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必修1第2章第2节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作者:赵瑛华(广东华侨中学)
审稿:区妍(广州市第一○九中学)从1995年执教至今,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在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在理解了离子反应,以及掌握了离子反应方程式以后,就可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并由离子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在2004年(现行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我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包括会考复习、高考备考复习的时候,总是唯恐知识不够全面,把离子反应的各种类型均进行讲解,也对不同类型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类练习,往往在新授课就要用4-5个课时讲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即使复习也至少用2个课时。
2004年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关于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曾经在多个场合与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过研讨,我在2005年也曾执教过一次,当时在第一课时中重点讲解了电解质的概念,没有涉及离子反应,结果后面要用2个课时才能完成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训练。回想那一届的学生到了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的高考备考复习,他们已经把高一所学的关于电解质的部分内容忘记了。事实上,在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反应的要求也只有一句话:“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在近几年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除了个别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外,考查的内容大多属于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因此,对于新授课中讲离子反应,我认为只需要让学生认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基本书写方法即可,其他的可在后续学习(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逐步加深认识。
2008年9月,我再次任教高一,这个学年的第一学期比较短,学校也只安排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的课时量算起来还不足36个课时(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模块要有36学时),而学期末进行的区统测考查范围仍是整个必修1模块的全部内容,并不允许我们把部分内容放到第二学期。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们备课组只能充分用好课堂的40分钟,把所有必修1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甚至连一节完整的单元测验课也没有安排。对于离子反应一节,我们经讨论后只安排了两个课时。
吸取了三年前的经验,今年我在第一课时就安排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初步接触离子方程式,但这样一来,对电解质的讲解时间就会相应减少了很多。在教研活动的研讨中,中心组的老师多次强调了本章的中心是分类的方法,而且要注意与初中知识衔接,这给了我一个启
第二篇:化学必修1第2章第3节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作者:魏平(培正中学)审稿:区妍(广州市第109中学)
这节课属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通过步步引导,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我设计的思路是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削开的苹果长时间放置会发黄,月饼的小包装中会装有脱氧剂,引入我们将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通过利用初中的知识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断,指出一些在他们认知上会有矛盾的方程式,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让他们体会到概念的发展;最后,通过一个原电池的小实验,让他们在宏观上体会到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再通过微观的电子转移的视频来进行深化。
本来以为每个难度之间都有衔接,会过渡的很顺利,结果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首先,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对于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是很清晰;其次,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化合价无法标出,更不用说去算一些不常见的价态,在化合价这个地方就用了很多的时间,而且由于化合价的不熟练,影响了后面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通过这次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我收益颇多,除了对于概念课的这种课型的教法及处理,最大的收益是我以后不会总是抱怨学生笨,上课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居然听不懂,其实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初高中的知识没有做好衔接。所以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虽然知识简单,但课堂上万万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首先充分了解初中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要求程度,教学中适时复习有关知识,使学生不要一下子觉得高中知识无法适应,从而增加其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第三篇:必修二第4章第2节和第5章第1、2节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2.描绘遗传信息传递图:
3.判断下列是否正确:
(1)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3)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
答案:1.A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下列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B.正在进行无丝分裂的蛙的红细胞
C.蛙的胚胎时期的细胞D.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
2.人类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
A.体内缺乏合成黑色素的酶B.体内缺乏合成黑色素的原因
C.基因突变致使不能合成产生黑色素的酶D.皮肤中缺乏黑色素
3.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的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
答案:1.A 2.C 3.B
3.×√×)
第四篇:第2节 功率 教学设计1[范文模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二节《功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概念理解 教学用具 幻灯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幻灯片2)
2、提问:
挖掘机和人都是对土做功,同样的时间谁挖的多?谁做的功多? 农民和收割机谁做的功多?谁做功速度快?(幻灯片3-4)
3、小结:看来做功有快慢之分,怎么样表示做功的快慢?(幻灯片5)
二、新课讲授
1、功率的概念(1)想一想议一议:
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时间短的做功快。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它们做功的多少可能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的物体,做功比较快(幻灯片6)
爷爷和孙女一起爬相同的楼梯,做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幻灯片7)(2)功率概念讲解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计算: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 功率功时间PWt功率的单位: 瓦特(W)1J/s=1W 1kW=1000W(幻灯片8-9)
(3)生活中物体功率介绍(幻灯片10-12)
(4)例题:大石头质量为6 t,起重机的吊钩在15 s 内将大石头匀速提升了 1 m,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多少?(幻灯片13)
三、课堂练习(幻灯片14-16)
四、课堂小结(幻灯片17)
功率的概念是什么? 功率的物理意义? 计算公式?
你知道生活中物体的功率吗?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功率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计算: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 功率功时间PWt功率的单位: 瓦特(W)1J/s=1W 1kW=1000W
第五篇:化学必修1
化学必修1·第4章基础练习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硅是制造半导体的重要材料
B.自然界透明的石英晶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溶于水后生成酸
D.二氧化硅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
2、二氧化硅属于________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_,二氧化硅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水反应,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能看到白色沉淀,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跟SiO2反应的物质是()
①浓盐酸 ②NaOH溶液 ③浓硫酸 ④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过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加入过量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
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D.先加过量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
5、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A.CO2是气体,而SiO2是固体
高温
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
C.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