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5:0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第一篇: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既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房价高、住房难”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的一大难题,住房困难说明我国当前的住房制度存在缺陷。改善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加快廉租房建设与供给。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建造包括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为中低收入者排忧解难。

廉租房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项社会住房政策。它是指政府对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保证其住房达到社会最低生活标准。我国正在实施的廉租房政策,实践证明能够在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良好途径。政府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是无力购房者的最佳选择。

1廉租房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虽然建立了廉租房制度,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的不足以及缺乏其他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廉租住房制度实施面临着许多困难。

1.政府住房保障职责缺位。

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中主要不是获得收益,而是要保障社会公众基本的居住权利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在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客观上出现了政府和市场分工不明确,政府在居住基本权利保障方面执行落实力度不够,过度依赖市场的现象。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追求土地收益来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忽视了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需要。有不少地方政府从自己和行业部门的自身利益考虑,与房地产商一起抬高房价,成为高房价有力的支撑者。就当前来看,地方政府事实上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个利益相关者,这导致了中央政府政令的受阻和政府公共职能经常性的缺位和越位。

2.低收入者缺乏住房保障。

按照各地现行住房保障制度,最低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廉租房,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即使是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许多低收入家庭因支付能力不足仍然买不起。并且在全国大中城市里,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起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更低,居住条件更差,更应享受住房保障,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却将他们排斥在外。

3.土地与资金形成瓶颈。

廉租房建设一般有两个条件,一是土地,二是资金,这二者构成了廉租房建设的瓶颈。就土地而言,城市用于建设的用地总量是确定的,为了降低成本,用于建设廉租房的土地必须是划拨而不是出让,但是如果用于建设廉租房的土地划拨多了,那么用于出让而获得财政资金的土地就会减少。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两难问题。政府面临着是急于取得城市各项发展急需的资金,把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加快本地区的GDP增速,还是放弃这个利益,给老百姓无偿建房,同时又贴进去更多资金的两难处境。就资金而言,作为地方主要财政收入的土地出让金及公积金增值收益是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地方政府注定会缺乏提供资金的动力,继而会造成房源难以为继并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在现实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

4.廉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尚未完善。

廉租房保障对象即使在最严格的审批程序下获得廉租住房,也有可能冒着道德风险谋取利益并将其所得用于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如何防范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满足保障目的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廉租房成为新的牟利工具,这是廉租房保障制度设计时应予考虑的重要内容。同时腾退机制是廉租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在一些城市的廉租住房腾退过程中,已不符合配租条件的家庭拒不腾退,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很难得以实行,造成年度复核流于形式。

2完善廉租房制度的对策。

住房保障制度尤其是廉租房制度建设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信贷支持、土地供应等政策体系。各级政府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认识廉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分析和解决廉租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廉租房制度的管理办法规范政府的职能范围,充分发挥廉租房制度的积极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廉租房是一种福利房,政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这项工程中担当的角色是多重的。首先是廉租房产权的拥有者。政府是廉租房建设工程的建设方,是廉租房产权的拥有者。其次是建设资金的信用担保者。对投资资金而言,只有在安全性非常高的前提下,才可能以低利率的方式大规模地投入到廉租房的建设当中。第三是廉价土地的提供者。当前房价太高的一个成本性原因是政府提供的建设用地拍卖价太高。政府在提供廉租房建设用地时必须以保障社会福利为主要目的,让利于民,这是有效控制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的基础性环节。第四是协调人。在廉租房建设过程中,政府要与投资主体之间协调好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政府要与租房者协调好房租,房租的高低应以建房的贷款利息和少许物业管理费为基准,政府应以重点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为手段来降低房租。

2.拓宽廉租房建设资金融资渠道。

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应当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通过无偿划拨土地、银行信贷、公积金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廉租房建设顺利推进。政府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保证一定的住房保障资金。廉租房拓宽融资渠道还可发行公债,公债是国家依据信用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同时,还可以将廉租房开发贷款证券化。这样可以加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转移和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不仅有利于防止银行不良贷款的再生,还可以使廉租房开发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而达到拓宽廉租房融资渠道的目的。

3.增加廉租房建设和供给。

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不断深入,廉租房保障对象的范围也应随之不断扩大。必须根据各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廉租房保障对象。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凭一己之力买不起房而又无资格享受廉租房保障的所谓“夹心层”和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并在城市担当脏、累、差等工作的外来人员,政府不能将之排斥在廉租房保障对象之外。廉租房保障体系的设计要适当超前,逐渐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逐步在新的环境下达到更高要求的“应保尽保”。

“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和突出位置,未来五年将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也就是说,为了遏制当前过高的房价,为了解决国内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政府在未来五年里,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2011年建设1000万套,2012年建设1000万套,2013~2015三年建设1600万套。

4.加强对廉租房的监督管理。

现阶段,在城镇廉租房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应在准入上确定一个资格标准,在轮候上建立科学的排序方式,并在廉租家庭不符合资格标准时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这既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住房资源的效用,又可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不公。廉租房制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享受廉租房家庭的收入、住房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复核,以避免廉租房消费的“搭车现象”,确保有限的廉租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健全住房保障对象档案的同时,要实施动态监管:一是依法签订住房保障租赁合同,合同期满要求续保的必须要经过重新审核,只有符合条件者方准予续签;二是严格审核住房保障的准入和退出对象,当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水平超过当年最低收入标准时,将让其按期腾退保障性住房或停发住房租金补贴;三是住房保障及管理情况适时向公众公示。

通过政策审核制度和配套配租赁制度,使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核、出售出租更加公开、透明。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只有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才能使不同层次收入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把积极推行廉租住房制度当做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多建设廉租住房,并逐步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最终让缺房而又买不起高价房的百姓都能为廉租房所覆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论文关键词:廉租房

第二篇: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1)摘要:“房价高、住房难”已成为困扰中国居民的三大难题之一,住房困难说明我国当前的住房制度存在缺陷。改善住房保障的核心是大规模的廉租房建设。阐述海口市廉租房的实施情况,分析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房源、资金、收入统计与监管机制、地方政府参与不积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海口;廉租房;弱势群体

“房价高、住房难”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热点之一。许多城市低收入者向记者坦言,现在房价上涨太快,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居住窘境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期待,政府能切实提供住房保障,为低收入者打开安居之门。目前,我国已初步勾勒出由“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共同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对低收入家庭进行住房保障的主要制度设计就是廉租房制度。

廉租房是指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符合条件的当地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一、海口市廉租房实施情况

早在XX年海口市就出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及配套的租赁住房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全面具体地落实了廉租房制度,海口市要把廉租房建成一个能帮助低收入家庭的服务平台,不但让他们有新家,就业、医疗也都有了基本的保障,不过,廉租房制度目前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短缺、房源紧张也是一大矛盾。

根据规定,凡具有海口市非农业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或扶养关系,且至少有一人取得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3年(含3年)以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已接受民政部门连续救助3个月(含3个月)以上的家庭。同时,家庭住房条件还需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家庭人均住房套内建筑面积低于5平方米;现居住房屋经鉴定属危房;没有住房的,均可向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廉租住房保障。

根据《海口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配租及租金核减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凡是经民政部门认定没有生活来源、享受民政部门连续救助达两年以上的困难家庭,可以申请免交廉租房租金。

海口市的廉租住房的房源,将主要通过五种方式筹集。一是利用廉租住房专项基金收购符合本市廉租住房标准的旧普通住房;二是通过收购半拉子工程改造建设成的廉租住房;三是回收符合本市廉租住房标准的腾空共有住房;四是利用廉租住房专项基金兴建的廉价租住房;五是接受社会捐赠和通过其他方式筹集的符合海口市廉租住房标准的普通住房。

海口市的廉租房保障制度主要是三个方面来保障,实物配租、租金核减和租金补贴。其中以租金补贴为主,而且在补贴资金上也能够充分保障。海口市政府XX年安排了200万租赁住房专项补贴资金,XX年又安排了200万。

目前,海口市实施的廉租房制度,对于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而没有住进廉租房的住户,主要以发放住房租金补贴为主,发放住房租金补贴除了可以缓解对廉租房需求过大而造成的房源压力外,还可以满足不同住户的需求,目前廉租房的建设地点一般都不在市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廉租住户带来不便,诸如就业、上学、生活等,实行住房租金补贴制度可以增加廉租住户的自主选择性。

针对目前的低收入家庭对廉租房的需要,海口市政府也已经做出实质性行动。XX年,启动了青年路的廉租房建设,涉及1000多户,安置的困难居民近3000人。

XX年,海南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基本做到应保尽保。XX—XX年,全省计划新建廉租住房万平方米,共12213套。到XX年末,各市、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海口市政府也组织制定了XX年住房建设计划。计划提出,XX年经济适用房住房建设5763套,廉租住房建设613套。预测XX—XX年,建设廉租住房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设套数为万套,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

二、当前廉租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廉租住房房源紧张

由于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刚刚起步,海口市目前廉租住房房源十分紧张,一些房源由于位置比较偏僻,市民不愿意入住,还有一些房源本身就是危房,不适合居住。海口市在原有的福利住房分配体制下,住房需求一直处于压抑状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住房数量有限。住房资源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新建商品房价格很高,存量公房提租步伐缓慢,加之公房成本价、标准价出售的举措,目前除已被出售或继续为原使用者占有的公房之外,政府可以腾为廉租住房的公房数量几乎为零。在廉租住房的新建和征购上,受资金、市场、体制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廉租住房增加有限。

2.资金缺口大、政府财政资金未能有效落实

现阶段我国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1)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规定当年实际收取的土地出让总价款,扣除实际支付的征地补偿费、拆迁补助费、土地开发费、计提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以及土地出让业务费后,按照余额的5%核定);(2)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城市廉租住房补充资金(财政部规定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扣除计提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后,将全部用于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3)社会捐赠的资金;(4)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目前,后两种资金来源的数量很少且不稳定,廉租房稳定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土地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这一部分,资金缺口很大。政府资金筹措的这一特点尚未在目前海口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第三篇:税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

税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税收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税务管理复杂化。我国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1)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有待完善。没有系统而完整的税收基本法,缺乏法律应有的明确性和权威性。税务执法过程不规范,使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缺乏独立的税务司法机构,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能力受限。

(2)我国现行税务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税务部门上下机构不对口,地方税务机构既受上级税务机构领导又要向地方政府负责,形成双重领导、双重监督问题。税务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不协调,缺乏联系和交流。

()中央与地方事权、税权划分不明确,收入划分不规范,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不科学

(3)在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短缺,素质不高;人力资源配置的错位,造成浪费。

(4)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

(5)税务部门包揽税收征管中所有的事务,纳税人处于被动状态。税务部门内部缺乏必要分工,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6)计算机的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制约我国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如何完善:

1.1 完善税法体系,明确法律责任,以加强对执行部门的法律约束力,增强税法的权威性。深化税制改革,合理划分收人,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

1.2 设置独立的税收司法机构,三权鼎立,互相制约,使之成为税收征管强有力的后盾。

1.3 强化纳税检查,合理利用纳税检查方法,加强日常的纳税检查,加强税收征收部门和检查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2.1 加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向纳税人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信息和建议,加大税收宣传、教育力度。

2.2 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使执法规范化;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文化素质,做到精通税法、熟悉业务。

2.3 加快税务代理的完善和发展,扩大其市场占有率,规范其机构建设,引导纳税人的代理倾向。

3.建立、健全计算机征管系统,制定相配套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系统操作,保障系统有序运行。

第四篇:浅析我国现行廉租房制度存在问题与政策改进(本站推荐)

浅析我国现行廉租房制度存在问题与政策改进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立和完善住房制度是解决住房不公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关注他们的住房问题是当前住房保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廉祖房就是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的一种保障政策。近年来,虽然我国廉租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廉租房制度的比较、探索,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廉租房制度 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政策 住房保障

一、引言

住房是涉及民生的重要内容,购买住房的支出巨大,因而,即使在最发达的福利国家,也尚未实现人人拥有完全产权的住房。这表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彻底解决国民住房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随着城市居民住房困难逐渐加剧,各国政府积极制定住房政策,以弥补市场机制在满足住房需要方面的不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住房政策在许多国家成为了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传统就使得住房政策成为了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在商品住房以外,政府的住房政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津贴。在中国,住房政策也主要是由三大形式构成,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本文的关注焦点在于中国的廉租房制度。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廉租房制度 1 英国

英国是公共住房制度的发源地,住房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英国与廉租房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建设议会住房(Council Housing)出租和房租补贴两方面。建设议会住房出租方面,英国的公共住房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私人企业和住房协会,其中最具英国特色的产物是住房协会(Housing Association)。从2O世纪开始,住房供应部门的主体地位表现为从地方政府向私有企业的转移,同时住房协会逐步接替地方政府,担负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廉价住 房和出租住房的责任。

目前英国中央政府的住房保障预算资金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拨给住房协会,作为房租补贴。因为住房协会虽然是一个非赢利性机构,但房屋维持、修缮需要大笔的费用,而公共住房低廉的租金是承担不起的,因此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财政支持。2美国

美国的公共住房(Public Housing)户型多样,适合各种大小家庭的需要;分布区域也多样,既有集中建设在城中某一区域内,也有零星分布的为私人所有但接受政府补贴的住房。美国要求低收人家庭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提供其真实的收人情况以供审批,审批制度相对严格,但有审批过程过长之嫌。同英国一样,美国也是逐渐从由政府主要承担建筑公共房屋的责任到以国家控制的私营机构为主体过渡。住房补贴方面,目前美国主要采用现金补贴方式,达到规定标准的家庭只需支付其收人的30%作为租金,其他70%~1政府补 足。

可以说,美国廉租房制度的形成与其经济制度有关,通过实行廉租房市场化,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价格,政府对低收入居民进行补贴,较少进行直接干预。3中国香港

香港政府早在1954年就开始实施公屋制度,在不同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策略,如“临时房屋区计划”、“租者置其屋计划”、“夹心阶层住宅计划”。香港公屋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综合配套、严格管理,特别是对入住公屋住户的资格给予严格的限定,以确保享受优惠的都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居民。房委会对轮候者的收入及资产限额进行年检,以确保限额符合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并确保申请人符合资格申请条件。另外,香港对虚报财产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一经定罪,最高可判处罚款5万港币及监禁6个月。4 日本

日本的公营住宅起步于上世纪20 年代,1921 年建造的横浜市营中村町共同住宅、1923 年建造的东京市营真砂町住宅以及清和寮都是早期的代表。二战后,东京、大阪等地的返乡者剧增,为解决住宅困难,大量营造公营住宅。以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来看,依靠国民自身的能力,保有健康生活必须的住宅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入住公营住宅是提高国民整体生活水平所不可缺的。其中1953年建造的大阪市营古市中团地,作为当时最大规模的公营住宅解决了835 户的居住问题而闻名。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公营住宅的建设出现减少趋势,2000 年以后,公营住宅的申请数量增多,但多数自治体控制新建公营住宅,而采取重建的方法应对。

三、中国廉租房政策以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廉租房政策在国家住宅制度改革政策中是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意义不再仅仅是出租,而是让低收入者能居有其所。以往低价的租房住宿条件都较差,而廉租房则是国家为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而建造的专门用途住宅,具有浓厚的社会公共福祉气息。廉租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出资建造后,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低收入家庭;另一种是政府给低收入者拨发租房补助金,再由低收入者自己租住入公寓社区。

廉租房是政府的公共职能的具体化,廉租房大部分由政府出资建造,低收入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能够取得适用资格。其次,廉租房政策是中国住宅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租房是针对特殊群体的政策,对中国住宅体制的完善以及社会的安定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廉租房政策的保障对象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对象家庭必须是在城市或城镇居住的低收入家庭;二,对象必须是住房有困难的家庭。此外,家庭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拥有非农业常住户口。具体的基准由各市县的人民政府、土地局等行政机关制定。

(一)廉租房面临的问题 1.地方政府的职能不足

在增加廉租房供给的方面,价格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如廉租房的供给若增加5%,住房价格就必须下调3%至4%,同时地价贬值,这会影响到现地土地转让费的收益。对于有着利害关系的地方政府来说,就可能背离中央对廉租房政策的要求。廉租房的供给增加,会影响GDP 的稳定,对地方公务员的审核有着一定影响。明确的问责追究制度结构尚未形成,地方公务员贯彻廉租房政策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至2006 年底,有4 地的城市、141 个县级市仍未导入廉租房机制,166 个地区的城市实际上都没有将土地收益出让给廉租房制度的建设。2.相关法律的建设基本停滞

廉租房建设在几年前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尽管确立了发展目标,实际上现在相关住宅的法案只有建设部等9 个部门在2007 年颁布的《廉租房保障办法》,可以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系列的措施并未完备,长远的计划不够充分,再加上重要的统计系统和监督机制不够完整,要想准确地调查被保障对象的收入难上加难。这是廉租房制度的建设不够全面,准确的基础性数据不足所造成的。政府财政政策在对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也受到了限制。3.廉租房供给不足

根据当前的形势和规定,廉租房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城市户口持有者。廉租房适用的对象有着严格的限定,非低收入居民的家庭将不能享受此政策的优厚待遇。现在各地出台的廉租房政策大多是以保障城市和城镇户口的低保户为主,不能解决非“低保”群体的住房问题。城市中的农民工,城乡结合部被征收土地者,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又一批住房难群体。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同样是全社会的责任。廉租房的缺少使廉租房的供给受到了制约,只有扩大廉租房的受益面,才能为更多贫困的人提供安心舒适的城市生活。4.建设资金的不确定性

根据《廉租住宅保障办法》,城市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资金,包括廉租房财政预算的支出、土地转让的收益、租金收入以及其他形式募集的社会资金等。公共基金的资金毕竟有限,社会对廉租房所捐赠的资金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廉租房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财政。

四、推动中国廉租房对策实施的建议

(一)拓展资金的收入渠道

要利用闲置资金。建造廉租房时,可以导入市场上的闲置资金来支持廉租房建设。既解决住房困难者的入住问题,政府又能利用回收的租金投入到建设中去。第二,可发行住宅建设的债券。采取发行定额债券作为融资方法,并确定一个合理的还款期限和利息,通过债券的发行,用以缓解廉租房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政府发行住房建设债券后,还必须偿还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第三,可由民间公司建造廉租房。将廉租房工程交给民间的建筑公司,公司以公司个人的投资模式进行投资,享受低税或免税的优惠政策。竣工后,在特殊的经营权限内,公司提供服务给政府认定的困难家庭,有关租金由租户与政府共同承担。当特别许可到期后,全部的廉租房工程由政府引导过渡并最终接管。第四、设立一个特殊的廉租房财政资金。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县,只要从土地转让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就能足以解决欠发达地区廉租房的建设问题。与此相对的,中部财政资金不足的地区,应在全省范围内调节。西部落后地区则需要中央调配资金去补足。

(二)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完善有关廉租房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廉租房资金来源的必要措施。要强化住宅的建设,保证低收入家庭也能拥有不错的住房,就必须制定与之相应的法律。廉租房的建设关乎社会的稳定,必须重视起来。第二要落实有关廉租房的入住、迁出的规定。制定公示制度、个人所得申告制度、廉租房按顺序分配等有效制度。严格地对被保障方进行审查,创立合理的迁出制度结构。若受惠方的收入状况好转,不再满足廉租房保障条件时,即看作合同到期,不能再继续履行该合同。廉租房要一直保持一个既合理的动态,才能确保政府有限的廉租房资源公平而迅速地达到优化配置。

(三)建立合理的准入、退出机制

完善的廉租住房制度,关键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廉租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保障对象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主要包括廉租房的申请、受理、审批及轮候制度等内容。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准入标准和公正的程序是必须,如财产公示制度和审核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公众监督制度、申请轮候和特困户优先相结合等方式,严格界定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使廉租住房真正成为政府对弱势群体雪中送炭的民心工程。另外,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方式,在实物配给不足时,对符合条件的被保障者采取租赁补贴方式,及时解决被保障者的困难。同时,严防廉租住房准入过程中滥用行政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的行政违法行为。

政府主管部门对被保障者的财产状况应该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明确财产审报制度及主动退出制机,确立诚信制度,鼓励群众举报监督,严惩转租的行为,对于不具备保障条件者,若不愿退出住房的,应当提高租金,或是视情况责令其搬出,对于采用租金补贴的应该停止补贴租金的发放。(四)建立专门的廉租房管理机构

廉租房的开发、运营、管理等专业性较强,如果完全靠政府管理,容易造成低效率、严重官僚化等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可在建设部下设立住房保障司,由其领导地方建设部门旗下的住房保障科处等。应通过立法明确廉租住房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义务,具体包括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廉租住房的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的具体条件、审查申请人资格、监督住房补贴和廉租住房的使用情况等。

五、结束语

如何建设廉租房制度,使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保障居民需求,又避免保障程度过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只有不断结合我国同情,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才能使我同廉租房制度的建设发展朝向正确的方向,保障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周珂.住宅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㈨坂社.2008 [2]刘文静浅议我国廉租房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3)上:145 [3]李黔豫廉租房制度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廉租房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10)上:185-186.

[4]I鸿程.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正德学院学报,2007,5(1): [5] 芦金锋.日本公营住宅的运作方法及其借鉴[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4:103-106.[6] 闫新广.我国廉租房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城市房地产业,2007,11:58-60.

第五篇: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1资源税费制度的理论基础„„„„„„„„„„„„„„„„„„„ 1.1资源税的概念

1.2我国资源税制度的发展演变(可不要)1.3资源税费相关理论

2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费制度

2.1我国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的主要内容()2.2资源税制度的发展现状(1.2可合并)2.3资源税的主要特点 2.4资源税的作用

3.我国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3.1资源税课税范围窄 3.2资源税计税依据不合理 3.3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

3.4资源税减免政策较多,调节作用衰退 3.5税费关系不协调费重税轻矛盾突出 3.6征税对象没有分类

3.7 资源税的税权过于集中。税收调节效率低下 4.国外资源税发展状况及给我们的启示

5.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对策 5.1.扩大资源税的课征范围 5.2.改变资源说的征税依据 5.3.使资源税单位税额合理化

5.4.减少资源税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5.5. 规范协调税费关系 5.6.对征收对象进行分类

5.7.调整资源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享比例 6.结论 7.参考文献

1.资源税费制度的理论基础

1.1资源税的概念

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纳税对象的税种,是国家凭借宪法赋予的对资源的所有权和行政权力,向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征收的一种税。广义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我国目前资源税中的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

资源税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一般资源税是国家对国有资源,如我国宪法规定的城市土地、矿藏等,根据国家的需要,对使用某种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取得应税资源的使用权而征收的一种税,它反映的是绝对地租。级差资源税是国家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于资源察赋的差异所取得的级差收入课征的一种税,它反映的是级差地租。

我国的资源税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时开征的一个税种。税制改革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并将盐税纳入其中,但尚未将所有自然资源列为纳税对象。在我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我国资源税实施“普遍征收,级差调节”的征收原则。其中“普遍征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所有境内应税资源品都要征收资源税,二是所有应税资源品的开采或生产者都要缴纳资源税;“级差调节”的含义是指由资源察赋、开采条件、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级差收入,通过实施差别税额来进行调节。从征收原则来看,我国资源税既包含绝对地租,又包含级差地租。1.2我国资源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无偿开采制度”;198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有偿开采制度”的开端;1984年10月,我国开始按照从利润计征的方式开征资源税;1986年,资源税改为从量征收;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矿产资源法》的修正,进一步确立了我国资源有偿取得、使用以及税费并存的制度;1998年,我国相继颁布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2004年以来,我国陆续调整了部分资源的税额标准,取消了部分资源的优惠政策与减征政策,拉开了资源税改革的序幕。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阶段,各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分配和收益都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和实施,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例外。各种矿产资源均是由国家组建的各个地质勘查单位进行寻找和评估,勘探结果归国家所有;国家投资开采矿源,矿山企业同样为国家所有,按计划指令完成对矿产品的采选,并上交国家,所取得的收益则上交财政,由国家统一进行分配。在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多重身份于一体—既是矿产资源的所有者、生产者,也是其使用者和受益者。由于各种财产权利均属于国家,实行有偿开采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在这一时期,一直实行的是资源的“无偿开采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资源有偿开采制度也随之建立和演进。1982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开端。

我国于1984年10月开征资源税,按照当时的《资源税条例(草案)})规定,征收范围包括原油、煤炭、金属矿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但根据当时价格不能大动的情况,为了避免企业既得利益受到影响,资源税实际征税只限于少数煤炭、石油开采企

业。资源税开征时,是按照资源产品销售利润率确定税率征收的,即销售利润在12%以上的矿山企业要按规定缴纳资源税,销售利润在12%以下的矿山企业则不需缴纳资源税。资源税征收采用从价超率四档累进税率的方式,其初衷是调节级差收益,公平企业税负。

1986年施行的《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但当时鉴于资源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为稳定资源税收入,决定将资源税计税办法在原设计税负的基础上,改为按产量和销量核定税额从量征收。

1993年全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对1984年的第一代资源税制度做出了重大修改,形成了第二代资源税制度。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细化及扩大了资源税的范围,把盐税纳入其中,征收品目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同时正式把按超额利润征税改为按矿产品销售量征税,按照“普遍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就资源察赋状况、开采条件、资源等级、地理位置等差异设置了不同税额,即同类产品资源条件不同,税额也不相同。1994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开始实施,其《附录》中列出了我国当时己发现的全部173种矿产及其补偿费率,结束了矿产资源无偿使用的历史,也从此形成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税费并存”制度。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探矿权和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逐步停止了各地矿业权的无偿授予,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1999年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又发布了《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财

综字[1999〕183号)。

从2004年起,我国陆续调整了煤炭、原油、天然气、铅锌、钨等部分品目的资源税税额标准,从而拉开了新一轮资源税改革的序幕。

2004年7月和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文件,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将陕西省部分地区煤炭企业资源税额调整至2.3元/吨(财税「2004」128号);自2004年7月1日起,将山西省煤炭资源税额调整至3.2元/吨,青海和内蒙古调整至2.3元/吨(财税[2004〕187号)2005年,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财税[2005〕 115号),规定从2005年7月1日开始,上调油田企业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为原油14~30元/吨,天然气7~15元/千立方米,新标准规定了每吨30元、28元、24元、22元、18元、16元、14元七个原油资源税税额档次,每千立方米15元、14元、12元、9元、7元五个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档次。此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也宣布,自2005年5月1日起,调高河南、安徽、宁夏、福建、山东、贵州和重庆等省市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这是继2004年年底调高山西、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第二次调高煤炭资源税。

2006年,湖北、湖南和内蒙古三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额分别提高至3元、2.5元和3.2元(财税[2005」169号、170号、172号);冶金矿山铁矿石资源税由原来的减征60%改为减征40%,即按规定税额标准的60%征收。同时调整的资源税项目还包括:取消对有色金属矿资源税减征30%的优惠政策,恢复全额征收;锰矿石资源税使用税额由2元/吨调至6元/吨;铂矿石资源税适用标准调整为:一等税额标准8元/吨,二等税额标准7元/吨,三等税额标准6元/吨,四等税额标准5元/吨,五等税额标准4元/吨(财税[2005〕168号)。

2007年1月,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焦煤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财税「2007」15号),宣布自2007年2月l日起,将焦煤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由3.2元/吨上调至8元/吨。2007年8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对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三种矿产品资源税做出调整,其中铅锌矿石资源税平均上调410%,铜矿石平均上调330%(财税[2007〕100号)1.3资源税费相关理论 1.3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资源税费制度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收益及分配方面的研究,沿袭了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收益分配的理论,集中在矿山地租、要素收入及财产收入上。收益分配的比例由要素的边际贡献决定。李嘉图在《论矿山租金》一文中指出,矿山和土地一样要给矿主支付租金,矿山的租金是以无需付租金的最贫瘩的矿山索取的资本回报为基础,决定其它较为多产的矿山的租金。这里的租金实际上是一种级差地租的概念。马克思发展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其地租理论体系包括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他指出,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矿产所有权的垄断是产生矿山绝对地租的原因,资源察赋及分布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源泉。绝对地租的概念与产权的收益(权)是基本等同的。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收入与分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产权中的)所有权与收益权上。国外政府对其资源所有权的利益体现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对资源开采征收权利金,也有些国家采用征税的方式。国际上对于权利金是一种税还是一种费在认识上也存在不同。权利金作为一种税,相当于是一种不动产所得税,是矿产资源所有权在不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因让渡矿业权而取得的收益并对之课征的税收,是对纳税人(矿业权人)支配拥有的非其所有的财产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的矿业权)所征收的税收。但权利金不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的,由于它是一个专门的领域,为降低征收成本,由矿政管理部门负责征收,因而有别于一般的“税”。权利金作为一种费,如美国认为权利金是美国财政最大的一笔非税收入,但其源于国家的财产所得,收缴后进入国家财政,又区别于一般的“费”。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自1984年资源税在我国开征以来,资源税费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矿产资源财产权益,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种种弊端也不断显现,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的焦点集中于“税费并存”问题,即作为资源的基本租金,其存在形式是否合理,各种类型的资源税费是否应该保留或合二为一,或者资源税本身即应直接予以废止。1.认为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都应予以保留。

苗建伟等人认为,即使矿产资源通过拍卖其开发权来达到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但是对于原来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也不应被取缔。因为资源补偿费本质上是对国家进行的资源普查投入的补偿,必须予以回收以保证国家新的普查工作的资金来源;而资源税的存在形式应是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标准,为应付公共支出而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应起到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2。

2.认为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合二为一,作为资源的基本租金,以资源租金(权利金)的形式计征。

吴鉴认为,国家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人对采矿权人征收的各种有明确的经济内涵的费用—矿山地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资源税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对采矿权人征收,又与资源条件藕断丝连,归并到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才是正途3。王广成4、杨人卫5均认为,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二者都是矿产资源价值的实现形式,都体现了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而这在税理上是重复的,所以应将二者合一,作为矿产资源的基本租金,以资源税或资源租金的形式从量计征。陶树人等也建议合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为“优质资源税”,使之真正成为补偿资源所有权人的优质资源级差收益,费用原则上纳入国家预算管理,考虑到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地方利益,中央和地方可按一定比例分配“。张磊认为,应参照国外的权利金制度,将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统一合并为“资源税”,以理顺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经济关系和级差收益的关系,从而减少征收成本,便于政府统一管理7。袁怀雨认为,矿产资源随着开采只会减少,直至消失,不可能要求其在经营(开采)中保值、增值,只能要求国家对矿产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和矿业权必须在经济上得以体现—获取被消耗掉的矿产资源的资产收益。前者为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国有资产的价值,即矿产资源在被勘查之前就具有的原有价值,体现为矿业的超额利润(绝对矿租和第一形态级差矿租),由其所有者—国家以矿产资源权利金的形式加以征收(以此取代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后者为收取矿业权使用费与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价款。资产性矿产资源管理必须保障在矿业经营 活动中这两种国有资产的收益不致流失,否则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和矿业权只是一句空话8。

3.认为资源税或资源补偿费征收不合理,应予以废止。

鲍荣华等人认为,1984年开征矿产资源税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矿山企业由于矿产资源自然及经济条件优越而引起的级差收益,即对矿山超额利润部分的征税,属于级差地租性质。而1994年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却将增收范围扩大到所有矿种的所有矿山,违背了矿产资源税开征的初衷,起不到调节矿山级差收益的作用,因此应取消此税种征收,或者仍保留此税种,而采取零税率征收9。关凤峻从土地的剩余征税出发,分析了地租和土地税的征收主体、征收对象、征收依据、征收目的。进而把土地与矿产作类比,说明了由于资产所有者不同,决定的地租(矿租)和土地税(矿产税)的征收主体、征收对象、征收依据、征收目的存在与否及其差异,指出资源税没有立税的理论依据,补偿费理论解释存在错误’“。从“财产权利第一,政治权利第二”的原则出发,国家只要拥有财产权利,就应首先充分利用这种权利;弃财产权利不用而动用政治权利,是对政治权利的滥用和浪费,也即是国家机关放弃了维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原则的义务,张文驹也建议取消资源税”。郑爱华等人认为,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例外);当发现矿床后,消耗多少储量(资产)就

减少多少储量(资产),因而矿产资源的消耗是得不到补偿的,也不能增值,矿产资源资产(储量)的增加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追加得来的,与所消耗的矿产资源资产无关。应取消现行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2。

2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费制度

2.1我国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是依据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执行的资源税。凡在我国境内开采规定的矿产品或盐的单位或个人,都应按规定缴纳资源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所有矿产资源,征收品目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纳税人在开采主矿产品的过程中伴随开采的其它应税矿产品,凡未单独规定使用税额的,应按主矿产品视同主矿产品税目征收资源税。资源税按产品资源条件不同,税额也不相同。计征依据按照从量定额办法征税,即应税产品的销售量或自用数量,税率为幅度定额税率。具体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的应税产品,应该分别核算,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的,从高适用税率。资源税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所得收入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资源税中海洋资源税归中央,其余归地方。此外,中外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目前按照规定征收矿区使用费,暂不征收资源税。现行的资源税主要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统一税政,简化税制,将盐税并入资源税,作为其中一个税目,简化原盐税征税规定;二是以普遍征收,级差调节为原则,扩大了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并规定生产应税资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缴纳一定的资源税;三是资源税的负担与流转税负担结构的调整作了统筹考虑,一部分原材料产 品降低的增值税负担转移到了资源税。2.2资源税制度的发展现状 9 8 4年,我国开征了资源税. 当时只对开采天然气、石油、煤炭的企业开征,并且按照销售利润率超过 1 2 %的利润部分征税. 1 9 9 4年,我国对原有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形成了现行的资源税. 规定不再按超额利润征税,而按矿产品销售量征税,并且为每一个课税矿区规定了适用税率. 其征税对象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并且把征税范围扩大为7个税目: 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盐. 1 9 9 4年征收的资源税一直沿用了十几年没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家又快了资源税改革步伐,2 0 0 3年以来中国陆续调高了一些省、市的煤炭资源税的单位税额,授权部分省、市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如2 0 0 6年又开征了被称为“ 石油暴利税” 的石油特别收益金. 目前,资源税还处在进一步改革之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 自然 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经济飞速发展和资源日益紧张之间的矛盾加深,现行资源税已经越来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2.3资源税的主要特点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一般来说,国家可以凭借自然资源所有权向资源开发经营者收取租金,也可以凭借行政权力征收税费。在我国,国家既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又是政治权力的行使者,因此在对资源开发利用时,国家通过征收资源税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凡在我国境内开采或生产应税资源产品的单位或个人,都要依法纳税。这其中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对开采原油、天然气的中外合作油(气)田企业暂不征收资源税,另按规定征收矿区使用费。

第二,只对特定资源征税。资源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矿产资源,还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但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征税对象并不是全部自然资源,也不是对所有具有商品属性的资源都征税,而主要是有选择地对部分矿产资源和原油进行征税。其中,原油仅指开采的天然原油,不包括以油母页岩等炼制的原油和其他人造石油;天然气,暂不包括煤矿生产的天然气;煤炭,仅指原煤,不包括选煤、洗煤和其他煤炭制品;金属矿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均指原矿石:盐,指海盐原盐、湖盐原盐、井矿盐和卤水。

第三,普遍征收,级差调节。资源税根据各矿山的储量状况、开采条件、品位高低、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而规定了不同级别的征税标准,一个矿区一个税率,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由有关部门根据其开采状况在幅度内予以确定,从而调节各个资源开发者和使用者的级差收入。

第四,实行从量定额的计税方式。资源税按吨、立方米、千立方米等单位从量定额计征。这种征收方法只与开采量或销售量有关,与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无关。便于计征和缴纳,便于设计差别税额,便于确定纳税人的纳税地点,维护资源税产地的利益。2.4资源税的作用

资源税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其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合理开采。国家开征资源税,根据资源开发条件的差异,确定不同税率,一方面可以抑制企业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大弃小、乱采滥伐的行为,使资源能够充分地得到开发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励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积极提高技术水平,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节约资源。

第二,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资源税的开征,体现了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原则,有利于国家财政资金的累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资源税作为绝对地租,参与资源价格的形成过程,改变了过去无偿开采和使用资源的状况;资源税作为级差地租,能够调节资源开采企业的级差收入。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收归国有,保障了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的合理收益。

第三,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资源赋存状况以及开发、运输的难易程度存在和很大的不同。资源储量高、条件好、品味高、开采容易的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反之则较高。由于矿产企业多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难以通过自主定价转嫁生产成本,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矿产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在利润分配上失去了合理的基础。开征资源税,可以调节不同资源条件下企业间的收入,对资源条件好的企业课征较高的资源税以将其超额利润收归国有,对资源条件较差的企业则可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等方式对其进行补偿,从而使企业的利润能够大体反映其主观努力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排除了资源因素造成的分配上的不合理,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使企业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有利于促进各个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富集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地区,例如西部地区。开征资源税,一方面能够提高资源所在地的收益,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开征资源税能够增强资源所在地恢复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弥补因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损失,为开发和寻找新的资源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现行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3.1资源税课税范围窄 从资源税开征的目的来看,其征税范围本应包括一切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但是,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由于各种原因,只规定了对原油、盐等7种矿产品开征资源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只对这几类资源征税的范围明显过窄。首先,无法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目前,森林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和滩涂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已十分普遍,不对这些资源征收资源税会导致资源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不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同样是被开采的自然资源,一部分不征收资源税,而另一部分却征收,使纳税资源的价格比非税资源的价格高,这与税收调节经济,营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功能相悖。3.2资源税计税依据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了资源税的课税数量:(一)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二)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由此可见,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这种计税依据使得对企业已经开采而未销售或使用的无需付出任何税收代价,直接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降低了资源的回采率,造成大量资源的积压和浪费。由于资源税的计算以产量而不是储量为基数,企业开采而未销售或未自用的资源,不在纳税范围,许多企业难以抵挡利润的诱惑,往往采取掠夺式开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巧%,有些甚至低至10%。这意味着实际储存100万吨的煤矿,有的只开采了10万吨就被废弃,还有 90万吨被白白浪费。山西煤炭资源平均回采率虽然比过去有大幅度提高,但仍不理想,只有40%回采率。而按不可再生资源的规范,采掘要求其回采率应为80%一90%。

同时,资源税全部从量征收,实行的是递减税,征税多少与矿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及矿山企业的盈利没有关系,不利于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不能通过税收这个重要经济手段实现对矿产资源的调控,这一点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显得十分突出,由于需求和运力的原因,一些矿产品价格迅猛上涨,矿山企业的利润也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资源税从量征收,不仅使国家未能得到应有的资源收益,重要的是国家失去了对企业因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利润调整手段,使得公共收益流入小集团手中,产生了新的更大的不公平

另外,征税计量单位与生产实践计量单位不统一。如沙、石资源的课税数量按吨计算,而开采、使用数量是以立方米计算的,两者之间缺乏合理的折算比,造成征收管理中课税数量不准确,为相关人员寻租行为提供了可能性。3.3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

由于资源在市场中的一般价格由劣等资源价格决定,并遵从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规律。现行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只反映了劣等资源和优等资源级差收益,资源税税额最高60元/吨(固体盐),最低0.3元/吨(煤炭),这种以劣质低价为基础设定的不同级差的单位税额,不因资源市场变化而调整,与市场机制要求相背离。从整体水平看,我国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偏低。税率是税制的主导,过低的资源税单位税额使资源税制在能发挥作用的有限空间难有用武之地

我国资源长期以来在政府控制下实行低价政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它是最后进入市场的商品,而且进入市场的总量少、范围窄,其进入市场过程中提价的幅度远远低于其他商品。近年来,国家鼓励我国资源商品要尽量与国际接轨,这导致我国长期受政府调控下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而政府的资源税率是不变的,与资源价格波动没有相关联系。如近年来我国油价持续走高,但对原油的开采税率确实十几年之前的,在这种价格现状下征收的资源税率必然偏低。资源税单位税额设置偏低,而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我国资源结构的不同及地区差异,造成了资源的贫富矿之分和开采的难易之别。在资源管理混乱的状况下,往往会出现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问题,弱化了税收对资源的保护作用。

以煤炭资源为例,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自1984年以来,整整20年没有动过,平均税额仅为0.5元/吨。如此低的征税额度,加之我国在企业取得矿产资源开发权问题上采取的是审批制而非公开招投标制,使企业往往是无偿取得采矿权。在极高利润的趋使下,很多投资者纷纷投入到煤炭资源的开采中来,“吃肥丢瘦”式透支性开采和巨大的浪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据统计,自建国以来至2003年,中国累计产煤约350亿吨,而煤炭资源消耗量超过1000亿吨。在“吃菜心”式的开采过程中,中国至少扔掉了650亿吨的煤炭资源,按2003年的煤炭消费计算,这些煤够我们用近40年。

资源税税负过轻导致资源税收入增长不能同经济增长相适应,资源税保护国家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由于资源税幅度税额标准由中央制定,而其税收收入归属于地方财政。因此,在近年石油、煤炭价格高涨的背景下,中央资源性垄断企业取得了高额的利润,但地方政府的收益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地方政府对资源收益持有不满情绪。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资源税税负过轻甚至微乎其微,企业大多并不在乎这个负担,在无休止的掠夺开采中,企业收益颇丰但浪费现象惊人,资源利用率极其低下。3.4资源税减免政策较多,调节作用衰退

从财政角度看,资源税优惠政策造成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不规范。资源税优惠减免以政府直接放弃和让渡部分税收收入为代价,这必然使得地方政府收入中规范性的税收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在政府职能不断加强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各部门必然通过设置一些收费和创收项目来组织不规范的收入,以弥补预算资金的不足。而这些花样繁多的收费和创收也逐渐发展成为政府难以控制的乱收费。由此可见,过多的税收优惠也是导致收费泛滥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从市场角度看,资源税优惠政策不利于公平竞争。在市场经济中,一些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实际上就是其他纳税人遭受的税收歧视。资源税优惠减免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开展公平竞争。从适用地区看,目前资源税优惠中存在的地域性减免政策,不利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公平竞争,从课税对象看,现行资源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利用不同资源品而制定优惠政策,不利于经营不同品种的同行业纳税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如现行适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即因资源品的不同特殊属性而降低了低丰度油田和衰竭期矿山的资源税,虽然体现了政府针对东北经济发展特点的政策倾斜,但造成的税负不公显而易见。从资源配置看,资源税是资源产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某些资源产品在开采和利用活动中享受了税收减免,那么这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更具价格优势,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能够在同样价格条件下实现销售,赚取更多的利润,最终使得资源配

置向那些在开发利用中享受减免优惠的行业、企业和资源品转移。

从国家资源基础角度看,资源税优惠政策有悖于资源保护政策。出台资源税优惠政策,将对资源开采者产生暗示作用,鼓励其增加对于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的投入,以通过满足市场对资源品的巨大需求来达到获取自身利益的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各地对矿产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优惠期内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部分企业就很可能采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大弃小的方式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尽最大可能增加资源税的实现数量。因为对大部分矿山来说,其开采期一般都在5年一10年之间,探明的大储量的矿山并不多,因此企业往往寻求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加之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资源税优惠政策有进一步刺激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利用之嫌,不利于资源保护。3.5税费关系不协调费重税轻矛盾突出

3.6征税对象没有分类

李亮会计10分现行资源税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3.7 资源税的税权过于集中,税收调节效率低下 资源税属于公享税,其税收管理权集中在中央税种的立法权,税法的解释权,税种的的开征权,停征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等均高度集中在中央并且资源税的大部分收入也由中央取得,这中分配机制令许多地方不满意按常理说,矿产资源既然是国家的公共资源,代表国家的利益的中央政府占资源国家利益的中央政府占资源税的大部分本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我国许多地方是依靠属地资源. 经济才得以发展起来的。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但造成环境状况急剧下降. 而且所造成的土地和水资源的严重流失和浪费。完全由当地民众承担. 地方民众和地方政府却不能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得到合理收益。同时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权限.,不能通过调整资源税政策的方式调节地方经济,不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财政变化的需要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税履行开征、停征或减免权,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发挥当地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

4.国外资源税发展状况及给我们的启示 4.1国外资源税现状

鉴于各国或地区资源享赋的差异及其经济影响的不同,实际纳入特殊课税的资源范围也就存在差异:有的涉及范围较广,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对自然资源产品征收的资源开采税,其自然资源就包括各种矿物、其他天然矿床、岩盐、海盐、各种木材(包括纸浆原材和松脂以及其他林业产品)。被特别课税的自然资源最常见的是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如安哥拉、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荷兰、挪威、月一麦、法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西班牙、泰国、英国等,都对石油和天然气征收特别税或适用特别规定。有些国家如加拿大、菲律宾以及上面已提及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等还特别对林业产品征税,法国则对森林砍伐征森林砍伐税,泰国单独对柏木征税。有些国家还对一些特殊资源征税,如安哥拉对钻石征税,泰国对燕窝、水产征税等。此外,对于石油的下游产品如汽油、柴油,不少国家都纳入消费税应税项目征收消费税。国外税费体系 二十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国有化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在社会主义国家这固然是公有制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立的民族国家,普遍实行了矿产资源国有制。老资格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使矿产资源同土地脱钩,在保持土地私有的同时实行矿产资源国有化,例如前联邦德国;二是限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例如美国从1930年起停止向私人出卖国有土地(过去己经卖出的,私人土地所有权包括矿产资源所有权仍然有效)。这样各个国家就普遍强化了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财产权利制度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矿业活动是一项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因此其应服从一般的税收制度与规定。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源税收制度一般主要包括:所得税(公司税)、权利金(产量税、产品税、采掘税等)、超额利润税(资源租金税、资源租金权利金等)、进口税、出口税、按土地面积征收的税费(租费)、申请/登记费、印花税、矿权转让税、销售税(营业税、增值税)、教育税、附加税、环境税等等。其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涉及的税费包括:权利金、超额利润税、红利、保证金、资源耗竭补贴等。不分资源条件优劣,征收“权利金”(royalty)以体现资源消耗补偿;区别资源条件优劣,征收“资源租金税”(rentaltax)以体现级差收益分配。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涉及的税费一般包括:权利金、资源租金税、矿业权租金、折耗准备金、红利等 4.3国外资源税的借鉴

通过对各国资源税制度的了解,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 第一,各国的资源税制度尽管不尽相同,但普遍通过立法确认了矿产资源归国家或全民所有,并通过征收权利金来体现资源所有人与开采人的关系,通过征收资源租金税来调节资源察赋差异产生的超额利润。总体来看,各国对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界定较为明确清晰。

第二,各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原油和矿产资源,也有很多国家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对诸如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征收资源税。从而不仅拓宽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还可以对更加广泛的资源进行保护,引导资源类企业合理开采。

第三,各国对取得的资源税收入,明确规定了其专门用途,并设有相关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资源勘探、保护、管理及成本补偿。通过设立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资源税收入被挪作他用,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5.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对策 5.1.扩大资源税的课征范围

从世界各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看.资源税税目可涉及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地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其中以矿藏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为主。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显得过窄.仅限于7种矿产品和盐。应按照公平税负的原则.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逐步扩展到所有自然资源.按照“宽税基、低税率、少优惠”的基本思路设计。资源税的征收不但要包括矿产资源,还应逐步包括土地、森林、山岭、草原、水、动植物、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基于目前的征收管理水平.可以考虑先将国家目前已经立法管理的一些资源纳入其中,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海洋资源、渔业资源、滩涂资源等。对现行资源税范围进行重新调

整,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水资源费等并入资源税,成为资源税的一个税目.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所有权性质的生态物质资源税制。5.2.改变资源说的征税依据 首先,将资源税的计税依据由按销售量征税改为按生产数量征税,这可以使企业开采后没有出售而积压的资源也成为应税资源.使企业积压的资源产品也负担税收,引导企业节约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其次,将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相结合的方式。从价征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 计税,税收收入与价格变动直接相关。与征税对象的数量也有紧密联系,可以调节产品结构,最终调节产业结构。但是,从价计征方式必须要求资源的价格统一,信息比较透明、公开、容易取得,目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信息基本统一、公开.实行从价计征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可以首先对这些资源实行从价计征。对于其他不具备从价计征条件的资源可以继续实行从量计征 的方式,但是要调高单位税额,以提高税负水平。最后,积极探索回采率计征等方式,待条件成熟后付诸实施,创新资源税计征方法。完善资源税计税依据后。相关企业税负加重,为降低成本,资源消耗企业将被迫采用先进技术节能降耗,从而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5.3.使资源税单位税额合理化

在确定资源税的单位税额时应充分考虑和认识到以下因素: 1.政府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让渡价格应以劣等资源为基础:

2.政府作为资源的所有者应将自然赋予的利益收归国有,根据优质资源高税、劣质资源低税的原则制订单位税额:

3.表达资源的稀缺度越大.政府对该种资源的限制程度就越强.资源税税率就越高:

4.反映资源开采形成的外部成本.即资源的有害物质含量越高。在开采过程中给予环境造成的损害越大.资源税税率就应当越高: 5.4.减少资源税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保留《资源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优惠政策,明确可以享受优惠减免的条件和优惠减免权的归宿.杜绝资源税中各种非法减免和越权减免的发生。同时,将税收优惠政策重点由鼓励资源开采转为鼓励资源节约.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循环再生的利用率.使资源税成为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税种。此外,适当调整消费税、出13退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机制,以协调发挥资源保护效应。5.5. 规范协调税费关系

就资源税而言,已形成地方固定收入:就矿产资源补偿费而言.其收入已构成中央和地方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和矿产资源使用费征收机构的经费。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入资源税的关键是:1.顺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财产权益的经济关系和级差收益的关系.要求以资源税取代矿产资源补偿费.维护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2.行资源税按照资源产品的销售数量为计税依据普遍从量征收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实质含义类似:3.家目前已对矿山企业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 使用和公开出让制度.应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并人资源税.实行国际通用的权利金。李亮会计8分浅谈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pdf

5.6.对征收对象进行分类

5.7.调整资源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享比例

中央应适当地让利于地方.中央分享小部分资源税收入,地方分享大部分收入。让利于地方.对中央财政并无大碍,对地方而言,情况则大不一样,地方多分享资源税,可以为地方政府恢复生态、治理环境解决资金问题 调高地方资源税分配比例.有利于资源省区真正发挥资源优势.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的发展。我国许多资源都集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而许多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将资源税大部分留在地方,有利于缩小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让地方分享资源税改革成果。资源税的收入分成.可以借鉴2 0 0 6年国务院公布的《 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的分配方式。

6.结论

下载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全国法院系统 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征文 试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垦法院 孔淑华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作者简介: 孔淑华,女,1959年3月20......

    中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 问题及其完善

    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对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可以从立法和实践两个角度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立法上的缺陷: 1、未规定取保候审的审查决定期限......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对策[推荐]

    1999年以来,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2000年投入800亿元,2001年多于1000亿元,2002年的投入超过4025亿,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补助7330亿元,加上税收......

    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沈阳农业大学 ——文献综述 (2010年度—2011年度第1学期)学院:土地与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07级土地资源管理1班 学生姓名: 学号:年月日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意义、存在问题及完善......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程序较为简捷,解决矛盾快,曾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然而,由于关于制约和监督这项制度的法......

    落实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合集]

    1、贯彻执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问题:(一)对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视不够。每年上级检察机关与党委政府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出台,而基层检察院平时专注于完成上级......

    浅析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案件审理的一项重要的......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对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可以从立法和实践两个角度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立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