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资源建设指南》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资源建设指南》的通知
办社文函[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已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为推进工作开展,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实际工作的指导,现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请各地认真执行,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为进一步推动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各省(区、市)要成立2011年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文化厅(局)的主要领导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省(区、市)文化厅(局)要督促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按时高质量完成资源建设任务,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率。
二、加强调研,做好规划
各省(区、市)在项目策划中要高度重视调研分析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先选择有代表性特色文化主题,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总体规划,着力建设一批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资源。
三、提高建设质量,妥善解决版权
各省(区、市)在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中,要强化质量意识,力求做到内容易懂、脉络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严格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建设,确保资源建设成果的高质量。要妥善解决资源版权问题,为今后资源的各项使用提供保障。各省(区、市)自主建设资源的版权为管理中心与所建省(区、市)共有版权,可提供全国使用;征集成品资源的版权应至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使用,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并提供管理中心备份。进村入户项目资源的版权要具有有线/数字电视的播放权。
请各省(区、市)文化厅(局)督促各地于2012年2月10日前将《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参见《指南》)报送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
联系人: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耿斌、韩沫
电话:010—59881732
联系人: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王丽华、刘平
电话:010—88003053、88003034
传真:010—68475713
电子邮箱:resource@ndcnc.gov.cn
特此通知。
附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指南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附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指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为了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丰富、适用、优质、多样的数字资源满足广大城乡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确保各地按时高质量完成2011年度资源建设任务,特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总则
本指南适用于承担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任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和省级分中心开展资源建设工作使用。资源建设工作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各省应在认真学习本指南的基础上,具体落实2011年度资源工作。
在管理上,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应坚持需求牵引、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和共建共享的基本工作原则进行建设工作。
在职责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负责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和管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项目的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包括项目资金申请,组织专家组对各省项目进行立项审核、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明确建设标准,督促建设进展,控制建设质量。各省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本地区财政部门督促专项资金到位,对本省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级分中心承担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主体任务,积极引导和组织市级、县级支中心参与资源建设工作,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在建设进程上,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建设周期为1年。
二、选题重点
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思想道德风尚,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意体现地方特色,打造文化精品,重点建设好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红色历史多媒体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和“进村入户”资源。选题重点如下:
(一)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
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应选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较大影响力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专题,侧重在民族文化、文化遗产、戏剧、旅游文化、曲艺杂技、少儿文艺等类资源等方面进行选题。
(二)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
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发生地点、历史资料、文艺作品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融文字、图片、视频、动漫、游戏为一体,在网络上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承担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地区,应基于本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选题建设,涉及面较广的选题应报管理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选题查重。
(三)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
2011年度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应选择本区域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优秀资源进行译制。可选择文化共享工程已有资源译制,也可选择当地群众急需且已解决版权问题的其他资源。可侧重选择民族文化、文化遗产、影视文化、戏剧、旅游文化、适用技术、农村经济、曲艺杂技、少儿文艺类以及本地红色历史文化等类资源。
(四)“进村入户”资源
“进村入户”资源应选择适合通过有线/数字电视方式播放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侧重选择民族文化、少儿文艺、中国戏剧、旅游文化、曲艺杂技、文化遗产、适用技术、农村经济、科普知识、生活百通、影视文化、人居环境、医药卫生等类资源。
三、建设方式
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建设方式分为:自主建设和征集成品资源建设。
(一)自主建设
自主建设指建设成果具有自主版权,通过策划、设计、组织、整合建设的以原创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建设方式。自主建设既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的人员、软硬件设备创作资源,也可以提供资源制作的创意和思路,对资源建设的要点、过程和结果进行策划统筹,其他部分采取购买素材或委托建设。
(二)征集成品资源建设
征集成品资源建设是指通过争取捐赠、免费获取、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完整的信息资源。各地在采取征集成品资源建设方式时,应注意解决成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征集成品资源的版权解决要求参见本指南第六节。资源征集的合同样本见附件一。
四、建设成果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文化共享工程在“十二五”末的数字资源建设总量应达到530TB,视频资源应达到33万小时,专题资源库不少于500个。其中,管理中心数字资源建设总量不少于100TB,视频资源不少于6万小时,专题资源库不少于100个,各地资源建设总量不少于400TB,视频资源不少于24万小时,专题资源库不少于400个,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不少于30TB。各地应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在“十二五”期间的总量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在“十二五”期间的资源建设任务。
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成果类型分为视频专题片资源和专题资源库资源,各省级分中心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建设类型。
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库建设、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应以自主建设为主,征集成品资源为辅。“进村入户”资源建设应以征集整合成品资源为主,自主建设为辅。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的要求为:新疆应完成880小时的维语、哈语资源的译制;西藏应完成300小时藏语卫藏方言资源的译制;青海应完成200小时藏语安多方言的译制;四川应完成100小时藏语康巴方言资源的译制;内蒙古应完成120小时蒙语资源的译制;吉林应完成120小时朝鲜语资源的译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工作,应以译制文化共享工程已有资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
各地要合理有效利用专项资金,在保证资源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源总量。资源建设的价格参考见附件五。
五、质量要求
(一)内容质量要求
应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引导,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健康、体现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的优质资源。鼓励建设具有互动性的专题数据库资源。地方资源建设应力求做到内容易懂、脉络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
(二)技术质量要求
应遵循统一标准进行制作,按照文化共享工程承及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参见本指南第九节 ;在资源提交方面,应按照本指南第十节 的要求提供;在资源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方面,所制作的视频专题片、专题数据库应支持目前主流操作系统、播放软件和浏览器,避免不必要软件插件的应用。
六、版权要求
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应注重妥善解决资源版权,以满足文化共享工程面向基层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资源服务的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自主建设项目成果的版权为管理中心与省分中心共有,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其中,资源素材应满足在本项目成果中可无限制使用,成果的整体使用无需再向其他单位获取版权。
征集成品资源项目成果的版权应至少解决在本省范围内使用的权利,并可提供给管理中心备份,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备份无期限。同时,在使用权方面,应具有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放映权、复制权和展览权,确保所建资源可以在文化共享工程不断拓展的传输渠道和服务模式中使用。利用“进村入户”专向资金建设的资源应具有有线数字电视的播放权。汇编权和表演权可根据资源适用的服务类型酌情增删。
注:上述各类授权定义可参见附件一中资源征集合同样本中的解释。
七、专家组及工作组要求
为保证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承担建设任务的各省级分中心应组建资源建设工作组及资源建设专家组。具体要求如下;
(一)资源建设工作组
在项目策划阶段,各地应筹建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组。小组至少由1名省级分中心分管领导、1名业务主任、1名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2011年度资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管控、项目报审和文档管理等工作。
(二)资源建设专家组
为确保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成果符合要求,加强专家在资源建设论证、指导方面的作用。管理中心组建国家级资源建设专家组,各地组建省级资源建设专家组。省级专家组应参与项目建设的策划论证、中期查验指导、成品内容验收等过程。承建单位以外专家,应由在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和基层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和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专家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例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项目的应聘请非遗专家;承担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任务的地区,应聘请熟悉红色历史方面的专家。承担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的地区,应聘请熟悉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信仰、民族感情、生活习惯的专家。
(三)明确联系人制度。
在工作组中指定一名资源建设联系人,填写《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省级分中心工作组名单》(见附件二)后,报送管理中心。联系人应承担与管理中心在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中的联系职责,保持工作进展情况的日常沟通,并于每月15日向管理中心指定电子信箱汇报资源建设进展情况。
八、提交要求
(一)自主建设资源成果的提交
自主建设资源原则上应以移动硬盘为载体提交经过数字化的资源成品。其中,视频资源提交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中符合广电播出级质量的保存级指标,即需提交25M码流AVI格式(WAV独立音频)6M码流MPGE格式资源各一份,同时提供1.5M码流和300K码流WMV格式资源各一份、XML编目数据一份、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产生的重要文档(应至少包括项目组名单、资源制作大纲、资源建设历次专家会文件、合同、经加盖公章的财务清单、资源清单等)的复印件一份以及配套使用权限的正式文书一份。专题资源库应提交完整资源库成品、配套应用插件、资源库部署和使用的说明文档、重要素材资源、重要文档(同上述)的复印件以及配套使用权限的正式文书。
(二)征集建设的资源成果的提交
征集建设的资源应以移动硬盘形式提交经过数字化的资源成品。其他要求与自主建设资源的提交要求相同。
九、建设流程
为了规范建设流程,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各地在进行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时,可参照如下基本流程开展工作:
(一)规划选题
自本指南下发之日起,各地应开始筹建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组,填报《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省级分中心工作组名单》并筹建省级专家组。工作组应参照本《指南》,根据本地区年度资源建设任务,抓紧开展需求调研、项目策划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省级专家论证,论证后向管理中心提交《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见附件四)。
(二)项目立项
管理中心对各地项目申报组织资源论证会,形成《资源项目申报意见书》下发各地。各地根据《资源项目申报意见书》调整和细化2011年度资源建设方案,再次提交管理中心通过评审后,领取《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任务书》。自正式领取任务开始,各省级分中心联系人应于每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管理中心汇报资源建设进展情况。电子信箱地址为:resource@ndcnc.gov.cn。
(三)项目建设
为保证资源建设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各地首先应制作资源样例数据并报管理中心进行技术测试,通过后正式开展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视频专题片制作项目应按:细化资源制作大纲、明确制作脚本、准备素材、拍摄素材、后期制作、成品包装等流程进行。专题资源库项目应按:细化资源制作大纲、明确数据库结构、准备素材、专题库搭建、系统测试、数据加工与录入、成品包装等流程进行。征集成品资源应按:细化项目需求内容、公开招标、签署资源征集合同、获取成品资源等流程进行。
(四)资源验收
各地2011年度资源建设任务初步完成后,应先自行组织省级专家验收会进行资源验收和修正调整。按管理中心组织的验收评审会要求准备有关文档资料提交管理中心统一验收评审。会后,领取《评审意见书》并按有关要求进行资源修正。
(五)资源提交
各地进行资源最终调整后,按统一标准制作数字化资源成品,同时将配套软件以及加盖公章的重要文档资料(参见本指南第十节 —提交要求)一并提交管理中心。领取由管理中心颁发的《资源收录证书》。
省级分中心工作流程(略)
管理中心工作流程(略)
十、建设标准
资源建设涉及到多种标准规范的应用,为保证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各地应在建设2011年度地方资源时,严格参照现行相关标准及规定执行。参考如下:
(一)视频资源相关标准规范
视频资源的制作主要涉及摄像设备的准备、数字化设备的准备、数字化视频加工、字幕加工、元数据编目描述文件的处理、数字化保存格式的处理等。
针对上述内容,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的视频资源摄像和制作设备的准备可根据本地设备情况选择,至少达到广播级标清;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可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视频资源编目标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编目规范》及电影、动画片、讲座、舞台艺术、专题类节目实施细则编目。视频资源摄像和制作的声音、画面、字幕等技术要求可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讲座资源建设规范》中相关内容;
(二)专题数据库相关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相对单一对象数据更加复杂,对象数据多为复合型,一般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其中音视频格式标准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文字、图像加工标准及专题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可参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以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
(三)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相关标准
译制类资源可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办法》,其他可参考规范可参考《翻译服务规范》(GB/T19363.1—2003)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文化共享工程有关规范下载地址:http://
十一、经费使用
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专项经费使用,应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办社图函[2006]437号)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监督检查下,节约资金,规范财务管理。在经费使用方面,应确保直接用于资源建设的费用(包括自主建设费、成品购买费、加工制作费、论证及验收费)所占比例不低于建设项目总金额的85%,其余15%经费可用于购置与资源建设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等。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期为自资金划拨省财政部门之日起,为期一年。
附件:
1、资源征集合同样本(略)2、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省级分中心工作组名单(略)
3、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选题列表(略)
4、2011年度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略)
5、资源建设价格参考(略)
第二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3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方案
附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13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方案
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文化共享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建设工作亦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完善资源建设机制,加强资源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确保资源增量,提高地方资源建设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重点
2013地方资源建设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注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精品,重点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红色历史多媒体文化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和“进村入户”专项资源。
(一)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 1.各省(区、市)单独建设的项目 各省(区、市)单独建设的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较大影响力和深厚群众基础,着重在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戏剧戏曲、曲艺杂技、音乐舞蹈、历史地理、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选题(选题范围发展中心另发),建设成果以视频专题片或多媒体资源库形式展现。
2.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体规划,各省(区、市)参与建设的项目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拟统筹建设中国戏曲多媒体资源库。如获中央财政立项,发展中心将联合各省(区、市)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代表剧目等内容,按照统一的架构进行梳理整合,建设知识容量大、剧种全、剧目多,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广为一体的中国戏曲多媒体资源库。中国戏曲多媒体资源库预计分三期建设,2013年完成第一期,主要完成多媒体资源库的框架结构建设和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汉剧、黄梅戏等部分的建设。
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建设方式以自主建设为主,购买成品为辅。
(二)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 1.各省(区、市)单独建设的项目 各省(区、市)单独建设的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项目主要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发生地点、历史资料等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融文字、图像、动画制作、视频等形式为一体的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2.发展中心总体规划,各省(区、市)参与建设的项目
发展中心统拟统筹建设红色文艺作品多媒体资源库。如获中央财政立项,发展中心将联合各省(区、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红色历史文化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基层群众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受到熏陶和教育。红色文艺作品多媒体资源库预计分三年建设,内容包括“红色戏剧库”、“红色影视库”、“红色舞蹈”、“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美术作品”、“红色历史讲堂”,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革命历史故事动漫”等内容。2013年,建设“红色戏剧”、“红色影视”、“红色舞蹈”部分。
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建设方式以自主建设为主,购买成品为辅。
(三)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自2013年开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具体任务由各相关省(区、市)开展,发展中心负责总体规划与协调。2013少数民族语言译制资源,选择本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体现民族团结的优秀资源进行译制。可选择文化共享工程已有资源译制,也可选择少数民族群众急需的其他系统的资源,并妥善解决版权。
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方式以译制为主,购买成品为辅。
(四)“进村入户”专项资源
“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应选择适合通过有线/数字电视方式播放的贴近当地基层群众需求的资源,内容可涉及文化、农业、科技、法律、医疗等方面。
“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建设方式以购买成品为主,自主建设为辅。
二、实施步骤
为了加强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2013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等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规划选题(2012年12月底)
发展中心负责全国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策划与各省(区、市)共同建设的项目,按照各省(区、市)的资源分布、建设能力、申报情况制定项目经费分配方案。各省(区、市)应结合实际,做好本地区单独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策划。选题应抓住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体现惠民服务导向,“建”、“用”结合;应注重项目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新建资源库项目应注意与现有资源库的有机结合,现有资源库中合适的项目可续建;应注意资源的深度挖掘,努力将项目做精、做深、做出影响。各地应于2012年12月底前完成2013年的选题策划。
第二步:项目申报(2013年1月—2月)
完成选题策划后,各省(区、市)应及时与发展中心沟通,经发展中心预审后,编制完善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申报方案,填写申报材料(申报书由发展中心另发),于2013年1月31日前提交发展中心进行评审。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须提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相关申报材料。“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各省(区、市)均可申报。
第三步:项目评审立项(2013年3月—7月)
发展中心于2013年3月组织开展2013年地方资源建设项目评审立项工作,并按照各地申报项目的评审情况、结合上一项目完成情况,制定《2013年中央转移支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补助经费分配方案》(建议稿),报文化部、财政部审定后,由中央财政将经费下拨至各省(区、市)财政厅。经费下拨后,各省(区、市)有关单位与发展中心签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3地方资源建设任务书》,项目正式立项。
第四步:项目实施(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3年地方资源项目建设实施周期为1年。多媒体资源库项目应按细化资源制作大纲、明确数据库结构、准备素材、专题库搭建、数据加工与录入、成品包装等流程进行。视频专题片制作项目应按细化资源制作大纲、明确制作脚本、准备素材、拍摄素材、后期制作、成品包装等流程进行。征集成品资源应按细化项目需求内容、公开招标、签署资源征集合同、获取成品资源等流程进行。
第五步:项目验收(2014年7月—9月)
各省(区、市)完成2013资源建设任务后,应先组织省内验收。通过省内验收后,报发展中心验收。发展中心于2014年9月完成验收工作。
第六步:资源共享与结项(2014年11月)
项目验收通过后,各省(区、市)将建设成果和相关资料加盖公章提交发展中心,并将元数据录入文化共享工程联合编目系统,对象数据在本省(区、市)平台发布,实现全国共享服务。数据经发展中心审核后,颁发《资源收录证书》。各地在2014年11月前结项。
三、建设标准与版权要求 地方资源建设应以基层群众需求为牵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内容丰富、脉络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文化共享工程相关标准规范,妥善解决版权。
(一)建设标准
为保证资源建设质量,各地应在建设2013地方资源时,严格执行文化共享工程相关标准规范。
1.视频资源建设相关标准规范
2013地方资源建设的视频成果应达到广播级标清;视频数字化加工格式执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视频编目标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编目规范》及电影、动画片、讲座、舞台艺术、专题类节目实施细则编目。视频摄像和制作的声音、画面、字幕等技术要求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讲座资源建设规范》中相关内容。
2.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相关标准规范
多媒体资源库对象数据可为复合型,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其中视频加工格式标准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文字、图像加工标准及专题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可参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以及管理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
3.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相关标准
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相关标准可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办法》,其他可参考《翻译服务规范》(GB/T19363.1-2003)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二)版权要求
2013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应妥善解决资源版权,以满足文化共享工程各种资源服务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自主建设项目成果的版权为发展中心与省分中心共有,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整合的资源素材应妥善解决在本项目成果中使用的版权,确保项目成果提供服务时,无需再向其他单位获取版权。
征集成品资源项目成果的版权应至少解决在本省范围内服务和发展中心备份的权利,服务期限不少于5年,备份无期限,版权应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放映权、复制权和展览权等。
四、组织管理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工作,文化部将组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资源建设领导小组”),拟由文化部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文化部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中心。发展中心负责组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评审、指导、验收。各省(区、市)文化厅(局)要组建本省(区、市)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文化厅(局)相关厅(局)领导担任,负责本地区资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各省级分中心负责组建本省(区、市)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
资源建设领导小组负责2013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的整体组织和管理。发展中心负责项目的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包括项目资金申请,组织专家对各地项目进行立项审核、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明确建设标准,督促建设进展,控制建设质量。各省(区、市)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省(区、市)项目的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各省级分中心具体承担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任务,要积极组织市县级支中心参与资源建设。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立项申报评审制度,在严格履行项目的申报、评审、验收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绩效评估,对资源建设任务完成好的省(区、市),将在下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方面予以倾斜,完成建设任务较差的,将根据情况核减下资源建设项目和经费;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资源规划、立项、方案实施、成果验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中央、地方联合建设机制,形成发展中心负责总体规划、各省级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市县级支中心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结合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开展联合编目,实现元数据统一管理,对象数据分布式存储。
(三)资金管理
2013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专项经费使用,应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办社图函„2006‟437号)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在各地资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管理、监督检查下,节约资金,规范财务管理。在经费使用方面,应确保用于资源建设的费用(包括自主建设费、成品购买费、加工制作费、论证及验收费)所占比例不低于建设项目总金额的85%,其余15%经费可用于购置资源建设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等。2013地方资源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期限为1年(自经费划拨之日算起)。
第三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规范和加强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县资源建设经费(以下称资源建设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县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资源建设费,是指中央财政拨付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于建设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专项经费。
第三条 资源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规范制作的原则。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按照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称管理中心)下发的资源建设目录、标准规范开展资源建设工作,确保资源建设费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全国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审定资源建设目录、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及资源验收办法。
第六条 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指导开展资源建设工作,具体组织验收资源。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负责组织所辖地区具体的资源建设工作,并协助管理中心开展验收工作。
第三章 使用范围
第八条 资源建设费的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一)资源许可使用费;
(二)资源加工制作费;
(三)与资源建设相关的设备及软件购置费;
(四)资源选题论证及验收等相关费用。
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尽量使用现有软硬件条件开展资源建设工作,资源许可使用费及加工制作费不得低于全部资源建设费的85%。
第四章 资源建设内容
第十条 资源建设应侧重以下内容:
(一)有关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方面的资源库。
(二)农民喜爱的地方戏曲、农村新戏和爱国主义、农村题材的国产影视资源库。
(三)有关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律知识方面的资源库。
(四)有关农民医疗保健知识方面的资源库。
(五)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资源库。
第十一条 管理中心应对已申报的选题进行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二条 在资源建设中,应妥善解决版权问题,确保所建资源能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系统内使用。
第五章 工作流程
第十三条 管理中心下发资源建设目录、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拟定资源建设方案,明确选题、建设方式、建设的具体内容、具体预算等,并上报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后,将论证报告报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核准。
第十五条 资源建设方案经核准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此签订资源建设合同,并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第六章 验收与监督
第十六条 使用资源建设费,必须接受上级文化、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规定完成资源建设后,将所建资源送交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进行验收工作。
验收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资源,应限期修改直至合格。第十八条 验收完成后,管理中心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九条 若挪用、挤占资源建设费,应按原渠道退回全部资金,并暂停拨付各项补助资金;对于其他违规行为,应按要求限期改正。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合肥市关于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情况汇报
合肥市关于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情况汇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是基于数字图书馆技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华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一项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这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显著的作用。“共享工程”从2002年4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合肥市关于建设“共享工程”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本概况
1、“共享工程”的来源与背景:党的十五大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基层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薄弱环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比较单调、贫乏,另一方面亟待引导。有的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占领基层文化阵地,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对于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文化建设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实施“共享工程”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基地的建设,是先进生产力的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战线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共享工程”是“以德治国”的迫切需要,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它能够推动文化建设中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的更快发展,逐步形成以文化信息的网上服务为基础的新的知识经济增长点。它将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并能够将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濒临灭绝的文化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因此,“共享工程”应运而生。
2、工程的指导思想:“共享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数字图书馆技术紧密结合,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不同层系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缩小各地文化发展上的差距。
3、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形成国内较大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利用互联网、卫星等传送到基层服务网点,使广大群众能够边界的享受文化信息资源。2010年前,实现网络联网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合肥市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现状
1、合肥市图书馆在工程建设中拥有的基础硬件设施:合肥市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的市级分中心现已具备卫星接收条件,架设有卫星接收器,可以接受卫星电视,接收国家中心有关科普、农业等教育类电视节目,并拥有高速服务器,依托千兆网络,建设“共享工程”专门网站,拥有影视作品,图书简介,地方戏曲,法律常识,古文诗词等大量数字资源,可供检索阅读。
2、三县图书馆的现状:目前三县地区县级图书馆正在由市级分中心的领导下筹备建设“共享工程”,争取在2010年前建设拥有“共享工程”的资源接收设施,建立完善县级分中心,以发挥其基层终端的作用,争取在近年内建设拥有自己的电子阅览室,按照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制定的规划和标准,做好镜像站点的建设,以开展基层服务,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3、其他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现状:由于“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资源建设,形成包括图书期刊、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科普知识、文物鉴赏等内容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市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拥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图书、影视作品以及简单的科普知识,然而由于部分内容的原材料的收集、提供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还存在不足之
处。要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影响力,积极动员著作权人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共享工程”交赠作品的使用权。并要制定奖励政策,以鼓励本地建设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同时要继续探索与数字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拓宽资源来源渠道。
三、合肥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规划发展
1、依照国家、省级工程的安排,由市文化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市级中心设于市图书馆:国家“共享工程”由文化部统一领导,国家中心设于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共享工程”由省文化厅领导,省级中心设立于安徽省图书馆,则合肥市“共享工程”应在市文化主管部门文化局统一领导下进行,合肥市图书馆作为市级分中心。依靠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优势担负好对基层中心的管理、资源更新、日常技术维护、人员培训等职责,并把数字图书服务作为重要内容。
2、市图书馆要成为市级中心的技术平台,市图书馆要利用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加强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方面原材料的收集,由市图书馆统一进行数字化加工。要与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建设,将已建的数字图书馆资源通过“共享工程”为群众提供服务;要与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共享工程”的网站建设,使之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共享工程”资源发布和服务的重要窗口。
3、利用公共网络于2005年建立市、县级中心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电信、有线电视等公共网络设施传输资源,与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相结合,要将“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电话“村村通”工程相结合,鼓励市电信运营企业优先把“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介入互联网。市广播影视部门要把“2131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共享工程”相结合。利用电信网络和数字电视技术将“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送入千家万户。
4、2010年前,基本完成市、县分中心的建设,目前市图书馆的卫星接收设施还仅能接受有关资讯,尚不具备往基层终端传输的能力,要在2010年前建立健全有关硬件设施,使其具备传输能力,并在县、乡建立接收设施,完成农村乡
镇基层中心建设。
5、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市“共享工程”建设还存在着经费不足、存储设施不够、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原材料来源匮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和投入力度,增加经费开支,建立专门的经费计划书,统一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鉴赏等基本原材料的提供,要切实保证市级分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设备经费、资源建设经费。加大投入,以支持数字资源的加工整合、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合肥市图书馆2005年4月5日
第五篇:灵武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精选)
灵武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灵武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自自治区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重要作用,积极通过移动硬盘服务、光盘服务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城乡基层文化网点和群众身边,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新渠道,为丰富农民群众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开辟了新的阵地。截止目前,我市共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一个,配置电脑终端服务器40台;乡镇分中心8个,各配置电脑终端服务器4台;村级服务点7个,配置电脑终端服务器各1台。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共享工程”是一项受到党中央、自治区高度重视的文化创新工程,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全市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 1
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新思想、新科技的宣传、推广受局限的现状,市委、政府深感责任重大,在自治区启动共享工程后,立刻认识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传播科学知识、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丰富和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引起高度关注,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投入万元,先后为市图书馆购置了40台电脑、1台服务器,建起了面积5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市中心阵地建设。二是加强乡镇、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管理制度,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管理;各乡镇场、社区设立1名专兼职文化干事,明确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设施设备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三是构建遍布全市的基层服务网络,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各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市图书馆向服务点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京星农牧场、南梁台子各选
1个村)作为基层服务点,示教合一,现场指导。在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增挂文化活动室牌子,每个服务点指定1名管理人员。并为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颖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使共享工程真正起到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作用。目前,共建立较有影响力的基层服务点6个(乡镇5个、社区1个)。
二、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
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市城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炭。为了使群众对农业新科技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市委、政府组织文化、农牧、卫生等部门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去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特别是大量收集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并将下载的共享工程资源信息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通过市、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一是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农牧、林业、卫
生和计划生育、公安等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受益。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各乡镇集中向农民赠送、或以成本价向群众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并现场接受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免费赠送给种养植户或种养植集中连片的村组及文化中心户,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五是在各乡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农民播放农村实用科技及生活小常识方面的科技信息240余场(次),培训农民12000余人。此外,市中心还利用图书馆多媒体室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送的科技、文化、卫生、少儿科普等方面的视频资料,深受群众欢迎。市级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共刻录发放《党员先进性教育》、《温棚蔬菜、瓜果、药材种植技术》、《鱼病防治技术》、《肉牛、肉羊养殖技术》《科学应对禽流感》等280种科教、实用技术光盘14000余张,宣传资料8000余份。共享工程的实施,为新时期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搭建了新的平台。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对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推广农业
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市财力薄弱,在共享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上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市中心电子阅览室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尚无多功能展映厅。特别是乡镇、农村基层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上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共享工程实用效果。二是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目前尚未建立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网络,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三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打算
(一)进一步扩充文化设施网点,以市图书馆、乡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为实施主体。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尤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以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市直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共享工程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各位领导,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意的文化信息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