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复习文言文
如何有效复习文言文
语文教学文言文往往比较重要,总结去年高考的得失,我认为“狠抓基础,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规范化文体的写作”是一条有益的经验。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如何有效复习高考文言文。我认为文言文复习可以分三步,具体如下:
第一步:回归教材,积累知识,巩固基础
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整段文言文材料命题,因此许多老师不重视课内文言文的复习,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最宝贵的语言材料。但我认为要提高高考文言文得分,特别是对我们学校这类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复习过程中利用好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第一,教材所挑选的文言文都是最经典的古文,是传授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凭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有足以编拟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的各种例句,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窗口。第二文言文内容多,而高考复习时间则非常有限,如果复习漫无边际,离纲弃本,不针对基本篇目体现出的知识要点和能力训练逐一过关,要想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大幅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谈何容易。第三,高考文言文中的知识点有很多都是教材中的直接或间接迁移。为了更有实效的复习好教材,我采取了以下的办法:
1、读:在每天早读的时间布置学生大声的朗读课内的文言文,其中包括考纲中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和必修1-5的文言文,还包括选修的《唐宋散文选读》中的绝大多数课文内容。大声的朗读课内的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为读懂课外文言文,迁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对学生的读书要求是:考纲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要求能全文默写;必修教材中的基本阅读篇目,要求能基本背诵;必修教材的扩展阅读篇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要求熟读,任意抽取其中的一个文言句子,要求能准确说出它自哪篇课文的哪个段落。
2、译:要求学生逐句翻译教材中绝大部分文言文,特别是人物传记和散文。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每天晚上布置学生翻译一段文言文。通过一轮的翻译,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积累大量的文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等等。
3、测:我们学校高三级每节课都有10分钟左右的小测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除了小测拼音、错别字、成语等基础知识外,还会会小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主要是前一天课后作业所做的内容。这样不做仅可以检验学生作业的效果,而且在评讲小测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言知识,提高复习的实效。
第二步:归纳整理,形成体系,掌握规律
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还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这很重要。科学的归类和整理不仅使知识系统更加周密有序,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明辨疑似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我主要归纳和整理了以下几个项目的内容:
1、归纳整理字词的意义用法。文言实词、虚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部分,熟记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掌握文言实词应注意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学习文言虚词,就要了解其意义、用法以及古今变化。我不主张像记英语单词那样把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死记硬背,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把字词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具体的句子、课文)中去理解记忆。因此在学生翻译完课文后,我还会对课内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进行归纳和整理,要求学生再一次进行巩固复习。
2、归纳整理句式。《考试说明》中列出古汉语常见的四种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了解这些,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准确的翻译文言文。复习的重点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往往出现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在这样的句子中代词(或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会置于动词的前边。
3、归纳整理常用的答题技巧。例如推断文言实词和虚词词义的方法,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些知识通过归纳和整理之后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就能比较好的掌握了。
此外,修辞、篇章和文化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尽管不直接设题,但隐生的考查是肯定有的,因此适当地进行归纳整理也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步:提升训练,举一反三,迁移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有关规律,还要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课外文言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求灵活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了解高考文言文选段的特点,对其有所准备。高考文言文选段从体裁上说,史传类的作品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从内容上看,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在去年的文言文复习的第三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的训练。
1、小段文言文限时训练。从《诸子散文》《笑林广记》和《古文观止》中精选一些和高考难度相近的短文编成试题,在课堂上限时训练,当堂评讲,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精选模拟试题,实战演练。从各地的省市的高考试题和各市区的高考模拟卷中精选一些试题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文言文的的分。
此外,适量的课外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阅读历史读物对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高中的复习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甚至为零。为此,我要求学生多读历史书籍。我的观点是:与其拼命地去背那些所谓的“高考作文满分秘籍”,“满分教练”等作文选,还不如读多几本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等,即使看不懂古文原版,看白话版或文白对译本也是有用的,看历史书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有时还能在高考试题中巧碰上自己读过的文言文),还能积累写作素材,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落实好了文言文复习的三个步骤,有了较为扎实的文言知识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解题规律,再适当做些练习,文言文的复习一定会收到到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平时的准备中,就可以有意选择一些这样的作品进行阅读训练,并注重史传类作品的特点,并归纳其要点。如:了解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荐、举、拜、除、授;表示升官职的词语:起、擢、拔。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左迁、罢、免、黜。又如了解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表示武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表示文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太守、刺史、长史、知州、知府、令等。这些对复习都非常重要。
第二篇:专题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
1、《赵普》选自《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同步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⑤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⑥普明日复奏其人()...
2、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
太 祖 常 劝 以 读 书
在 相 位 者 多 龌 龊 循 默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2 分)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5、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6、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3分)
(2)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3分)........选文原句: 选文内容概括:①
②
7、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2、《黄鹤楼》唐.阎伯理
原文: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yi)_____登仙,尝驾黄鹤 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lóng zōng)_______,上(yǐ)___河汉,下临江流;重檐(yì guǎn)_______,四闼霞
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jīng wú_______之最也。二.解释词义。(19分)
1.释下列加点的字。(9分)(1)州()城西南隅()(2)费讳登仙()....(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4)遂()以名()楼。” .....(5)观其耸构()巍峨()(6)高标巃嵸()......(7)上倚()河汉()(8)重檐()翼馆 .....(9)四闼()霞敞()(10)坐窥井邑().....(11)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一词多义)(7分)(1)【于】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其】①观其耸构巍峨()②坐其中,颓然碧窈()(3)【以】①遂以名楼()②以实奇()
③一儿以日初远()④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隅】①州城西南隅()②乘隅下垒石()
(5)【之】①事列《神仙》之传()②亦荆吴形胜之最()③主人处处款之()3.词类活用。(3分)(1)遂以名楼()(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重檐翼馆()...三.句子。(11分)1.翻译下列的句子。(8分)
(1)事例《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译文:(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译文:(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2.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3分)
(1)遂以名楼。()(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3.用原文语句填空。(8分)
(1)《黄鹤楼》一文用了8句对偶句,或铺陈,或夸张,或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句,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之能事。又如“ ”一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3分)
(2)《黄鹤楼》中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4分)(3)《黄鹤楼》中直接赞美黄鹤楼景色的句子是:(1分)
3、《于园》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原文: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4分)门钥.()绝壑.()槛.()螺蛳.()深邃.()啾唧..()颓.然()碧窈.()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8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句。(11分)(1)富人于五所园..()也(2)非显者..
()刺(3)则门钥.()不得出(4)主人处处款.()之()(5)园中无他奇.()(6)奇在磊.()石(7)缘.()坡植.()牡丹、芍药(8)后厅临.()大池(9)池中奇峰绝壑..()(10)再后一水阁.()(11)长如艇子..()(12)四围灌木蒙丛..()(13)禽乌啾唧..()(14)颓然..()碧窈..()(15)瓜洲诸.()园亭(16)俱以假山显.()(17)胎.()千石(18)娠.()于磊石之手(19)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20)至于园可无憾.()矣 2.一词多义。(5分)
(1)【槛】①卧房槛外()②便破槛出之()③鲁束缚而槛之()(2)【刺】①非显者刺()②引锥自刺其股()③令之内治国事,外刺诸侯((3)【显】①非声显者刺()②俱以假山显()(4)【上】①人不得上()②上植果子松数棵()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通,解释:)三.句子。(15分)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坐其中,颓然碧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卧房槛外,一壑旋下落不明如螺狮缠,以幽阴深邃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殊句式。(2分)
(1)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2)前堂三等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3分)(1)富人于五所园也。(2)上植果子松数棵。(3)至于园可无憾矣。
4.写于园的景色作者突出了哪几个奇?(园中的奇特之处在于磊石,磊石奇在哪里?)答: 5.细读课文,说说文中依次写了园中的哪些景物?(2分)
答:
4.《黔之驴》[唐]柳宗元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博。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同步测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成语:
启示: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8题。(17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①②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5.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7.填空。(6分)(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4分)
(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描写。8.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3分)
5、《爱莲说》宋。哲学家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步测试: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2)花之君子者也()..(3)花之隐逸者也()(4)陶后鲜()....2.翻译句子。(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分)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分)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濯清涟而不妖
()
(2)香远益清
()..(3)濯清涟而不妖
()
(4)不可亵玩焉。()...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7.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分)
8.用波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
9.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目的是什么?
(2分)10..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赵普》答案
1、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曾经 第二天
2、太 祖/ 常 劝 以 读 书
在 相 位 者 /多 龌 龊 循 默
3、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4、B
5、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1分);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1分),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1分)(作用意思对即可)
6、(1)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选文概括: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7、读书刻苦、专心致志,工作能力强,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2、《黄鹤楼》答案
一.祎 巃嵸 倚 翼馆 荆吴
二.
1、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隅:角落。登仙,成仙。驾:乘、骑。憩:休息。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巃嵸:高耸的样子。倚:靠着。河汉:银河。重檐:两层屋檐。闼:门。霞敞:高敞。井邑:城乡。形胜:山川胜迹。
2、(1)在;到。(2)它,指黄鹤楼;它,指水阁。(3)用;因为;认为;凭借;如4)角落;边沿地方。(5)无实义,不译;结构助词,的;我们。
3、(1)名词作动词,命名。(2)副词作名词,最美的地方。(3)古代建筑的飞檐,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三.
1、(1)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2)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3)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4)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1)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黄鹤。(2)判断句,“也”表判断。(3)倒装句 尝驾黄鹤返于此憩
3、答:(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耸构巍峨,高标巃嵸。/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上倚河汉,下临江流。(2)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于园》答案:
一.yào hè jiàn sī suì jiū jī tuí yǎo 二.
1、所园:所建筑的园林。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钥:钥匙。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奇:特殊的,罕见的。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磊,垒,堆砌。植:栽种。缘:顺着,沿着。临:临近。绝壑:陡峭的山沟。阁: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供游息、远眺、供佛或藏书之用。阁的平面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等,一般四周设隔扇。艇子:小船。蒙丛:覆盖,丛生。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诸:众,各。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妊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指精心地构思。憾:心感不满。
2、(1)栏杆;关人的囚笼;把人关在牢笼里。(2)名帖,这里用作动词,投名帖;用尖锐的东西向前直戳;刺探,探询。(3)有地位;著名(4)上去;上面
3、步通“埠”,水边停船之处。
三.
1、(1)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2)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3)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4)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5)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2、(1)判断句,“也”表判断。(2)倒装句,果子松的定语“数棵”后置。
3、(1)富人于五/所园也。(2)上/植/果子松数棵。(3)至/于园/可无憾矣。
4、前堂:以实奇;后厅:以空奇;卧房槛外:以幽阴深邃奇。
5、磊石——大池——壑——水阁——假山
4.《黔之驴》答案
1.(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2)去,离开。
2.C。
3.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
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5.(1)逃跑(2)用蹄子踢(3)恰好、恰巧(4)打开 6.(1)有人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将驴却到黔这个地方。(2)这样以后,才明白猫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
7.(1)甲文:以为神
技止此耳乙文:大与猫等,为害甚剧。(2)心理
动作
8.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示例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2: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要讲究策略,智取对手。
5、《爱莲说》答案
3.A 4.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5.(1)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庄重)
(2)香远益清
(更)
(3)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4)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7.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分)
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8.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
9.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0..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第三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
备课单位:光华中学备课人:谢晓燕审核:光中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训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学法指导】预习展示,查缺补漏,突出重点;合作互助,质疑释疑,复习达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言文复习的口诀
文言文短小思想深刻,结构层次也较清晰。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积累知识须坚持。
初学方法要定格,贪多求全不消化。
文学常识心里明了,字词语义认读准。
翻译不能全盘上,多看注释勤思考。
重点句、关键句、特殊句,直译意译相结合。
熟读背诵经常用,看看“提示”文意通。
谦虚认真学古人,妙笔生花文章新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学生自主复习第五单元21——24课的重点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上21——24课课文内容理解题。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成果。
附:《与朱元思书》
1.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的传达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五柳先生传》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
《马说》
1.全文的观点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其真不知马也。
3.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 其真不知马也
5.本文用_________的写法,千里马寓___,伯乐寓__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 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行、吃、住、穿)
2.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 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自己:色愈恭,礼愈至)
?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作用:突出“我”求学的艰苦、勤奋努力和专心致志。
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①余幼时即嗜学② 益慕圣贤之道③ 以中有足乐者
5.请用成语说出你知道的刻苦学习的例子。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画荻教子等。
【复习策略】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对文章手法艺术特
色的分析;三是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文
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及写作特色都要全面地掌握。
【解题方法】
1、如遇内容概括题,可采用归纳提炼法,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并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归纳提炼时,注意语言要简要,重要内容点不遗漏;
2、如遇情感体味题,可尽量结合主旨句、哲理句、议论句来分析,并能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经
历来作答。
一、(2008年福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4分)
答案: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高险(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
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2011年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25—29题。(12分)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2分)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答案:28.(2分,每字0.5分)高、险(峻);清、急29.(2分)
D
二、阅读《五柳先生》,完成以下问题。
(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13.(2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1分);“忘怀得失”(1分)
2007年烟台)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程
度;二是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位地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
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三、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面问题。
(2007年汕头)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
惜。)
2006年温州)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怎么做?(2分)答案: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 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008年烟台)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哪句?(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2分)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2分)
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2分)
四、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问题。
(2008年泉港区)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案:
8、(2分)嗜学家贫(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2008年安徽)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案:
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2008年泉州)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答案:8.(3分)B
9.(2分)示例: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
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
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教师寄语: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就犹如航船行驶没有舵和指南针一样。学有方法,但学无定法,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就是最科学的方法。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套宝典秘籍,这样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乐又有成效
第四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
备课单位:光华中学 备课人:谢晓燕 审核:光中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训练法。教学课时:1课时
【学法指导】预习展示,查缺补漏,突出重点;合作互助,质疑释疑,复习达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言文复习的口诀
文言文短小思想深刻,结构层次也较清晰。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积累知识须坚持。初学方法要定格,贪多求全不消化。文学常识心里明了,字词语义认读准。翻译不能全盘上,多看注释勤思考。
重点句、关键句、特殊句,直译意译相结合。熟读背诵经常用,看看“提示”文意通。谦虚认真学古人,妙笔生花文章新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学生自主复习第五单元21——24课的重点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上21——24课课文内容理解题。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成果。附:《与朱元思书》
1.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的传达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五柳先生传》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 《马说》
1.全文的观点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真不知马也。
3.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 其真不知马也
5.本文用_________的写法,千里马寓___,伯乐寓__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 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行、吃、住、穿)
2.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自己:色愈恭,礼愈至)
?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作用:突出“我”求学的艰苦、勤奋努力和专心致志。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①余幼时即嗜学② 益慕圣贤之道③ 以中有足乐者 5.请用成语说出你知道的刻苦学习的例子。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画荻教子等。
【复习策略】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对文章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三是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及写作特色都要全面地掌握。【解题方法】
1、如遇内容概括题,可采用归纳提炼法,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并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归纳提炼时,注意语言要简要,重要内容点不遗漏;
2、如遇情感体味题,可尽量结合主旨句、哲理句、议论句来分析,并能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来作答。
一、(2008年福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15.文中画线的句子“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4分)答案:14.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2011年湖北省咸宁市)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25—29题。(12分)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2分)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答案:28.(2分,每字0.5分)高、险(峻);清、急 29.(2分)D
二、阅读《五柳先生》,完成以下问题。(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13.(2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1分);“忘怀得失”(1分)
2007年烟台)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程度;二是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程度。(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位地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答案: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三、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面问题。(2007年汕头)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 :1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2006年温州)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怎么做?(2分)答案: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 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008年烟台)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哪句?(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2分)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2分)
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2分)
四、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问题。(2008年泉港区)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案:
8、(2分)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2008年安徽)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17.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案:
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2008年泉州)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答案:8.(3分)B 9.(2分)示例: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 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 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教师寄语: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就犹如航船行驶没有舵和指南针一样。
学有方法,但学无定法,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就是最科学的方法。
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套宝典秘籍,这样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乐又有成效
第五篇:浅谈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论文)
有不少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觉得学习文言文了无趣味而且感到没有什么用,进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付、逆反心理,甚至有一些学生在两三次的考试测验之后完全丧失了信心而选择了放弃,这样的现象令语文教师非常遗憾和痛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们一起来明确一下文言文的学习目的:
1、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
2、学习中国古代汉语中有生命的东西,古为今用,提高现代文的的读写能力;3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毛泽东主席一生特别爱读书,尤其是文言文历史书《廿四史》。毛主席的情有独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什么样的教学或者怎样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而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明确目的,合理串讲,多多鼓励和引导
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能“熟读、背诵”一些文言文的篇章和段落,要求高中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规定体现了中学文言文的根本要求。规定的科学性在于要求初中作为积累感性材料的阶段,通过大量的熟读和背诵,熟悉各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丰富古代汉语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培养语感,而高中在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上要求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只接触到古诗,突然接触到较多比较深厚的文言文,难免产生畏难的心理,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们明白,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并非高不可攀,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应该消除畏难心理,树立信心,切实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而努力学习文言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大力抓紧学生的熟读和背诵,宜多运用串讲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所谓串讲法,就是从文章整体着眼,注重字词句,串通各段直至全文文意。从前传统的串讲法多是教师读、讲、串,剖析字词,断句和翻译,要求学生勤作笔记,然后训练回讲、翻译、背诵,现在讲究自主学习,我们宜多在要求学生完成字词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发现和总结它们的应用规律和句段环境,重视启发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把串讲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或根据课文实际,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多串一串。我们可以把一个招式拆成不同的组合拳,鼓励和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觉得学有所得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讲解剖析要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深入浅出
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过去一直没有摆上突前的位置,而在目前越来越得到重视、倡导和培养,因此今后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素质,破去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良因素,让学生逐渐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有较清楚注释的,比如年号、地名、人名、某些特有词汇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识记或讨论,有争议和无法确定的,教师再予以指导、排除疑难。
学习文言文,笔者认为最要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形成“文言文中的字词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的观点意识。这是文言文和其它语体文章相比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殊性,相信不少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文言文产生于古代,时代环境不同,语义、用法殊为不同。总的说来,学习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以及一些文言文常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掌握一字一词义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必须以词汇为中心来组织文言文的教与学。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与否,常常取决于词义的讲析,词义讲析得好,那么断句、翻译等任务就可以进行得较为顺利。所以,在文言文教与学过程中,讲解剖析要求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求深入浅出。要清楚讲析文言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三个方面做得好,效果很突显:
1.一词多义时,明确本义,选准义项
任何一篇文言文中的字词,都要首先确定它的时代环境和在历史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本义,从而对语句作出合理的释义。文言文中一个字都基本可以看作一个词,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比如“乐”通“悦”、“见”通“现”等通假字现象,又如:“亡”可释为逃跑、丢失、死亡等义,又比如“之”在文言文中则有六个以上的释义和用法交替使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明确本义、选准义项的能力。
2.注意比较分析古今异义
分清文言文字词古今异义是掌握古代汉语的核心。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古今词义相同和不同之处,要克服望文生义的毛病。“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在古代所指黄河,有时指淮河,现在“江”“河”泛指一切河流;“臭”在古代有“其臭如兰”指的是香气而不是如今的臭气;“牺牲”古义是祭祀用的牲畜,现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利益;“卑鄙”古时是中性词,指身分低微,现在变为贬义词。如此种种,要注意比较分析古今意义的不同。
还有一点,要避免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误会为双音词。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子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是两个单音词;“衣裳”古义是上衣和下裳,今义则是泛指衣服了。尽量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字都看作一个词,这样比较容易防止望文生义和一知半解。
3.把握文言文用词与行文特点
古人撰写文章,重立意,讲究结构、气势与脉络,对语言的运用有时惜字如金,构篇布局显山露水,文简而意丰,所以教与学者都要根据古人撰文特点,总结出一种方法来教和学,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用词和行文特点,放眼整体立意,重视局部结构与内容上的联系。刘禹锡《陋室铭》,立意高远,以“德馨”统摄全文,居满布青苔杂草之地却能托名山灵水,借君子鸿儒以表心志,颇为难得; 周敦颐《爱莲说》,以他人之爱反衬自己之爱,以陶潜爱菊之孤逸,世人爱牡丹之俗气,映衬莲花之圣洁,寄托自己用心修 养为成君子的理想。教学中,把握整体行文立意,再对字里行间的词义语意进行揣摩,则全文主旨毕现。
三、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积累是银,掌握规律是金,融会贯通是点石成金
上课专心认真与教师互动,努力听讲和笔记,当然是学生的本分,不过单靠勤奋并不能完成学习的实质任务目标,特别是学习文言文,还需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归纳所学,掌握规律,最终达到融会贯通、自主学习的境界与层次。归纳积累是银,掌握规律是金,融会贯通是点石成金。
大多文言文课文对某些字词和语言现象都作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学生在上课时也在教师引导下分步分类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概括,另外也会相应作一些重要的笔记,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内容和笔记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对比,那么,在克服了开始时的繁乱之后,学生大多可以明了和掌握文言文知识构成和字词的使用规律,举一反三,从而在后续的文言文学习中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直到形成融会贯通的自主学习能力。七窍通了六窍,那么还是一窍不通!而如果关键的一窍通了呢?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多希望学生们都能打通关键的一窍而不再是听到老师们的叹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