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法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
环境保护法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
A.环境的形成 B.环境的要素 C.环境的功能 D..环境的范围
2.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性文件是()
A.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B.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C.《关于持久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D.《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3.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
A.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B.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C.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D.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4.我国《森林法》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这一规定中,“费用”的性质属于()
A.开发使用费 B.生态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D.惩罚性收费
5.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A.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野生动物 B.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 C.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
D.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6.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三类,即()
A.农村用地、城市用地和未利用地 B.农用地、非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C.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D.耕地、非耕地和城市用地
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
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 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 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 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 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该法所要管制的固体废物采取了概括性规定,该法主要防治三类固体废物,即工业同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以及()
A.半固态废物 B.一般废物 C.危险废物 D.矿业固体废物 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
A.水资源费
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C.森林植被恢复费 D.耕地闲置费 10.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
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 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 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 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1.海洋污染限期治理的适用条件包括()
A.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的 B.未缴纳排污费的 C.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D.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E.造成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损害的
2.我国对文化遗迹地的保护手段包括()
A.作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加以保护 B.划为单独的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加以特别保护 C.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D.作为普通区域的组成部分采取特别措施加以保护 E.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包括()
A.耕地占用补偿 B.耕地总量不减少 C.基本农田保护
D.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剑 E.鼓励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4.下列关于环境信息公开的表述,正确的是()A.环保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
B.被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应当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C.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可以对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
D.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 E.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5.组成生态系统的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之外,还有()
A..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 B.所有动物 C.分解者 D.无生命物质 E.有生命物质
第二篇: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
按快乐行事。
2.“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 语言 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
3.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社会的交互作用。
4.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5.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 看法、观念
和
态度。
6.幼儿美育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各种审美途径来培养幼儿 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7.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 和
消化的主动反映能力。
8.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关键在于同化与顺化的平衡。
9.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功能特点有: 价值规范性,普遍性,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
10.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学前教育
和儿童的自主建构。
11.学前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确定的关于学前期儿童发展及其培养目标的 总要求。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学前期儿童的要求,是学前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 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 根本依据。
1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活动教育目标 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
13.品德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 道德行为 三个部分。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答:(1)、健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语言领域的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2.什么是儿童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儿童发展是指0——
6、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其特征包括: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有个别差异、具有“关键期”。3.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基本原则
答:体育的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的原则,2、安全原则,3、趣味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智育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互动的原则,2、正面引导原则,3、实践练习原则,4、连续一致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美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体验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答: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4)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
(5)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5.简述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
答、儿童权利的含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二是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接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三是参与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与其发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四是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
儿童权利的意义:
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
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儿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发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
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
1.洋洋和壮壮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洋洋和壮壮都选择了跳绳,刚开始两人还各自跳各自的。可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开始拿着跳绳你打我,我打你,练起了“武功”。忽然,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了,壮壮抡起跳绳时,一只手柄从手中脱落直飞出去,击中了洋洋的眼部。试分析这一活动组织与指导违背了哪些教育原则,如何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答:(1)、违背了全面发展原则,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要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2)、违背了安全原则,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和游戏时,教师一定要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受到伤害。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体育运动中器械使用不当及活动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这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在体育活动时向幼儿交代活动安全事项,并密切注意幼儿的活动过程,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3)、违背了趣味性原则。幼儿天性爱玩,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活动内在的趣味性。这样可以使幼儿在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可避免意外的发生。(4)、违背了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体育活动在心理上给幼儿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和感受,或成功,或失败等。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锻炼过程,在体育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勇敢、拼搏、合作、进取等意志品质。在孩子没有耐心继续下去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使幼儿仍能积极地坚持下去。
2.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持有怎样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答: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的,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但遗憾的是,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并没有在我们教育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被人诟病已久的传统的儿童观还牢牢占据着统制地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观点,现代儿童受到家长的宠爱和疼惜,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特的人格。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儿童的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尊重,儿童是全方位的,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求。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的需求,并尽可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不仅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的活动机会。要使其获得该社会条件下最充分的发展,现代儿童观又明确个体差异就是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法。就要因人而异。但同时也要给其尊重和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还明确指出,男女平等受到平等对待与教育,不会再象古代教育那样。儿童的教育观在改变,这也说明了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第三篇:13年电大环境保护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3电大《环境保护法》形成性考核册
《环境法学》/《环境保护法》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3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者地坏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墨守成规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臵,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二、填空题
1、自然形成的环境;经过人工改造过的环境;人类环境 ;生物环境
2、污染;其它公害
3、原生或第一类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类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环境污染 4、6;5
5、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6、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7、科学技术;综合;广泛;
8、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问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目的和作用。回答:P34-40 任务:(1)(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目的:根据《宪法》、《环境保护法》和各种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前述规定可知实现作用:一是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
二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三是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
四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
2、试论述我国环境保护法体。
回答:环境保护法体系是指由调整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范;(2)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4)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法规;(5)环境保护标准中环境爱护规范;(6)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7)其他部门法中环境保护规范;
(8)我国另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3、简述中国政府在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所阐述的中国
回答:P440-441(1)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的须知;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靠各国共同努力;(3)加强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合作;(4)推进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稳定。
《环境法学》/《环境保护法》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限期治理制度: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冶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2、“三同时”制度: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标准:指为了防冶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亦称环境保护标准。
5、环境监测: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善进行的监视性测定的活动。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P108指为了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法律规定的总称。
二、填空题:
1、预测;客观;综合;强制
2、直接向环境
3、瑞典
4、(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2)重大环境事件(3)较大环境事件(4)一般环境事件
5、目标;期限;决定权限
6、国家环境;地方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
7、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者付费、受害者补偿;公众参与。
8、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清洁生产;排污申报登记;现场检查制度 9、5;2
三、判断对错
1、√
2、×
3、√
4、×
5、×
《环境法学》/《环境保护法》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水土保持:p173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冶理措施。
2、水土流失:p173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土壤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现象。
3、环境噪声:p268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法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4、农药污染:p322因生产、运输、销售、存放或施用化学农药而污染环境,以致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人和动、植物急性或者慢性中毒现象。
5、野生动物:p162非人工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各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鱼类及其他动物。
6、大气污染:p221指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入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使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导致生活环境或者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财产损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
1、感觉、局部、多发、暂时
2、工业企业厂界、建筑施工场界 3、22、6
4、生产、进口
5、面积的有限、位臵的固定、功能的不可替代、生产能力的永久
6、有限、不可再生、分布不均
7、全国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四十五
8、土地用途管制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和危害 回答:P268-269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危害主要:
1、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干扰睡眠和休息;
2、危害听觉;
3、引发疾病和其他危害;
4、危害财物。
2、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P210-211
1、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的实际需求。
2、是防治大气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盒改善环境的需要、3、是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
3、简述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规定。回答:P164 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不公毁坏野生动物个体,还会毁坏其种群和物种,因此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猎捕的管理:
1、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持有猎证,并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3、规定禁猎区、禁猎期、禁猎猎捕方法和工具。
《环境法学》/《环境保护法》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许可:P331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行政处分:P380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法对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违法失职,但又不够型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3、环境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P408指个人或者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严惩污染或者破坏环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重大后果,触犯罪法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
4、行政处罚:P354指环境保护监督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5、排除危害:P401指国家强令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危害都,排除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危害,或都停止已经发生并以消除继续发生环境危害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
6、听政程序:P376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重大案伯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该行政机关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参加对案件进行指控制与申辩,以获取证据的过程。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赔偿损失;排除危害 2、50;1000;警告
3、警告;罚款
4、行政;民事;刑事
四、简答题:
简述公害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原因和意义。回答:P392-393 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原因:
1、公害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工业本身就属于高度危险的严重污染危害环境的企业;
2、公害民事赔偿责任实施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公平。意义:
1、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推动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
五、论述题:
1、试论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回答:P349-352 行政责任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实施了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
构成要件:行政责任构成要件是指承担行政责任者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四个构成要件:
1、行为违法;
2、行为有危害后果;
3、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有因素关系;
4、行为者有过错。
2、试述公害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 回答:P388-389 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与一般民事责任以致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相比较,公害民事责任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公害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2、公害民事责任是平等双方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所承担的责任;
3、公害民事责任的范围与环境污染危害造成的损失相当;
4、公害民事责任不以致害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
第四篇:简明中国史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简明中国史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 B、孙中山创立《民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 B、民主、民权运动 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蔡元培
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 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二十一条”的签订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北洋政府的镇压
6、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建立在()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东京
7、“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 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9、1925 年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A、国民党一大 B、成立黄埔军校 C、五卅运动 D、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0、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12、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是()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强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1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4、“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15、1937 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D、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
16、对七七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17、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8、抗战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B、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C、是否合作抗战 D、是否积极抗战
19、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 20、造成抗战时期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B、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C、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24、1946 年 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25、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说明国民党()
A、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26、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27、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
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 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8、1947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29、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是()
A、恢复和发展生产 B、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
3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按转移先后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科学 E、发展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A、《新青年》杂志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北京大学 E、清华大学
3、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庶民的胜利》 D、《Bolshevism的胜利》 E、《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E、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5、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
A、曹汝霖 B、段祺瑞 C、章宗祥 D、陆宗舆 E、黎元洪 6、1921 年 7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提出了党的纲领
C、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D、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E、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1922 年 7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A、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C、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D、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E、实行国共合作
8、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的新解释有()
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 B、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D、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E、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将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9、北伐战争推翻的北洋军阀有()
A、段祺瑞 B、张勋 C、吴佩孚 D、孙传芳 E、张作霖
10、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有()
A、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 B、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
C、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 D、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E、国民政府废除了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整顿学风 B、整顿党风 C、整顿文风 D、整顿浮夸风 E、整顿贪腐风
1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原因是()
A、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 B、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C、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D、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
E、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存在
13、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表述是哪些()
A、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B、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
C、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E、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损失惨重
14、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
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C、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E、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15、下列关于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演变的说法,正确的表述是哪些()
A、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 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转变为正面战场
D、正面战场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牵制日军的作用 E、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降低
16、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中共提出三大口号的内容是()
A、坚持斗争,反对妥协 B、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C、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D、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E、坚持向前,反对退步
17、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 E、党的建设
18、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其主要表现是()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B、实行“三光”政策
C、控制铁路交通 D、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土地及农产品 E、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19、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是()
A、抗战的领导不同 B、抗战路线不同 C、作战方式不同 D、战略地位不同 E、战场范围不同
20、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
A、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的陆军的 74% 以上
B、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 287 万人中,有 150 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C、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D、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E、美英法等国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
21、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争取和平民主 C、召开政协会议 D、改组国民政府 E、反对内战独裁
23、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是哪些()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24、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陕北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E、河北
25、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
A、12•1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5•20血案 D、下关惨案 E、李闻惨案
26、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社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E、中国致公党
27、在1946——1948 年的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
A、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
28、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其原因是()
A、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29、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
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发展农业生产
30、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
A、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第五篇:教育学(专科)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70 分。)1.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人的个性发展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人的片面发展理论 D.集体主义发展理论 2.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是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制度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 4.单轨制学制产生于
A.西欧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5.我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6.双轨制学制产生于
A.西欧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7.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称之为
A.教育功能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8.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称之为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
9.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称之为
A.成人教育 B.终身教育 C.远程教育 D.函授教育
10.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不包括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教育部门领导的指示 C.社会关系因素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11.分支制学制产生于
A.西欧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12.不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是
A.卢梭 B.萨特 C.涂尔干 D.裴斯泰洛齐
13.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称之为
A.学前教育 B.学校教育 C.初等教育 D.义务教育
14.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A.福禄培尔 B.纳托普 C.孔德 D.凯兴斯泰纳
二、多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
A.重视早期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 B.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重视职业教育,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 D.终身教育成为教育制度变革的重要方向 2.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3.全面教育的组成包括
A.德育和智育 B.体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4.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
A.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B.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C.重视教学质量,追求升学率 D.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5.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
A.规范性 B.历史性 C.主客观统一性 D.权威性 6.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包括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D.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