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

时间:2019-05-14 15:4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

第一篇: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

河南农业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练习题和模拟题集(2009年版)

注意:考试100(单选题40+多选题20+简答题20+论述题20)70%+平时30% 专题一

一、单选题

1、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思想。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2、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新阶段》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的论述 A 毛泽东 B 邓小平C 江泽民 D 胡锦涛

4、就全党来讲,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这个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是在()A 中共十二大以后 B 中共十七大以后 C 延安整风以后 D 遵义会议以后

5、()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8、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9、“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提出的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

A 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B 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 C 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D 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A 坚持与时俱进 B 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发展生产力

12、()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 可持续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发展 D 协调发展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A 个体的人 B 广大人民群众 C 抽象的人 D 公民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公平B 正义 C 发展 D 协调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公平D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江泽民提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发展 B 群众基础 C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 党的先进性

18、邓小平抓住()根本问题,并作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创新 C 实事求是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 《新民主主义论》 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 《整顿党的作风》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22、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 理论创新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是()A 人口多,底子薄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4、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A 陈云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

26、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

A “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B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 “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 D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7、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批评与自我批评 B 敢将真话,做实事 C 与时俱进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8、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 发展生产力 B 实事求是 C 敢说真话 D 解放思想

29、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A 理论问题 B 实践问题 C 政治问题 D 思想问题 30、在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理论创新 B 制度创新 C 科技创新 D 文化创新

3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A 研究 B 从实际出发 C 客观事物 D 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3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A 保持先进性 B 具有科学性 C 体现民族性 D 富于创造性

33、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3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A、实践创新 B、科技创新 C、体制创新 D、制度创新 35、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新民主主义论》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3、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统筹城乡及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A、一要吃透理论 B、二要搞清实际 C、三要解放思想 D、四要与时俱进

7、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讲求实效性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有(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 B、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千年伟人马克思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活动,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人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开过四次。2000年世纪之交,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在纽约还举行了2400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 10 评这种热潮。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这样的文字: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参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材料2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评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名列公选的千年伟人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这个真理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 11 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正因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案例讨论:

1,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3,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案例点评: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至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时日的推移趋于衰落,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 12 而被蛰居书斋的学者们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和思想者的命运。而马克思及其学说却摆脱了这一命运。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二)回望毛泽东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 13 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4 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案例点评: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 15 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 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 16 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8月1日)

案例讨论: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3,联系实际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案例点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 18 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专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武装斗争 B 议会斗争 C 合法斗争 D 地下斗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A 城市小资产阶级 B 大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农民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问题

A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 革命的动力 C 革命的对象 D 革命的前途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 封建社会 B 殖民地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6、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农民阶级的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无产阶级革命

7、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持久战》

8、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 领导权问题 B 革命对象问题 C 革命形式问题 D 革命动力问题

9、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的是()A 朱德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A 从思想上建设党 B 从作风上建设党 C 从组织上建设党 D 从制度上建设党

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

A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官兵平等的原则 C 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则 D 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 封建主义 B 民族资本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1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

A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 工农联盟 D 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5、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16、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7、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召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2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2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25、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

A、全国大陆解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C、土改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2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27、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2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9、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0、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3、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3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 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3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3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高级形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经销代销 C、四马分肥 D、个别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 两头”指的是()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D、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 28 济

7、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

8、“四马分肥”包括()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三、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简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简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6、简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洒度就极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打长沙,却退到农村,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 30 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2,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谈在中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案例点评: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 31 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 32 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经济决战”奏凯歌

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生产停顿、破产、整个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外国记者戏称:“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民党,都在等着看中国共产党的笑话。面对这样的情况,从1949年到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这场决战,从上海打响。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的十多天内,市场上投机活动猖獗,银元价格竟然上涨了5倍多。党中央亲自指派熟悉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赶赴上海,领导打击投机的战斗。经过认真研究,华东军政委员会果断决策,在6月10日下令包围和查封了上海市投机市场的总枢纽——上海证券大楼,取缔了金、银、外币计价的活动。这 33 使人民币得以占领市场,为平抑物价创造了重要条件。从上海斗争开始,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指挥,全国进行了多次平抑物价涨风的斗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是1950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贯彻执行,使全国的物价明显地稳定了下来。

在贯彻这项文件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工作十分扎实。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每晚都有电话联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大市场的国营贸易和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内容为国营贸易机构当天卖出多少粮食和纱布,买进多少,价格高低,以及私商买进、卖出的情况。领导同志每晚都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提出次日卖出价格的安排和要求,电告各大城市执行,通过各大城市的贸易价格活动又去影响各小城市的贸易、价格情况。

为了保证《决定》的准确执行,中央还召开了会议,讲明政策,做透思想工作。在开会时,广州市有位代表形象地说:“经过这次会议,我懂了,我过去在广东打仗,抓到俘虏,就送到广州完事,可现在要送北京了。每天卖货的钱,就缴国库,我们要花钱,再到国库去领”。统 34 一财政经济工作,在执行中,纪律非常严明,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确实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是“枪打出头鸟”,一经发现违法的苗头,就严肃处理,铁面无私,做到了“惩一儆百”、“寓教于惩”,而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看人下菜碟”。1950年统一财经工作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所属的西南区土产公司经理谢扶今同志(此人系长征干部,又是王明即陈绍禹的妹夫,当时王明已回国,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没有遵照财经统一的规定,把卖货所得现金上缴国库,而是自行投放,收购了猪鬃。西南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刘岱峰和西南贸易部部长王磊、副部长刘卓甫发现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批准,立即对谢扶今执行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区。广大干部无不敬服,再没有人敢于以身试法。这就使得中央规定的政策,通行无阻,一直落实到基层。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案例讨论:

1.“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如何认识这个说法,“经济决战奏凯歌”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你如何理解这个论断?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领导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 36 光辉的成就。专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建成社会主义 B 解放生产力 C 发展生产力 D 向共产主义过渡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 革命 B 改革 C 政治运动 D 阶级斗争

4、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A 实行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 C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 生产力高度发达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明确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A 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 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得物质文化生活 D 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 稳定得国内政治环境 B 四项基本原则 C 和平安定得国际环境 D 自己的发展

8、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A 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 B 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 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 我国还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 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 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 发展生产力 D 要求企业增加产品的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10、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改革 B 发展 C 依法治国 D 以德治国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高度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1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 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的是()A 马克思 B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5、社会主义本质把()摆到了首要位置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16、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的本质

A 社会主义 B 市场经济 C 实事求是 D 马克思主义

17、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A、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B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C、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发展生产力上来

1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两个阶段 A、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1、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其社会性质而言应属于()A、资本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社会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42 A、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信息化的历史阶段 C、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D、祖国统一的历史阶段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A、建立多党制

B、实行三权分立 C、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建立议会民主

24、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且不平衡 B、人口众多

C、贫富差距拉大并且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D、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富强、民主、文明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6、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43 A、中国共产党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农民

27、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A、改革开放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四项基本原则是()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2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A、教条主义

B、机会主义 C、狭隘经验论

D、资产阶级自由化

30、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四个现代化 B.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C.建立富强 民主 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D.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1、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依靠外援

C、加强党的领导 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的基本纲领 A、社会主义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革命和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重工业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高度发达、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

36、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37改革的性质是()

A 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 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 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3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0、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41、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 经济体制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科技体制改革 D 文化体制改革 4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A发展 B 改革 C稳定 D 公平

43、要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A、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稳定压倒一切

C、改革开放 D、“三个有利于”

44、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三个有利于” B、四项基本原则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力标准

4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

A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C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决定的 D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4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47、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于依赖外国并重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8、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的关系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闭关自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9、我国已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B、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C、经济特区 →沿江沿边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开放

D、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50、我国对外开放应实施的战略是()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结合 C、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D、对外出口与到海外建厂相结合

51、以下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原因的是()。

A、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先进

5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注是()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外资经济

53、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开放

54、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有:()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D、关于改革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A、就要坚持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复习题集2010案例分析版

(二)多党合作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党制度”时说: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执政党显然乐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一方说的每句话都要警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人民政协报》,2008年11月5日)

案例讨论: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案例点评:

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创造。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共产党与他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前不久,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以及地方政府工作部门行政领导职位要有占一定比例的党外干部,有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的规定,就是在新形势下对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建国后就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现在所不同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党制度被注入了更多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内容,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完善、更具独特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长征: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人类1000年》一书中将中国的火药发明、成吉思汗帝国和长征列为100件重要事件中。将长征列入,他们当然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但它表明他们肯定了长征的影响。

我们在回首长征的时候,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这一重要事件。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它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3万多中国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他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长征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千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皀永不磨灭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生死相依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那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9--292页)案例讨论:

1,材料中是怎样评述长征精神的?(在材料中用横线标出)2,长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3,从大学生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角度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领悟长征精神? 案例点评: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件事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千秋。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以长征精神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当深刻领悟长征精神、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赋予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生机;应当自觉地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续写感动时代的新辉煌;应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挫折和磨难面前永不言败,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案例讨论:

1,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及时作出反应,说明了什么?

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民众积极以各种方式投入救灾,说明什么? 3,你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并将以怎样的精神来支援救灾? 案例点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中国抗震救灾震撼世界:全民奋战,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汶川作证: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砥砺了五千年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熔铸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锻造了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不朽丰碑!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史。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的坚强信念。危难面前,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各省份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自发动员,各项爱心捐助活动有序进行„„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一起,显示出空前的团结,再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 动人场景。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山崩地裂,撼不动党和人民的团结一心;桥断路毁,挡不住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支援抗震救灾,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当代大学生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它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淀为中华民族之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反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最精彩的阐释。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才能成为现实。案例讨论: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案例点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具备了和平统一的客观必要性,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也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总揽全局着眼,高瞻远瞩地把国家发展和实现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祖国统一,归根结底是一个实力的问题。我们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在推动祖国统一上取得新进展,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壮大的结果。我们今天在实现国家统一中,面临着美国等少数国际势力或明或暗地支持台湾当局,面临着岛内分裂势力继续分裂活动,就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由于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对实现和平统一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对我们自身的事业必定发展的坚定的信心。案例讨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谈谈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案例点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着如下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外国政治家和学者一致地对周恩来的外交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威尔逊这样写道:周恩来的风度、品格和气质形成的独特魅力对见过他的人产生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富于同情心,理解他人,善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这一切结合起来,是使其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人物的 基础。首先,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体现了文明古国政治家的君子气质,如友好、正直、谦逊、耐心、优雅,体谅他人和讲求信用等,给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克松这样写道:周恩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不给人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的印象。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他忠实地保持着个人关系和政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周的外表给人以待人热情、非常坦率、极其沉重而又十分真挚的印象。”基辛格还强调了周恩来对人的体贴与关怀。威尔逊称周恩来是“少有的正直的人”。海伦·斯诺认为,周恩来宽宏大度、教养良好、明智而坦率,所以在他任总理的活跃时期东西方关系解冻是毫不奇怪的。在另一方面,周恩来的风格还表现了他在革命生涯中锻炼出来的非凡的政治家素质,如敏锐、冷静、坚韧、惊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谈判艺术。沃洛霍娃认为,这些特点使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具有“神授般的能力”:说服能力、旺盛的精力、紧张时超人的自制力、从不同渠道搜集消息的卓越的心理能力、洞察力、令人信服、合情合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使自己与社会准则协调的能力等等。尼克松和基辛格还用“冰冠下的火山”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敬重与折服。国外学者还多方面研究了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沃洛霍娃总结了四条周恩来在外交实践中的风格特点:

1、通过大众媒介和大量的“非正式渠道”创造舆论和心理传播条件;

2、为谈判作精心细致的准备;

3、利用过去的经验,力求求同存异;

4、公报文字措词谨慎以有利于将来。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本案例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点评:

这则故事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奥秘之一。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中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我过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的80%的人的积极性起来了。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兴农民。同时,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案例讨论:

(1)何为历史“周期率”?

(2)历史“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有何借鉴和启迪意义? 案例点评:

1945年7月,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同他们进行倾心交谈。本案例是毛泽东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的部分内容。应该说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所有的政权几乎都经历了始兴终亡的“周期率”,黄炎培先生看到延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到很高兴,同时也提请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始兴终亡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视和正在探索的问题,毛泽东把实行民主,看作打破“周期率”的“新路”,正是抓住了人民政权同历史上任何一个剥削阶级政权的根本区别。一代伟人毛泽东走了,他所探索的始兴终亡“周期率”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结束,跳出这“周期率”的探索过程是曲折的和长期的,打破始兴终亡“周期率”也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由于权力因素的增加,新的条件下党同群众关系会出现若干新的情况。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说,它也将在实际生活的发展中发生变化,可能因为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变得更好,可能相反,甚至造成历史的暂时倒退。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开辟的打破“周期率”的“民主新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习题集

《社会学概论习题集》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2003年10月)

第一章导论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如何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简述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与社区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它有哪些特征?

2、试述社会存在的前提及其构成。

3、社会运行的功能是什么?

4、论述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

5、什么是社区

6、分析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7、简述社会的构成及其协调发展。

8、思考虚拟社区。

9、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的社区建设运动?

第三章文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他的实质及特征是什么?

2、文化有哪些构造,他的功能有哪些?

3、文化有哪些类型?

4、何为文化震惊?

5、什么是文化堕距?什么是边际文化?

6、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历史上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简述社会化的主体。

4、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社会化的目的是什么?

6、社会化的途径是什么?

7、论述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功能。

第五章社会角色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社会角色的理论和概念。

2、如何看待角色冲突?

3、角色的类型有哪些?

4、什么是社会角色失调?如何解决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第六章社会互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互动?

2、简述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3、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哪些?

4、简述社会互动的纬度。

5、什么是集合行为?它有什么特征?

6、互动的维度与形式有哪些?

第七章社会群体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群体?人群和群体有何区别?

2、社会群体的类型和功能是什么?

3、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4、分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5、试述婚姻与家庭的历史与现状。、区别婚姻与家庭的异同?

7、婚姻过程主要有哪些过程?

第八章社会组织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组织的结构是什么?

3、怎样看待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5、如何理解组织理论?

第九章社会制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的基本制度?社会制度有哪些要素?

2、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3、引起社会制度功能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4、考察社会制度的角度有哪些?

第十章社会分层与流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分层?

2、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的根源是什么?

3、中国现阶段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状况。

4、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第十一章社会问题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绝对贫困?什么是相对贫困?

2、如何理解社会问题的含义、特征。

3、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试用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一项社会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1、什么是社会控制?

2、社会控制的过程及其功能是什么?

3、思考社会控制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

4、如何准确理解越轨?

第十三章

1、什么是社会政策?他有哪些特点?

2、试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

3、试比较有关社会政策执行过程的集中理论模型。影响社会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4、分析实施社会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社会政策

第十四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保障?

2、简述社会工作的起源。

3、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4、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变迁?

2、简述社会变迁的根源和类型?

3、简述现代化的内容及意义?

4、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5、试论社会现代化的应有方向。

第四篇:《数控机床》复习题集

一、填空题

1、数控机床实现插补运算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即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2、数控机床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和 伺服系统、机床、PLC 等部分组成。

3、数控机床按控制运动轨迹可分为点位控制、点位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等几种。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开环、闭环和半闭环控制等。

4、对刀点既是程序的起点,也是程序的终点。

为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 基准或工艺基准上。

8、在铣削零件的内外轮廓表面时,为防止在刀具切入、切出时产生刀痕,应沿轮廓切向 方向切入、切出,而不应法向 方向切入、切出。

9、铣刀按切削部分材料分类,可分为高速钢铣刀和硬质合金铣刀。

13、为了降低切削温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切削时冲注切削液。

切削液的作用包括冷却、润滑、防锈和清洗作用。

20、切削加工时,工件材料抵抗刀具切削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切削力。

21、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较低时,前角可以选得大些;强度和硬度较高时,前角选得小些

23、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

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钢四种。

24、影响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有;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的几何参数、切削用量。

39、加工中心是一种带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机床数控技术包括:

数控机床对机械机构的要求?

二、判断题

1、当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式加工。(F)

2、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将普通电气装置更换成CNC控制装置。(F)

3、圆弧插补中,对于整圆,其起点和终点相重合,用R编程无法定义,所以只能用圆心坐标编程。(T)

4、插补运动的实际插补轨迹始终不可能与理想轨迹完全相同。(T)

5、数控机床编程有绝对值和增量值编程,使用时不能将它们放在同一程序段中。(F)

6、用数显技术改造后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F)

7、G代码可以分为模态G代码和非模态G代码。(T)

8、G00、G01指令都能使机床坐标轴准确到位,因此它们都是插补指令。(F)

9、圆弧插补用半径编程时,当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º时半径取负值。(T)

10、不同的数控机床可能选用不同的数控系统,但数控加工程序指令都是相同的。(F)

11、数控机床按控制系统的特点可分为开环、闭环和半闭环系统。(F)

12、在开环和半闭环数控机床上,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进给丝杠的精度。(T)

13、点位控制系统不仅要控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还要控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径。(F)

14、通常在命名或编程时,不论何种机床,都一律假定工件静止刀具移动。(T)

15、数控机床适用于单

品种,大批量的生产。(F)

17、不同结构布局的数控机床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但无论何种形式,编程时都认为工件相对于刀具运动。(F)

19、程序段的顺序号,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在某些系统中可以省略的。(T)

20、数控机床在输入程序时,不论何种系统座标值不论是整数和小数都不必加入小数点。(F)

22、Y坐标的圆心坐标符号一般用K表示。(F)

25、数控铣床属于直线控制系统。(F)

27、顺时针圆弧插补(G02)和逆时针圆弧插补(G03)的判别方向是:沿着不在圆弧平面内的坐标轴正方向向负方向看去,顺时针方向为G02,逆时针方向为G03。(T)

28、直线控制的特点只允许在机床的各个自然坐标轴上移动,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加工。(T)

29、数控车床的特点是Z轴进给1mm,零件的直径减小2mm。(F)

30、只有采用CNC技术的机床才叫数控机床。(F)

32、数控机床按控制坐标轴数分类,可分为两坐标数控机床、三坐标数控机床、多坐标数控机床和五面加工数控机床等。(F)

34、最常见的2轴半坐标控制的数控铣床,实际上就是一台三轴联动的数控铣床。(F)

35、四坐标数控铣床是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增加一个数控回转工作台。(T)

36、数控铣床加工时保持工件切削点的线速度不变的功能称为恒线速度控制。(T)

37、点位控制的特点是,可以以任意途径达到要计算的点,因为在定位过程中不进行加工。(T)

39、伺服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执行机构两大部分。(T)

三、选择题

1、回零操作就是使运动部件回到B。A、机床坐标系原点;B、机床的机械零点;C、工件坐标的原点。

2、沿刀具前进方向观察,刀具偏在工件轮廓的左边是B指令,刀具偏在工件轮廓的右边是C指令,刀具中心轨迹和编程轨迹生重合是A指令。

A、G40;B、G41;C、G423、刀具长度正补偿是A指令,负补偿是B指令,取消补偿是C指令。A、G43;B、G44;C、G49

4、进给率即A。

A、每转进给量×每分钟转数;B、每转进给量∕每分钟转数;

C、切深×每分钟转数;D切深∕每分钟转数

5、铣刀直径为50mm,铣削铸铁时其切削速度为20m/min,则其主轴转速为每分钟B。A、60转;B、120转;C、240转;D、480转。

6、精铣平面时,宜选用的加工条件为B。A、较大切削速度与较大进给速度;B、较大切削速度与较小进给速度;

C、较小切削速度与较大进给速度;D、较小切削速度与较小进给速度。

7、铣削宽度为100mm之平面切除效率较高的铣刀为A。

A、面铣刀;B、槽铣刀;C、端铣刀;D、侧铣刀。

8、以直径12mm的端铣刀铣削5mm深的孔,结果孔径为12.55mm,其主要原因是B。A、工件松动;B、刀具松动;C、虎钳松动;D、刀具夹头的中心偏置。

9、铰刀的直径愈小,则选用的每分钟转数。

A、愈高;B、愈低;C、愈大值一样;D、呈周期性递减。

10、精铣的进给率应比粗铣B。A、大;B、小;C、不变;D、无关。

11、在铣削工件时,若铣刀的旋转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称为B。

A、顺铣;B、逆铣;C、横铣;D、纵铣。

12、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刀具磨损影响最大的是C。

A、切削深度;B、进给量;C 切削速度

14、刀具材料中,制造各种结构复杂的刀具应选用C。

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工具钢;D、硬质合金

22、由主切削刃直接切成的表面叫B。A、切削平面;B、切削表面;C、已加工面;D、待加工面

31、铣刀在一次进给中切掉工件表面层的厚

度称为B。

A、铣削宽度;B、铣削深度;C、进给量

35、车削运动分为 B、C两种。工件的旋转运动是 B。

A、切深运动;B、主运动;C、进给运动;D、旋转运动

43、精车时加工余量较小,为提高生产率,应选择B大些。

A、进给量;B、切削速度

50、加工B零件,宜采用数控加工设备。A、大批量;B、多品种中小批量;C、单件

51、通常数控系统除了直线插补外,还有。

A、正弦插补;B、圆弧插补;C、抛物线插补

52、为了保证数控机床能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并能够获得最佳切削速度,主传动系统的要求是C。

A、无级调速;B、变速范围宽;C、分段无级变速;D、变速范围宽且能无级变速

53、圆弧插补指令G03 XYR中,X、Y后的值表示圆弧的 B。

A、起点坐标值;B、终点坐标值;C、圆心坐标相对于起点的值

54、B使用专用机床比较合适。

A、复杂型面加工;B、大批量加工;C、齿轮齿形加工

56、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最小设定单位就是。

A、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B、机床的加工精度;C、脉冲当量;D、数控机床的传动精度

57、确定数控机床坐标轴时,一般应先确定

。A、X轴;B、Y轴;C、Z轴

58、数控铣床的默认加工平面是A。A、XY平面;B、XZ平面;C、YZ平面

59、G00指令与下列的C指令不是同一组的。

A、G01;B、G02,G03;C、G0460、开环控制系统用于A数控机床上。A、经济型;B、中、高档;C、精密

61、加工中心与数控铣

床的主要区别是C。

A、数控系统复杂程度不同;B、机床精度不同;C、有无自动换刀系统

63、G02 X20 Y20 R-10 F100;所加工的一般

是C。

A、整圆;B、夹角〈=180°的圆弧;C、180°

〈夹角〈360°的圆弧

65、下列G指令中C是非模态指令。

A、G00;B、G01;C、G04

五、问答题

1、数控加工编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数控加工编程的主要内容有:分析零件图、确定工艺过程及工艺路线、计算刀具轨迹的坐标值、编写加工程序、程序输入数控系统、程序校验及首件试切等。

2、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首先应根据零件图样进行工艺分析、处理,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然后再能编制加工程序。整个加工过程是自动的。它包括的内容有机床的切削用量、工步的安排、进给路线、加工余量及刀具的尺寸和型号等。

3、何谓对刀点?对刀点的选取对编程有何影响?

答:对刀点是指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工件运动的起点。这个起点也是编程时程序的起点。对刀点选取合理,便于数学处理和编程简单;在机床上容易找正;加工过程中便于检查及引起的加工误差小。

4、何谓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机床坐标系又称机械坐标系,是机床运动部件的进给运动坐标系,其坐标轴及方向按标准规定。其坐标原点由厂家设定,称为机床原点(或零点)。工件坐标又称编程坐标系,供编程用。

5、简述刀位点、换刀点和工件坐标原点。答:刀位点是指确定刀具位置的基准点。带有多刀加工的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如需换刀,编程时还要设一个换刀点。换刀点是转换刀具位置的基准点。换刀点位置的确定应该不产生干涉。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也称为工件零点或编程零点,其位置由编程者设定,一般设在工件的设计、工艺基准处,便于尺寸计算。

6、数控铣床的坐标系与数控车床的坐标系有何不同?

答:数控铣床的坐标系一般有两轴半、三轴或四轴等联动。而数控车床坐标系一般只有两轴联动。

8、刀具补偿有何作用?有哪些补偿指令? 答:刀具补偿一般有长度补偿和半径补偿。刀具长度补偿可以刀具长度补偿及位置补偿。利用刀具半径补偿:用同一程序、同一尺寸的刀具进行粗精加工;直接用零件轮廓编程,避免计算刀心轨迹;刀具磨损、重磨、换刀而引起直径改变后,不必修改程序,只需在刀具参数设置状态输入刀具半径改变的数值;利用刀具补偿功能,可利用同一个程序,加工同一个公称尺寸的内、外两个型面

9、什么叫粗、精加工分开?它有什么优点?答:在确定零件的工艺流程时,应将粗精加工分阶段进行,各表面的粗加工结束后再进行精加工,尽可能不要将粗、精加工交叉进行,也不要在到机床上既进行粗加工以进行精加工,这就是粗精加工分开。这样加工可以合理使用机床,并使粗加工时产生的变形及误差在精加工时得修正,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此外,还可提早发现裂纹、气孔等毛坯缺陷,及时终止加工。

10、采用夹具装夹工件有何优点?

答:由于夹具的定位元件与刀具及机床运动的相对位置可以事先调整,因此加工一批零件时采用夹具工件,即不必逐个找正,又快速方便,且有很高的重复精度,能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

12、确定夹力方向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夹紧力作用方向不破坏工件定位的正确性。

(2)夹紧力方向应使所需夹紧力尽可能小。

(3)夹紧力方向应工件变形尽可能小。

30、机床误差有哪些?对加工件质量主要影响什么?

答;机床误差有:

(1)机床主轴与轴承之间由于制造及磨损造成的误差。它对加工件的圆度、平面度及表面粗糙度产生不良影响。

(2)机床导轨磨损造成误差,它使圆柱体直线度产生误差;

(3)机床传动误差:它破坏正确的运动关系造成螺距差。

(4)机床安装位置误差,如导轨与主轴安装平行误差。它造成加工圆柱体出现锥度误差等。

33、工艺分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正确的工艺分析,对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以及制订合理的工艺规程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0、制订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方案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应遵循一般的工艺原则并结合数控车削的特点认真而详细地制订好零件的数控工艺车削加工工艺。其主要内容有:分析零件图纸、确定工件在车床上的装夹方式、各表面的加工顺序和刀具的进给路线以及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等。

41、数控加工对刀具有哪些要求?

答:与普通机床切削相比,数控机床对刀具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精度高、刚度好、耐用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安装调整方便等。

47、数控机床加工和普通机床加工相比有何特点?

答: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高效自动机床,它具有以下加工特点:

(1)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灵活性;(2)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3)加工效率高;

(4)可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48、G90X20.0Y15.0与G91X20.0Y15.0有什么区别?

答:G90表示绝对尺寸编程,X20.0、Y15.0表示的参考点坐标值是绝对坐标值。G91表示增量尺寸编程,X20.0、Y15.0表示的参考点坐标值是相对前一参考点的坐标值。

49、简述G00与G01程序段的主要区别? 答:G00指令要求刀具以点位控制方式从刀具所在位置用最快的速度移动到指定位置,快速点定位移动速度不能用程序指令设定。G01是以直线插补运算联动方式由某坐标点移动到另一坐标点,移动速度由进给功能指令F设定,机床执行G01指令时,程序段中必须含有F指令。

52、简述加工中心的编程过程。答:加工中心的编程过程是:

①构件零件的三维数据模型;

②确定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并生成刀具轨迹;

③对刀具轨迹进行加工仿真以检验其合理性;

④后处理成G代码数控程序,上机试切与加工。

53.数控机床对机械机构的要求

54.钻镗固定循环的六个步骤是什么?

第五篇:外科复习题集

复习题集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按移植物植入的部位分类,肾移植多为

A.原位移植

B.异位移植

C.原位旁移植

D.结构移植

E单独移植 2.按移植物植入的部位分类,肝移植多属于

A.原位移植

B.异位移植

C.原位旁移植

D.结构移植

E单独移植 3.肾移植术后多尿期多发生在术后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4.肾移植术后24小时内的正确卧位是

A.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B.半坐卧位,移植肾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10-150

C.侧卧位,移植肾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15-250

D.头低脚高位,移植肾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10-150

E.平卧位,移植肾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10-150 5.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戴口罩外出的时间是术后

A1个月内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E.1年内

6.男性,35岁,肾移植术后第一天,尿量800ml/h。体检示:体温36.30C,脉搏88次/分钟,血压128/88mmHg,CVP0.76KPa(8cmH2O2)。(1)病人尿量800ml/h,应考虑为:

A.多尿期

B.少尿期

C.正常尿量

D.急性肾功能衰竭

E.急性肾小管坏死(2)对该病人补液的原则为:

A.入量应大于出量

B.入量应小于出量

C.量出为入

D.量入为出

E.入量等于尿量(3)该病人补液量应为液体出量的:

A.50% B.60% C.70% D.80% E.100%(4)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为:

A.有体液过多的危险

B.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C.疼痛

D.个人应对无效

E.活动无耐力

二、简答题

1.简述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

2.肝移植病人中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

第十一章

一、选择题

1.关于良性肿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B.多呈膨胀性生长

C.少数可恶变

D.不危及生命

E.多数有包膜

2.在下列致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遗传因素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生物因素

E.内分泌因素 3.下列属于癌症三级预防的是

A.减少暴露于致癌物

B.消除暴露于致癌物

C.早期发现癌症

D.早期治疗癌症

E.诊断和治疗后的康复

4.目前提高恶性疗效的关键环节是

A.手术切除肿瘤

B.综合治疗

C.免疫和基因治疗

D.中西医结合治疗

E.早期诊断和治疗

5.确诊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依据 A.症状和体征

B.有关的化验阳性

C.B超检查

D.CT检查

E.病理学检查

6.女性,55岁,发现右乳肿块10天,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直径约5cm肿块,质硬,与皮肤广泛粘连,固定;掖窝可扪及成串肿块淋巴结,固定。(1)病人可能的诊断为:

A.乳房纤维腺瘤

B.乳腺癌

C.乳腺炎

D.乳腺囊性增生

E.乳房结核

(2)如诊断明确,治疗采用:

A.放射治疗

B.单纯乳房切除术

C.单纯乳房切除术+放射治疗

D.乳癌根治术

E.扩大乳癌根治切除术

(3)肿瘤放疗时易损伤皮肤,护理时应:

A.热敷疗法

B.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C.按摩

D.肥皂水清洗

E.外敷消肿药膏

二、简答题

1.防止放疗病人皮肤损伤的措施 2.化疗病人的感染预防

第二十七章

一、选择题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

A.血压升高,脉缓有力、呼吸深慢

B.头痛、眩晕、呕吐

C.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D.头痛、颈项强直、复视

E.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2.颅内压增高病人床头抬高15-30,主要目的是为了

A.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

B.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

C.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D.有利于鼻饲

E.防止呕吐物误吸呼吸道

3.在颅内压的生理调节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颅内静脉血

B.脑脊液量

C.脑组织中含水量

D.血液中PaCO

2E.血液中PaO2 4.颅脑手术后留置脑室引流,通常情况下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

A.200ml B.300ml C.400ml D.500ml E.600ml 5.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B.通常体温降至32-340

C.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止给药

D.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

E.降温前先给病人使用冬眠药物

6.男,45岁,3天前因车祸伤及头部,头痛、呕吐逐渐加重,用力咳嗽后突然不省人事,体检:病人呈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瘫痪,呼吸血压不稳。

(1)病人最可能出现了:

A.枕骨大孔疝

B.右侧颞叶疝

C.左侧颞叶疝

D.大脑镰下疝

E.原发性脑干损伤

二、简答题

1.简述颅内压增高病人病情观察要点

2.列举冬眠低温治疗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第二十八章

一、选择题

1.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人意识障碍的典型表现是

A.短暂昏迷

B.中间清醒期

C.持续昏迷

D.昏迷程度时重时轻

E.昏迷进行性加重 2.为保持颅脑损伤深昏迷病人呼吸通畅,最可靠的措施是

A.及时吸痰

B.放置口咽通气道

C.用舌钳牵拉舌头

D.气管插管

E.平卧、头转向一侧

3.头皮帽状腱膜下血肿不能吸收时应

A.继续观察

B.应用止血药物

C.切开清除积血

D.穿刺抽出积血后加压包扎

E.穿刺抽出积血后局部使用抗生素

4.下列关于颅前窝骨折病人的护理错误的是

A.床头抬高15-30cm B.用抗生素溶液冲洗鼻腔

C.禁忌堵塞鼻腔

D.禁止腰椎穿刺

E.枕部垫无菌巾

5.对于昏迷病人,最重要的处理原则是

A.促苏醒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解除尿潴留

D.给予充足的营养

E.头部抬高150 6.男性,18岁,自2米高处摔下,当即昏迷,1小时后清醒,头痛、呕吐,右上肢肌力Ⅱ级;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CT扫描见左额顶叶低密度灶,其中有散在点状高密度影。(1)病人目前的表现符合:

A.脑震荡

B.弥散性轴索损伤

C.脑挫裂伤

D.脑干损伤

E.脑内血肿

(2)目前的关键处理措施是:

A.静卧、休息

B.床头抬高15-300

C.营养支持

D.应用抗生素

E.防止脑水肿

(3)目前病人病情观察的重点在于及时发现:

A.呼吸道梗阻

B.颅内压增高、脑疝

C.压疮

D.水电解质失衡

E.感染

(4)观察该病人的生命体征的顺序是:

A.脉搏、呼吸、血压

B.血压、脉搏、呼吸

C.脉搏、血压、呼吸

D.呼吸、血压、脉搏

E.呼吸、脉搏、血压

二、简答题

1.简述预防颅底骨折病人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2.简述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

第二十九章

一、选择题

1.治疗颅内肿瘤首选的方法是

A.手术治疗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免疫治疗

E.脱水治疗 2.恶性程度最高的且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的神经胶质瘤是

A.少突胶质细胞瘤

B.室管膜瘤

C.星形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3.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出血

B.癫痫

C.头痛

D.运动障碍

E.视力障碍 4.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是

A.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B.睡眠状态

C.头部创伤

D.使用抗凝药物

E.寒冷 5.下列有关脑卒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缺血性脑卒中多于出血性脑卒中

B.情绪激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因

C.出血性脑卒中是高血压的主要死亡原因

D.完全性脑卒中病人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E.急性脑出血首选CT检查

6.18岁,女性,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体检: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体温37.00C,即往身体健康。CT示双侧裂池及纵池内等密度影。(1)首先应考虑:

A.脑炎

B.脑膜炎

C.珠网膜下腔出血

D.脑肿瘤

E.脑脓肿

二、案例分析题 60岁,男性,剧烈咳嗽之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体检:神情,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直径8mm,直接、间接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体温36.80C,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60/90mmHg。颈项强直,克氏征(+)。腰穿:颅内压高,引流出血性脑脊液。初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珠网膜下腔出血。请分析:

(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做何检查?

(2)此疾病发生的诱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出血?(3)目前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十章

一、1B.2A.3C.4E.5A.6(1)A(2)C(3)D(4)B

二、1.答:急性排斥反应常表现为: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移植物肿大、局部胀痛,同时伴有移植器官功能减退。如肾移植时的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及尿素氮增高;肝移植时的胆汁减少,黄疸加深,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迅速升高;心脏移植时发生心率失常,并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

2.答:肝移植术后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1)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有关;(2)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及气管插管有关:(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手术复杂、创伤大及禁食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肝病消耗、禁食或摄入减少有关;(5)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

第十一章

一、1D 2A 3E 4E 5E 6(1)B(2)C(3)B

二、1.答:(1)照射区皮肤忌摩擦、理化刺激;(2)病人要穿干净、透气、柔软的棉质衣服;(3)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瘙痒时禁搔抓,禁用酒精、碘酒等涂擦;(4)照射野皮肤有脱皮现象时,应让其自然脱落;(5)避免阳光直接暴晒。

2.答:常规每周检查血象一次,白细胞低于1.0X109/L,应遵医嘱暂停化疗药物或减量。血小板低于80X109/L、白细胞低于1.0X109/L时,应做好保护性隔离;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应用升血细胞类药;预防医源性感染;对大剂量强化化疗者实施严密的保护性隔离或置于层流室。

第二十七章

一、1C 2C 3B 4D 5D 6(1)C(2)E(3)A

二、1.答: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其中意识状态多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注意瞳孔大小、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有条件者可作颅内压监测。警惕颅高压危象的发生。

2.答: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心率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肺部并发症、压疮、冻伤、暴露性角膜炎等。

第二十八章

一、1B 2D 3D 4B 5B 6(1)C(2)E(3)B(4)E

二、1.答(1)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2)不可堵塞鼻腔,采用正确方法估计脑脊液外漏量,(3)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4)对脑脊液鼻漏者,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5)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2.答:病人常持久昏迷。伤后早期常出现严重生命体征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心率及血压波动明显。双侧瞳孔时大时小,眼球位置歪斜或凝视。亦可四肢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发作,伴单侧或双侧椎体束征等

第二十九章

一、1A 2E 3A 4A 5E 6(1)C(2)C(3)B

二、答:(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做脑血管造影

(2)此病的诱因主要有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但部分病人可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生。预防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适当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泄剂;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

(3)目前主要护理措施: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维持正常血压,使用药物降低血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头晕、意识改变等脑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遵医嘱使用止血剂,使用氨基乙酸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迹象。

下载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古诗文默写复习题集

    初中古诗文默写复习题集 1.(2006,陕西)古诗文默写(第(1)、(2)题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

    广告心理学复习题集(供参考)大全

    广告心理学习题集 一、选择题题库(从每道题目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最合理的答案,填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 1. 下列哪种广告不宜太多重复 A 幽默广告 B 为不太引人注意的产品作的......

    《信访条例》考试复习题集

    国务院《信访条例》及《重庆市信访条例》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新的国务院《信访条例》实施的时间( C ) A、2004年1月10日B、2005年1月10日C、2......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题集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题集·商业银行·银监局·银行法·附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何时通过并开始施行? 2003年12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教育管理原理》复习题集

    《教育管理原理》复习题集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概述 一、 填空题1.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2.教育管理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种。 3.学校管理的......

    法学概论习题集及答案

    法学概论练习题 一、A型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从法的类别角度对法的划分( C )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法律社会学 D.法......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 绪论 一、 1 后天而奉天时 2 君子以自强不息 3 天下之达道也 4 万物育焉 5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6 精微之极致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8 求之必......

    有机农业概论习题集

    有机农业概论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 有机农业2. 有机食品3. 绿色食品4.无公害农产品5.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5.生态平衡6.种群7.次级生产 二、添空 1. 农业发展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