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辩词,自由辩问题
1.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如果没有广告,我们将如何获取全球各地产品更新换代的讯息呢?我们将如何选择购买商品?没有了广告,你将如何在茫茫商品之中找到自己所需求的商品了?
2,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为什么还有广告呢
3为什么相比于国内运动品牌,耐克,阿迪等知名品牌的商品却更能吸引我们的眼球,刺激我们的购买欲呢?
4为什么在广告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而不是受广告的影响每况愈下呢?
5我方承认广告有其自身的瑕疵,可对方辩友能举出一种比广告更快,更便捷的传达商品信息方法吗?
6,同样一个产品,是大城市的人先知道还是深山老林的人先知道,肯定是前者,为什么呢,广告效应嘛
8哈药六厂的《洗脚篇》广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儿子看到母亲给外婆洗脚,于是也主动端盆水给母亲洗脚 然后字幕打出: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后出现: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这个广告充满了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先进观念,让我们不仅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生存环境还要关注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现在还要关注未来,这则广告有深深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既树立了品牌形象又拉近了哈药六厂与消费者的距离,难道对大众没有利么
9,2001年4月,农夫山泉公布了一项“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害健康的实验报告’告诉我们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的弱碱性水,并且让消费者亲自体验,对消费者来说 饮用的水纯净且健康是首先要素,这是一则商业广告,但是却是从大众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为健康负责,请问对方辩友
这难道不是有利于大众的么 广告是什么,广而告知,俗话说的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一个产品没有了广告的宣传 怎么能引起大众注意,怎么选择的到,麦当劳之所以成功 都离不开前期广告的宣传,广告深入人心,慢慢变成潜意识,11,就象江南世家制作的影视形象片,在播出不到一个月,便引来强烈反响,在该楼开盘的当日,销售额破亿元,据统计 90%的签约客户都是看了影片后产生的消费冲动,在制作过程中每一处力求完美,才让作品为广告主带来不菲的市场效益,这是支零利润制作的广告,却创造了销售神话,有的客户为该项目补款,这是客户对广告的肯定和尊重,让她们坚定做广告的信念,从而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我看不出这对大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12,8月,26至28日,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在北京连续举办4场2012年招标预售VIP客户沟通会,预售推广就此拉开,13,对方辩友中有两位女生,都有漂亮的长发,请问你们是用飘柔洗发水么,我们都知道飘柔自1989年问世以来一直就受大众欢迎,因为他的主题是紧紧围绕‘自信’的象征性诉求大做文章,对消费市场来说,价格是拉动市场的核心,也是个厂商和渠道见的竞争主战场,都知道飘柔有小瓶装得只售9块9,以如此低廉的价格深入普通消费者的心中,打击了很多企业的竞争,使得自信飘柔,持久创新,这不是玉蚌相争 我们做收渔翁之利么,这对大众又何害之有。
14,现在喝酒的人越多,中国人就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谈感情,于是商家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了不同的酒,送长辈 喝黄金酒,宁夏红,每天喝一点 健康多一点,杞浓酒,送给最牵挂的人,这些广告听的很舒服,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如果你不看广告你你就不知道送酒也有这么多学问,这对大众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三辩问题,小结: 问题:
1.请问你使用手机吗?
2.请问当你的手机坏到不能用的时候,你会选择换手机吗? 3.当你换手机时,你将如何快速获得有关手机的大量咨询呢? 小结: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回答。生活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每时每地耳边都萦绕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而广告正是这信息传播的主体力量,不断的向我们快速大量的传达着我们想要的信息。就如选购手机,如果离开了广告,我们将如何确定选购的方向,等我们不依赖广告收集到一定量的信息时,想必你想要的品牌也已经更新好几代了,如此之速度如何紧跟当今时代步伐,如何顺应历史时代趋势?然而广告却能紧跟产品的更新速度,第一时间向大众阐释更新的理念,展示更好的产品,不断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更是以新颖的方式不断的刺激着大众的购买欲。诺基亚从1100的够“亮”才够尽兴,到3650的手机也摄像,拍发更精彩,再到7610的百万像素,百万惊艳,到最近N95的引领多媒体电脑时代,不断变换的广告不断向我们诠释着新一代产品的特点,在物质世界中给我们以引导,让我们不至于没有目的的盲目选择。多姿多彩的广告丰富着我们生活,为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添上了惊鸿的一笔,失去广告的我们将无所适从,失去广告的当今社会将很难前进,就让我们在广告的刺激之下走出金融危机,走向更好的明天。
第二篇:辩论赛辩题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辩论赛辩题: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前些日子材化系要跟我们系打友谊辩论赛,辩题是“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 我那段时间蛮多时间的,所以自己熬了两个晚上弄了些东西出来,尽管我的东西最后没有被队友所完全采用,但是我还是决得大家可以看看,也许有帮助!广告的定义我在这就不说了,说了也没什么意思!
“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其实这个命题刚刚听到的时候我就觉得是正方有利。因为要是不利与大众消费的话那么现在怎么还有广告呢?要是不利的国家怎么不限制其发展呢?所以这个辩题是对正方有利的,但是正方也会面对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现在确实有很多的广告不利与大众消费的,比如说虚假广告,还有街头小广告等等!反方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告诉正方广告的不好,不利。让正方根本没有时间解释这些例子,说得难听点就是用车轮战术,把你撵死!(这次比赛反方就是这么做的)不过,正方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回避掉的,比如说这只是个例,如果反方一直都在举例子的话,那就不能说是个例了,那正方就可以用自己的判定标准把反方的驳斥掉,比如说:“反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么多例子是想告诉我们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呢?”反方肯定会回答“是。”那正方可以说:“是不是我也举出比你多的例子就证明了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呢?我们今天是讨论广告整体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而不是个例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所以不要局限在讨论例子上,应该看广告是否符合大众消费的需求!”等等。好了,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对大家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把我的东西写上来吧!
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的定义:--(自己查,不要这么懒)
判定的标准(正方的):广告是否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这是真命题,也就是说广告肯定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
分论点:
1.广告乐意可以的让消费者更快捷,更方便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减少寻找信息的成本。
2.广告可以让商家更好的获得利益。
3.广告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让经济更好的发展。
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弄上去,下次有时间在弄上来吧!
第三篇:大众舆论是否有利于司法公正二辩稿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
】
首先从司法的根本看,一方面,大众舆论促进司法完善。黄静案中前后五次结论不同的司法鉴定,2003年孙志刚因未携带“暂住证”被收容,在在救护站被殴打致死,均暴露出我国司法制度的混乱。正是由于各大网站的转载,引发社会强大舆论反响,从而使学者们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的呼声,并最终废弃。由此可见,大众舆论对司法制度的完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大众舆论对司法过程的关注促使执法人员改进工作,防止腐败。2013年河南三门峡境内发生一起交通肇事案三死两伤,法官称是因为“眼睛花”判错案件,引起舆论关注迫使陕县人民法院对此案再审,最终使罪犯难逃法网。同时,重庆司法界“腐败窝案”,吉林省高院小法官李成禧贪污受贿5300万元;阜阳中级人民法院的腐败串案等,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督促司法机关和人员严格自律。由此可见,大众舆论对加强司法队伍的道德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增强司法公信力,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从司法的过程看
最后从司法的趋势看
最后,从价值上来说:大众舆论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内容及表达方式,在司法过程中、尤其是在追求司法公正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舆论和司法审判在体制内的良性互动,协商型司法正义的精神则被注入到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在大众舆论与司法正义二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所达成的彼此合作或和谐的社会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大众舆论体现的民主和司法公正体现的法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邓玉娇案由于媒体大事报道,大众舆论的广泛参与,进而引起人民法院高度关注,最终判决其为正当防卫,给邓玉娇本人及大众以公正的结果。由此可见,大众在行驶监督权的同时为司法提供了参考,法院重视群众监督诉诸民意,都高度统一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体现了司法公正与大众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四篇:媒体应迎合大众一辩辩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和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
我方认为媒体应迎合大众。
首先让我们正本清源,解释一下:媒体是一种传播信息的介质,具有传递信息,舆论监督,社会控制的特有属性。通过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实现民意表达的畅通。迎合是指主动用自己的言语、举止来满足别人的需要。媒体迎合大众的需求体现了大众的主动性。引领是指用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和带领。这就把大众至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我方观点理由如下:
1。媒体要生存必须依靠大众。报纸靠读者挣钱,电台靠听众挣钱,电视台靠观众挣钱。媒体不能迎合大众,就不能生存。万物都是适者生存!1870年《纽约太阳报》总编谈他成功的秘诀:“报纸面世时决不能没有轰动的新闻。”抢先曝料的新闻能吸引大众。如果没有轰动的新闻迎合大众,就像饭店里没有可口的饭菜一样,如何能生存?
2.主体需要。媒体是服务型行业。需求决定市场。所以这个辩题中的主体是大众而不是媒体。媒体服务于大众。所以说媒体应迎合大众。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大众的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有商业信息,有知识信息,有择业信息,有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的需求,也有娱乐需求。这种需求是无限的。
3.大众本身具有自我引领能力。媒体迎合大众,大众是主导方,可以对迎合的事物进行自己的判断,筛选,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而媒体引领大众,大众便成了被动方,大众的被引导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暂且不深究媒体在某些问题上的错误引导,即便是正确引导,长期如此,大众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剧大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大众对媒体的过度依赖,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媒体应该去迎合媒体,而大众也需要被迎合。
结合以上三点,大众需要多种多样的海量信息,而媒体需要满足大众千差万别的需求,就应迎合大众。否则,轻则大众不买账,媒体倒闭,重则蛊惑人心,危害社会。
第五篇:现代广告中大众消费偶像批评解析
摘 要:在现代社会,广告迅速发展并在社会各领域中产生重要影响。一大批“消费偶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他们作为名人、明星,成为引领大众消费潮流的“推手”,与此同时,与虚假广告、不实广告相关的争议和非议也愈来愈多。试图从“消费偶像”的角度,对当代社会的广告现象进行批评和反思,并探索解决之道。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偶像;批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国的广告事业可谓一片繁荣景象,广告活动无所不在,广告手段日益多样化。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广告已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毋庸置疑,广告市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从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广告也开始遭受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否定,批评的焦点集中在广告对消费欲望和购买欲望的刺激,对消费者的误导,对不健康消费观念的提倡等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中,明星广告、名人广告被推向风口浪尖,为各大商家所普遍采用的“偶像”加“产品”的捆绑销售策略也为大众所诟病。本文试图从消费偶像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广告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大众“偶像”的时代变迁
什么是大众偶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家洛文塔尔在通过对不同时代的杂志中出现的名人传记的研究发现,从20世纪初期的20年到20世纪40年代之后,人们关注的名人偶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前者以生产偶像为主,后者则多为“消费偶像”。所谓“生产偶像”,顾名思义,指的是来自生产性的生活领域,比如工业界、自然科学界。人们崇拜的对象是那些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例如科学家。而所谓“消费偶像”,指的是大多来自演艺界、娱乐界、体育界的知名人士。影视明星、体坛大腕、娱乐人物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研究者认为,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是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物质消费开始取代精神生活。
尽管以上研究是针对美国社会的,但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市场经济体制不但成熟完善的今天,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变迁,而且,速度要快得多。回顾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主要媒体中的偶像型人物是陈景润等科学家式的“生产偶像”,这正是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在人们的精神领域着起着“精神支柱”、“理想寄托”的人,在人们心目中,一度等于英雄。而90年代之后,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娱乐明星们纷纷上位,成为更多人追捧的对象。其中的原因与上个世纪中期的美国是如出一辙的。伴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大众媒介的普及、传播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伴随着消费主义时代浪潮的兴起、娱乐工业的膨胀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偶像二字也经历了一场蜕变,脱去了精神的“光环”,成为曝光在大众媒介之下,被媒介所包装、所炒作、所制造出来的“消费偶像”了。对“消费偶像”的文化反思
消费偶像是如何诞生的?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适应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而生。明星或者名人偶像在这个过程是被“符号化”了的角色,其传统人格已经被“消费人格”取而代之。他们不是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是异化为供大众消费的“产品”——大众媒介生产出来的为人民提供娱乐的商品。既然是娱乐化的商品,首先它必须是流行的。不妨列举两个一度充斥了电视屏幕的广告代言红人:周杰伦和孙俪。先说周杰伦,他代言的广告产品吃、穿、用、行、通讯等无所不包,可谓多栖“通吃”。他代言过的产品从快速消费品到最新电子科技产品,不一而足:统一方便面、百事可乐、美特斯邦威服饰、高露洁牙膏、仁和闪亮滴眼露、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摩托罗拉手机……而春节期间那个铺天盖地的“优乐美奶茶”广告更是让大家都记住了“你就是我的优乐美”的广告词。周杰伦之所以能够“处处开花”正源于他本人的“流行”和“风靡”。同样还有孙俪,依靠清新可人的荧幕形象和极高的观众喜爱度,她自然备受广告商青睐。从顺爽洗发水到超能天然皂粉,从冷酸灵牙膏到欧泊莱化妆品,从三得利乌龙茶到苏宁电器,这张面孔活跃在各类广告中。
在现实的广告中,大大小小的明星们走上台前,像消费者推荐各型各状的产品或服务。他们作为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是惊人的。广告利用的也正是这一点。而正当消费主义流行的时代,广告广告宣传的不再是艰苦奋斗努力进取,而是谁比谁更会消费,谁的消费水平更高。各类消费偶像们出现在电视广告中、平面广告、候车亭广告、巨型路牌广告中,无时无刻在提醒着消费者:这就是你们应该拥有的产品,你们应该拥有的生活。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生活观念引发了不同专家学者的争议。如经济学家John.K.Galbraith认为,广告在工业化的社会里承担了鼓励消费的功能,没有广告这种刺激需要的大众化和艺术化劝说,不断富庶的社会就不能使人们从商品丰富中获得好处,人们没有需要的压力就不愿花钱购买更多的商品,结果是由于缺乏消费欲望,工业化系统就难以维系。有些支持者则认为,强调物质拥有并不排斥心智的、精神的的价值,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要后,就会对更高层次的目标更感兴趣,就会超越物质占有的目的,这时,消费者购买昂贵的音响系统不仅仅是为了物质的炫耀和占有,更是为了享受音乐。
以经济为名,看似有一定道理,明星代言广告,商家寻找明显做代言,毫无疑问都是一个“利”字当头。而这些消费偶像所示范的,所推荐的,所展示的世界,对大众来说究竟是在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是在强加或者潜移默化大众的物质至上观念呢?鲍德里亚认为现今的媒介创造了一种“仿真文化”,真实与非真实的区别已经模糊不清,非真实甚至超过了真实,广告中的世界映射到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它削弱了人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理性,催生了人的虚假需求,使人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人”。为此,有批判学者认为,“广告负责将工业产品的符号特征和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广告的影响比政治宣传灵活,但其阴险的行为与政治宣传性质和同私人生活的目标不是由个体自主树立的,而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由外界强加的”。“消费偶像”时代的广告尴尬
基于对明星公信力的信任,许多普通消费者会把明星在广告中推荐使用的产品作为自己选择药品、美容产品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的重要依据。而明星在选择广告代言时似乎很少真正去考察产品的可靠性,一大批名人被卷入“虚假”、“误导”广告的旋风,被推上伦理道德的封口浪尖,乃至被诉诸法律手段遭到起诉的也不在少数。在这样一个“消费偶像”盛行的年代,广告无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
从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说起。重庆一位75岁的黄婆婆,曾购买了3袋三鹿奶粉,服用后感觉身体不适。她的况律师表示,黄婆婆不仅要起诉三鹿公司,还可起诉为三鹿代言广告的邓婕,因为,如果不是邓婕的明星效应,很多人不会去买三鹿奶粉。不只邓婕,近年来,涉嫌官司的明星可谓不胜枚举:唐国强、解晓东作北京新兴医院形象大使,高喊“不孕不育找新兴”;刘嘉玲为推销SK-Ⅱ,言之凿凿“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证实肌肤年轻12岁”;濮存昕拿儿子“变聪明了”说事——“我儿子就喝哈药六厂的新盖中钙口服液”;赵雅芝为静心口服液宣称“自己人过中年仍魅力不减的原因是服用了静心口服液”;蒋雯丽信誓旦旦为安必信脂肪运动机所言“生完宝宝身材依旧完美”;陈小艺代言三精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而对其儿子说“笨熊,喝”等等,都无一例外惹得官司上身。不妨再举几例:号称“冬天有汰渍,天天吃火锅”的著名笑星郭冬临的夸大的宣传让他自己成了被告;专业“皇阿玛”张铁林宣传的参龟固本酒被一老太太饮用后发现效果不佳,于是将其告上法庭;当红相声演员郭德纲也因代言“藏秘排油茶”被消费者告上法庭;葛优代言的 “亿霖造林”更是被定性为“北京迄今为止最大的传销案”。诸如此类的事件频频发生,几成常态。[1] [2] [] []
由此可见,当前社会,“消费偶像”引发了一系列的广告尴尬。很多消费者因此上当吃亏。结果如何呢?明星们依然继续代言各种各样的广告,各类诉讼都以“不成立”不了了之。明星名人们依然逍遥自在,消费者却是有苦难讨公道。
明星虚假广告泛滥,其根本源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对明星做广告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在现行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仅仅是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作出了规范,而忽略了广告参与者。虽然明星在虚假广告中的作用无异于助纣为虐,但消费者却没有虚假广告代言人必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正因如此,那些做虚假广告的明星并不需要承担任何的风险和责任,照样赚取他们的“天价”代言费用,可谓有恃无恐。如何规范“消费偶像”
总的来说,如何化解“消费偶像”时代的广告尴尬,首先最根本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审查和打击力度。国内在相关法律上仍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也是虚假的明星广告盛行的重要原因。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欧美各市场发达国家中均视名人代言为“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消费者可据此担保索赔。法国一位电视主持人吉尔贝就曾经因为做虚假广告而锒铛入狱,罪名是夸大产品的功效。美国更是要求做广告的名人必须是此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一旦查出不实,就要处以重罚,而且已有好莱坞影星被罚50万美元的事例。在日本,如果明星代言的产品属于伪劣产品,那就意味着他本人可能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除了向社会公开道歉,会很长时间得不到任何工作等,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些有力的法律错事有效地约束了明星们对广告代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代言的“公信力”。
此外,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促进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亦有赖于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比如在欧洲播放的广告大都注重依靠新奇创意来突出产品品质,很少靠明星脸来拉动人气,就和欧洲人相对理性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在时下国内这样一个“偶像消费”时代擦亮眼睛,理性选择,也是消费者们必修的功课。
参考文献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2][法]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3]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4][美]阿伦斯.当代广告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5][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