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时间:2019-05-14 14: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第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第2卷

第6期

2006年11月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清洁发展机制专栏 259 中国大陆黑碳气溶胶排放清单 265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清单方法学进展 269 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甲烷排放研究 273 IPCC能源清单指南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77 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制度的现状和走向 281 全球碳市场动态

286 不同方案下中国CDM的成本-效益分析:基于CGE的实证模拟

研究短论

292 灌溉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296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变化与ENSO的关系

对策建议

301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权分配

动态快讯

306 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307 水文气象安全问题国际会议简介

308 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的系统思考——新书评介:《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

3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征稿细则

赵行姝

高广生

崔彩霞

魏荣庆

曹国良

张小曳

王亚强

张小全

高庆先

杜吴鹏

卢士庆

杨宏伟 段茂盛 郑

徐嵩龄

沈可挺

陈志华

戴晓苏 赵其庚

赵宗慈

Contents

Vol.2 No.6 November 2006 Articles 259 Inventory of Black Carbon Emission from China

CAO Guoliang, ZHANG Xiaoye, WANG Yaqiang, et al.265 Progress in Methodology of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Inventories ZHANG Xiaoquan 269 Methane Emission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hina

GAO Qingxian, DU Wupeng, LU Shiqing, et al.273 Progress in IPCC Guidelines for Energy Sector Inventories and Its Impacts on China

277 Status Quo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DM Regime 281 Recent Development of Global Carbon Market

YANG Hongwei DUAN Maosheng ZHENG Shuang

286 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China’s CDM with Different Scenarios: A CGE-based study Letters

292 Effects of Irrigation on Local Climate

XU Songling, SHEN Keting

CUI Caixia, WEI Rongqing, QIN Rong

LI Wei 296 Northern China’s Spring Dust Stor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SO Forum 301 A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 Right Alloc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News

GAO Guangsheng 306 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nership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Open Science Conference

Held in Beijing

CHEN Zhihua, DAI Xiaosu 307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roblems of Hydrometeorological Security

Book Review 308 Deep Thinking 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of Climate Change ——Book review: “International Climate Regime and China”

ZHAO Xingshu

ZHAO Qigeng, ZHAO Zongci

中国大陆黑碳气溶胶排放清单

Inventory of Black Carbon Emission from China 曹国良, 张小曳, 王亚强, 车惠正, 陈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北京 100081)

摘 要:通过汇总基础数据,计算了中国大陆2000年高时空分辨率的黑碳排放源清单。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包括社会-经济数据、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消耗数据等,绝大部分为县级水平。一些新的、中国特有的排放因子也在计算中被使用,计算出的全国和各地区的排放量使用了0.2°×0.2°经纬度网格来显示。计算的黑碳总排放量为149.94万t,主要由燃煤和燃烧生物质所致。这一排放结果比以前的清单要高,主要是因为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燃煤的排放量以前被低估了。东部地区的排放量比西部地区要大。黑碳的排放具有较强的季节性,1月和12月的排放量最大,7月和8月排放量较小;排放的季节性主要是由居民采暖的季节性所致。

关键词:黑碳;中国大陆;排放清单;季节性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清单方法学进展

Progress in Methodology of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Inventories

张小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摘 要:介绍IPCC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CF)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指南的进展,特别是针对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优良做法指南和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重大改进,以及我国未来LUCF清单编制面临的挑战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林业;清单方法学;进展

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甲烷排放研究

Methane Emission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hina 高庆先1,杜吴鹏2,卢士庆3,张志刚4,张恩深5,吴建国1,任阵海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2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内蒙古气象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5;4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摘 要:甲烷(CH4)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仅次于CO2,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所产生的CH4作为总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的一部分,估算其排放量对于计算大气中整个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气候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采样分析,确定了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MSW)中可降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并根据IPCC计算CH4排放量的方法以及全国不同区域废弃物管理程度状况,估算得到CH4排放量在全国范围内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减少,且在1994-2004年排放量逐年增加。关键词:气候变化;城市固体废弃物;甲烷(CH4);排放

IPCC能源清单指南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Progress in IPCC Guidelines for Energy Sector Inventories and Its Impacts on China

杨宏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 要:综述了《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在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面的最新进展,初步分析了未来中国采用2006年能源清单指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关键词:能源;温室气体清单;IPCC指南

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制度的现状和走向

Status Quo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DM Regime

段茂盛

(清华大学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4)

摘 要:清洁发展机制(CDM)目前的国际制度导致了CDM项目开发交易成本较高、CDM对国际技术转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以及CDM项目的直接可持续发展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改革的目标是提高CDM的运行效率、透明性和确定性,真正通过CDM实现额外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制度;改革

全球碳市场动态

Recent Development of Global Carbon Market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 要:世界各国实施《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使温室气体产生了价值,从而在气候变化领域正逐渐形成以温室气体为商品的碳市场。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国际碳市场的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2005-2006年的发展动态,并对未来碳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趋势做出了展望。虽然这个新兴的市场非常活跃,但由于国际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碳交易与自然环境和能源市场的复杂联系以及各种投机因素的影响,长期的全球碳市场仍将是高风险的商业领域。关键词:碳市场;动态;清洁发展机制

不同方案下中国CDM的成本-效益分析:基于CGE的实证模拟

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China’s CDM with Different Scenarios: A CGE-based study

徐嵩龄1,2,沈可挺1(1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2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环境

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32)

摘 要:对中国CO2减排进行成本-效益的经济影响分析是有意义的。首先,提出国家层次和部门层次CO2减排成本和效益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二,提出4种减排方案(经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改善、SO2排放控制与碳税),并就减排成本、效益与减排的总经济影响进行了减排方案与正常排放(BAU)方案的比较,以及减排方案之间的比较;第三,根据上述结果,对中国CDM项目的规划、设置、谈判和实施提出建议。关键词:CDM;成本-效益分析;减排方案;中国CDM政策

灌溉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Effects of Irrigation on Local Climate 崔彩霞1,2,魏荣庆3,秦

榕4(1中国气象局 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4 新疆

气象信息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基于局地气候的变化与灌溉面积的大小和强度的密切关系,概述了大面积灌溉使温度降低并且诱发局地降水、对云和局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灌溉对局地气候的研究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并且随着新的数据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认识也在深入;2)大部分研究结论支持灌溉区温度降低、云量和降水量增加、灾害性天气也有所增加的观点;3)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早,但研究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关键词:灌溉;局地气候;气候变化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变化与ENSO的关系

Northern China’s Spring Dust Stor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SO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摘 要:根据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频率变化的特点,对南方涛动指数(SOI)、NINO3区海表温度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做相关分析,并对ENSO事件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1957-2002年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同时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差异。春季SOI与滞后1~2 a的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夏季SOI与滞后2 a的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有较好的相关,但春季沙尘暴与NINO3区海表温度的相关不如与SOI的好。ENSO暖事件可能会使未来1~2 a内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减少,而ENSO冷事件则有可能使其增多。关键词:沙尘暴;ENSO;SOI;NINO3;海表温度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权分配

A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 Right Alloc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高广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

100824)

摘 要: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表明,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或消除温室气体人为的过多排放。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是关系到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生存权的问题。以气候变化的实质问题为基础,分析了气候资源和碳排放权的基本属性;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权的分配方案,并对国外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进行了对比评估。另外,还提出了影响碳排放权分配的重要因素。关键词:气候变化;碳排放权;公平分配;影响因素

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

在北京召开

中国国家气候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

陈志华,戴晓苏

水文气象安全问题国际会议简介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候中心

赵其庚,赵宗慈

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的系统思考 ——新书评介:《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

赵行姝

(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研究所,北京 100007)

第二篇:气候变化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气候,气候变化,低碳,低碳经济

正文:

1.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1.1气候变化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1.2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1.3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2.低碳 2.1低碳的定义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2.2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世界即使人类曾经“阳光经济”、“风能经济”、GDP低碳经济的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生活方式和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

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3.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从1990年联合国大会启动公约谈判,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步履维艰。

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政府谈判代表,一度将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发展放在比较对立的角度去认识。在这一背景下,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强调在发展中寻求减排的“低碳经济”概念及理念,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新的思路。3.1.低碳经济:概念与各国措施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2003年2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损失5%-20%,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随着“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继英国之后,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低碳城市。尽管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已开始调整在贸易、金融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提出了无数的低碳举措。今天的问题不再是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否必须,而是如何迅速并且以什么规模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付之于行动,但它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有着不同的内涵。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化,其低碳经济目标是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双赢。3.2.低碳发展之于中国的意义

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在对外关系、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行动,那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缺乏实效;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将有可能改变,各国对中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期望将进一步上升,从而使中国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

其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经济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巨大变革与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应用和扩散。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没有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进步离不开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但也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机遇。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的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在强化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大范围的技术竞争和交流,也给中国技术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再次,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气候变化是由于工业化和所谓现代化造成整个社会的碳锁定所导致的结果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技术由于路径依赖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而该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组织形成正反馈,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使得整个社会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并形成严重的惯性。

最后,有益于提高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低碳产品的新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在积极开展行动,在某些产品上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份额。3.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发展挑战巨大。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根据对人均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分析结果,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很大。加之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惊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力。

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

国内政策障碍。低碳经济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中国目前已经有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法规,对于具有长远、战略性的低碳经济,涉及生产、消费、流通诸多环节,只有在明确的法制规范下,才能稳步实施。当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方面等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政府规范性文件,更谈不上低碳经济立法。在宏观政策管理方面能力不足,亟须加强和完善。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远比发达国家艰巨。但是,无论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政策压力,还是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迈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没有选择。因此,面对低碳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我们要因时而动,以更务实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变革。

第三篇: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

一、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未来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或将要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的新焦点。

为此,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于1992年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0多个国家于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制订了“巴厘岛路线图”等一系列文件。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加紧开展“后京都时期”减排体制安排的谈判。在此基础上,联合国相关机构,以及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等机构积极推动并帮助各国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面临这一巨大挑战,中国政府主动承担责任,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政府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等一系政策和措施。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等相关文件中,中国政府逐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责任。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的相继出台,为中国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1、政策法律的调整正在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先后签署各项国际公约,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推行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中国企业所处的国内法律和政策环境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实施,正在改变市场运行规则,直接影响财政、税收、投资、价格等政策,导致使用高碳能源或原料、碳排放量高的行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而率先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采取技术创新的企业将获得发展的良机。

2、绿色商业模式正在成为国际的主流

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催生出绿色商业模式。绿色商业模式将主导商品的市场准入、国际贸易;绿色商业模式要求众多行业和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产品设计中,采取节能减排和可循环利用的新标准;绿色商业模式将对企业形象、品牌声誉产生重要影响。但也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良机。国内企业间通过价值链的传递已经从千家节能试点等龙头企业及进出口企业开始向上下游企业逐渐扩散,源自供应链的传导正在显现出日渐强大的压力。

3、消费者选择意愿的改变正在影响商业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绿色消费理念正在广大的消费者中形成。消费者正在由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逐渐转向既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又注重产品是否对环境友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绿色经营的企业则在提升知名度、建立国际联系、寻找商业机会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发展机遇。

4、来自社会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

政策制定者、社会公众、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环境NGO组织、投资方、媒体等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通过舆论监督、政策建议、直接监测、培训教育等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策制定、司法实践、行业标准的修订、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迫使企业更加重视履行环境责任。

三、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原则

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如下原则:

1.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认真遵守国家社会共同签署的有关的公约及文件,认真执行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同时,企业自身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循序渐进的原则

中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及发展阶段,包括企业规模、生产工艺、管理水平、人员能力等情况,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方案。分解段实施。

3.因地制宜的原则

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应根据中国国情、行业特点及地区发展的差异性,综合考虑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情况,根据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环境标准、节能指标等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根据企业人员素质进行实施。

4.双赢和多赢的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平衡原则)

气候变化是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全人类的挑战,必须通过全球的广泛合作和共同努力,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应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在企业运营中将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并重。与政府、公众、消费者、外资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建立紧密合作,努力实现企业与合作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共赢。

四、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1.努力提高企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水平通过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识。充分了解国际社会已签署的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公约和新公约谈判的主题与进程,以及中国在这些公约中所作的承诺。充分理解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出台的各项法规、政策、规划、标准、指标等。充分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发展趋势,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的潜在影响。

充分把握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面临机遇,同时认识到正在或将要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应对能力,制定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

2.加紧进行能源与环境现状评估

开展能效评估。对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检)测系统和统计状况进行必要的审查;对生产工艺过程的每一环节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试分析,对各种调查、统计、测试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查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

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评估企业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评估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进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利用系统的方法,衡量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的消耗和环境释放的物质,包括资源提取、原料运输、制造、分销、使用以及最后弃置。同时识别特别是关于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与某项产品、工序、或业务活动有关联的环境问题。

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从企业生产原辅材料和能源,管理,员工,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等方面系统进行清洁生产审计。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开展环境绩效评估。对企业内部环境与能源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核实,企业对国家环境治理以及节能等政策的执行情况,企业在环境保护以及节能方面出台的具体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案以及实施情况进行内部核查和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企业决策。在对企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及技术现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制定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采用环境友好技术。

3.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

实施低碳战略。分析所属行业特点,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导内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打造企业绿色文化,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和建立本企业专门机构,负责环境管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方面的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本身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状况,制定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方案。

提高节能审计能力,积极参加节能自愿协议,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调动节能积极性。

披露本企业碳排放信息,建立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

自愿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动识别生产活动带来的综合社会影响。评估企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行业内以及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通力合作,分享经验,制定标准/规范,实施联合行动以降低气候变化风险,适应气候变化,识别和强化与缓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商业机会,通过适当方式定期披露企业的环境行为及实施效果。

建立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与行动方案。加强供应链管理,向上下游企业施加影响,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节能环保工作。通过市场活动和沟通手段鼓励和引导消费者支持企业达成节能减排目标。

积极推动生产产品和所用技术通过节能产品和环境最佳技术认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活动积极促进企业参与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

通过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不同废弃物处理单元形成有机的整体,提高废弃物处理的能力。

强化日常节能措施执行,采用管理和技术措施进行监督、考核、奖惩和全面评估。加强培训,提高员工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强化员工执行企业目标、制度和行动方案的自觉性。

积极响应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机构的共同努力,参与制定政策和措施,为商业领域建立有关行动框架,带动更多的企业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有效贡献。

4.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率先采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

更新和改造本企业的生产设施和工艺,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更新和改造本企业的产能设施和技术,提高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的比例。

逐步用碳捕获与安全存储的方式来取代直接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5.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争取国际金融组织。政府机构的无偿援助,学习和吸收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等渠道,发展与全球企业的商业合作,拓宽应对气候变资金渠道,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发达国家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附件

术语及概念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气候变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把“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2、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由自然或人为产生的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所射出的红外辐射谱段特定波长辐射的气体成分。除CO2、N2O和CH4外,《京都议定书》将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和全氟化碳(PFCs)定为温室气体。减排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或增加碳汇的人为活动。

3、碳交易

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也就是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和减排单位。

4、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经济。“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早在2003年2月,英国贸工部发布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严峻,低碳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业内专家认为,低碳经济内涵指的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又称企业的伦理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对环境的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

6、企业责任战略

它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考虑社会责任而形成的一系列战略理念、决策目标以及战略行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企业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最近几年,许多公司都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并将其作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优势紧密联结在一起,甚至从制度设计、公司治理上予以有力保障。企业的每一个认证、每一笔捐款都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相符,确保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收益的高度一致。

7、企业环境责任竞争力(responsible competitiveness)

它是指企业由于在环保方面出色表现而形成的在品牌、管理、文化等方面形成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环境责任竞争力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力、企业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企业在产品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提高企业责任竞争力能头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最终符合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 这是企业打造责任竞争力的基础。

8、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要做到清洁生产,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可以自行开展审核,也可以委托咨询机构进行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是辨认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生态效率措施机会的系统的一套方法,它从原辅材料和能源,管理,员工,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八个方面来系统的寻找清洁生产的机会,协助公司积极寻找确定存在的问题,可用作确定和实施成本节约,加强管理,更新设备,技术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废物利用等。

9、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

全球契约为联合国时任秘书长安南于1999年1月所倡导的一个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参与会员企业必须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遵守十项基本原则。具体原则为:

人权

原则1.企业应该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

原则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与践踏人权的行为。

劳工标准

原则3.企业应该维护结社自由,并承认劳资集体谈判的权利。

原则4.彻底消除各种形式的强迫劳动。

原则5.有效废除童工制。

原则6.杜绝任何在用工与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

环境保护

原则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

原则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

原则9.鼓励无害环境技术发展与推广。

反腐败

原则10.企业应反对各种形式的贪污、包括勒索和行贿受贿。

10、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s)

利益相关方是指凡是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

利益相关方既可能是公司内部的(如员工),也可能是公司外部的(如供应商、竞争对手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可分类如下:

所有者和股东银行和其它债权人供应商

购买者和顾客广告商管理人员

雇员工会竞争对手

地方及国家政府管制者媒体

公众利益群体政党及宗教群体军队

11、COP :沟通实践

联合国全球契约作为一个自愿的倡议,广泛寻求各行各业及其他组织的参与。根据全球契约的规定,沟通实践(Communication on Progress,COP)是参与者对支持全球契约而采取的行动进行的描述。全球契约希望,所有的参与者能够每年进行这种沟通,即描述其行动,因此公司必须公开地与利益相关方进行这些信息的分享--通过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其他形式的公开报告,以印刷形式或者在参与者网站上公布。

12、典范报告榜--沟通最佳实践

为了给参与者和其它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以满足COP 政策的要求和期待,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创建了Notable Communications on Progress 典型COP页面。该页面中所选的COP 代表了全球契约办公室所认可的沟通过程的最佳COP实践。这些典型COP案例包含有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1)首席执行官、主席或其它高级官员对全球契约提供持续性帮助的陈述;

(2)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实施全球契约原则所建立的政策、承诺和系统的参考、链接或描述;

(3)为实施全球契约原则和/ 或更广泛的联合国目标所采取的行动的描述;

(4)判定公司是否成功履行企业公民目标的指标;

(5)与十项全球契约原则相关的进展和/ 或未来计划相关的信息;

(6)关于COP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中发布的描述。

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决定典范榜的过程如下:

典范COP将企业和组织划分为33个行业,经过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者根据COP要求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估,并按照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典型COP提名程序提交提名表格。提名表格中列举了针对COP本身和全球契约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四方面的十项原则的问题,也包含了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为什么你认为该COP是个典范?”全球契约COP小组在审查提交的提名表格后确定是否纳入典范榜,通常COP小组会在四周内给予答复。全球契约办公室指出,他们有权决定哪些COP可以加入到页面中,但是不表明其对COP中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发表任何观点。

13、环境绩效

指企业采取环境改善行动所取得的绩效。包括排放指标的改善,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及服务环境影响的改善等。

企业通过环境责任的确定和环境措施的实施,实现有记录的、可量化的、可参与评定的环境绩效,并保持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值。

14、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ERA),国外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国内萌动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常,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通过实施环境风险评价可以协助公司积极确定及管理潜在的环境风险,可用作确定和实施成本节约。

15、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 LCA)就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它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工具。以LCA的定义出发,阐述LCA的技术框架及主要内容,进而提出将生命周期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提供系统的方法,以衡量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的消耗和环境释放的物质,其中包括资源提取、原料运输、制造、分销、使用以及最后弃置。通过采用生命周期评估可检讨与某项产品、工序、或业务活动有关连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关于其整个生命周期。

16、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运行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协助公司积极确定及管理潜在的环境风险,可用作确定和实施成本节约。

17、供应链审计

提供监测供应商是否按公司供应要求的环保准则或社会准则进行运行的一种有效手段。协助公司积极寻找并确定及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可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提供支持。

供应链审计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衡量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提供经营决策支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审计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要综合考虑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及其对其上层节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18、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基于两个简单的事实:

1、我们可以保留大部分消费的资源以及大部分产生的废弃物;

2、这些资源以及废弃物大部分都可以转换成可提供这些功能的生物生产性土地。

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

19、信息公开状况评估

企业应定期公布环境/可持续性报告。公司披露其环保方面的表现(并且往往还有公司总体的“可持续性”表现)。许多公司报告中有一套核心指标(包括例如那些关于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环境报告计划〕指导原则的内容),还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认定关注范围的问题。

可以协助公司积极确定及潜在的环境风险,可供制定战略时参考,并用以建立与外界利益相关者的互信关系。

通过提交这种对外公布的报告,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建立环境责任的表率。

20、能源规划

能源规划是依据一定时期的企业发展规划,预测相应的能源需求,从而对能源的结构、开发、生产、转换、使用和分配等各个环节作出的统筹安排。

能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能源供需现状调查分析;

②能源需求预测,包括需求量与需求结构(部门结构、空间结构和品种结构)预测;

③能源供应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首先提出多个方案;进而从供需平衡状况、经济效益(尤其是投资)、环境效益等方面对各方案作出评价,最后提出若干优化或满意的方案;

④方案检验与决策。在能源规划中,要正确处理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需求与可能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布置,保证能源建设有秩序、有步骤地同企业发展相协调,保证各种能源在数量上和构成上同企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1、减排目标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而减排目标就是为减少排放量所设定的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2、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就是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各类机构所开展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塑造、改善、培育、拓展人才资源发挥作用的环境和空间,不断增强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对企业贡献能力的过程。教育是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

23、管理措施评估

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民营企业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1.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很多企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基础计量统计工作。

2.技术手段落后。由于企业实力较弱的缘故,很多民营企业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检测、控制、预警等手段都比较落后,限制了企业管理方案的实施。

3.政策激励不够,环境责任往往让位于经济利益。大多数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的技术档次不高,往往通过低价竞争,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利润进行环保投入。

24、国际交流与合作

(1)积极参加联合国全球契约活动,以及其他国际组织认证。

(2)参加国际多边会议,响应有关绿色经济倡议。

(3)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大力吸收环保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25、产品创新

(1)积极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时,将环境责任当作一个重要原则。

(2)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

26、管理创新

(1)制定环境责任战略,将环境责任作为企业长期战略重要内涵之一。

(2)在计划、生产、质量、技术、文化等各个层面倡导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绿色竞争力

27、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培训能力,制度建设)

(1)将绿色竞争力当作企业发展的一种使命和价值观,加以宣传和培训

(2)加强人员培训

(3)从制度上保证

技术与人才

(1)加强绿色创新能力,在产品创新中实行绿色审计。

(2)引进能源管理和环境管理人才

28、循环经济

(1)按照3R原则大力开展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力争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2)积极参与上下游产业之间、整个社会大循环,通过产业集群和社会统一协作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29、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9月4日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即2010年10%(相当于3亿吨标准煤,减少CO2年排放6亿吨);2020年15%(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减少CO2年排放12亿吨);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水电、生物质能、风电、太阳能等,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

3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它为国际社会在对付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公约,并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根据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

该公约从1994年3月起生效。公约的常设秘书处设在德国的波恩。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

公约的目的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公约缔约国会议决定资金政策、项目优先次序和项目资格标准。

《公约》由序言、26条正文和2个附件组成,确定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和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应是公约及据此通过的任何法律文件的最高目标。《公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各缔约方均有义务采取行动对付气候变化;但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和现实的责任,理应承担更多义务并率先采取行动。

当前积聚在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一的排放,而且目前它们以占全球22%的人口,排放了60%的CO2.《公约》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帮助。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都很低,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公约》对此予以肯定。

《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将其温室气体排放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但事实表明,多数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在增长。

31、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12月3日~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贯穿大会的显著特征。12月15日,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

“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的领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巴厘岛路线图”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其中要点如下:

一、确认为阻止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必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文件援引科学研究建议,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但文件本身没有量化减排目标。

二、为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举行谈判,谈判期为2年,应于2009年前达成新协议,以便为新协议定在2012年底前生效预留足够时间。2008年计划举行四次有关气候变化的大型会议。

三、谈判应考虑为工业化国家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比较发达的国家向比落后的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

四、谈判方应考虑向比较穷的国家提供紧急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比如帮助他们修建防波堤等。

五、谈判应考虑采取“正面激励”措施,鼓励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等。

六、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换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32、碳足迹

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33、碳中和

人们驾车、坐火车或乘飞机履行,都会燃烧汽油或其他燃料,直接或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而投资植树造林等绿色项目可以抵消这些排放,使企业或个体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得到平衡,即实现“碳中和”,与从而为减缓全球变暖作出努力。

34、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3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5月30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水平上;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森林覆盖率达到20%,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

根据该方案,中国将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一方面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大力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加强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完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该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

36、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08年10约29日,中国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由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战略和目标、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意识、国际合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等八部分内容组成。

3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2007年6月14日科技部联合联合发改委、外交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旨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统筹协调我国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全面提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其中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四篇:浅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

浅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

指导老师:谢 利

摘要: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其影响有:冰川消融、极端气候、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的所作所为,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如今,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因此,对地球气候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或使气候恢复到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状况,成为了当今最紧急的事情。本文就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展开讨论,让人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地球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更正。

1.电影概述

影片《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内气温骤降,进入冰期的故事。故事里,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进入第二期冰河时期。他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太晚。杰克·霍尔博士只能告知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疏散,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以维持生命。灾难开始,摩天大楼遭到旋风摧毁;地铁隧道里涌出洪水,人们无处可逃,瞬间被洪水吞噬生命,大水淹没了美国。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来临。

看完这篇电影后,不不仅对影片制作的超凡特技、演员的精湛演技、情节的跌宕起伏而钦佩,更对人类的未来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人类为了工业的生产、经济的发展、高额的盈利,不惜砍伐树木摧毁森林、肆无忌惮消耗能源、乱排滥放污染大气,使得地球在短时间内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如果人类还不进行深刻的反省,阻止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地球只有一个,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后天”真正的到来,还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健康的地球!

2.全球气候概述

可以看到,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热→冷→热四次波动,总的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其原因诸多,包括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它控制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向。因此,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3.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3.1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温室效应来影响全球气候或使气候变暖的。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完全决定于辐射平衡,温室气体则可以吸收地表辐射的一部分热辐射,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的增温,也就是说,这些温室气体的作用犹如覆盖在地表上的一层棉被,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辐射不至于无阻挡地射向太空;从而使地表比没有这些温室气体时更为温暖。

自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2005年全球大气CO2浓度为379ppm,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六十五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浓度范围,是65万年以来最高的。根据多种研究结果证实了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

3.2 乱砍滥伐森林骤减

进入工业时期之后,人类为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或者发展农业,大量砍伐树木。这种等同于慢性自杀的行为使得大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骤减,耕地的水土流失加重,大片的土地逐步荒漠化,绿地覆盖度减少。

众所周知,植物是光合作用中一个重要的转换者。它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以及放出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可见,植物对人类具有莫大的好处。但人类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忽略了自己愚蠢的行为所带来的弊端,大量砍伐树木,使得“地球的肺脏”遭到损伤。进而引起光合作用的速率减小,二氧化碳转换量也大大减少,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打破了辐射平衡,使气候变化加剧。

4.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地球的伤害等同于对自己的伤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或灾难显而易见。电影里所描述的场景并非无稽之谈,它是建立在科学与现实的基础上假设的。

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过去50年里,极端高温、低温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避免情况恶化,我们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改革、挖掘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都是有效且可行的措施。

而作为地球人类的一份子,我们应竭尽所能地节约能源,提倡低碳环保生活。多食素食、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节约能源,用我们的举手之劳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气候变化》

百度百科

2.《全球气候变暖》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3.《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中国气象报 4.《世界环境日透视全球森林现状》

潮伦 5.《气象学》第二版

包云轩

第五篇: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

全球气候变化

练习题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右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2、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3、若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右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4、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5、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1-5BACDA

下载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课程名称:全球气候变化 教师:胡成 教授年纪:高一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最终定稿]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马鞍山外国语学校 吴昌庚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该节是本章大气内容的最后一节内容,在本章节中......

    气候变化的作文(最终定稿)

    精选气候变化的作文3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气候变化......

    关于气候变化(小编推荐)

    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①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②极端天气增多.影响人类生活。③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物种将大量死亡。④农产品产量下降,农......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气候接二连三地问题逐渐的浮出水面。全球气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变暖、酸雨、臭氧空洞,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基本都......

    中国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 学号:2011072032 学院:体育学院 班级:社体113 姓名:赵思宇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 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 科学 家们就已经把气候......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在阐明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