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

时间:2019-05-14 14: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

第一篇: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

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

韩寒东

关键词:新课程 创造 课堂教学 生成性

内容提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结合作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生成性课堂的创设,对当前的教改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但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无形中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成的课堂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生成性课堂呢?笔者试图粗浅地谈点看法。

一、预设学情。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切教学都应该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成度更高。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 什么,要标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

如汉语拼音教学,大部分学生入学前就有所接触,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如忽略学情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拼音的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预设学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预设还要有弹性的回旋空间,尽可能多的考虑学情,设想学生对环节的反应,在预设学情时我们应该多这样思维: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我该怎么办;如果学生一无所知,我又该怎么办;如果学生这样说,我该怎样引导;如果学生那样争论,我又该如何调控;多预设“如果”,多预设“怎么办”,课堂上教师就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机智,从而使自己灵活驾驭课堂创生更多的生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

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所以仅有预设的课堂大多数还停留在“走教案”层面,课堂上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很少有自主发展的空间。预设学情还应留有空白,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师要适时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拥有的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

二、创生机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更是师生间动态地交互发展的过程,学生思维变化的不可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反映和个性差异性等价值取向,都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善待错误。

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责怪他们无能,更不应冷嘲热讽,而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巧妙诱导,帮助学生挽回尊严。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程门立雪》一课,要求学生用“尊”字组词,一位学生说:尊,遵守的尊,引来学生哄堂大笑,但贾老师神情自若:别着急,他还没说完呢。继而转向该生:是遵守的“尊”去掉„„学生心领神会,连忙说:是遵守的“尊”去掉走之底,就是尊敬的“尊”。贾老师运用自己高超的教学机智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2、尊重“异举”。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思维活跃,经常会有“异言怪举”。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牵着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跑,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顺势挖掘?实是挑战教师的理念与智慧。

笔者曾执教示范课《画家和牧童》,课堂伊始,为了突出画家和牧童的地位年龄不同,就用一大一小字体书写课题,后来在学生充分感悟画家谦虚,从善如流和牧童的勇敢、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美好品质时,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改正课题,本来预设用正常字体改正课题,但一名学生却站起来说:我认为把课题应该写成艺术字的样子,而且要有点坡度。我没有立即否定他:你真有艺术家的眼光,想法很独特,课下我们可以改改看。孩子美滋滋的坐下了。课堂结束我正要总结时,又一个小男孩跑上讲台:老师,我把三画都写了。(在这之前我让学生进行给画配话的训练,三幅画让学生任意选择一幅即可),面对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看了看他的校签停止了总结,大声的读出了他的名字:xxx同学非常了不起,这么短时间给三幅画都配了话!同时我又把一个漂亮的大拇哥送给了他,他雀跃着回到了座位,课堂和会场上同时想起了掌声。

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顺势鼓励。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我们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有表现的舞台,那么“异样的声音”将如山泉丁冬,清新悦耳。

3、抓住时机。

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仓促处置而留下不少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

体育课上学生正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听老师讲解立定跳远的要领。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了一只绿色的小青蛙,在队伍中跳来跳去,顿时,操场上热闹起来,再也没有人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了。

看着这只“惹祸的青蛙”,教者不打一处来气,本想把它扔得远远的,但转念一想,何不让这个立定跳远的“小能手”一起参与到课堂中来呢?于是教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全部围到青蛙四周,仔细观察青蛙怎样立定跳远的。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有的说“青蛙先是双腿弯曲,跳出去的时候后腿好象非常用力。”有的说“青蛙着地时,是前脚掌用力,身体全部展开。”有的说“青蛙跳远时两腿是分开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在了解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后,教师又让学生开始模仿青蛙的姿势、动作进行练习。有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小教练”,学生一个个跟着它模仿、练习、纠正、再练习,甭提有多高兴了。体育课顺利结束了,这只惹祸的小青蛙俨然成了赫赫的“大功臣”。

上例中的这位老师,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应变能力,把一只惹祸的青蛙变成重要的课堂生成资源加以利用。该老师敏锐地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安心听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围着青蛙,观察、模仿,学生呢,两眼就像摄象机一样,拍摄着青蛙跳动的“特写镜头”,议论着青蛙立定跳远的姿势、动作,在模仿练习中学会了立定跳远。

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拥有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缺乏所谓的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教师。”但是拥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并非一日之功,它是教师深厚底蕴的积淀,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的高超境界。

三、践行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过—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知,实践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大意义。

笔者曾多次听过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自己也曾上过示范课,最大的感受是不能事先接触学生,向学生渗透太多。因为这样的课很容易一帆风顺,根本看不出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大有“表演”作假之嫌。相反我很赞成一位资深教师的说法:“让公开课‘危险’一次” ——尝试让最后进的学生读课文,尝试让学生说出哪里不懂,尝试让学生大胆求异,尝试激发学生当场让你陷入“维谷”„„可以说,“危险”一次,教师就有了一次迎接挑战、发挥潜能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让学生经历过程,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倡导写教学反思。因为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1)成功处反思。

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稍纵即逝。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失败中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生成性课堂经常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梳理,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的情感积淀。笔者曾在执教《画家和牧童》一课后及时捕捉了教学的“遗憾”,进行了触及心灵的反思。(详见《心灵的责难》一文)

(3)重构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对教学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重构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①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②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③《教学月刊》

④2000年《语文教师》(作者单位:苏州九中)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威宁二小李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的主渠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每一堂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活满活力。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会坐如针毡。语文界的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从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灿烂的微笑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还记得刚调到这所学校时,不知是因为环境陌生、同事也陌生?还是接任的六年级大个子学生太调皮?或是对职业有了怠倦感?反正我总是摆出一副严师的脸孔出入。记得那次上了一堂公开课下来,许多老师的评价是:“课上得不错,只是从头到尾没见你笑过。”我能笑得出来吗?这是六个班分出来的,“大杂汇”,差生聚集,淘气包大全,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敌意……哎!明天装一个笑容进教室吧!第二天,我一改常态,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讲

台,学生惊奇地望着我,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孩子还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原来,李老师也会笑啊!”

从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微笑!记得微笑!

学生犯错时,我会微笑着询问:“为什么?”他们对老师的这种温和的态度是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在仅有的一道心理防线溃败而无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只能以羞愧、诚实的态度来面对老师,袒露内心的真诚;上课铃响了,我会挂着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学生也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手心朝上,一个优美的“请”,让学生倍感亲切;当他们答对问题时,微笑着说一声“我喜欢你的回答!”“来!老师和你握个手!”“来,咱俩击个掌!”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充满了信心;下课后,我不会忘记微笑着向学生道一声“再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对老师下节课有深深的期待。这样,学生从心灵深处,对老师产生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和深深的折服感!

一年下来,恶习基本杜绝,学生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成绩也明显进步。我最大的秘诀就是:微笑!

可见,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深深地记得那天在三(5)班上的《画杨桃》,其中我问学生“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女孩子大声说:“老

师,就是您这个样儿啊!”我再次笑了!“言教不如身教”果然如此啊!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记得那次优质课评比,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伤害,我出示了汶川大地震中体现父爱母爱的相关图片,加上我深情并茂的旁白:“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当他经历了万般曲折找到自己的儿子时,儿子早已被倒塌的房屋夺去了生命。但父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盖在儿子头上,并背起儿子,目的只有一个:带儿子回家„„”学生被深

深地打动了。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位父亲挖的时间长,再想想他在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带不同语气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劳累,读出父亲的疲惫,读出父亲的焦急,读出时间的绵长„„读到第三遍时,孩子们早已声音哽咽,再看评委和其他老师也是泪光闪闪了„„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优雅的教态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

教师同样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老师抱着手臂对学生说话,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肯定很

差。如果老师改变了这种肢体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每位老师都要对学生张牙舞爪,而是要注重体态的节奏和韵律美。身体和语言的协调应该是和谐的。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你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这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堂。我们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莫要忽视了它的另一个重要性,那就是人文性——培养人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所以,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甚至是学生的人生发展。切记,莫信口开河。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生命,因为活力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活力而更动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那么你的舞台将会变得光芒四射,甚至你的人生也将熠熠生辉!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陈学华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二中陈学华

伴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我不由得感到它的魅力所在。我们只有真正将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才能使语文教学逐步提高。通过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富有活力。

一、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讲究一个“活”字,只要课堂活起来了,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妙趣横生。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还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心态,幽默的语言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控课堂的气氛,让语文课“活”起来。

首先,音乐引入,诱发情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导语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开头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为整堂课“活”起来奠定基础。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导语是可以用“得体”的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创造良好情景的。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我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作为导语引入,恰当的运用了与课文感情基调相符的乐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首感人的音乐,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句妙趣横生的设问都可以作为一堂课的导语,只要我们设计的合理,就能起到激活课堂气氛的作用。

其次,图像再现,沟通情感。为了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恰当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沟通、交融。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安塞腰鼓”这种舞蹈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我播放了一段声像结合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学生屏息凝视,看完后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安塞腰鼓”这种舞蹈真带劲儿,真过瘾。以此激发了学生对这种舞蹈的热爱,对生命中奔腾的活力的赞美。又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为了有力的揭露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哄抢国宝、火烧圆明园这一丑恶行径,我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片段。通过具体可感知的画面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雨果对英法联军罪恶行径的厌恶,又激起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常让自己惊喜,还时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尝到了成1

功的喜悦,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因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妨“解放”学生的眼睛、脑子、双手、嘴巴以及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在新课程陪伴下“动”起来。

首先,要动口去说、去唱。说的形式很多,可以朗读、叙述、辩论等。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让学生就父母令“我”去向好朋友万芳要回羚羊木雕这件事做的对,还是不对展开辩论,正反方你一言我一语的展开论述,这样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明白了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而孩子在事前也应该给父母商量一下,征求父母的意见„„这样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何乐而不为呢?再如:我们学了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后,我便教学生唱这首歌,一听说要唱歌,同学们热情高涨。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学生既背下了这首词的内容,又在优美、悦耳的旋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更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其次,要动手去画、去写。在学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充分的发挥想象,给这两句诗配上画,并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画。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画出自己心目中大漠奇丽壮阔的景象。又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像,给自己喜欢的段落配画。从中他们不仅理解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五幅图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小练笔也能让学生“活”起来。如学习《再塑生命》一文后,我让学生就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我班的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我以前总认为自己很不幸,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抛弃了我和母亲。从此,我便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也因此缺少了幸福。自从‘认识’了海伦之后,我才真正懂得自己不知有多幸福,拥有那么多东西。海伦·凯勒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从她身上找到了战胜生活的勇气,‘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读后,我很有感触,想不到一次练笔,让我看到了一个学生的思想变化。

再次,还要动脑去想、去演。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皇帝穿新装”这一故事情节,我便让学生在了解这节内容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进行排练,教室里成了一台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学生在演练的过程,对皇帝丑态把握的更准确,对童话中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感受得更加深刻。这种学习过程。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

三、让我们的课堂闪现生活色彩

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仍然是一种间接经验,要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教材,会用教材,莫过于让学生去感知和实践,再现生活。如:在教《喂——出来》这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亲戚,让他们谈一谈对环保这个问题的看法。采访前,学生要做好如何提问的准备,可有的学生虽已胸有成竹,却总也不敢去采访,不知开始怎么讲,于是,我就帮助他、鼓励他,让他树立自信心。采访后,我又让他们谈谈这次采访的感受。有的说:“这项活动使我学到了好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说:“这次采访锻炼了我的胆量。”有的说:“这次采访我感到很快乐,很过瘾,希望老师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认为新课程是一个新鲜事物,要一下子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还不是容易的事,这还有待于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探索,不断完善,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常教常新,真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第四篇:“把脉”语文课堂,诊治生成性教学症疾

“把脉”语文课堂,诊治生成性教学症疾

肖堰中学彭华清

摘要: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然而,有些语文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拟对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中的不良症状进行分析并开出几张“处方”, 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正常航道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生成生成性教学不良症状处方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1]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放飞学生自主的个性,绽放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机遇。然而,有些语文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拟对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中的不良症状进行分析并开出几张“处方”,供广大同仁商讨。

【症状一】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导”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三、四十个问题,教师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过分强调“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等现象,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在课堂上,学生随心朗读,自由讨论,自由表达,随意解读,轮番登场,热闹非凡,但却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领学生学”的责任消失了。

【把脉】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就出现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误解。语文课程确立了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教学重心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正是因为教学重心的转移,还没来得及准确领悟“主体”与“主导”二者间关系实质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瓢”,而且“画瓢”者众。一些语文课堂的“生成”割裂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处方】在重视学生自己的理解、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教师自己这个“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不容置疑,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信他们的智慧,是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从前那种“满堂灌”的“师霸”行为和“围

着老师的问题转”的“服从式”学风,确实偏离了“人本”,阻碍了“主体”的发展。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教师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呢?教育家袁容的语文教学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当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处理直气壮地讲,尤其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学生主体发展得如何,教师“主导”是关键。只注重“我(学生)能行”,而不要“我(教师)怎么教(学生)能行”的思想是违背教学规则的,更是错误的。

【症状二】过度“独特体验”,弱化“主题价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所谓的“学生的独特体验”,即使面对学生片面的感悟理解以及错误的观点,也不置可否,却还赏识激励。如,学完《孔乙己》一课后,续写: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请发挥合理想象写一段话。有个同学竟然写成孔乙己开了一家书店,帮人代笔文书,生意兴隆,俨然成了一个大老板。教师的评价为:想象丰富,创意独特。这样解读主人公的命运,不仅有悖于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初衷,而且与文本抨击科举制度罪恶的主题大相径庭,未免太离谱了。又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一位教师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主题?大家可以随便谈谈。”学生们纷纷发言:“社会上的小人物对命运的无赖”,“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等等。回答完毕后,教师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来加以肯定,而后开始了下面的教程。

【把脉】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就出现了学生“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过度张扬个性,弱化文本的主旨和价值观的误解。我们知道,阅读会因学生家庭背景、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的不同,导致他们“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出现理解上的多元化和认识上的偏差不足为怪。但作为教者,我们对游离于文本语境之外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无原则地赞赏,是异化文本教学主题的表现。这种梦呓般的“生成”,是学生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不应“赏识”,而应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深处。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个性化”阅读不能走极端,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需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不可以任意超越文本所不能及的地方。

【处方】多元解读,注重文本价值的回归。中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多解性,目的是为学生造就一种自由状态下的阅读,然而,这种自由必须是有度的“开而不放”的自由。教学中教师的无度拓展和对价值取向的无端认同,会造成生成游离于文本。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也需要尊重和还原作者创作意图的“一元解读”,不要为了追求多元解读,让阅读课成为学生思想的“跑马场”,把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向不确定的模糊

境地。多元解读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对文本有足够的理解,而且在产生不同理解时有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如此课堂才不会散乱,阅读才会读出深意,才能把握住文本的主题价值,生成多姿多彩的个性化阅读。但由于种种原因,阅读者必然会产生不同于作者和其他读者的理解,甚至存在着偏差与误读,不能理所当然地将其当作开拓思维的成果,更不能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曲解。[2]

【症状三】重赏识激励,轻科学评价

新课程课堂鼓励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和奇思妙想,但有些教师课堂评价的尺度出现了随意放大的现象。课堂驾驭能力差,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不恰当,甚至有些教师被学生生成的问题所牵制,偏离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有个同学提出:宇航员这样做是不对的,它会产生大量的太空垃圾„„学生们的思路因此而转移,由太空垃圾联想到生活垃圾,又畅谈了如何环保„„这种生成显然是游离了文本主题。

【把脉】新课标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由于对文本多元化的分析和个性化的解读,出现答案的多元性和主观性,却忽视了答案的科学性。有些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敢直面学生错误,而是无原则的赏识表扬,不辨是非的激励。这样不仅会滋长了学生的骄傲情绪,而且还会在对问题的认识上误导学生。

【处方】最优秀的教师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东西,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上倍受推崇的赏识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但赏识是具体的、真实的,不要言过其实、不讲原则。我们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要放弃实事求是,在鼓励赞赏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及时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欣赏、激励可以带来创造力,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评价中既要有激励与欣赏,同时要有真诚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批评与指正,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症状四】重自主学习,轻课堂实效

“动态生成”的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讨论,于是无论该不该讨论的问题,一股脑儿全搬出来;然后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或是偏离主题的聊天,或是照搬资料的现成答案,很难有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最后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有心

不在焉地坐着,静当“忠实”听众。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便是“上课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人称之为傻读,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是典型‘自流式’而非真正的‘自主’。”[3]

【把脉】上述两种“自主”学习现象均不可取:合作学习变成了“合坐”,“自主”学习变成了“自流”,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充满活力,实则是对生成的误解,教学价值将无法实现。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4]但因为按其标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不能够达到上述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加强自主学习指导,将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处方】有效指导,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钱梦龙先生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他的一种职责”[5]。首先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择话题,灵活有效地拓展空间,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其次要面向全体,唤醒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再是“个别精英”的独角戏。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作为’,这也是教师主导性发挥的具体表现。对上述《月亮上的足迹》一课生成问题的处理,不如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见解:“同学们能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老师感到很欣慰”;再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但宇航员在当时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那我们看一下三位宇航员是如何顺利返航的?”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又被拉了回来。所以,对于动态生成的问题,该搁浅的搁浅,该深化的深化,要灵活多变,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身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务必要克服形式主义,务本求实,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正常航道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 澜.新基础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金坤荣.警惕语文课堂中几种不良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0.7.28.[3] 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11).[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J].中学语文教学,2004,(2).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是学习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科目。所以,从小学开始语文就是我们的必修科目。但由于语文知识涉及的内容太广,内容又相对的零碎,存在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动态因素,这些因素也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利用课堂上生成性因素来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语文学者研究的课题。本篇文章也就此进行了相关探讨,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教学氛围;开发运用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科目,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语文既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承,也是为日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准备。但是语文作为一门保罗万象知识的学科,里面有很多零碎的东西,也有许多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动态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教学效果。正是因为如此,给我们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多可能性。而在教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资源,我们就称之为生成性资源。所以,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学会开发和运用课堂上生成性资源,来不断完善课堂,激发学生身上的潜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呢?

1激发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正如上文所讲,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和多媒体、教学用具等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而言,生成性资源是不能被事先安排好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在快速发展,各项能力都在逐步的形成中。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开发生成性资源。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就像阅读理解里面“对此你怎么看”的这种题型,利用题目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这些试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脱离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先把问题的正确答案出示出来。对于一些阅读题目,学生一般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但是,当出示正确答案后,学生的想法会被答案覆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就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正确答案差很多的时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敢再去有新的想法。最后,教师要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并得以利用。

2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上存在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引导者是教师。因此,为了在动态的教学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师一定要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把活跃、沉默的孩子交替开来。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交流,便于摩擦出不同的文学火花;另一方面,也不会让小组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比如,一组讨论得热火朝天,另一组沉默寡言。二是,教师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自觉地走下讲台,不时地到每个小组旁边听听学生们讨论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知道学生有没有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讲废话,而且可以参与其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讨论的方向有误,还能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正途,避免白白浪费小组讨论的时间。除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可以多设计一些答题环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师生互动,而且还可以因此开发生成性资源。

3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安心的学习,也可以让师生、生生互动的效果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开发生成性资源。首先,教师要有耐心。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年长学生的好,而且和教师的年龄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当讲解完学生没有完全听懂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这时必须保持耐心,更加细心地为学生讲解,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氛围,而不是去批评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其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当一个审查官,所以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和家境而有差别地对待学生。尤其是班级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更要秉承自己为人师的态度,饱含爱心和耐心去为这些孩子讲解。最后,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矛盾。矛盾可能是师生之间,也可能是生生之间,如果处理不当最后势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或者班集体的团结。当课堂上出现矛盾时,教师最好不要和学生正面冲突,先制止再利用课后的时间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以和谐为核心,让师生和生生之间充满爱,从而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动态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叫做生成性资源,它是不能被事先安排好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语文作为一门内容相对比较零碎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动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重难点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不要过早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避免学生养成依赖答案的习惯。其次,教师可以从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入手,教师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也可以通过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实现互动。最后,教师可以从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入手,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会更加有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王天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考试周刊,2017.[2]张萍.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6.[3]郝志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

下载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

    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宁明县城中镇第四小学 何秋梅 【内容提要】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字理识......

    班班通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5篇

    小议“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皮绿会 55040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结合本校“5115”有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

    关注细节,创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注细节,创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的细节是无处不在的。细节虽微乎其微,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处理好课堂细节不仅能让课堂教学亮点纷呈,提高教......

    生成性教学反思

    “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2012年3月6日有幸聆听了李晓慧老师的《小学数学生成性研究》研究性讲座,通过这次学习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 数学教学是数学......

    实践“生成性课堂”

    实践“生成性课堂”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

    生成性课堂学习心得

    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观摩培训学习心得 杨文霞 此次出差北海,有幸观摩了几节区内外同行的现场课,聆听了来自华南师大历史系的黄牧航教授的报告,收获很大,感想很多,选取几点记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