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腾讯VS360公关案例(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5: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雪 腾讯VS360公关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雪 腾讯VS360公关案例》。

第一篇:陈雪 腾讯VS360公关案例

个人看法:无论是腾讯还是360,他们解决这场事件的做法都不怎么样,自私,独裁,过分,强硬,完全不顾及网民的感受。

腾讯和360

腾讯360之争全面升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

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

360,奇虎360是以安全闻名的企业。其永久免费的策略,使得以很短的时间,占有了绝大多数安全市场份额,也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件。

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战。

腾讯QQ和360是中国互联网的前两大客户端软件。前者本质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后者主推互联网安全服务。虽然360创始人周鸿祎始终强调两者不是竞争对手,但随着360的壮大,长期独霸桌面端的腾讯也不得不将其视作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并开始布局对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在二三线城市推出“QQ医生”软件,功能与360相似。但是这次尝试并未成功。QQ医生产品并不成熟,用户陆续卸载,其市场份额也快速降至10%以下。第二阶段

5月25日起,360与金山展开口水战诉讼战。

5月31日,QQ医生升级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新版软件涵盖了杀毒软件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使用与360没什么差别。第三阶段

中秋假期,“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升级为“QQ电脑管家”,此举很快引发了360激烈反应。9月27日,360发布直接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曝光QQ的行为。由此引起了网民对于QQ客户端的担忧和恐慌,也是之后两种软件“不兼容”的苗头 事件回顾

360与QQ恶战全纪实

序曲: 客户端之争

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

腾讯VS360 时间线(5张)选择在二三线和更低级别的城市强行推广QQ医生安全软件,也就是一夜之间,QQ医生占据国内一亿台左右电脑,市场份额近40%。

然而360很快就意识到了QQ医生的威胁,一些休假中的360员工被紧急召集回来应对这场突发事件。

三个月之后,腾讯今日新发布了QQ医生的升级版QQ电脑管家,而功能也更加强大。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与360安全卫士展开直接竞争。

交火:隐私查看器

9月27日: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发布当时该软件仅支持监控QQ。

9月27日:腾讯对外发布声明回应,称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

9月28日:360否认浏览器涉嫌色情报道,称报道“造谣”,已向公安局报案。

9月30日:360发布声明,称腾讯网之前刊发报道属于“虚假新闻有违新闻道德”。

9月30日:腾讯制作“360抹黑腾讯QQ追踪”专题,分析“360频繁打压对手用意”。

10月11日:360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阐述360旗下每款软件的工作原理。

10月11日:腾讯公布QQ安全检查原理、机制和效果,称将对360采取法律措施。

起诉:弹窗大战

10月13日:360回应称QQ涉嫌扫描用户隐私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用户最有权力监督。

10月12日:腾讯QQ向1亿多在线QQ用户大规模弹窗称“被某公司诬蔑窥视用户隐私”。

10月14日:360声明称腾讯起诉360是打击报复,对此360将反诉。

10月14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关联公司停止侵权。

10月15日:周鸿祎表示,360免费杀毒颠覆了传统收费杀毒,所以遭到全行业嫉恨。

10月15日:金山和卡巴斯基参战,指责360软件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10月28日:360公布QQ软件扫描超级黑名单,这个名单里共包含685款软件。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五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抵制360。

升级:扣扣保镖

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360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

10月29日:针对腾讯声明称扣扣保镖违法,360称其完全合法,且还能让QQ更安全。

10月29日:继360推“扣扣保镖”后,可牛随后宣布称将推出“361特警”。

11月3日:北京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400万。

11月3日18时:对于360与QQ之间的纠纷,腾讯发布公告,称在纠纷解决之前,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业内认为,腾讯这招是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的选择。

11月3日:360扣扣保镖已下线,360扣扣保镖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其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的任何入口。

11月3日21时:360又发出一封《360发致网民紧急求助信:呼吁用户停用QQ三天》,称“这是360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危险的时刻,希望您能够坚定地站出来,再次给予我们您的信任与支持!”

11月04日9时30分:腾讯发布致QQ用户的第二封信《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对其做法进行解释。称其对360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并且早已不是两家公司的恩怨,需要有大是大非的判断,需要引起整个行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11月04日晚间360方面在对记者透露,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全力干预下,目前QQ和360软件已经实现了完全兼容。双方反应

腾讯装360就别想用QQ

“这场战斗还将持续,我们坚信必将赢得用户的支持,打赢这场战斗。”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根据腾讯发出的公开信,之所以做出服务变动

QQ弹窗的决定,是因为考虑到QQ账户的安全问题,腾讯表示,近期360强制推广外挂扣扣保镖,该软件改变了QQ的安全模块,导致了QQ失去相关功能。腾讯认为,在360软件运行环境下,腾讯无法保障QQ账户安全,所以,腾讯终于决定,在360停止推广扣扣保镖之前,如果用户需要运行360软件,则无法使用QQ。这个决定很快引起了网民震惊。昨晚的新浪微博几乎快被这个消息和相关评论淹没了。

不过记者发现,截至2010年11月3日9点,记者电脑中的360和QQ依然可以一起运行。对于何时执行“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的举措,腾讯表示,“目前行动正在展开中。”

而事件演变到2010年11月3日晚11点30分时,针对与360公司纠纷一事,腾讯公司公布了三项和解条件——

1、360必须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蔑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

2、360立即停止拦截腾讯和其他合法程序,并公开承诺今后不拦截腾讯程序,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件,公开承诺今后不盗用任何QQ用户资料;

3、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我们呼吁360痛改前非,承诺给用户一个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使用QQ和其他合法软件。” 360扣扣保镖临时下线

“无论是谁打击我和360,我和所有360的人都不怕,也从来没怕过。”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面对腾讯的决绝,360方面很快做出反应,表示绝不会放弃,“会竭尽所能,让所有中国网民能安全、放心地同时使用360与QQ聊天”。

360所采取的方式更令人吃惊,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表示,对腾讯的表态早有预案,同时推出了WEBQQ客户端软件保证用户顺畅聊天。实际上,这个客户端是给WEBQQ(QQ网页聊天版)做了一个“壳”,使用的还是QQ的服务,相当于一个由360出品的QQ网页聊天快速通道,主动推广竞争对手的服务,这在此前的中国互联网竞争中也见所未见。不过,这一亲密的主动创新没多久就遭到腾讯拒绝。WEBQQ客户端推出不到20分钟,腾讯就关闭了WEBQQ网站入口。目前web.qq.com及web2.qq.com两个网站均已跳转至“腾讯至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看来,腾讯对自己的决定十分坚决,只要使用360,就没法使用QQ,不可能兼容。而到了2010年11月3日晚间9点左右,记者发现,在360官网的首页上,曾经惹恼腾讯的扣扣保镖悄悄消失,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360仍有希望与QQ达成和解。360方面解释称,突然发现与QQ存在技术冲突,不排除是QQ公司故意所为,为了不伤害用户体验和利益,决定将360扣扣保镖临时下线。昨晚9点30,360方面号召用户停用QQ三天正式起诉

作为腾讯QQ和腾讯TM系列及时通讯软件的权利人,腾讯公司在起诉书中称,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从事桌面客户端软件开发和运营的互联网公司,与腾讯公司具有竞争关系,上述三家公司的“360安全卫士”等软件和腾讯公司的“QQ电脑管家”等软件具有直接竞争关系。

腾讯称,今年9月27日,该公司发现网站向用户提供“360隐私保护器”软件及其相关软件(简称“360隐私保护器”),该“保护器“监测了腾讯QQ聊天软件的运行,并利用虚假宣传手段,误导和欺骗用户,诬蔑原告和原告的产品‘窥视’用户的隐私,给原告及原告的产品和服务的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同时,腾讯指责上述三公司通过官方博客、官方论坛、制作专题等方式,称“QQ窥探用户隐私已久”、“QQ侵犯用户隐私”、“QQ承认窥探隐私”、“QQ正偷窥您的隐私”、“请慎重选择QQ”,诋毁我公司以及腾讯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360腾讯之争腾讯认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系“360隐私保护器”的开发者和著作权人,同时也是域名的注册人,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系上述软件的发行人,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系网站的实际运营人,他们共同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故诉至法院,要求上述三公司立即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停止开发、传播和发行“360隐私保护器”及相关软件,停止虚假宣传,停止诋毁腾讯公司及其产品、服务的行为;要求上述三公司连续三个月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新浪网、搜狐网、和网易等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在《法制日报》和《中国知识产权报》等报纸第一版显著位置就其不正当那个竞争行为进行道歉,消除影响;要求上述三公司连带赔偿腾讯400万元,并承担该案的诉讼费用。

网友热议

360和QQ都是我喜欢的,他们吵架了我怎么办?

“杀毒软件多,360有东西可以替代,360企鹅对掐图(18张)QQ用了这么多年了,谁能替代呢?”“我觉得腾讯应该选择符合自身形象与责任的更大度的做法。” “受不了了,你们公司之间通过法律斗吧,还我们个安静的网络!”“企业之间的竞争矛盾到最后受苦的是普通用户,咱们的那些‘相关部门’都跑哪去了?这事没人管,就由着他们这样不正当竞争吗?”

怎么办? 最后的赢家不会是用户

实际上用户希望他们和解。

在以往历次互联网软件的竞争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是软件之间的技术斗争,即互相卸载、干扰,让用户的电脑变成软件公司竞争的战场。

腾讯此次的决定,已经在竭力避免这种后果,但二选一的局面,也着实让很多用户难以抉择。

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目前看来,无论是谁,都不会是用户。业内人士

应该对用户负责对该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表示,QQ和360应该对自己的用户负责,消费者应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软件。

“以往在国外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评价腾讯和360之间的争斗,需要判断他们是存在技术上的冲突还是商业上的冲突。前几天,360针对QQ推出扣扣保镖,腾讯认为360对QQ软件存在恶意,从腾讯的角度看,技术上的冲突也成立。如果是商业上的冲突,我建议还是协商解决,腾讯和360应该对自己的用户负责,消费者应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软件。”姜奇平说。而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姜奇平认为,“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状况也不可避免,但我主张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有良性竞争,合作共赢。”

卸载了360,谁来保证我们电脑的安全?不用QQ,我们聊天怎么办?昨天,某网站资深编辑对360和QQ两家企业互不兼容的交锋提出了问题。两虎相争,用户倒霉。“对于如此多的QQ付费用户,腾讯让他们说不用就不用?360公司虽有不妥之处,但腾讯应该考虑用户的权益。”

律师说法

收费用户可以起诉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宣子翀对记者表示,腾讯此举有待商榷。“腾讯属于具有一定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此举让用户二选一限定360用户,并安排用户选择购买已指定经营者(金山等)的商品。这就有利用QQ的独占地位优势,影响了360的公平竞争的嫌疑。” 宣律师表示,腾讯此举对于他的付费用户来说是有问题的。“付费用户花钱就是用来购买腾讯提供的服务,付费的时候腾讯并没有声明不能使用360,现在却额外提出要卸载360软件,否则不再提供产品。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成为QQ付费用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诉腾讯违约,要求腾讯提供原来提供的网络服务或者产品。” 对于双方愈演愈烈的竞争举措,宣律师表示,希望有第三方来监管。另据了解,9月底,360称腾讯QQ窥视用户隐私文件,由此引发360与腾讯两家公司的争端,最终升级为官司。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获悉,该院已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一案。

腾讯的两封信

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QQ用户: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一、保障您的QQ 帐户安全

近期360强制推广并胁迫用户安装非法外挂“扣扣保镖”。该软件劫持了QQ的安全模块,导致了QQ失去相关功能。在360软件运行环境下,我们无法保障您的QQ帐户安全。360控制了整个QQ聊天入口,QQ所有数据,包括登录帐户、密码、好友、聊天信息都得被360搜查完,才送还给QQ用户,相当于每个用户自家门口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进门都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自己家门。我们被逼迫无奈,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保护您的QQ帐户不被恶意劫持。

二、对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说不

360屡屡制造“QQ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对QQ的安全功能进行恶意污蔑。事实上QQ安全模块绝没有进行任何用户隐私数据的扫描、监控,更绝对没有上传用户数据。目前我们已经将QQ安全模块代码交由第三方机构检测,以证明我们的清白。

更甚的是,360作为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竟推出外挂软件,公然站到了“安全”的对立面,对其他公司的软件进行劫持和控制。这些都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

三、抵制违法行为

任何商业行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而360竟然采用“外挂”这种非法手段,破坏腾讯公司的正常运营。

360已经在用户电脑桌面上对QQ发起了劫持和破坏。我们本可以选择技术对抗,但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不能让您的电脑桌面成为“战场”,而把选择软件的权利交给您。

十二年来,QQ有幸能陪伴着您成长;未来日子,我们期待与您继续同行!

腾讯公司

2010年11月3日

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致QQ用户的第二封信 2010年11月04日09:30腾讯科技

字号:T|T

亲爱的QQ用户:

这是一个无眠之夜。是我们腾讯人度过的最痛苦和最难过的十几个小时。我们知道,在做出那个艰难的决定之后,将要直面一些用户的吃惊与不解,指责,痛骂甚至背离。我们也知道,即使你们已经做出选择,仍然会心存疑问:腾讯的反应,何至用如此激烈的方式?

在此,请听我们诚恳地再道一声歉,为所有可能给你造成的困扰和顾虑,这样的困局,我们同样难以承受。我们清楚地记得让用户有安全稳定服务的庄重承诺,也记得12年来为了产品进步而辛苦努力的日日夜夜。如今,我们宁肯背负可能的骂名,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来表达的原因,是因为任何的劝说,舆论,正义的声音都无法遏制360没有道德底线的破坏和窃取,是因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我们的身后,是悬崖万丈!

是因为,我们看到360肆无忌惮欺压同行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早已不是两家公司的恩怨,需要有大是大非的判断,需要引起整个行业乃至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朗朗乾坤下,回到以用户利益至上的互联网发展正道。否则,只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而最终受损的是你,是他,是每个热爱我们,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是整个在勃勃兴起,谋求健康发展的互联网行业。

而一切皆有缘起。

两年之前360安全卫士曾是腾讯公司尊重的产品,多年积累才进驻了2亿用户的电脑,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云查杀”网络。这种“云查杀”模式的指令来自服务器后台,在远程遥控安装在2亿台电脑里的360安全软件。这甚至是连微软、谷歌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的超级能力。

但实际上,当360安全卫士的第一位创始人在2008年离职之后,360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利用这种远程遥控的方式,破坏一切竞争对手的任何软件!它们的名字包括金山、瑞星、可牛、遨游、百度、阿里巴巴,卡巴斯基以及腾讯QQ。在过去几年内,这些公司都把360告上了法庭。

您自然要问,能够把这么多公司激怒的一系列恶行,为什么可以毫无忌惮,为什么可以逍遥法外?

回望中国互联网仅仅十余年的发展,整个行业的立法难免跟不上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而结果有二:其一,还没有权威的专业机构能对非法的技术手段做出快速的鉴定,比如360所使用的“云封杀”技术;其二,即使对于证据确凿的犯罪,也未能给予足够的惩罚。至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的违规罚款都只在数百万元。试问,区区数百万元能够对收入动辄上亿的企业有足够威慑力吗?难。

这也造就了敢于践踏法律的公司。流氓软件的始作俑者在运营3721的几年里,用臭名昭著的手法欺压同行并输掉好几起官司,但仍然顺顺当当以1.2亿美金出售。

作为一个安全软件,从技术角度讲,对整个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控制力,正因如此,安全软件必须要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平和正直,而我们忧心地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360利用自身安全软件对系统至高无上的控制力,不断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打击同行,践踏法律。

不仅如此,360更是欺骗那些对网络技术不够了解的网民,因为它的手法相当具有欺骗性。360打着“安全”的名义,以“恐吓”的方式胁迫不明真相的用户卸载掉360的竞争对手。过去两年,国内几乎所有浏览器都遭到了360“感染木马”名义的恐吓,国内几乎所有杀毒软件都遭到360发出的“过期”、“安全隐患”的打击,360杀毒因此一家独大。

现在,360作为安全软件控制了整个QQ的聊天入口。QQ的所有数据包括登录账户、密码、好友、聊天信息都得被360过滤之后才送还给QQ用户。这相当于每个用户自家门口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进门都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自己家门。而且这个非法“外挂”在360安全软件的包庇下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

万般无奈,我们只能用躲避360的方式,才能保护QQ帐号不被恶意劫持。亲爱的用户,您能明白吗?很多愤怒的网友指责我们“霸道”,很多信任的网友说我们“太笨”——可是,亲爱的用户,我们今天面对您,道一道我们心底的苦衷。

我们只是在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去发起一次呼救。若没有这次呼救,6亿QQ用户的隐私和网络财产,都将被劫持并掌握在一家没有道德底线的公司手里;若没有这次呼救,不仅QQ会像瑞星、金山、可牛、遨游、卡巴斯基那样无辜的倒下去,接下来,所有进入360战线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倒下去;若没有这次呼救,不敢想象当360 纯熟地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控制着用户电脑每一个角落的时候,还有没有正义的力量可以再与之对抗!

“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这股凶恶而蛮横的力量不仅是金山、瑞星和QQ们的噩梦,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噩梦。请你相信,我们以如此惨烈的方式,不只是为了对抗一个公司的恶行,而是以自残的方式,来引起全行业、全社会的关注,来呼唤行业立法的加速和网民知情权的觉醒!所幸,您既然看到了这封信,就表明我们的目的正在达到;您既然发出了疑问,我们就对您的安全和这个产业的未来多一份信心!

最后,我们再次诚挚地呼吁360及时刹车,停止对行业中合法公司的侵犯,向全行业和用户道歉,并且承诺给用户一个公正,公平,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来自由选择合法软件。

尽管有用户一时对我们强烈质疑,但我们坚信邪不压正,时间最终会让用户明白真相,正义的信念必定让我们最终获得用户的支持和认可!

腾讯公司

2010年11月4日 第三方反应

10月27日,金山、百度、腾讯、傲游、可牛等公司联合发布“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11月4日,金山安全和卡巴斯基分别宣布对自己的杀毒软件产品免费一年。

11月4日,人人网推出“QQ劝架补丁 V1.0”同时为人人桌面添加广告词“下载人人桌面(兼容QQ、360,聊天没压力)”

第二篇:腾讯科技案例

对于中国网民而言,腾讯QQ也许是他们最熟悉的互联网产品。数亿的注册用户数,将近80%的市场占有率,证明了腾讯公司在中国互联网IM产业的霸主地位。作为一个成立只有几年时间的公司,腾讯是怎样创造这个奇迹的呢?让我们从腾讯的发展历史中寻找腾讯的成功之处。

一、腾讯公司的发展历史

1、腾讯的起步

现任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1997年,马化腾第一次认识了ICQ,一见面,他便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同学张志东合作,在深圳注册了深圳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从此踏上了创业征途。最初,马化腾和张志东只是想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一个无暇顾及的副产品。当时为了能赚钱,他们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对于腾讯来说,只要公司能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2、腾讯的危机

1999年初,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1999年,网吧在国内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以后,OICQ独特的离线消息功能和服务器端信息保存功能,在实用性上要比只有本地保存功能的ICQ更受用户欢迎。QQ当时并没有直接为马化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想靠OICQ顺手牵羊捞点“外快”都不可能,IT界的精英们也根本看不起这个“小玩意儿”,认为整天摆弄这个没多大出息。

当时马化腾自己对QQ的市场潜力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QQ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在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也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当时既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了,马化腾四处“求爷爷”一般地寻求融资渠道。

3、腾讯的起飞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网络公司成了风险投资者的宠儿,国内著名的网络公司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纷纷得到了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马化腾在准备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旅途。一轮接一轮的谈判不仅使火烧眉毛的马化腾口干舌燥,而且使他对QQ的命运越来越担忧。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马化腾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IDG和盈科数码以各占腾讯20%股份的出价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从此,腾讯正式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2000年8月,腾讯同广东移动合作,从而使腾讯扭亏为盈,实现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此后,腾讯相继推出广告业务、移动QQ业务及付费QQ会员制。2001年年底,腾讯实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是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倍多;2003年,腾讯的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2年又翻了一倍多。

4、腾讯的扩张

2004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腾讯控股(0700.HK)公布2004年业绩财报,腾讯实现营业额11.44亿元,同比上升55.99%;实现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大增38.6%。而在腾讯公司的营业收入中,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营销手段越来越灵活,商业模式越发成熟与稳健。与此同时,腾讯QQ的注册用户数也大幅度地逐年递增。

目前,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构建了QQ、QQ.com、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腾讯有QQ.Com门户、QQ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年初收购的Foxmail电子邮件;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面,腾讯推出的个人博客Q-Zone将与腾讯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pet(宠物)和QQGame(游戏)QQMusic/Radio/LiveTV(音乐/电台/电视直播)产品,另外对手机用户提供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专门为腾讯用户所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

5、腾讯的未来

未来,腾讯的目标是为全中国的用户提供在线的生活,他们希望这种在线生活就像水和电一样真正为大家每天进行服务的。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

二、腾讯公司的成功之处

1、以IM为核心

腾讯公司是以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IM)发家的,他们在国内网民大都还不知道什么是IM的时候,第一个把IM引入中国并开发出了中文版本的IM软件:QQ。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腾讯成功地将QQ在中国互联网内大规模地推广开来,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用户。同时由于IM的技术及使用特点,对用户具有极大的粘性,从而腾讯培养了大量忠诚度相当高的用户,在此后一直占据着中国IM市场的几乎垄断的地位。分是拿自己N久以前的一些看法展开来写的,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原因说是运气太好。而马化腾总结说,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4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几年来,腾讯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工作,是国内惟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马化腾的专注,就是腾讯的专注。正是这种以IM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使得腾讯在建立初期明确以IM为发展方向后能集中资源和精力,不断完善QQ功能,扩展与QQ相关的各种产品与服务,为其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依托庞大的用户群,腾讯产品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品牌效应逐渐发挥作用,大量网民被绑定在腾讯打造的这个网络社区平台上。当腾讯开始广泛涉及互联网的各种领域时,这种用户依赖度的优势便突现出来,让腾讯在IM外的多个互联网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2、“拿来主义”管理、定位等方面的知识。论文没花太多时间

可以说,借鉴别人的产品、创意,通过自己的加工推向市场,这种“拿来主义”是腾讯成功的关键。QQ的前身OICQ便是当时国外流行的聊天软件ICQ的中国版,马化腾将这项技术与产品几乎原封不动的移植到QQ上。其后,腾讯又在QQ上推出了QQ秀,这项技术最早

是从韩国来的,2004年在韩国达到顶峰。而Qzone则是由韩国的“赛我”而来,它与QQ的结合使其推出后大受欢迎。QQLive也是一样的,PPLive等国内网络电视的兴起引发了网络视频直播的热潮,QQ便将其整合进了QQ。类似这样的在QQ上集成的应用还有很多很多。除此之外,腾讯还善于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成熟或新兴的技术,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一举占领该产品的市场制高点。像QQ交友在SNS领域、Qzone在BLOG领域、QQ.com门户在综合信息网站领域,以及腾讯的各种网络游戏,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HOTMAIL在电子邮件领域、拍拍在电子商务领域、搜搜在搜索领域也是异军突起。QQ最近设立的QQ实验室在目前看来,更多的作用在于搜集新的技术、产品、应用,以便为QQ所用,将“拿来主义”发扬到底。

虽然腾讯一直强调自主创新,可是目前腾讯的产品大多数还是借鉴模仿的多,真正的创新应用少,但是这并不妨碍腾讯不断地推出优质的新产品与服务。甚至在进入一些新的互联网领域时,由于资金、技术、用户群等方面的优势,腾讯能够从竞争对手处抢夺相当多的用户,以后来者的身份变成该领域的老大。这样的成功更促进了腾讯对于“拿来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3、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

2000年8月,腾讯同广东移动合作,从而使腾讯扭亏为盈,度过难关。以移动QQ为首的一系列无线服务,给腾讯和中移动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使得腾讯得以腾飞。可是好景不长,在中移动打造价值产业链的过程中,中移动瞄准了移动IM的巨大市场,推出了自己的IM产品:飞信。这对腾讯是极大的冲击。因此,腾讯很快调整了营销模式,逐渐摆脱对于移动运营商的依赖,将目光更多的投回互联网,不断扩宽收费途径,推出了大量的收费服务,使得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为腾讯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和中移动的合作是当时的救命稻草,腾讯应当更重视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更多的用户使用的还是互联网上的产品,因此立足于互联网的营销手段能使腾讯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腾讯在这上面的营销也是相当的成功。他们围绕QQ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同时制定了完整而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从基本的QQ会员、QQ秀等服务,到QQ空间、高级交友等扩展的服务,甚至将作为稀有资源的QQ靓号作为收费项目,无一不显示出了腾讯的精明。写,前半部分都是网络上找来的资料,后半部

现在,腾讯的营销之路越走越宽。腾讯已形成了互联网业务、无线和固网业务、广告业务、企业服务和品牌授权等五大业务体系。相信这种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能为腾讯的持续发展提

供源动力。

4、极强的前瞻力

在上世纪末,中国兴起了互联网热潮,许多网络的创业者纷纷做起了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当时流行的网络应用,想要马上淘到金子。马化腾却选择了相对不那么流行的IM。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网络当初的那些创业者被纷纷淘汰时,马化腾不仅在互联网行业站稳了阵脚,而且还能高出对手一筹。怎么样,也就稍微了解了一点竞争分析、企业

凭借着一贯的奉行的“拿来主义”,腾讯发现了许多互联网新兴的技术与应用。在这些技术

与应用尚未真正被网民广泛使用时,腾讯就已经嗅到了里面的巨大商机。于是,腾讯将他们借鉴而来,化为己用,探索出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先人一步试水市场。当竞争者开始真正发力的时候,才发现腾讯往往已经走在了前面。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很多互联网应用上腾讯并不是原创者,但他们却能比原创者做的更好。而现在,腾讯正磨刀霍霍,正准备在3G、网络视频等领域大展拳脚。

同时在营销上,腾讯也表现出了高超前瞻力。根据腾讯最近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一方面看到了腾讯的无线增值业务受移动运营商的影响将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故而积极的寻找替代和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对互联网增值业务和网络广告业务的前瞻使得目前腾讯的收入稳定增加,利润率也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另外,腾讯开始举办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全体网民的创新大赛,目的就是要从中挖掘互联网中的新技术、新应用,同时发现人才、储备人才。这一切,都反映出腾讯极强的前瞻力,这将引领腾讯在未来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内越做越大,越走越远。

第三篇:腾讯案例分析

员工管理管理 案例分析报告腾讯起诉员工竞业限制案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1.公司简介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成立十年多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

2.案例陈述

11月10日消息,继珊瑚虫QQ案后,腾讯的又一桩诉讼引起了社会的关注。11月6日,“腾迅QQ把员工告上法庭,两年内不许踏足互联网”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不胫而走,帖子披露一批技术人员遭到了腾讯的集体起诉。随后腾讯官方也证实了案件正进入司法程序,并将于12月26日首次开庭。

与竞业禁止相关的案例最近几年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200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就原金蝶公司员工廖建华违背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一案作出宣判,判决廖建华继续履行保密及竞业限制义务,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在与金蝶存在商业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工作,并应支付违约金。而现任google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博客)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后,微软公司也曾将李本人和Google公司诉上法庭,后三方私下达成和解。

对被诉员工来说,老东家的起诉让其感到无比的愤慨,同时面对强大东家的诉讼,心理难免忧心忡忡;对于腾讯公司而言,“这些跳槽员工把大量的技术和商业机密带到竞争对手”,长此以往将给其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挖角公司”而言,享受偷袭得手快感的同时,如何给跳槽员工善后也将是一个难题。

三个主角,一出好戏,正在精彩的上演„„

15名员工遭遇集体起诉

11月5日,对于刚从腾讯离职的“回头是丫”(网名)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日子。村里年迈的父母急促的电话,让“回头是丫”从另觅得高就的喜悦中惊醒过来。他被告知已被昔日的东家腾讯公司告上了法庭,令其更难以接受的是,法院的传票让村里的亲人遭到了莫大的恐慌,“希望就这样突然之间天崩地裂了,一辈子没见过传票的乡亲们都在传说我在外面犯了法”。

根据传票的内容,腾讯公司已正式向深圳福田法院起诉“回头是丫”,原因是其跳槽新东家后违反了入职时签订的竞业禁止条款。

“回头是丫”在其在天涯发布的贴中回忆称,在毕业后加入腾讯时确实签了劳动合同,合同中也有竞业禁止的约定:“双方劳动合同第7页约定:乙方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自离职之日起2年内不得在研究、生产、销售或维护甲方经营范围的同类产品与服务(包括即时通信软件产品、通信聊天交友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网络电子游戏、网络娱乐、互联网信息资讯、其他网络产品、其他通信产品、其他软件产品等)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也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间接地为这些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或提供服务。”

后来“回头是丫”发现,不光是他自己收到了腾讯公司的传票,其他一些从腾讯跳槽到竞争对手的技术人员也遭遇到腾讯公司的起诉。据腾讯公司公布的数据,此番诉讼包括“回

头是丫”在内共有15名跳槽员工。

让“回头是丫”纳闷的是,从腾讯离职跳槽的员工不下数百上千,为何唯独对他们15人进行了起诉。此外,对于腾讯公司声明表述的已经支付竞业禁止的赔偿,他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福利”。

企鹅为什么“咬人”?

对于离职员工竞业禁止赔偿的质疑,腾讯方面给予的解释是公司劳动合同中已文明规定了的赔偿条款,“员工在职期间,每个月工资中的200元视为公司给予员工的竞业补偿费用”。

在集体诉讼案被曝光后,腾讯公司随即就发表声明表示:“这些跳槽员工带走大量的技术和商业机密,到新公司后依然毫无顾忌的从事与其在腾讯完全类似的工作,给腾讯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了极大困扰。腾讯不得不采取法律行动,保护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内部知情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该诉讼实际上并非单纯的竞业禁止,其背后还隐藏了长期竞争对手从腾讯挖角的难题。

该知情人士援引腾讯内部员工的话说,从去年以来,有家还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就开始从腾讯大肆挖人,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只要能找到联系方式的,都会通过猎头大面积的电话联系,有些核心的研发部门,甚至整个部门都接到过类似电话,动辄就许以高于目前2-3倍的薪酬以及未来上市后可兑现的期权。另据消息人士透露,腾讯最近相继有近百名员工跳槽到几家与腾讯有竞争关系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希望通过集体诉讼的办法来警示内部员工,防止更多“集体跳槽”事件发生。

该消息得到了腾讯公关部相关负责人的证实,“最近一段时间,某些公司为了谋求便捷发展,不断对腾讯员工进行恶意挖角,导致了腾讯所投入巨资的一些研发项目搁浅、商业机密流失。”

据该负责人透露,每个进入腾讯的员工都可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商业机密,所以公司的竞业禁止条款对每个员工都是适用的。“但是公司相信每一位同事都具有正直尽责合作创新的腾讯价值观,不会做伤害公司和同事利益的事情,虽然条款在,但我们尽可能不动用这样的条款。”

幕后挖角公司浮现?

在各界纷纷猜测该诉讼终究会以何种方式告终的同时,大家关注的重心是哪家“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对腾讯进行了集体挖角?

业内专家向网易科技分析表示,国内互联网行业未上市又能让马化腾老羞成怒的对手并不多,一些新兴的SNS社区与腾讯的用户重叠度较高,而规模较大的只有校内网和51.com。

不久前的互联网大会上,51.com CEO庞升东在接受网易科技专访时表示,从市场区别来看,51跟腾讯的用户的重联度比较高,而过年前后将推出的棋牌类休闲游戏,腾讯也是主要的对手。“所以腾讯无论现在和未来都是51的最大竞争对手”。

“的确近期有十多名腾讯的员工跳槽到我们公司,其中已经有数名接到法院的传票”

51.com 副总裁黄绍麟(博客)接受网易科技调查时透露,不过他很快就否认了51.com存在恶意挖角腾讯的意图,“这些员工都是自发到51.com来发展的,我们没有任何故意的行为。腾讯也有很多的员工跳槽到百度和迅雷,不光是51.com”。

此外黄绍麟还表示,他至今还没了解到这些新来的技术员工详细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很基层的技术员工,不可能接触到什么核心的商业机密”。

黄绍麟承认,腾讯的诉讼已经影响到了刚跳槽到51.com的工作状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他们的心情。“我们希望按正规的程序来处理相关的诉讼,不过跳槽过来的员工职务安排情况不会受到诉讼影响。”

3.焦点问题分析

一、竞业限制补偿的问题。

腾讯的前员工在文章中提到,其从腾迅离职至今,该公司从来没有提起过给其竞业限制补偿。这个说法的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如果单位没有履行竞业限制补偿的义务,员工也就解除了合同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

对照开的内容:“员工在职期间,每个月工资中的200元,视为公司给予员工的竞业补偿费用。”这种约定本身就与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相矛盾不具有法律效力。作为竞业限制补偿应当是在员工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在竞业限制期间用人单位逐月支付的补偿费用。用人单位在员工在职期间支付这笔费用本身就不具有竞业限制费的性质,这笔费用实质上应当属于腾讯公司给予员工的保密费。

如果确认腾讯公司在相关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费在员工在职期间支付,那么首先要考虑两个条件:

(一)员工在职期间的工资应当与本行业员工的工资相同,而不能任意的将工资中的一部分作为竞业限制费来支付。

(二)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补偿费按年计算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三分之二。只有将上述两项费用合二为一在在职期间支付,才能认可双方约定竞业限制补偿费在工作期间支付的效力。

二、竞业限制的范围问题。

根据该员工的文章,其与腾讯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确实有竞业禁止的约定,条款是这样说的:员工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自离职之日起2年内不得在研究、生产、销售或维护甲方经营范围的同类产品与服务(包括即时通信软件 产品、通信聊天交友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网络电子游戏、网络娱乐、互联网信息资讯、其他网络产品、其他通信产品、其他软件产品等)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与腾讯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也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间接地为这些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或提供服务。

因为QQ软件的用户粘性极大,因此该公司的产品几乎涉及互联网的每一个方面,作为公司,显然希望把范围扩的大一点。而员工则会认为此条很不公平,因为根据此条,其几乎不能在任何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进行工作。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通过条文看此案,对于是否构成竞业禁止的问题,法院肯定也会根据员工在腾讯工作期间的工作性质,以及其新工作的性质来确定两者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如果确实存在,才会适用相关的竞业限制法规。

三、被告是否为竞业限制的对象?

从离职员工在博客上公布的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离职员工还是公众都有一种误解,即基层的员工都不应当成为竞业限制的对象。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到底被告是否是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人员,还值得商榷。

对此问题,笔者在此也要建议腾讯以及其他类似的公司完善一下公司的劳动合同。首先,应根据劳动合同法加入竞业限制补偿的条款,其次,竞业限制条款的具体内容可以制定的更人性化一点,比如在合同中列明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然后在竞业限制条款中相对应的加入员工离职后不得到在新公司从事与原工作内容和职责相关联工作的内容,这样更合理,员工的感觉显然会更好一点。

最后,腾讯公司此次起诉员工的案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确实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商业秘密侵权严重,国内高科技企业对于保护自身商业秘密有迫切要求,而另一方面,劳动者对于企业过于强势的维权举动存在很大不满。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除了法规的完善,也要求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

腾讯针对离职员工等类似的关于“竞业限制”的诉讼,都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而一位腾讯内部员工私下透露,“公司这样做,主要也是想对现有员工起到警示作用。”

4.思考总结

关于竞业限制协议,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竞业限制协议对期限、范围、地域、补偿金和违约金等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应该如何处理呢?(2)用人单位未按约支付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协议是否有效?(3)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并支付违约金后,是否还需要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继续履行协议呢?(4)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原因会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吗?(5)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下限;(6)劳动者违约的违约金上限。

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门规章对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1)用人单位未按约支付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协议无效,劳动无需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并支付违约金后,仍然需要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继续履行协议;除非协议已经无法履行,或者履行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

3)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协议无效。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不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4)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不得低于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1/2。另外,如果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不明,可以考虑通过地方法规作出有关处理方法的规定;关于违约金上限问题,可以在司法实践中按照合理原则确定,也可以在地方法规中规定。

5)另外,支付时间可以规定为“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即为竞业限制期限之内;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以后不能就业或限制从业期间的补偿,系劳动者离职后方产生的补偿费用,属于补偿金性质,其与劳动报酬二者性质完全不同,支付依据也不同。工资及福利待遇中显然不能包含一个离职后方产生的费用,就如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不能约定包含在工资中一样,竞业限制补偿金也不能包含在工资中。

6)关于支付方式,可以规定为“允许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中对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进行约定”。这样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既解决了按月支付时操作不便产生法律风险的困扰,又避免了一次性支付时可能带来的经营成本的提高。而对于劳动者来说,既避免了领取时的不便,也能够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参考文献

[1]吴圣奎,离职竞业限制的自由约定和法律规制——兼评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黄能权,完善《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制度的法律思考,硕士学位论文

[3]中国劳动资讯网

第四篇:公关案例

公关案例:近日,丰田汽车公司因油门踏板踩放不顺的潜在问题,决定扩大在美国市场上召回范围,使在北美的丰田汽车召回数量上升到590万辆。丰田公司也将召回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丰田进口车4万辆和国产车7.5万辆。同时,也在考虑召回欧洲市场上近200万辆丰田汽车。这样,卷入“踏板门”而召回的丰田汽车数量将达800万辆之巨,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汽车产品缺陷召回事件。丰田召回事件始末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一系列召回行动给公司经营和品牌造成重大损失,而事件隐患多年前就已埋下。以下是2000年以来丰田召回事宜相关脉络。

2000年,丰田实施“打造21世纪成本竞争力”战略,计划把180个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削减30%,2005年前节省成本100亿美元。

2004年,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协助下,丰田把有关汽车突然加速的调查范围局限于瞬间加速案例上,排除突然加速超过数秒或司机有踩刹车动作案例。

2006年,随着全球范围召回案例猛增,时任丰田公司总裁渡边捷昭为“质量小故障”道歉。

2007年3月,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启动对丰田汽车油门踏板嵌顿问题的调查。同年9月,丰田召回5.5万个脚垫。

2007年下半年,美国州农场保险公司通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称丰田汽车相关的事故“显著增加”。

2007年12月,丰田在美国销量超越福特汽车,仅次于通用汽车。2008年,丰田超越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老大”。2009年6月,丰田章男取代渡边捷昭,出任公司总裁。11月26日,丰田在美国召回420万脚垫有问题的汽车。

12月15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官员前往日本,敦促丰田迅速采取行动。2010年1月16日,丰田通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美国零部件供应商CTS集团生产的油门踏板存在缺陷。

1月21日,丰田宣布召回美国市场8款230万汽车。

1月25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通知丰田,后者有法律义务暂停销售召回车型。第二天,丰田宣布暂停销售8款车型。

1月27日,应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要求,丰田进一步召回110万辆脚垫缺陷汽车。1月29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启动对CTS所产油门踏板的调查。2月2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开始调查丰田电子油控系统。

2月3日,美国运输部长雷·拉胡德呼吁丰田车主“停驾”,稍后收回这句话。丰田称,正在调查2010年款普锐斯相关投诉。

2月4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开始调查针对普锐斯刹车问题的100多起投诉。

2月5日,“雪藏”近两周后,丰田章男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质量监理小组。

2月9日,丰田宣布召回近50万辆普锐斯及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2月10日,丰田开始修补普锐斯的制动系统。

分析

丰田本次的汽车召回事件对丰田来说却演化成一场致命的危机,接二连三的召回、质量问题曝光让丰田成了全球的众矢之的,从而引发出世界各国对丰田汽车,甚至对日本产品的怀疑。丰田汽车销量在各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就目前来讲,公众对丰田”负责任”的召回事件并不怎么领情,也不怎么体谅.在美国,甚至严重到丰田章男去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接受质询.在中国这个大市场,虽然没有到接受国务院质询的程度,但是消费者都普遍对丰田汽车的质量产生怀疑.丰田的信誉度大大降低.2月5日,“雪藏”近两周后,丰田章男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质量监理小组。2月末三月初,丰田章男亲自去美国接受质询,向公众道歉.接连又来中国发布新闻会,郑重其事地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接受了央视财经记者芮成钢的采访.希望这些能体现丰田的诚恳和负责任的态度,从而来挽回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而遗憾地是煞费心机的危机公关最终还是没逃过失败的结局.虽然这一切似乎将危机公关处理地很到位,但实际上只是滞后的弥补措施罢了.丰田在危机过程中存有故意隐瞒事实的情况。在一系列质量问题发生后,面对美国车主接连不断的投诉,丰田采取了“令人震惊的遮掩”计划,误导政府监管者和消费者.从2009年11月已开始不断出现召回事件.但是直到今年2月才引起丰田的关注,才真正启动了危机公关.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丰田章男虽然一再道歉,表现非常谦恭;但有一点他坚持不松口,那就是车辆突然加速的原因。按照他的解释,丰田车突然加速,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脚垫问题,另一是油门踏板问题,与丰田的电子控制系统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他坚持认为这不是产品品质的问题,而是经营者的素质问题,提出要在追求规模扩张、产品控制和控制成本方面寻求一个均衡点.丰田章男在央视财经记者芮成钢的采访中说道,他们在追求销量的同时,没有做到同时提升造车人的素质,没有遵循”造车先育人”的理念.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新中国时期的”大跃进”.有目标本身没错,但欲望却是可怕的.欲望总能让人遗忘一些原本重要的东西.根据报道,”召回门”使丰田销量大大下降,不仅被卸掉了世界第一,甚至连原先的位置都保不住了.我认为丰田修补形象的最佳策略是道歉、透明和及时披露修补缺陷方案。而这些可能引起丰田企业管理、公司控制方面非常大的改革。我觉得如果真的要刹车愈演愈烈的”召回门”,改革是必要的.说不定这场危机还会是个契机.当然还必须强调的是公共关系观念是丰田努力的方向.思考方向

公共关系状态: 即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

看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首先要看公众对组织的知晓与否,知晓程度决定公众对组织的喜爱与否,喜爱程度决定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公共关系状态的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二是公众对组织评价,三是组织内部的基本情况。各类新闻报道、评论的内容和观点。产品销售和服务情况的分析

“意见领袖”的态度和意见。

公共关系活动: 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一个组织长期进行社会交往、沟通信息、广结良缘、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它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新闻发布会、产品展示会、社会赞助、广告制作与宣传、市场调查、危机公关等

公共关系观念: 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公众导向。公众导向观念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1)塑造形象的观念;(2)提高信誉的观念;(3)服务公众的观念;(40互惠互利的观念;(5)协调沟通的观念;(6)全员公关的观念;(7)立足长远的观念;(8)注重效益的观念。

第五篇:公关案例

澳洲的东北海岸,有一个总面积约34万8千平方公里,一九八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这就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的旅游地,2009年之前,如果随意问一个中国人知道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吗?十之八九的回答是:“不知道”。但知道袋鼠、悉尼歌剧院。但这一切自2009年3月后就改变了。因一则不一样的“招聘广告。”

2009年3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为了推广风光独一无二的大堡礁,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小岛管理者”。广告文案的全部内容是: ◆招聘职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堡礁看护员 ◆工作时间: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职位薪酬:15万澳元/半年

◆其他待遇:提供豪华住宿,来回工作地及申请人居住城市的机票、合约期间内的保险、工作期间往来大堡礁水域其他群岛的交通等费用。

◆申请条件:年满18周岁,英语沟通能力良好,热爱大自然,会游泳,勇于冒险尝试新事物。申请人需上网填妥申请表,上传自制60秒英文短片,说明自己是该工作最适合人选的理由。◆工作内容:

1、当选者每日与白沙、碧水、艳阳为伴,探索大堡礁各个岛屿;

2、每周通过更新博客和网上相册、上传视频、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向外界报告自己的探奇历程;

3、看护员还需要喂海龟、观鲸鱼,并担任兼职邮差,这可以让他或她有机会乘坐水上飞机从高空俯瞰大堡礁美景。另外,还有帆船航行、潜水等多项活动。

这一份全球招聘广告发布以后,立即成为全球热点新闻,全球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并被炒成“全世界最幸福的工作”,当然,大堡礁也在一夜间闻名了全球,可以说所有热爱旅游的人恐怕无人不知,否则真得“OUT”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关活动。首先,用AIDA模型来分析;

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暴发的一年,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由此欧美诞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纷纷裁员以降低运营成本,澳大利亚也是此次金融危机受冲击比较大的国家之一。就在“失业”、“找工作”成为2009社会关键词,就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苦苦寻觅一份稳定、幸福的工作时,大堡礁面向全球高薪招聘护岛员,并且人人都有机会获得这让人羡慕的工作。不但非常吸引眼球,而且迎合了社会语境。

 广告中关于工作内容这样写到:当选者每日与白沙、碧水、艳阳为伴,探索大堡礁各个岛屿;看护员还需要喂海龟、观鲸鱼,并担任兼职邮差,这可以让他或她有机会乘坐水上飞机从高空俯瞰大堡礁美景。另外,还有帆船航行、潜水等多项活动。无论是喂海龟、观鲸鱼、还是乘坐水上飞机、帆船航行、潜水等项目正是大堡礁的主要旅游项目,也是大大堡礁景区的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项目。白沙、碧水、艳阳恰恰说明了大堡礁美丽、纯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大堡礁看护员与其说是一份工作,不如说是一种倒贴钱的旅游体验。工作之轻松,工作环境之安逸,工作内容之丰富多彩,对于旅游爱好者,乃至普通人,都是相当大的诱惑,这很大程度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兴趣。基于这两点,这则“招聘广告”成功地引起了大众尤其是旅游者对大堡礁的关注(attention),激发他们对大堡礁的兴趣(interest),使他们有了想去了解大堡礁的期望(desire),通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上积极主动地寻找对自己有效的热点等一系列活动(action),这样就加深了大众对大堡礁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大堡礁的知名度,达到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的目的。

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活动本身的新颖、简洁、低成本、高效率。大堡礁的这则招聘广告的独特表达策略就是把岛上的特色旅游项目以受聘人的工作内容展现了出来,从自然风光到特色旅游项目,再到住宿以及一些拓展性的多元活动。相对于很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在营销推广时用高举高打的广告,公关为旅游者创造了旅游目的地亲密沟通的机会,也能够吸引外界传媒、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上找到对自己有效的热点,从而引发注意和共鸣,让目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关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淡漠变为积极,传播层度自然较广告更深远,传播效果也更加明显。

下载陈雪 腾讯VS360公关案例(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雪 腾讯VS360公关案例(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关案例分析

    公关案例分析4:长城饭店的日常调查一、案例介绍北京长城饭店是1979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三家中外合资合营企业。1983年12月试营业,是北京6家五星级饭店中开业最早的饭店,......

    公关关系案例

    公共关系职能:输出信息,扬名立善 长城饭店公关案例 长城饭店是北京的一家四星级饭店,在豪华饭店林立的首都,开业之初的长城饭店只能说是个“无名小卒”。1984年初,长城饭店开业之......

    3.2公关案例

    1.建设型企业公关策略 现在,企业一般把开展建设型企业公关活动放在开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或者放在更换厂名、改变产品商标或包装的时后。 案例:例如上海市“稳得福”烤鸭店,是一......

    公关案例分析★

    海底捞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首先事件回顾: 2011年8月22日 信报报道《记者卧底"海底捞"·揭秘》,直指骨汤勾兑、产品不承重、偷吃等问题,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一直人类无法阻止的海底捞......

    公关策划案例

    公关策划案例项目背景:宝洁旗下的产品品牌。1963年舒肤佳除菌香皂首次在美国上市,此后畅销于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舒肤佳进入中国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凭借其高质量和准......

    公关关系案例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企业都是怎么回应的? 在央视315晚会爆出大批企业存在质量问题后,被批企业做出了不同的回应。来自食品观察家的文章总结了这些企业的回应: 央视:尼康D600“黑点......

    注意力公关案例

    注意力公关 公司简介: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公关顾问公司之一,中国公共关系行业TOP20强企业。在行业案例评比中,多次荣获金奖及银奖,麇集业界精英150......

    企业公关案例

    企 业 公 关 例案 “ 潘婷——爱上你的秀发”中国美发百年回顾展 ——潘婷润发精华素市场推广公关案例 主办单位: 咨询单位: “ 潘婷 -- 爱上你的秀发”中国美发百年回顾展 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