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学的主义
中国大学的主义
大学在中国公众的认知中一直是一个社会智识、道德追求和创新能力的象征,而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的建树却并不如意。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大学在数量方面(如博士学位获得者和论文发表数)有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怪现状。
从人文社科领域而言,有些现象已经与社会的舆论风向的异化互为表里,其中涉及的就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一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指对“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怀疑和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的轻鄙以至敌视。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载《余英时文集》第2卷)。目前,反智主义也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大学管理模式。这首先突出地体现在用数量来管理学术的现象,即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准。在某些学科领域(如法学)“核心期刊”又进一步被分为不同档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已成为大学评定职称、奖金收入、提高学术地位的最重要基准。这是典型的反智主义,因为这是对学术研究和学者的蔑视。反智主义在大学弥漫的结果,就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者有无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早已无人关注,而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通常都会得到单位的包庇(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仅停留在口号上)。
其次,在中国大学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另一特色标准是申请到多少课题及科研经费,其中又分为从国家重点课题到地方项目的各种档次。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反智主义,因为除少数专业需要经费从事实地考察外,人文社科研究与课题经费无关。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条件主要取决于学术自由和出版自由,同时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及档案文献。但在中国,学术自由和出版自由仍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大学内也几乎没人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外文图书资料(据了解这些科研经费本来可以用于大幅度提高大学教师基本工资,但只有少数申请人才能获取)。
中国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反智主义现象是大学行政化的必然结果,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大学教授成为计件工,只要会数数,任何人都能胜任学术管理工作。虽然这些年有关部门似乎不再突出强调数量,问题在于已成为“新常态”的反智主义很难纠正——不会因取消大学校长行政级别而改变,因为大学早已成了“数字化”的名利场,涉及到大批受益者的切身利益。然而,若继续用反智主义来管理大学的智力工作,其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是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强调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高无上,国家对内可压制个人自由,对外可无视国际法。近十多年来在中国法学界、政治学界刮起的施密特旋风就是一例。自2004年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涉及德国法学家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tt)的学术论文已多达近400篇。早在1932年,施密特就主张主权国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违反国际条约,包括违反《巴黎非战公约》而发动战争,与政治一样,战争的首要任务就是区分敌友。希特勒上台后不久的1933年4月,颇有政治嗅觉的施密特加入了纳粹党,成为“新帝国的国家法理论家”。1939年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施密特又发表文章声称中欧和东欧是受德意志帝国控制和保护的“大空间”(Grossraum)。
强调国家主义和区分敌友的施密特思想在中国学界受到热捧,如果只是学术界现象也无可厚非(百家争鸣嘛),但如果是因为施密特思想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或当局的需要则耐人寻味了。在弥漫着国家主义的气氛之下,不少学者充当政府智囊通常先揣摩上意,结果不仅无助于科学决策还给人以学者为官方代言人的印象。
与近年来介绍卡尔•施密特受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在德国享有极高声誉的著名法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在中国学界却少有人问津。拉德布鲁赫由于面对纳粹党勇敢正直地坚持自由、民主和人权观点,1933年5月9日成为第一位被纳粹当局解职的大学教授。拉德布鲁赫也是战后最早对德国法学界和司法界追随纳粹党的耻辱进行反思的法学家,他批判了德国法律实证主义,而将民主、人权与法治联系起来。
第三是犬儒主义。现代社会的犬儒主义是指将道德原则和良心抛到一边,“对现实秩序和游戏规则有着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不认同的接受、不内疚的合作”(徐贲:《当代犬儒主义的良心与希望》,载《读书》2014年第7期)。在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犬儒主义突出地体现为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代替了对政治的批评,敏锐的政治嗅觉代替了良知和常识。如法治(rule of law)的涵义本来主要是指限制国家权力并防止政府侵犯个人自由,但却被某些人降格为处理私人之间或邻里纠纷的道具或社会秩序,将宪法问题变为私法问题,因而使法治与法制(rule by law)混淆不清。
至今在中国社会由于法学者们的“贡献”,法治、宪政、民主等常识性概念仍然混乱不清,所以才出现了肯定法治而否定宪政的荒谬现象。法治是宪政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宪政主义除了强调“宪法至上”之外与法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实际上,1982年中国现行宪法第5条已体现了法治和宪政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四是唯“美”主义。这里的“美”指美国,主要体现在中国高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口号时唯美国大学马首是瞻。如不久前,北大人事部负责人到笔者所在法学院介绍学校引进人才和人事情况,基本上以美国的名牌大学作为参照指标,几乎没有提到其他发达国家大学。当代世界一流大学较多地集中于美国是客观事实,但这些年来中国并没有认真研究美国大学的体制(如学术自由、避免近亲繁殖的公平竞争、教授治理等),却把美国社会流行的一些商业行为搬来了,如热衷于对大学及其各个专业的排名、论文引证率的排行榜,等等。其实,这些商业气息浓厚的排名热并非来自美国大学本身,而是一些商业性机构为了市场目的而炒作的东西,也具有明显的反智色彩,因而早已为美国顶级大学有识之士所不屑。
然而,在中国“排名”却成为中国各大学及院系领导最为重视的“政绩”。此外,由于看到美国大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中国也实行引进人才计划并由官方下达硬性指标,以高出中国大学教授工资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高薪从国外引进人才,结果能引进的真正人才非常有限但却造成了对国内大学教授不公平的差别待遇。
事实上,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是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第一,二战前希特勒的反犹政策导致世界科学中心从德国转到美国;第二,美国以世界最通用的英语为官方语言;第三,美国是最大的移民国家;第四,美国是高度发达国家,名牌大学终身教授平均年薪较高——无需用高出本地教授几倍的高薪就能吸引外国人才;第五,美国的顶级大学多为私立大学。对这些方面,不要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就是其他发达国家也是无法效仿的。所以,在中国办大学言必谈美国未必行得通。
以上仅仅是列出的中国大学部分怪现状,如果细数还有很多。这些作为大学病态的怪现状对未来中国社会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第二篇:中国反恐怖主义简述
中国反恐怖主义简述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多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事件,并带来严重后果。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尼、印度等国家,都经历过国际恐怖主义的浩劫,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相比之下,中国似乎是没出过大事,但是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暴力恐怖活动俨然给国人敲响了警钟,危机就在我们身边,恐怖主义离中国并不遥远,以“东突”势力为代表的境内外“三股势力”为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长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甚至勾结国际恐怖势力在新疆策划实施大量暴力恐怖主义活动,破坏新疆发展稳定,造成无辜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而正视我国目前的恐怖主义犯罪现状,准确的把握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趋势,是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重要前提。恐怖主义活动形势严峻,为了维护国家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打击恐怖主义!
一、我国发生的典型严重恐怖主义事件
(一)2009年“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009年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众多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大量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已经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其中,无辜死亡156人,在无辜死难者中,汉族群众134人、回族11人、维吾尔族10人、满族1人。乌鲁木齐“7·5事件”成为新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造成人员伤亡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次暴力犯罪事件。
(二)2013年“6·26”新疆鄯善县暴力恐怖事件
2013年6月26日凌晨5时50分许,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多名暴徒先后袭击鲁克沁镇派出所、特巡警中队、镇政府和民工工地,放火焚烧警车。该案件已造成24人遇害(其中维吾尔族16人),包括公安民警2人;另有21名民警和群众受伤。公安民警当场击毙暴徒11人,击伤并抓获4人。
(三)2013年“10·28”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2013年10月28日12时许,乌斯曼·艾山、其母库完汗·热依木及其妻古力克孜·艾尼3人驾乘吉普车闯入长安街便道,由东向西行驶撞向天安门金水桥护栏后起火,行驶过程中造成多名游客及执勤民警受伤。事件造成5人死亡,40人受伤。
(四)2014年“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
2014年3月1日晚,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一起暴力恐怖事件,一伙蒙面暴徒手持刀具、统一着装,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造成30人死亡、140多人受伤。
二、中国恐怖主义活动的特征分析
(一)目的明确,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这些恐怖主义活动都是为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破坏中国的民族政策,破坏新疆发展稳定,造成无辜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二)特征鲜明,多发于少数民族区域和中心城市区域
中国的恐怖主义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心城市区域。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如新疆、四川、云南、西藏都处于恐怖袭击活动的高发区域,在中心城市区域北京、广东、上海亦是恐怖活动的多发区域,其他部分省市也有发生。
(三)影响深远,试图制造社会恐慌
恐怖主义活动的危害性不仅仅体现对直接对象的侵害,更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冲击,许多恐怖分子通过制造骇人听闻的惨案来扩大自身影响,在社会中散播恐怖气氛,借此达到胁迫政府组织的目的。约 92%的恐怖袭击活动中,恐怖分子都具有扩大影响、制造社会恐慌的预期目标,充分了体现出了恐怖主义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三、应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一)反恐法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二)采取情报引导侦查的方法
如果能在恐怖活动预谋过程中,及时获取相关情报线索,或者仔细分析已经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就能先发制敌,对有效预防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反恐怖特种力量的建设
国际反恐怖实践证明,特种力量是震慑犯罪的锐利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特种力量具有装备精良、技能全面、快速反应的特点,在恐怖事件发生后,或解救人质,或迅速平息事件,适应全天候作战要求。(四)强化社会宣传和教育
应广泛开展防范恐怖活动的安全教育和应急自救知识学习,指导公众如何发现可疑迹象并及时举报,调动公众参与反恐怖斗争的积极性;指导公众在面对恐怖袭击时采取正确措施规避危险,掌握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
四、个人对发生在我国的恐怖主义事件分析
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问题上,中国已经有所准备,并同上合组织国家多次进行了“反恐”联合军演,在国内也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但是,如何有效保障中国在海外人员免遭恐怖袭击,中国还缺乏经验,措施也有待完善。同时,国人对于恐怖主义袭击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似乎也显得不足,国家对于公众的“反恐”教育和普及相关常识工作,至今仍未摆到应有位置。
从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看,许多受害者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或不懂得如何防范的情况下,陷入悲惨境地。这种血的教训也告诫我们,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不仅要从国家层面着手,注重军队、武警和地方公安部门的相应准备,而且要高度重视对于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中国未来反恐的道路任重道远,当今反恐维稳的形势越发严峻,维护国家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袭击的坚硬态度,不给任何分裂势力以可乘之机。
第三篇:中国共青团主义团章程
《中国共青团主义团章程》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进行《中国共青团主义团章程》的讨论学习,从中使我们对团章有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从前,不了解团章程,也没有主动去了解、认识和用心的去学习团章故尔我们的信仰是盲目的、肤浅的。身为共青团的一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团的章程,进而以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更好的开展团的工作。
通过对团章的学习我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共青团的基本情况和现状。中国共青团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中国共青团要坚决拥护党的纲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如此高的要求成为我们上进的动力,成为鞭策我们的宗旨,身为共青团的成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这其中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青年能紧密围绕在团组织的身边,才能健康成长。在经济形势飞跃发展的今天,更要求我们广大青年,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而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努力争做“四有”新人,不断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
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志,但在经济法发展的背后更重要的则是政治和形势的稳定,作为青年一代,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青年团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刻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达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者的统一。要努力增强名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技术,要深刻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并且应该学习现代管理方式,诚实劳动,勇于创新。向全国人民展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风采。
青年团和党组织就像一对无法分离的同胞姐妹一样,青年团充分发展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且适时的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运动,并且要积极的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在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发展全国各族青年之间的团结友爱精神,保障我国各民族能在党组织的领带下共同繁荣发展。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走入团的队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依稀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入团的情景,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不再弱小。因为我已经成为一名团员。一位能为人民服务的初中生,加入团组织的我们,要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要时时刻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完善,要认真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的荣誉,团员并不单单是一个称号,它所象征的是组织和纪律,所代表的是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一个团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要懂得顾全大局利益,要做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宽容和理解,因有自身的组织制度,但这一定是在不和国家相关制度相冲突下制定的,其组织制度充分的体现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个纪律性严格,组织性强的团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通常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团员代表大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提前和延期举行,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总部署部门,往往都是讨论和决定全国的工作和方针,任务和有关重大事项,对全国的工作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而团的地方代表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与会期间,地方团组织要向上级进行汇报,及时反映出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过失,已达到互相上进的效果。团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应该从实际出发。可以不完全与党组织和政建相对应。适应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单位和领域的特点,灵活设置团组织。这样就达到了地方灵活和中央的集中,从而使工作能更有效的开展。
对于每个组织和部门来说,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和培养好的管理人才机制,往往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而团的干部作为团的骨干,更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来进行选拔。近几年,团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不断增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努力实现管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团干部要模范旅行团圆的各项义务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要党放心,青年干部要在政治,学习,工作,品德方面不断加强,培养自身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团里的干部,我们也深知责任之重大,在开展团工作之余我们也不断培养自身素质,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下一次的重任打下夯实的基础,无悔的付出,幸勤的工作只为服务于我们需要帮助的人。青年团有自己的团旗,团徽,团歌和团员证。红色的团徽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周围的五角星则象征着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每个团员必须铭记在心的,团会上的太阳为其光芒更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超遮挡所领导的方向奋勇前进。
团是党的继承和后备军而少年先锋队又是团员的预备队。这一层紧密的联系构成了社会主义的三面重要旗帜,少年先锋队使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它代表了中国千千万万儿童的心声,是阳光一代真实的写照。他们的肩上单的祖国的未来,担的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是有了如此重大的责任,团组织对少年先锋队员入团前的培养是非常认真和严格的,每个少先队员必须经过团认真的批准才能加入这个人队伍,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通过一系列章程的学习。我们队团章的认识由肤浅变得深刻一些。曾经不明白的、不理解的,我们也恍然大悟。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我们不仅仅是局限于眼前的人和事,而是要为将来做长远的打算,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培养的正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因此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团组织干部,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第四篇:大学和践行社会中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起我,我知道我自己身上承载很重的任务,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虽然我不知道我能做多少贡献,但是这是我责无旁贷。因此,我想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我们都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本质,以及它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方法,明确学习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断的完善自己,明白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责任 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应该明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伟大祖国的富强不但是在政治上,包括经济、科学文化上昂首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强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无数前人先烈已经为祖国做出了无数的贡献,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年轻,我们现在是奋斗的好机会,我们该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所有,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得以见证祖国一天一天的强大,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学好各门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党的纲领,艰苦奋斗,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珍惜现有的美好,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自强不息!
11级网络(3)班郑凯
第五篇: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
这里讲的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绿色政治学(Green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politics)。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政治思潮。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之间新型关系为内容,是一种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绿色政治运动。
第一节 生态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生态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历史背景: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采取了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所提倡的高消费的生活耗费了世界上的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来看,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负面效应。
(二)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基本上从工来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中间阶级队伍。这个中间阶级队伍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人阶级,也不同于过去的中产阶级,其自身的构成和政治要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对社会提出新要求。第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第三,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公众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满情绪。生态主义政治是人民群众对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传统左翼政党奉行的改良政策不满的产物。
(四)传统对外政策对和平的威胁。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军事对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核武器的竞赛,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安全。欧洲地处东西方对峙的焦点,战争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一地区。同时,欧洲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人们对战争与秤问题更为敏感。由引,在西欧各国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
发展:随着绿色政治运动规模的扩大,绿色和平主义斗争的主题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动员、宣传群众,唤醒社会的生态意识转为以将生态价值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实践,绿色和平主义者积极参与政治,努力改变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和方向,斗争内容的转换使得绿色和平主义早期所采取的远离议会、远离国家决策程序的斗争形式无法再适应新形势,所以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政党渐渐提上了各国生态运动的政治日程。
第二节 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派
一、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态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无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还是别的什么政治派别,只要认同生态主义的基本主张,都可以成为生态主义的成员。
第二,生态主义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新乌托邦主义”。生态主义否定工业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及其制度,追求建立一个自然和社会生态平衡的美好的“绿色社会”,其现实性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怀疑和攻击,不可避免地戴上了乌托邦主义的政治标签。
第三,生态主义的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反对以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的分析—归纳方法,特别是机械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原子论观点。
第四,在哲学立场方面,生态主义者信奉一种后物质主义,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乐主义倾向。
二、生态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初期的派别
初期的绿色和平主义至多可以粗略地分为激进派与温和两大派。激进派属于绿色和平主义中的理想主义者,主要是一些绿色政治理论家,激进派表达绿色政治的理想或者终极目标,强高绿色政治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政治思潮的区别,认为必须抛弃工业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才能实现世界的绿化,激进派的主张常常被称为“深绿政治”。
温和派属于绿色和平主义中的现实主义者,主要是一些绿党政治家,他们出于政治需要,强调绿色政治兼容并包的一面和由此产生的勃勃生机。常被称为“浅绿政治”。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派别
20世纪80年代,绿色和平主义运动中出现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自由主义、生态激进主义、生态现实主义的划分。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社会民主党和工会已被资本主义化和物质主义化,无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目标。
生态自由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工业文明中出现的共同现象,而并非资本主义制度的独有现象。
生态激进主义包含了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理想主义、生态自治主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乌托邦主义等多种不同的派别。此派最根本的特征是彻底反对现行的工业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
生态现实主义奉行的改良主义路线,类似于社会民主党人所奉行的渐进改良主义。
(三)“绿色绿党”与“红色绿党”
所谓“绿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无政府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的派别,包括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者和生态自由主义者等。所谓“红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派别,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
第三节生态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绿色哲学
绿色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如何评价人类用以征服自然的手段(科学技术)。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科学技术的评价。
二、绿色政治
在政治领域,绿色和平主义者的回归自然和激进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激进的民主观念;第二,认同现存国家的部分合理性功能;第三,主张社会公正。
三、绿色经济
自二战以来,传统政治思潮一向以经济问题为中心,欧美政治学界称之为“非政治的政治”。事实上,绿色和平主义也非常关注经济问题,可以说,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政策层面上,经济问题都是绿色和平主义的主体。绿色经济在内容上比较全面系统,主要有:第一,绿色发展模式;第二,绿色能源;第三,绿色经济决策方式;第四,绿色消费方式。
四、绿色外交
坚决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剥削行为,强烈地追求一种平等、和平、公正、共存共荣的国际新秩序,他们的思想形成了绿色和平主义的绿色和平政治理论。