学生讨论并请个别学生进行分析,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和说明,突破学生的障碍。
五、作业设计
一组基础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知识点;达标测试中的大部分题目是巩固所复习的知识,个别题用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勾股定理
【知识体系】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于。
2、勾股逆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且∠
=90°)
注意:
(1)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此结论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不仅可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而且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中哪一个角为直角,这种利用计算的方法来证明的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事实上,当三角形三边为a、b、c,且c为最大边时,①若a2+b2=c2,则∠C为直角;
②若c2>a2+b2,则∠C为钝角;
③若c2 (3)满足条件a2+b2=c2的三个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 这些勾股数组的整数倍仍然是勾股数组。 3、最短距离:将立体图形展开,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距离(斜边长)。 注意:(1)勾股数是一组数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满足;②三个数都为正整数。 (2)11~20十个数的平方值: 【考点应用】【题型一 勾股定理定理的应用】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求第三边的长。 2、(1)一架长2.5的梯子,斜立在一竖起的墙上,梯子底端距离墙底0.7(如图),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 米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如图,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面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底端的滑动距离 1米,(填“>”,“=”,或“<”) (3)如图,梯子AB斜靠在墙面上,AC⊥BC,AC=BC,当梯子的顶端A沿AC方向下滑x米时,梯足B沿CB方向滑动y米,则x与y的大小关系是() A.x=y B.x>y C.x y D.不能确定 (4)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上还多1 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绳子下端刚好触到地面,试问旗杆的高度为 米 【题型二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1、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① 先确定最大边(如c); ② 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③ 若=,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90°,AB=13,BC=4,CD=3,AD=12,求证:AD⊥BD.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为CD上一点,且CF=CD. 求证:△AEF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各组数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5,6,7 B、40,41,9 C、,1 D、,4、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从中取出三根将它们首尾顺次连结搭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三根细木棒的长度分别为() A、2,4,8 B、4,8,10 C、6,8,10 D、8,10,12 5.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6、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20,BC=15,CD=7,AD=24,∠B=90°,求证:∠A+∠C=180°。 7、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求折痕EF长。 A B8、一只蚂蚁从长为5cm、宽为4 cm,高是6 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cm9、某沿海开放城市A接到台风警报,在该市正南方向10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沿BC方向以20km/h的速度向D移动,已知城市A到BC的距离AD=60km,那么台风中心经过多长时间从B点移到D点?如果在距台风中心30km的圆形区域内都将有受到台风的破坏的危险,正在D点休闲的游人在接到台风警报后的几小时内撤离才可脱离危险? A B C D 第9题图 10、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 cm,BC=10 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求CE的长.11、如图,把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点D处,点C落在C’处,折痕EF与BD交于点O,已知AB=16,AD=12,求折痕EF的长。 12、已知:如图,△ABC中,∠C=90º,AD是角平分线,CD=15,BD=25.求AC的长. 【课堂测试】 1、在长方形ABCD中,,E为BC的中点,F在A B上,且.则四边形AFEC的面积为 2、如图3,在△ABC中,∠C=90°,BC=6,D,E分别在AB,AC上,将△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若A′为CE的中点,则折痕DE的长为() A. B.2 C.3 D.43、如图4,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 . 4、如图5,△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 (A)3.5 (B)4.2 (C)5.8 (D)75、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 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A.h≤17cm B.h≥8cm C.15cm≤h≤16cm D.7cm≤h≤16cm6、如右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 方形的边长为5,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为 7、如图,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 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勾股定理知识小结 一、知识结构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在⊿ABC中,∠C=90 º,则c=ab,b=c-b,a=c-a)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与a+b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b=c,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 a+b,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a+b,则△ABC为锐角三角形)。(定理中a+b=c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 c = b,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 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5)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 ******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二.知识点回顾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先确定最大边(如c) (2)验证a+b与c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若具有相等关系,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具有相等关系 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222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a+b=c中,a,b,c为正整数时,称a,b,c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1)3,4,5;(2)5,12,13;(3)6,8,10;(4)8,15,17(5)7,24,25(6)9, 40, 41„(7)前面各组数的整式倍如3n,4n,5n(n是正整数);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组勾股数: 2n,n-1, n+1(n>2n为正整数);例如 8,15,17(第一个数是偶数)2n+1, 2n+2n, 2n+2n+1(n为正整数)例如 9, 40, 41(第一个数是奇数)m-n,2mn,m+n(,m﹥nm,n为正整数)222222222224、练习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6和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三边一定为10 B.三角形的周长为24 C.三角形的面积为24 D.第三边有可能为10 2.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A、25 B、14 C、7 D、7或25 3.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的是()A、a=1.5,b=2, c=3 B、a=7,b=24,c=25 C、a=6,b=8, c=10 D、a=3,b=4,c=5 3.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是3,4,5,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A.4 B. C.D. 5.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A、24cm2 B、36cm2 C、48cm2 D、60cm2 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5cm,周长为12cm,则它的面积为()。 A.12 B.6 C.8 D.9 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6,周长为36,则三角形的面积为()A、56 B、48 C、40 D、32 8.Rt△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Rt△的周长为()A、121 B、120 C、90 D、不能确定 9.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 B、30海里 C、35海里 D、40海里 10.放学以后,小红和小颖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 小红和小颖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红用15分钟到家,小颖20分钟到家,小红和小颖家的直线距离为()。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D、不能确定 12.直角三角形中,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6,64,则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13.在△ABC中,∠C=90°,若AB=5,则++=__________.1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1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16、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这三个数分别为__________.17.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__________米.18.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m,那么15m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____m.19.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和5,求以第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20.在△ABC中,∠C=90°,AB=m+2,BC=m-2,AC=m,求△ABC三边的长。 三、勾股定理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已知BC=10cm,AB=5cm,则对角线BD= cm。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为2,则正方形边长为。 3.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其斜边扩大到原来的。4.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差恰好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5.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小刚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小刚5000米,则飞机每小时飞行 千米。6.在Rt△ABC中,∠C=90°,若a:b=3:4,c=20,则a=,b= 。7.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 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6,BC=8,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且CE与AB交于点F,那么AF=。 9.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茶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acm(茶杯装满水),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如图,数轴上有两个Rt△ABC、Rt△ABC,OA、OC是斜边,且 OB=1,AB=1,CD=1,OD=2,分别以O为圆心,OA、OC为半径 画弧交x轴于E、F,则E、F分别对应的数是。 11.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在同时同地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则一个半小时后两船相距 海里。 12.所谓的勾股数就是指使等式a2+b2=c2成立的任何三个自然数。我国清代数学家罗士林钻研出一种求勾股数的方法,即对于任意正整数m、n(m>n),取a=m2-n2,b=2mn,c=m2+n2,则a、b、c就是一组勾股数。请你结合这种方法,写出85(三个数中最大)、84和 组成一组勾股数。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在△ABC中,∠A=90°,∠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2+b2=c2 (B)b2+c2=a2(C)a2-b2=c2(D)a2-c2=b2 14.在△ABC中,已知AB=12cm,AC=9cm,BC=15cm,则△ABC的面积等于() (A)108cm2 (B)90cm2 (C)180cm2 (D)54cm2 15.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到原点的距离是 () (A) (B) (C) (D)2 16.池塘中有一朵荷花,它直立在水中,荷花高出水面半尺处长着一朵红莲,一阵风吹来把荷花吹倒在一边,红莲倒在水面位置距荷花生长处水平距离为2尺,则池塘深() (A)3.75尺 (B)3.25尺 (C)4.25尺 (D)3.5尺 17.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园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式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 () (A)13 (B)19 (C)25 (D)169 18.如图所示,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m,梯子的顶端B到地面距离为7m,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距离为3m,同时梯子顶端B下降至B′,那么BB′() (A)等于1m (B)小于1m (C)大于1m (D)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共58分) 19.(8分)如图,从电线杆离地6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长10米的缆绳,这条缆绳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有多远? 20.(8分)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为S1=4.5π,S2=8π,S3=12.5π,把三个半圆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则△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21.(12分)求知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下图所示,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CD=13m,DA=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天,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买草皮? 22.(12分)如图所示,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23.(10分)如图,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和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有刻度的卷尺。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量得AD长30厘米,AB长40厘米,BD长50厘米,则AD边垂直于AB边吗? 24.(8分)观察下列各式,你有什么发现? 32=4+5,52=12+13,72=24+25 92=40+41......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蕴涵其中呢?(1)填空:132= +(2)请写出你发现的规律。 (3)结合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5 2.2 3.2倍 4.直角 5.540 6.12、16 7.5或 8.10 9.12cm≤a≤13cm 10.-、11.30 12.13 二、选择题 13.A 14.D 15.B 16.A 17.C 18.B 三、解答题19.13米20.△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21.学校需投入7200元购买草皮。22.3cm23.(1)用卷尺分别测量AD、AB、BD的长,然后计算AD2+AB2,看是否与BD2相等,如果相等,则△ABC是直角三角形,AD⊥AB;否则不是直角三角形,DA不垂直AB,同理,可判断BC与AB是否垂直。(2)∵AD2+AB2=302+402=502=BD2 ∴∠DAB=90° ∴AD边垂直AB边 24.(1)132=84+85(2)任意一个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可拆成两个连续整数的和,并且这两个连续整数与原来的奇数构成一组勾股数。 (3)略第五篇:勾股定理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