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4 18:2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第一篇:《课堂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凤溪中学

沈玉婷

假期里,大量的空闲时间让我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了几本书,而吴非老师著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给我的感触很多。

“我觉得,在课堂上,只要不妨碍他人,学生有‘想的自由’。∙∙∙∙∙∙没有必要把他固定在教师里——我无法让他走出教室,但我允许他的心飞出教室。”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我会认为自己的教学价值有限,我希望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倒我,那样我的教学将会有动力,也是有趣的。”

“应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保持纯真的心,尽可能让他们做点梦,让他们对世界有幻想,让他们对人间不设防——无论如何,教育者不要一下子就退到底线。”

∙∙∙∙∙∙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一不扣动我心弦,在我感慨良多的同时,也让我忆起了自己的一堂课。

在初一课堂完成第一单元《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内容之后,我在班级开展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课程《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学生通过已习得的知识和课前准备,课堂中踊跃发言,一度课堂中热闹非常。主要分为三派意见:肯定李鸿章的作为;李鸿章功大于过;李鸿章是个多面人。学生有理有据,侃侃而谈,一堂探究课也算是完成任务了。但是我发现学生的这些论点论据大多来自课本和网络,资源来源比较单一,得出的结论也不够有说服力,课堂中也缺乏辩论精神。一堂课下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发言。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

针对这些课堂问题,我又进一步作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培养学生史实说话能力。鼓励学生多走进阅览室,拿起课本之外的史书了解历史。李鸿章的一生,是中国19世纪60年代90到年代这段历史的缩影,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评价人物,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和学术观点,提高学生鉴别正误能力。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网络媒体和影视资料等,学生通过小组成员内的讨论、交流,筛选信息,提炼出本小组的观点。特别是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把李鸿章神化为民族英雄,被过度美化了。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文化大革命时期,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牛鬼蛇神,统统加以摈弃。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说套话,用唯物史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进而得出对历史人物的总体评价。通过对李鸿章的评价,让学生经历一次历史思辨能力的训练。探究性的学习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学生逐渐丰富历史知识,也是兴趣与方法习得的有效途径之一。

吴非老师称自己也没有上过一堂完美的课。我想课堂只有尽善尽美,尽自己所能上好自己的每堂常态课,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容的应对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一切好或者不好的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教学相长。

第二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学习《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心得

上个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部著作。发现这是一本直白式的书。书中文字是作者吴非老师的内心独白,不唯上,不唯俗,不唯常识,全是吴非老师最本真的思想火花,他不喊口号,不惧权威,娓娓道来,是最接近教育规律的文字。他“浅入深出”地向我们展示了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我们需要去怎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吴老师在书中思人之所未思,发人之所未想,充满着智慧的火花,耐人寻味,启人心智。我读完后,受益颇深。

《课堂要“留有余地”》一问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吴老师说“如果一节课能留下五六分钟或是七八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是默读,或是查看笔记,或是提问,或者,什么也不干,静默,只要不妨碍同学,爱干吗干吗,对学生有好处。”其中的好处是课上留点空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觉地发挥、延伸一下,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让学生有创造的尝试。我感受到在今后的课堂中,也可以这么做,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定教,教学得法,该“注意”的,学生自然会注意;而在可以轻松之处,也就不逼学生“视为止,行为迟”,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不滥用学生的精力,让一节课开合自然,张弛有度,学生有思考、消化的余地,轻松地获取更好的课堂效果。

书中还有许多事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碰到相应的问题,我会尽可能创造性地参照着去解决。“活到老,学到老”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学习《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心得

朱水香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本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作者吴非先生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解剖,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翻开目录,我挑选了一些我感兴趣的章节认真读了读,如《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平常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用ppt上课的好处、如何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孩子的兴趣等等。可是吴非先生在书中却提出了不用ppt的观点,我带着好奇翻开书本71页。课堂上教师随讲随写的板书可以看出他的“底子”:有的很讲究,下课时看黑板,结构一目了然;有的气韵流动,才气逼人;有的在语句上加符号,反复加,幻成一个个打问号……吴非先生认为这才像“上课”,因为没有那块黑板,“课”就不好看了。

现在听课,我们经常看到,课上完黑板上往往一个字没写,有的只在黑板上写个课名,然后便一页页地翻ppt,公开课之前学生把门窗关紧、灯关上为了使投影更加清楚。这真的号码?看到吴非先生提出的疑问我不禁也在思考。那到底该如何做呢?书中也给我们一点建议:中学课堂适当使用多媒体很有帮助,有些课一定要借助多媒体。而小学教学要少用多媒体,要尽量让儿童养成纸书阅读和手写习惯。

过度使用甚至,甚至滥用多媒体:从别处拷贝课件,有些老师直接拿去上课;机灵点的修修补补添加一两个自己的创作。有些老师课件制作精美,过度预设,课堂上被自己的ppt套牢,课堂生成的问题无法应对,从而失去最有价值的教学契机。读了这篇文章后,对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发展中的一些过程不能被替代,不强制使用多媒体,同时并非每节课都需要用。

书中还有很多事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碰到相应问题我页知道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要怎么去做,教给学生什么,你的课堂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会对学生的将来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是否静下心来思考过?

近来,有幸阅读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非的新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讲述了在课堂上每个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了多角度的分析,给了我们许多不一样的启发!书中每一篇都会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阅读这本书过后我有了很深刻的感受。

一、要能换位思考,实际客观地评价每一堂课。大家都知道,每听完一节课,听着都要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做一番点评,在这种时候,有的教师评价很不到位,甚至是外行指导内行。在他们不完全了解课堂背景的情况下而对一节课、或者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妄下结论的事情并不少见。书中介绍了一位教授听课后,对这节课提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吴非听后列举出会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你坐在后面,不可能看到学生的表情……第一三节课,学生可能累了,因为第一、二节是物理测验,或是第二节课是体育课,又加上课间操,有点操场情节,一时没恢复过来;也许第二节政治课或是地理课上发生了什么事,也许课间班主任教室批评了什么事,也许昨天的课上得太兴奋了,也许今天下午有一门课要测验……”所以,要客观的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成功或失败,在听完课后,可以找到上课教师对他的课前准备思路和班级学生的状况做一番了解,然后再下结论。这样,你的评价就能让上课老师所接受。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吴非老师能够去换位思考,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面不同,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设想产生某些想法和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也不一样,在课堂上就会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行为。所以,听课的教师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做出客观评价。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本源。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所以教师对社会和教育有了更多了解后,就会更加觉得教师肩上所承载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都比不上他们的父母长,但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所辐射的面却要远远超过父母,他们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所映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所赋予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毕竟这个力量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教师就要用这份有限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本身就要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再用这种人格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要脚踏实地做教育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东西做的很表面化,看上去很好,但实际却毫无用处。比如叫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往往做的不够好,只是叫学生去读,而不是很好地去让学生理解,因而,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出现了出表情各异读书现象:有的呆板、有的僵硬、还有的摇头晃脑。其实,真正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不在表情与声调,而在内心。

在以往的很多公开课、示范课上,老师们往往在特色和展新意上下足功夫,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去顾及,所以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更像是老师和学生的表演的舞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所以,课程的教学只有与学生们发生关系后才真正有意义,否则课程就就失去了价值,我们教师不论在什么样的课堂上都要抛开那些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实在。

每次打开《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都有意犹未尽之感。透过它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作者对现在许多违逆教育规律的行为的痛恨与无耐,又能深切体会到他对教育事业无比深情的爱。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做教育的思考者莫过于《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的作者吴菲老师,他把自己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教育,把自己的思考传递给每一个思考教育的人。他真实而客观的记录着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他用思考的眼光分析着每一个让他产生教育感悟的案例,他用切身的体会剖析着每一个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他是一位思考者,更是一位潜心钻研的思想家。

作为教师,当他开始思考教育的时候,他的眼前才会出现一片光明大道,他的生命才会展现出美丽的光彩,他的思想才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读吴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时刻感受到吴老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对课堂如此深度的分析。他的思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课堂最真实的样子,最应该出现的问题,最需要纠正的错误。他警醒着我们老师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课堂上发生的每件与学生有关的问题的敬畏。只有敬畏,才能让我们如此认真的去分析自己教育的得失,直面教育的问题,改正教育的失误,才能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

做教育的思考者最需要老师们像吴老师一样,把眼光投向自己的课堂,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充实自己教育思想。课堂是一座永远也开发不完的教育宝库,它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我们和学生就是故事里当仁不让的主角。我们不应该只是故事里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故事的记录着,分析者和思考者。随火车远行曾经说过,要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在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三四十个学生与你共同生活,每天都会有三十个故事与你有关,老师其实是拥有故事最多的人。

《这节课与未来有关》让我们思考:教育不一定全来自课堂,但课堂究竟有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判断,值得反思;我们要教学生正常说话,坦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的让他们在未来成为正常的人;《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让我们思考:成长中,教师的品格色彩如何涂抹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思考: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多数,或绝大多数是教育学科书上没有的,也是师范教学法中没有提及的。教育要立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样子”很可能就是未来在社会上的“样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做教育的思考者,才能真切是感受到自己与学生是多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学生成就了自己,成长了自己,学生也是自己的老师,我们应该是学生的挚友、同伴,是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生命共同体。

做教育的思考者,我们应该……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读了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知道了书中的内容都是一个个课堂上典型的例子,是吴老师的笔记。读了几个例子,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从字里行间,我觉得吴非老师本人就是敢于怀疑和非批判的有独立思想的人,在这本书中,除了领悟到吴老师独特的课堂魅力,感触最深的是他希望可以培养出更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这本书中,吴老师讲到:“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很重要,对于生命。”说出了老师们的心声,教育是个慢工程,效果的显现更是漫长,尤其是作为小学教师来说,六年的底子对于未来起多大作用,谁也说不清,甚至看不见,那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就该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并告诉我们答案,小学教育不仅不能放松,还应更加在乎,在乎到每一节课,因为每一节课都有可能关乎未来。在《过多听课于事无补》中,吴老师觉得“过多听课、交流未必有什么好处,教师需要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这不禁让我想到我刚到建设路小学时的情景: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我不知道我自己该如何上课了,因为我的课堂和她们的课堂很不一样。不知道小学的美术课堂该如何上,对于这种表演的课堂我不会上,我只想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度过,至于学生画的好坏我不太注重。但是在建设路就不一样,美术课也要象语文、数学那样上。为此我非常纠结,适应了很长学生,感到自己身心疲惫。吴老师对“推门听课”、“磨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注似是而非的常识,关注与课堂有关的方方面面,处处充满新意,思想深邃,给我们带来另一角度的思考,让我们也学会了思考,敢于大胆质疑,能够不再盲从大师和权威,是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够启心迪教师智的读物,对于培养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第三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做教育的思考者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实验二小:赖桂林

在2015年的10月份,学校下发了《静悄悄的革命》和《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两本书籍,从书名上看,后者《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与我的教学更息息相关,更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在这个充电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阅读,做读书笔记,并在这三天的休息时间里,把这本书拜读完。应该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精神食粮,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籍,《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作者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本好读的书。吴非老师的这本新书,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一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到之作,语言通俗风趣而不失文雅,可以长读,也可以抽空翻翻,都能从中受益。

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对吴菲老师的几个观点感触颇深,感同身受。其一:“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的。”

每当看到这句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强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说: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对教室卫生比较注重,喜欢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受我影响,我教过的学生们在打扫教室时也会把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的整整齐齐,同时,对于窗台上的花摆放也是非常美观,整个教室走进去非常整洁、舒服。由此可见,言传身教不只限于家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可能比家长还要大,他们在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所映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二:“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不让学生反感也是一门功课。”

我们说,教师语言显示职业修养。教育,即言传身教,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生动,不让学生反感也是一门功课。

通过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妙语连珠”不仅可以让你的课堂生动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接受你,喜爱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教师尽可能多的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导语或悬案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妙语连珠”的老师。我认为,想要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那如何成为一位“妙语连珠”的老师呢,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紧跟时代的脚步,并能够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转化成学生们容易理解的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在与学生谈话时也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内心脆弱敏感,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适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用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教育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讽刺。一味地说教。

其三:“让思考点亮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吴菲老师说: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本源。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社会所赋予我们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毕竟这个力量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教师就要用这份有限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本身就要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再用这种人格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四:“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

吴非老师说:“我们做教师的,如果不能在课堂上说心里话,学生怎么可能成为有正常思维的人?同样,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发现并提出问题,不能发表个人见解,那样的教学又有什么价值?那样的课堂谁会怀念?”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历程,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在众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帮助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如果教师不能真诚地对待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说心里话,那就很难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课堂要让学生向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明白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愿意为此做出教学改进,课堂就有可能让学生越来越喜欢。

最后:用书中一句我认为最值得人深思的一句话来总结——“认识你面对的学生。如果说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而教师是园丁的话,那么园丁必定要了解所有花的属性、开花时间、喜阴喜阳等才能让花园中的花争相绽放。”让我们在这片教学的花园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第四篇:安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本于2015年出版、由特级教师吴非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编写的一本针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书籍。作者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很喜欢吴老师的文章,贴近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很多文章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觉得无比震撼,同时也受益匪浅。随着教师们电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校硬件设备的逐渐完善,现代的课堂上,老师简洁明了的板书基本上被课件所取代。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让在场的人能够快速了解整个课程结构和内容,老师们经常会花很多心血精心制作课件,上课时除了课件几乎没其他的板书,学生在一张张幻灯片中度过一节课的时间。课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有着生动直观的好处,但课件要为教学服务,过于花哨的课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看“图片”上了,很少会真正的关注知识。还有的老师认为有了课件讲课就会快很多,因此一节课会制作很多张课件,不断地切换,学生们也就随着走马观花地看。有时甚至会出现课件太多,上课时学生竟不怎么看书的情况。对此我有很深的体会,我原来也是每天用两节课的时间精心准备课件,并且恐怕细微的知识点漏掉,参阅很多老师的课件,考试后却发现学生并没有掌握好知识,当放映好看的图片时,学生甚至会让多停留一会,看来课件对于教师教学也有两面性,花哨的图片起到了先宾夺主的作用,很多重要的知识点被课件一带而过,留在学生脑子里的知识少得可怜。而对于老师来说,也会被自己制作精细,预设过多的“课件”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这样的课堂对于生成的问题无法应对,从而失去最有价值的教学契机。就像吴非老师说的: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发展中的一些过程不能被替代。让我们放慢课堂教学的脚步,等一等孩子。

我认为,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使你的课堂总是充满笑声,首先要有年轻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料库,紧跟时代的脚步,并能够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转化成学生们容易理解的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在与学生谈话时也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有的内心脆弱敏感,有的自尊心强,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适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用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能起到说服教育的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那作为老师是失败的。并且老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应该注重着装形象,很多学生都喜欢过自己的老师,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要做像老师那样的人——老师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心态、性格,甚至一生。

书中不仅写了课堂上发生的事,也明确指出:没有必要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其实不仅仅是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有些学生反映,家长为了学习,即使是假期也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或者只准孩子看新闻联播。面临高考的孩子们虽然假期也不能松懈,但除了课堂,电视等媒体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如《探索发现》、《动物世界》以及一些地球知识相关的特辑节目,另外,学生也是人,也需要适当的娱乐。如果一味地强迫孩子学习,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热情。对此老师们是深有体会,看到习近平主席去国外参观的时候,就说过:“中国的孩子玩的太少了,应该让他们多玩玩”,我个人认为这种玩,不是一味地玩耍,打球是玩,踢毽子是玩,拼积木是玩„„,玩中可以学到很多,甚至是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玩中孩子们也会感悟生活,并且放松心灵和身体,从而为了更好的学习。

有时会看到,一些好学生为了学习,下课时间也不放过,别人都在休息他却埋头书海,其实我并不十分认同这种学习方法。劳逸结合才能有效率地学习。只有让大脑和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保证下节课的学习质量。我之前认识过一个学生,每天都特别努力,下课也基本不出去玩,中午时间还在学习,可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虽然他付出了很多时间,但是效率不高,后来几次谈心以后,他终于改变了学习方法,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和学习状态都有所提高。因此,方法很重要,我始终坚信劳逸结合是高效率学习的保证。

读吴老师的书,读过的每一句都触及我的思想与心灵,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当想法与行为,它像一座职业的灯塔,时时指点迷茫的我,今后的我也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上进。

第五篇:《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借助《图书漂流》的机会,有幸阅读到吴非老师历经五年潜心思考的心血之作——《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吴非老师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课堂,与未来有关

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学无非是“课堂”与“人”的关系。至今仍然在思索课堂上的一切。在那些年里,每天都在思想,为此殚精竭虑,时喜时忧;那几十分钟的一节课,你虽然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却无法预知那些妙不可言的细节或是突然出现的.障碍,你也未必能清晰地描述它与未来的某种联系。人的一生,有12年要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不能不思考。

二、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只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职业追求的教师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并获得灵感。这种职业状态,来自对“学”的认识,即他首先是思考型的学习者,他能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同时也知道这节课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对有追求的教师而言,每节课的作用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照亮课堂的光

在课堂上,所有的人都在“学”,包括讲台边的这个角色。“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老师从不在意所谓的“桃李满天下”,也从不以学生的成就为荣,教师职业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职业能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与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

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同样无价值。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我们能看到,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的自由思想会照亮教室里年轻的心。每节课都是生命的脉动,用生命激情点燃的课堂,有温度,会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

四、常识,常理,常情

教师在课堂上实践相关教学理论,有这种意识是积极的,不过,如果始终把课堂当作试验场,致力于课堂教学理论化,过于追求“创新”和“特色”,也许未必是明智的选择。一些教师教学技术娴熟,而当他致力于为自己的课找到一枚与众不同的标签时,很可能会违背规律,忽略教学对象。基础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始终着眼于“人的教育”,如果教师眼中只有“课”而无“人”,那样的“教”没什么社会价值。

教学,像长途跋涉,带着一群儿童、少年,或是稚气未脱的青年,往前走,有时停下休息,偶尔也会绕点儿路,甚至会走错路;虽然我们可能熟悉这段路,但我们每次带着不同的人;他们最终要去不同的远方,直到他们有勇气踏上一段陌生的路,甚至去冒险。他们视为同行者,抑或是智慧使徒,要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回望人生之路时才能判断。

基础教育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全部努力,经过漫长岁月之后,才可能从人的教养、习惯方面看到一点点作用,而追根溯源,却又未必能说清。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

下载《课堂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700字

    对于一个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堂,我最应该搞懂的无疑是"怎样教"这类问题。怎样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好,这是一个难题。正处于一个......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笔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笔 王永德 2016.1.25 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和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两本著作,根据学校读书活动的安排,每位教师交......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读书笔记(推荐五篇)

    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 建筑楼群,要留出一些余地给绿树、给花草、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流水......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5篇模版)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假期中,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这本著作,收录是的作者近年对课堂的一些思考,篇幅短小,思想深邃,语言......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心得体会专题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心得体会 章华小学 李芳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一本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作者吴非先生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的读后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吴非先生在他多年从教的经验基础上,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维,向我们剖析了复杂的课堂中各种景象背后的原因,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的......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路栗平放暑假前,校长推荐给我们两本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和《国学与人生》(傅佩荣)。因为从校长那里先拿到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大全五篇]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近来,有幸阅读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非的新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讲述了在课堂上每个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都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