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4: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第一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做教育的思考者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实验二小:赖桂林

在2015年的10月份,学校下发了《静悄悄的革命》和《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两本书籍,从书名上看,后者《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与我的教学更息息相关,更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在这个充电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阅读,做读书笔记,并在这三天的休息时间里,把这本书拜读完。应该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精神食粮,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籍,《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作者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本好读的书。吴非老师的这本新书,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一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到之作,语言通俗风趣而不失文雅,可以长读,也可以抽空翻翻,都能从中受益。

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对吴菲老师的几个观点感触颇深,感同身受。其一:“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的。”

每当看到这句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强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说: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对教室卫生比较注重,喜欢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受我影响,我教过的学生们在打扫教室时也会把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的整整齐齐,同时,对于窗台上的花摆放也是非常美观,整个教室走进去非常整洁、舒服。由此可见,言传身教不只限于家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可能比家长还要大,他们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所映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二:“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不让学生反感也是一门功课。”

我们说,教师语言显示职业修养。教育,即言传身教,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不让学生反感也是一门功课。

通过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妙语连珠”不仅可以让你的课堂生动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接受你,喜爱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教师尽可能多的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导语或悬案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妙语连珠”的老师。我认为,想要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那如何成为一位“妙语连珠”的老师呢,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紧跟时代的脚步,并能够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转化成学生们容易理解的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在与学生谈话时也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内心脆弱敏感,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适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用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教育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讽刺。一味地说教。

其三:“让思考点亮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吴菲老师说: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本源。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社会所赋予我们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毕竟这个力量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教师就要用这份有限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本身就要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再用这种人格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四:“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

吴非老师说:“我们做教师的,如果不能在课堂上说心里话,学生怎么可能成为有正常思维的人?同样,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发现并提出问题,不能发表个人见解,那样的教学又有什么价值?那样的课堂谁会怀念?”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历程,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在众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帮助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如果教师不能真诚地对待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说心里话,那就很难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课堂要让学生向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明白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愿意为此做出教学改进,课堂就有可能让学生越来越喜欢。

最后:用书中一句我认为最值得人深思的一句话来总结——“认识你面对的学生。如果说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而教师是园丁的话,那么园丁必定要了解所有花的属性、开花时间、喜阴喜阳等才能让花园中的花争相绽放。”让我们在这片教学的花园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第二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借助《图书漂流》的机会,有幸阅读到吴非老师历经五年潜心思考的心血之作——《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吴非老师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课堂,与未来有关

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学无非是“课堂”与“人”的关系。至今仍然在思索课堂上的一切。在那些年里,每天都在思想,为此殚精竭虑,时喜时忧;那几十分钟的一节课,你虽然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却无法预知那些妙不可言的细节或是突然出现的.障碍,你也未必能清晰地描述它与未来的某种联系。人的一生,有12年要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不能不思考。

二、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只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职业追求的教师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并获得灵感。这种职业状态,来自对“学”的认识,即他首先是思考型的学习者,他能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同时也知道这节课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对有追求的教师而言,每节课的作用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照亮课堂的光

在课堂上,所有的人都在“学”,包括讲台边的这个角色。“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老师从不在意所谓的“桃李满天下”,也从不以学生的成就为荣,教师职业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职业能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与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

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同样无价值。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我们能看到,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的自由思想会照亮教室里年轻的心。每节课都是生命的脉动,用生命激情点燃的课堂,有温度,会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

四、常识,常理,常情

教师在课堂上实践相关教学理论,有这种意识是积极的,不过,如果始终把课堂当作试验场,致力于课堂教学理论化,过于追求“创新”和“特色”,也许未必是明智的选择。一些教师教学技术娴熟,而当他致力于为自己的课找到一枚与众不同的标签时,很可能会违背规律,忽略教学对象。基础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始终着眼于“人的教育”,如果教师眼中只有“课”而无“人”,那样的“教”没什么社会价值。

教学,像长途跋涉,带着一群儿童、少年,或是稚气未脱的青年,往前走,有时停下休息,偶尔也会绕点儿路,甚至会走错路;虽然我们可能熟悉这段路,但我们每次带着不同的人;他们最终要去不同的远方,直到他们有勇气踏上一段陌生的路,甚至去冒险。他们视为同行者,抑或是智慧使徒,要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回望人生之路时才能判断。

基础教育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全部努力,经过漫长岁月之后,才可能从人的教养、习惯方面看到一点点作用,而追根溯源,却又未必能说清。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

第三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假期中,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这本著作,收录是的作者近年对课堂的一些思考,篇幅短小,思想深邃,语言流畅风趣,非常好读耐读。

吴老师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这段中是这样说的:“学生对课堂会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他们会如何观察教师的教学,离开课堂后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记忆,怎样预测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如何照顾少数学生的情绪„„一名有经验的教师,他对课堂的思考和准备,往往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教一年级的新生后再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有感想。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学校后他们不知道课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时你正上着课突然一个小朋友下座位,仔细一问他是要去扔垃圾,你得耐心地告诉他等到下课再扔;有时全班正安静地写着作业或者讨论着某个问题突然有小朋友站着,你要耐心地告诉他不要随便站着;至于他们随便说话、喝水那更是家常便饭。你也许认为讲个两三遍他们就会明白,但结果却不如人意。他们所期待的也许不是老师严厉地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怎么做。这段时间最头疼的是小朋友会在课上做小动作,比如玩文具盒,玩尺子,玩铅笔等等。一次课间时我问一个小男孩为什么上课总要玩东西,他沉默。我又问是不是我的数学课不好玩呢,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是的,仔细想想自开学以来,我总是在强调课堂常规,着急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一年级孩子的特性。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所期待的课堂不是只讲授知识的课堂,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因此课堂中小游戏的作用不可小觑,小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愿意去学习。

教师不能辜负学生的期待,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进学校,是把课堂当做乐园的,如果把他们限制的太死,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最有体会的是每天的最后一节课,孩子也许心里都想着回家了,而老师却还有作业任务没有完成,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的唾沫横飞的,下面的学生总是心不在焉的,这时自己心里又急,就容易发火。也许这个时候冷静下来,慢慢来,让小孩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写写作业会好许多,毕竟一年级的小孩适应这样一个学习模式还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数学课特别是一年级的数学课可以是轻松的,就像吴非老师说的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有可能是在“白讲”,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需要些什么。

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我觉得今后自己也要随时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自己要主动读一些书,主动思考探究.沉静地多读多思,厚积薄发,努力地做一名学识丰厚的智慧型的教师!2016、8

第四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的读后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吴非先生在他多年从教的经验基础上,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维,向我们剖析了复杂的课堂中各种景象背后的原因,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转变,课堂教学要想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而这本书正是吴非先生对其多年教学经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地思考与反思,对现今中国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读这本书不仅学到了处理教学问题的方法,更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课堂究竟是什么场所,仅仅是将知识教给学生的场所?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告诉学生的场所?被应试教育桎梏的我们课堂上只是在传授知识,只是在传授考试会考到的知识。可吴先生认为“课堂,与未来有关”,这里的未来不仅仅是学生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从个人角度来讲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人格、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从国家层面讲,我们更是在为国家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当今社会甚至未来社会,国与国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这几年一直努力在向创新型社会转型,创新型的社会就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就是从无数像我们这样的教师手中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如果一味地将知识以告知的形式告诉学生,可能在短暂的时期内效果比较显著,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符合社会的需要。

从学科角度来讲,思想品德学科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思品学科是一门育人学科,可是很多时候尤其在毕业班的教学中我们硬生生地把它变成单调枯燥的知识灌输课。这样的课堂何谈生命力?这样的课堂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现在的课堂中,或多或少或发现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这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吴非先生认为“利益’是扼杀好奇心的第一杀手”,反思我们的教育,确实过早地将竞争意识、功利意识灌输给学生了,使他们从小开始就背负起重重的心理负担,原来即使有兴趣也被磨灭了,谁还会将学习作为乐趣,没有兴趣,再好的课也不愿意听。

二、如何看待学生成长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心理上的成熟,知识储备上的丰富,更是法律意识、社会道德的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可是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我的教育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初二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懵懂、活泼好动、叛逆。如何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是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既然要关注、想要改变,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成长。

寒冬腊月梅花开,酷暑六月莲花绽。每朵花都有每朵花的花期,每个孩子的成长周期也是不同。作为老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花开;我们要耐心灌溉,助其成长;我们要细心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不要再在办公室里抱怨孩子太笨,也许他擅长运动,只是对数字反应有点慢而已;不要再说学生太不听话,也许今天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闹了矛盾。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我只是随便地说了几句话,也许就是这几句话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树立一个好的模范榜样,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有人将学生比喻成“璞玉”,我觉得是不恰当的,学生是人,玉是物。玉可以随心雕刻重塑,而人是有思想的,孩子的成长,教师和家长只能引导,不能强行塑造,不然会适得其反。当然,我不赞同教育无用论,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的、深刻的,但影响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一手包办,适当引导,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三、如何看待教师自身发展

曾经认为读书只是在学校里,作为学生时该做的事。但是工作时,我深刻体会到我的不足,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曾经认为一个教师从教一生,教材变动小,知识变动的内容和幅度都很小,教书是在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工作后发现,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我们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还不如学生掌握的多。而且虽然在教看似同样的知识,但每个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的不同,我们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需不断地学习、读书、总结、反思、发现、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新的教学理念,这样自身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吴非先生的书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给我启发,让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为了教好我的学生,我究竟该如何去做。读完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感触颇多,也许有些想法是片面的,也许由于工作经历的关系,我还不能理解书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但现在读有了以上的感悟,也许过几年再读,就有了更深的共鸣或者更深的、不同的理解。

第五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近来,有幸阅读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非的新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讲述了在课堂上每个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了多角度的分析,给了我们许多不一样的启发!书中每一篇都会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阅读这本书过后我有了很深刻的感受。

一、要能换位思考,实际客观地评价每一堂课

大家都知道,每听完一节课,听着都要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做一番点评,在这种时候,有的教师评价很不到位,甚至是外行指导内行。在他们不完全了解课堂背景的情况下而对一节课、或者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妄下结论的事情并不少见。书中介绍了一位教授听课后,对这节课提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吴非听后列举出会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你坐在后面,不可能看到学生的表情……第一三节课,学生可能累了,因为第一、二节是物理测验,或是第二节课是体育课,又加上课间操,有点操场情节,一时没恢复过来;也许第二节政治课或是地理课上发生了什么事,也许课间班主任教室批评了什么事,也许昨天的课上得太兴奋了,也许今天下午有一门课要测验……”所以,要客观的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成功或失败,在听完课后,可以找到上课教师对他的课前准备思路和班级学生的状况做一番了解,然后再下结论。这样,你的评价就能让上课老师所接受。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吴非老师能够去换位思考,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面不同,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设想产生某些想法和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也不一样,在课堂上就会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行为。所以,听课的教师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做出客观评价。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本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所以教师对社会和教育有了更多了解后,就会更加觉得教师肩上所承载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都比不上他们的父母长,但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所辐射的面却要远远超过父母,他们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所映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所赋予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毕竟这个力量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教师就要用这份有限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本身就要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再用这种人格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要脚踏实地做教育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东西做的很表面化,看上去很好,但实际却毫无用处。比如叫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往往做的不够好,只是叫学生去读,而不是很好地去让学生理解,因而,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出现了出表情各异读书现象:有的呆板、有的僵硬、还有的摇头晃脑。其实,真正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不在表情与声调,而在内心。在以往的很多公开课、示范课上,老师们往往在特色和展新意上下足功夫,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去顾及,所以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更像是老师和学生的表演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场所。

所以,课程的教学只有与学生们发生关系后才真正有意义,否则课程就就失去了价值,我们教师不论在什么样的课堂上都要抛开那些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实在。每次打开《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都有意犹未尽之感。透过它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作者对现在许多违逆教育规律的行为的痛恨与无耐,又能深切体会到他对教育事业无比深情的爱

下载《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本于2015年出版、由特级教师吴非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编写的一本针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书籍。作者以数十......

    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700字

    对于一个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堂,我最应该搞懂的无疑是"怎样教"这类问题。怎样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好,这是一个难题。正处于一个......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笔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笔 王永德 2016.1.25 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和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两本著作,根据学校读书活动的安排,每位教师交......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读书笔记(推荐五篇)

    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 建筑楼群,要留出一些余地给绿树、给花草、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流水......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心得体会专题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心得体会 章华小学 李芳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本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作者吴非先生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路栗平放暑假前,校长推荐给我们两本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和《国学与人生》(傅佩荣)。因为从校长那里先拿到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700字(写写帮整理)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700字蒋飞对于一个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我最应该搞懂的无疑是"怎样教"这类问题。怎样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5篇

    学习《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心得 上个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部著作。发现这是一本直白式的书。书中文字是作者吴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