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

时间:2019-05-14 15: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

第一篇: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 2012-10-29 第04版:社会观察 作者:单大圣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4101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致灾因素相互交织,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灾害多发、频发、广发、并发的阶段,各类灾害发生逐步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灾害形势和更新更高的减灾要求,除要继续完善政府防灾减灾体系和鼓励社会志愿互助外,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全民减灾教育,从而调动每一位公民的积极性,巩固防灾减灾的社会基础。

一、全民减灾教育还比较薄弱

相对于维护和巩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各项要求,我国现行的全民综合减灾体系还不能说已经十分完善,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应急体系,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互助行为固然十分重要,但均不能取代每一个个体预防灾害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面对灾害的紧急处置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个体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一劳永逸适用于所有的突发情况,必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减灾教育进行培养和强化。减灾教育的内容包括灾难意识的培养、防灾知识的普及、灾害心理的调适、防灾减灾的培训等等。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实,在应对灾害的各种积极因素中,个人自救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其他外界因素,即使是各种外界救援,也必须建立在个体应对得当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减灾教育工作,2007年颁布的《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已明确了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减灾教育活动。但从整体上看,全民减灾教育体系框架还未完全确立,各项政策措施还不稳定、不完善,再加上历史传统、外部环境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居民的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还相当缺乏,防灾避险意识还比较薄弱,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救互救能力,与防灾减灾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以至于在各类灾害中,造成了大量不应有的严重损失。总体来看,在新形势下,减灾教育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分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以学校减灾教育为起点打好基础

减灾工作始于学校,减灾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在减灾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这是因为:第一,学校本身是灾害集中的场所,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灾害体验和防灾技能,更容易遭受灾难伤害,最需要接受减灾教育。第二,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也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以学校为起点搞好减灾教育具有根深蒂固的作用。第三,在当前的家庭结构和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由于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具有反向社会化的功能,即年长一代更多地反过来向年轻一代学习,有可能使得学生将学校接受的减灾知识和技能扩散到其他家庭成员,放大学校减灾教育的成果。

事实上,学校历来是我国防灾减灾的重点领域,近些年来相继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使学校校舍逐步达到防灾避险安全要求。从形式上看,我们对学校减灾教育不可谓不重视,把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确立为“学生安全日”,教育行政部门总是在必要时不间断地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但总的来看,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在教材开发、设施配备、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学校减灾教育的需要。与我国灾害频发的国情相比,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与灾害相关的知识较少,现行的教学书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灾害常识和防灾减灾的知识点,但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零散、分割、不全面、不协调的,没有形成整体的灾害学体系,且内容十分陈旧,也不能很好体现地区区情。再加上教师本身缺乏减灾必要的教学基础,教学手段单一,灾害教育多停留在课本安全教育,学生对灾害的了解不仅十分有限,而且非常片面化和表面化,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掌握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基本技能的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认识到,完善学校减灾教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要改变运动式、点缀式的教育方式,将减灾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负指导和监督之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情差异大,学校减灾教育不能搞整齐划一的模式,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鼓励根据学校周边存在的各种灾害和危险,编辑设立校本课程,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引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统筹利用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适应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采取征文、绘画、演讲等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防灾减灾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将减灾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非是要增加教学负担,只是说将减灾意识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环节和不同方面,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将减灾教育课程与地理、常识、物理等课程综合设置。目前大多数学校已经有了紧急逃生路线图和紧急疏散通道,但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逃生能力教育,经常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活动,提高应对突发灾害、处理紧急情况、加强相互协作的能力,形成对灾害的关注意识、防范意识、科学意识、道德意识和心理承受力。

三、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公民自我教育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理论上说应该比较容易形成风险防范意识较强的国民性,但实际情况是全民对灾害发生的风险并不敏感,主观上也没有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究其根源,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包办一切,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相对封闭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社会公众丧失风险意识是主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群众对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着的养老、医疗、失业、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有着真切的感受,预防观念明显加强,并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比较而言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方面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在这些领域至今还缺乏独立的灾害损失评估机制、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防灾减灾工作相当多的还处在“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的认识阶段,在推进各项工作的时候比较多的强调各种主观努力和物质资源投入,而较少关注成本效益分析。这尽管有利于增进信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但却容易造成责任模糊、激励失当等弊端,从短期看在技术上不可取,从长期看也不利于全民形成正确的灾害风险意识。实践证明,对于减灾教育单单从思想认识上加以重视是不够的,仅仅通过单向教育灌输效果也非常有限,各种教育措施都不如经济手段来得有效,也就是要通过某种激励机制将主动防御灾害风险、有效避免灾害损失内化为公民的自在意识。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个人的努力与灾害损失联系起来,就是让每一个人认识到,付出多少努力,就能避免多少损失,我们将这种机制称之为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公民自我教育。

四、建立社会化的全民减灾教育体系

我国历来重视减灾社会动员,一般采取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发布动员令,意识形态动员,高层领导人讲话动员,党政领导以身作则动员,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公共精神、同情心、责任感、对最高领导人的热爱等情感来动员等。对于过往若干次重大灾害中社会动员机制发挥的积极作用必须给予肯定。但也应当看到,仅仅依赖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还是不够的,在灾害发生时,面对居住分散、健康状况差异很大的人群,需求呈现出异质性的特征,再加上交通和通信不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凸现出来,群众需求信息的收集和逐级传递存在诸多困难,工作量非常巨大,管理成本非常之高。此时,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往往容易导致需求识别失真,例如,小部分人的需求没有被考虑,或者小部分人的需求被放大为大部分人的需求等等。需求识别失真就可能导致救援资源配置失当,影响救灾效果。同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组织和游离在“单位”之外的“社会人”,大范围的社会动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在政府逐步转变职能后,相当一部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主解决,但由于我国新的社会结构是在经济社会体制尚不健全、法治环境尚不完善、传统意识还很深厚的国情下逐步形成的,社会各个阶层发育很不成熟,在没有社会动员的背景下,社会成员自身的思想认识并不能够适应防灾减灾的工作需要。笔者曾经建议应该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体系,让社会成员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几对关系。第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树立公民观念,培养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合法维护个人权利的意识和能力。第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培养中等收入阶层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志愿精神。第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养成独立的人格,能够容忍不同观点,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第四,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认同普世价值观,具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在建立社会化的全民减灾教育体系方面,应优先启动公务员的减灾教育培训。目前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已经形成了中央政府统揽全局、总体指挥,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除法定范围内的职能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防灾减灾中实际上还负有引领、示范的职责。在这方面,除将灾害管理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外,还必须特别重视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减灾教育。有关工作正在进行,比如国家行政学院已经筹建首个国家级的应急管理培训基地,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等等,目前全国各级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已经广泛开设了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专门培训课程。

相比较而言,针对城乡居民的减灾教育,由于点多面广,受政府财力制约,一下子很难铺开。根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 660多个城市中,除位于地震地质重灾区的城市安排有防灾宣传教育经费外,绝大多数城市年度财政支出没有安排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经费。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减灾教育的针对性。比如在重大灾害后,除积极宣传抗灾先进事迹和弘扬伟大抗灾精神外,也非常有必要利用民众的强烈情感对公众进行教育,因为巨灾对公众的视觉冲击比任何说教都来得实在和有效。要充分利用社区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识教育、应急演练等活动。

第二篇:夯实基层基础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夯实基层基础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市防震减灾局 王 辉 李定平

我市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之一,地震、滑坡、干旱、洪涝、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基本上每年都有发生。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防灾减灾工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务必抓紧抓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宜宾作为省政府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省地震局划为可能发生6.0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要取得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类基础设施防灾是否完善;取决于基层减灾工作是否扎实。现就建立健全我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浅析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防灾减灾管理能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连续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是: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级领导更加关切、人民群众更加关心、社会舆论更加关注防灾减灾工作,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市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之一,干旱、洪涝、地震、滑坡、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基本上每年都有发生。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我们只有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三是国家救灾减灾方针调整,防灾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家救灾减灾方针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上,即:从传统的“重救轻防”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转变;从“重财轻人”向“以人为本”、以保障人的生命为主转变;从“重部门单一”行为轻“社会联动”向“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面联动转变;从传统“经验式粗放管理”向“规范化、科技化”转变。我们应当适应这些新特点,加快传统救灾体制的现代化转型,树立全新的防灾减灾理念,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以先进理念引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快速向前发展。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高灾害预防能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防御灾害能力,筑牢工程防线。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房安保工程,努力加强防灾能力建设。但是也要认识到,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还不高,公共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破坏,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加强生命线工程如:水、电、气管网、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如:大型水库、8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抗灾能力,同时,按市政府要求,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地震基本设防烈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强抗震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到在此类公共基础实施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防灾和预警能力设计,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筑牢工程防线,保障安全。

(二)加强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筑牢心理防线。目前,还存在公民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救互救技能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改变“政府施救、群众被救”的角色定位。因此,要始终坚持把应对自然灾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将防灾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纳入中小学校教育,纳入科普活动,纳入党政干部、公务员等培训课程;并以城乡社区为前沿阵地,动员社区中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关注各类灾害风险,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应对技能。以每年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技能;二是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面向村镇、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将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知识宣传列入村镇、社区、学校、厂矿、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广泛普及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四是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约束性制度,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灾害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然灾害突发时,做到临灾不惧、临灾不乱,能够迅速做出有效应对措施。实现宣传教育的广覆盖,并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减灾救助能力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市、县、村镇、城市社区、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都要立足于“防大灾、救大灾”,制定本区域、单位部门的针对不同风险性,具有可操作,符合实际,科学适用的各类应急预案,实行应急预案全覆盖,并不断修订完善,形成指挥有序,处置有力,科学调度,反应迅速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为了保证各种预案的实用性,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每年必须举行一次以上的应急演练,根据演练处置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变化,及时修订预案;

3、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

4、组织加强防灾减灾业务理论研讨,准确把握应急管理内在的规律和发展方向,构建应急上报预警、应急事件信息的内容框架,提出指标和运行要求,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保障,为纳入考核奖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快应急管理信息指挥平台建设与运用。在处置自然灾害过程中,灾害信息反馈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急决策指挥是否得当和高效。结合多次应急处置实例经验,十分必要在全市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由市县统一规划、总体建设实施,业务部门管理、基层使用与更新维护的应急管理信息指挥平台,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卫星等高新技术和地理信息等,涵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貌、地理、市政管网、交通、灾害分布等)、应急预案库、救援队伍力量库,各类专家队伍库、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装备库等社会应急资源,形成上级应急指挥部与下级应急指挥部,前方应急指挥部与后方应急指挥部的交互连接,实现应急决策指挥命令、灾情信息、灾区请求、资源调集部署在第一时间内快速传输,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加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市已成立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加强,但是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仍然较为薄弱,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是最先投入灾区抢险救援的救援力量。因此,有必要结合各类自然灾害区域分布,加强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配齐装备,改善力量和装备不足现状,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综合应急救援小队;建立各类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提升灾害处置针对性;并依托当地基层民兵、退役官兵、联防队伍等力量,大力发展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基层兼职救援队伍,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在灾害紧急救援中的作用,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四)加强应急救援区域联动建设。重大级别以上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应急救援联动,统筹社会各方应急资源尤为重要。特别是基层各区域应急力量较为薄弱且分散,应急人员流动性大,有必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联合、区域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灾害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局面,构建部门参与、社会协作、联合作战的一体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形成防灾减灾的工作合力。

(五)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城市设立应急避难场所是减少人员伤亡、安置灾民等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规划建设18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约37.7万人应急避难。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到在城市集中区、人员密集地等区域,应急疏散通道建设还存在不足,同时,还应加强并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的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配套设施,完善应急指示标志、设置供水、供电、物资供应、卫生防疫、广播、消防、指挥、监控等应急项目,提供市民临时避难的基本功能,满足市民应急避难的需要。

目前,人类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应坚定信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措施,切实按照“减灾就是增效”的原则,不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完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目的。

第三篇:教育体系全民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健康”为主题,以“全民健康,社会和谐”为宗旨,以开展健康知识传播为抓手,采取有效传播方式和干预措施,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健康知识和有益健康的基本技能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每学期8课时以上),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率达到85以上(除山区个别学校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小广播”作用,通过中小学生向家长传播健康知识“小手拉大手”一对一传播活动,做到学校健康教育教师、教材、教案、课时、传播“五落实”。实现“健康教育有人教,四病(肝炎、结核、包虫病、菌痢)防治有人包,健康行为有人传,环境卫生有人管”的全民健康教育行动促进总目标。

三、具体措施

1、认真上好卫生课,教育学生并向家长传授基本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做到洗脸洗手一人一巾,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瓜果洗净,不喝生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2、治理校园环境卫生,教育学生帮助家庭治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行为,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并积极与当地卫生院(所)取得联系,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健康知识竞赛、作文征文比赛、手抄报、健康沙龙等活动,深入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当好“小广播”员奠定基础。

3、健康全民行动工作将纳入年终考核,望各学区、学校加强领导,周密安排,抓好落实,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益。

四、组织保障

为使健康全民行动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沙坡头区中小学推行健康教育课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各学区、学校也要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结合本学区、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确保健康全民行动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作者:周顺明主题类号:社会保障制度【文献号】

【原文出处】《江汉论坛》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原刊页号】~

【分类号】

【分类名】社会保障制度

【复印期号】

【标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作者】周顺明

【作者简介】周顺明湖北省财政厅

【内容提要】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用来反映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包括政府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保险及住房等各项基金收支活动的计划,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加快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步伐,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预算编制原则目标

【正文】

一、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稳定器”,它能够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世界上各国政府都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从财力上和政策上加以引导。尤其是许多国家以国家预算为手段规范和引导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中国家,也应遵循国际惯例,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财政也应以预算形式管理社会保障资金。因此,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是加强社会基金管理的客观要求。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建立的,由政府强制征收的,按国家规定的范围、项目、标准支付,并由政府承担最终支付责任的专项基金。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理财的职能部门,代表政府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是理所当然的。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也是一种财政性支出。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其中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另一方面,对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法制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通行做法。社会保障筹资可以收费,也可以征税,不仅如此,社会保障基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政府经常性预算的拨款。尤其是用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支出,主要依赖于财政。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客观上决定了其必须纳入财政社会保障预算管理。

从社会保障基金结余及投资的管理看,也需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为防止将来发生支付危机,一些国家在组织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时,采用“完全积累式”或“部分积累式”模式,因而出现大量的基金结余。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国情,我国宜采用“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留有积累”的“部分积累式”。这样,今后也会有大量基金结余,政府经常性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也将有部分结余而形成基金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结余投资,是将用于社会保障对象的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为确保基金结余及投资的安全、保值、增值,必须将之纳入社会保障预算。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及各项基金结余的投资运营活动纳入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及各项基金结余投资运营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是规范政府收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现实需要。

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收支处于一种分散状态: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分散在行政费和各项事业费的有关科目中,没有作单独和明确的反应。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管理混乱,同时也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的总体,难以体现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作用,不利于加强监督管理。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就可改变这种不规范的状况。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下降,财政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又需要强化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而掌握一定的财力是调控的基本前提。为解决这一矛盾,除了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以外,还要靠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因为: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流量会越来越大,且存在大量的结余,而这些结余资金都是国家可以依法运用的资金,从而增加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二是结余资金是一种递延性消费基金,结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积累与消费关系以及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客观上也要求国家采取相应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以改善社会供求关系和分配关系。

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是完善我国复式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具有特定目的的事业,其资金用途具有特殊性,表现在国家预算上,要求对这一类收支单独反映,使社会各界对社会

第五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原因

(1)市场经济的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也会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2)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它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推动正常的交易活动顺利进行。

(4)诚信是一中人品修养,提高全民族的信用意识与道德水准,有利于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有利于优化我国贸易和投资环境,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措施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国家:

(1)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加强信用立法和提高

执法效益,给信用以强有力的保障。

(2)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以建立政府信用制度为关键,商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

(3)以信息化推动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

(4)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

(5)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社会信用奠定基础

企业:

(1)坚持诚信原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2)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

个人:

遵守职业道德、社会道德,提高个人的信用意识

下载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减灾教育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

    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义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增强的企业竞争力是维持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探讨》

    经济10Q1班 耿旭亮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探讨 各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金融机构主要面临两方面的信用风险:一是企业的不良贷款,二是个人信用的不良......

    关于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大全五篇]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周顺明 2012-12-6 14:47:40 来源:《《江汉论坛》》(武汉)2001年03期 【作者简介】周顺明湖北省财政厅 【内容提要】 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用来反映......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力推民政事业 又快又好的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策勒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向多年来一直监督、指导、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六步法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六步法 第一步:内控组织搭建与人员培训 首先,组织保障是建立健全内控的首要条件,根据《基本规范》的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察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察体系 推广良好实践 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中电投集团公司安全政策声明》学习体会 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

    建立健全教师多元评价体系五篇

    建立健全教师多元评价体系,激励、指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全面推进,然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却相对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