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广泛的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有很多学生虽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但写起作文来还是无从下笔,原因何在?我想是因为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分解了读与写的关系,为读书而读书,为写作而写作。其实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找准结合点,是进行读写结合的关键。
一篇课文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可能是很多的,比如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就哪一方面进行读写结合,这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确定。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找结合点。这里所说的“点”,指的是从一篇文章中选取作者写的最成功、最精彩、最有特色的一段或几段话,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进行片断练习。例如《海上日出》,学习第三自然段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日出景象的方法,用拟人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一处景物。又如《跳水》,学习作者抓住动作具体描写孩子追猴子的写法,描写人物的动作等等。所谓“面”,指的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写一篇文章。例如学完《小木船》后,让学生练习写作文《我和××》;学完《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让学生练习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等等。
找准结合点,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备读写结合,把作者的写作特点烂熟于胸,真正选取有特色的,有价值的,适合小学生学习,又是小学生写作中迫切需要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二.设计多样的练笔形式,让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1.仿写
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从仿写到写作发展的主要渠道。学习课文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断及优美词句进行仿写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例如学完《燕子》之后,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第一段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燕子外形的写法,写一段话,描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有的同学写到:“一身洁白光亮的绒毛,一对红宝石似的眼睛,加上短短的、绒球似的尾巴,凑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还有的同学这样描写大公鸡:“一身红白相间的羽毛,一顶火红火红的鸡冠,加上高高翘起的长长的尾巴,凑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又如《挑山工》一文,采用“悬念法”开头,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读者。让学生学习这种开头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有的同学这样写:“在夏天晴朗的夜里,总有许多孩子三五成群地拿着手电筒在土地上、树根旁招徕找去,他们是在干什么呢?”有的同学这样开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敲我们家的门。这是怎么回事呢?”再如学完《苦柚》之后,让学生仿照文中描写人物对话的方法,用上四种表达形式,描写一段人物对话等等。除了进行片断仿写之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进行一篇文章的仿写练习。
人们学习任何东西,都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创造的发展阶段。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学习写作也是这样。每篇课文都从不同的侧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读写结合,从仿写开始,一课一得,一课一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必然能得到提高。
2.补白
有的课文,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为了文章表达的需要,对一些情节不做交待,给读者留下一片空白。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这一空白点,为学生提供练习写作的机会,让学生一展思维、想象的羽翼,把文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出来。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好方法。例如《丰碑》一文,讲述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大雪和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将军的语言描写和神态的变化,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的。而对军需处长的言行,作者却只字未提,给我们留下了空白。抓住这一空白,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补白”,想象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是怎样把棉衣都让给了别的战士,最后被严寒夺去了生命的。在写作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出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
3.续写
在作文教学中,情境可使学生借助形象获取素材,以情境为读写结合点,能充分发挥情境对阅读、作文的双重促进作用,优化读写训练。如《狼和小羊》、《麻雀》结尾比较含蓄,利用学生为小羊命运的担心,对麻雀妈妈勇敢行为的感动创设情境,让他们续写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尾,写一写小羊和麻雀的命运,从而诱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会立意,表达情感。
4.扩写
把原文的情节扩展开来,读写结合,进行写作练习,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表演的情景,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故事完整的写出来,把一首短诗,扩写为一篇记叙文。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另外,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经过锤炼的、高度概括的语句,可引导学生抓住概括处,扩展写的训练。如《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就连来中国参观的外宾都赞叹不已。”我让学生抓住“赞叹不已”发挥想象,具体写外宾是如何赞叹的。通过这些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对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爱国热情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5、改写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假设变动,以此为结合点更深层次更有利于读写训练的深化。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引导学生扩展想象:如果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来到你们身边,象你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情景会怎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让他们懂得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读和写是一个互递的过程,它们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密切联系。我想,无论作文和阅读我们都应抓住“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这些方面的“结合点”迁移训练,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有的、有序、有点、有法,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二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 刘粉亚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我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以讲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为范例,注重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教给学生写段的方法。
一、抓住中心句仿写
阅读一段话,首先要理解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中有不省段落,作者为了向读者提示该段的主要意思,在一段语里写上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这个句子叫“中心句”。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理解全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段话。如《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一句,是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下面几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叙述的,具体描写了公园怎么美:榕树多,榕树漂亮,榕树为游人遮太阳、挡风雨。
阅读课文后,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出了几个概括性的句子为中心句,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围绕这个中心句的意思,把一个段话写具体,如“妈妈十分疼我”“XX老师工作非常认真”“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等。
因为教师讲解了例段,学生要写的内容又是自己亲自经历过的,所以学生不会感到写作难,并且写作的积极性高,写得生动具体。
二、抓住重点记号句仿写
有的段没有中心句,段的主要内容包含在全段文字之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然后,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来概括段的主要意思。比如《荷花》一课中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通过学习段中的重要句子“有的„„有的„„有的„„”,来帮助学生理解段的意思。课后,我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写之前,让学生想好要写的内容;写段时,注意运用表现主要内容的重点词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三、掌握构段方法,读中学写
在中年级教学中,课文中出现较多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式”即围绕段的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先总述,后分述。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仿照练习,很快掌握了这种构段方法。
其次是“因果式”,即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先写原因,后写结果。阅读时,要看这段话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也就读懂了这段话,例如《一定要争气》的第三自然段。
另外,还有“并列式”。如《翠鸟》中的第一自然段,从翠鸟的爪子、羽毛的颜色、嘴的形状等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此外,还有“递进式”、“转折式”等。
四、贴近生活,进行片段练习
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构段方法后,仿照课文中的例段,多方面进行片段练习。
(一)场面描写
如劳动场面、考试场面、开周会的场面、春节联欢的场面等。
(二)人物外貌描写
写自己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用一段话把某个人的外貌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
(三)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描写
如家里的小动物、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某位同学的学习或其它方面的变化等等。
总之,通过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既巩固了阅读中所学知识,又教给了学生写段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第三篇: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小学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总要花大的功夫,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并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以丰富学生知识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鲁迅所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又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在班里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都可以是学生的写作素才。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有些孩子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如《麻雀》一文,学生充分朗读后,心灵受到了极强的震撼,于是我适时的让学生揣摩文中“我”、“老麻雀”、“猎狗”的当时心理,选择其一写下来。一学生“我想:一只弱小的麻雀明知斗不过庞大的猎狗,可为了自己的幼儿,不惜生命飞了下来,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我怎么能让自己做个冷血动物,袖手旁观呢?赶快叫回我的猎狗吧。”;一学生“老麻雀想:明知是死,我也要和这只狗拼上一拼!我是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死没什么遗憾的,那是作母亲无上的光荣啊!但愿我的孩子能犬口逃生啊!”合理性的推测,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四篇: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云浮市云硫小学匡玉华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一篇一篇课文的具体内容看作近似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但要指导学生弄懂文章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学到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能,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年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补写空白
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作者在叙述和描写时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以填补这些空白。
如《牛郎织女》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结局,叙述简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想象美好的意境,如: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再写下来。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又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美文仿写
1、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入手
《翠鸟》一文的第一段的第二句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三、四、五句具体写翠鸟各个部位的羽毛如何鲜艳。我就把四句话抄在小黑板上,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告诉学生,这四句话是总分结构。最后,我就指导学生用“总——分”结合的形式进行段的训练,让他们写一种小动物,一种玩具、一种植物、一项课间活动等。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部分同学还写出了精彩的片断,令我回味无穷。
又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文中描写“山”和“水”用了两个排比句,结构严谨,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我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句式和特点,然后让学生仿说、仿写,多数学生都写得不错。
2、从教材丰富的语汇入手
我在教《趵突泉》一文,让学生用“永远………永远……永远……永远……”的排比句式写话,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我希望人们保护环境,让天空永远那么蓝,让河水永远那么清,让空气永远那么清新,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 的家园里。”这句话使我惊叹不已,我立即在班里表扬了她,并让大家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
3、从练习巧妙的过渡入手
学了《颐和园》之后,让学生用“进了„„绕过„„来到„„登上„„从„„下来„„”练习写话,练习过渡。这样读写结合,使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升华,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文段、篇章入手
平时讲课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片断,我都会组织学生学、说类似性文段、篇章。如教《登山》美丽、壮观的日出情景时,进行这样一个语言训练:你们经常观察天空、朝阳、晚霞、雨后的晴空,能根据这段语仿说一段语吗?听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三分钟后,一部分同学争先恐后地说,还说得挺不错。教《我们家的猫》一文后,我要求同学们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要表达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故事续写
好文章能让人流连忘返,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学习了《负荆请罪》一课后,紧扣结尾“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亲密地交谈起来”,他们会谈些什么?以“廉蔺和谈”为主题续写文章。
又如,《小摄影师》结尾处只是描写高尔基盼望小男孩回来给他拍照,可小男孩是否回来却没有交代。这样,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结果。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四、丰富多彩的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古诗就是练习改写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时,我就可以进行一次很好的改写练习。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饱含一颗爱国之心,改写时指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那个夜晚,来到那个庭院,再现那刻骨铭心的临终场景。把那颗忧国忧民的炽热的中国心表现出来。于是一篇篇《示儿》改写的好文章就出世了。教完 《半截蜡烛》后,我请有兴趣的同学把它改为记叙文。有的课文还可以把第一人称改写为第三人称的叙述等等。
五、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压缩成一篇较段的文章。缩写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的简洁。阅读与缩写结合符合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首先要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另立主题。其次要忠实原文的基本内容,不能任意增减,只能删减不改变主题的内容。再其次,要忠实原文的骨架。但缩写后的文章,依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一般的缩写方法有“删”和“改”两种。“删”:首先是去主干,留枝叶。其次,留主句,去例证。改的方法很多,如,把描写改为叙述;把详细叙述改为概括叙述;把引用改为转述等等。
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白人物的关系。例如《开国大典》、《小英雄雨来》、《卖火柴的小女孩》适合缩写训练。
六、写读后感
在学完一篇课文或看完一本书之后,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抒发学生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式阅读习惯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教材中思想性强的课文很多,学完课文,学生在思想上收获很大,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典型素材。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我想,只有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长期坚持如此,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2013年8月8日
第五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邓井关小学张美红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阅读与写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何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凭借课文,读中悟写,相机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形式多样地读,深入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贴切,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作者对大自然,对社会现实,对周围的人、事、物的关注中获得启迪,学会观察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特别是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分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注重背诵,积累词汇,为写作创造条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抓住训练点,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练笔,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习得的写作规律,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
1、仿写仿写就是根据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在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翠鸟》中对翠鸟外形的描写,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只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翠鸟。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想象翠鸟小巧美丽的样子,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并背诵这一段。课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认真仔细地观察,描写动物的外形。
2、补白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限制,某些地方写得非常简略,甚至在情节发展过程出现了跳跃的情形,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因此,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运用个人生活经验,结合文本具体语境,进行合理构思,或把简略的部分具体化,或补充省略的情节,进行再造想象。如《重阳节的传说》一文中讲桓景为了除掉瘟魔,决定去东南方的山中寻找叫费长房的神仙,拜师学艺。文中没有具体讲桓景是怎样学习降魔的武艺,只概括地说他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一身好武艺。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学苦练”这个词,启发学生思考:桓景每天什么时候开始练武,一直练到什么时候才休息?在练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他练了多久才练成了这身好武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具体写一写桓景勤学苦练的经过。通过这次练笔,学生更深深地感受到桓景不怕艰辛、吃苦耐劳、为民除害、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3、变换课文的叙述角度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一个情境的创设,一个句子的提示,就能把学生带到特殊的情境之中,使课文内容很快变为学生的交际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决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有效的。
4、续写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穷人》一课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桑娜一家已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尽管她辛苦劳作,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果再多两张嘴巴,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这将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压力呀!正因为如此,桑娜在抱那两个孩子回家后,心里忐忑不安,激动、紧张、担忧、自责,内心充满矛盾。没想到当她告诉丈夫西蒙的死讯,试探丈夫的反应时,丈夫主动提出抱两个孤儿回家。故事结尾写道:桑娜拉开了帐子。在学完这篇课文之际,我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说:“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续写兴趣,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4、写读后感有的课文或感染力强,或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迪,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能力,都有很多帮助。如《钓鱼》一课中,父亲告诫作者的那番话,哲理性强,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这一哲理后,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一说从中受到的气氛和教育,并写下来。
二、指导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靠在广泛地阅读中习得的。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关键的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品词析句,有所感悟和思考,感受文章的精妙之处,获得美的体验,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料,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做好表达的准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内容应以童话、寓言,浅显的古诗文和反映儿童生活的现实作品为主。还可读一些古典名著、科普读物。为了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如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摘抄好词妙句并熟读成诵,写读书笔记,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等。学生阅读面宽了,语言积累也相应丰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坚持抓好“阅读、写作”这两条线,以读为本,以读促写,同时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勤思考,善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就一定能让学生的习作之舟沿着正确的航线,扬帆前进,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