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再寄辛者自读自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再寄小读者》
教材分析: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如同与孩子面对面的交谈。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文章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然后,作者回顾了三十多年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讯这种文体,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4、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冰心的相关作品。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爱的主旋律。
(一)渗透爱的主旋律。
课件出示:冰心照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二)揭示课题。
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 1 心着我们,从1923年到1926年三年的时间里为我们写了29篇通讯——《寄小读者》,从1958年开始,冰心又写了《再寄小读者》20篇,继续关注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再寄小读者》,看看从这篇通讯中冰心奶奶又和我们谈了些什么。
(三)教师简介《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冰心1923年开始写第一篇《寄小读者》,并在北京《晨报副镌》上新辟“儿童世界”一栏连载至1926年,共由29篇通讯组成,同年结集出版,主要记叙了冰心赴美游学旅途的见闻和在异国的生活。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从《寄小读者》,到《再寄小读者》,再到《三寄小读者》,前后五十多年,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少年儿童。
(设计意图: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见闻,调动学生的认知,为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二、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教师介绍“通讯”这种文体。课件出示: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从表现形式上看,文章类似书信,有写作对象的称谓,有极富情感的交流内容,有落款,有写作的日期及地点。
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处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小组自学之后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四、师生交流。
(一)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二)汇报自学生字、生词情况。课件出示字词:
炽热 腼腆 曙光 迥然不同 和煦 发辣 发酸 翻天覆地
(三)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冰心奶奶在这篇文中向我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概括一 下。
(二)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课件出示:
1、继续为儿童写作。
2、继续写作的心情。
3、祖国三十年的大变化。
(三)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六、指导生字的书写。
(一)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乃”和“及”: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记忆。“曙”字是形声字,可以利用署字加偏旁的方法去记忆。
“酸”和“辣”:可以让学生留意“酉”和“辛”字的意思,以便去记住更多的相关的字。
(二)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过渡:这些内容中包含着冰心奶奶怎样的情感呢?
二、自读自悟,感受冰心内心情感。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的,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谈。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
(一)默读课文,用心体会。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从冰心奶奶写的内容上看,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你是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读出了冰心奶奶的心情?动笔划一划,批注自己的感受。
2、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 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
(二)学生带着提示自读课文。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达到“读懂文本”的教学目标。
(三)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品词析句,体会冰心内心的情感。
(一)教师把握要点:
1、在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2、从把握的要点上来讲,第一、二部分可以看出冰心是很爱孩子的;从第三部分可以感受到冰心是很热爱生活的,而且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
3、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目的主要手段。
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一个是要让学生依托文本回答,再就是要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进行朗读指导时仍然要强化“角色意识”,让读的同学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同学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在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时,也要从“感受”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纯理性、纯技巧的角度去指导。
(二)交流预设: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语句:在这个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体会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2.课件出示语句:我如今再拿起这支笔来,给你们写通讯。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爱你们的心,带到哪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
体会作者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儿童。
3.课件出示语句: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今早四点钟就醒了,睁开眼来是满窗的明月!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
体会冰心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 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4.课外补充:“卷地西风天欲曙,半帘残月梦初回。十年消息上心来。” 宋徵舆:明末清初人。
浣溪沙
彻夜清霜透玉台,夕香销尽传山灰。声声飞雁五更催。满地西风天欲晓,半帘残月梦初回。十年消息上心来。
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5.体会: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6.课件出示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我爱小孩子。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
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一)简介冰心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课件出示:冰心与儿童亲切交谈的一组照片。
(二)课件再次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五、推荐书目。
课件出示:读一读:《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六、作业。课件出示:
(一)读完《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继续搜集冰心的作品并进行阅读。
第二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自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教学资源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2.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移植”、“启迪”、“嫁接”、“出类拔萃”、“博士”、“硕士”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字、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模仿习作。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课文想象的神奇。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有关蜜蜂、蝴蝶、嫁接植物的图片等。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移植”方面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题目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以课题激趣,提问:你喜欢这个题目吗?为什么? 2.课前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移植”方面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3.提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请自己读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本课生字字音读准,特别是“授”“萃”“涩”的读音要读准,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读给对方听听,让同学检查、矫正。
2.在自读课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实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师提出。
4.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资源
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感悟课文,体会神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2.说说你为什么对这部分感兴趣。
(1)当学生说到第二节“把爷爷的记忆移植给我,我就能看到爷爷的爷爷长的是什么模样”,老师提问:假如你见到爷爷的爷爷,想象一下,见面该是什么样的情景?表演出来。“把我的记忆移植给爷爷,爷爷也会看到我在课堂上是多么顽皮”,假设你是爷爷,你会说些什么?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2)当学生说到第三节,“把家鹅的记忆移植给天鹅,把蜜蜂的记忆移植给蝴蝶……” ①出示蜜蜂采蜜时的图片或录像。假设它们都移植了对方的记忆,会怎样呢?学生想象。②感情朗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3)当学生说到第四节,“那又涩又硬的山梨树,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结出了又黄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树’,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现的奇迹。”
①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结出的果实图片与山梨对比。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对“嫁接”感到陌生,教师可在讲解的基础上做示范演示。
②孩子们,你们感到神奇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自由练读—抽生扮演解说员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1.同学们,移植哪里仅限于植物呢?瞧,人体骨髓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医学移植发展历史的录像或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要靠谁呢?齐读最后一节。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4.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六、指导书写生字。1.认读生字词。
2.小组交流如何记忆七个生字。3.全班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最好。4.指导书写生字。
(1)板书难写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写好“涩”、“懈”“授”字)
教学资源
(2)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评,自我修改,教师用星奖励写字美观的学生。
第三篇:《大漠升起蘑菇云》教学设计(自读自悟)
《大漠升起蘑菇云》教学设计(自读自悟)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事,歌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肯定了我国人民为世界科技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表明了我国维护和平的愿望。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清楚,主题深刻;多角度全方位的场面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理念
新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其背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增长见识。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学课文,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用演示法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有关国防科技的知识,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认识“黯、霹、雳”等7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蘑菇云吗?45年前的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戈壁大漠的上空升起了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所有的中国人为之自豪,中华民族又一次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自豪的语气。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同学之间说说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2
3、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背景资料。
三、自读自悟
1、再读课文,弄清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发生的时间、地点、爆炸前的准备情况是怎样的?
2、学生交流。
3、读读说说。
(1)找出描写原子弹爆炸时情景的语句,读一读。
(2)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出了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用“·”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按照顺序说一说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
随着(),接着()。很快(),紧接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烟云。
4、读读想想。
(1)读一读描写人们欢呼雀跃的语句。(2)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5、再读课文中描写原子弹爆炸时的语句,思考。
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我国研制原子弹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说一说重要意义。(2)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拓展阅读
1、选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中国在梳妆》《放飞中国心,冲出九天外》两篇文章中选一篇读一读,读后谈谈感受。
2、课后搜集关于“神八飞船”上天的文章,了解航天科技取得的成就。
/ 2
第四篇:《做毽子》教学设计(自读自悟)
《做毽子》教学设计(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的要认识的字。
2、了解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童时代生活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教学难点:了解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教学准备:一个做好的毽子。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课间爱做什么游戏?大家既然这么爱踢毽子,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骤。(2)小组内互读,有问题的地方标在书上。
三、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插图及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你还会做什么游戏用具,从中有什么收获。
五、检查识字。
/ 2
六、作业。
/ 2
第五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自读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
《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教学设计(自读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孤芳自赏”、“蠢蠢欲动”、“物我两忘”、“不苟言笑”、“敝帚自珍”等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描写作者自己拥有的第一个笔记本的遭遇,体会作者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以及好的教育方式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教学难点:
体会“我”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 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工具书。2.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不懂的地方并提出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同学了,光笔记本就用了好多好多,你们还记得你的第一个笔记本是什么样的吗?(指名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家肖复兴的第一个笔记本是什么样的?他的背后又有什么故
事呢?
【设计意图:与孩子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情况,把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时有重点、有目标。】 2.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3.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孤芳自赏”、“蠢蠢欲动”、“物我两忘”、“不苟言笑”、“敝帚自珍”等词的意思。
4.同桌互相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句段,深入感悟。1.自读、勾画、想象、批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围绕我的笔记本有哪些事情?”的句子,反复品读。边读边体会作者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适时地在书上标注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2.小组交流自读的情况和读书的感受。
【设计意图:注重小组学习,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3.交流指导。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深入品读。
(1)让学生说说: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写了哪四件事情? a.姐姐送我笔记本。b.英文课上抄写笔记本。
c.班主任在校史展览室展览笔记本。d.笔记本被偷。
(2)品词析句。品味我在英文课上抄写笔记,笔记本被英文老师拿走,班主任鼓励我的话以及笔记本被偷老师安慰我的话。
【设计意图:体会班主任老师对我的鞭策,抒发作者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广的水域。”这句话的理解。并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读写。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记本,把你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在上面。像作者一
样勤奋的创作自己的“书”。
作者简介: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沧县,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在北京长大,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居北京。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代表作:
报告文学:《啊,老三届》 《当金山的母亲》
中短篇小说:《面的司机》 《今冬无雪》 《远在天边》 《影壁》 推荐阅读:《拥你入睡》 《宽容是一种爱》 《生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