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仔细思量不难发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等量替换的思想学生应该有所接触,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当他看到“小杯的容量相当于大杯的1/3”这句话时他会想到一个大杯的容量就等于三个小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替换的思想一触即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可解。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只需关注差生即可,本课的设计我关注的是以下几点:
1、差数关系的替换何时出现?
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编者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例题只是指点思路和方向。学完例1之后,是对倍数关系的替换进行巩固还是直接出现差数关系让学生再次冲浪?我选择了更换例题的条件,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有了前面替换的经验学生就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经验,相同之处是也知道了两种杯子的关系,但现在的条件是“一个大杯比一个小杯多20毫升。”一个大杯换几个小杯?——只能换一个,但换了以后会怎样呢?——总量发生变化。经过一番思考替换的具体方法找到了。
2、通过对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
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3、如何处理好学生思维差异的问题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相差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个2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4、课中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大量的习题利用课件出示,大大的缩短老师抄题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教学大小杯替换时,利用电脑演示替换过程,生动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知晓方法,极好的突破了难点。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反思
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好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自己较为满意是:
1、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在课前我通过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然后指出:曹冲用相同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加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且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比教学发展思维。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3、注意差异重点教学。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相差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个2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3、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第三篇:《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反思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与“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应变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游戏,教师和学生换笔,初步体会交换的条件。
2、故事引入,激活相关经验。
师:有谁知道《称象》这则故事?故事里面的曹冲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称大象的体重这个难题呢? 生:略
师:曹冲用一堆石头替换了一头大象解决了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用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事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问题: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1.课件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学生读题后师提问:
1、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2、能从已知条件中直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
2、那一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师: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师:能不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思考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3、替换后720毫升都倒入了什么杯子里?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讲台汇报演示解题过程,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
生1: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720÷9=80(毫升),可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大杯:80×3=240(毫升)。
生2:我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了3个大杯„„(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替换 依据
①1个大杯————3个小杯,共9个小杯 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 ②6个小杯————2个大杯,共3个大杯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使用替换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使问题简单化)替换后与替换前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替换中总量不变,但杯子的数量变了)师:要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怎么办? 生:检验。
学生检验,教师强调检验要符合题目中的所有条件才是正确的答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四.灵活应用,巩固替换策略。1.变换条件。
师:如果我把题中的1/3变成1/2,你们会替换吗?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尝试口头列式解答,并反馈。点名回答,教师板书。
2.巩固练习。出示练习1:3枝铅笔和1支钢笔共10、8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每支铅笔的6倍,每支钢笔和每支铅笔的价钱各是多少?(生独立解题)3.拓展练习。
①如果:△+○=20,○=△+△+△
那么:△=(),○=()。②☆比○多1,☆+○+=10 ○=(),☆=()
③出示练一练: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球,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1)师:这道题能否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
因为此题与例题有所不同,所以先安排学生画,在巡视中发现问题,从而在汇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 指点。
(2)生独立解题后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质疑。你是怎样替换的?替换以后,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4.比较例1与“练一练”。
师:这题中小盒与大盒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题目与刚才的例题在替换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①替换的依据不同,例1的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的则是相差关系。②替换的总量不同。)师:是啊!由于替换的依据不同,替换后的总量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观察两道题替换前后杯子和盒子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五、总结反思,优化替换策略。
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总结反思)总结: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板书设计:
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依据
① 1个大杯—3个小杯,共9个小杯 ① 小杯:720÷(6+3)=80(毫升)
大杯:80×3=240(毫升)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②大杯:720÷(1+2)=240(毫升)②6个小杯—2个大杯,共3个大杯 小杯:240÷3=80(毫升)《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课我分别在中心校和村校各上了一次,在中心校上时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在时间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本来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来是想先举一些简单事例,在拓展练习中应先列举一些与例1相接近的题目,再变换面与“练一练”的题目效果显著会更好。但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强,课堂容量太大,“练一练”的题目还没作完就下课了。所以在村校上时把“练一练”的题目省去,只教学倍数关系的替换策略。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倍数关系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通过课堂效果来看,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不足的地方有:
1、由于直接去到学校就上课,师生之间还比较陌生,学生是新奇而紧张的,课前也没有进行交流。由于课前对学生不了解,有的问题学生明明会作却不敢举手发言,显然是不好的一个方面。
2、老师讲的太多,没能完全的放手让学生来回答讲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要让学生在做题时尽量的提出新的问题,3、个别地方处理的速度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在教学速度上有点过快,个别学生没能跟得上教师的进度影响学习效率。不应只关注一两个学生的举手就马上让学生回答。
4、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机会很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一堂课气氛过于紧张。
我的困惑: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热烈而且有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推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增强策略意识,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为进一步学习假设策略以及下一册的转化策略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因为,替换策略,其本质就是假设。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难点是:使学生明白怎样替换及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下面,为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在课的引入部分,从替换的意义入手,通过“曹冲称象”,再现典型的小故事,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策略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引领学生发现替换的依据。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A、把大杯换成小杯B、把小杯换成大杯
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多媒体演示以上两种替换过程。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替换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替换的方法,重点说明算式:720÷(6+3)中 “3” 的含义以及720÷(6÷3+1)中“6÷3”的含义。
本课教学任务较重,为了让学生坚信今天所学的替换策略是正确可行的,并检验例题1所求答案是否正确,因此要进行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中应该倡导的。
接着教师追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
三、巩固运用,拓展策略
1、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评讲时,请学生说说体现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条件。接着用课件帮助演示替换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替换的方法,注意检验。
对照比较例题1和这道题,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策略的本质,教师小结:两个量成倍数关系时,把其中的一个量替换成了另一个量,虽然个数变了,但总量没有变。
四、全课小结,提炼策略 讨论交流:
1、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带领学生归纳认识出:当两个量成倍数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当两个量成相差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2、替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3、拓展升华:
课件出示:A=4B,A+B=20,A=()B=()通过这样的替换训练形式,拓宽学生应用策略的知识面。我认为替换的策略是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依据,安排这道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
五、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通过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引入内容。
1、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师:想到要来宁波与我们XX小学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心里非常激动,这段时间特别关注宁波的一些信息,知道2009宁波食品世博会刚于上周结束,有三十多个国家来参加这次展览会。这次食品世博会有许多优良的水果进行了展销有„„老师在网上也找到了两种的水果改良品种(图片出示苹果、枇杷),大家喜欢吃吗?你知道这样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枇杷各是多少克吗?猜猜看!想了解吗? 我提供一些信息给大家。2.观察图片,弄清关系。
出示天平图片(左边1个苹果,右边2个枇杷)
师提问: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知道一个苹果和一个枇杷各是多少克吗?但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图片,求出质量。
出示第二张图片:(天平左边1个苹果,2个枇杷3粒白果和右边砝码重400克)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现在能知道一个苹果和一个枇杷重多少克吗?(媒体根据学生所说进行替换操作)
4.初次感知“替换”
师: 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时,都想到了把苹果替换成枇杷(板书:替换),或把枇杷替换成苹果,为什么要替换呢?
小结:原来通过替换后可以使天平一边变成全是苹果或者全是枇杷,(也就是一种量)这样就好解决了。刚才大家解决问题时使用的 “替换”的方法,这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替换的策略)
二、探索实践,研究替换
1.图文呈现,引导分析。
双休日,小明家来了一些客人,他倒了一些果汁。(媒体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2)师:你能运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吗?(3)师:把你替换的方法画下来,再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替换的?
(4)全班交流:谁能上来替换给大家看看? 他是怎么替换的,你看懂了吗? 能根据他的替换列式计算吗? 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替换方法?
2、进行检验:
师:要想知道我们求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小结:检验时要看结果是否同时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即:①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是不是一共720毫升;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倍。)
3、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 :
师:刚才我们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道题目中,大杯和小杯为什么要替换?替换的目的是什么? 师:替换之前是怎么样的?替换之后又是怎么样的? 总结:替换之前,是大杯和小杯都与720毫升有关系,替换之后就变成了只有大杯或只有小杯与720毫升有关系,也就是说替换使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师:刚才我们进行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4、改变条件,进行替换。
(1)师:如果把“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改成“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现在你还能用替换的策略来解题吗?(2)师:想一想,大杯和小杯的关系还可以怎么改? 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3)学生用替换的策略解题,并在4人小组内交流想法。(4)全班交流:
(720 – 20)÷(6 + 1)= 100(毫升)(720 + 20×6)÷(6 + 1)= 120(毫升)
5、比较异同,进行总结。
师:这个题目与刚才的例题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替换的依据不同。刚才的例题,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改变后的题中,两个数量是相差关系。板书:倍数关系 相差关系
师:你觉得倍数关系与相差关系在替换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是啊,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是不变的,相差关系替换后总量改变了。
板书:总量不变
总量改变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份数改变
份数不变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分析!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三、迁移延伸,应用替换策略。师:当两个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时,我们可以
运用替换的策略进行解答,其实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很多的题目都能运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下面我们就运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我们身边的问题。
1、★ + ● = 30
★
= ● + ●
● =()
想:把()替换成(),那么30相当于()个()。
2、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想:把()个()盒替换成()个()盒,球总数就比原有100个()(填“多”或“少”)()个。学生写出替换的策略,不必计算。想一想,铅笔的单价是多少元? 出示图片:三支铅笔和一支钢笔共11元
师:聪明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要运用替换的策略,就得有替换的依据。那么,要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补充什么样的条件?
师:同学们可以课后补充条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发散思维。师:在这节课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学会了做这样的题目,更让老师高兴的是,你们还学会了替换的策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替换的现象。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主动地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机动
出示:第一幅天平图,显示了两种水果之间的质量关系;第二幅天平图,出现了第三种水果——菠萝;第三幅天平图,右边托盘空。
师:右边的托盘,如果只放一种水果,可以怎样放? 师:如果在右边托盘里放两种水果,可以怎样放?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如果右边托盘里放了一个9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你能分别求出1个梨、1个苹果和1个菠萝各有多重吗?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第89-90页的例1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转化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引入,初步感知替换策略的魅力
先在天秤上表示两个梨和苹果的重量是一样的,然后出示400克重量的梨能用两个苹果替换,或者可以用2个苹果替换四个梨,由此引入替换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1)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3师: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2)小组合作
师谈话:每个大杯的容量与小杯的容量不一样,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怎样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能不能用替换的方法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想想苹果和梨)
(3)汇报想法:(师板书)
师小结:不管是把大杯换成小杯,还是把小杯换成大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两个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大家真了不起,刚才大家的做法用到了和苹果换梨一样的方法——替换法。
(4)说说具体的替换过程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替换呢?(生说说替换方法)还有别的替换方法吗?(生说)
(5)你能把替换的方法用算式写出来吗?(生在书上列式解答)
把大杯换成小杯
把小杯换成大杯
(6)检验作答: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7)回顾反思: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 我们是怎样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1”你是怎样理解的? 3
三、继续探究,深入理解替换的策略
1、出示例题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师: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用替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的方法。
(2)学生板演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比大杯的少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师: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用替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的方法。
(2)学生板演
四、练习
1、出示“练一练”: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乒乓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一共10.8元
学生无法完成,请把题目条件补充完整,再解答。
出示:练习十七第一题: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你
会用替换的策略吗?先画一画,再解答。)
一共10.8元
四、小结全课,优化策略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小杯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