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六尘写作(推荐)

时间:2019-05-14 14: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根六尘写作(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根六尘写作(推荐)》。

第一篇:六根六尘写作(推荐)

六根六尘写生动

非常国学:亲子教育

天空是什么颜色?即使不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天空,它也是多样的。秋天的天空可以是蓝色的,黄昏的天空可以是血红色的,夜晚的天空是黑色的,沙尘暴的天空可以是沙色的,而下雨前的天空是灰色的。正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我们几乎把天空统一误认为只有蓝色。

非常国学:功夫作文,六根六尘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 眼、耳、鼻、舌、身、意,是身体上的器官,叫六根。分别代表六个系统: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意识系统。

• 色、声、香、味、触、法,是观察、感受的对象,叫六尘。什么叫观察?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动用起来,才叫观察。

【雪】先用声法来写:

雪花飘过,阵阵沙沙,不知是风声,还是雪声,抑或,是我内心里发出的声响?我的眼前没有雪,但我却能听到它。听雪的妙界,竞然如此!

【雪】用香法来写:

【雪】用味法来写:

如果你有雅趣,拈起一小团雪花,放入嘴里,用舌蕾感觉,用意念品尝,你会觉得,有一种比奶香更纯净,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那是一种洗涤人灵魂、不知不觉你便与自然混为一体的味道。

【雪】用触法来写:

【雪】用意法来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咏风》(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想永远是春天》

黑龙江阿娜,6岁 一年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知更鸟唱着欢快的歌儿从窝里飞出来。是的,春天来了。好美的春天啊!小河里的冰雪融化了,又听到泉水丁冬的声音,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树叶像涂上一层翠绿的颜料,从树枝上冒出来,鸟儿像春天的报信员“喳、喳、喳”地叫着,向大家报信——春姑娘带给我们快乐啦!

我和小朋友们更是高兴极了!我们在松软的草坪上踢球;在宽阔的广场上飞跑;在广阔的沙滩上放风筝„„

啊,真想永远是春天!

《牯牛降的一天》 于龙静 三年级 8岁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也照亮了牯牛降新的一天。大家都说牯牛降清晨的风景好,所以我们起了个大早。

一出门,一股森林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远处,云雾如一块乳色的幕布,把青山遮盖起来。青山羞羞答答,若隐若现。稍近处,只见满山的竹林迎风舞动着,好像山上长满了绿色的羽毛。山在雾气中,润润的;山因为有了“羽毛”,变得软软的。

我们迎着“幕布”与“羽毛”钻进了山中。山谷里,深涧处,有鸟儿清脆的声音在四处回荡。突然,一只绿色的身影从我眼前闪过,是翠鸟。看那它那匆匆忙忙的样子,仿佛是想去叫醒还在懒睡的万物。

观音堂的水绿绿的,在光照下,又亮亮的。绿如翡翠,亮如钻石。水被风轻轻吹着,好像一块镶着翡翠与钻石的绸缎向远处飘去。

沿着“绸缎”,有一条栈道。如果说“绸缎”是锦幡的话,那栈道便成了锦幡的长杆,一直如影随形、相陪相伴。

走在栈道上,我和妈妈还不停地比赛打水漂。真可谓:一路打水漂,一路有欢笑。

知了的聒噪,让早上的清凉慢慢散去。知了叫得正欢时,中午到了。这时我们也正爬到了牯牛降有名的高山吊桥。走在吊桥上,看着下面深深的峡谷,心中有一点紧张害怕,从这边飞快地跑到对岸,在剧烈的摇晃中,感到很刺激。大汗没干,粗气未定,朝远处望去,陡然心生“一览众山小”的感叹。由“惊”转“精”,果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惊险,哪里会有精彩?

夜色降临的牯牛降,开始是宁静的。但一轮明月洒出银光的同时,也洒出了热闹。蟋蟀、蝈蝈、纺织娘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它们“蝈——蝈——蝈”、“蛐——蛐——蛐”地叫着,好像是在举行一个森林演唱会。萤火虫也提着小灯笼,专心致志地看大家表演。

听着这热闹的音乐会,我渐渐进入了梦乡。我会在梦乡里继续等待明天牯牛降的第一缕阳光。

第二篇:六根如何应对六尘

关于六根如何应对六尘的描述

摘自《非常坛经》

修行这部分,释迦牟尼佛首先向我们开示,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即我们自己本身具有的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于外面的尘境──眼睛相对于「色」,即形状、颜色、明暗……等等,灯关掉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看到,而是看到「没有颜色」;耳朵所听到的种种声音,记得!无声,也是一种声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于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作用会同时发生。

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其实六根同时都在运作。

禅法即是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运作时,必须有一个第七根,将这六个活动看得清清楚楚。至于第七根是什么?会不会用?这是否让你感到茫然无措呢?

以眼根为例,眼睛在看时,必须「清楚知道」所见为何;或用耳朵听时,「清楚知道」所听为何,而这个「知道我在看」或「知道我在听」的意念,就是观自在菩萨所说的「照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要能「照见」,不但要照得清清楚楚,而且要照到五蕴皆空,这样便能度一切苦厄了,但谈何容易啊!

开悟之时,心和境交融在一起,里外合一,内心里头的喜悦,会显现于外,产生一股想要庆祝的感觉,像外国人过万圣节一样,蹦蹦跳跳地好高兴。你能否感染那气氛,完全吸纳到内心里来?一位开悟者,就是那个情境完全投射出去。他一听到时,开悟所产生的第一个现象,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完全产生一种欢喜,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整体都是喜悦的。因此,看到树,树彷佛在跳舞,听到声音,皆是欢庆的乐曲。你能不能油然生出那种情境?生不出即表示你与开悟还没有缘。你先去会意并吸纳那种心境、那种情况,渐渐地,你会清楚学佛的目标在哪里。

学佛人并非一定要三皈依、受五戒……等,端看心境、心量够不够。他(惠能)的心早已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打开,因此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他不执着,本来就「应无所住」,所以境界会现前,他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完全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存在,你能了解吗?

惠能本来就处在「心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中,如同我们处在呼吸的状态里,只是不晓得这叫「呼吸」,然而人家一提,他就开悟了。他的六根完全开放,但对于六尘境界不执着、不受污染,这就是在「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倘若无人引导,便不懂得那境界,现在听了那么一句话,他马上领悟到:「喔!就是这样子!」所以叫开悟呀!

我们的状况刚好相反,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与能大师一样完全开放,然而我们的六根,一根根都被六尘骗出去了,眼耳鼻舌身意通通被色声香味触法带出去游览了,出去就忘了回来。我们是用六根的「识性」,而能大师是用六根的「根性」。例如,大家都安静坐着时,突然间「碰!」一声,我们马上把头转过去,确认没事后,才又回过神来。

你看!一个尘境就把我们骗出去了,所以我们会经常活在恐惧中,因为一有状况,马上反应,这便是六根被六尘骗走了。在此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这句话即使讲个几百遍,还是不懂。

我们难以全部投入,因为怕被骗了,连拜个师父也一样,拜是拜了,但还是要再等等看有没有更高明的,所以没办法投入嘛!我们对于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皆无法投入,任何状况都一样,能大师刚好相反,任何境界他都全部投入,差别在这里。

投入,是训练自己专心,投入时能够摄心,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一切人事时地物都可以修行。不管在哪里,选择一个可以全心投入的地方,那个经验来的时候,情况便幡然不同了。

有人喜欢写、有人喜欢画、有人喜欢唱,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不管什么事,自己去找,一定找得到。当然,杀、盗、淫、妄、酒这

些要除外,否则,杀人杀得很投入岂不变成杀人魔王、希特勒第二。必须有一个能全然投入而又无副作用的事,那才是一种训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可以全部为此打开,那种全部投入在某一焦点,叫「都摄六根」,将六根统一在那个点上,然后再超越,就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境。我们看到,能大师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了,而我们呢?很抱歉!你要先训练、投入,才能谈到他这个境界,否则感受不到。

我们常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有一个能照、观照、能观之心、能观之智,有没有?能观的关照,要照的清清楚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都要很清楚。没有错,初步是告诉你,要观照得清清楚楚——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有一个能照、能观之智,那个心要观照得很清楚,观照到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都能够收摄住、不散乱。可是这样只能称之为“定”,尚未生智慧。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怎么常生智慧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被尘境转走:一旦被尘境转走,就常生颠倒,就是凡夫,未被尘境转走,心能转境,那便常生智慧,生命一再产生、转化,而我能随时随刻感受得到——佛法的训练就在这里啊!这是关键点,你能不能翻越、突破,成就便在此处。

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境界时,随时都要能反观回来,六根接触任何外境一定会产生新生命,所以是连续不断的。常生智慧,“常”是不间断的,不是一天二三次,而是一直连续不断产生智慧,即使闭着眼睛也一样,闭着眼只是不让眼根接触色尘境界而已,但耳根仍有接触啊!香味——鼻根、香尘有接触——这一接触有没有产生智慧、产生生命感呢?或者一闻:“嗯!这个檀香不错,那个沉香很好”…… 你又被带走了。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以后,马上感受到那个生命,那么六尘境界本身是好是坏,可以全不管它。再仔细想想,我们在餐桌上吃饭,所接触——桌子的盛宴是生命感没错,但吃完后扔进垃圾筒里的那一堆,是不是也同样产生生命感?

你要的是生命感啊!尘境是媒介,不必去管。站在这个立场来看,一切染净诸法完全平等没有差别。生命的本身是绝对平等的,它的种种背景因素可以不论,因为它本来就有无量的因缘组合,是成住坏空.在人则是生老病死;一切瞬息万变,都不实在,那叫“如梦幻泡影”。我们要的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产生的生命感,去体会它,背后的那些不用管,关键在这里啊!

这是体性的部分—诸法实相,不可说嘛!怎么不可说呢?就在这地方,根、尘接触时所产生的那个体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普贤体性,无可言传啊!已经讲到这地步了,你必须要有临场感,临场感是没话说的,只能透过例子、比喻去意会,而于任何时地去感受那个生命的存在。那个生命的存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为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啊!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讲这个的,而我顶多只能说到这个地步,没办法讲到让它跑出来,因为那种感受是你自己内心的部分。生命感啊,要看自己的了解度,了解到那里,也才感受得到,那是要自己用功的,别人无法代劳。这部分有些人可以感受得到,却讲不出来,那表示他的自证智力和境缘法力不平等、不平衡。

神秀说,心像明镜台一样,这时就要常常把镜子擦得亮亮的,不要让心惹上贪镇痴三毒的尘埃。其最主要的意思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要把心守住,不犯六尘境界,不贪染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故云“勿使惹尘埃”。

这地方有个转折,就是把“身”比喻成菩提树,把“心”比喻成明镜台;修行在于修心,所以要经常擦拭,使其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不被贪填痴与六尘境界所染污。这在“华严”尚属“缘起法界”,而非“性起法界”。它讲的是众生迷惑颠倒时,该如何好好修养身性、历练身心,然而这和佛法修行并无必然的关系。今天好多修行人走的就是这条路,你无法说他错,因为那是具体可行的方法,但离开这点以后,他就不会修了。

神秀是在“缘起法界”里,他用净因缘来消灭染的存在,所以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使这个心惹上六尘与贪填痴等等,此

尚属缘起法界。在缘起法界里,用净的缘来推翻染的缘,再来成立应有的觉悟境界,但这尚未见到自性,还在擦镜子而已,尚未显现出自性来。

一般人往往把“少欲知足”当成目标,一旦有什么贪欲起,都要极力克制、压抑下来。修行人不是这样!少欲知足是在历练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即修行的诀窍和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很频繁时,你想要观照“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境界时,初学时会忙不过来,所以刚开始只能用一根。譬如我观照眼根,眼根看任何境界都要投人,达到忘我之境,其他根起什么作用都暂时不管,因为那会分了你的心。这时你必须少欲知足,才有办法专心

现前一念心,即当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安住之处。

参话头,是根尘相接触之际,立刻攫住,才叫“话头”啊!因此,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你是否得应具备高度的警觉性才捕捉得到?想具备这种能力,有个方法可以试试看你功夫到否。先拿张毛毯放进浴缸里泡湿后,仅着内衣或寸丝不挂,用毛毯裹身,静坐半个钟头,就这样去警觉—六根全部启动去捕捉接触六尘境界。告诉你,不消半个钟头,毛毯就干了,比用电暖气还快。为什么?当你激起高度警觉性时,血脉贲张,全身冒烟啊!从哪边开始?当身根接触尘境之际,必须去感受那个“第一接触”的感觉,不经过六、七、八意识绕出来,就是那个境界!

凡夫所用的这个方法叫「意识流」,「阿赖耶识」有如计算机的记忆储存,意识流里面储存很多东西,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马上把讯号传输进去,调出数据比对符不符合,然后说它是什么。「这是什么?」是意识流的作用,华严谓之观照。意识流,你能不能看得很清楚?它就是这样子,瞬息万变,要捕捉得很清楚。凡夫是捕捉得不清楚,他觉得不假思索,一看便知。例如毛笔字,有些人一瞄便知出于何人手笔,这显示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我们可能看了老半天还看不懂。当你在某方面相当深入时,意识会很发达,像泉水般不断涌出,那叫意识流。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然打开,亦即所谓全方位、全面性、全盘的了解。

会听跟不会听,差别在哪里?不会听,用脑筋听;会听,则是会用心听。用心是什么?这等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部打开,很潇洒的,不自己用分别去听。什么叫分别听?「你这样讲,没道理!哼!这样讲,不对!」到底是你在讲,还是我在讲?这显然是你在分别、执着嘛!「谛听」,就是要放下自我,亦即无我,完全接受,这才称得上「会听」。

我们的心量有些是不能包容的,于是“广大”也有界限,到了不能包容的那一边就跨不过去了,有没有这种感觉?有哪些不能包容?想想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譬如喜欢或不喜欢什么颜色、声音,爱吃或不爱吃什么,当你有喜欢或不喜欢时,就有个界限出来了,那就表示心量不够大。吃饭时,一桌两万块,就什么都喜欢,一桌只花两百块,便不喜欢了,这就不叫心量广大。若你能够什么都喜欢,便是什么都能接受,好坏、善恶、是非都能接受,这当中等于没有分别和界限,这时候才能叫作“心量广大”。

佛法所谈的微细、微妙之处,是指这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不思善、不思恶,不起分别,这叫“体性”。证得体性以后,再起无边妙用,需要白的时候就取白的,需要香的就取香的,需要高音的就取高音,而都不需要的时候,就恢复平静,就是本来的样子。根尘刚接触时,本来即不起作用,只因为要起作用,所以才有种种“力用”,那力量的作用才发挥出来,这时候才叫作“依体起用”。所以“体”先证入,“用”才发挥得出来,此时才是遍周法界,因为它能完全穷尽。这是必须先了解“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的部分。

为何心会缘外面的境界而产生喜乐忧愁呢?那是因为你用识性。这里谈般若是讲空性,不讲唯识,所以不触及识。现在我们把识带进来看看,因为你的心随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产生喜乐忧愁,这时心就起波浪了,心被境转了,由于是识性在起作用,识性是此岸,所以一切皆苦。只要是用识性,即使得到大乐也是苦,因为它缘生缘灭啊!缘生缘灭,统名之为“苦”,并非痛苦才叫苦。

那么,你能否不用识性,也就是心不随外境,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不随六尘境界而起作用,那时候就根性常住,不用识性了。就像刚才所讲的,我所见到的都是第一义谛,我所见到的这个境界就是这个境界,没有为什么。然而因体而起用时,可以起这个作用—这是白的,这是绿的,这时就有所谓“第一义谛”和“第二义谛”。

“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只要一著境,就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只要被境界转,烦恼即来。烦恼就是这样产生的,著境、被境界转出去。“嗯,不对!不让你牵着走!”如果能马上拉回来的话,“心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时候便是菩提,你已经把它转过来了。

“当用大智慧”,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我们要用这个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尘劳即六根接触六尘的一切境界。不要被它们转掉,要用大智慧来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这就称之为修行。你若照这样修行,变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变三毒为三学,最后一定成就佛道。

咖啡本身是无量因缘的组合,而舌根一接触时,这因缘发生变化,产生另外一个新生命,他是在享受生命啊!凡夫享受咖啡尘境,而圣人则是享受新生的生命。对于圣人而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随时都在享受新生命,一如小孩子看世间,一切都那么美好,永远充满惊奇。

学佛以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一定的,但是不能一副意兴阑珊、要死不活的模样。你很清楚,但不贪染、不执著。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守心不犯六 尘境界”,守住我们的心,不侵犯到六尘境界;不是不能接触,可以!但却是根尘接触。凡夫则用六识与六尘接触,是为“识尘相荡”,互相激荡,那是凡夫的识性作用。修行人趋向于觉悟的境界,他用六根与六尘接触。他有接触而不是没接触喔!而且清清楚楚,但与识尘相触的那种“互相激荡”不同。

为何我用“相荡”两字来形容?因为我们都是眼见色、耳闻声、舌触味……这五官皆在于讲求刺激,一再地刺激很容易麻木。真正享受生活品位的人不求刺激,对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很谨慎、淡然而且缓慢地去接触。

用激荡、刺激感官的方法,属凡夫行径,修行人则试着让它静下来,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接触之际,轻轻一碰,有个很大的震撼,那时才能真正感受到,但却不会去执著。

你若无滞碍、无有妨碍,那就叫“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这种解脱并不难,但那个心是很微细的地方,我们要常常观照,就是观照这个地方——我对一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不会有这种执著?

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曰“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叫随缘不变。“善分别诸法相”即是随缘,种种的事相、法相都分辨得出来,但是真如不动不变,这叫随缘不变。

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你的心若是被带动了,那就是凡夫。所以能否在接触六尘境界之时,不被转而将它转回来?这时,“能善分别诸法相”是随缘,“于第一义而不动”为不变,所以我们说“随缘不变”。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一执著,心即被尘境、外境所转,这就是凡夫啦!相反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不为外境所转,不仅如此,又能销归自性,将它转过来,这时“即同如来”。这地方就是讲禅定。

“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这是前面的结论。“见”,是眼睛见到境界,包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像天气酷热、湿度很大时会感到厌烦,此即见境、思境,一触及那个境界,心就乱了;若能遇境而心不乱,即是真正的定。所以有没有定功,就从这里看。

讲关于学游泳的例子,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有没有那个了解性呢?要去具足这个条件,有了这个了解性以后,才能具备警觉性。

你说:“本来样子有何了不起?我们所见所闻尽是本来样子啊!”但我可以肯定,你的所见所闻绝非本来的样子,因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如摄影一般,摄影以后,经六、七、八意识转一圈出来,成为一种影像,是虚幻的,这样的法称“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的样子不是捕捉影像,而是真实地与其融合为

一、浑然一体。

我们有没有进入本来的样子、了解到何谓本然的面目?也就是说,你看这个东西,不用幻境,不用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概念、意识来解释,因为用这都只能捕捉到影像而已。能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便即停留在那六尘境界上?能如此,便进入了那个状况,然后再训练如何交融在一起。

执著于外在境界,自性被妄念浮云覆盖,便不得明朗了。“著境”即执著外在的境界,很多经文都谈及这部分,正如《楞严经》所说,“心被境转,即同凡夫”。为何会被境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带走了,那就著境了。反之,"能转境,即同如来”,把它转回来即是不著境,那就明朗了,不为浮云所覆盖。经文的讲法虽异,但所指道理则同。

法海一听,就大悟了。这是六祖第一个得度的弟子。他以偈赞曰:当下这个心原来就是佛,自己没有悟得,还怪它;现在知道定慧的因由原来是心,我定慧双修,可以离诸境界。我们通常讲“心意识”这个心,它能攀缘一切万法,造种种业,现种种境、种种相迷惑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此心王作怪,我们才会迷惑颠倒,所以我们通常很讨厌它,没想到原来它就是佛。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发明”意指起作用,现在话叫“发生”,它发挥作用就变成三身、变成四智。此四智“不离见闻缘”,“见闻”二字就包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觉味、身触境的那种感觉,五根全部包括在里面,通常简

称“眼见色,耳闻声”,其实是包括了前面五识。从自性的立场来看,自性具有法报化三身;法报化三身起作用,展开成为四智;这个四智离不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缘;这点若能体会,很快就能直接证得佛境界。

“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是第六意识转过来的,第六意识的主要作用是分别(第七是执著,执著就是捕捉和输送)。我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都是分别,分别以后,才经过第七意识输送到记忆体储存。所谓妙观察智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没有功用了,所以“见非功”。见,包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识性的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通通是识性,所以“见”包括了眼见色的见,耳闻声的闻……六个部分通通涵盖进去了。现在不分别后,就通通不起作用了,所以说“非功”,没有功用。

修行人就从“因地”先转,即六、七识因地转,五、八识要到“成就”以后才能转,所以一个修行人虽然有证有悟,然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他可能还有贪著,要注意喔!

只转六七的人,有个基本定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不分别、不执著,亦即现在的情状、现行的部分,他不分别、不执著,然尚有知见,五根还在起作用,阿赖耶识还未完全清净,这就是大通和尚的现状。当下这一念心是见性成佛,是极乐世界,是如来之见,这没有错,转六七时是这种状况。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自己本性是觉的根源、本体,随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冤枉地到处流转。“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我若是不进来这里,就会两头执著,不是著这边,就是著那边了。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你知道五蕴法,这五蕴法怎么有我呢?惠能把这个部分先提出来。“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这五蕴法中,有一个我在,外现种种相,那么以音声来讲,“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六尘境界是中性的,它没有凡圣 10 的见解,之所以有凡圣之见,乃出于人的分别心,是人的因素。同一个东西,圣人凡夫所见都是一样的,但圣人与凡夫的感受不同,差别在此。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六根应该常常运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古代的文字就是这样,所以我们阅读起来会很烦,既要用又不起用想,既要分别,又要不起分别想,那怎么办呢?用现代话解释,我们便可重新加以定义。这个“用”,诸根起作用是自然状况,但若文字不通达,就会发生误解。诸根要运用,譬如肚子饿了,要不要吃?要啊!但要不起用想。如不明其义,便解释成“肚子饿了,不要吃。”最后问你肚子饿不饿?你自己也不知。为什么?你已将“肚子饿”这个生理机制压抑下去,肚子不饿,是因为你不准它饿,不能吃啊,最后怎么办?死路一条!因为你不知何时该吃嘛。这种状况并非不起用想,而是诸根不会用。

「动静无心,凡圣情忘」,凡圣之间都没啦。「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我们还是得举那个例子,假如一直觉得是用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这时所产生的是一种识性,你是用「六识」接触「六尘」境界,而不是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转识成智、舍识用根,就得懂得方法——「我」是透过眼睛来看、透过耳朵来听的,眼睛就像望远镜,耳朵就如电话筒,嘴巴就像麦克风,「我」透过这些工具来看、来听、来跟人说话。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果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个「我」,那个真我、真如的部分、本我真心,透过六根门头这六个工具来跟外面尘境(色声香味触法)接触。这时,你会过滤出有个真如。那就是此处所言「应用无碍」,应用之间毫无障碍。

由于凡夫多用眼睛看,会被色、被外在境界所吸引、所迷惑,这时,你的眼睛就代表你的心,心被境转了,不打妄想都难啊!假如能修到转六、七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即无分别,这时可说已完全「压抑」下来,变成柳下惠,坐怀不乱。然而一个真正「转」

五、八识的人,他是转过来,而不是压抑。从哪边转呢?直接透过眼耳鼻舌身意

这六个媒介接触外尘境界,这时,知道有一个主宰、一个本来面目在,而此本来面目凡圣皆同,故称「凡圣情忘,能所俱泯」。对于能看、所看都不谈了,它「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本性与外相已然合一,没有不在定中,这便是常在定。转五、八识以后,就恒在定中了。

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那是整个生命的改变。

缺乏警觉性,即使机缘到了,你都悟不到。就像睡觉,闹钟一响,往往翻个身就按掉,然后继续睡。没有警觉性嘛!你毫无警觉,所以一直丧失觉悟之机。六根门头接触六尘境界时,你毫无警觉,一直慌乱,得不到真实利益,生活中种种痛苦便一直加深。

心里怎么调整?就是刚才所提的,有个「本然的我」,透过六根门头去接触六尘境界。将此本然的我、真如,体会得愈清楚就愈能超越,生命质量也更加提升。这一点不能体会,则一切罔效,都只是在外围游荡,未入菩提道。你将这部分体会得清清楚楚,展现出去,你将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大受用,在菩提道上得大精进。想要大成就的话,等你用功再讲,里面尚有几处弯必须转,那些弯没转,还是难以成就。

它有特别修法没错,那修法是要教你,我们上课一再提醒,像刚才说的六根门头,那就是密法。谁都可以修,佛法就是这样公开,得不得,在于你会不会,那你会不会修呢?这当中毫无秘密,你不会,就秘密了嘛!会,就不秘密了。你要是会佛法,就得了。

不信,回去试试,用七天时间去经验,随时提醒,我透过眼睛看,透过耳朵听,而不要想「我的眼睛在看,我的耳朵在听」,把观念改一下。试试看,一个礼拜下来,你整个人绝对改观,因为你开始感受那真如的存在。何谓真如?你天天念真如,天天发菩提心,但却感受不到。现在开始如此尝试,一个礼拜下来,保证生命本质绝对改变,但务必天天随时随地提醒,看到东西便警觉:「我透过眼睛在看,我透过耳朵在听。」随时随地六根门头如此运作、如此观想,会的人,就得了。

譬如参禅,「念佛是谁?」不必管佛嘛,是管那个念的主词,主词在哪里。或参「看的是谁?」「听的是谁?」我们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要想「我的眼睛在看,我的耳朵在听」,而是「谁透过眼睛在看?谁透过耳朵在听?」换言之,看的是谁?听的是谁?念的是谁?想的是谁?不要都说:「我!」否则问你:「我是谁?」你就答不出来了。那些附在「我」上的东西都是假的,必须向内来找。要具足此一条件,不在于识字与否。

「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不要执着在相上。这说得容易,但如何不执着于相?如何常离法相呢?各位,不可能啊!为什么?因为你经常执着在那儿,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直以为是「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一直执着在法相上,那就没办法了。然而你如果能够「我是透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就不一样了。你会经常觉得六尘境界所看的叫「缘影」,是无常在变化,它一直在变化。当你能这样感受时,那就离法相了;你所接触的任何境界,会随缘一直过去。每个境界来,不管色声香味触法,一来,就捕捉得住;去,就随它去。而我们总是,来,捕捉不住;去了,才想留住。很多人老是怀念过去,却又捕捉不住当下。

教室里偷吃东西的感觉真好,可是偷吃当时,心跳一百

二、担心被老师抓的心情,已经忘光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活在当下,所以过后会觉得那个情境很美,这是未离法相而依旧执着。没有那种无常观,所以会执着在法相上。如果你回过头来,「是谁透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至于根尘相接的部分不要去管,你要找的是「那个是谁?」一切都回归本体,这样是否会离开法相?

我们往往情境一来,就任凭摆布。乍逢生气情境,若非怒气勃发,便是力求压抑。生气时应当感受它,然后观照它,照得清清楚楚。生气、喜悦,喜怒哀乐等等,尽皆活在当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也在当下,如此便常离法相,就自由自在,纵横自得。此时有何可立?要立什么?都没有。立亦得,不立亦得。

自性能含万法,称作“含藏识”。若生起思量分别,就叫转识或事识、生起识。它能够生起六识,六识出六门,从六根出来变六尘。就解门上来说,属于唯识,要说明必须花很多时间。所谓一法通,法法通,我想惠能他老人家绝对没看过唯识,可是他就懂。奇怪喔!勉励大家,要像六祖一样,虽然先天不足,望尘莫及,那也要由后天来弥补,端看自己愿不愿意达成这个目标。

因果有其标准存在,但一般人不知道就随便乱讲。惠能此处所言也一样,他谈自性,这个自性是指阿赖耶识、如来藏性的部分,假如是邪,那就起十八邪,六根六尘六识通通邪了;自性若正,六根六尘六识都正了。

“花”是为了沟通而产生的一种语言方便,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花”不过是其中一个境界,这时不要让它与自己产生对立。而不产生对立,是什么现象呢?例如,我见花,还是花见我?你有没有想过?大概都是“我看花”罢。然而主、客若为一体,那“我看花”跟“花看我”应该一样。可是当我们只有一种观念,认为是“我看花”的话,那就主、客体对立了。

看到花时,有主、客体的对立,此法即为世间法,一旦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消失,无二分法与对立性,这时不仅你与花交融于一体,乃至跟整个宇宙、万物都交融一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根、尘也都交融于一体。那是怎样的状况?说不出来啊!只能感受,这就叫作“付嘱摩诃迦叶”。

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产生分别意识作用,所以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我们这个世界,须弥山就在你、我之间,在你、我的界限与对立上。

极乐在哪里?就在此处——根尘相接,不产生隔阂障碍,不生物、我对立。“不生不灭”四个字很简单,生了就灭,不生就不灭,任谁都懂,但就是不懂其中的情境。

第三篇:六根六尘写作法

常有妈妈问,如何把作文写实?如何提高作文的立意?如何把作文写得生动?如何让文章有的可写?这四个问题,可以当成一个问题来讲。

先来讲一个小故事:在英国,曾经举办过一次短篇小说大赛。参赛作品的有四个要求:一是王室,二是宗教、三是性,四是神秘。结果,有一篇短篇小说获得了头筹。这篇小说大体是这样的:

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

这个故事且放在一边。再来看一篇作文,叫《苹果》。

【写作背景】 妈妈感言:在群里听非常老师的课,我可能是受益最大的一个。自从学了“六根六尘”之后,我自以为秘籍在手,在暑假就让孩子用“六根六尘”写作文,每天一篇。孩子选择每天写一种水果。第一天写的还凑合,后来写的连凑合都不算了,基本是逮住一个物品从六个方面描写一下就完事。比如:

一、荔枝

荔枝是一个直径约为3cm的球体,全身布满了半径1mm的小包,像散了一层芝麻,有点扎人,不过有的品种的包是光滑的。荔枝顶部有一个长为0.3~0.7cm的梗。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荔枝凉凉的,我嗅了嗅,有一股清香。我剥开一个,“咔嚓”,一些汁液喷了出来,我的衣服脏了10cm。我将荔枝塞进嘴里,非常甜。我想起苏轼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现在我终于知道苏轼是怎么死的了,是被荔枝甜死的!

二、哈密瓜

哈密瓜是一个横直径7cm、纵直径10cm的椭圆球体。底色为杏黄色,有绿色的、白色的花纹,摸上去坑坑洼洼的。我拿刀“哐当”一声切开哈密瓜,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剖开的哈密瓜有三层,最外部是白色、宽约0.5cm的环形,中心是橙色、宽约2.5cm的环形;中心是直径1cm的圆,里面分布着哈密瓜的瓜籽,我咬了一口,非常的甜。我真想写句诗“日啖哈密瓜三十个,不辞长做新疆人。”

在一次聊天时,我求教于非常老师,老师当时没说什么,后来却专门抽了一个晚上,确认我在听课后,在群里边讲边亲自写了一篇《苹果》,我看了恍然大悟:原来写苹果是要写苹果的故事。儿子看了老师写的《苹果》说:“要这样写,我也会。”儿子想了一会又说:“可是,我没有老师的这些经历。”我就提醒他,我们家发生的关于苹果的一些小事,儿子也恍然大悟,奋笔疾书起来。【调整思路后的原文】 《苹果》(北京王舒羽)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得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关于苹果,记忆中最有趣的事是写苹果。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

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滚来滚去,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开怀大笑。这次写苹果写出了出乎意料的乐趣,事后想起还会不由地暗笑。

有一次削苹果的经历也让我经久难忘。当时,妈妈教我削苹果,妈妈削出来的皮又薄又长,中间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褐色的,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核的形状是这么美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苹果的五星之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原来一直被当作垃圾的苹果核,也有如此内在的美丽。苹果还代表着一份温馨,苹果时时给我们带来欢笑,即使病中也不例外。有一次,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

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 我“扑哧”笑了,笑得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地喂妈妈,还不时地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很长时间,看到苹果,我就会想起那天的欢声笑语。

虽然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水果,还给我许多启迪,承载着许多欢乐。

【非常点评】

要把作文写得更加深入,写苹果不能只是简单地写苹果的相貌、味道,而是要写与苹果相关的故事。于是孩子这篇的《苹果》作文,思路突变。就思想性而言,深入了许多。《苹果》是孩子的原文,原汁原味,未加改动的呈现,目的旨在强调:思路变,作文变;方法变,作文变的道理。

让孩子写苹果,专门拿个苹果让孩子观察,这个思路是短路。一篇作文要有思想性,首先要有故事性。从苹果到苹果的故事,这是本质的提升。写苹果写出苹果的故事,是思想性深入的一个方法。单纯地写苹果,虽然生动,但苹果的故事,却更加感人。没有故事,感人就不存在。

【再来看一篇】

《我的“丑八怪”字典》(山东德州二年级刘欣桐)

今年我上二年级了,老师为了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让我们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回到家里,我问奶奶有没有字典,奶奶一听字典,眼睛里竟然放出了光。她走进她的房间,从一个箱子的最底层翻出了一本字典。

我一看,字典那个丑啊:浑身蓝衣服,其中一个脚还露出了白边。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字典,页面皱皱巴巴而且发黄,但和我的故事书保护眼睛的黄色是不一样的。里面的字有的大,有的小,还有的像小蝌蚪。这个“丑八怪”老态龙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满眼是皱。我真的点失望!

尽管不满意,我还是把字典放进了书包里。来到学校,我把字典放在书桌上,同学们立即围过来看,“你的字典看起来像我的字典的奶奶啊!”我的同桌说。“你的字典是盗版的吧?”另一个同学说„„

我看了看其他同学的字典,他们的字典真漂亮,花花绿绿的皮,里面的页面有黄色的,有绿色的,而且是崭新的,再看看我的字典的样子,真是丑八怪。我红着脸把字典放进了书包。回到家里,我把那本丑八怪字典扔在地上,冲着奶奶大喊:“奶奶,你看你给我的字典,同学们都笑话它呢,说它是字典的奶奶,是盗版的!我也觉得它像丑八怪!” 奶奶见我这个样子,摸了摸我的头:“你可不能这样说,这可是奶奶的宝贝呢。”奶奶示意我坐下。我坐下后,奶奶给我讲起了她和那本老字典的故事:

“奶奶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学,每当看着别的孩子拿着书读的时候,心里就很羡慕。有一次好不容易从邻居姐姐那里借来一本书,可看看上面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就去邻居姐姐那里问,问多了,姐姐就不耐烦了,她说:你自己买本字典,上面的字就会都认识了。我就到卖书的那里去问,一问,买一本字典需要好多钱呢。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那么多的钱。我发愁地咬着自己的辫梢,忽然有了主意。等到有人到村子里来收购头发的时候,我狠了一狠心,把自己最心爱的头发给卖掉了,可是这些钱还是不够一本字典的钱,我就到树上去找蝉蜕的皮去卖,砍柳条编柳框去卖,这样,积攒了半年,钱总算凑够了。我就手里攥着这些钱跑到卖书的那里买了这本字典。从此,这本字典就成了我的宝贝,就是凭着这本字典,我认识了很多字,能够读很多我喜欢的书了„„”

听着奶奶的故事,再看看那本字典,感觉它不再是丑八怪了。再看这本字典,好像它从陈旧中弥漫出淡雅的纸香,透射着时间的光泽。这本字典,不只是蝌蚪一样的文字,它还包藏着一些回忆,一些故事。再次抚摸它,甚至能体会到它的温暖!

第二天,我把书包里的那本老字典拿了出来,同学们又聚拢来想再嘲笑一番,但这次在他们还没开口之前,我就给他们讲起了奶奶和她的“宝贝”的故事„„

【一篇微作文】 《我的老师》

我小学的班主任,兼教语文。微胖,唇下有一大痦子。老师有一女,小我两个年级,能弹一手悦耳的钢琴。老师对女儿很温柔,对我从来都是吹痦子瞪杏眼,因为我淘气。在我结束寄读生涯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她却哭得稀里哗啦,那痦子一颤一颤。永远也忘不了她,她的名字叫邓秀宝。

在这四篇作文中,有一个共性:故事性。

再来回顾开头提到的问题:一是如何写实?二是如何让文章有立意?三是如何让文章写生动?再补充第四点,如何让文章有的可写?有一个方法(不是唯一的),那就是要有故事性。有故事性了,就写实了;有故事性了,就有立意性了;有故事性,文章就生动了;有故事性了,作文的字数就有得可写了。特别要强调一点。有些妈妈总在问孩子的立意不高怎么办?立意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操作性不强的概念。可以跟小朋友讲,有了故事性就有了思想性,这个思想性就是立意。所谓的立意,不是姓“高”名“大全”。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亲,但并没有在文字上把父亲写得跟上帝一般。而是通过故事性把一个普通的父亲不普通的一面写出来的。在一开始,讲到了英国的一个短篇小说比赛,十几个字;后来,又讲到了苹果的故事;再后来,又展示了字典的故事;再后来又展示了《我的老师》的微作文。这四篇文字,有的字数多,有的字数少,有的用词造句朴实,有的稍微华美。但都写的很好,好的一个共性,就在于故事性。无论用词华美还是朴实,无论篇幅长短,都有故事性在里面。

有些妈妈问,老师布置的作文里没有故事性怎么办?没有故事性,也要有情节性。比如,英国的那个短篇小说,故事性不是很明显,但有情节。情节的展开,就是故事;故事的浓缩,就是情节。

在爸妈网上,看到一位妈妈的纠结。一位妈妈发贴子说:儿子的作文虽然不好,但感觉孩子真的有颗童心。孩子的作文是这样的: 《我最喜欢小蝌蚪》

前几天,我捉了几只小蝌蚪,一共五只。

一天上午,我本想看阳台的花,结果不知怎么的,我的两只小眼睛的目光全部吸引到小蝌蚪那里。并且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最小的那只小蝌蚪把头伸到最下面,尾巴朝上,它在干什么了?我以为它死了,就哭了。我用手使劲掰它,它也不动。我便央求妈妈救救它,妈妈说:“死了会浮到水面上。”奇怪啊,竟然有装死的小蝌蚪。

几天后,我把小蝌蚪放到河里,让它找妈妈去了。养小蝌蚪真好玩。

这样的作文应是满分作文。理由是: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不会写作文,都是“分”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做到表达清晰、表达生动、表达有趣这三个标准,就非常棒了。表达清晰,就是有结构,思路清楚,一件事情能说清楚。表达生动,就是让人感觉文中所写的,犹如在旁,历历在目。表达有趣,就是让人会心一笑,看后难忘,不至于说像喝白开水一样。而本文这三点都做到了。

---------------------------《学好作文,要做的一些准备》

第四篇:【尘】——随笔

【尘】——随笔

阳春三月,一片盎然春意。

阳光是明媚的,散发着惬意的温暖。

突然间,很想码字,给自己,给这短暂温情的春天,还有——

自己那颗潮湿而逐渐明朗的心。

一朵花过早的开放,必然过早的凋零。

给心灵化个妆吧,我想。

是的,试图让自己很安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感,暂且说是。

或者,为之纪念?

寂寞,是个自私的情人。

我不否认自己的多情,也同样痴情。

爱情,是留给真正爱自己的人。

不是为了填补空虚的心灵。

如若知道离别早就注定,是否还会为之动容?

是擦肩,是转身,是逃避,还是拥有后再别离?

亦或相守一生,终老不相负?

试着以最快的速度整理这颗暂时混乱且矛盾的心,还自己一个清净。

第五篇:PMC生产计划执行力六根支柱

PMC生产计划执行力六根支柱

作为组织能力的最终体现,执行力是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生产计划执行力可分三个层次: 完成,不折不扣完成,超预期完成。

失败或平庸企业往往连第一个层级都没有达到,优秀企业达到第二个层级,卓越企业追求第三个层级。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能力差别,其原因在哪里?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座大厦的话,战略就是大厦的顶,而大厦的支柱就是执行力。

支柱太细小,或根本就没有齐全的支柱,独木难支,想让大厦屹立不倒,自然难以如愿。执行力六支柱

我们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析执行力的六大支柱,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树立了执行力完整的支柱。第一根支柱: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经理/总监)是公司战略落地的枢纽。中层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战斗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说:“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关键”。柳传志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搭班子是针对高层领导,带队伍就是指中层管理者。一个不合格、平庸的中层管理者带给组织的损害是:

1.“歪嘴和尚念经”,高层的战略、指示最好,都得经过中层管理者的理解,然后落实。此时,“歪嘴和尚念经”就让高层的战略变形、变味,甚至***。

2.不能以身作则,没有管理能力,“德不足以怀远,信不足以一异,义不足以得众”,无法成为团队的核心,导致团队涣散;

3.平庸者往往心胸狭隘,自卑导致嫉妒,致使优秀人才流失; 4.平庸管理者必然是“武大郎现象”,导致公司成为矮子王国。第二根支柱: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的骨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载体,界定了企业权力体系、部门与岗位设置、工作分工、运营流程等管理的基本要素。只要有组织,必然有架构,区别在于组织架构的科学性,也就是与企业战略目标和时代发展的适合性。不同的架构导致不同的结果,如同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虽然都是碳,但由于结构不同,两者的性能也完全不同。不合理的组织架构导致以下恶果: 1.部门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应该提供服务的部门却在监管,应该履行监管职责的部门却在巴结服务部门,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战员要提防、讨好后方的本该提供支持服务的部门,导致政治气氛浓厚以及企业内控、舞弊风险;

2.职责重复或职责不清、权责错位、成天扯皮、内耗严重,“三个和尚没水喝”; 3.流程漫长,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第三根支柱:制度流程

制度流程是做事的章法,是组织的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做事,没有章法是不可想象的。执行力差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两个特点: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无章可循可以理解,有章不循的原因是什么?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五点:

1.制定程序上,闭门造车,事前不调研、不沟通、不论证,事后不宣导、不培训、不学习,员工不了解、不理解;

2.内容上繁琐、复杂、晦涩难懂,不合理、不可行,与现实脱节;

3.朝令夕改,变化频繁,令员工无所适从,所谓“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欧阳修); 4.制度与流程脱节,有制度没流程,有流程没制度,形式主义严重; 5.领导自身不遵守制度,形成不好的示范效应。第四根支柱:基层员工素质与能力

员工是执行的主体,一切任务都最终要靠人去完成。基层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是落实“最后一公里”的保障,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所以,很多优秀企业都在人才录用、培养上倾注大量心血。比如华为,每年奔赴各个著名高校大量招聘最优秀大学生,2001年合同招聘甚至达7000名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并且保持平均每年招聘最优秀大学生3000名。入职后,更以“魔鬼训练”,在180天的超强培训、5%的淘汰率,完成从学生到华为人的角色转换。

对员工的培养,不仅仅是指集中的培训,更多的是日常工作实践中的指导、锻炼、内部竞争与末位淘汰,把秀才打造成士兵,打造成“召之即战,战则必胜”的铁血战士。缺乏执行力的企业在人才录用培养上,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从公司战略角度筹划人才策略,按照部门的一时需求和人事部门的关系好坏,决定是否招聘; 2.录用面试没有统一标准,没有严格筛选程序,由面试人主观判断,面试人的水平和责任心决定了录用人员的水平高低;

3.新员工入职培训期限很短,不超过一周,讲师也是较低级的员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突出,对新员工没有任何触动和改变;

4.日常既没有系统、有计划的培训,其上司也很少对员工进行工作指导、职业化培养,自生自灭。第五根支柱:奖惩竞争机制

员工的素质与能力问题是执行力中的“能不能”的问题,而员工“愿不愿意”的意愿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解决。激励措施多种多样,包括上司的肯定、工作的挑战性、成长空间、薪酬、晋升等,但归根结底,奖惩机制是所有激励的核心和最有效的激励措施。企业如果随意对待奖惩机制,不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则对员工的行为就失去导向作用,就难以达到管理者的期待,所谓执行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如果把企业比作长江的话,要让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向海,必须有堤坝防止江水外流,也必须有源头活水,沿途支流汇聚以及东西走向的地形高低落差。堤坝就是企业的纪律,源头活水和沿途支流就是奖励与激励,而地势的落差就是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如果不思进取,就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指出:“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科学的奖惩机制,应该是:“善赏者,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善罚者,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除。”([唐]马总《意林·傅子》)。企业的奖惩机制不外乎以下问题:

1.没有考核,或者考核办法不科学,晋级加薪与工作成效脱节,全凭上司个人主观印象和喜好,所谓“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埋头苦干、不会邀功者吃亏;伶牙俐齿、阿谀拍马者上位,导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造成员工不公平感,而不公平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吴思《潜规则》),往往是矛盾的***;

2.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公司盛行惩罚文化,小错大罚,动辄得咎。而另一方面,无论多大贡献,多突出的表现,都不会有任何奖励,无论口头表扬还是物质奖励,都不会给予员工,理由是公司已经支付工资,做好是应该的,由此导致员工缺乏动力,感觉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违纪就行,造成员工普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

3.纪律松懈,有令不行。管理者不敢处罚违纪者,也不敢淘汰不合格者,甚或为了不“家丑外扬”,对本部门违纪者、犯错误者姑息、包庇,以此遮掩自身管理的缺失;

4.只处罚普通员工,“刑不上大夫”。每次出现失误、错误,造成损失,只拿基层员工开刀,而没有去查究管理者是否存在管理失职,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既没有让被罚员工心服口服,也没有起到真正的警示效果。第六根支柱: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很多企业认为什么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但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应景,也就随便写个企业文化口号,在公司的介绍手册、官网、办公场所张贴着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标语口号,但并不会真正去当回事。这种观念下的企业自然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赚钱,员工的唯一工作追求自然是薪水奖金。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人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如果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一种精神和文化上的追求,员工最终会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没有精神的归属感,何谈执行力?

任正非有句名言:“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他认为“文化其实是一种管理,是管理的高级形式。”“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和庄稼的关系,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没有文化的公司,或者存在不良文化的公司,管理犹如是在沙漠或者贫瘠的土地里种庄稼,产出自然可想而知。归纳起来,企业文化问题导致的后果是:

1.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不树立正确健康的文化,各种潜规则、亚文化就会占领员工,日久天长,积重难返;

2.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各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历塑造了不同员工不同的价值观,企业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使命和愿景,就难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志不同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与谋,企业很容易变成一盘散沙;

3.人是执着追求意义的动物。没有使命和愿景的公司,员工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没有信念,没有自豪感,这样状态的员工难以自发自为的把工作做好,做极致,其心态自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执行力支柱的地基

执行力六大支柱支撑起企业战略的落地,那么支撑这六大支柱的地基是什么? 《大学》开篇说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地基就是“人性”,符合人性的才是“道”,从“道”引申出“教”,企业角度,“教”也就是管理。

很多企业都宣称其管理““以人为本”,以为只要重视人才就是以人为本,我以为管理上的“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重视、尊重人才这么简单的概念,“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企业的制度设计、管理思想、管理实践都必须围绕“人性”这一根本,执行力的六大支柱也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坚实地基上,因此,管理者必须洞悉人性。

对于人性,中国古代儒家相信“性本善”,法家认为“性本恶”,西方则一般主张“性本恶”。基于不同人性认知,而生发出不同的管理、治理理念。在我看来,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人性之本是“趋利避害”。利也不是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还包括尊重、被肯定、意义的追求等更高层次、更广泛的精神需求。企业是功利性组织,不是道德机构,生存是企业必须首先要解决的课题,执行力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实用有效”是讨论执行力的首要原则,而以趋利避害的人性为本,建立起企业包括执行力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此进行管理实践,才是真正的“实用有效”。以趋利避害的人性为本,就是以此为企业大厦、执行力支柱的地基。

下载六根六尘写作(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根六尘写作(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试题库之六

    写作试题库之六(简答) 1. 从文学构思的实际操作来看,“根据主题选取材料”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写作对观察者的要求是什幺? 3. 记叙性文章的层次安排有哪些? 4. 简述感受的特点......

    阅读.感悟.写作(六)

    阅读·感悟·写作 阅读与写作系列练习(六) 同学们,第二次月考业已结束,我们在阅卷中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许多文章让我们为之一亮,我们怀着虔诚的心选取......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1.工作简报在版头的简报名称下要写编号如(2002)第9期 总第87期。 标准答案: 对 102.制定工作计划与方案,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即可。 标准答案: 错 103.总......

    简历写作六要素[合集]

    简历写作六要素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没想到也到了自己找工作的时间,现在的你想必是在写简历吧。千万不能认为简历随便应付就可以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历写作六要素,仅......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1.工作简报在版头的简报名称下要写编号如(2002)第9期 总第87期。 标准答案: 对 102.制定工作计划与方案,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即可。 标准答案: 错 103.总......

    公文写作复习六

    公文的分类及名称 一、公文的分类 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文书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关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入手......

    个人简历(墨尘)

    诚信 务实 乐观 创新墨尘 23岁 广东,河源  134xxxxxxxxx  77xxxxxx@qq.com个人基本情况毕业院校:xxxx 专业:xxxx 学历:xxxx求职意向业务员、销售代表工作经历◆工作单位:桂林理工......

    星尘鉴赏

    《星尘》鉴赏星空属于奇幻类电影,又可以叫魔幻类电影。英译fantasty film。奇幻类电影的特点:1、 特技支撑下的奇幻影象。电影中大量运用数字技术这一现代高科技元素,使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