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科学进展论文格式
中文题目
摘 要
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3~8个)
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字单面打印在A4纸上,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图1
中文图题
表1
中文表题
参考文献 2 3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Abstract
Key words
keyword1;keyword2;keyword3;keyword4(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第二篇:生物工程进展论文
生物工程进展论文
姓名:
王传李
专业:
轻化工程
学号:
15L0903111
酶工程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摘要: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是当今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酶工程工业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六十年代中期起步,至今短短的三十多年,已初步建成了完整的酶工业。本文简要介绍酶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例如介绍酶工程在淀粉加工、蛋白制品加工、果蔬加工、焙烤食品、酿酒工业和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及其现存的缺点,并对酶工程的发展前景作出一些展望。关键词:酶工程,食品工业,应用,发展前景。
前言
工业化酶制剂的品质改良及新品种的开发是现代生物技术介入最多的一个领域,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80年代末,就已经开发出多种蛋白酶、脂肪酶,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工业用酶超过50多种。酶制剂主要用于果汁、啤酒、葡萄酒、乳制品、甜味剂、淀粉加工、糖果、面包等的生产。DNA重组技术对酶工业的渗透,导致了酶工业的飞跃,已有多个国家实现了β-淀粉酶的克隆化;日本经过质粒重组的嗜热芽孢杆菌蛋白酶的活力为原菌酶活力的18倍;利用DNA重组技术,使葡萄糖异构酶和木糖异构酶的活力提高了5倍[1]。
一、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酶工程主要指天然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由4个部
分组成:酶的产生、酶的纯化、酶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2]。
二、世界上对酶工程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开发新的人工合成酶和模拟酶。
(2)运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改善原有酶的各种性能,提高酶的产率和稳定性,使其在后提取工艺和应用过程中更容易操作。
(3)加紧对核酸酶和抗体面的研究。
(4)研究酶在有机合成和非水介质中进行生物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
(5)研究开发酶的定向固定化技术,拓宽酶的应用范围,使酶活性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6)深入进行微生物学和糖基转移酶的研究。
三、酶工程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牛奶中含有4.3%~4.5%的乳糖。患乳糖酶缺乏症的人饮用牛奶后将导致不良后果。用乳糖酶可以将乳糖分解为组成乳糖的两个单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用固定化乳糖酶反应器可以连续处理牛奶,将乳糖分解,用于连续化生产低乳糖奶。该技术已于1977年实现工业化。此外,乳糖在温度较低时易结晶,用固定化乳糖酶处理后,可以防止其在冰淇淋类产品中结晶,改善口感,增加甜度。固定化乳糖酶还可以用来分解乳糖,制造具有葡萄糖和半乳糖甜味的糖浆。
水果蔬菜加工中最常用的有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淀粉酶,阿拉伯糖酶等。其中果胶酶已成为许多国家果汁、蔬菜汁加工的常用酶之一。利用果胶酶可以明显提高果汁澄清度,增加果汁出汁率,降低果汁相对黏度,提高果汁过滤效果。果胶酶主要由滋生物来生产,人们通过一系列诱变育种技术,可以筛选优良菌种[3]。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食品的不断需求,近年来,采用果胶酶和其他的酶(如纤维素酶等)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出汁率,简化工艺步骤,并且可制得透明澄清的蔬菜汁。再经过种种调配就可以制成品种繁多的饮料食品,如胡萝卜汁,南瓜汁,番茄汁,洋葱汁饮料等。葡萄糖氧化酶可用于果汁脱氧化,国内外对其生产及固定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铁等葡萄糖酸系列产品的兴起,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开发性能优良的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用以氧化葡萄糖生产葡萄糖酸具有实际意义。此外,柑橘类加工产品出现过度苦味是柑橘工业中较重要的问题。造成苦味的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柠檬苦素的二萜烯二内酯化合物;另一类为果实中多种黄酮苷。脱去苦味的方法:有吸附法和固定化酶法。吸附法是一次去除苦味物质,而酶法脱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酶分别作用于柠檬苦素和柚皮苷,生成不含苦味的物质。工厂生产中常采用固定化柚皮甘酶减少柑橘类果汁中的柚皮苷含量。其载体常使用甲壳素、空心玻璃床(DEAE—Sephadex或单宁-6-氨基乙基纤维)、海藻糖、醋酸纤维和三醋酸纤维制成的膜[4]。
在农业方面,应用酶工程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是人们努力
的一个方向。乳制品加工则需要用凝乳酶和乳糖酶。此外,酶工程在饲料加工领域也有重大应用。在食品工业方面,酶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不断开发新酶源,研制新产品。在环境治理方面,传统的化学方法显现出了弊端与不足,利用酶工程治理环境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四、对酶工程发展前景的展望
可以预计,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酶工程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酶工程研究和酶制剂工业必将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5】。可以相信,将来人们可以用化学的方法随心所欲地构造出各种性能优异的人工合成酶和模拟酶,而且还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在生物体外构造出性能优良的产酶工程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酶工程技术必将在工业、医药、农业、化学分析、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迈向迎接2l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之际,我国酶制剂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的酶制剂工艺起步晚,底子薄,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酶制剂与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我们还必须继续学习,取人之长,紧跟国际酶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提高我国的酶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斌,金莉.固定化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6(1):147-151.[2]袁勤生,赵健.酶与酶工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唐忠海,饶力群.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 与开发,2004,25(4):10-14.[4]史先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 与开发,2004,25(4):40-43.[5]居乃琥.21世纪酶工程研究的新动向[J].
第三篇:心理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杨红光
学号:201002120
54班级:机电一体化10-2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行为异常的大学生比率又有增多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从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作简要分析,提出了排除心理障碍的几条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为什么会越来越脆弱,有无数的办法防范和应付? 这已变成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科学调适,会导致心理不适、心理疾患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据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6000在校大学生中6.5%的同学自述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制定措施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积极性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性理学而言的。积极性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积极心理学”。
奥地利学者埃里克森对人生的心理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心理的发展顺序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人际、恋爱、职业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给予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它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初入大学,跨过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大坎——高考,又有欣喜,有辛酸。一切五味陈杂,然而,总是过去了。旧的大门关闭,一扇新的大门已经敞开。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
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讲德育时,往往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性格、情绪的调整;在讲智育时,重视的是智商的高低,却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在讲体育时,重视的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
从心理课上,我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如何消除心理不健康问题
1.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他们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
要想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武断和感情上的偏激、固执,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实事 求是地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生活挫折,从而避免沉湎于区区琐事或为无谓的烦恼所困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教育是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出现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同时也具有预防的功能。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咨询对象在学生、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的心理危机与心理负荷,通过语言、文学等媒介,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启发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和冲突。
3.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紧张感。
心理压力缓解,是否就意味我们心理健康了呢?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心理健康就是心理没病呗。其实不然,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是很全面,我在这里借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比如说我,刚来北京就很不适应,现在才好多了。除此,我以为,心理健康还包括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比如说我们宿舍之间,同学之间,和谐相处而互相帮助。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色里格曼表示,这个能被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我很认同这一观点,我快乐,我参与,我达到目的,所以我幸福,我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一种处事地准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总之,从心理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并使之应用于生活,现在的我,不再迷茫,不再心理压抑,不再体会不到幸福感,我知道,一切就在我们身边。
心理问题
—.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 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自傲。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捡四,盛气凌人。好像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自傲的学生不仅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会适应不良,而且严重阻碍了自己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们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消除学生的自傲心理:
首先我们要优化和改进教育方式,老师要改变和防止过于娇宠、保护乃至放纵的教育方式,以避免学生产生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和骄傲情绪。同时,要教育和引导自傲学生积极、平等地与人交往,团结和帮助同学,使其能够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基础上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其次要矫正认知偏差。自傲心理主要源于学生的认知偏差,因此改变他们的不良认知,帮助其形成正确认知是预防和改变自傲心理的一条根本途径。实践中,除了采用认知技术给予辅导外,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辅导学生的认知:一是正确认识自我。指导自傲的学生要不断反省自我,全面客观地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在认识自我时,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做到扬长避短。二是正确同他人比较。自傲的学生需要时刻保持谦虚上进之心,将周围的人作为“自知”的镜子,在正确同他人对照、比较中反省和认识自己。在与人比较时,既要看到他人的缺点和劣势,更要看到他人的特长和优势,要从他人的优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不能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对照他人的不足。三是宽容和接纳他人。自傲的学生不能过于苛求他人,要学会宽容和接纳别人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因为别人有缺点和不足,就视为低劣、无能或感到嗤之以鼻,不足为伍。另外,宽容和接纳他人还包括要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人,做到共同进步和发展。能够尊重和关注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和善用好地向他人学习,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改变自我中心的处事之道。四是学会正确归因。为了消除盲目的自我欣赏,自傲的学生还要学会对自己的成功与挫折进行正确、全面地分析。在遭遇失败时,要检查自己是否有欠缺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将过失归咎于客观因素;在获得成功时,要能够看到客观条件的优越和他人的帮助,不能将成绩一味地归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这样,才不会自以为是,而是鼓励自己加倍努力。此外,我们亦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矫正学生的自傲心理。如自信心训练团体辅导那样,组织者可设计相关的团体活动,通过有效的团体互动促使这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学会如何尊重、体谅和关心他人的需要,消除骄傲自大和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二.情绪
1,大学生的情绪表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相对于中学生讲,大学生的情绪内容趋向 于深刻和丰富,情绪的表达趋于隐蔽,情绪的变化也逐渐趋向于稳定.主要表现在为:—是大学生随着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情绪状态逐渐趋于成熟,并接近成人;6 二是大学生在情绪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尚不成熟的方面;三是大学阶段,在情绪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的情绪反应.具体来说,大学生情绪特点主要表现为:(1)外向,活泼,充满激情
就大学生整体水平而言,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丄情。
(2)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
情绪的心境化,是大学生情绪的重要特点,中学生时代的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往往是受制于外界情境,随着情境的变化,情绪反应来得快,消失得也快;而大学生的情绪反应的发生,往往不会随着外界的刺激环境的改变而随即消失,而表现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于心境化。
(3)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需要和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丄感,细腻和深刻,并更加带有社会内容的情感体验。
(4)波动性与两极性
大学生的情绪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变阶段,在情绪状态上反映着两种情绪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相对于中学阶段,大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和成熟;而另一方面,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起伏波动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情绪有时会表现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
(5)冲动性与爆发性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还表现在情绪体验上特别强烈和富有激丄情.对任何事都比较敏丄感,有时一旦情绪爆发,自己则难以控制,甚至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和冲动.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矛盾时,在对待学业生活中的挫折时,常常易走极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
(6)矛盾性与复杂性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重大选择的时期,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例如,希望自己具有独立性和希望依赖于他人的需要同时存在;对自己既不满,又不想承担责任;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关心等等复杂矛盾的心态。
(9)男女生差异
女生的情绪状态具有热情开放,富有激情和幻想,敢想敢做等特点;但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多愁善感等不稳定情绪.男生的情绪状态要比女生相对趋向稳定,主动和敢为性强,更有独立性和刚毅性;但当情绪冲动时,也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过激。
(10)年级差异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往往对一切存有幻想,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充满了疑问与兴趣,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和作用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处于不定阶段.二年级是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这突出反映在大学一年级的新鲜感已经荡然无存之后,暴露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及造成的情绪困扰.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已经基本适应,并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自控能力,情绪状态相对比较稳定.但到了四年级后,由于即将走上社会,人生将面临着重要的转折此时的情绪状态再次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
如何控制情绪
1.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亲身体验
⑴适当的原因和对象,引发与之相适应的情绪反应。⑵情绪反应与情境刺激相一致。⑶情绪反应有一定的时间限度。
2、克服不良情绪
⑴宣泄。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个体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⑵转移。从主观上奴隶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亮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务上取得一种自我调节方法。⑶自我安慰。学会找出合乎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和解脱。⑷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言语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⑸调整认知结构。
3、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⑴知足常乐。把理想和需要定得切合实际,增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⑵增强自信心。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使快乐的。⑶创造快乐。善于发掘快乐,善于用微笑迎接困难,善于从身边平凡的琐事中。⑷发掘乐趣,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乐趣。⑸多点宽容,少点责备。宽容既包括对自己也包括对他人。⑹多交朋友。
4、制怒术。
要做情绪的主人,当喜则喜,该悲时就悲。在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时,先想一想发怒有无道理,再想一想发怒后会有什么后果,最后想一想有没有其它方式来代替?这样想过后就会变得理智起来。
5、愉悦术。
努力增加积极情绪以削弱消极情绪。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交朋友,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快乐。二是多立些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次实现一个小目标都会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思想,从容对待挫折与失败。
6、幽默术。
幽默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生活中要多笑勿愁,经常以幽上一默,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
7、宣泄术。
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如跑 步、读小说、看电影,甚至可以大哭一场,或者找朋友谈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8、升华术。
就是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如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的宫刑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著述《史记》上,终成一代史学大师。
9、放松术。
心情不佳时,可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地放松全身,或通过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入静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抛开面前不愉快之事不去想,而去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如何调节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心理卫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学习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几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怎样度过?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
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好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 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四.人际
人际交往在人的一生之中至关重要,可以说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
大学学习什么?我想,除了知识外,最最关键、最基本的是培养自己的能力罢了。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便是在大学里自己需要去学习的。
我的人际关系现状
一、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关系。
在我的身边,有着一群关心我的人,首当的便是我的亲人。是父母赋予了我生命,是亲人给了我亲情,伴随着我的长大,这种亲情更是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留下不可磨灭的感情。在我心中,父母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所以我对他们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出现,人说,孝乃人之本,一个不懂得尊敬爱戴孝顺父母的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他都是失败的人。我很幸运有一群好朋友,在我感情失落,受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总会安慰我,帮我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用真诚的心陪伴我的成长,而我也非常珍惜彼此间的友谊,因为我们的互帮互扶,建立了难舍难分的感情。
二、和周围普通朋友之间的关系。
好朋友毕竟是少数的,而每天自己要面对的就是同班的同学和在大学认识的朋友,所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值得去重视的。我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所以和身边的朋友们都保持较好的关系,而他们有事情的时候,也会找我询问意见,或者寻求帮助,和身边的各位同学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三、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要想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就需要把更多的陌生人成为自己的朋友。人际关系,除了和身边认识的人,也包括出现在你身边的陌生人。如何和陌生人成为一位朋友,不仅是体现在你的勇气上,更体现出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我而言,面对陌生人,首先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在对方面前会展现自己自信的一面,然后再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一步一步和别人建立朋友的关系。
五.恋爱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1.用谈恋爱打发空虚无聊的时间。
紧张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大学生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刚进校的大学生放松了自己,看到别的同学成双成对2出入,自己也想谈谈恋爱,消磨时间,再加上有的同学会听到师兄师姐的宣传:“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于是不管有没有真爱,先谈一下恋爱再说,将心理的空虚转化到谈情说爱上,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从众心理。
看到别的同学谈恋爱,自己就心里痒痒,尤其是一个寝室的,大家都在谈恋爱,如果自己不谈,就很没有面子,会觉得很自卑。于是不管有没有感情,通过多种渠道给自己创造个机会谈恋爱。
3.择偶动机不纯。
社会的激烈竞争,就业压力的扩大,使很多大学生比较务实,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他们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就业、升迁等个人目的出发,总是借爱情的外壳盘算从对方那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本身,而是其家庭所有,一旦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不达目的不罢休。
4.思想上不成熟、不稳定。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里人和周围人的关心和宠爱,不能容忍自己有一点点的被伤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会让步于谁,这样以来,两个人会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甚至会使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伤害对方,思想和心理上极不成熟。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力量、没有积极性,也难以步入成功的殿堂。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而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
2.充分认识到爱情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他们一定要正确认志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的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和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活动。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两个人一旦确立了恋爱关系,彼此间对对方就有了一种责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敬如宾,两个人在一起要学会包容、理解。
3.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好奇和向往阶段,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 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志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其危害,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性教育是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5.正确处理爱情和事业的关系。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要因为谈恋爱而耽误了学业,要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做到爱情与事业双双丰收。处于恋爱中的同学要自尊自重、相互鼓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共同进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使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这些也使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们在自己的爱情道路有了一些偏差。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六.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与重点,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并根据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具体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和评价六个要素。从2005年后,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尤其是200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有了蓬勃发展。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经验不足,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根据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其结果是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全面地了解自我,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到了毕业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更谈不上今后个人的职业规划。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不够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虚”“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一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起不了多大作用,理 由是“规划赶不上变化”。
2.大学生职业价值趋向功利化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在职业的去向上,大学生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单位工作,希望就业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在职业的选择上,往往一味强调个人的报酬,而且对薪金的期待普遍超过了现实所能提供的水平。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在1000~2000元的占18%,2000~3000元的占62%,3000~4000元的占12%,4000元以上的占4.5%。而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月薪标准是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51%,3000~4000元的占9%,4000元以上的仅占4%。不难看出,大学生不是从自身条件、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的功利化倾向。结果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着,特别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和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人才奇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的人数比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尚未达到这个比例。除人手不足,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党政部门工作人员或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专门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许多高校实行混合建制,有的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有的将其挂靠在教务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究其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大
一、大二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有些学校即便开设了职业生涯课程,也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课程设置单调,大多偏重于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形势的分析;或强调竞争意识,取得胜利的方法,而忽视了仁爱、责任、担当、感恩、厚德等核心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灵魂”,失去了学生持续发展的活力。此外,职业生涯教育形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纯课堂授课上,没有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割裂开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就失去了具体的平台和载体,既浪费了时间,又缺乏效果。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不再是短期行为,高校应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中,乃至人生全过程。
积极心理学启示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1)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积极预防思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规划分析、规划设计、规划实施,其主体都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不过是提供一种方法、思路、工具、课程而已。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一是坚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可盲目地“撞大运”。二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不要指望别人来对你负责。三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观念。要以翔实的事实为依据,阐明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单位的某种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每个人都应做好在自己的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
(2)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能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准备,而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注重待遇、注重工资福利无可厚非,但一定也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自主创业可以是就业的重要选择,只要自己从中感受乐趣,发现自身价值,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取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终触及的是心理的因素,如与自我认知有关的兴趣、性格、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效能感、自信等,与了解环境与职业相关的毅力、洞察力、勇气、宽容等,与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有关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与智慧、创造力等。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第一,以心理测试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心理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对个人未来职业的影响。第二,透过多元化的周边课程及课外活动,进行体验式的就业辅导与培训,鼓励发展个人的才能及更复杂的行为和生活技巧,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第三,倡导创新创业,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许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2]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4]张倩,郑勇.美国积极心理学评析[J].心理学探新,2003(3.[5]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6] 刘涛,赵惠.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刘彦华等.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7,(4).[8] 邓云.在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人文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第四篇:心理论文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末论文
姓名:甄力玮 学号:20153405606 班级:150401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目录
一.性本能的参与 二.青春期的变化 三.恋爱的需求 四.现代社会的性道德 五.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及问题 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爱情观 七.参考文献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大学生恋爱与爱情心里分析
摘要:蒙田说过: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诚然,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元不仅在于学术和思想的交融,更在于不期而至的美好的情感发生在我们之间。在其中,大学生对于恋爱和爱情的期待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高峰,然而关于情感的问题也困绕着大家,这些问题的庞大,我也只能通过关注人类本身最根源的一些问题来给出一些回答。毕竟复杂的问题都是由无数的小问题组成,而我将着手从人类的性本能,青春期的变化,人恋爱的需求…..这些方面来,追根溯源,让大家认清恋爱的本质并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这样,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以后无论从人生还是事业上,大家都能收获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本能 性 爱情 恋爱 价值观
一.性本能的参与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工作作业中,我们赖以生存,无法剥离的就是本能。在感情的伊始本能也有大量的参与,无论哪种声音对爱进行辩护和美化,我们都能看到本能的影子,也许有些人羞于承认,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影响着我们。
以生理学的角度通过刺激和反射弧的一些概念来解释,本能的存在就类似于,如果活的机体组织如神经器官受到一种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那么机体组织就会发出一种指向外界的行动,通过这一行动使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这个机体远离刺激,逃到这个刺激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但这个正确的理论放在这里并不能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并且这样把本能等同于心理刺激的做法也不是那么准确,所以我们要在这里谈论心理学上的本能。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听到关于本能的不同解释,常说的有游戏本能.破坏本能.社会本能等。归结于一起,我们可以发现生存本能和性本能,这两大基本本能构成了绝大多数我们所认知的本能。
而性本能将会着重讨论,“性”的内容就是产生新个体——保存并延续种族,性本能特点归纳如下:它们从各种不同的器官出发,数目众多到包括绝大数的人体器官,在开始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到最后阶段才能综合成的整体。在综合之前,它们都是追求各自的“器官快感”,综合后才真正变成大家熟知的性本能,服从于生殖的功能,从头到尾都不和自我分开,也就是本能的目的——指向自我的“快乐原则”。由于性本能是有多种器官组织协作运作,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从外部世界发现“对象”来指向自我。
如果按上面所述的那样,本能的运作的机制往往会把外界事物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带来愉悦,另一种就是无法带来愉悦也就是异己。所以从心理层面体现出“爱”-“恨”这两种完全对立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青春期的变化
前面所讲的结论,仅仅是完全在本能参与情况下的心理,人作为高级生物所展现出的社会性,不会使爱这种问题简单化,但人在儿童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时期体现出的爱憎分明,与成人之后情况完全不同,这中间最值得我们研究的就是人在青春期的情感心理表现。众所周知的是,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可以说是出于青春期的末期,前面讲到性本能的集中,接下来,我们会在青春期看到,外生殖器的明显发育,与此同时内生殖器也得到发育,达到足以承受性的程度。
但在一部分的时间里,这个复杂的器官无所事事,因为它在等待“”思想”上的准备——寻找性对象。精神分析学上有两种寻求对象的方法,其中的一种和我们现在讨论的密切相关的就是依赖性,亦可以是为类似于执着于婴儿期的原型对象的执着性的。这么说的时候,好像与我们常识上的“”爱”一点也不一样,但是结合人的青春期正常经历来看,对异性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本能是不分一切的选择“”愉快”,青春期则是让这种行为更精确的服从于生殖繁衍上。而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建立的精神压制,如羞耻感,厌恶感等,以及社会为我们在精神深处建立的道德规范和各种权威力量,才使得这种性力量表现成符合人类社会性的爱恋。
三.恋爱的需求
前面只讲到肉体层面的需求,可离真正的爱恋甚至是爱情相去甚远。毕竟人类是有着极高精神需求生物,这赋予了性更神圣的意义,但即便是男女的区别,在恋爱的需求上也是不一样的,更别说个体之间的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讨论男女一般的共性需求,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男性在开始就会碰到强大的力量引导,来接近女性,那就是幼儿时期受到的母亲或者其他女性的照顾,而且在心理上也与他们的父亲有种竞争的关系。男性在日后无论正直努力,对己对人负责,孝顺家人,还是对朋友讲义气,有自己的小爱好,不大男子主义,有修养,温柔,这些都以看成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通过恋爱来追求母性照顾和实现自己从父辈竞争中得到的成果。
女性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由于女孩的各种活动,包括性活动总是在母亲的监视下,潜意识中会有一种敌对情绪,即使其本人没有意识到,可这种敌对情绪确实存在。正因其存在,女孩会自然的亲近父亲,此时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女孩日后对于异性评判的标杆,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所以,女性通过恋爱来追求类似于父爱那种安全感,守护感和纵容感。
以上对于男女恋爱需求浅显的探讨,结论也许是广为人知的,但要是了解其中的道理,就可以进行相互的理解,因为恋爱是种双方面的高级的社会活动,而只要是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相互理解的基础,其中也包括了解自己。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恋爱的好处:
1、恋爱是培养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
责任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大多都在父母和家庭的照料下成长,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思想上的不独立性和生活的依赖性都极强,但当开始恋爱后,受其自主心理的影响会开始追求独立并逐渐摆脱家庭过多的束缚,此时如果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这样步入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恋爱有助于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特别是与异性相处
男女原本不同,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不可避免的要与很多异性接触,而这些人和事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现在和自己恋人的交流接触就成为了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表达,判断,选择等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处理好恋爱过程中,与恋人之外的其他异性的关系,无疑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怎样既能与恋人保持亲密关系,却不影响自己同其他异性的交往,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差别,对日后处理类似问题也提供了经验。
3、自我爱的能力的实现
凡高有句格言“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或者不愿意恋爱那么他本身就是不完整的,他就缺乏这种能力。爱是一种奉献的能力,一种包容的能力,一种理解的能力,一种信任的能力,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几分的辛苦但得到的将更多是幸福和快乐。
四.现代社会的性道德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只要是两性交往,就永远无法逃避“”性”的话题,正确的认知以及拥有符合社会性道德的观念显得无比的重要。艾伦·菲尔斯(Von Ehrenfels)出版的主要关于性伦理的学的书,其中明确指出“自然的”性道德与“文明的”性道德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其中存在一个文化与天性的比较,放在个体身上我们只能通过个人欲望与修养之间的比较,来解释这种差异。如果过分追求“文明的”性道德,导致差异过大,这无疑会损害到个体的生命健康,究其原因是沉重的道德防堤压倒性原始的渴求。这过程中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也许追寻柏拉图式的纯洁感情无可厚非,但正确的调整这个差异到正常水平才是广大大学生应该做的。
五.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及问题
各种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个人的感情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阅历尚未增长的大学生情感问题会激增,因为目前大学生的观念还是以感性为主导,总结其特点的同时,问题也十分突出。
1.爱情至上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
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
有些大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大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
综合之前的叙述,大学生幼稚的感情观暴露无疑。
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爱情观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心理学论文—恋爱与爱情
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七.参考文献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第五篇:心理论文
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步入大学,对于初次接触心理课的我显得陌生又神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并且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本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一个个的活动使苍白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健康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初次学习这门课,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求职就业、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分组进行各种活动时,我对自己如何与他人相识相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归纳。在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的方面,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安排几组活动让我们集体完成,而这些活动都是与心理健康、团队合作息息相关的。活动结束,老师也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活动目的,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随机分组,在彼此都是陌生人的组里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籍贯、班级姓名、兴趣爱好等)。这对并不外向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通过实际交流,我感到其实人与人之间并不难相处,组内关系也非常融洽。虽然之间也闹出了许多笑话,但是无伤大雅并且增进了同学间的关系。这节心理课使我懂得其实人与人相识也许只是开始的时候一句问候,又有什么可吝啬的呢?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自我评析报告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我已经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论文,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我认为此次自我分析非常的有必要。我从何而来,又将往哪里而去?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我是谁,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回答清楚。每个人都以为能回答很好,可也很容易推翻自己原先的想法,这是我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得回答的问题:我是谁,我是怎么生活到现在的,我的现在如何,以后怎么发展。大学生正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很重要。在自我分析中也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一、自我分析
(一)兴趣,偶像及对自己的影响
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写作,音乐,但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只是很喜欢,并从其中获得快乐。
专业兴趣上,我比较喜欢理工类的,也正是我现在所学的化学专业,我认为此专业可以让我接触到更多的物质与有趣的反应。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我做过一次人格分析和职业分析,鉴于测评结果,我的优势职业类型为企业型,创新型。我认为这很符合我的专业需要。因为首先我是一个精力充沛、自信、善于创新、热情洋溢、富于冒险;通常具有 理性思维才能,为人务实,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是自己的朱镕基,居里夫妇。我觉得他们的做事风格和对生活的忍受能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并且对我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二)性格及对自己的影响类型:外向,开朗,但很理性。
我是一个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 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但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三)能力与品质
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但创造性很一般,有领导和组织能力。思想道德观念比较强,能考虑集体和他人,做事认真。
(四)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还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跟随党的脚步,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集体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有出色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集体。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自己有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2.自身的不足
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现实,考虑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太过复杂。创造性不强。
3.我需要改进的人生五方面
性格的冲动性,耐心。
(六)自我奋斗目标
完成学校里所有的学习任务,并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的领导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学术创新能力。
最后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成为一个专业人才。
三、结束语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觉的有些收获。我一直觉的,我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各种问题都涌到了面前,心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我在这短短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现了自己原来的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总是比憋在心里不知道,不疏导好。我在这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知道了该如何来发现,疏导,防范这些心理障碍,快乐地度过这四年时光。不过我知道我还只是学了些皮毛。我还想知道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和一些关于人际交流的实践性的技巧的知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很实用,也能和理论结合。最好多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示例来加强理解和应用。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我也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