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征
一、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
人们在不断正确认识环境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己,既是一个人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既要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等各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特点。既不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也不会因暂时的失利而自卑、绝望、丧失信心。即使自身有先天性的无法补救的生理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在学习成绩下降或犯有某种过错时,能以正确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批评,并做出中肯的自我批评。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往往妄自尊大或者过分自卑,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或埋怨别人,或嫉妒、嘲讽、怨恨甚至攻击他人。如当考试失利时,他们往往归咎于老师教学水平差或出题太难;比赛输了,则抱怨裁判不公正等等。
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人生在世,首先要适应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显示环境、尊重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要求我们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客观全面、公正而灵活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并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以学生考试为例,学生对考试的最有效的适应是平时的努力学习,充分准备好所学的功课,做到“有备无患”;即使在考试时间紧迫来不及全面复习的情况下,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做主要和自己学习中的最薄弱的部分进行复习,以达到考试的基本要求。相反,如果企图投机取巧碰运气,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以装病来逃避考试等,就是从根本上违背现实的要求。
三、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取得成就。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他们是否乐于学习,是否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能否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才能和旺盛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从中能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情绪。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智力正常,但上课却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扰乱他人;放学后,只是毫无目的的游玩,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低下,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再如,有的学生原来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的都很好,但从某一时期开始,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考试不及格,在行为上有许多异常的表现,那么,就有理由怀疑他的心理可能发生了某些障碍。
四、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并有关系密切的朋友。
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与他人交往,能得到别人的赞同。所以,他们总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心理健康的人,喜欢与别人交往,并在这种交往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获得友谊。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离群独处,终日沉默寡言,或者对他人不能宽容,斤斤计较,经常以刻薄、挑剔、怀疑、仇视的态度对待同学与他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或者总想糟蹋别人或者企图以玩弄别人为乐,那么,他的心理就有问题了。
五、具有正常、乐观、稳定的情绪。
长期以来,人们把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阔,他的情绪多是乐观、稳定和平静的,并且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能与客观现实相适应,“当喜则喜”“当忧则忧”。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绝不会无缘无故的高兴或者悲切,也不会不适当的大笑或吵闹。而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欢乐和激情,做到表现适度,适可而止。
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如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疾病、亲友死亡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产生忧伤、焦虑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这种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个人的整个情绪生活所占比重是否恰当。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一味陷于悲观、失望、恐惧、忧愁等消极情绪中而不能自拔;相反,心理健康的人则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六、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行为方式必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
不同年龄的人,其心理和行为表现都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年龄阶段特征。如在正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天真活泼、爱蹦爱跳的,他们很难安安稳稳,坐着不动。如果一个学龄前儿童经常像年迈的老人一样,默默无言,逃避或害怕活动和伙伴之间的游戏,那么孩子的心理就可能有问题;反之,一个高中生还像小孩子那样喜怒无常,好吵好闹,经常耍小孩脾气,那也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二)、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应当同他在社会上生活中充当的角色相匹配。如父母应当抚养、爱护、教育子女,而子女应当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做教师的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表率,而做一名学生应当勤奋学习,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等。
(三)、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应是适度的,该激动时则激动,该冷静时则冷静,即能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如果刺激与反应之间发现失调,则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如有的学生对别人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而耿耿于怀,以为别人是故意攻击或侮辱他,于是就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或闷闷不乐。甚至终日不思饮食。还有的学生对不可笑之事而大笑不止,对不需悲之事而悲痛欲绝,这些都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第二篇:优秀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特征
优秀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特征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
我们通过研究国内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发现,优秀企业文化具备以下特征:
1、拥有强势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符合行业要求、时代要求、战略要求。
有组织的地方就有文化,优秀的企业都拥有强势的主流文化,比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华为的“狼”文化、万科的“职业化”文化等。都是大型企业,人数众多,但是主流文化特征明显。海尔的创新文化抓住了竞争制胜的关键,通过创新日清日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华为的“狼”文化抓住了通信行业的技术同步的机遇,通过竞争和团队成为全球知名的通信产品供应商。万科的“职业化”文化使得万科快速引进、培养、发展人才,管理模式能够快速复制,消除了对政府关系等社会资源的依赖,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标杆。
2、文化理念得到有效贯彻与强力执行。
文化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智慧的凝练,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竞争、战略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说到做到”的企业,比如海尔的创新已经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流程、每天;万科的职业化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群体特征。
3、持续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优秀的企业都善于持续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文化激发人积极向善、向好不断超越。因此优秀的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主题年”、“竞赛”“练兵”等多种方式丰富文化的内涵,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不断提升文化活力。
4、企业文化管理系统性科学性日益提升,良性循环。
企业文化管理由专门的部门和组织系统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企业文化体系从内向外,由核心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层次是相互作用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这四个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如海尔大学、海尔企业文化部作为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部门系统、科学的将海尔精神、海尔理念、海尔管理、海尔制度、海尔产品标示、海尔报、海尔行为等文化要素进行系统的管理,海尔大学已经成为文化输出的机构。
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第三篇:演讲应具备的八大特征
从古至今,由中到外,无数著名的演讲家的演讲艺术虽然各显风采,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的艺术真谛,即笔者下文所归纳的八个特征:
一、演讲目的的真理性
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征所决定。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成功演讲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极力揭示或传播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宣传谬论;要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设法误导人们的伦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讲,使自身演讲成为“艺术品”,给人以美感,同时,教会人们去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而不是让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演讲只有为真理而演讲,为呼唤真理而演讲,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切违背真理的“咆哮”,终将被真理所抛弃,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演讲形象的人格性
演讲的圣堂并非任何人随意所能登踏,也并非任何人所讲都能如愿。成功演讲本身对演讲者是有选择的。不论是谈论自己,还是抒发他人、他物,演讲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是以“人格化”为基调的,演讲者人格形象的树立,事实上就是形成演讲者的人格魅力与磁性,演讲者有了这种魅力与磁性就为演讲成功营造先入为主的意境。演讲者的人格不在于美丽的外貌和华贵的装饰,而在于具有坚定信念、优良品行、刚毅果敢、一身正气、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演讲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会自然吸引人、产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没有人格、品德败坏的人是无权登台演讲的。一个行动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来一阵理论的空喊;一个品行败坏、图谋不轨的人再动听的语言只能是一时的欺骗。
三、演讲观点的共鸣性
任何演讲离不开谈理论、讲观点。但谈理论讲观点决不可以盲目进行。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听众的可接受性。听众接受、形成共鸣,才能成功。演讲的观点阐述必须考虑听众所处的时代、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听众选择不同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实现演讲者与听众心理相容、观点共鸣。成功演讲者常常把句句言辞说在听众的心坎上,或让听众点头称是,或让听众激动不已,甚至让听众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就使演讲者与听众融于一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源于演讲者善于抓住听众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并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讲者注重演讲选题,使之具有时代性;注重观点选择,使之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听众且富有新意。老生旧说不行;不顾对象瞎说不行;不分场合乱说不行。相反,应老生新论、因人而说、因地而讲、因事而谈,实现演讲者所言、所语、所感、所悟、所举、所动与听众达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四、演讲思维的哲理性
成功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杰同志指出:哲理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还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为此,成功的演讲者必须常常观察社会、洞察现实、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层思维、哲理概括。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哲理性语言,能打动听众的心,能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
五、演讲语言的多样性
演讲者与听众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演讲语言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演讲也不复存在。演讲语言是个丰富多彩的王国: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内部语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头语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态势语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语言;既有诗词的熟练背诵,又有名言警句的灵活运用;既有抑扬顿挫,又有轻重缓急;既有高昂的语调,又有低沉的声音;既有严肃的格调,又有诙谐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讲正是能适时、适度、适情、适意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这些语言。综合运用多样性语言就是让听众接受多方的语音刺激,从而调动听众“听”的积极性,强化演讲主题,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记,为演讲成功服务。用贫乏枯燥的语言、用单一乏味的言辞演讲是难能获得成功的。
六、演讲选例的典型性
演讲离不开举例,举例目的为佐证或导论。但选何事例、选多少则必须依演讲主题、观点需要而定。不必多选,也不可少选。多选常常给人以事例堆砌、讲解故事之感;没有事例则又给人缺乏说服力之感。成功演讲其选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选用事例必须同阐述观点紧密相连,必须能说明问题,不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决不可牵强附会,否则适得其反。“理解万岁”演讲如果将100个故事、事例都讲,那就未必有“理解”的效应,而蔡朝东同志最后精选了十五个事例说明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偶发的事例不能做为本质认识的依据。为此,选例的典型性就在于“精”“实”“新”,同时,所选之例应能感动人、吸引人、折服人。
七、演讲神形的情感性
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高潮,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例如,万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讲时,表现出对有人自我践踏生命的痛惜、对掌握命运强者的赞颂,表现出的情感变化、神情动作令人叫绝,自觉不自觉地把听众带入情感世界从而让人去体验百态人生、去领悟生命把握之要领。可以说,成功演讲者都是情感丰富者。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表现出:爱憎分明、喜怒分辨、苦乐分界。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
八、演讲结局的激励性
如果说,演讲目的企盼是希望听众去追求真理,那么,演讲的最后结局与归宿就是实现这种期望。演讲无论其过程是给人兴奋,还是叫人沉思,但最终都必须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启迪。激励性正是演讲的效益所在。通过演讲实现激发人的正确动机,引发人的良性行为,这是所有成功演讲最根本的目的。演讲者通过自身的优良品德、完美人格让听众产生可敬、可爱,令其学习、效仿产生激励,通过演讲中表现出的高亢激情、纯真热情、乐观心境等情感活动满足或符合听众需求,使听众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肯定的情感;以演讲者活跃的思维、焕发的精神、倍增的干劲催人上进;也可通过演讲中对听众的特殊评价、信任、鞭策等予以激励!蔡朝东同志在首都师范大学做的“创业万岁”演讲就给听众以极大的激励与启迪,调查显示,98%以上的人听了他的演讲后有收获、有启迪。有的听众说:“蔡朝东同志的演讲不单是激动三分钟,甚至可以启迪我一生,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我为此而深深的感动,我想,如果将来我也是一县之长,我将效仿蔡朝东同志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干事,即使当教师,我也将尽我的职责。当然,演讲给我启示的不止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历史上凡是成功演讲无不是催人向前的进行曲!
上述演讲“八性”是成功演讲最主要的特征和艺术性所在。我们要实现成功演讲就要做到“八性”,我们要逼近成功演讲,就是尽力减少与“八性”之间的差距。同时,演讲“八性”又是成功演讲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涉及了演讲的参与要素即演讲者(形象、思维)―→内容(观点、选例)―→手段(语言、情感)―→听众(目的、结果),涵盖了演讲的全过程,即目的―→演化―→结局。这“八性”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而构筑成成功演讲的艺术真谛。
第四篇:演讲应具备的八大特征
精选范文:演讲应具备的八大特征(共2篇)从古至今,由中到外,无数著名的演讲家的演讲艺术虽然各显风采,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的艺术真谛,即笔者下文所归纳的八个特征:
一、演讲目的的真理性 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征所决定。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成功演讲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极力揭示或传播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宣传谬论;要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设法误导人们的伦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讲,使自身演讲成为“艺术品”,给人以美感,同时,教会人们去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而不是让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演讲只有为真理而演讲,为呼唤真理而演讲,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切违背真理的“咆哮”,终将被真理所抛弃,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演讲形象的人格性 演讲的圣堂并非任何人随意所能登踏,也并非任何人所讲都能如愿。成功演讲本身对演讲者是有选择的。不论是谈论自己,还是抒发他人、他物,演讲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是以“人格化”为基调的,演讲者人格形象的树立,事实上就是形成演讲者的人格魅力与磁性,演讲者有了这种魅力与磁性就为演讲成功营造先入为主的意境。演讲者的人格不在于美丽的外貌和华贵的装饰,而在于具有坚定信念、优良品行、刚毅果敢、一身正气、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演讲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会自然吸引人、产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没有人格、品德败坏的人是无权登台演讲的。一个行动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来一阵理论的空喊;一个品行败坏、图谋不轨的人再动听的语言只能是一时的欺骗。
三、演讲观点的共鸣性 任何演讲离不开谈理论、讲观点。但谈理论讲观点决不可以盲目进行。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听众的可接受性。听众接受、形成共鸣,才能成功。演讲的观点阐述必须考虑听众所处的时代、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听众选择不同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实现演讲者与听众心理相容、观点共鸣。成功演讲者常常把句句言辞说在听众的心坎上,或让听众点头称是,或让听众激动不已,甚至让听众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就使演讲者与听众融于一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源于演讲者善于抓住听众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并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讲者注重演讲选题,使之具有时代性;注重观点选择,使之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听众且富有新意。老生旧说不行;不顾对象瞎说不行;不分场合乱说不行。相反,应老生新论、因人而说、因地而讲、因事而谈,实现演讲者所言、所语、所感、所悟、所举、所动与听众达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四、演讲思维的哲理性 成功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杰同志指出:哲理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还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为此,成功的演讲者必须常常观察社会、洞察现实、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层思维、哲理概括。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哲理性语言,能打动听众的心,能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
五、演讲语言的多样性 演讲者与听众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演讲语言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演讲也不复存在。演讲语言是个丰富多彩的王国: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内部语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头语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态势语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语言;既有诗词的熟练背诵,又有名言警句的灵活运用;既有抑扬顿挫,又有轻重缓急;既有高昂的语调,又有低沉的声音;既有严肃的格调,又有诙谐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讲正是能适时、适度、适情、适意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这些语言。综合运用多样性语言就是让听众接受多方的语音刺激,从而调动听众“听”的积极性,强化演讲主题,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记,为演讲成功服务。用贫乏枯燥的语言、用单一乏味的言辞演讲是难能获得成功的。共2页,当前第1页12 [演讲应具备的八大特征(共2篇)]篇一:成功演讲需要具备的五大特征
成功演讲需要具备的五大特征
从[演讲应具备的八大特征(共2篇)]古至今,成功的演讲者俯拾皆是,那么他们的演讲都具有哪些特征呢?现在,笔者为您准备了成功的演讲具备的五大特征。
篇二:演讲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演讲者是演讲的主体,他应具有较高的修养和能力,利用自己优势,知彼知己,扬长避短
(一)演讲者要具备较高修养和能力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应该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以及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对此作的努力和培养就是演讲者的自我修养。那么,演讲者都应具备哪些修养呢?概括地说,就是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总之,演讲者应具备现代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下面分别谈谈
有了思想、品德、学识等方面的修养,演讲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通过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社会主流;在演讲中,有了敏锐观察力,可以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在演讲后,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从周围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讲臻于成熟。
2、丰富的想象力。在演讲中,想象力如同“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千里”,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新颖而多采,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增强演讲的浓度、广度和感染力。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这是想象力的基础。
3、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者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知识,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当写演讲稿时,凭着记忆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准确地组织到稿中。在演讲中,也要靠记忆力,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等牢记于心。这样讲起来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演讲应具备的八大特征(共2篇)]
4、良好的表达力。演讲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演讲者道德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演讲稿写得再好,表达不出来,同样做不了演讲家。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它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训练而成。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都可以达到口语表达流利顺畅,抑扬顿挫。所谓读,就是默读、朗读、快读;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场合、时间、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久而久之定会提高。
以上我们讲了演讲者应当具备的修养和能力。其实,演讲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远不止这些。比如演讲者应有企业家的头脑;应有宣传家的技巧;应有外交家的口舌、风度;应有理论家的学识及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应有文学家的记叙、描绘的能力;应有相声大师的幽默等等。一句话,演讲者所具备的素质愈高愈深,能力愈强愈多,演讲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因此说,演讲者的修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无止境的。
(二)登台演讲者重仪表
做好演讲或即兴发言,主要靠好的语言功底,还要辅以美的演讲态势。态势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诸方面,它包括立与坐、眼神、手势身体动作、步伐移动等。讲,是有声语言,给人以听觉形象;演,是无声语言,给人以视觉形象。俗话说:“花好还要绿叶扶”。如果说有声语言是红花,无声语言则是绿叶。光“讲”不“演”,或光“演”不“讲”,都不成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兼,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形式。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称作上乘的演说。了。演讲者的风度、仪表、神态,应给观众留下最佳的
“ 下页
第五篇:成功演讲应具备的八个特征
从古至今,由中到外,无数著名的演讲家的演讲艺术虽然各显风采,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的艺术真谛,即笔者下文所归纳的八个特征:
一、演讲目的的真理性
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征所决定。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成功演讲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极力揭示或传播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宣传谬论;要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设法误导人们的伦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讲,使自身演讲成为“艺术品”,给人以美感,同时,教会人们去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而不是让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演讲只有为真理而演讲,为呼唤真理而演讲,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切违背真理的“咆哮”,终将被真理所抛弃,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演讲形象的人格性
演讲的圣堂并非任何人随意所能登踏,也并非任何人所讲都能如愿。成功演讲本身对演讲者是有选择的。不论是谈论自己,还是抒发他人、他物,演讲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是以“人格化”为基调的,演讲者人格形象的树立,事实上就是形成演讲者的人格魅力与磁性,演讲者有了这种魅力与磁性就为演讲成功营造先入为主的意境。演讲者的人格不在于美丽的外貌和华贵的装饰,而在于具有坚定信念、优良品行、刚毅果敢、一身正气、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演讲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会自然吸引人、产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没有人格、品德败坏的人是无权登台演讲的。一个行动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来一阵理论的空喊;一个品行败坏、图谋不轨的人再动听的语言只能是一时的欺骗。
三、演讲观点的共鸣性
任何演讲离不开谈理论、讲观点。但谈理论讲观点决不可以盲目进行。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听众的可接受性。听众接受、形成共鸣,才能成功。演讲的观点阐述必须考虑听众所处的时代、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听众选择不同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实现演讲者与听众心理相容、观点共鸣。成功演讲者常常把句句言辞说在听众的心坎上,或让听众点头称是,或让听众激动不已,甚至让听众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就使演讲者与听众融于一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源于演讲者善于抓住听众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并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讲者注重演讲选题,使之具有时代性;注重观点选择,使之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听众且富有新意。老生旧说不行;不顾对象瞎说不行;不分场合乱说不行。相反,应老生新论、因人而说、因地而讲、因事而谈,实现演讲者所言、所语、所感、所悟、所举、所动与听众达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四、演讲思维的哲理性
成功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杰同志指出:哲理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还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为此,成功的演讲者必须常常观察社会、洞察现实、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层思维、哲理概括。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哲理性语言,能打动听众的心,能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