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谈写色变”,害怕作文,不会习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乐于写作呢?实践证明,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读写结合 策略 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输入,是学习语言,写作是输出,是运用语言。阅读能提高写作,写作能推进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成正比的。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许多教师都尝试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三个层面,浅析“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1]
一、重?课内阅读――进行适时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写作教学不能与阅读教学割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写作契机,引导学生模仿写作,练习写作。
1.片段仿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片段,是学生学习语言很好的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一双慧眼,捕捉经典,适时安排片段仿写。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大熊猫出国》一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描写出大熊猫的活泼可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发现这些叠词,再在比较感悟中感受这些叠词的精妙,并让学生说出一些日常积累的叠词,至此,学生头脑中就储备了大量的叠词库。再回归课文,进行如下填空练习:我的样子。身子,尾巴,身上 的。我的头和身子,四肢和肩膀,的脑袋上长着一对,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这样的填空训练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写,这只是让学生在填空训练中意识到叠词的重要价值。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也未必能模仿写,于是先找优秀的学生试着运用叠词说说小白兔的样子,以此示范。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上叠词写出它的样子。这种仿写片段的安排,既为阅读教学增添了亮点,也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供了切实的训练。
2.想象扩写。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中的叙事部分,进行情节的补充,想象扩写,也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师要善于运用。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五段教学中抓住关键两句话“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进行品读,让学生体会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公开实验之前,迎接他的不是支持和信任,而是那么多的嘲讽责备,公开实验多么不容易!此时,就是一个进行扩写的很好契机,我因势安排一个小练笔:反复实验后,伽利略准备在比萨斜塔做公开实验,面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面对质疑他的人们,他想:_________。通过小练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以上仅列举了模仿片段和想象扩写两种读写结合策略,其实借助课内阅读进行读写结合并非这两种方法,还有诸如:续写结尾、改写古诗等。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进行仿训练。比如:学了《甘罗》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写一个以对话为主的片段。总之,课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及写作方法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模仿训练的媒介,教师要善于挖掘,寻找读写结合点,实现读写有机
结合。[2]
二、倡导课外阅读――征集读书感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此,各个学校的学生阅读活动搞得沸沸扬扬,各校开展“每天半小时,阅读办伴成长“等不同主题的日常读书活动,寒暑假向学生推荐书目,要求从书目中自选,每人都要读整本的书。在课外读书活动中,学生从书中会读到很多好词好句,并受到学习、生活、做人的启示,同时自己还会有许多体会和感受。所以,课外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引导学生与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对书中的名言警句、新颖材料进行摘录抄写,或对书中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或是随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外阅读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视野,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能将课外阅读引向写的层面,更能推动学生的深入阅读。我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仅要求学生假期读书,而且布置写读书体会文章,开学将好的上交,参加省级”寒假读书感想感言”征文活动,不少学生已经获奖,文章在刊物中发表。校内也将好的体会文章装订成册,供学生欣赏阅读。读书征文活动,使班级营造了一种爱阅读爱写作的良好氛围。
三、推广生活阅读――练写观察日记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都是让学生读有字之书,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
读无字之书,那就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喜怒哀乐、真善美丑,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都会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随时记录,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比如,和父母去旅游的经历,学校开展的跳绳比赛活动,六一文艺汇演活动,第一次洗碗、买菜.....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结合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去科学安排,持之以恒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一定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晓玲.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课外语文,2014,(12).[2]陈海燕.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10).
第二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 刘粉亚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我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以讲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为范例,注重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教给学生写段的方法。
一、抓住中心句仿写
阅读一段话,首先要理解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中有不省段落,作者为了向读者提示该段的主要意思,在一段语里写上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这个句子叫“中心句”。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理解全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段话。如《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一句,是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下面几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叙述的,具体描写了公园怎么美:榕树多,榕树漂亮,榕树为游人遮太阳、挡风雨。
阅读课文后,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出了几个概括性的句子为中心句,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围绕这个中心句的意思,把一个段话写具体,如“妈妈十分疼我”“XX老师工作非常认真”“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等。
因为教师讲解了例段,学生要写的内容又是自己亲自经历过的,所以学生不会感到写作难,并且写作的积极性高,写得生动具体。
二、抓住重点记号句仿写
有的段没有中心句,段的主要内容包含在全段文字之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然后,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来概括段的主要意思。比如《荷花》一课中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通过学习段中的重要句子“有的„„有的„„有的„„”,来帮助学生理解段的意思。课后,我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写之前,让学生想好要写的内容;写段时,注意运用表现主要内容的重点词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三、掌握构段方法,读中学写
在中年级教学中,课文中出现较多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式”即围绕段的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先总述,后分述。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仿照练习,很快掌握了这种构段方法。
其次是“因果式”,即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先写原因,后写结果。阅读时,要看这段话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也就读懂了这段话,例如《一定要争气》的第三自然段。
另外,还有“并列式”。如《翠鸟》中的第一自然段,从翠鸟的爪子、羽毛的颜色、嘴的形状等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此外,还有“递进式”、“转折式”等。
四、贴近生活,进行片段练习
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构段方法后,仿照课文中的例段,多方面进行片段练习。
(一)场面描写
如劳动场面、考试场面、开周会的场面、春节联欢的场面等。
(二)人物外貌描写
写自己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用一段话把某个人的外貌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
(三)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描写
如家里的小动物、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某位同学的学习或其它方面的变化等等。
总之,通过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既巩固了阅读中所学知识,又教给了学生写段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第三篇: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小学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总要花大的功夫,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并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以丰富学生知识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鲁迅所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又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在班里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都可以是学生的写作素才。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有些孩子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如《麻雀》一文,学生充分朗读后,心灵受到了极强的震撼,于是我适时的让学生揣摩文中“我”、“老麻雀”、“猎狗”的当时心理,选择其一写下来。一学生“我想:一只弱小的麻雀明知斗不过庞大的猎狗,可为了自己的幼儿,不惜生命飞了下来,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我怎么能让自己做个冷血动物,袖手旁观呢?赶快叫回我的猎狗吧。”;一学生“老麻雀想:明知是死,我也要和这只狗拼上一拼!我是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死没什么遗憾的,那是作母亲无上的光荣啊!但愿我的孩子能犬口逃生啊!”合理性的推测,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四篇:读写结合,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
摘要:分析读与写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从而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最终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一、读写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二、读写结合1.读中写,写后读。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这些范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作者擅长遣词造句,语言具有规范美、艺术美、思想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借鉴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模仿名家锤炼词语、运用语言布局谋篇……把它作为作文的拐棍,一旦路走熟了就可以扔掉拐棍,大胆写作,大胆创新。所以,在教学中应让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如:《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注重文章的首尾照应。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首尾照应的句子,充分地读,认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然后运用作者这种方法,教师以《一件傻事》写下一个开头:“岁月流逝,童年一去不复返,但是童年的桩桩趣事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干的那一件傻事,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想……”让学生根据这个开头续一个结尾。有了范文的指引,学生特别感兴趣,并很快就续出了挺不错的结尾。有的学生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想起我干的那件傻事,就不由得脸红色了。”
小学语文那么多名家名篇,每篇范文各有独到之处。可以挖掘文章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习作。如: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练习写读书笔记;学完古诗,可以把它改写成声情并茂的记叙文;学到文章省略或内容的中断处,可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进行想象,续写结尾。像《凡卡》一文中的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到底收到没有?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想象一下,并写下来。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习作;长的文章可缩短,短的文章可扩长。也可对文章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评价。利用文章中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让学生读中写,写后读,读写结合是提升写作的最好方法。
2.读前写,读后感。
有的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巩乃斯的马》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马群奔跑”的场面。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读后写,写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时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比较保守。有的老师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教师再利用学生的感受借题发挥,以促进学生更深刻、更理性的感受进一步迸发,最终感悟到文章的真正内涵。
三、以读促写
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此时老师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老师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g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实践表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写作又能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必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50。
[2]雷树仁,新课改引领与点拨[N]澄合印务有限公司,2007.12。
第五篇: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云浮市云硫小学匡玉华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一篇一篇课文的具体内容看作近似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但要指导学生弄懂文章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学到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能,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年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补写空白
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作者在叙述和描写时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以填补这些空白。
如《牛郎织女》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结局,叙述简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想象美好的意境,如: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再写下来。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又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美文仿写
1、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入手
《翠鸟》一文的第一段的第二句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三、四、五句具体写翠鸟各个部位的羽毛如何鲜艳。我就把四句话抄在小黑板上,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告诉学生,这四句话是总分结构。最后,我就指导学生用“总——分”结合的形式进行段的训练,让他们写一种小动物,一种玩具、一种植物、一项课间活动等。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部分同学还写出了精彩的片断,令我回味无穷。
又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文中描写“山”和“水”用了两个排比句,结构严谨,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我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句式和特点,然后让学生仿说、仿写,多数学生都写得不错。
2、从教材丰富的语汇入手
我在教《趵突泉》一文,让学生用“永远………永远……永远……永远……”的排比句式写话,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我希望人们保护环境,让天空永远那么蓝,让河水永远那么清,让空气永远那么清新,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 的家园里。”这句话使我惊叹不已,我立即在班里表扬了她,并让大家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
3、从练习巧妙的过渡入手
学了《颐和园》之后,让学生用“进了„„绕过„„来到„„登上„„从„„下来„„”练习写话,练习过渡。这样读写结合,使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升华,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文段、篇章入手
平时讲课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片断,我都会组织学生学、说类似性文段、篇章。如教《登山》美丽、壮观的日出情景时,进行这样一个语言训练:你们经常观察天空、朝阳、晚霞、雨后的晴空,能根据这段语仿说一段语吗?听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三分钟后,一部分同学争先恐后地说,还说得挺不错。教《我们家的猫》一文后,我要求同学们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要表达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故事续写
好文章能让人流连忘返,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学习了《负荆请罪》一课后,紧扣结尾“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亲密地交谈起来”,他们会谈些什么?以“廉蔺和谈”为主题续写文章。
又如,《小摄影师》结尾处只是描写高尔基盼望小男孩回来给他拍照,可小男孩是否回来却没有交代。这样,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结果。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四、丰富多彩的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古诗就是练习改写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时,我就可以进行一次很好的改写练习。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饱含一颗爱国之心,改写时指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那个夜晚,来到那个庭院,再现那刻骨铭心的临终场景。把那颗忧国忧民的炽热的中国心表现出来。于是一篇篇《示儿》改写的好文章就出世了。教完 《半截蜡烛》后,我请有兴趣的同学把它改为记叙文。有的课文还可以把第一人称改写为第三人称的叙述等等。
五、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压缩成一篇较段的文章。缩写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的简洁。阅读与缩写结合符合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首先要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另立主题。其次要忠实原文的基本内容,不能任意增减,只能删减不改变主题的内容。再其次,要忠实原文的骨架。但缩写后的文章,依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一般的缩写方法有“删”和“改”两种。“删”:首先是去主干,留枝叶。其次,留主句,去例证。改的方法很多,如,把描写改为叙述;把详细叙述改为概括叙述;把引用改为转述等等。
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白人物的关系。例如《开国大典》、《小英雄雨来》、《卖火柴的小女孩》适合缩写训练。
六、写读后感
在学完一篇课文或看完一本书之后,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抒发学生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式阅读习惯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教材中思想性强的课文很多,学完课文,学生在思想上收获很大,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典型素材。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我想,只有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长期坚持如此,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201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